云南师范大学地理综合实习报告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5-24 07:4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综合野外实习报告

题目:综合野外实习报告

学院: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地理野外综合实习基本概况 1.1 实习时间

4月9日至15日,共6天。

1.2 实习地点(路线)

云南师范大学 102.846740E 24.859530 N 1943m

蒋家沟

103.776220E 26.256868N 2038m

路边某断层 103.152212E 26.117033N 1122m

达朵沟

103.093845E 26.273682N 1347m 格勒

103.049597E 26.508510N 800m

四川省宁南县 102.872819E

26.983613N 1447m

金沙江河谷 102.890447E 26.961307N 680m

白雾村

103.190000E 26.480000N 1924m

白雾村垭口 103.204000E 26.489000N 2309m

亚洲第一土坝 103.270422E 26.344066N 2224m

大海草山 103.271047E 26.211443N 3504m

唐继尧故居 103.297639E 26.414630N 2122m

江西会馆 103.295719E 26.413837N 2122m

珠江源风景区 103.950698E 25.899164N 2137m

长湖风景区 103.413062E 24.712802N 1892m

石林火车站 103.330299E 24.862146N 1795m

1.3指导老师

左俊辉老师、罗群老师、黄林培老师、黄永亮老师。 1.4 实习目的

综合野外实习是地理科学本科专业重要的教学内容和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强化技能和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通过对野外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综合考察和调查,能够获得更多典型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相关知识,拓展视野,陶冶情操,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并初步掌握地理野外考察、调查方法和步骤。

实习的目的与意义大致有一下4点:

(1)培养学生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的工作意识,了解自然地理野外工作的基本思路与途径,并初步掌握自然地理学野外调查与研究的基本方法。理解自然地理学各个要素之间、各个地域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

(2)通过这次对实习使我们对云南省东南部的地质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并能应用这些知识去分析实际问题。

(4)通过对对实习区域的自然资源、人文风情、经济发展状况的进一步了解,更加全面的认识到了实习地区人地关系的相关问题。 (5)培养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锻炼意志。

图1. 实习路线、实习点及周边区域

1.4 实习区域概况

本次实习所选择的路线主要处在滇东北区域。滇东北地区包括曲靖和昭通(含寻甸和东川),素有“滇黔钥匙”之称。珠江的发源地就位于曲靖市沾益县马雄山之出水洞。形成了“一水滴三江”的地理奇观——水流从这里流出后分为三股,向北、盛典为了北盘江;向西,流成了金沙江水系的牛栏江;向东,则形成了南盘江。

这里的第三个小山包上有一条明显的水流冲沟,深近一尺这就是南北盘江的分水岭,它像一对亲兄弟在这里分手,在广西与贵州交界的庭香街会面。最后并肩合流成为珠江,流入南海。曲靖也被称为“滇黔钥匙”、“入滇门户”、“云南咽

喉”,抗战时期的滇黔通道从这里进入贵州,为内地输送了大量的军用物资。昭通历史上曾是云南通向川黔丙省的重要门户,是中原文化赶往云南的重要通道、为我国的著名的“南丝绸之路”的要冲、素有“锁钥南滇,咽喉西蜀”之称。 曲靖和昭通地区是多民族杂居的地区,世居着汉、彝、回、壮、苗、布衣、瑶、水8个民族。特别是云南省内唯曲靖独有的水族姑娘小伙的“赶表”“走寨”,那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行为科学旅游者平添了无限情趣。另外还有寻甸柯渡河畔的回民“开斋节”、“古尔邦节”;师宗五龙河畔壮家儿女的“浪哨”高腔,罗平八大河畔布依男女“三月三”的歌会,马龙、沾益等地苗族同胞的笙望舞,宣威苏州群众的“采花山”,寻甸彝族的“立秋节”麒麟区红土墙彝族同胞的“火把节”,陆良彝族撒尼人的大三弦以及各地民间胡龙灯、狮舞、踩高跷,各色各样的民族节日也成为滇东北的一大旅游特色。

二、实习经过 1.自然地理部分 (1)东川

从学校出发,向东川方向前进,海拔一路攀升至,公路两侧植被主要为云南松,间杂少许灌木丛,山地更高处则为华山松。到海拔接近2220m时,植被几乎全是云南松及柏树。之后海拔开始下降,到嵩明后,地势起伏较小,有广阔的平地,四周高山环绕,是一个典型的山间盆地。同时,植被类型出现亚热带细叶阔叶林,池塘旁边有垂柳生长。在无植被覆盖的裸土地上现不完全发育的石芽和溶沟。后继续前进,海拔开始急剧下降,在行进数十千米的过程中,海拔陡降600m,随着高程的降低,植被类型也明显变化,出现合欢树,龙舌兰等干热河谷植物。观察路旁的河流,发现该河流泥沙淤积严重,同时水流分为多叉,是典型的辫状河。在接近东川的时候,可见数个泥石流冲积扇。

