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灵山县太平镇谭有村正业堂钟氏溯源 世系概述
更新时间:2024-05-26 02:5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灵山县太平镇六谭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广西灵山县太平镇谭有村正业堂钟氏溯源 世系概述
一、黄帝是钟姓的远古始祖
传说中国上古帝王有炎帝和黄帝。他们是华夏民族的共同祖先。黄帝和炎帝乃公孙氏少典之子,系一母所生的同胞兄弟。黄帝是姬姓部落的始祖。相传其母(名附宝)感北极星而孚,24个月生帝于辕之丘(今河南新郑氏轩辕故里),故名轩辕氏。长于姬水,又称姬氏,国号有熊,又号有熊氏。以土为王、土色黄,故曰黄帝。当时炎帝(神农氏)为姜姓部落首领,末代帝榆罔无道,而黄帝得到各部落的拥戴,在版泉(今河北涿鹿东南)打败炎帝部落,又伐蚩尤及南方诸蛮,天下推尊,华夏二族合而为一,诸侯遂推轩辕氏为天子。黄帝于癸亥年即公元前2698年登帝位,寿111岁,葬桥山(今陕西省黄陵县西北)。有四妃,共生子25人,其时得姓者14人。黄帝传位其孙。黄帝曾孙帝喾,帝喾生契,契是黄帝玄孙,契在尧舜时代,因协助响治水立了大功,受封于商(今陕商洛),为司徒,赐姓“子” ,因之“子”是我钟姓前身,而契则为商之始祖,故钟姓是黄帝子孙。
黄帝到钟烈姓氏的演变,从一世黄帝轩辕氏,二世玄嚣穷桑氏(青阳氏、金天氏),四世帝喾姓姬,五世契,封于商,为司徒,赐姓子,至三十四世微子启建立宋国,仍姓子。四十六世宋桓公御说,被钟人尊为血缘鼻祖,仍以子为姓。六十世烈因宋国被齐、楚、魏三国联军所灭,烈为避祸奔许州改子姓为钟姓。这个演变过程可概括为:轩辕氏——穷桑氏(青阳氏、金天氏)——姬——子——钟。
二、烈系钟姓的繁衍播迁
(一)河南许昌时期
六十世钟烈(烈一世),生于公元前334年,宋国末代群王偃的三弟。公元前286年宋国被齐、楚、魏三国联军入灭以后,公子烈避奔到许州(今河南许昌),时年48岁。为避祸,他以自己曾被封为“钟邑大夫” ,改子姓为钟姓。在中原上空升起了第一面钟姓大旗,他是中国汉族历史上第一个以钟为姓的人,故被尊为烈系钟姓始祖。
烈生复(烈二世),复生叶(烈三世),叶生气(烈四世),气生运享、运丰(烈五世),运丰生文义、文仪、文佳(烈六世),文义生纯佑(烈七世),纯佑生吉(烈八世),吉生保、俨、朝、倬、儒(烈九世),俨生逢兴、逢治(烈十世)、逢治生楠、桂、树(烈十一世)。
钟桂生于汉平帝元始五年乙丑(公元5年),河南许昌封升岗(今河南长葛石象乡,西汉时属许)人。至19岁时就身长九尺,腰粗八围,力大无比,异常骁勇。时值汉光武帝在南阳张榜招募天下勇武之士,讨伐王莽。钟桂带领本族兄弟叔侄25人应征入伍。初任总兵。桂在讨莽战争中作战勇猛,功绩卓著,被封为镇蛮大将军(一说佐卫大将军),并加封光禄正
卿,赐“金铜宝图” ,跟随他的宗支25人皆受封赏。
钟桂生焕(烈十二世),焕生增、垣(烈十三世),增生铣、镳(烈十四世),铣生县、绵(烈十五世),县生余、立(烈十六世),立生宏、宿(烈十七世)。汉献帝时宏和宿分别为会稽太守和扬州都督。兄弟俩首次修钟烈系家谱,以启后世。宏生斌(烈十八世),斌生大有、大仁(烈十九世),大有生项、贵(烈二十世),贵生才、先(烈二十一世),先生酉(烈二十二世),酉生简、范(烈二十三世),简生圣、善、贤(烈二十四世),简、范所处的时代,正是我国东晋末年,东晋末代皇帝恭帝(司马德文)禅位给南朝宋武帝刘裕。
当时社会动荡,草寇遍地,民不聊生,在这种背景下,钟氏一门决定析居,渡江南徙,寻求安定的环境和一个好的发展场所,除简、范两兄弟仍留颍川故宅外,其他钟姓均渡江南迁。据《钟氏族谱》记载:他们家离许昌(颍川)三十里,有祖坟36穴,松柏三百余棵,还有石狮、石象和明珠山朝拱。当时许昌治所在今许昌县东张潘乡,有古城遗址。在城北三十里的封升岗,即现长葛市石象乡蔡寨西的封升岗,当时此地属许,封升岗上有“古闻人墓” ,传为烈系钟姓始祖钟烈的坟墓,因避难不称真名实姓。我提龄公第五子文亮公,明时曾在河南开封任布政使司,离任南归时路过颍川,曾赋诗一首:“乱世乏力拯众难,辞官南归效平民,遥望封升闻人墓,倍感祖德恩泽深。 ”
(二)从宁化至汀州时期
