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3-03-15 07:5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爱 与 奉 献

——读李镇西老师《爱心与教育》

读李镇西老师《爱心与教育》一书后,心里的波澜久久无法平息。同样身为一名人民教师,虽自认在耕耘中对学生融入了真情,注入了心血,但与李老师相比,似乎仍旧少了一份潜默的心。所谓潜默,就是沉下心来认真体验学生的疾苦,潜入学生的内心,了解学生的所需,立足实际解决问题。居此潜默之心,才能真正为人师表,传其身教。

李镇西老师一书给人最大的启示,就是为师者,要心怀爱怜之心,心存奉献之情。面对汪斌父亲留下的一筐鸡蛋,李老师每天用小煤油炉煮上一个鸡蛋给汪斌送去。面对家境困难而品学兼优的宁玮,李老师送钱为她补充营养——视若己出!父亲病逝,家庭欠债的伍建有了辍学的念头,李老师号召同学们给他捐款捐物。假期,李老师带着学生步行三十多里山路,来到他劳作的田头,齐声问好,上演了感人肺腑的一幕。而面对“后进生”万同的困境,李老师更是倾注了所有的爱心、耐心和信心,挽救了一名“问题”学子的求学旅程。这些,无一不在揭示着师者与学子之间流动的款款深情,无一不在验证着“以情带教”理念的科学正确。

爱需要相互了解和理解,也是表达爱心的必要前提。懂得爱,也就懂得了生活,具备了作为一个人个体的完整性。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必将以《爱心与教育》的具体实例为参考,高度树立荣誉意识、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甘担默默奉献的绿叶,以无限爱心的实际行动

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让爱与奉献贯穿于师生关系的主旋律,烧尽白蜡多有许,春蚕丝尽终不悔。

《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不是坐在书斋里的玄妙之思,不是讲台上的高声布道,而是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过的文字,是蘸着泪水与欢笑的文字,每一页都写着这样的字眼:“爱心”、“良知”、“思考”、“责任”、“忧患”??这是我们一直在寻找的文字:没有屠龙的玄虚,没有弄巧的文笔,没有油滑的高调,没有剪切的痕迹??这熟悉的文笔在朴素中闪烁着华美、流畅中渗透着忧虑、峻急中深藏着思考、舒展中流动着智慧?? 这样的文字是生活之树上最大的果,实践的枝头最美的花!一个教师,能够做到书里面所写的这些已经相当不易了,在做到这些的同时,又能够有丰厚的理论素养,能够以一种高度的自觉意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就更属凤毛麟角!

在李老师的书中,仿佛看到了他和他学生之间那种朋友般的感情,不仅是学习上,还有生活上,他都十分关注学生的每一步发展。就在万同的身上,我们看到转化一个后进生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

李老师的教育手记,让我看到了实现自己梦想的关键—— 持之以恒,理解的微笑不只是瞬间,平等的交流不该是心血来潮,内心的宽容不只是套出真话的手段,真诚的关爱不只是语言的表达。应该像苏赫姆林斯基那样“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读《爱心与教育》有感

说实话,起初是出于要完成读后感的任务才把这本书从图书馆借了回去,捧读这本书时我不想逐字逐句地推敲,但不知不觉中,我就被书中描述的师生真实情感所投入,更为充满爱心、民主、真诚、人性的教育所折服。教书几近十年,随着岁月的流逝已变得毫无棱角,常常以“平平淡淡才是真”安慰自己。直到捧读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我才第一次意识到,实际上所谓的平淡是平庸,是无为。

夜深人静,我细读《爱心与教育》,在灯下,我的眼睛一次次的湿润了,为李老师给汪斌整整一个月煮蛋的举动;为李老师与宁玮之间十余年的师生深情;为李老师对万同无私的关爱;为李老师陪伴程桦一起战胜自我的历程??太多的感动了。但《爱心与教育》里最能打动我的还是万同的故事,相信很多读者都与我有同感。万同是一个父母离异,跟着母亲过着贫寒生活的学生,他开学没多久就偷了同学一个几千块钱的随身听,经常与街上的小混混一起做些令街坊咬牙切齿的事,整条街的人都认识他,李老师用一份长达五十页的教育手记记录了他转化万同的故事。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也不断地在思考:如果我面对这样一个学生,我能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他身上这些让人难于预料的反复变化呢?这么一问,羞愧无比!我自认为也是一个有爱心的老师,我也会如李老师一样耐心细致地对待他,谈心、讲道理、家访,可我会容忍他太多的反复吗?我想我做不到,我会伤心、会愤恨,会觉得他已无药可救了,觉得自己已经尽力了,我会选择放弃。工作近十年了,我也曾遇过不少后进生,也用爱心感化过一些后进生,但说来惭愧的是,当面对一些软硬不吃、屡教不改的后进生,我都选择了放任自流。一个同事曾在办公室里说:当我的孩子做练习题时,第一遍不懂时我可以教他,第二遍不懂时我也可以教,可第三遍时我就要发火了,当老师久了,变得一点耐心都没有了。她的这番话很多同事都是深有同感的,我们老师的耐心已在不知不觉中丢失了。

