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第四纪复习

更新时间:2023-09-17 23:10:01 阅读量: 幼儿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二章 一、概念

地貌构成:包括几何形体要素和物质组成要素。

地貌形态:主要是由形状和坡度不同的地形面、地形线(地形面相交)和地形点形态基本要素构成的一定几何形态特征的地表高低起伏。可分为地貌基本形态和地貌组合形态

地貌基本形态:指那些成因单纯、体积小、单个分布的地貌形态;一个地貌基本形态是由一个单一的地貌过程形成的。例如冲沟、沙丘、阶地等。

组合形态:是指在空间分布上有一定的规律、在成因上有联系、在形态上无联系的多个地貌基本形态组合在一起。如山岳、沙漠、河谷等。

古地貌: 指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与现代构造和气候条件不相符合的地貌 夷平面:是指由剥蚀和夷平作用所产生的、以截面形式横切所有已有地层和构造的一种平缓地形。一般认为夷平面是在构造相对稳定条件下经过长期外营力作用形成的一个接近基准面的平坦地形,是地貌长期发展的终极产物。夷平面包括准平原、山麓面和刻蚀平原。区域地壳抬升后可形成多期夷平面,命名按从老到新(从高到低)依次称第I期夷平面、第II期夷平面??等。

二、地貌形态测量包括哪几个方面

是用数值表示地貌形态特征的一种定量方法。主要包括:

1. 高度(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2. 坡度3. 垂直切割深度4. 水平切割密度 三、 地貌的等级划分及其与成因的联系 相对等级:可分为5 级

一、巨型地貌:地球表面可以分为两大地貌单元:大陆、洋盆

二、大型地貌:在大陆和洋盆内,由于受构造运动的强度及侵蚀程度不同所形成的山地、丘陵、平原等大型地貌单元。陆地地貌是地貌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三、中型地貌:中型地貌是大型地貌的一部分,如河谷、山岭等)。另外,还可以进一步分出Ⅳ级、V级地貌形态类型。 四、小型地貌: 五、微型地貌:

1.内营力作用:由地球内部的热能、化学能、重力能和地球旋转能所引起的作用过程。主要包括:岩浆作用,变质作用、构造运动和地震等。

2. 外营力作用:地球表面以太阳能、重力能和天体引力能为能源,由大气、水和生物等形成的一系列地表作用过程。主要包括地表流水作用、地下水作用、波浪作用、冰川作用、冻土作用、风沙作用和重力过程等。 其作用趋势是“ “ 削高填低” ” 向减小地势起伏, , 使 其往接近海洋水准面的方向发展。外营力作用的方式: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3. 人类活动:1 水利工程:堤防、水坝、沟渠以及码头、海塘、防波堤等2 交通工程:路基、桥梁、隧道等交通设施的建设3 工业工程:采矿工程的坑洞、断面、沉陷和废料堆等 4 耕作工程:各种梯田等5 军事工程:城堡山寨、地道掩体等6 其他工程:城市化进程等 四、什么是正地形、负地形、顺构造地貌、逆构造地貌、单斜构造地貌 正形态:高出周围地貌阶地、沙丘、角峰等 负形态:比周围地貌低谷地、洼地、壶穴等

五、什么是地貌的年代,地貌相对年代和绝对年代的确定方法 地貌的年代主要指地貌的主要特征形成以后的年代。只有等基本要素固定下来以后方能算年代。

地层相对年代的三大定律 1. 地层层序律

沉积物层层叠置,较老的岩层在下面,较新的岩层在上面。只要岩层没有发生倒转,上 面岩层的形成时代一定比下面的岩层新。这称为地层层序律。 2. 生物层序律

岩石中的生物遗体或遗迹称为化石,它是在岩层中保留下来的古生物记录。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发展,这种演化规律是不可逆的。因此,可根据化石的进化程度来判断地层的新老关系。

3. 地层切割律(接触和穿插关系)

这一原理主要用于岩浆岩一种岩浆岩穿插、贯入另一种岩浆岩,则显然被穿插的岩石形成较早。类似的,这一原则也可应用于一般的地质界面,如根据断裂面的穿插切割关系判断其形 成顺序。