(2)蒋家沟

图2.蒋家沟

位于昆明市东川区绿茂乡的蒋家沟被国内外专家誉为“天然泥石流博物馆”,是中国科学院东川泥石流观测研究站所在地。若干年前,这里平均每年发生泥石流10余场,为泥石流野外观测、试验和研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这种极为宝贵和丰富的泥石流研究天然资源,使东川站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进行泥石流观测、试验、研究的重要基地,每年吸引国内外学者来观测研究泥石流。 该地区主要的多发地质灾害是泥石流。其主要危害是冲毁城镇、企事业单位、工厂、矿山、乡村,造成人畜伤亡,破坏房屋及其他工程设施,破坏农作物、林木及耕地。此外,泥石流有时也会淤塞河道,不但阻断航运,还可能引起水灾。影响泥石流强度的因素较多,如泥石流容量、流速、流量等,其中泥石流流量对泥石流成灾程度的影响最为主要。此外,多种人为活动也在多方面加剧这上述因素的作用,促进泥石流的形成。 结合已学知识和老师现场讲解,其泥石流多发的主要原因是在地形上具备山高沟深,地形陡峻,沟床纵度降大,流城形状便于水流汇集。在地貌上,泥石流的地貌一般可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部分。上游形成区的地形多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为瓢状或漏斗状,地形比较开阔、周围山高坡陡、山体破碎、植被生长不良,这样的地形有利于水和碎屑物质的集中;中游流通区的地形多为狭窄陡深的峡谷,谷床纵坡降大,使泥石流能迅猛直泻;下游堆积区的地形为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河谷阶地,使堆积物有堆积场所。

褶皱发育,新构造活动强烈,地震烈度较高的地区。地表岩石破碎,崩塌、错落、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另外,岩层结构松散、软弱、易于风化、节理发育或软硬相间成层的地区,因易受破坏,也能为泥石流提供丰富的碎屑物来源;一些人类工程活动,如滥伐森林、开山采矿、采石弃渣水等均会造成,往往也为泥石流提供大量的物质来源。 减轻或避防泥石流的工程措施主要有:

1.跨越工程。是指修建桥梁、涵洞,从泥石流沟的上方跨越通过,让泥石流

图6. 远眺巧家县城

巧家地区主要多发的地质灾害为滑坡:一是地质条件与地貌条件;二是内外营力(动力)和人为作用的影响。第一个条件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1)岩土类型:岩土体是产生滑坡的物质基础。一般说,各类岩、土都有可能构成滑坡体,其中结构松散,抗剪强度和抗风化能力较低,在水的作用下其性质能发生变化的岩、土,如松散覆盖层、黄土、红粘土、页岩、泥岩、煤系地层、凝灰岩、片岩、板岩、千枚岩等及软硬相间的岩层所构成的斜坡易发生滑坡。 (2)地质构造条件:组成斜坡的岩、土体只有被各种构造面切割分离成不连续状态时,才有可能向下滑动的条件。同时、构造面又为降雨等水流进入斜坡提供了通道。故各种节理、裂隙、层面、断层发育的斜坡、特别是当平行和垂直斜坡的陡倾角构造面及顺坡缓倾的构造面发育时,最易发生滑坡。

(3)地形地貌条件:只有处于一定的地貌部位,具备一定坡度的斜坡,才可能发生滑坡。一般江、河、湖(水库)、海、沟的斜坡,前缘开阔的山坡、铁路、公路和工程建筑物的边坡等都是易发生滑坡的地貌部位。坡度大于10度,小于45度,下陡中缓上陡、上部成环状的坡形是产生滑坡的有利地形。

(4)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活动,在滑坡形成中起着主要作用。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软化岩、土,降低岩、土体的强度,产生动水压力和孔隙水压力,潜蚀岩、土,增大岩、土容重,对透水岩层产生浮托力等。尤其是对滑面(带)的软化作用和降低强度的作用最突出。 就第二个条件而言,在现今地壳运动的地区和人类工程活动的频繁地区是滑坡多发区,外界因素和作用,可以使产生滑坡的基本条件发生变化,从而诱发滑坡。主要的诱发因素有:地震、降雨和融雪、地表水的冲刷、浸泡、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刷;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如开挖坡脚、坡体上部堆载、爆破、水库蓄(泄)水、矿山开采等都可诱发滑坡,还有如海啸、风暴潮、冻融等

作用也可诱发滑坡。

黄老师还结合现场情况为我们讲解了滑坡的识别方法:

在野外,从宏观角度观察滑坡体,可以根据一些外表迹象和特征,可粗略的判断它的稳定性。

已稳定的老滑坡体有以下特征:

(1)后壁较高,长满了树木,找不到擦痕,且十分稳定; (2)滑坡平台宽大、且已夷平,土体密实,有沉陷现象;

(3)滑坡前缘的斜坡较陡,土体密实,长满树木,无松散崩塌现象。前缘迎河部分有被河水冲刷过的现象;