我们的大多数老师都是有爱心的,对于后进生,我们每一位老师都会想到用爱心感化他,可面对一些后进生的屡教不改时,我们又有多少老师能有耐心反复地对其进行教育呢,大多人想到的都是放弃。可李老师没有放弃,他所做的一切

让我羞愧,那得用多深的爱和多大的耐心来支撑的教育信念啊!

李镇西老师毫不掩饰自己对学生的爱,而这份爱总觉得与其他人的爱有所不同。我看到过不同的老师表达过对学生的爱。有保姆式的爱,有恨铁不成钢式的爱,有施恩式的爱,无论哪种,总是在潜意识里把学生看成是教育的对象,这当然也没错,但我们能够非常明显地感觉到这种居高临下的态度,感觉到为人师者深藏骨髓的那一份道德优越感。而李镇西老师却不止一次地说过,学生的心灵往往要比教师纯洁得多,学生在道德上也往往高出教师,这是整部书中我最以为然的结论!所以李镇西老师的爱是建立在真正的民主的基础之上的,是真正平等的爱,是发自内心的爱,是不含任何杂质的爱,而更重要的是,这份爱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双向的互动!

读完这本书,让我知道做一个老师不容易,做一个好老师更是不易。这本书不仅让我学到了许多怎样跟学生相处,怎样教育学生的经验,同时,也让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学工作中我们教师所需要的那一份爱心与耐心。

读完这本书,让我深深地懂得,做一个教师,爱心更重要。如果说最初的爱来自于职业的要求,自己命令着自己,自己提醒着自己,那么,能让这爱绵延不绝的,是我们的“心”。让我们用心去爱孩子吧,让爱一路伴随他们成长。

读完这本书,让我的心灵受到强大的震撼,让我渐趋平庸的心不再麻木。这本书让我觉得就好象在清洗大脑,好象迷失的孩子找到了回家的归途。

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很高兴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还能有李镇西这样的老师的书可以读,让我在前进的道路中,多了一盏灯,多了一个引路人。

读《爱心与教育》有感

说实话,当接到任务要写读后感时,心里的第一感觉就是:怎么又有事了?烦死了,对付一下得了!坐在电脑前,关键字输入,开始搜索,眨眼间,屏幕上跃出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

刚开始,还只是漫不经心的粗粗浏览,但不知不觉,我的心被那朴素、流畅、充满着智慧与爱心的文字所吸引。原本放在手边准备应付了事的敷衍之作也被随手扔进了垃圾筐??

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终于读到了末尾,良久无言,思绪一直沉浸在爱心编织的文字里,对照自己这十多年来的工作,真是惭愧呀??

刚参加工作时的激情,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淡去,现在的工作就像是在开火车,每天按时启动、停靠,再启动,再停靠??不同的只是到了不同的站点,装载了不同的人??我一直是一个单纯的人,工作也算踏实,从来没有出现过什么差错,以前也认为这就行了,也算是合格的了。可是现在想想,这样真的就行了吗?自问一下:你是个老师,每天都会有一群稚嫩鲜活的面孔出现在你的面前,向你甜甜地问一句:老师好!可是你真是一个好老师吗?汗颜啊!