地貌年代的确定方法 1. 地貌相对年代的判断

(1)运用侵蚀和切割关系判断。适用于河流阶地和夷平面年代地貌发展中,老地貌被切割,形成新地貌。

(2)通过掩埋关系判断。地貌发展中,新的地貌或沉积物掩埋老的地貌或沉积物。

(3)运用地貌形态特征进行判断:地貌发育的不同阶段(幼年期、壮年期、老年期)的特征不同。

2. 地貌地质年代的测定

(1)直接定年法:放射性同位素、古地磁、光释光等。

主要利用宇宙成因核素(如 10 Be, 26 Al等)对地貌面进行定年,或通过地貌堆积物中可供测年的材料来确定地貌的年代。 (2)年龄范围法(年界法)

研究的地貌在某一时间范围内形成,可通过寻找剥蚀地形切割的最年轻的堆积物和地貌上最老的堆积物,其区间即为地貌形成年龄。 (3)其他方法 区域对比法:例如北戴河三级古海阶地和大石河三级河流阶地可对比,也可与区域上其他已有测年的河流阶地进行对比

历史考古法:借助于历史文献和历史遗迹的记录。例如:塔克拉玛干沙漠中遗址的分布反映的古代河床的位置;黄河壶口瀑布的位置有详细的历史文献记载 六、 试述Davis的侵蚀旋回理论

“地貌的发展是内-外地质营力和时间的函数”----戴维斯 1地壳的连续上升

稳定期短,侵蚀作用越来越大,形成大峡谷 2地壳间歇性上升

存在较长的稳定期,分水岭与河谷高度不变,形成多级阶地或夷平面 3长期稳定

随时间延伸,分水岭降低,河谷降低,分水岭接近河谷,形成宽河谷,低矮丘陵

由美国地貌学W.M.Davis提出:假定某一准平原地区,在经历构造抬升稳定后,随着河流的侵蚀和流水剥蚀,地貌的发展会出现三个阶段: (1)幼年期(2)壮年期(3)老年期

老年期地貌又重新回归准平原,下一期构造运动后如此周而复始。

(1)幼年期地貌的特点:河网稀疏,河谷间有宽广平坦的河间地,河流纵比降大,多瀑布

跌水,河谷深切(V型谷),谷坡陡峭,崩塌滑坡作用强烈。

(2)壮年期地貌的特点::河道增多,地面分割加剧,河谷横剖面加宽,谷坡变缓加长,纵剖面坡降变小,河间地多呈浑圆的山岭。

(3)老年期地貌特点:河流下切作用逐渐减弱并趋于停止,侧蚀作用加强,河谷展宽而弯曲,分水岭缓慢降低,最终形成准平原。形成老年期地貌需很长时间。

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 风化壳: 古土壤:

残积物:地表岩石经受风化作用发生物理破坏和化学成分改变后,残留在原地的堆积物,称为残积物。成分主要有:原岩岩屑、风化残余矿物和新生矿物

崩塌:陡坡上(大于50°)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发生急剧向下崩落、滚落和翻转运动的过程,称为崩塌。根据发生地和物质的不同可分为:发生在山地的大规模崩塌称为山 崩,在岸坡称为塌岸,岩溶洞穴称为塌陷,土石体称塌方,冰雪地区称为冰崩和雪崩

错落:岩体沿与陡崖近于平行的破裂面整体下移,其垂直位移大于水平位移。移动岩体基本上保持原岩结构和产状。

撒落:斜坡(30-50度)上的风化碎石在重力作用下,长期不断往坡下坠落的现象。 倒石堆:崩塌堆积物,无分选,巨大落石或巨砾、角砾和岩粉混合堆积 倒石锥:撒落堆积物,有一定分选性,显示下粗上细的粗略分选

滑坡:斜坡上的大量土体、岩体或其他碎屑堆积物,主要在重力和水的作用下,沿滑动面做整体下滑的现象,称为滑坡。 片流:

坡积物:是片流和重力共同作用下,在斜坡地带堆积的沉积物,其中有时夹有冲沟和重力的粗粒堆积物。

二. 风化作用有几种类型?各包括哪几种作用? 风化作用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

物理风化包括卸荷剥离、温差风化、冰劈作用、盐类的结晶与潮解 化学风化包括溶解作用、水化作用、水解作用、氧化作用、碳酸化作用 生物风化包括根劈作用、新陈代谢产物的破坏、微生物的分解破坏 三. 影响岩石风化的因素有哪些?

