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分子实验考试(2)

更新时间:2024-06-24 16:2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分子实验考试

题型——名词解释(4道) 简答题(3道) 综合分析题 (1道)

一、名词解释:

【复性】 变性DNA在适当条件下,两条分开的互补单链可重新恢复双螺旋构象,这种现象称为复性。

【质粒】 质粒是染色体外的稳定遗传因子,能自主复制和转录并表达所携带的遗传信息。大小为1-200Kb,为双链闭环超螺旋DNA,主要发现于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细胞中。

【感受态细胞】 如需将质粒载体转移进受体细菌,需诱导受体细菌产生一种短暂的感受态以摄取外源DNA。细胞经过一些特殊方法(电击法、 CaCl2法等处理后,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了暂时性的改变,成为能允许外源DNA分子进入的细胞,即感受态细胞。

【转化】 是将外源DNA分子引入受体细胞,使之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一种手段,它是微生物遗传、分子遗传、基因工程等研究领域的基本实验技术。

【卫星菌落】 某些载体带有β-内酰胺酶的基因,表达出β-内酰胺酶,它可以破坏氨卞青霉素。当细菌培养时间过长,β-内酰胺酶积累过多,就会使周围的氨卞青霉素失效,导致不含质粒的空菌落大量生长,即出现卫星菌落。

【PCR】 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是模拟DNA的复制过程,在体外特异性扩增DNA片段的方法,从而获得大量的同一序列DNA。每经过一轮扩增,模板分子数增加一倍,经过n次循环后,模板分子数变为原来的2倍。

【转化效率】 转化后在含抗生素的平板上长出的菌落即为转化子,根据此皿中的菌落数可计算出转化子总数和转化频率。

转化子总数=该皿的菌落数×稀释倍数(10) (注:稀释倍数 = 涂布前总体积/涂板用菌液体积 ) 转化频率=转化子总数/质粒DNA加入量(μg)

【酶切】 限制性内切酶能特异性地结合于一段被称为限制性酶识别序列的DNA序列之内或其附近的特异性位点上,并切割双链DNA。

n

【连接】DNA连接酶催化双链DNA分子中相邻碱基的5’- P末端与3’-OH间形成3’,5’-磷酸二酯键,在有Mg2+、ATP存在的缓冲系统中可以被连接起来而形成重组分子。

【报告基因】 GUS基因就是转β-葡萄糖醛酸酶基因 ,它存在于E.coli等一些细菌基因组内,编码β-葡萄糖苷酸酶。β-葡萄糖苷酸酶是一种水解酶,以β-葡萄糖苷酸酯类物质为底物,其分解产物呈蓝色。由于绝大多数植物没有检测到葡萄糖苷酸酶的背景活性,因此GUS基因作为报告基因被广泛应用于基因调控的研究中。 二、填空

1、碱裂解法提取质粒的原理、主要试剂组成。 【原理】

质粒的分离是利用质粒DNA与染色体DNA在变性与复性中的差异来达到的目的。 当菌体在NaOH和SDS溶液中裂解时,蛋白质与DNA发生变性,由于染色体DNA与质粒DNA拓朴构型不同,染色体DNA双螺旋结构解开,而共价闭环质粒DNA的氢键虽被断裂,但两条互补链彼此相互盘绕仍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当加入中和液后, 溶液pH调恢复至中性,在高盐浓度的情况下,染色体DNA之间交联形成不溶性网状结构并与蛋白质-SDS复合物等形成沉淀;不同的是,质粒DNA复性迅速而准确,保持可溶状态而留在上清中。这样,通过离心可沉淀大部分细胞碎片、染色体DNA、RNA及蛋白质。除去沉淀后上清中的质粒可用酚氯仿抽提进一步纯化质粒DNA。

【试剂组成】

1、E.coli 5а(含pUC18或19质粒)??

2、溶液Ⅰ:葡萄糖(50mmol/L );Tris·HCl( 25mmol/L, pH8.0); EDTA (10mmol/L) 3、溶液Ⅱ: NaOH (0.2mol/L) ;SDS ( 1%,新鲜配制)

4、溶液Ⅲ: 60ml的 5mol/L KAC ; 11.5ml的冰醋酸 ; 28.5ml水 5、Tris饱和酚

6、氯仿+异戊醇(24:1) 7、无水乙醇 8、70%乙醇

9、TE缓冲液(pH8.0):10mmol/L Tris-HCl(pH8.0) ,1mmol/L EDTA(pH8.0) 10、RNaseA酶

2、PCR反应体系的组成

1、DNA模板:λ 噬菌体的质粒DNA 2、dNTP:4种dNTP混和物。

3、10× PCR缓冲液(buffer),具体组分如下: MgCl2、KCl、Tris.HCl(pH8.3)、明胶

4、引物(primer):上游引物(M13 F),下游引物(M13 R) 5、Taq DNA聚合酶

3、感受态细胞生长状态和密度要求

菌悬液在LB液体培养基中,37℃振荡培养2-3小时至OD600 =0.5左右(对数生长期)。 注:这一步非常关键。培养过度的菌液含有较多的“老”细胞,制备成感受态细胞后其接受外援DNA能力较低,从而导致转化率降低。

