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更新时间:2024-06-26 00:5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医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教 务 处

2014年9月修订

目 录

1.中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培养方案(含临床、外科、骨伤、全科医学方向) ····························································· 1 2.中医学专业(拔尖人才七年制本科阶段)培养方案 ··········· 18 3.本科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拓展课外学分实施办法 ·············· 27 4.公共任意选修课程一览表 ············································ 29 5.网络教学任意选修课程一览表 ······································ 31

中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与职业素养,系统的中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对常见病症进行中医临床诊疗的能力,能在医疗卫生领域从事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方面工作的中医学应用型人才。

二、基本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中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必要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基本知识,接受人文、科学、职业素养教育以及临床技能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运用中医药进行诊疗、预防、康复和人群健康服务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与中医学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本知识和科学方法;

2.掌握中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中医思维方法以及必要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知识和基本技能;

3.熟悉国家医疗卫生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4.熟悉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和人文关怀的有关知识;

5.熟悉全科医学思想和中医全科医生的工作任务、方式以及必要的预防医学知识与常见传染病的防治原则;

6.了解中医学术思想的发展历史和主要学术观点; 7.了解中医学科发展动态和行业需求;

8.具有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能力;

9.具有对常见病症进行辨证论治的基本能力以及对常见危急重症进行判断和初 步处理的能力;

10.具有与患者及其家属有效沟通以及对患者和公众进行健康教育的能力; 11.具有阅读中医古典医籍和医学相关文献以及利用现代技术获取信息的能力; 12.具有初步的中医科学研究方法和实际工作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13.具有自我完善、不断追求卓越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 14.具有依法行医和在执业活动中保护患者以及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与能力; 15.中医骨伤科学方向学生除具备以上中医临床医学方向学生的基本要求以外,还

1

应进一步掌握骨伤科学的相关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以及临床技能,熟悉骨伤科学的现代研究进展,具有对骨伤专科常见病症进行判断和处理的能力;

16.中医外科学方向学生除具备以上中医临床医学方向学生的基本要求以外,还应进一步掌握中医外科学的相关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以及临床技能,熟悉外科学的现代研究进展,具有对中医外科专科常见病症进行判断和处理的能力;

17.中医全科医学方向学生除具备以上中医临床医学方向学生的基本要求以外,还应进一步掌握中医全科医学的相关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以及临床技能,熟悉全科医学的现代研究进展,具有对中医全科医学领域常见病症进行判断和处理的能力。

三、专业方向

中医临床医学方向、中医骨伤科学方向、中医外科学方向、中医全科医学方向

四、主干学科

中医学

五、学制与学位

学制:标准5年,学习年限5~7年 学位:医学学士

六、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1.课程类别:设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三个课程模块,其中公共基础课与学校其它专业统一设置。

2.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等三类课程均分为必修课和限选课,其中公共基础课还包括任选课。必修课须全部修读;限选课修读规定课程的90%左右;任选课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在公共任意选修课程(见附表1)和网络教学任意选修课程(见附表2)模块内选择修读,任选课可跨院系、专业和年级选课修读。

3.课外综合素质拓展:分为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课外学习等三类(见《湖南中医药大学本科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拓展课外学分实施办法》)。

4.核心课程:

中医临床医学方向: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经典、针灸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

中医骨伤科学方向: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经典、中

2

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正骨学、中医筋伤学、中医骨病学)。

中医外科学方向: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经典、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皮肤疮疡病学、中医肛肠科学、中医男性病学、外科杂病论)。

中医全科医学方向: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经典、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全科医学基础、急诊医学。

5.学分要求:总学分为265(最低要求,含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与实践教学环节),学生修读完规定的课程,完成规定的实践教学环节,达到课外综合素质培养与拓展要求,并取得相应的学分,通过毕业理论和技能操作考试,即取得毕业资格。

七、各类课程学分学时分配表

中医临床医学方向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必修 公共基础课 限选(最低要求) 任选(最低要求) 专业基础课 必修 限选(最低要求) 必修 限选(最低要求) 总计 学分 36 5 13 61 18 47 27 58 265 占学分比例 13.6% 1.9% 4.9% 23.0% 6.8% 17.7% 10.2% 21.9% 100% 教学学时 576 80 208 976 288 752 432 3312 占课程学时比例 17.4% 2.4% 6.3% 29.5% 8.7% 22.7% 13.0% 100% 专业课 实践、实习

中医骨伤科学方向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必修 公共基础课 限选(最低要求) 任选(最低要求) 专业基础课 必修 限选(最低要求) 必修 限选(最低要求) 总计 学分 36 5 13 61 18 49 25 58 265 占学分比例 13.6% 1.9% 4.9% 23.0% 6.8% 18.5% 9.4% 21.9% 100% 教学学时 576 80 208 976 288 784 400 3312 占课程学时比例 17.4% 2.4% 6.3% 29.5% 8.7% 23.7% 12.0% 100% 专业课 实践、实习 3

中医外科学方向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必修 公共基础课 限选(最低要求) 任选(最低要求) 专业基础课 必修 限选(最低要求) 必修 限选(最低要求) 总计 学分 36 5 13 61 18 47 27 58 265 占学分比例 13.6% 1.9% 4.9% 23.0% 6.8% 17.7% 10.2% 21.9% 100% 教学学时 576 80 208 976 288 752 432 3312 占课程学时比例 17.4% 2.4% 6.3% 29.5% 8.7% 22.7% 13.0% 100% 专业课 实践、实习 中医全科医学方向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必修 公共基础课 限选(最低要求) 任选(最低要求) 专业基础课 必修 限选(最低要求) 必修 限选(最低要求) 总计 学分 36 5 13 61 18 50 24 58 265 占学分比例 13.6% 1.9% 4.9% 23.0% 6.8% 18.9% 9.1% 21.9% 100% 教学学时 576 80 208 976 288 800 384 3312 占课程学时比例 17.4% 2.4% 6.3% 29.5% 8.7% 24.2% 11.6% 100% 专业课 实践、实习 八、课程设置及学分学时