(4)目前的河水远离滑坡的舌部,甚至在舌部外已有漫滩、阶地分布; (5)滑坡体两侧的自然冲刷沟切割很深,甚至已达基岩; (6)滑坡体舌部的坡脚有清晰的泉水流出等等; 不稳定的滑坡体常具有下列迹象:

(1)滑坡体表面总体坡度较陡,而且延伸很长,坡面高低不平; (2)有滑坡平台、面积不大,且有向下缓倾和未夷平现象; (3)滑坡表面有泉水、湿地,且有新生冲沟;

(4)滑坡表面有不均匀沉陷的局部平台,参差不齐;

(5)滑坡前缘土石松散,小型坍塌时有发生,并面临河水冲刷的危险: (6)滑坡体上无巨大直立树木。

(8)大海草山

全班与老师乘车来到大海草山风景区,大海草山位于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县城西南40公里处乌蒙山主峰地带的大海梁子,海拔2570-4017米之间,总面积20万亩,为云南省最高的高山草甸,历来以草、花、云、雾、雪、光、水、峰等旖旎风光著称于世,素有\东方新西兰\之称。唐朝时,南诏国王于云南封\五岳四渎\,被封为\东岳\。

从环山公路蜿蜒而上登顶,大海草山便展现在人们眼前。草甸地势平缓,山峦连绵起伏,广阔而又坦荡,博大而又柔美,苍茫而又深厚,空寂而又充满生机。 草甸、鲜花、小溪、蓝天、白云、羊群,构成了一幅优美迷人的图画。小溪如带,泉水清澈,绿草茵茵,山花烂漫,形成了硕大的\七彩草场\,在蓝天、白云和点点羊群映衬下,愈显清、幽、雅、洁,静坐于溪旁,白云擦肩而过,徐徐山风吹来,轻抚着脸颊,俨然融入仙境。

大海草山的最高峰牯牛寨峰,海拔4017米,直冲云霄,凌空霸世,据《东川府志》载称:\重岗绝山,高三十余里,危峰矗立,常有云气覆之,每当晴日,苍翠欲滴,滇中四、五百里皆见之。\草山的逸云,千奇百怪,瞬息万变;草山的佛光,神秘深邃,绚丽奇幻;草山的雾凇,披玉挂珠,瑶琼漫天。大海草山属亚高山草甸。绵绵20万亩的草山,地势平缓,山峦连绵起伏,广阔而又坦荡,博大而又柔美,苍茫而又深厚,空寂而又充满生机。春夏季节草长莺飞、羊群如云,秋冬时节云飞雾涌、白雪皑皑,??不同的时候,便有不同的草山。有时,恍然如临蒙古大草原深处;有时,又如到了雪域高原西藏。正因为这集\蒙古风情、西藏景观\于一体的神奇的兼得之美,被《国家人文地理》杂志推荐为全国108个绝美地标之一。其旅游资源突出表现为峰、草、水、光、花、云、雪、洞、情等。

图7. 大海草山

(9)珠江源

珠江,是我国仅次于长江、黄河的第三大河流,也是常人唯一能够到达源头、亲眼目睹其风采的大江河,全长2214公里,年均水量3400亿立方米。

珠江源风景区位于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境内的马雄山麓,距沾益县城50公里,曲靖市区60公里。距贵州省贵阳市约200 Km。326国道(宣天高速公路)、贵昆铁路距景区8 Km处通过,320国道距景区约25 Km处通过,交通十分便利。景区占地面积12.5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2444米,属喀斯特地貌,是著名的国家级森林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国际水利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

珠江源,位于沾益县城北50公里的马雄山东麓,从马雄山顶下至半山腰,上下两个洞口流水潺潺,即是珠江之源。这里海拔2158米, 景区面积12平方公里,围墙17公里,森林覆盖面积95%以上,植物达1000种以上,野生动物有野兔、野鸡、松鼠、麂子等。洞口左侧大家可以欣赏到《珠江源碑记》,这块碑是1985年8月16日立的,碑记概述了华夏水利历史,畅叙了珠江流域风情。文笔精炼,气势恢宏,珠源流域的情意尽在其中。这里夏无酷暑、冬少严寒、百花常开、百鸟争鸣。

珠江源风景区是著名的省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森林公园。景区森林茂密,溪流淙淙,有“一水滴三江,一脉隔双盘”的奇异景观。春夏时节,漫山遍野的马樱花如火如荼,鲜艳夺目。马樱花和伏地松、天下第一罗盘、天下第一棋盘、珠江源石牌坊、珠源第一瀑、霞客草堂、珠江禅寺等组成了珠江源绚丽而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在山顶观景亭,黄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侵蚀平原和溶蚀残丘,又称石质平原。是一种非构造平原,当地壳处于长期稳定的情况下,崎岖不平的山地,在温度变化,风雨、冰雪和流水等外力剥蚀作用下,逐渐崩解破碎成碎粒。并被流水搬运山地慢慢夷平成低矮平缓的平原。侵蚀平原的地势不很平坦,有比较明显的起伏;地表土层较薄,多风化后的残积物,有大小石块等粗粒物质;岩石往往突露地表,有一些孤立的残丘和小山散布在平原之上。如我国泰山周围、徐州与蚌埠之间,都有波状起伏的石质,平原。侵蚀平原包括海蚀平原,河蚀平原、风蚀平原、冰蚀平原和溶蚀平原等。