简生三子:圣、善、贤。圣、善、贤兄弟于东晋末年(公元420年)五月二十一日辰时同时过江南徙。圣迁上元县(今江苏南京),善迁会稽(今渐江绍兴),贤迁江西虔州(今赣州)。钟贤生于晋孝武帝太元二十年乙未(公元395年),迁到虔州时年25岁。先住阳都(今宁都)竹坝斜,成为客家钟姓入赣始祖,并由此入闽、入川,播衍全国,乃到海外。后奉南朝宋武帝刘裕诏命,受爵武威大将军,入闽平定“六戎之乱” ,后任闽中都督,携妻子入住宁化石壁村,成为钟姓入闽始祖。后钟贤奉诏入四川为官卒于蜀。钟贤奉诏入蜀后,子钟朝袭父职。钟朝(烈二十五世)随父入闽立籍宁化石壁村,为由江西迁福建第一人。父奉诏入川后,朝袭封都督大将军。南朝宋明帝泰始二年丙午(公元466年),他看到辖区的鄞江白虎村(今福建省长汀白石村)山青水秀,风光绮丽,遂与后母马氏,妻欧阳氏和三个儿子远、道、逸(烈二十六世)在此筑宅居住。钟贤去世后,朝又入川袭父爵。钟朝继母马氏卒于南朝宋顺帝开明二年戊午(公元478年)。马氏一生贤德,常劝丈夫和儿子在战争中谨慎杀戳,并经常收容伤者、病者,爱民如子,深受当地官员和民众爱戴。马氏卒,由钟朝在汀之子远、道、逸将其祖母葬于后山九龙岗癸山丁向。二百多年后,成为境内名墓。远生诠、訢、谥(烈二十七世),诠生荩(烈二十八世),荩生洪(烈二十九世),洪生木(烈三十世),木生照、勋(烈三十一世),勋生北(烈三十二世),北生逵(烈三十三世)。逵生于唐高宗显庆三年戊午(公元658年),官至唐玄宗开元年间谏议大夫,与钟接系八十七世钟绍京同朝为官。逵妣马氏,生七子:礼、恭、宽、廉、敏、惠、节(烈三十四世)。后来在唐代宗大历年间因“迁坟事件”而被逼迁出汀州,向外发展。
(三)福建武平时期
钟逵长子钟礼(烈三十四世),生于武后垂拱三年丁亥(公元687年),卒于唐代宗大历六年辛亥(公元771年),享年85岁,可谓高龄,但他晚年不幸。先是他的上十一世祖钟贤之妣马氏,殁后葬于九龙岗,二百多年后,传闻“茔内常有鼓乐之声” ,成为境内名墓。后来他
的母亲马氏也葬同一祖坟。两个马氏葬在一起,更使名墓闻名遐迩,沸沸扬扬,远在长安的唐朝衙府也有所闻。事有凑巧,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唐朝衙府决定在闽西增设一个府治。初选新罗圩(今上杭县)废地,因嫌此地多发瘴气,又传闻汀州九龙岗的马氏墓有异响,府衙遂移命在此筑府城以镇之。马氏名墓被压在汀州府衙的正堂之下。又拆毁钟屋村,改建长汀县衙,至唐代宗十四年(公元779年),历时十年方建成。过去流传“天下衙门皆子午,惟有汀府癸山丁” 。可见,当时朝廷在此设府的真正动机是为了消除马氏名墓。钟礼去世前二年(公元769年),汀州府衙和长汀县衙同时施工,历时十年。面对强大的压力,钟氏一门不敢抗命,于是抛售全部产业,并将汀州府、长汀县府作为占地补偿的六十亩“射箭田”全部舍入附近的开元寺。钟礼在忧郁中死亡,其子濬和六个叔父,34个兄弟,先后分迁出汀州。钟濬作为长房长孙,迁往长汀附近的井秋坑(今上杭南阳乡),以便应付岁时祭祀。逵次子恭系迁江西信丰县,三子宽系迁江西于都县,四子廉系迁福建上杭、河田和回龙等处,五子敏系迁江西赣县,六子惠系留长汀县境内,七子节系迁江西瑞金和宁都等处。兄弟各散西东,情景凄凉。走时他们留下一首诗句:“汀州府衙妣坟堂,长汀县衙祖屋场,惟愿子孙存方寸,随居处处世荣昌。”一场大迁徙到此结束。
钟礼长子濬(烈三十五世)生武、睿、智(烈三十六世),唐代宋末年濬长子武(烈三十六世)为山东博州太守,把家从上杭井秋迁往武平县象洞千家村。武生二子:尚仁、尚义(烈三十七世),尚仁生二子:以福、以禄(烈三十八世),以福在唐文宗太和元年丁未(公元827年)中进士,官广东程乡(今梅县)县令,敕封文林郎。以福生泰(烈三十九世),泰生进一、进二(烈四十世),进一生缵绪(烈四十一世),缵绪生式(烈四十二世),式生六初、大始(烈四十三世),钟姓历史在这一代后又掀波澜。大始生尚(烈四十四世),尚生三子:山、岱、峦(烈四十五世)。钟山字中质,生于宋真宗咸平四年辛丑(公元1001年),卒于宋英宗治平元年甲辰(公元1064年),殁后丧葬发生了一件令人难以想象的怪异现象。丧葬的地点是武平县象洞乡庵前坝月形。准备落葬时,连续三天三夜大风大雨。雨止后,发现棺材不见了,而地上的砖块石料完好无损,祭扫时又发现一大群黄峰,人们传为“**地” ,称为祥瑞之地。此后钟家连科及第,官显禄厚,天下知名。钟山生三子:友文、友武、友勇(烈四十六世),他二弟钟岱生有一子友盛,三弟钟峦也生三子:友才、友能、友瑞。一共七兄弟,其中友文、友武、友勇官监厨使。使山父以子贵,被宋王朝敕封“文林郎” 。更值得称颂的是友文生三子:毅、密、察(烈四十七世),友武生三子:刚、理、齐(烈四十七世),友勇生五子:裕、温、柔、中、正。除友勇三子柔为中书舍人,其余十人全部中进士。加上钟岱之子友盛和友盛的三个儿子(发、强、庄),父子四人皆进士,确实曾经誉满神州。“一家十四口,进士十三人” ,轰动朝野,震惊东南半壁。
四、从武平向全国播迁
宋神宗熙宁二年己酉(公元1069年),王安石实行变法,以图挽救赵宋王朝失败的命运。友文兄弟向宋神宗奏议反对意见,触怒了“龙颜” 。公元1074年,指旨罢官归田。更不幸的是30多年后,宋徽宗上台,起用蔡京、章惇、童贯等人借口“元佑党事件”打击和整肃朝中元老。钟友文三兄弟也在劫难逃。蔡京甚至扬言要诛友文九族。这一支钟姓面临“灭顶之灾” 。为了生存,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于是他们兄弟裔孙进行了空前的大迁徙。从武平走向全国,走向海外,走向世界。有的在迁徙途中改名换姓。