1地质因素如岩性、结构、裂隙度等2气候因素3地形因素4生物5时间6人类活动 四. 什么叫残积物,残积物有何特征?

地表岩石经受风化作用发生物理破坏和化学成分改变后,残留在原地的堆积物,称为残积物。成分主要有:原岩岩屑、风化残余矿物和新生矿物。 残积物特征:

五. 对比土壤与残积物的区别

六. 简述残积物和坡积物各自的特征 残积物:

坡积物:磨圆度与分选性差、自裙顶至前缘,物质由粗变细、分布范围局限、岩性较单一,

与斜坡上的基岩一致。由于片流往坡下运动速度逐渐变慢,在斜坡与谷地间坡积物呈现水平与垂直方向粒度变化。

近坡: 以粗粒为主,夹细粒碎石砂土透镜体,宽度和厚度不大。

中部: 以亚砂土或亚粘土为主,夹少量碎石透镜体,宽度与厚度最大。 近谷底: 为亚粘土,厚度不大;有时过渡为坡积-冲积层。 七. 简述斜坡重力作用的分类

随坡度降低,作用类型发生变化:1崩塌、错落、撒落2滑动3土层蠕动4片流作用 八. 简述滑坡要素

滑坡的基本要素有滑坡体、滑动面、滑坡床、滑坡后壁、滑坡侧壁、滑坡台坎、滑坡裂隙等。 滑坡体以滑动面与下伏滑坡床分隔开来。滑坡体虽有局部的土石松动破碎,但因呈整体下滑,移位之后,基本保持原有的层位关系和节理、构造的特点。滑坡体的规模大小不一,从几十立方米到几亿立方米不等。

滑动面(或滑动带):滑坡体沿其向下滑动的界面。滑动面常为平整、光滑的结构面。滑动面有时只有一个,有时有几个,故可分出主滑动面和分支滑动面。滑动面上有磨光面和擦痕。有时在滑动面附近的土体有一层明显揉皱的结构扰动带,称为滑动带。滑动带的厚薄不一,从几厘米到数米不等。

滑坡床:指滑动面以下的稳定岩土体。滑坡床与地面的交界线称为滑坡周界,它圈定了滑坡作用的范围。

九. 试述滑坡形成条件

1. 岩性条件。滑坡主要发生在粘土岩、页岩、泥灰岩、千枚岩、板岩、片岩、风化岩浆岩、黄土及多裂隙破碎松动岩石和各种松散沉积物分布区。

2. 地质构造条件。滑动面常沿层理、节理面、断裂面、不整合面、劈理面和透水层与不透水层界面发生。

3. 地貌条件。具有临空面的天然和人工斜坡,坡度在20~40之间,坡脚下有河流(或海、湖浪)掏蚀地段,使岩(土)体失去支持,易发生滑坡。

4. 气候和水分条件。雨季时大量地表和地下水渗入滑体和滑动面,可加重土体负荷,削弱岩(土)体抗滑力并增加滑动面润滑作用,易于引发滑坡。

5. 地震。地震引起土体内部结构变化,震动使老滑动面松动,使土体液化,这些都能诱发滑坡发证和老滑坡再活动。

6. 人工活动。开挖边坡,使岩(土)体失去支持;坡上堆卸废石,加重岩(土)体负荷。

第四章(一) 一、名词解释

河谷纵剖面:指由河源至河口的河床底部最深点的连线。

河流侵蚀基准面:河流的下切侵蚀并不是无止境的,往往受到某一基面的控制, 河流下切到这一基面后即失去侵蚀能力,不再往下侵蚀,这一基面是个水平面,称为河流侵蚀基准面。 河流均衡剖面:河流在每一时刻任一河段不仅进行侵蚀,同时也发生堆积。正因为这些作用的结果,使得河流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河床的侵蚀和堆积达到了平衡状态,水流动力正好消耗在搬运水中泥沙和克服水流内外摩擦方面,在地质构造相同、岩性均一和气候不变等条件下,这时河床纵剖面将呈现一条下凸上凹的圆滑曲线,称为河流均衡剖面。