(一)公共基础课 1.必修(共计36学分)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课程名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形势与政策 大学英语 体育(含传统保健体育) 计算机基础 心理健康教育 军事理论 学分数 3.0 3.0 2.0 5.0 1.0 9.0 6.0 5.0 1.0 1.0 学时数 48 48 32 80 16 144 96 80 16 16 代码 A0001 A0002 A0003 A0004 A0005- A0006 A0007- A0009 A0011- A0014 A0015- A0016 A0017- A0018 A0021 4

2.限选(共计8学分,最低要求选修5学分) 序号 1 2 3 4 5 6 健康教育学 大学生就业指导 中国医学史 中医古代文化常识 湖湘中医文化 应用英语 课程名称 学分数 1.0 1.0 1.0 1.0 1.0 3.0 学时数 16 16 16 16 16 48 代码 G0009 G0002 G0006 G0007 G0008 G0004 3.任选(共计138学分,最低要求选修13学分)

序号 1 2 课程名称 公共任意选修课程(65门,92学分) 网络教学任意选修课程(22门,46学分) 最低选修学分 7.0 6.0 学时数 112 96 代码 F0001-F0065 H0001-H0022 (二)专业基础课 1.必修(共计61学分)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诊断学 中医诊断实训 医古文 中药学(含中药识别) 内经选读 方剂学 方剂学实践 正常人体解剖学 组织学与胚胎学 生理学 生物化学 机能学实验I(生理学) 病理学(含病理生理学) 药理学 机能学实验II(病生、药理学) 诊断学基础 课程名称 学分数 5.5 5.0 2.0 3.5 6.0 4.0 5.0 1.0 4.5 3.0 3.0 3.0 1.0 4.0 3.0 1.5 6.0 学时数 88 80 32 56 96 64 80 16 72 48 48 48 16 64 48 24 96 代码 B0194 B0200 B0289 B0142 B0191 B0078 B0019 B0021 B0182 B0203 B0214 B0091 B0051 B0010 B0135 B0054 B0288 2.限选(26学分,最低要求选修18学分)

序号 1 2 3 4 5 汤头歌诀 频湖脉学 内经知要 中医药膳学 中医养生学 5

课程名称 学分数 1.0 1.0 1.0 2.0 1.0 学时数 16 16 16 32 16 代码 C0179 C0180 C0181 C0118 C0174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 亚健康学基础 医学伦理学 医学心理学 医学统计学 分子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 文献检索 卫生法学 行为医学 卫生国情与卫生改革 医患沟通学 社会医学 3.0 1.0 1.0 1.0 2.0 1.5 2.0 1.5 2.0 2.0 1.0 1.0 1.0 48 16 16 16 32 24 32 24 32 32 16 16 16 C0129 C0077 C0094 C0097 C0067 C0009 C0071 C0069 C0066 C0175 C0176 C0092 C0178 (三)专业课 中医临床医学方向 1.必修(共计47学分)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伤寒论 金匮要略 温病学 中医内科学 中医内科见习及病案训练 中医外科学 中医妇科学 中医儿科学 针灸学 中医各家学说 内科学 外科学 外科技能实训 课程名称 学分数 4.0 4.0 4.0 6.5 2.0 4.5 3.0 3.0 4.0 3.0 5.0 3.0 1.0 学时数 64 64 64 104 32 72 48 48 64 48 80 48 16 代码 D0115 D0062 D0179 D0302 D0300 D0305 D0292 D0290 D0243 D0294 D0181 D0184 D0182 2.限选(共计34学分,最低要求选修27学分)

序号 1 2 3 4 5 6 7 8 全科医学基础 影像诊断学 中医骨伤科学 急诊医学 传染病学 中医口腔科学 中医眼科学 中医耳鼻喉科学 6

课程名称 学分数 3.0 3.0 3.0 2.0 2.0 2.0 2.0 2.0 学时数 48 48 48 32 32 32 32 32 代码 E0053 E0165 E0166 E0167 E0004 E0149 E0154 E0146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历代名医医案选 预防医学 科研思路与方法 推拿学 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 循征医学 医学心悟 名医名师临证讲座 脾胃论 基于疾病的中西医诊疗思维综合训练 1.5 2.0 1.5 2.0 2.0 1.0 1.0 2.0 1.0 1.0 24 32 24 32 32 16 16 32 16 16 E0041 E0123 E0160 E0081 E0134 E0168 E0194 E0197 E0197 E0196 中医骨伤科学方向 1.必修(共计49学分)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伤寒论 金匮要略 骨伤影像诊断学 局部解剖学 中医内科学 中医外科学 内科学 外科学 外科技能实训 创伤急救学 中医正骨学 中医筋伤学 骨伤手术学 骨伤生物力学 中医骨病学 课程名称 学分数 4.0 4.0 3.0 3.0 5.5 4.0 5.0 3.0 1.0 1.5 4.0 3.0 3.0 2.0 3.0 学时数 64 64 48 48 88 64 80 48 16 24 64 48 48 32 48 代码 D0115 D0062 D0044 D0065 D0302 D0392 D0181 D0184 D0182 D0014 D0307 D0297 D0043 D0042 D0295 2.限选(共计35学分,最低要求选修25学分)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中医各家学说 温病学 针灸学 中医妇科学 中医儿科学 全科医学基础 传染病学 中医眼科学 中医耳鼻喉科学 课程名称 学分数 2.0 4.0 3.0 2.0 2.0 2.0 2.0 2.0 2.0 学时数 32 64 48 32 32 32 32 32 32 代码 E0148 E0169 E0170 E0171 E0172 E0053 E0004 E0154 E0146 7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历代名医医案选 预防医学 科研思路与方法 推拿学 循征医学 中医康复医学 医学心悟 名医名师临证讲座 基于疾病的中西医诊疗思维综合训练 1.5 2.0 1.5 2.0 1.0 2.0 1.0 2.0 1.0 24 32 24 32 16 32 16 32 16 E0041 E0123 E0160 E0081 E0168 E0073 E0194 E0197 E0196 中医外科学方向 1.必修(共计47学分)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伤寒论 金匮要略 影像诊断学 中医内科学 内科学 中医骨伤科学 外科学 外科手术学 中医男性病学 中医皮肤疮疡病学 中医肛肠科学 局部解剖学 外科杂病论 急诊医学 课程名称 学分数 4.0 4.0 3.0 5.5 5.0 3.0 3.0 2.5 2.0 3.0 3.0 3.0 4.0 2.0 学时数 64 64 48 88 80 48 48 40 32 48 48 48 64 32 代码 D0115 D0062 D0234 D0302 D0181 D0296 D0184 D0183 D0303 D0304 D0293 D0065 D0171 D0054 2.限选(共计35学分,最低要求选修27学分)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中医各家学说 温病学 针灸学 中医妇科学 中医儿科学 全科医学基础 传染病学 中医眼科学 中医耳鼻喉科学 历代名医医案选 预防医学 课程名称 学分数 2.0 4.0 3.0 2.0 2.0 2.0 2.0 2.0 2.0 1.5 2.0 学时数 32 64 48 32 32 32 32 32 32 24 32 代码 E0148 E0169 E0170 E0171 E0172 E0053 E0004 E0154 E0146 E0041 E0123 8