图8. 珠江源

图9. 侵蚀平原和溶蚀残丘

(10)长湖风景区

长湖风景区是我们在石林考察的主要景点之一,长湖,位于石林景区26公里处的长湖镇维则村,座落在海拔1907米的群山环抱之中。湖平面形状如身材修长的少女,是民间传说中阿诗玛的故乡,因湖体掩藏在青山翠岗之中,以往游人足迹罕至,故又被人们称为“藏湖”。

景点主要有独石山、大尖山、二尖山、三尖山、磨盘山、蓬莱岛、圆湖等。面积3.94平方公里,是野营、度假、疗养、水上活动、射箭射1、欣赏并参加民族舞蹈表演的娱乐、休闲胜地。

长湖是溶岩湖,湖水由地下水供给,周长5千米,宽300米,平均深度24米,水质清澈,无污染。四面青山环抱,植物覆盖率达95%以上。空气清新洁净,透明度好。湖中有小岛,湖岸是以云南松为主的森林,地势平缓,分由众多小湖,环境清净幽美。

可划船,可垂钓,可登山,可射箭1,可野炊,可采摘花果。备有帐篷,夜宿湖畔,月上东山,水光潋滟,约二三同志荡舟湖面,饮酒作乐,极具东坡夜游赤壁之趣;可仰身形骸;火把晚会,可歌可舞,舒张形神, 乐不思蜀。若才子佳人,情意投合,约会在此,实乃一绝。

相传这是阿诗玛洗脸捣衣的地方。每逢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撒尼人在长湖欢度隆重的火把节,这里就成了歌、花、 人的海洋,摔跤、斗牛、大三弦舞蹈精彩纷呈。

圆湖在长湖南2公里处。有大车路相通,湖小,水质好,群山环抱,山青水绿。独石山在维则村,陡峻奇险。清咸丰年间,彝族义军领袖赵发在此安营扎寨数年之久。现存有房屋遗址,石水井、石监狱、石城墙等物,营盘石垒拱门至今巍然挺立。1938年,吴晗来这里考察,题诗刊刻于山顶石壁之上。

(10)石林火车站

由于门票过于昂贵,我们无法进入石林风景区,但在石林火车站附近同样有典型的咯斯特地貌景观。黄老师为我们进行了现场讲解:

石林是1982年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是世界最典型的咯斯特地貌景观,范围达350平方公里,素有\造型地貌天然博物馆\之称,是中国的四大自然景观之一。石林已经被联合国文教科评为\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风光\。

大小石林、乃古石林、芝云洞、长湖、大叠水瀑布、月湖(尚未开发)、奇风洞(尚未开发)7个区域景区组成了石林风景名胜区。一般说,只要乘车到了大小石林,再乘汽车或马车到其它几个景点就很方便了,价钱也不会很贵,因为它们之间的距离并不很远。大小石林到乃古石林和到芝云洞大约5公里左右;到大叠水大约23公里左右;到长湖最远,也只有25公里左右。 在讲解中,老师特别提到了卡斯特地貌:

地表喀斯特形态:表水沿岩石表面流动,由溶蚀、侵蚀形成的许多凹槽称为溶沟。溶沟之间的突出部分叫石芽。石林:这是一种高大的石芽,高达20-30米,密布如林,故称石林。它是由于石灰岩纯度高、厚度大,层面水平,在热带多雨条件下形成的。

峰丛、峰林和孤峰 峰丛和峰林是石灰岩遭受强烈溶蚀而形成的山峰集合体。其中峰丛是底部基坐相连的石峰,峰林是由峰丛进一步向深处溶蚀、演化而形成。孤峰是岩溶区孤立的石灰岩山峰,多分布在岩溶盆地中。溶斗和溶蚀洼地溶斗是岩溶区地表圆形或椭圆形的洼地,溶蚀洼地是由四周为低山、丘陵和峰林所包围的封闭洼地。若溶斗和溶蚀洼地底部的通道被堵塞,可积水成塘,大的可以形成岩溶湖。 落水洞、干谷和盲谷落水洞是岩溶区地表水流向地下或地下溶洞的通道,它是岩溶垂直流水对裂隙不断溶蚀并随坍塌而形成。在河道中的落水洞,常使河水会部汇入地下,使河水断流形成干谷或盲谷。

