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石岩畔的守望

更新时间:2023-10-25 17:2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董爱春1937年夏天,被侵略战争的烈火烘烤着的北平城里,在拥挤不堪的火车站,很大一部分被迫停学的北平女子师范的学生提着行囊,准备奔赴解放区,走上抗日救亡的道路。突然,其中一名学生大声呼喊:“抓小偷、抓小偷、快帮助我抓小偷!——”这时,一位骑着高头大马的国民党年轻军官策马扬鞭快步追上逃跑的小偷,不费吹灰之力就将他抓到这名女学生面前。目光交汇的瞬间,所有的花儿呼啦啦地都笑了,开出一片姹紫嫣红,繁花似锦。当他把追回的东西放在她白皙纤柔的手上时,他触到她含情脉脉的目光,她感到一股暖流透过他宽大的掌心,温暖直达心底??这名北平女子师范的学生就是我的奶奶,而这名年轻的国民党军官就是我的爷爷,他是经过乔装改扮正在秘密转移的北平中共进步力量中的一员。战火纷纷的年代,英雄救美的美丽相遇改变了奶奶的一生。后来,勇敢的奶奶跟随爷爷从北平不远千里来到了他的家乡——云南省宾川县平川镇,只是,安顿好奶奶后,爷爷就去了延安。从此,奶奶这位出身于吉林,养尊处优并有着绝世风华的坚强的女性独自一人在这个远离故土的边远小镇生活了一辈子。奶奶常跟我们说,她与爷爷是两只穿越千年红尘的蝴蝶,一生一世缠缠绵绵翩翩飞,不求舞尽一世风华,只是两情相悦。奶奶的性格是温顺的,在乡下,她尽心尽力地服侍老人,替爷爷尽做儿女的一份孝道。奶奶的性格又是倔犟的,思想进步的她走进了平川中学,成为了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她教育学生和周围的群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鼓励他们关心时事和社会,不当亡国奴!空闲之余她还积极奔走,组织平川的妇女姐妹捐款捐物,筹措抗战物资,这期间,她三次组织平川的抗日骨干将筹到的抗战物资秘密运到抗日前线,她以一个坚强女性的高贵品格为革命做出了贡献,但也经历了种种残酷的考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1941年,她5岁的大儿子在跟随她历尽千辛万苦运送抗日物资到保山的途中不幸染病死去。1944年,灾难向奶奶充满宁静和温馨的家悄悄降临,腾冲一役中,爷爷作为援助国民党攻打松山的中共力量中的一员,永远的离开了她。一个美满的家庭顷刻间失去了支柱,而公婆因为承载不了失去儿子的巨大打击,也在相距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相继过世。这时,她的大女儿才四岁,二女儿三岁,最小的儿子才一岁半,这个家在猝不及防中遭受到了外来的巨大灾难,几乎崩溃。尽管这么多年来,奶奶小心翼翼的呵护着她的家庭,呵护着她的孩子们,希望他们能够过太平日子,但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我们的民族处于水深火热中的时刻,别说小家,就是大家都有可能被淹没。在巨大的危险出现的时候,奶奶那经历了痛苦和惊变的心灵却表现出了超越寻常人的勇气和精神,以她的坚强、勇敢和聪明才智支撑了下来,哭过痛过之后,为了使家庭能够维持正常运转,奶奶把所有的积蓄集中起来作了清理,一部分捐给了抗日前线,另一部分作为日常开销,空闲之余,她还在院子里养蜂、纺织维持家用。季节的轮回逃不过,缘分的错落躲不过,雨横风狂春渐老,开到荼糜花事了。那一曲离殇,将奶奶的世界褪尽所有的绚烂,人世尘缘,不过是一场华丽的盛筵,笙歌散尽,只剩萧瑟清寂的残夜,奶奶独对一弯冷月,在遥远遥远的苍茫中,回首她与爷爷曾经的点点滴滴,风细柳斜的黄昏,新月如钩的长夜,难掩千秋落寞。那时,总有好心的人时常从他们那饥不裹腹的生活中挤出财物接济奶奶,夜深人静时,当孩子们都睡熟之后,奶奶便会点燃昏黄的煤油灯,一个一个记下他们的名字,然后学习到很晚,就为有朝一日能报答那些曾经给过她帮助的人。收拾好伤痛,她一边抗日,那时,进步人士常来人,那些又饥又渴衣衫单薄的人来到家里总是受到奶奶的热情款待,她一次次地把爷爷的好衣服和家中的金银首饰交给他们。一边还要让失去父亲的孩子们接受良好的教育,让他们在没有父亲的生活中学会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她始终把对孩子们的教育作为心中最重要的事情,她从来不用封建礼教约束他们,特别是对女孩子们,奶奶总是鼓励她们的天性在生活中得到自然发挥,同时,又为她们立下了“勤奋、好学、俭朴”的家训,要求她们独立自强,绝不依靠男人生活。就这样,她独自用自己坚强的臂膀遮庇了孩子们失去父亲的天空,让他们既不仰仗别人的施舍也不自哀自怜健康成长,这实在是一个了不起的女性!