12 13 14 15 16 17 18 科研思路与方法 推拿学 循征医学 医学心悟 名医名师临证讲座 中医康复医学 基于疾病的中西医诊疗思维综合训练 1.5 2.0 1.0 1.0 2.0 2.0 1.0 24 32 16 16 32 32 16 E0160 E0081 E0168 E0194 E0197 E0073 E0196 中医全科医学方向 1.必修(共计50学分)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伤寒论 金匮要略 温病学 中医内科学 中医外科学 中医妇科学 中医儿科学 内科学 外科学 妇产科学 儿科学 针灸学 全科医学基础 急诊医学 妇幼保健学 课程名称 学分数 3.0 3.0 3.0 8.0 4.0 3.0 3.0 5.0 3.0 2.0 2.0 4.0 3.0 3.0 1.0 学时数 48 48 48 128 64 48 48 80 48 32 32 64 48 48 16 代码 D0320 D0321 D0322 D0323 D0305 D0292 D0290 D0181 D0324 D0325 D0326 D0243 D0327 D0328 D0329 2.限选(共计31学分,最低要求选修24学分)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中医康复学 中医骨伤科学 影像诊断学 社区重点人群保健 社区卫生服务管理 传染病学 中医五官科学 循证医学 理疗学 皮肤病学 预防医学 推拿学 课程名称 学分数 2.0 2.0 2.0 1.0 1.0 2.0 3.0 1.0 1.5 2.0 2.0 2.0 学时数 32 32 32 16 16 32 48 16 24 32 32 32 代码 E0173 E0174 E0175 E0176 E0177 E0004 E0178 E0168 E0179 E0180 E0123 E0181 9

13 14 15 16 17 18 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 精神病学 中医各家学说 医学心悟 名医名师临证讲座 基于疾病的中西医诊疗思维综合训练 2.0 1.5 2.0 1.0 2.0 1.0 32 24 32 16 32 16 E0182 E0183 E0148 E0194 E0197 E0196 10

九、中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教学进程表

课 课 程 程 类 性 别 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3 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 2 48 48 32 80 16 课 程 学 分 学 时 讲 实验讨 授 实践 论 32 36 24 60 16 16 12 8 20 0 72 96 40 0 0 4 7 0 0 0 24 0 0 32 8 16 0 0 16 36 20 0 12 16 16 0 24 27 11 1 一 2 3 3 3 3 二 4 2 5 5 3 1.5 6 三 6 1 7 实 习 48 周 四 8 9 五 10 按学年学期学分分配 备 注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必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5 公 形势与政策 1 大学英语 9 共 修 体育(含传统保健体育) 6 计算机基础 5 基 心理健康教育 1 础 课 限 选 军事理论 健康教育学 大学生就业指导 中国医学史 中医古代文化常识 湖湘中医文化 应用英语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诊断学 中医诊断实训 医古文 中药学(含中药识别) 专 业 基 础 课 内经选读 方剂学 必 方剂学实践 修 正常人体解剖学 组织学与胚胎学 生理学 生物化学 机能学实验I(生理) 1 1 1 1 1 1 3 5.5 5 2 3.5 6 4 5 1 4.5 3 3 3 1 0.5 0.5 3 3 144 72 96 80 16 16 16 16 16 16 16 48 88 80 32 56 96 64 80 16 72 48 48 48 16 64 48 24 96 0 40 16 16 12 9 16 16 16 24 88 80 0 48 80 64 80 0 36 28 48 36 0 48 48 0 69 1.5 1.5 1.5 1.5 2 3 6 3 3 1 3 4 5 1 4 0.5 0.5 1 1 1 1 5.5 3.5 1 5 2 4.5 3 病理学(含病理生理学) 4 药理学 3 机能学实验II(病生、药1.5 理) 诊断学基础 6

课 课 程 程 类 性 别 质 汤头歌诀 濒湖脉学 内经知要 中医药膳学 中医养生学 专 业 基 础 课 1 1 1 2 1 16 16 16 32 16 48 16 16 16 32 24 32 24 32 32 16 16 16 课 程 学 分 学 时 讲 实验讨 授 实践 论 12 12 12 26 16 36 12 12 12 28 18 22 20 32 32 16 12 16 4 4 4 6 0 12 4 4 4 4 6 10 4 0 0 0 4 0 1 2 一 2 3 1 二 4 1 1 3 1 1 2 1.5 5 2 1 2 三 6 1.5 7 1 1 四 8 1 2 1 9 五 10 按学年学期学分分配 备 注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3 物学 亚健康学基础 限 医学伦理学 医学心理学 医学统计学 选 分子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 文献检索 卫生法学 行为医学 1 1 1 2 1.5 2 1.5 2 2 卫生国情和卫生改革 1 医患沟通学 社会医学 1 1 12