地下喀斯特形态:溶洞:又称洞穴,它是地下水沿着可溶性岩石的层面、节理或断层进行溶蚀和侵蚀而形成的地下孔道。溶洞中的喀斯特形态主要有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石灰华和泉华。贵州著名景点安顺龙宫和织金县的织金洞就是地下喀斯特地貌的杰作。 其主要形成原因为:中国现代喀斯特是在燕山运动以后准平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老第三纪时,华南为热带气候,峰林开始发育;华北则为亚热带气候,至今在晋中山地和太行山南段的一些分水岭地区还遗留有缓丘一洼地地貌。但当时长江南北却为荒漠地带,是喀斯特发育很弱的地区。新第三纪时,中国季风气候形成,奠定了现今喀斯特地带性的基础,华南保持了湿热气候,华中变得湿润,喀斯特发育转向强烈。尤其是第四纪以来,地壳迅速上升,喀斯特地貌随之迅速发育,类型复杂多样。随冰期与间冰期的交替,气候带频繁变动,但在交替变动中气候带有逐步南移的特点,华南热带峰林的北界达南岭、苗岭一线,在湖南道县为北纬25°40′。在贵州为北纬26°左右。 这一界线较现今热带界线偏北约3~4个纬度,可见峰林的北界不是在现代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中国东部气温和雨量虽是向北渐变,但喀斯特地带性的差异却非常明显。这是因为受冰期与间冰期气候的影响,间冰期时中国的气温和雨量都较高,有利于喀斯特发育。而冰期时寒冷少雨,强烈地抑制了喀斯特的发育。但越往热带其影响越小。在热带峰林区域,保持了峰林得以断续发育的条件,而从华中向东北则影响越来越大,喀斯特作用的强度向北迅速降低,使类型发生明显的变化。广大的西北地区,从第三纪以来均处于干燥气候条件下,是喀斯特几乎不发育的地区。

2、人文地理部分 (1)干热河谷

在达朵和格勒地区考察期间,黄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干热河谷地区村落和经济的一些特点:

在实地考察期间,我们观察到大多数当地居民地都建设在台地及山顶。据黄老师介绍,这一现象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a.当地处于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山地地质灾害多发区,将居民点建设在坡顶可预防相应的生命财产损失;b.当地地处干热河谷区,将居民点建设在高处能够获得较低的温度及较高的空气湿度,因而更符合人居环境的舒适度要求。c.在河流枯水期,海拔较高处反而有其他水源补给,从而获得充足生活及农业用水。

老师同时也介绍了金沙江干热河谷的一些情况:金沙江干热河谷主要指云南

鹤庆中江河口至四川布拖对坪,全长约880 km的干流及其支流流域,河谷两侧海拔1 600 m以下地区。这些地区热量偏高、雨量偏少而被当地人民称为“干坝子”或“干热坝子”。金沙江干热河谷位于我国西南大断裂带分布区,受大气环流和地理位置、地形因素的影响,形成了特殊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加上人为干扰破坏,使之成为我国环境质量差,水土流失严重,造林极端困难的地区之一,尤其是干热同季和焚风效应给植被恢复与重建带来极大的困难。90年代以来,国家相继启动了“长治”与“长防”工程,促进了该地区的林业生态建设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金沙江干热河谷上、中、下段之间,不同海拔高度之间差异很大;“长治”和“长防”工程与目前实施的退耕还林工程虽然都是进行植被恢复与重建,但其内容实质是有区别的。退耕还林工程必须兼顾经济效益,考虑农户增收致富问题,所以选树造林是工程建设成功的关键。本研究较为全面系统地总结了2000年以来,金沙江干热河谷上段退耕还林区的树种筛选工作,提出了较适宜树种和配套造林技术,为类似地区的退耕还林提供参考和借鉴。

(2)巧家县

2013年巧家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66833万元,同比增长10.2%(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183283万元,增长7.6%;第二产业增加值实现146946万元,增长15.5%,其中工业增加值实现96209万元,增长1.8%,建筑业增加值实现50737万元,增长60.1%;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136604万元,增长7.3%。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9.26:31.48:29.2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8910元,比上年增长9.6%。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实现201028万元,占巧家县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3.1%,比上年同期下降了0.7个百分点。

本次考察中,我们感受到巧家县依然比较落后,卫生条件及综合服务能力远不如周边其他县市。

(3)白雾村

本次实习途中,我们专程经过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白雾村,该村现代化的优美小学为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黄老师先是在该村财神庙门口为我们对该村进行了简要介绍:娜姑镇是云南省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其核心历史文化载体是白雾古镇——白雾村(街),它是千年古镇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天人合一,清新秀美的自然景观同完美艺术的古建筑相结合,充分展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是西南名村的典范。 白雾村早在西汉时期就是军商往来的要道驿站,是古螳琅县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历史文化渊源流长;明朝中后期东川府(府治会泽)铜矿的开发,带来了白雾经济繁荣和文化昌盛,属会泽西部的商贸重镇,形成了南铜北运的大站和明、清王朝铸币铜料的主供地,使她获得了“万里京运第一站”的历史美称。

后来我们到三圣宫进行参观:三圣宫位于白雾村的主干道白雾街,里面有两位道人。两位道人都是丘处机传下来的龙门弟子。龙门的人讲究清秀,正一派讲究画符,比如茅山道士。 两位道长,一位是山东人,一位是昭通人。山东的这位道人是道观的主持,派道家派到白雾村来管理三圣宫。跟这位道家主持聊了很多,其中主要的当然是关于丘处机的故事,对于丘处机,历史上的地位是远远要比他师傅王重阳等另外的6子 要高很多。