友文系播迁点为武平、岩前、泉水塘,上杭的古坟、丘辉、荷山里,刘坑塘、陈坑,广东蕉岭,江西兴国,有一部分流向四川和**。
友武系主要播迁点为广东的兴宁、五华、紫金、龙川、增城、东莞、惠州、河源、从化及江西赣州、安远、龙南、定南、全南、遂川、修水和广西、四川、**等地。友武次子理与兄刚同榜进士,任广州剌史。家庭遭难事发后,弃官奔程乡(今梅县)居住,理生大相(烈四十八世)大相生天柱(烈四十九世),天柱生朝政(烈五十世),朝生响(烈五十一世)。响生提龄、遐龄、祯龄、祥龄、瑞龄(烈五十二世)。其时发生了历史的转折,开创了新局面。提龄为广东五华、兴宁开基祖。遐龄迁紫金、东莞、河源等地,祯龄迁惠州,祥龄迁河源、龙川,瑞龄迁五华和紫金。提龄在五华生三子:有始、有甲、有贤,在兴宁生三子:文振、文亮、文康。
钟友勇系播迁情况是:友勇长子裕裔孙迁嘉应州(今梅州)的白渡堡和雁洋遮布村及江西瑞金壬田寨的大悦村。次子温的后裔迁镇平(今蕉岭)石屈都,后迁南雄珠玑巷,再迁广西钟山县龙源头。如今他的裔孙遍布广西各地。
钟友盛系播迁情况是:友盛生三子:发、强、庄(烈四十七世)。发迁广东潮洲,强
迁兴国竹坝,庄迁福建武平石屈都、广福等处。
钟峦的三个儿子在迁徙过程中,友能(烈四十六世)改姓萧、友瑞(烈四十六世)改姓叶。
时事变迁,沧海桑田。几百年后,许多钟姓裔孙从福建、广东等地往海外发展,已遍及港、澳、台和东南亚等地。
友武三子钟齐,宋哲宗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甲戌科进士,生不逢时,不久遭大迁徙。齐生二子:满(一说满堂)和明。满迁广东五华县的铁炉坝,明留祖居福建武平。明之玄孙胜于公元1202年将家迁至广东大埔县。胜公生三子:镛、钦、义明。义明生七子,其子孙分布饶平、揭阳、兴宁、龙川、河源、雁洋,遍布梅州及广西灵山旧州地区。
直系简表【烈系/接系】:
一、烈公脉系
六十世 (烈一世)烈公 妣姒氏
太始祖烈公是宋微仲衍二十七世孙,生于战国周显王(姬扁)三十五年丁亥(公元前334年)。
周慎靓王三年癸卯(公元前318年),宋康王偃公封其子烈为“鍾邑”大夫(鍾邑为公元前487年,宋景公灭掉曹国之城邑)。
公元前286年,宋国亡,烈公奔豫州鍾离山(河南许州宗昌县安邑乡店前里)定居,并以己曾封“鍾邑大夫” ,遂以封地“鍾”为姓,成为鍾氏烈系受姓太始祖。妣姒氏,生子:复。卒于秦孝文王元年辛亥(公元前250年),夫妇合葬于今河南省长葛市石象乡蔡寨村封升岗(古属许昌)。
六十一世 (烈二世)复公 妣姬氏
烈公之子,生于战国周郝王姬延二十四年(公元前291年),娶姬氏,生子叶。时值战国时期,各国互相兼并战争不停,而隐居不仕。卒于秦始皇嬴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享年70岁。夫妇合葬于许州东郊。
六十二世 (烈三世)叶公 妣姜氏
复公之子,生于战国周郝王姬延五十八年甲辰(公元前257年),因秦灭东周(公元前256年),战乱未仕。娶姜氏,生子:气。卒年待考,夫妇合葬许州东郊。
六十三世 (烈四世)气公 妣吕氏
叶公之子,生于战国秦王政二十二年丙子(公元前225年)。汉高祖登帝位(乙未年,公元前206年)时,气公年方二十,知汉室之当兴,因世战乱,隐居不仕,教育儿孙,后皆显贵。娶吕氏,生二子:长运享,次运丰。
运享公妣苏氏,在汉景帝元年乙酉(公元前156年)为中牟令(在河南中部),官至大夫。生二子:长文离、次文趣。
文离公妣张氏,生三子:长高、次晖、三亮。高公妣刘氏,晖公妣秦氏,在汉武帝时为许州牧,传下六世孙浩公,秀公,随天柱公讨莽立功,封浩公为会稽太守,封秀公为银青光禄大夫;亮公妣姬氏,生下五世孙锜公,随天柱公讨莽立功,封广东总戎,子孙迁广西立业。隋平江南时,岭南主帅鍾士雄即其传下派系。
文趣公妣马氏,在汉武帝时为中牟令,传下六世孙达公,随天柱公讨莽立功,官封全青光禄大夫。
六十四世 (烈五世)运丰公 妣姜氏
气公之次子,在汉景帝时为许州牧,生于西汉惠帝六年壬子(公元前189年)二月十四日午时,一说卒于西汉武帝元丰三年癸酉(公元前108年)四月十五日寅时;另一说卒于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庚午(公元前111年)八月十三日丑时,享寿七十八岁,生三子:长文义、次文仪、三文佳。
文仪公妣李氏,文佳公姆荀氏,生三子:长巽公,妣荀氏,在西汉时为朝散大夫;次良公,妣庞氏、何氏;三洧公,妣许氏。
六十五世(烈六世)文义公 妣赢氏