课 课 程 程 类 性 别 质 伤寒论 金匮要略 温病学 中医内科学 中医内科见习及病案 训练 中医外科学 中医妇科学 4 4 4 64 64 64 课 程 学 分 学 时 讲 实验讨 授 实践 论 54 54 54 10 10 10 0 32 8 12 12 40 0 16 6 16 0 16 12 10 6 8 8 8 0 0 3 20 6 0 4 0 4 1 一 2 3 二 4 5 4 4 2 三 6 4 3.5 1 4.5 4 3 5 3 2 7 3 1 3 3 1 3 2 2 2 1.5 1.5 1 1 1 11 四 8 3 3 2 2 2 1 1 1 3 19 实 习 48 周 中 医 临 床 医 学 方 向 9 五 10 按学年学期学分分配 备 注 6.5 104 104 2.0 4.5 3 3 4 3 5 3 1 3 3 3 2 2 2 2 2 1.5 2 1.5 2 2 1 1 2 1 32 72 48 48 64 48 80 48 16 48 48 48 32 32 32 32 32 24 32 24 32 32 16 16 32 16 0 64 36 36 24 48 64 42 0 48 32 36 22 26 24 24 24 24 32 21 12 26 16 12 32 12 必 修 中医儿科学 针灸学 中医各家学说 中 医 临 床 专 业 课 限 内科学 外科学 外科技能实训 全科医学基础 影像诊断学 中医骨伤科学 急诊医学 传染病学 中医口腔科学 中医眼科学 中医耳鼻喉科学 历代名家医案选 预防医学 选 科研思路与方法 推拿学 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 循征医学 医学心悟 名医名师临证讲座 脾胃论 基于疾病的中西医诊疗1 16 12 4 思维综合训练 必修课合计:2304学时 144学分 必修课小计 选修课要求:1008学时 63学分 实验课合计:873学时 54.5学分 每学期开课小计 15.5 25 23.5 17.5 23.5 25 20.5 26 24.5 31 30.5 32.5 28 总学时(最低要求):3312学时 总学分(最低要求):207学分 13

课 课 程 程 类 性 别 质 伤寒论 金匮要略 骨伤影像诊断学 局部解剖学 必 中 修 医 骨 伤 专 业 课 限 中医内科学 中医外科学 内科学 外科学 外科技能实训 创伤急救学 中医正骨学 中医筋伤学 骨伤手术学 骨伤生物力学 中医骨病学 中医各家学说 温病学 针灸学 中医妇科学 中医儿科学 全科医学基础 传染病学 中医眼科学 4 4 3 3 5.5 4 5 3 1 1.5 4 3 3 2 3 2 4 3 2 2 2 2 2 2 1.5 2 1.5 2 1 2 1 2 64 64 48 48 88 64 80 48 16 24 64 48 48 32 48 32 64 48 32 32 32 32 32 32 24 32 24 32 16 32 16 32 16 课 程 学 分 学 时 讲 实验讨 授 实践 论 54 54 32 24 80 48 64 42 0 12 48 32 24 32 32 32 54 18 20 20 32 26 24 24 24 32 21 12 16 24 12 32 12 10 10 16 24 8 16 16 6 16 12 16 16 24 0 16 0 10 30 12 12 0 6 8 8 0 0 3 20 0 8 4 0 4 1 一 2 3 按学年学期学分分配 二 4 5 4 4 3 2 三 6 3 5.5 4 5 3 2 4 3 2 7 3 1 4 2 2 2 2 2 2 1.5 1.5 1 2 1 四 8 1.5 3 3 2 1 1 1 7.5 实 习 48 周 中 医 骨 伤 科 学 方 向 9 五 10 备 注 中医耳鼻喉科学 历代名家医案选 预防医学 科研思路与方法 选 推拿学 循征医学 中医康复医学 医学心悟 名医名师临证讲座 基于疾病的中西医诊疗1 思维综合训练 必修课合计:2336学时 146学分 选修课要求:976学时 61学分 实验课合计:923学时 57.7学分 必修课小计 每学期开课小计 15.5 25 23.5 17.5 26.5 20.5 10 20.5 26 24.5 31 33.5 34 29 16.5 总学时(最低要求):3312学时 总学分(最低要求):207学分 14

课 课 程 程 类 性 别 质 伤寒论 金匮要略 影像诊断学 中医内科学 必 内科学 修 中医骨伤科学 外科学 外科手术学 中医男性病学 4 4 3 5.5 5 3 3 2.5 2 3 3 3 4 2 2 4 3 2 2 2 2 2 2 1.5 2 1.5 2 1 1 2 2 64 64 48 88 80 48 48 40 32 48 48 48 64 32 32 64 48 32 32 32 32 32 24 24 32 24 32 16 16 32 32 16 课 程 学 分 学 时 讲 实验讨 授 实践 论 54 54 32 80 60 36 42 8 20 36 36 24 48 20 32 54 18 20 20 32 26 24 24 24 32 21 12 16 12 32 24 12 10 10 16 8 20 12 6 32 12 12 12 24 16 12 0 10 30 12 12 0 6 8 8 0 0 3 20 0 4 0 8 4 1 一 按学年学期学分分配 二 2 3 4 3 2 5 4 4 三 6 3 5.5 5 2 4 3 2 7 3 2.5 2 3 2 2 2 2 2 1.5 1.5 1 1 2 四 8 3 3 4 2 2 1 1 1 实 习 48 周 9 五 10 备 注 中医皮肤疮疡病学 中 医 外 科 专 业 课 限 中医肛肠科学 局部解剖学 外科杂病论 急诊医学 中医各家学说 温病学 针灸学 中医妇科学 中医儿科学 全科医学基础 传染病学 中医眼科学 中 医 外 科 学 方 向 中医耳鼻喉科学 历代名家医案选 预防医学 选 科研思路与方法 推拿学 循征医学 医学心悟 名医名师临证讲座 中医康复医学 基于疾病的中西医诊疗1 思维综合训练 必修课合计:2304学时 144学分 选修课要求:1008学时 63学分 实验课合计:919学时 57.4学分 必修课小计 每学期开课小计 15.5 25 23.5 17.5 26.5 13.5 10.5 12 20.5 26 24.5 31 33.5 27 29.5 21 总学时(最低要求):3312学时 总学分(最低要求):207学分 15