在三圣宫内院,老师为我们介绍了一些实用的宗教知识。作为一名基督徒,我专程前往了村中的教堂,后发现该教堂为天主教教堂,但仍然进行了游览和了解:天主教堂建于清代晚期,占地1225平方米,土木结构,中西合璧,独具特色。清光绪九年(1883年),意大利人在白雾村建起第一座天主教堂。1913年,从昭通来了一位意大利神父,出资重新选址建造天主教堂,占地1225平方米,并建女修院,开设西医诊所。2011年,教堂经修复后,交由白雾天主教教管小组管理使用。

(4)会泽县

会泽县,隶属于云南省曲靖市,位于云南省东北部、金沙江东岸、曲靖市西北部,地处东经103°03′~ 103°55′、北纬25°48′~27°04′之间。东邻宣威市、贵州省威宁县,南与沾益区、昆明市寻甸县毗邻,西接昆明市东川区、昭通市巧家县,北与鲁甸县接壤。会泽县境东西最大横距84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38公里,国土面积5854平方公里。县城钟屏镇,海拔2120米,距曲靖市区254公里,距省会昆明273公里。2013年5月22日,国务院批复同意会泽县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在会泽期间,我们主要探访了两处知名的人文景点: 1. 唐继尧故居

唐继尧(1883—1927年),又名荣昌,字蓂赓,汉族,云南会泽人。滇军创始人与领导者,云南滇系军阀的主要领导者。1883年8月14日出生。就读东京振武学校,然后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后升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深造。 唐继尧参加过重九起义,昆明起义。在镇压二次革命时,攻打四川熊克武率领军队。在护国战争中,与蔡锷联合宣布云南独立,自任中华民国护国军总司令,护国战争结束后,任云南督军兼省长。护法运动中被推为护法军总裁之一,并任滇川黔鄂豫陕湘闽八省靖国联军总司令。

1913年开始在云南执政,唐继尧在近14年的执政期中,兴办教育、筹办市政、发展实业做了若干件利民兴滇的大事,为云南的近代化事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执政后期从下属到民间怨气甚大。1927年失去云南政权,同年5月23日病死于昆明,终年四十四岁。

1935年,国民政府感念唐护国之功,明令褒扬,于1936年改公葬为国葬,补行国葬仪式。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位颇受争议的人物。 唐继尧(公元1883——1927年)字蓂赓别号东大陆主人,会泽县钟屏镇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同盟会员。1909年回滇后历任清陆军督练公所参谋处提调,陆军讲武堂教官,监督、社军管带等职。参与策动1911年昆明“重九”起义,任军都督府参谋次长。

1912年率军北伐,任贵州都督,次年调任云南都督。1915年与蔡锷等通电全国反袁世凯称帝,任护国都督兼第三军司令。1917年护法运动中任靖国联军总司令、元帅。1922年创建东陆大学,还支持赵藩等辑刻《云南丛书》。1927年5月,唐继尧病逝于昆明,葬于圆通山。一生著有《会泽首义文牍》、《会泽督黔文牍》、《会泽靖国文牍》、《东大陆主义志录》等。唐继尧故居位于会泽县城北钟屏镇二道巷转三道巷中段处14号,大门方位坐西向东,主体建筑坐南向北,占地面积850.1m2,建筑面积410.1m2,属清代中晚期传统民居,封闭式四合院建筑群,系硬山顶穿斗式结构,置正堂,书房、对厅、耳房、粮仓、养马房等,

前后院共14间。正房面阔3间11.87m,进深3.85m,檐高3.45m。东西书房对称,与对厅屋面平行,面阔之间长7m,进深2.85m,檐高2.8m。原两院相通,后为居民住宅,被隔为两个院落。故居于1995年被公布为县级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与江西会馆同处一隅的是历史名人唐继尧的故居。唐继尧,这位叱咤风云,在中国历史上写就浓墨重彩一笔的一代伟人,1915年与蔡锷、李烈钧等发动了轰轰烈烈的护国运动,率先在西南边陲打响护国讨袁第一枪,1917年参加了孙中山发动的护法运动,并任川滇黔三省靖国联军总司令。 故居正堂的对联“护国讨袁南天一柱,治滇兴教东陆独尊”,便是后人对唐继尧一生全面的概括。唐继尧故居大门坐向东,主体建筑坐南朝北,占地面积850平方米,建筑风格属会泽清代中晚期传统民居,封闭式四合院建筑群,有正堂、书房、对厅、仓库、马房等14间房屋。与会泽众多精美宏伟的民宅相比,唐继尧故居略显简陋,这是因为唐继尧的家境在当时的会泽属中等人家。在这里,你可以一边感慨他一生传奇经历和他故居的普通平凡,一边寻觅他遗留会泽的痕迹。