运丰公之长子,在汉武帝时为许州牧。生于西汉文帝二十一年壬午(公元前159年)六月十五日午时,卒于西汉武帝征和四年壬辰(公元前89年)四月二十日卯时,享寿七十一岁。娶嬴氏,生一子:纯佑,夫妇合葬河南许州府宗昌县安乐乡东南岸,丙山壬向,坤山来龙,
巽山入首,乾水朝堂。
六十六世(烈七世)纯佑公 妣项氏
文义公之子,生于西汉武帝元光五年辛亥(公元前130年)七月十八日巳时,在汉武帝时,官河南副史。卒于西汉宣帝甘露元年戊辰(公元前53年)九月初九辰时,享寿七十八岁。娶项氏,生于汉武帝元朔元年癸丑(公元前128年)五月初十丑时,卒于汉宣帝黄龙元年壬申(公元前49年)七月十四日卯时,寿80岁。夫妇合葬许州东郊,庚山甲向。生一子: 。
六十七世(烈七世) 公 妣李氏
纯佑公之子,在汉宣帝时为许州牧。生于西汉武帝太始元年乙酉(公元前96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巳时,卒于西汉成帝鸿嘉四年甲辰(公元前17年)十二月十二日寅时,享寿八十岁。娶李氏,生于汉武帝太始元年乙酉(公元前后96年)十月十二日戌时,卒于西汉成帝永始元年乙巳(公元前16年)八月十二日寅时,享寿八十一岁。生五子:保、俨、朝、倬、儒。夫妇合葬许州东南岸旁,丙山壬向。
保公妣韩氏,在汉成帝为河东(在山西西南部)太守。其孙闻公,妣汪氏,在光武帝时平莽立功,封中书舍人,后为官山东,山东支流子孙皆其后裔;又其孙猛公,为大司马,平莽立功,光武帝时为大司马,赐金鱼袋,出仕广东,后山西立业;朝公,妣黄氏,在西汉成帝时,为黄门侍郎;儒公,官侍郎。
六十八世(烈九世)俨公 妣陈氏
公之次子,生于西汉宣帝神爵三年壬戌(公元前59年)九月二十八日巳时,在汉成帝时为朝散大夫。卒于新莽天凤五年戊寅(公元18年)四月十五日卯时,享寿七十八岁。娶陈氏,生于西汉神爵二年辛酉(公元前60年)七月二十九日卯时,卒于新莽地皇元年庚辰(公元20年)六月十三日吉时,生二子:长逢兴,次逢治。
逢兴公,楠公(字天槛),娶谌氏,生一子:稔。其孙吉、卿二公,从天柱公讨莽立功,吉公封西安太守,卿公封户部尚书,二公在陕西立业。
六十九世(烈十世)逢治公 妣孙氏
俨公之次子,生于西汉成帝河平元年癸巳(公元前28年),卒于光武帝建武三年乙卯(公元57年)八月十六日卯时,享寿八十六岁。娶孙氏,生三子:长楠(字天槛)、次桂(字天柱)、三树(字天栋)。
天槛公,娶陈氏,生三子:长任、次远、三道。随天柱公讨莽立功,封任公朝奉大夫,仕四川(益州)布政司,子孙四川立业;远公为官荆州,子孙荆州立业;道公内阁掌印。天栋公,子孙湖广立业。
七十世(烈十一世)桂公 妣徐氏
逢治公之次子,字天柱,光武帝封镇蛮大将军。公年十九,身长九尺,腰寸八围,骁勇异堂。孺子婴帝时,王莽篡汉,壬午(公元22年),刘秀兄弟起兵讨莽,出榜招募天下武勇之士,公揭榜集族中兄弟叔侄,往兵部衙中领令征讨。公率宗支,由广陵起兵(即今江苏扬州),癸未(公元23年)在昆阳大战中,公奋发神威,与光武帝一起,攻入敌阵,勇猛威武,与兄弟叔侄,杀死莽军主将,打败王莽包围之军队,获大胜,立大功勋。平莽后,光武帝封公为镇銮大将军,敕赐金铜宝图,加光禄寺正卿,又追封三代,兄弟叔侄均受封爵。公生于汉平帝元始五年乙丑(公元5年)九月十九日子时,卒于汉明帝永平十六年癸酉(公元73年)正月十五日未时。娶徐氏,生一子:焕。徐氏生于汉平帝五年乙丑十月初九日亥时,卒后与夫合葬许州东郊。
附注:光武帝封天柱兄弟叔侄各人的官爵封浩公为会稽太守,封秀公为银青光禄大夫,封达公为金青光禄大夫。此三公系运亨公之七世孙。
封闻公为中书舍人。后为官山东,传山东省子孙支流皆其裔孙也。封猛公为大司马,赐金鱼袋,为官山西,子孙在山西立业。此二公系保公之孙也。
封吉公西安府太守,封卿公为户部尚书。在陕西立业,此系处兴公之孙也。
封任公为朝奉大夫,仕益州(今四川)后仕四川布政局,子孙四川立业;远公为官荆州,道公为阁掌印,子孙世居荆州立业。此三公系楠公之子,天柱公之亲侄也。
封锜公为御前将军,为广东总戎,后子孙迁广西立业,此系运亨公之裔孙,亮公之五世孙也。在隋文帝平江南时,岭南主帅鍾士雄,在陈后主叔宝处任伏波将军,陈后主虑其后覆,质其母于都下,隋平江南,乃遣蒋氏归,既而同郡虞子茂等作乱,士雄将应之,以母言遂止。
今考查广西,鍾山县石龙乡六田村是其派系裔孙。在他处及广西南宁市志,有蒋氏神道碑及合掌石刻的史料。
七十一世(烈十二世)焕公 妣刘氏
天柱公之子,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七年辛卯(公元31年)正月初四日午时。公举孝廉,在东汉明帝时为山西山阴县令,敕授文林郎。卒于东汉和帝永元十五年癸卯(公元103年)四月十八日丑时。娶刘氏,生二子:长增、次垣。
垣公妣傅氏,东汉时任江南太守。生四子:长卿,为江南太守;次造,为六卿侍郎;三逵,官大夫;四绅,官将军。