课 课 程 程 类 性 别 质 伤寒论 金匮要略 温病学 中医内科学 中医外科学 必 中 医 全 科 医 学 专 业 课 限 修 中医妇科学 中医儿科学 内科学 外科学 妇产科学 儿科学 针灸学 全科医学基础 急诊医学 妇幼保健学 中医康复学 中医骨伤科学 影像诊断学 社区重点人群保健 社区卫生服务管理 传染病学 中医五官科学 循证医学 3 3 3 8 4 3 3 5 3 2 2 4 3 3 1 2 2 2 1 1 2 3 1 48 48 48 课 程 学 分 学 时 讲 实验讨 授 实践 论 40 40 40 8 8 8 1 一 按学年学期学分分配 二 2 3 4 5 3 3 2 三 6 3 5 4 4 2 2 2.5 2 7 3 3 3 5 3 3 2 3 1 1.5 1.5 1 20 四 8 2 2 3 1 1 1 2 1.5 2 1 1 1 8 实 习 48 周 9 五 10 备 注 128 104 24 64 48 48 80 48 32 32 64 48 48 16 32 48 48 16 16 32 40 16 56 36 36 64 42 32 32 24 48 32 16 24 36 42 16 16 26 28 16 16 26 32 16 26 20 32 12 32 16 8 12 12 16 6 0 0 40 0 16 0 8 12 6 0 0 6 12 0 8 6 0 16 6 4 0 4 0 0 中 医 全 科 医 学 方 向 理疗学 皮肤病学 预防医学 选 推拿学 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 精神病学 中医各家学说 医学心悟 名医名师讲座 1.5 24 2 2 2 2 1.5 2 1 2 32 32 32 32 24 32 16 32 16 基于疾病的中西医诊疗1 思维综合训练 必修课合计:2352学时 147学分 选修课要求:960学时 60学分 实验课合计:838学时 52.4学分 必修课小计 每学期开课小计 15.5 25 23.5 17.5 21.5 16 20.5 26 24.5 31 28.5 27 32 22.5 总学时(最低要求):3312学时 总学分(最低要求):207学分

16

十、 中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

序号 1 名 称 军事教育 军训 暑期医学实践1 2 社会实践 暑期医学实践2 公益活动 3 4 5 6 临床技能强化训练 毕业实习 毕业考核 毕业教育 常用方剂、中医四诊、体格检查、病历书写、分科临床技能 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中医骨伤科、中医五官科、针灸科 合计 主要内容 学分 2 1 2 2 1 48 1 1 58 周数 2 1 2 2 1 48 1 1 安排 学期 1 2 4 6 8 9、10 10 10 校外 校外 校外 实习医 院 场所 备 注 含入学教育 社区医院或县级医院暑期调研 社区医院或县级医院暑期见习 暑期进行 毕业前统一进行考核 根据实习大纲进行,并考核,毕业实习结束后,进行毕业考核

17

中医学专业(拔尖人才七年制本科阶段)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厚实的中华文化知识和良好的现代人文、科学与职业素养,系统掌握中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相应的科学方法,能熟练运用中医诊疗思维方法、技能和必要的现代诊疗技术,具有突出的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研究能力,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能从事并胜任医疗工作的中医学高层次人才。

二、基本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中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必要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基本知识,接受人文、科学、职业素养教育以及临床技能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运用中医药进行诊疗、预防、康复和人群健康服务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与中医学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本知识和科学方法; 2.掌握系统的中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中医思维方法; 3.掌握必要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知识和基本技能;

4.熟悉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和人文关怀的有关知识以及国家医疗卫生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熟悉中医学术思想的发展历史、中医学科的发展动态和行业需求; 6.具有厚实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

7.具备较强的阅读中医古典医籍并有效指导临床运用的能力;

8.具有熟练运用现代诊疗技术的能力,能独立处理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在上级医师指导下有处理急、危、重病症的能力,毕业时达到临床型中医拔尖人才水平;

9.具有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能力;

10.具有较强的利用现代技术和医学相关文献获取信息、综合分析并指导中医临床与科学研究的能力;

11.具有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能力;

12.具有自我完善、不断追求卓越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 13.具有依法行医和在执业活动中保护患者以及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与能力。

三、主干学科

18

中医学

四、学制、学位与管理模式

学制:标准学制7年。其中本科5年,学习年限5~7年 学位:医学学士、医学硕士

管理模式:5+2模式(本方案适应于前五年)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1.课程类别:设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三个课程模块,其中公共基础课与学校其它专业统一设置。

2.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等三类课程均分为必修课和限选课,其中公共基础课还包括任选课。必修课须全部修读;限选课修读规定课程的90%左右;任选课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在公共任意选修课程(见附表1)和网络教学任意选修课程(见附表2)模块内选择修读,任选课可跨院系、专业和年级选课修读。

3.课外综合素质拓展:分为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课外学习等三类(见《湖南中医药大学本科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拓展课外学分实施办法》)。

4.核心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正常人体解剖学、内经选读、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中医各家学说、诊断学基础、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推拿学、内科学、外科学。

5.学分要求:总学分为293(最低要求,含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与实践教学环节),学生修读规定课程,完成规定的实践教学环节,并取得相应的学分即取得毕业资格。

六、各类课程学分学时分配表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必修 公共基础课 限选(最低要求) 任选(最低要求) 专业基础课 必修 限选(最低要求) 必修 限选(最低要求) 学分 36 5 13 66 26 54.5 26.5 66 293 占学分比例 12.3% 1.7% 4.4% 22.5% 8.9% 18.6% 9.0% 22.5% 100% 学时 576 80 208 1056 416 872 424 3632 占课程学时比例 15.9% 2.2% 5.7% 29.1% 11.5% 23.8% 11.8% 100% 专业课 实践、实习 合计 19

七、课程设置及学分学时

(一)公共基础课 1.必修(共计36学分)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课程名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形势与政策 大学英语 体育(含传统保健体育) 计算机基础 心理健康教育 军事理论 学分数 3.0 3.0 2.0 5.0 1.0 9.0 6.0 5.0 1.0 1.0 学时数 48 48 32 80 16 144 96 80 16 16 代码 A0001 A0002 A0003 A0004 A0005- A0006 A0007- A0009 A0011- A0014 A0015- A0016 A0017- A0018 A0021 2.限选(共计8学分,最低要求选修5学分) 序号 1 2 3 4 5 6 健康教育学 大学生就业指导 中国医学史 中医古代文化常识 湖湘中医文化 应用英语 课程名称 学分数 1.0 1.0 1.0 1.0 1.0 3.0 学时数 16 16 16 16 16 48 代码 G0009 G0002 G0006 G0007 G0008 G0004 3.任选(共计138学分,最低要求选修13学分)