她的孩子们就这样在母亲的一片天空下无忧无虑地成长,父亲的早逝并没有在他们的生活里留下阴影,相反,父亲的正直豪爽,母亲的严谨坚毅,却在他们的性格里留下了清晰的烙印。每当爷爷的忌日,或是节日来临的时候,奶奶总会病卧在床上,独守着那份静静的思念和忧伤,在左邻右舍的欢庆声中默默地度过一天。欢颜如昨,沧海已桑田,残红遍野,花期已远。这时候,孩子们就会非常懂事地不再喧闹,他们知道,一个守寡的女人独自带着他们一路走来,有着太多的伤,太多的辛酸。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奶奶才带着她的三个儿女,在爷爷生前战友的帮助下,从盈江将爷爷的遗骨迁回了故土,在当地党委政府的主持下,举行了隆重的悼念仪式,奶奶为爷爷选择了一块青松、翠柏环绕又可以俯瞰整个故乡的墓地,让爷爷在故乡的怀抱中长眠,墓碑上,耀眼的五角星下,是当地政府的题辞——青山埋忠骨,赤石铸英魂。蓦然回首情已远,身不由已在天边。爷爷的身影,已经定格在时光的那一端。虽有花香氤氲,安静地回溯,但行遍千山和万水,难诉衷肠,唯余清歌一曲,在奶奶的梦里轻唱轻和。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许多的日子,在落日的余晖中,亦或,在一帘烟雨里,奶奶独立在与爷爷分别的小桥边,素衣胜雪,任风吹衣袖,回首熟悉的歌声在风中流转,拾一朵心香,聆听爷爷曾经温柔的絮语,走出尘嚣,圆一个失落已久的梦。把一季的心事,说给风听,说给雨听,说给浅唱低鸣的鸟儿听,柳絮点点,若有若无地飘浮在她的眼波里,任年华似水,打湿旧梦痕迹,让几许悲欢聚离,把往事萦萦忘却。多年以后,奶奶还经常执守于分别的小桥边。当年月光,当年花香,早已烙在心上,刻在眉间。她在想,月下的爷爷,是否还是从前模样?她在等待爷爷赴那一个他们千年的誓约,只是,红尘的两端,他们不得不两两相忘。奶奶常说,她知道爷爷在天堂过的很好,把她这辈子的不幸,全都转移到了他的身上。还说爷爷是上天派来的天使,为她消灾解难,并说以后一定会好好活下去,微笑着面对每一天,一定会活出一番精彩,把爷爷生命的光辉散发到他的故乡。1966年,当“文革”的风暴席卷全国的时候,奶奶和她的孩子们无一例外地受到冲击和摧残,被怀疑通国民党,是反革命,因奶奶保存的那一张爷爷骑着高头大马,身着国民党军官的照片。在狱中奶奶和她在家乡任教的小儿子被反反复复地勒令交待他们怎样私通国民党,进行过哪些反革命活动?而她那充满了青春朝气的两个女儿,一个毕业于哈尔滨外国语学院在哈尔滨当翻译官、另一个毕业于广州财经大学在广州银行工作,她们都被各自的造反派组织关押起来进行批判斗争,过着生不如死的日子。只是,奶奶坚信爷爷没有私通国民党,自己和孩子们也没有私通国民党,深夜,在明晃晃刺眼的大灯照射下,根本无法入睡的奶奶,只能大睁着双眼想念着爷爷,寻找他遗落在时光深处的笑容,青石板上的足迹,还有,每一朵花开的时间里,都珍藏着的他们那一段如诗的过往??她一遍遍地回忆着那些逝去了的难忘的岁月,还有,她和爷爷相守永远的地老天荒??就这样,奶奶靠着回忆用惊人的毅力挺了过来。岁月流逝,韶华飞易,四季轮回了一次又一次,终于,1978年,春天迈着轻盈的步子,翩然而至,这一年,组织为奶奶一家平了反,还了爷爷清白,56岁的奶奶又走上了她渴望已久的讲堂??这一年,奶奶将她居住的大院,爷爷唯一留给她的东西,捐给了国家,做村委会的办公用房。奶奶说她敬重反哺之鸦,因为它感恩的心演绎了世间的真情。她常对孩子们说感恩是不需用语言表达的,它只能铭记在一个人的心中,并通过实实在在的方式回报给社会。奶奶总是用充满阳光的心态对待生活,“红颜当年自有琴棋助雅兴,白发今日还求书画伴遐思。”这是奶奶自己书写的卧室对联。三尺讲堂之外,桃李满天下的她经常帮别人写对联,教小孩子练书法,拿出自己的工资接济周围有困难的人??她以一颗感恩的心力所能及地帮助身边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奶奶总是以身作则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无声地教育着她的孩子们,使他们学会用保尔柯察金那种钢铁般的毅志战胜困难,克服不足,用一颗感恩的心面对生活,不求回报的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正是有了一颗感恩的心,今天的我们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的工作,用自己的行动无怨无悔地诠释着青春的激情与美丽!2006年秋天,伴着那阵秋风,85岁高龄的奶奶在爷爷的故乡走完了她人生的

全部旅程,虽然,奶奶一生守寡,从未回去过千里之外的故乡,但我知道,奶奶今生并不孤单,她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让她的生命显得更加精彩、更加缤纷!她与爷爷,一定在天堂里相遇了,天堂有她,一定会更精彩!落花的意境着实在表达着生命的体验,让心在灿烂中死去,让爱在土壤中重生。生命如落花一般是逃脱不了的旅行,奶奶用自强不息,找到了她的全部尊严。如今,奶奶的后代都化作了一串串闪光的音符,在各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把青春的豪迈汇聚成一首首铿锵的乐章!作者简介:作者简介:董爱春,女,彝族,1975年2月20日出生于革命老区宾川县平川镇的一户农家,中共党员,大学本科文化,公务员,宾川县文联文学协会副主席,现在宾川县妇联工作。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40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