老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而我只做到了一半,只教了书,却忽略了育人,充其量也只能算一个“教书先生”吧。教书容易,育人难啊!那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不是仅凭三分钟热血就可以做到的!“坚持”加“爱心”才是最重要的保证!作为一名小学老师,“爱心”“耐心”“诚心”“童心”缺一不可,再加上“坚持”与“执着”才能完成好本职工作。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可要做一辈子好事,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老师教育孩子一件事容易,可要教育好一个孩子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万同身上,我们看到转化一个后进生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我也是一个有爱心的老师,面对后进生,我也会像李老师一样耐心细致地对待他,也会和他谈心,讲道理,但我会容忍他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复吗?我不确定,也许我做不到,或者可以肯定

地说,做不到!我会失望,会伤心,会觉得自己已经尽到心了,没办法了,现在的孩子太难教了,就由他去吧!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着哪一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的反复,足以考验最能耐心的老师,只有爱心的坚持才能创造出这样的奇迹。

读过李老师的这本书,感慨实在太多了,都不知从何说起,显得有些语无伦次,我想,李老师对教育的深思,对学生的执着与爱心,让我的心灵受到了一些激荡,让我渐趋平庸的心不再麻木,让爱心、童心与执着在我们的心中留存得更久一些吧!虽然我不能确定能和李老师做得一样好,可是我有信心比过去做得好!

读《爱心与教育》有感

初读《爱心与教育》这本书是出于学校的任务,但是当我真正走进这本书中时,给我的是感动和震撼。我看到过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查有梁说:“拜读李镇西撰写的《爱心与教育》这本书时,我无数次流下了眼泪。”他说也许有人会认为这话过于做作,但其实,如果当你真正进入这本书的话,你一定不会这么认为了。是的,对此我有深切的同感,或许我是一个感情丰富,容易动情的人,在拜读此文章时字里行间那一幕幕的感动也曾让我无数次眼眶湿润,心中涟漪波动,我为李老师给汪斌整整一个月煮鸡蛋的举动;为李老师与宁玮间十余年的师生深情;为李老师对万同无私的关爱;为李老师陪伴程桦一起战胜自我的历程??真的有太多太多的感动了。

感动之余,我想,现在的人对感动好像有些麻木了,能让人感动的教师也确实太少了。我们可以经常领略教育家和名师的风采,他们足以令我们钦佩甚至敬畏,但是却让我们鲜有感动。读《爱心与教育》,是使我对一位教师感动多于敬佩的重新开始。

读完这本书,我思考最多的,是怎样的老师才算是个好老师,怎样才能成为李镇西这样的好老师。反思自己,我会毫不汗颜地说自己是爱学生的。但是问题是,我有像李镇西老师这般,爱学生爱的如此彻底,如此执着,如此义无返顾吗?这就是我们和李老师的差别所在。

能打动我的,是李老师每天煮给汪斌的鸡蛋,还是特别感人的生日祝福;是宁玮带给我们的感慨,还是对伍建的那份爱传递给我们的感动?都是。最能打动

我的,毫无疑问,是万同的故事. 在我眼里,一个教师\制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因为教师中不乏有众多的煽情高手。但一个教师,能够长期地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这样地对待一个学生,确实难,难能可贵!这份长达五十页的转化一个学生的教育手记,是我迄今为止见到过的最翔实最感人的后进生转化手记。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我们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这一问,我羞愧无比!后进生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难以有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们能还他们以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好的教育!我在问自己:如果万同是我的学生,我会怎么做?我相信自己是一个有爱心的老师,我也会如李镇西老师一样耐心细致地对待他,和他谈心,讲道理,但我会容忍他太多的反复吗?我所教学的班级也有万同似的学生,我也曾同班主任老师一起为改变该生做了大量的工作,付出了许多努力,也同样给予了许多关爱,但是该生却是如此的顽劣和反复不定,我时常会生气,会伤心,会失去耐心。会觉得该生是不可教育的学生,我们已经尽了力了,不是说“教育不是万能的”吗?此刻,对照李镇西老师,我感到自己的教育是那么的苍白。《爱心与教育》一书在让我感动和震撼之余,我想,应该是行动的时候了,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我会不断地以李老师为榜样,用爱心温暖童心,做个富有爱心和童心的人。当然,教育,仅有爱心是不够的。在爱心的背后,是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正因如此,才能使孩子健康、自信、活泼地成长。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教育实践与思考,才能成就教育家的《爱心与教育》。

爱孩子真的是很难,转化一个差生更是艰难。但李老师做到了。他的爱平等地洒向了每一个孩子。他的的教育手记让我看到了师爱的关键——真爱,所以持之以恒。理解的微笑不只是瞬间,平等的交流不该是心血来潮,内心的宽容不只是套出真话的手段,真诚的关爱不只是语言的表达,真正的师爱,就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这个世界如同一个茂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乔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参天的巨树,也有缠绕的藤萝,有鲜艳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阳光下展现自己的勃勃生机。”让自己的学生幸福的渡过一生——这是多么广阔的胸怀,多么博大的爱,多么沉甸甸的责任啊!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47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