序号 1 2 课程名称 公共任意选修课程(65门,92学分) 网络教学任意选修课程(22门,46学分) 最低选修学分 7.0 6.0 学时数 112 96 代码 F0001-F0065 H0001-H0022 (二)专业基础课 1.必修(共计66学分)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诊断学 中医诊断实训 医古文 中药学(含中药识别) 内经选读 方剂学 方剂学实践 正常人体解剖学 课程名称 学分数 5.5 5.0 2.0 3.5 6.0 4.0 5.0 1.0 4.5 学时数 88 80 32 56 96 64 80 16 72 代码 B0194 B0200 B0289 B0142 B0191 B0078 B0019 B0021 B0182 20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1 21 22 组织学与胚胎学 生理学 生物化学 机能学实验I(生理学) 病理学(含病理生理学) 药理学 机能学实验II(病生、药理学) 诊断学基础 药性赋 汤头歌诀 濒湖脉学 内经知要 中医诊断研究 3.0 3.0 3.0 1.0 4.0 3.0 1.5 6.0 1.0 1.0 1.0 1.0 1.0 48 48 48 16 64 48 24 96 16 16 16 16 16 B0203 B0214 B0091 B0051 B0010 B0135 B0054 B0288 B0259 B0260 B0261 B0262 B0263 2.限选(共计33.5学分,最低要求选修26学分)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中医药膳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 中医运气学 临床中药炮制学 中医哲学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生命科学导论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 医学伦理学 医学心理学 医学统计学 分子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 文献检索 卫生法学 行为医学 卫生国情与卫生改革 医患沟通学 社会医学 课程名称 学分数 2.0 2.0 2.0 1.5 2.5 2.0 1.5 3.0 1.0 1.0 2.0 1.5 2.0 1.5 2.0 2.0 1.0 1.0 1.0 学时数 32 32 32 24 40 32 24 48 16 16 32 24 32 24 32 32 16 16 16 代码 C0118 C0132 C0134 C0136 C0137 C0138 C0135 C0129 C0094 C0097 C0067 C0009 C0071 C0069 C0066 C0172 C0176 C0092 C0174 (三)专业课

1.必修(共计54.5学分) 序号 1 2 3 伤寒论 金匮要略 温病学 课程名称 学分数 4.0 4.0 4.0 学时数 64 64 64 代码 D0115 D0062 D0179 21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中医内科学 中医内科见习及病案训练 中医外科学 中医妇科学 中医儿科学 内科学 外科学 外科技能实训 针灸学 中医各家学说 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 脾胃论 医学心悟 临证指南医案 名医名师临证讲座 6.5 2.0 4.5 3.0 3.0 5.0 3.5 1.0 4.0 3.0 1.0 1.0 1.0 1.0 3.0 104 32 72 48 48 80 56 16 64 48 16 16 16 16 48 D0302 D0300 D0305 D0292 D0290 D0181 D0365 D0182 D0243 D0294 D0360 D0361 D0362 D0363 D0364 2.限选(共计34学分,最低要求选修26.5学分)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全科医学基础 传染病学 中医口腔科学 中医眼科学 中医耳鼻喉科学 历代名医医案选 预防医学 科研思路与方法 推拿学 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 子午流注针法 循征医学 影像诊断学 急诊医学 中医骨伤学 中医康复医学 药物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中医养生学 课程名称 学分数 3.0 2.0 2.0 2.0 2.0 1.5 2.0 1.5 2.0 2.0 1.0 1.0 3.0 2.0 3.0 2.0 1.0 1.0 学时数 48 32 32 32 32 24 32 24 32 32 16 16 48 32 48 32 16 16 代码 E0053 E0004 E0149 E0154 E0146 E0041 E0123 E0160 E0081 E0134 E0203 E0168 E0165 E0167 E0166 E0191 E0192 E0209

22

八、中医学专业(拔尖人才七年制本科阶段)培养方案教学进程表

课 课 程 程 类 性 别 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必 公 共 基 础 课 限 选 3 3 2 48 48 32 80 16 课 程 学 分 学 时 讲 实验讨 授 实践 论 32 36 24 60 16 16 12 8 20 0 72 96 40 0 0 4 7 0 0 0 24 0 0 32 8 16 0 0 16 36 20 0 12 16 16 0 24 27 4 4 1 一 2 3 3 3 3 按学年学期学分分配 二 4 2 5 5 3 1.5 6 三 6 1 7 实 习 48 周 四 8 9 五 10 备 注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5 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1 9 6 5 1 1 1 1 1 1 1 3 5.5 5 2 3.5 6 4 5 1 4.5 3 3 3 1 4 3 形势与政策 大学英语 修 体育(含传统保健体育) 计算机基础 心理健康教育 军事理论 健康教育学 大学生就业指导 中国医学史 中医古代文化常识 湖湘中医文化 应用英语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诊断学 中医诊断实训 医古文 中药学(含中药识别) 0.5 0.5 3 3 144 72 96 80 16 16 16 16 16 16 16 48 88 80 32 56 96 64 80 16 72 48 48 48 16 64 48 24 96 16 15 0 40 16 16 12 9 16 16 16 24 88 80 0 48 80 64 80 0 36 28 48 36 0 48 48 0 69 12 12 1.5 1.5 1.5 1.5 2 3 6 3 3 1 1 1 3 4 5 1 4 0.5 0.5 1 1 1 1 5.5 3.5 1 5 2 4.5 3 专 业 基 础 课 内经选读 必 方剂学 方剂学实践 正常人体解剖学 组织学与胚胎学 生理学 生物化学 修 机能学实验I(生理) 病理学(含病理生理学) 药理学 机能学实验II(病生、药理) 1.5 诊断学基础 药性赋 汤头歌诀 6 1 1 23