七十二世(烈十三世)增公 妣陶氏
焕公之长子,字益寿,生于东汉明帝永平五年壬戌(公元62年)三月,隐居不仕。卒于东汉顺帝和六年辛巳(公元141年)十二月。娶陶氏,生二子:长铣,次镳。铣公任官都督府,妣谒氏,生一子:德柱。
七十三世(烈十四世)镳公 妣裴氏
增公之次子,东汉和帝永元五年癸巳(公元93年)六月二十八日丑时生,官任陕西金县县令。东汉桓帝延熹六年癸卯(公元163年)五月二十一日殁。娶裴氏,生于东汉和帝永元七年乙未(公元95年)三月四日,卒未详,生二子:长县、次绵。
绵公,生一子:邱。邱公妣孙氏,生二子:长宁、次宁。邱公任江南太守,其子宁公和守公俱为县令。
七十四世(烈十五世)县公 妣曹氏
镳公之长子,生于东汉安帝延光元年壬戌(公元122年)四月十五日酉时,在东汉桓帝时为郾师令(在河南省)。卒于东汉献帝建安六年辛巳(公元201年)十月六日午时。娶曹氏,生于东汉安帝延光四年乙丑(公元125)三月十二日巳时,卒于东汉献帝建安十年乙酉(公元205年)七月初八卯时。生二子:长余,次立。
余公,在东汉灵帝时为郾师令,妣周氏。
七十五世(烈十六世)立公 妣荀氏
县公之次子,生于东汉桓帝元嘉二年壬辰(公元152年)二月初二日卯时,在东汉灵帝时,任江苏扬州都督。卒于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庚子(公元220年)五月十二日辰时。娶荀氏,生二子:长宏、次宿。
宿公,平生为人贤明宽厚,尊祖敬宗,追报祖先功德,撰修族谱,遗贻后昆,芳名流芳百世。宿公妣宋氏,生二子:长廷、次挟,子孙在扬州立业。
七十六世(烈十七世)宏公 妣朱氏
立公之长子,生于东汉灵帝光和三年庚申(公元180年)四月十八日未时,在汉献帝时,曾任会稽太守,博学贤哲,后隐居不仕。卒于三国蜀汉延熙二十年丁丑(公元257年)九月。娶朱氏,生殁失考,生一子:斌。
七十七世(烈十八世)斌公 妣刘氏
宏公之子,生于东汉献帝建安十六年辛卯(公元211年)八月十七日,隐居不仕。卒于晋武帝咸宁五年己亥(公元279年)五月十八日辰时。娶刘氏,生于建安十五年庚寅三月六日辰时,卒于晋武帝太康八年丁未(公元287年)三月七日,生二子:长大有,次大仁。大仁公妣姬氏,生二子:长员、次兴。
七十八世(烈十九世)大有公 妣姒氏
斌公之长子,三国蜀汉后主刘禅延熙元年戊午(公元238年)七月十二日午时生,西晋时官会稽太守。西晋怀帝永嘉六年壬申(公元312年)八月十六日巳时卒。娶姒氏,生二子:长贡、次贵。贡公,妣胡氏,生二子:玉、白。
七十九世(烈二十世)贵公 妣孔氏
大有公之次子,公生于西晋武帝咸宁元年乙未(275年),西晋时为会稽太守。此时因西晋八王之乱,酿成北方少数民族的侵入,史称“五胡乱华”(即匈奴、羯、氐、羌),公元309年,匈奴人建立的汉国,进寇洛阳。公元311年攻陷洛阳,怀帝被掳,后遭杀害。公元316年,攻陷长安,愍帝出降,被俘,受尽侮辱,后遭杀害。中原大乱,民不聊生,尸横遍野,田园荒芜,此时族居南京(今洛阳)凤阳府、颍川颍上县、许州、长社等处,共有九百余丁,因天下鼎沸,多隐居不仕,亦多迁他郡,烈系鍾圣、鍾善、鍾贤和接系鍾宠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迁徙江南。许州、长社屡被荼毒,宗谱换藩,莫知源流。
公卒未详,娶孔氏,生二子:长才、次先。
八十世(烈二十一世)先公 妣闵氏
贵公之次子,在东晋时为扬州县令,公心仁厚,追报祖德,思念水源木本之功德,在东晋太和元年(公元366年)在宿公都督府中,寻出宗谱,方知源流,后公罢任,不忍离祖业,仍归颍川,恪守祖墓。公生于西晋怀帝永嘉元年,丁卯(公元307年)六月,卒于东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癸巳(公元393年)九月十七日寅时。妣闵氏,生殁待考,生一子:酉。
八十一世(烈二十二世)酉公 妣孙氏
先公之子,生于东晋成帝咸康元年乙未(公元335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午时,官东晋扬州县令。卒于东晋安帝义熙十二年丙辰七月十七日丑时。娶孙氏,生二子:长简、次范。
八十二世(烈二十三世)简公 妣朱氏(有谱载“诸”氏)
酉公之长子,公生于东晋哀帝兴宁三年乙丑(公元365年),卒未详。妣朱氏,生三子:圣、善、贤。因东晋恭帝禅位,草寇乘机作乱,盗贼四起,鍾氏一门,皆荡析离居,元熙二年(公元420年)五月二十一日辰时,圣、善、贤公兄弟三人,携谱过江避难。善公移浙江绍兴府会稽县;圣公移江苏宁府(今南京)上元县;贤公移居江西虔州(今赣州)。世传颍川离许州城三十里,有祖坟三十六穴,松柏三百余株,坟前有石狮石象,明珠山朝拱。这时简、范二公,仍居故土。
八十三世(烈二十四世)贤公 原配黄氏 继配马氏