裂点:成型河谷中每一次侵蚀基准面下降都会引起河流溯源侵蚀,溯源侵蚀所达到的那一段河床纵向陡坎称为裂点。一系列裂点对应一系列河流阶地。

离堆山:深切曲流不断发展,也会发生截弯取直,取直后在原弯曲河道的中间,留下相对凸起的基岩孤丘, 称为离堆山。

壶穴:河底漩涡流携带着砂砾旋转磨蚀河床基岩,久之在河床基岩中形成的圆坑。 沙洲:河床中水流受阻形成的水下不稳定沙质堆积体,稳定下来并露出水面的心滩便转化为沙洲。

二、河流的侵蚀作用及作用方式

河流对地表的侵蚀作用有三种方式,即冲蚀作用、磨蚀作用和溶蚀作用,总称为河流的侵蚀作用。河流侵蚀按方向可分为下切侵蚀和侧方侵蚀两种。下切侵蚀是水流垂直地面向下的侵蚀,其效果是加深河床。下切侵蚀可以沿较长的河段同时进行,也可以从源头或河口开始向上游侵蚀或瀑布的后退来实现,又称向源侵蚀(溯源侵蚀)。侧方侵蚀也称旁蚀,是河流侧向侵蚀的一种现象。这种侵蚀的结果是使河岸后退,沟谷展宽,或者形成曲流。 三、简述河床侵蚀和堆积地貌的类型和特征

河床基岩经流水侵蚀形成的地貌,有岩槛、壶穴、深槽,河中岛。

岩槛: 横卧于河床上的坚硬岩石被侵蚀形成的陡坎。岩槛高度大于水深时形成瀑布,其下的冲蚀坑称为潭。与下游河床形成一个不连续的陡坡,常形成瀑布或跌水,并构成上游河段 的地方性侵蚀基准面。

壶穴: 河底漩涡流携带着砂砾旋转磨蚀河床基岩,久之在河床基岩中形成的圆坑。壶穴分布在山区石质河床基岩节理充分发育或构造破碎带。山区河床坡降大,水流急,能冲击 岩石节理面或破碎带,掏蚀河床,形成深潭里的水流漩涡挟着砾石对河床进行磨蚀。能形成数米或更深的壶穴。

深槽:河床中发育深达几十米深的槽形坑,例如长江西陵峡江底发育有几十米深的深槽。 河床堆积地貌有边滩、心滩、沙洲、迂回扇、沙咀等。

边滩:又称点坝或滨河床浅滩,发育于河流凸岸,在河流侧移过程中,横向环流的底流侵蚀凹岸的同时,将砂砾横向搬运到凸岸堆积而成。 迂回扇:河床侧方移动常常是多次进行的,在每次侧方移动中都能形成大致平行的滨河床沙坝,它们组合成扇形,称为迂回扇。 心滩与沙洲: 心滩是河床中水流受阻形成的水下不稳定沙质堆积体,平水期也不露出水面,洪水期可缓慢向下游移动;稳定下来并露出水面的心滩便转化为沙洲。 四、河谷要素

河谷要素: 由谷底(河床、河漫滩)、谷坡(包括阶地)、谷肩(或称谷缘)组成。1.谷底: 由河床及河漫滩组成。河床是河谷中最低部分,它有经常性的水流,在它两侧为高起的河漫滩,河漫滩只是在洪水泛滥时才会被淹没。2.谷坡: 是由河流侵蚀形成的岸坡3.谷肩(谷缘): 是谷坡上的转折点(带),是计算河谷宽度、深度和河谷制图的标志。 五、河流阶地的主要类型、特征

河流阶地根据形态和结构特征,可划分侵蚀阶地、堆积阶地、基座阶地、埋藏阶地四种基本类型。1.侵蚀阶地:由基岩构成,其上很少有河流冲积物覆盖,也叫基岩阶地。多发育在山区河谷中这类阶地面是河流侵蚀削平的基岩面,故称侵蚀阶地。2.基座阶地:阶地由两物质组成,上部为河流的冲积物,下部是基岩或其他类型的沉积物,下部在阶地陡槛处出露。 它是由于河流下切的深度超过了原冲积层的厚度,切到基岩内部而形成的,一般分布于新构造运动上升显著的山区。3.堆积阶地:阶地全由河流冲积物组成,在河流中下游最为常见,包括三种类型:嵌入阶地的阶地陡坎不露出基岩,但它不同于上叠和内叠阶地。因为嵌入阶地的生成,后期河床比前一期下切要深,而使后期的冲积物嵌入到前期的冲积物中。内叠阶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4b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