4、转化主要操作的目的

?质粒和感受态细胞混和:0.1mol/L CaCl2是一种低渗溶液,在0℃冷冻处理大肠杆菌细胞时,细胞膨胀成球形,DNA可吸附在其表面。 ?热击:在短暂的热冲击下,细胞可吸收外源DNA。

?复苏:使细菌恢复正常生长状态,即摄入了外源DNA的细胞在丰富培养基内复制并增殖,并表达质粒编码的抗生素抗性基因Ampr(即外源基因)。当带有选择标记基因的外源载体在受体细胞内表达时,受体细胞表现标记基因的表型,使转化子与非转化子在选择培养基上区分开来。

5、限制酶的几大类型、识别和作用特点、条件??

根据限制酶的识别切割特性、催化条件及是否有修饰酶活性,可分为Ⅰ型、 Ⅱ型和Ⅲ型三类。DNA重组技术中最常用的是Ⅱ型酶,切割后得到的是带粘性末端或平末端的线性DNA。

Ⅱ型限制性内切酶的主要特点:

?识别的专一核苷酸顺序最常见的是4个或6个核苷酸(在分子克隆实验中使用最普遍的是那些识别4个或6个碱基对的限制性内切酶),少数也有识别5个核苷酸以及7个、8个、9个、10个和11个核苷酸的(4-11)。

?II 型限制性内切酶的识别顺序是一个回文对称顺序,即有一个中心对称轴,从这个轴朝两个方向“读”都完全相同。

?影响酶切反应的因素:DNA的纯度、缓冲液中的离子强度、Mg2+ 一般可通过增加酶的用量,延长反应时间等措施以达到完全酶切。

三、简答题 1、PCR原理

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是模拟DNA的复制过程,在体外特异性扩增DNA片段的方法,从而获得大量的同一序列DNA。每经过一轮扩增,模板分子数增加一倍,经过n次循环后,模板分子数变为原来的2n倍。

2、PCR变温程序具体操作中,包括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作用、大致范围及如何设定。 【变性】

作用:模板DNA经加热至93℃左右一定时间后,使模板DNA双链或经PCR扩增形成的双链DNA解离,使之成为单链,以便它与引物结合,为下轮反应作准备?? 大致范围:94-95℃,30秒。

设定理由:变性不完全,往往使PCR 失败 ,但变性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都会导致酶活性的损失 。

【退火(复性)】

作用:模板DNA经加热变性成单链后,温度降至55℃左右,引物与模板DNA单链的互补序列配对结合?? 大致范围:50~60℃

设定理由:通常PCR的退火温度选择为Tm-5℃。退火温度越高,所得产物的特异性越高。 ◇引物为20mer以下时: Tm=2℃×(A+T)+4℃×(G+C)

◇引物为20mer以上时: Tm=81.5十0.41×(GC%)- 600/L 其中L为引物的长度 【延伸】

作用:DNA模板--引物结合物在TaqDNA聚合酶的作用下,以dNTP为反应原料,靶序列为模板,按碱基配对与半保留复制原理,合成一条新的与模板DNA 链互补的半保留复制链?? 大致范围:72℃,1-2kb/min

设定理由:延伸时间过长会导致产物非特异性增加。但对很低浓度的目的序列, 则可适当增加延伸反应的时间。一般在扩增反应完成后,都需要一步较长时间(10min)的延伸反应,以获得尽可能完整的产物。

循环数:35 cycles。因为循环次数过多,会使PCR 产物中非特异性产物大量增加。

3、碱裂解法提取质粒原理、溶液I、溶液II和溶液III作用 【碱裂解法提取质粒原理】

质粒的分离是利用质粒DNA与染色体DNA在变性与复性中的差异来达到的目的。当菌体在NaOH和SDS溶液中裂解时,蛋白质与DNA发生变性,由于染色体DNA与质粒DNA拓朴构型不同,染色体DNA双螺旋结构解开,而共价闭环质粒DNA的氢键虽被断裂,但两条互补链彼此相互盘绕仍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当加入中和液后, 溶液pH调恢复至中性,在高盐浓度的情况下,染色体DNA之间交联形成不溶性网状结构并与蛋白质-SDS复合物等形成沉淀;不同的是,质粒DNA复性迅速而准确,保持可溶状态而留在上清中。这样,通过离心可沉淀大部分细胞碎片、染色体DNA、RNA及蛋白质。除去沉淀后上清中的质粒可用酚氯仿抽提进一步纯化质粒DNA。