故居坐落在会泽县城北内街三道巷14号,占地面积851.1平方米。整座宅院坐南朝北,分前后两院,大门迎东,是一座小型的封闭式的四合院建筑群落,属会泽典型的清代中晚期民居建筑风格,前院有正堂三间、对厅、书房及马房,后院有仓房可装谷物,还有厨房,院中有一口井,井中的泉水清澈见底。前后两院共有房屋十四间,整座故居的院落保存基本完好。1995年被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江西会馆

云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万寿宫,俗称江西庙,又称江西会馆。坐落在会泽县城江西街中段,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万寿宫是会泽规模较大,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群之一,总占地面积7549.92平方米,房屋44间,建筑面积2874平方米。万寿宫整个古建筑群体现了儒、道、佛三教合一的风貌,集建筑、木雕、石雕、砖雕精华为一体,堪称云南古建之首,被录入《中华瑰宝》之列,还被编进了《中国旅游大典》中,它以雄、奇、秀、美而著称,乃清代古建筑之精华。

在对两处古建筑进行考察时,黄老师也为我们介绍了我国古建筑的一些特点: 传统是一个民族或地区在理与情方面的认同和共识,属于文化范畴。传统系指文化传统,传统文化的总体决定传统建筑的基本形态,传统建筑也从一定的角度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形态,两者是不可分的。因而,传统的特点是具有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中国传统建筑正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的最精彩、最直观的传承载体和表现形式。

大气体现在大门、大窗、大进深、大屋檐,给人以舒展的感觉。大屋檐下形成的半封闭的空间,既遮阳避雨,起庇护作用,又视野开阔,直通大自然。大气,最充分地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天人合一”的思想。

生气体现在四角飞檐翘起,或扑朔欲飞,或者立欲飘,让建筑物(包括塔、楼)的沉重感显得轻松,让凝固显得欲动。若“大气”产生于理,则“生气”产生于情。情越浓,艺术性越强。中国传统建筑造型的艺术性是任何其它民族不能比拟的。而西方传统建筑的艺术性不在建筑物本身,而在其附着的雕塑或绘画——观赏艺术,无法给建筑物自身带来生气。

富丽体现在琉璃材料的使用。它寿命长,颜色鲜艳,在阳光下耀眼夺目,在

各种环境中富丽堂皇。其较高的成本,象征着财富和地位。

可见,大气、生气、富丽三者,既有其特定的行色,又有其丰硕的内涵,三者结合形成了中国建筑的传统。

上述三个特点,仅指建筑物本身,未及其环境。若包容环境,中国建筑的传统性还有第四个特点——重山林风水。中国历代的职业风水先生,去除迷信成分,可称得上是选址专家。有山,易取其势,视野开阔,排水顺畅;有林,易取其物,苍柴丰盛,鸟鸣果香;有风,易得其动,空气清新,消暑灭病;有水,易得其利,鱼虾戏跃,鹅鸭成群。故此,若靠山面水,侧有良田沃土,阳光充沛,兼有舟楫之便,当然是公认得宜于人类生存得最佳选址。中国传统建筑不仅重自然的山林风水,也重人工的山林风水,让人工的与自然的谐调,院内的与院外的衔接,造成“天上人间”之境,使人产生“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心旷神怡之感。 中国传统建筑的第四个特点,更加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这一思想恰恰与现代人“回归大自然”的欲望相吻合。可见,重山林风水的传统思想必将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得以发扬、发展,以创造优美的建筑环境,实现大自然的回归。

(5)珠江源

在珠江源考察期间,我们见到了知名学者郝正治先生,字塽泰,号珠源布

衣。云南沾益人。中共党员。1970年入伍。1977年复员。任沾益县委机关车队队长。沾益县政协委员,曲靖市作协副主席。1994年开始发表作品。200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民俗文学《楹联源潭》,散文《汉族移民入滇史话》、《珠源梦》、《珠江源揽胜》(合作)。散文《走笔会泽》获《边疆文学》金石征文三等奖、《云南日报》文学二等奖。

他为我们介绍了珠江源头的自然地理情况,同时也介绍了汉民入滇: 史书记载,一说“黄帝画野分州”,又说“禹别九州”,九州指雍州、豫州、梁州、冀州、青州、徐州、兖州、荆州、扬州。“华阳、黑水惟梁州”中的“黑水”,大体上指云南境界,据说昆明黑龙潭汉代建黑水祠,是为祭祀“黑水”祖脉。“庄蹻入滇”之前,古代云南与内地并非隔绝,其渊源颇深,著名的事迹有:帝尧时献龟、文王时献丹砂、商周时献土狗、武王伐纣时派军队(濮人)参战??就是说,有交往就有迁徙。