课 课 程 程 类 性 别 质 濒湖脉学 内经知要 中医诊断研究 中医药膳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 中医运气学 临床中药炮制学 专 业 础 课 中医哲学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生命科学导论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 1 1 1 2 2 2 1.5 2.5 2 1.5 3 1 1 1 2 1.5 2 1 2 2 1 1 1 4 4 4 16 16 16 32 32 32 24 40 32 24 48 16 16 16 32 24 32 16 32 32 16 16 16 64 64 64 课 程 学 分 学 时 讲 实验 讨 授 实践 论 12 12 16 26 32 32 18 40 32 24 36 12 12 12 28 18 22 12 32 32 16 16 16 54 54 54 4 4 0 6 0 0 6 0 0 0 12 4 4 4 4 6 10 4 0 0 0 0 0 10 10 10 0 32 8 12 12 16 6 16 1 2 一 2 3 1 2 二 4 1 1 2 2.5 3 1 1 2 1 5 2 1.5 1.5 1 2 4 4 三 6 2 1.5 4 3.5 1 4.5 5 7 1 1 3 1 3 3.5 1 四 8 2 1 3 实 习 48 周 9 五 10 按学年学期学分分配 备 注 必修 基 限 亚健康学基础 医学伦理学 医学心理学 选 医学统计学 分子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 文献检索 卫生法学 行为医学 卫生国情和卫生改革 医患沟通学 社会医学 伤寒论 金匮要略 温病学 专 业 课 必 修 中医内科学 中医内科见习及病案训练 中医外科学 中医妇科学 中医儿科学 内科学 外科学 外科技能实训 6.5 104 104 2 4.5 3 3 5 3.5 1 32 72 48 48 80 56 16 0 64 36 36 64 48 0 24

课 课 程 程 类 性 别 质 针灸学 中医各家学说 必 修 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 脾胃论 医学心悟 临证指南医案 名医名师临证讲座 全科医学基础 专 业 课 限 选 传染病学 中医口腔科学 中医眼科学 中医耳鼻喉科学 历代名家医案选 预防医学 科研思路与方法 推拿学 中西结合神经病学 子午流注针法 循征医学 影像诊断学 急诊医学 中医骨伤科学 中医康复医学 药物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4 3 1 1 1 1 3 3 2 2 2 2 1.5 2 1.5 2 2 1 1 3 2 3 2 1 64 48 16 16 16 16 48 48 32 32 32 32 24 32 24 32 32 16 16 48 32 48 32 16 课 程 学 分 学 时 讲 实验讨 授 实践 论 24 48 12 12 12 12 48 48 26 24 24 24 24 32 21 12 24 16 16 32 22 36 24 16 40 0 4 4 4 4 0 0 6 8 8 8 0 0 3 20 8 0 0 16 10 12 8 0 1 一 按学年学期学分分配 二 2 3 4 5 1 三 6 4 3 1 7 1 1 四 8 9 五 10 备 注 0.5 0.5 0.5 0.5 0.5 0.5 27 20 2 2 3 3 2 2 2 1.5 1.5 1 2 2 1 2 3 2 1 实 习 48 周 必修课合计:2504学时 156.5学分 选修课要求:1128学时 70.5学分 实验课合计:893学时 55.8学分

必修课小计 每学期开课小计 15.5 25 20.5 26 25 26.5 14 3.5 36 29 19.5 29 35.5 35 总学时(最低要求):3632学时 总学分(最低要求):227学分 25

九、 中医学专业(拔尖人才七年制本科阶段)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

序号 1 名 称 军事教育 军训 暑期医学实践1 2 社会实践 暑期医学实践2 公益活动 3 4 5 6 7 8 9 10 11 中药技能实训 中医临床思维训练1 中医临床思维训练2 中医临床思维训练3 现代诊疗技能实训 跟师学习 毕业实习 毕业考核 毕业教育 中药饮片辨认、上山采药、中药炮制 方药图谱辨识,“以药测方”WAV演练,“病证选方”仿真诊疗 中医经典与临床应用训练 综合临床病例分析讨论、书写病案分析训练 体格检查、病历书写、分科临床技能 跟师学习 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中医骨伤科、中医五官科、针灸科 合计 主要内容 学分 2 1 2 2 2 1 1 1 1 3 48 1 1 66 周数 2 1 2 2 2 4 1 1 2 48 1 1 安排 学期 1 2 4 6 4 5 6 7 8 3~8 9、10 10 10 校内外 校内 校内 校内 校内 校外 实习 医院 校外 场所 备 注 含入学教育 社区医院或县级医院暑期调研 社区医院或县级医院暑期见习 暑期 毕业前统一进行考核 每个学期计算0.5个学分 根据实习大纲进行,并考核,毕业实习结束后,进行毕业考核

26

湖南中医药大学本科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拓展课外学分

实 施 办 法

为加强大学生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现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要求,从2013级起在校本科学生学习期间除完成课内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实践环节学习外,还必须获得10个课外的综合素质培养与拓展学分方准予毕业。为此,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课外学分项目

学科竞赛、科研训练、科技活动等专业性活动,社会实践、创业活动、社会工作、校园文化活动、文体竞赛与群众活动等拓展性活动。

二、学分授权单位

教务处、学生处、科研处、校团委、招生就业处、体育(含传统保健体育)艺术部等职能部门为相关项目课外学分的授权单位。各授权单位应根据项目实施要求,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报学校批准后实施。

三、学分管理

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完成三个类别共10个课外学分。每类别项目学分不能用其它类别项目学分替代。1名学生参加1个类别中多个项目,所得课外学分可以累加。若1个项目涉及多个级别的学分,按可得到的最高学分计算,不再累加。各管理单位要将其所负责的课外学分项目内容及获取学分方法、项目开展情况、学生获分结果随时在网上发布,以便学生和相关单位查询。

四、实施流程

新生进校后,各学院办公室根据学生名册建立学生课外学分登记表和相应的电子档案,并统一管理。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凭相关证书或授权单位提供参加本办法中规定相应活动项目的学生名单(附相应课外学分),由各学院审核确定后,每学期统一录入《湖南中医药大学本科学生课外学分登记表》。

五、成绩管理

每年四月份,各学院办公室统计应届毕业生的课外学分,统一录入学生学籍成绩总表并归档,满10学分者准予参加毕业考试或答辩。

六、过程管理

27

学校教务处每年对应届毕业生的课外学分的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对不合格或弄虚作假者,将取消其毕业答辩或毕业考试资格;对不负责任的审核部门或单位将进行全校通报批评,直至取消其审核资格。