【溶液I】

1、低浓度的葡萄糖溶液使细胞处于低渗状态而细胞澎胀;葡萄糖的作用是增加溶液的粘度,减少抽提过程中的机械剪切作用,防止破坏DNA。

2、EDTA的作用是螯合掉Mg2+、Ca2+等二价金属离子,防止DNA酶对质粒分子的降解作用。 3、Tris?Cl能使溶菌液维持溶菌作用的最适PH范围。

【溶液II】

1、SDS的作用:破坏细胞膜;解聚核蛋白并与蛋白质分子结合使之变性。 2、NaOH(pH>12)的作用:破坏氢键,使DNA分子变性。

【溶液III】

由KAc与HAc组成,是pH值为5.5的高盐溶液。 1、能中和溶液II的碱性,使DNA复性。

2、K+离子会与SDS形成溶解度很低的盐并与蛋白质形成沉淀而除去。溶液中的染色体DNA也会与蛋白质-SDS形成相互缠绕的大分子物质,很容易与小分子的质粒DNA分离。

4、连接的原理及反应体系组成、作用温度 【连接的原理】

?核酸片段可以通过连接酶的作用连接起来而获得重组分子。

?DNA连接酶催化双链DNA分子中相邻碱基的5’- P末端与3’-OH间形成3’,5’-磷酸二酯键。

?一个DNA片段的5’-P末端与另一个3’-OH末端相互靠近时,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有Mg2+,ATP存在的缓冲系统中可以被连接起来而形成重组分子。 【反应体系组成&作用温度】

体系:ddH2O、λDNA/EcoT14I片段(50ng/ul)、连接缓冲液、T4 DNA连接酶

作用温度:16℃ for:1.粘性末端形成的氢键在低温下更稳定; 2. 连接反应时间长,低温下酶不容易失活

5、CaCl2法转化的原理、蓝白斑筛选的原理 【CaCl2法转化的原理】

0.1mol/L CaCl2是一种低渗溶液,在0℃冷冻处理大肠杆菌细胞时,细胞膨胀成球形,DNA可吸附在其表面。在短暂的热冲击下,细胞可吸收外源DNA。摄入了外源DNA的细胞在丰富培养基内复制并增殖,表达外源基因。带有选择标记基因的外源载体在受体细胞内表达时,受体细胞表现标记基因的表型,使转化子与非转化子在选择培养基上区分开来。

【蓝白斑筛选的原理】

现在使用的许多载体都带有β-半乳糖苷酶基因(lacZ)的调控序列和前146个氨基酸的编码信息。在这个编码区中插入了一个多克隆位点(MCS),它并不破坏读框;宿主细胞编码β-半乳糖苷酶C端部分序列。这样,宿主和质粒编码的片段虽都没有酶( β-半乳糖苷酶)活性,但它们同时存在时,可形成具有酶学活性的蛋白质。这种现象称为α-互补。 由α-互补而产生的LacZ+细菌在诱导剂IPTG的作用下,在生色底物X-Gal存在时产生蓝色菌落,因而易于识别。然而,当外源DNA插入到质粒的多克隆位点后,几乎不可避免地导致无α-互补能力的氨基端片段,使得带有重组质粒的细菌形成白色菌落。这种重组子的筛选,称为蓝白斑筛选。如用蓝白斑筛选则经连接产物转化的平板37℃温箱倒置培养12-16hr后,有重组质粒的细菌形成白色菌落。

四、综合分析题

质粒DNA提取结果检测及分析(实例分析提取质粒DNA的质量及纯度,及电泳异常情况及其可能原因及改进措施)。

作用温度:16℃ for:1.粘性末端形成的氢键在低温下更稳定; 2. 连接反应时间长,低温下酶不容易失活

5、CaCl2法转化的原理、蓝白斑筛选的原理 【CaCl2法转化的原理】

0.1mol/L CaCl2是一种低渗溶液,在0℃冷冻处理大肠杆菌细胞时,细胞膨胀成球形,DNA可吸附在其表面。在短暂的热冲击下,细胞可吸收外源DNA。摄入了外源DNA的细胞在丰富培养基内复制并增殖,表达外源基因。带有选择标记基因的外源载体在受体细胞内表达时,受体细胞表现标记基因的表型,使转化子与非转化子在选择培养基上区分开来。

【蓝白斑筛选的原理】

现在使用的许多载体都带有β-半乳糖苷酶基因(lacZ)的调控序列和前146个氨基酸的编码信息。在这个编码区中插入了一个多克隆位点(MCS),它并不破坏读框;宿主细胞编码β-半乳糖苷酶C端部分序列。这样,宿主和质粒编码的片段虽都没有酶( β-半乳糖苷酶)活性,但它们同时存在时,可形成具有酶学活性的蛋白质。这种现象称为α-互补。 由α-互补而产生的LacZ+细菌在诱导剂IPTG的作用下,在生色底物X-Gal存在时产生蓝色菌落,因而易于识别。然而,当外源DNA插入到质粒的多克隆位点后,几乎不可避免地导致无α-互补能力的氨基端片段,使得带有重组质粒的细菌形成白色菌落。这种重组子的筛选,称为蓝白斑筛选。如用蓝白斑筛选则经连接产物转化的平板37℃温箱倒置培养12-16hr后,有重组质粒的细菌形成白色菌落。

四、综合分析题

质粒DNA提取结果检测及分析(实例分析提取质粒DNA的质量及纯度,及电泳异常情况及其可能原因及改进措施)。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45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