大观云南移民史,内地移民(汉族为主)入滇经历了五次浪潮。

【第一次移民浪潮——秦汉】秦筑“五尺道”意味着人物往来,不排除内地移民的发生;“庄蹻入滇”,至少率两万东地兵(越人为主、不乏楚人)入滇。 汉武帝时将吕不韦后代从四川迁往云南(不韦县,今保山),亦包括筑路工数万人及“募豪民田西南夷”的举措,至少两度重兵征伐云南(洱海、滇池)。 战争交往的残酷性,决定了烧杀、抢劫和掳掠的本质内容,其中敌对双方的彼此掳掠就是一种非常手段的“移民”。

蜀汉南征,诸葛亮兵分三路转战云南半年,史载未留一兵一卒,民间却盛传不少掉队的士卒和“南中屯垦”的移民不乏其人。 【第二次移民浪潮——唐宋元】唐朝以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扶持南诏(蒙舍诏)统一六诏,并册封皮逻阁为“云南王”。 自唐天宝十年(751年),双方以兵戎相见,唐朝几番用兵皆大败亏输,损兵折将不下数十万人,其中半数俘虏作为奴隶居留云南。

异牟寻时代,南诏联合吐蕃打进长安、侵略成都,掳掠数以万计的内地人入滇。

此外,南诏时期的奴隶贩卖十分活跃,以中原人、川人贩卖到云南为主流。 宋朝与大理国交往以民间(贸易)走私为主,不能排除想往繁荣昌盛的大理国的偷渡移民。

民间盛传岳飞后人(岳雷)充军云南的故事,上世纪在昆明呈贡、嵩明发现岳氏后裔并岳氏族谱,因而不能就“宋挥玉斧”望文生义,就此断言宋朝断绝与大理交往,绝对没有汉人徙滇的现象。

元朝灭大理国,设云南中书行省,军队实行屯田。

蒙元时期云南军队由四部分构成:蒙古兵、色目军、汉军和爨僰军(白族和彝族混成)。

此外,元末红巾军曾攻入云南并占领昆明,之后撤离云南。加上长期通商,因而不能抹掉汉人徙滇的痕迹。

【第三次移民浪潮——明清】明朝汉族移民入滇是历史以来最高潮。 (1)征伐。洪武十四年(1381年),“傅友德为征南将军,蓝玉、沐英为左右副将军,率步骑三十万征云南”。十九年(1386年),“傅友德、耿炳文再征云南诸蛮”。二十一年(1388年),“傅友德统番汉大军复至云南,征剿蛮夷”。傅友德三征云南,沐英“率数万众”镇守云南,首开明朝汉族移民。 (2)谪戍(含充军)。以傅友德为例,二十七年(1394年),“傅友德坐事诛”,家属分发云南、辽东,因此不难理解明初谪戍(含充军)云南者数以万计的推测。谪戍(含充军),持续明清两朝近七百年。以罪充军者,以杨升庵(名慎、字用修、号升庵)最为著名。

(3)屯垦。明朝实行屯垦,分为军屯、民屯(含商屯)。军屯有屯戍性质,如果编制满员,以十九卫、十八个千户所计,云南应有十二万六千多军户,大约六十三万人口。民屯(含商屯)人口与军屯人口相近,两者合计一百二十万人,可以想见明朝“百万汉民入滇”的历史奇观。

据有关研究,以明初全国人口六、七千万计,每六十五人中就有一个移往云南;而内地移民大约占到云南总人口的一半,从此改变了云南民族结构,非汉族的民族一概成为少数民族。

(4)寓居。在野士子云游云南、寓居滇地,以明清两朝居多,明朝为最。史载知名者如倪蜕(《云南事略》作者)、胡蔚(《南诏野史》作者)、王汝敬(后中进士、时称王道学)??。

清朝移民与明朝相似,也有不同特点:

(1)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抗清烈士张献忠余部在滇建立反清根据地,以李定国为领袖的义军经营云贵二十年,掀起二次抗清大浪潮,纵横半个中国。 (2)太平天国失败后,为数不少的义军隐姓埋名流寓云南。

【第四次移民浪潮——民国】民国年间以从军、经商、求学、避难、云游来到云南的内地人士应不在少数。

最为著名的要数抗日战争期间,文有“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联大)”迁往昆明的遗留,武有滇西抗战的伤病员就地居留,商有大量商号、工厂搬迁云南的员工中不少人通过婚姻定居。

【第五次移民浪潮——建国以来】建国初期大量军人就地转业,三线建设大批人员迁往云南,上山下乡留下不少知识青年,改革开放和城市扩建吸引数以百万计的内地人参与云南建设。

以昆明为例,在七百万人口中,将近一半来自地州县和其他省份,内地人不少于四分之一、近两百万。(2015年12月12日)

同时,郝先生还为我们大致的介绍了风水的一些基本知识与风水和现代科学的联系。

三、实习总结

1、实习收获

为期八天的实习,我从中学会了很多东西。通过实习我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有了新的认识,发现其中诸多的不足与缺陷,同时也了解了更多细化的专业相关知识,培养了一定的专业综合思维。其次,我学会了很多地理野外实习的技能和方法,充分认识到团队的重要性。

2、实习建议

建议学校开辟新的实习路线,增加实习的时间。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5o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