简公之三子,字公节,号希贤,在晋末任扬州都督,公智勇双全。贤公渡江后在江西宁都州竹坝斜立家,鍾氏裔孙在宁都州建有鍾氏家祠,位于江西东南部,与闽地宁化接壤。贤公为入赣始祖,也是入闽始祖。
贤公奉诏入闽,任建州(今福建建瓯)黄连(宁化)令,带家携子朝,居宁化石壁村。后,因闽地陆戎蜂起,贤公节度闽中(晋安郡),诰授武威大将军。他教子用兵恩威兼施,督兵剿灭,平定扰乱,使闽地人民安居乐业。祖妣马太夫人,是一位非常仁慈善良,聪慧贤德之婆太,每当贤公父子出征时,经常劝夫督子,以人命为重,万不可草菅人命,枉轻之囚,及
密告邻里挂葛藤免遭扰乱之阴德;贤公、朝公父子先后出仕四川时,每当灾凶之年,又嘱远、道、逸孙儿施粥、米救济灾民,邻里都感恩称颂马太夫人之仁德,后马太夫人葬于九龙岗,癸山丁向,成为一代名墓。
公生于东晋孝武帝太乙二十年乙未(公元395年)五月初五日戌时,卒于宋明帝泰始五年己酉(公元469年)八月十五日寅时,原配黄氏,继配马氏。马氏生于东晋安帝隆安二年戊戌(公元398年),卒于宋顺帝昇明二年戊午(公元478年)二月十九日卯时,生一子:朝。妣马氏祖坟,在公元1935年,***108旅少将旅长鍾彬将军,驻长汀时重新创建有塔式宏伟的马太夫人纪念碑。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被毁,现改建为长汀中学教学楼。1993年,世界宗亲会长鍾维炫等在广东蕉岭三圳镇顺岭村另建一座宏伟高耸的鍾氏贤公妣马太夫人纪念碑,甚为壮观。
八十四世(烈二十五世)朝公 妣欧阳氏
贤公之子朝,字会正,入闽始祖。在南北朝宋文帝时,有功王室,袭父爵为都督大将军,诰授武威将军,公随父立籍闽地宁化石壁村,后在南北朝宋明帝泰始二年丙午(公元466年)见鄞江白虎村(白石村)地形秀丽,遂同母马氏,及妻欧阳氏,携三子远、道、逸筑室安居(后被拆建为长汀县衙)。马氏辞世,卜葬祖母马太夫人于九龙岗,癸山丁向,眠狮望月形(今长汀中学校舍教学楼)。
公生于南北朝宋少帝景平元年癸亥(公元423年)十二月初七日丑时,卒于梁武帝天监三年甲申(公元504年),娶欧阳氏,生三子:远、道、逸。
道公妣伍氏,官荆州剌史,生一子:大仁。
逸公妣李氏,官至中书令,生一子:大义。
八十五世(烈二十六世)远公 妣孙氏
会正公之长子,生于南北朝宋孝武帝孝建二年乙未(公元455年)三月十六日午时,在南北朝齐武帝时,官侍郎,封六部尚书。卒于南北朝梁武帝普通六年乙巳(公元525年)八月十四日辰时,生三子:诠、诉、谥。
八十六世(烈二十七世)诠公 妣张氏
远公之长子,生于南北朝齐高帝建元三年辛酉(公元481年)八月十六日巳时,卒于南北朝梁武帝大清三年己巳(公元549年)九月二十六日子时,娶张氏,生一子:荩。
八十七世(烈二十八世)荩公 妣柳氏
诠公之子,生于南北朝梁武帝天监五年丙戌(公元506年)十月十八日卯时,在南北朝梁武帝时为山西山阴县令,后升平阳府(山西临汾西南)太守。卒于南北朝陈寅帝太建九年丁酉(公元577年)八月十九日寅时,娶柳氏,生一子:洪。
妣韩氏、廖氏、孙氏,生殁待考。夫妇合葬于兴国殷富岗松山圩、丙山壬向。生五子:智(智春)、庶(庶秋)、天、天禧、天祉。
谭有村锺屋
锺氏颍川堂之--廣西靈山太平 (正業堂)
齐公系-之七代玄孙-钟十七郎(义明公之七子)第八代孙(烈六十一世)钟宣玉(号宝山),于明崇祯年间携妻妣谢氏夫人从大埔县(小靖)千山拔涉迁廣西靈山县城居住后迁本县旧州镇狮岭村鉴山塘开基创业。后有第四世良助公等四个房系部门裔孙迁居靈山县太平镇谭有村居住, 至今已将近400年左右的历史。
享有粤西胜景名山--“六峰山”即县人民医院旁为我锺氏祖墓得凤朝鸣风水大穴立【皇清锺門宣玉公之墓】,每年逢清明,重阳节前后都有海内外宗亲前来扫墓,缅怀祖德。
本族字辈:由宣玉公之子 奇英 (二子奇鸣迁广西扶缓县开基)继始。 「奇闻良毓 士光永昌 在钦源芬 宜继实。。」(字辈待续)今发展二十六代(烈八十七世),逾约2000人。
本房系长房直系,堂号:(正業堂) (新業堂)等。
清末中期村中塾师先生钟鸿昌建有具备规模的“鴻昌鍾公祠”(该祠堂两进格局远远看去就譬如一只寿仙龟,祖祠大门向南(坐北向南),后有靠山、左有青龙、右有白虎、前有大岭案山、中有明堂、水流曲折,离门7米处是一条蜿蜒的小溪河流(名为三北江),流自祠门前涡旋而流,东南角有棵火炼树,跨过小溪河岸是果园菜地更远处是田地,祖祠坐北处原是一处高小山丘(现已建起了水泥房屋)祠西北处是桑圆地,东面是一条通直的马路〔原东面祠门前种有一棵梨木树);东面有别人家的祖祠;西面是别人家果园、晒谷禾塘和牛栅屋。自古有“河岳山川拱戴,形势甲于天下”(可谓地杰人靈,风水地貌,钟灵毓秀于其中矣)。
另有四个房系宗亲兄弟散居:太平镇谭有村、沙田派、土地背、旧州狮岭村、暗山塘村、枫木村、北龙村、双额岭、沙坪镇七里那午村等地。