七、各项目分值及管理单位

类别 要求学分 分 类 学科 竞赛 创 新 创 业 项 目 校级竞赛 省、国家级竞赛 发表论文 2 科学 研究 大学生创新课题 参与教师课题 创新实践活动 创业 社会 实践 4 文体 活动 文体竞赛 2-3 创业活动 社会实践 志愿服务 分值 1-2 2 1-2 1-2 1-2 2 2 2-4 2 管理单位 教务处 教务处 科研处 教务处 科研处 教务处 招就处 备注 校级参与者1分,获奖或省级以上参与2分 主持或第一作者2分,参与1分 学生处、团委、其中参与并撰写论文4各学院 分 团委 团委、 体育(含传统保健体育)艺术部 团委 教务处 教务处 教务处 含献血 实 践 活 动 参与2分,获奖3分 文化活动 英语(CET4、6级、GRE、TOEFL) 4 各类 考证 普通话测试 国家计算机2级 行业证书 讲座 讲座、报告会 2 2-3 2 3 3 1-2 CET4级2分,其他3分 学校组织 学校组织 课 外 学 习 团委、各学院 团委、各学院 5次讲座记1分 八、项目管理 各新增加的授予课外学分的项目须由组织单位提出申请,交教务处审核,经主管校长批准,方可实施。 2013年10月 28

附表1

公共任意选修课程一览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课程名称 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 应用文写作 知识产权法 国家公务员制度解读 中医专业英语 摄影基础 音乐欣赏 舞蹈欣赏 美容化妆 中国文化赏析(双语) 日语入门及日本文化 演讲与口才 普通话训练与测试 现代社交礼仪 中国古代医学文化 大学语文 临床方剂选讲(妇科部分) 络病学 临床康复治疗学选讲 康复医学概论 中药材栽培学 中药材商品学 病原生物与人类健康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 英语口语 公共关系学 亚健康学基础 卫生法学 管理理论及其应用 医学心理学 中国古代哲学史 合同法 形式逻辑 学分 1.0 1.0 1.5 1.0 2.0 1.0 2.0 2.0 2.0 2.0 2.0 1.5 0.5 1.5 1.5 2.0 1.5 1.0 1.5 1.5 1.0 2.0 1.0 1.0 2.0 1.0 1.0 1.0 1.5 1.0 1.5 1.5 1.5 学时 16 16 24 16 32 16 32 32 32 32 32 24 8 24 24 32 24 16 24 24 16 32 16 16 32 16 16 16 24 16 24 24 24 开课学期 春季 秋季 春季 春季 春季 春季 春季/秋季 春季/秋季 春季 春季 春季 春季 春季/秋季 春季 春季 春季 秋季 春季 春季 秋季 春季 春季 春季/秋季 春季 秋季 春季 秋季 春季 春季 春季 春季 春季 春季 代码 F0001 F0002 F0003 F0004 F0005 F0006 F0007 F0008 F0009 F0010 F0011 F0012 F0013 F0014 F0015 F0016 F0017 F0018 F0019 F0020 F0021 F0022 F0023 F0024 F0025 F0026 F0027 F0028 F0029 F0030 F0031 F0032 F0033 29

春季 春季 春季 秋季 秋季 秋季 春季 秋季 秋季 秋季 春季 秋季 春季 秋季 秋季 秋季 秋季 秋季 春季 春季 春季 春季 春季 春季 秋季 秋季 秋季 秋季/春季 秋季/春季 秋季/春季 秋季/春季 秋季/春季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合计 美术欣赏与绘画基础 子午流注针法 中医养生学 心身医学 中医与气功 历代名医医案选 中医药膳学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影视艺术欣赏 临床中药炮制学 生命科学导论 市场营销理论与技巧 中医文化人类学 小儿推拿学 卫生国情与卫生改革 形体训练 跆拳道 中药资源学概论 羽毛球 女子防身术 中医运气学 临床药物治疗学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社会问题分析 刮痧疗法 茶艺鉴赏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数据库应用基础 湖湘中医文化 基础韩语 临床免疫学 临床病理学 2.0 1.0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0 1.0 1.0 1.0 1.0 1.0 1.0 1.5 2.0 1.5 1.0 1.0 1.0 1.5 3.0 1.0 3.0 1.0 1.0 92 32 16 24 24 24 24 24 24 24 24 24 24 24 16 16 16 16 16 16 16 24 32 24 16 16 16 24 48 16 48 16 16 1472 F0034 F0035 F0036 F0037 F0038 F0039 F0040 F0041 F0042 F0043 F0044 F0045 F0046 F0047 F0048 F0049 F0050 F0051 F0052 F0053 F0054 F0055 F0056 F0057 F0058 F0059 F0060 F0061 F0062 F0063 F0064 F0065

30

附表2

网络教学任意选修课程一览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课 程 名 称 中国文化概论 中华诗词之美 中华民族精神 中西文化比较 儒学与生活 国学智慧 从爱因斯坦到霍金的宇宙 从“愚昧”到“科学”科学技术简史 魅力科学 数学文化 化学与人类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科学启蒙 当代中国社会问题透视 西方文化名著导读 西方哲学智慧 当代中国经济 中国经济热点问题研究 书法鉴赏 心理、行为与文化 温病学(慕课) 针灸学(慕课) 合计 授课教师 李 山 叶嘉莹 杜志章等 辜正坤 黄玉顺 曹胜高 赵 峥 雷 毅等 车云霞 顾 沛 刘旦初 钟江 李俊 尚重生 彭 刚 张志伟 陈享光 温铁军 刘琳 尚会鹏 李鑫辉 常小荣 授课学校 北京师范大学 南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北京大学 山东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清华大学 南开大学 南开大学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 南京大学 武汉大学 清华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艺术家协会 北京大学 湖南中医药大学 湖南中医药大学 职称 教授 教授 副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副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副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理事 教授 副教授 教授 学分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3 3 46 学时 32 32 32 32 32 32 32 32 32 32 32 32 32 32 32 32 32 32 32 32 48 48 736 代码 H0001 H0002 H0003 H0004 H0005 H0006 H0007 H0008 H0009 H0010 H0011 H0012 H0013 H0014 H0015 H0016 H0017 H0018 H0019 H0020 H0021 H0022

注:任选课必须选修2学分艺术类课程

3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4w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