据《颖川钟氏族谱》载,烈系三十世贤公,节度闽中,掌管军事和民政,原居江西赣州,生子朝公。朝,初为黄门侍郎。时因闽地陆戎蜂起作乱,父子率兵追剿,因平乱有功,升任福建宁化都督府,随军住籍宁化石壁。后朝公承袭父爵,举家迁长汀白虎村。其裔孙派居武平、上杭、兴宁、蕉岭、梅县、潮州、江西等处。至六十八世礼公,生一子浚。传至九十三世尚公,生三子,长子钟山,生子:友文、友武、友勇。友文、友勇于宋英宗四年同登进士,友武于宋神宗熙宁三年登进士。武公,携儿移武平县象洞庄中坊千家坪。其九代孙钟胜公,于南宋间,由武平昭信乡负五代祖骸至大埔茶阳开基创业为始祖。初居长治马兰畲(今洋门辖),后移茶阳小靖(今太宁)村。另据新修颍川《钟氏族谱》记载:\始祖胜公,于南宋宁宗嘉泰二年(1202)移居潮州府饶平光德乡(今大埔)恋州都长治马兰畲。生三子:长子镛,移揭阳;次子钦,生三子,派下居兴宁、龙川、河源、东莞;三子义明,生七子,俱以数目字为名。长子十一郎移大埔小靖(今太宁);次子十二郎裔迁西河大靖等地;三子十三郎裔派居兴宁、潘田、长乐;四子十四郎,移西河漳北大溪背,后裔移福建平和象湖山;五子十五郎,移大埔古村;六子十六郎,移三乡石寮,后裔分移程乡(梅县)、松口、大埔桃源等地;七子十七郎,移大埔百侯。今大埔之钟氏,均是胜公所传。
〔分布〕大埔钟姓分布于茶阳、桃源、湖寮、西河、丰溪林场等地,农业人口约6400人。
〔郡望〕颍川郡,现在河南省许昌市。
〔堂号〕颍川堂。
〔堂联〕钟姓专用堂联:
颍川世泽
太傅家声
上联指秦末钟离昧之长子接,因避仇而单姓钟,居颍川长社,并成为当地望族,后裔以\颍川\为堂号。下联指三国魏钟繇。繇, 任黄门侍郎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明帝时擢\太傅\,人称\钟太傅\。是著名书法家。 ----------------------------- 金陵世德
越国流徽
上联\金陵\即应天府南京。商纣王无道,微子奔周,后武王封微子启于宋(其地即南京),是为宋桓公。宋桓公就是伯宗的曾祖父。下联指唐中宗时越国公钟绍京。绍京,江西南康人。其子钟贤为福建都督大将军。钟贤之子钟朝,初为黄门侍郎,后因平乱有功,升任福建宁化都督府。
----------------------------- 高山流水第
舞鹤飞鸿家
上联寓意春秋钟子期。子期洞悉音律,伯牙鼓琴,子期听之。
伯牙意在高山,子期曰:巍巍乎若高山!伯牙志在流水。子期曰:荡荡乎若流水!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下联寓意三国钟繇。繇,魏太傅,定陵侯,著名书法家。他博采众家,尤精隶、楷,受王羲之推崇,世称\钟王\。有繇书若\飞鸿戏海,舞鹤游天\之说。 ------------------------------ 概述
宗族文化是一个姓氏道德情操、精神风貌,文化底蕴和生产、生活的一种民俗文化。中华古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绵延了华夏五千多年的历史,在世界各国民族中是罕见的,它积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而形成的传统文化,有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其主流是健康的和积极的,充满着友善、亲情、祥和、纯朴的真情。当然其中也夹杂着一些落后、迷信的成份。由于“文化革命”期间,受“左”的错误思想影响,把传统文化,包括宗族文化,良莠不分,视为“四旧”进行扫除。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发展,古老的宗族民俗文化继而兴盛起来,成为进行有益活动的重要内容,传承、发扬光大了宗族文化,有的正与发展地方经济、招商引资,团结海内外亲友紧密结合起来。
发祥于中原大地的钟姓,原来就是颍川望族,具有浓郁的、古老民族文化优良传统,与其他姓氏的客家先民生产、生活在一起,把各自丰富的多姿多彩、风格感人的民族文化,交融在一起,使传统的民族文化,更为绚丽夺目。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既有保留,又有创新,组成了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宗族文化,乃至成为当今时代的历史文化宝贵遗产,供人们欣赏。
本主题由 Huangss 于 2011-10-1 22:19 移动 收藏0 分享0 分享到:
QQ空间
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
最新评论
点评 回复 引用 发表于 |只看该作者 2011-10-25 20:22
我们家的历史都给你挖出来,真牛!
点评 回复 引用 发表于 |只看该作者 2011-10-25 20:21
我们家的历史都给你挖出来,真牛!
点评 回复 引用 发表于 |只看该作者 2011-10-11 21:50
旧州姓钟的顶楼主
点评 回复 引用 发表于 |只看该作者 2011-9-30 09:17
有点复杂
点评 回复 引用 发表于 |只看该作者 2011-9-29 11:45
辉煌的历史!
点评 回复 引用 发表于 |只看该作者 2011-9-29 11:03
留给历史学家考查。加分走人。
点评 回复 引用 发表于 |只看该作者 2011-9-28 22:22
看了一下子,原来我们都是黄帝子孙.......
颛顼,号高阳氏,乾荒之子。姬始,中国上古五帝之一(五帝中另外四位:黄帝、帝喾、唐尧、虞舜)。为罗氏的姓始祖生有圣德,能专正天人之道,故号颛顼。《山海经》、《史记》等记载,颛顼是黄帝的曾孙,生于若水,十五岁,佑伯父少昊初为政,20 岁时,黄帝驾崩,颛顼继承中央天帝之位,开始统领四方诸候,在位七十八年,寿九十八岁,死后葬于河南濮阳鱼付禹山(今河南省内黄县境内)。四川省雅安泰经县鹿鹤埧曾有“颛顼帝故里”以古牌楼,据一些专家考证,若水确实在今荥经县境内。颛顼一生崇尚文治,主要功绩是:文治安石,始建中央(国家)统治机构,在全国设立九师。规范宗教事务,始以民事纪官,教民耕种,大力发展农耕,创制历法定婚姻,制嫁娶,整顿社会秧序武功方面,平共工,征九黎,定三苗,初步完成了华夏的统一。颛顼是炎黄,联盟的重要首领之一。他的曾孙祝融(吴回)为帝喾时的火下官,掌管民事。周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便命他为祝融,被后人尊为火神。祝融的后裔分为已、董、彭、秃、妘、曹、斟、毕等八姓史称,“祝融八姓“他的子孙周初被封在宜城(今肖北省宜城县)建立罗国。公元前690 年,罗国被楚国所灭,祝融子孙前列逐渐向南迁移,为不忘之国恨,罗子国的遗臣遗民们遂以原国名为姓,故后人尊遗颛顼为罗姓得姓始祖。古籍《世本》去:“罗氏,本自颛顼,未𦚯受封于罗,国为楚所灭,子孙以为氏。”故罗人尊颛顼为得姓始祖。又说,颛顼,样子有些怪异,但神通广大,他与玄冥(其叔父)共同管理着始方一万二千里宽的土地,世称北极神。
正在阅读:
FM调频无线话筒实习报告08-18
皇帝的新装课本剧02-16
浅析中小企业现金流量管理 毕业论文04-27
模具报价表精简模板03-20
执业护士儿科护理学(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试卷111-29
小学生写拔河比赛日记作文4篇06-06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灵山县
- 太平镇
- 钟氏
- 世系
- 正业
- 溯源
- 广西
- 概述
- 谭有村
- 幼儿园小班运动会方案
- 2019年全市党纪法规知识考试题库105题(案例题)
- 2010届高三历史中国古代的治乱兴衰和重大改革
- 帅虎手机网 手机维修基础知识- Powered by PHPWind
- 广联达清单计价招投标文件编制要点
- 中国建筑门窗五金市场发展现状及未来五年发展商机研究报告
- 微机原理实验指导书
- 漳浦县城2011年度房屋征收补偿安置实施方案(定稿)
- 2013信息技术一类样题 - 图文
- 成熙口语中级文本
- 临沂市课题--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开题报告
- 二建继续教育 项目生产力理论创新与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
- 安徽省皖南八校2011届高三摸底联考(政治)
- 本科毕业论文样本 经管类适用
- 钻石经典项目商业计划书 - 图文
- 福师《环境法学》在线作业二15春100分答案
- 党试试题12
- 社区护理试题
- 车间党总支书记党建工作总结
- 基于FPGA的学校打铃器毕业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