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心理学试题教师上岗考试必备精选整理2015年

更新时间:2024-06-16 10:0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2015年教师上岗考试必备)

1、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的科学;它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

2、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是教育本身独有的基本特点。从宏观来看,教育是指(整个社会的,

国家的教育活动);从微观来看,教育则是指(单项的教育实践活动)。

3、 教育是教育者的教育受教育者学开成的双边活动。一方面,教师作为教的主体,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另一方面,学生作为学的主体,他既是(接受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人)。 4、 教育活动的三要素: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以及教育媒体。

5、 (《学记》)是我国教育这门学科的萌芽。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第一部教育学的著作(《大教学

论》)。1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出版《普通教育学》书,他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他的教育学说,成为后世传统教育学的根基。

6、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教育代表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标志着现代教育理论的诞生。 7、 教育产生于(原始社会),学校教育产生于(奴隶社会)时期。

8、 教育按其各自发挥的作用不同,可分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自我教育)。

9、 我国教育的社会功能分为(对社会物质文明建设的教育)和(对社会精神文明的教育)两大方面。 10、 在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中,经济是(中心),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 11、 我国现阶段教育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 12、 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战略方向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13、 基础教育又称为国民基础教育,其特征是:(全民性),(基础性),(未来性)。 14、 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分为:(客观因素的遗传和环境)两个层次。其中(人的实践活动是人的发展的决定性

因素,学校教育的实践活动在年轻一代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5、 小学教育根本任务是(使儿童的德智体美劳等和谐地发展,为他们将来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合格的建设

者和接班人奠定良好的基础)。教育工作者应(树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观)。 16、 小学教育的发展,既需要(教育部门和教研努力),又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还(需要法律的保障)。 17、 教学原则是(因材施教)。 18、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教学任务采用的(教和学手段),它解决(教师怎么教和怎么学)的问题。 19、 某老师在检查知识时,让优等生对同学的回答作出评论,要求中等生和后进生回答不同难度的问题,这贯彻

了(因材施教原则),运用了(谈话法)教学方法。 20、 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级上课制),辅助形式有(课外作业,课外辅导,现场教学)等。 21、 课的类型是指(课的分类)。小学用得最多的课型是(综合课)。 22、 课的结构是指(课的组成部分),以及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进行的顺序)和时间分配。综合课结构的中

心环节是(讲授新教材)。 23、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以(教师讲,学生听)作为

基本活动方法,具体分为(讲述,讲解,讲读)等讲授方式。 24、 使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由传统的(单纯升学教育)转向现代化的(公民素质教育)轨道上来,使今后较长时期

我国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课题。 25、 要上好课,必须做好(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情况,设计上课全过程)三个方面的准备工作。 26、 (提出教学目标和设计教学过程)是提编写教案的最主要两个环节。 27、 (上课)是整上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板书的技能包括(板书什么和怎么板书)两个方面。 28、 直观的手段有(实物的直观,造型的直观,象征性的直观,语言的直观)。 29、 (教学内容)关系到所培养的人的质量和规格,因此,各国在进行教学改革时都把(教学内容)的改革放在

(首要)地位。 30、 我国小学开设思想品德、语文、数学、自然、体育、社会、外语、音乐、美术、劳动学科。 31、 发现法是由布鲁纳提倡的,发展性教学是赞可夫提倡的。 32、 教师教学工作的基本步骤为(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面置和批发,个别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33、 综合课的结构由(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作业)。 34、 思想品德教育又称为(德育)。它的内涵包括(政治教育,思想观点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几个方面。

35、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生全面发展中起着(导向)的作用。 36、 自我教育能力也是自己教育自己的能力。它是由(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调控)等几种因素构成的。 37、 任何一种思想品德都包括有品德这一方面的(认识,情感 ,意志和行为)四个基本成分。 38、 知是人们对待客观事物的态度和行为准则的内因,是产生(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必要条件。 39、 思想品德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师根据社会的道德规范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思想品德)的

矛盾,这个矛盾推动着思想品德教育过程的发展。 40、 正面教育是指教师要以(正面的事实,道理,榜样)等对学生进行启发。 1、 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指明了实现教育目的的(A)

A、基本途径 B、基本规格 C、基本方向 D、基本要求 2、(D)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A、教育内容 B、教育方法 C、教育组织形式 D、教育目的 3、马克思主义认为,培养全面发展新人的唯一方法是(B)

A、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 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 课内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D、校内与校外相结合

4、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和作用,最主要是通过(A)来实现。 A、培养人 B、直接参与政治活动 C、传播舆论 D、继承文化 5、同样环境在不同儿童身上可以产生的反应,这主要是因为(D)

A、遗传素质不同 B、教育条件不同 C、成熟程度不同 D、人在活动中表现的主观性 6、教育目的所强调的是受教育者的(B)

A、身心发展 B总的质量规格 C、具体标准 D、思想品德 7、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D)

A、教育方针 B、教育内容 C、教育措施 D、培养目标 8、在五育中,(B)为其它各育的实施提供认知的基础。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9、(A)对其它各育起着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它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教育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劳动教育 10、(B)可以说是我国教育学这门学科的萌芽。 A、《论语》 B、《学记》 C、《孟子》 D、《大学教学论》

11、坚持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以学生的实际出发,是(D)的一项重要原则。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实现小学培养目标 12、下列现象属于教育现象的是(C、D)

A、老猫教小猫打老鼠 B、作家写书 C、师父带徒弟 D、短期师资培训 13、基础教育的特征是(ABC)

A、全民性 B、基础性 C、未来性 D、发展性 14、教育方针具有的特点是(ABC)

A、阶级性和时代性 B、行政性和法令性 C、稳定性和发展性 D、大众性和恒常性 15、在阶级社会里,教育具有(ABCD)

A、社会性 B、生产性 C、阶级性 D、历史性、时代性 16、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变化起(BCD) A、决定 B、加速 C、延缓 D、各极 17、教育机智体现教师劳动的(C)特点。

A、长期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示范性 18、为人师表,言传身教,体现在教师劳动的(D)特点。 A、长期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示范性 19、教师的天职是:(A)

A、育人 B、教书 C、传授知识发展能力 D、管住学生 20、一节课上得好不好,最主要的标志是:(B)

A、教学过程如何 B、教学效果如何 C、教学设计良好 D、教学重点突出

29、备课工作中,最深入最具体、最落实的工作是:(A)

A、设计课时计划 B、钻研教材 C、设计教学模式 D、了解学生情况 30、学校环境美化属于(D)

A、显性课程 B、教育科目 C、课外活动 D、隐性课程 31、教学大纲是(ABC)

A、编写教科书 B、教师进行教学 C、国家指导教学 D、教育行政部门督导、评学 32、教学中教师根据(ABCD)选择教学方法。

A、教学目的 B、教学内容 C、学生情况 D、教学任务 33、教学原则是在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根据(BD)提出的。

A、教学内容 B、教育目的 C、教学方法 D、教学任务 34、课外作业的形式有(ABCD)作业

A、口头 B、书面 C、实践 D、阅读 35、影响课程的主要因素有:(ABC)

A、社会 B、学生 C、知识 D、活动 36、教学过程中学生以学习(BD)为主。

A、直接经验 B、书本知识 C、实际技能 D、间接经验 37、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有:(ABC)

A、读书指导法 B、谈话法 C、演示法 D、讲授法 38、教学(ABCD)

A、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B、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C、应摆在学校工作的 D、是师生的共同活动

39、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是:(ABC)

A、教师、学生 B、教师目标、教学内容 C、教学环境 D、课程计划、教学大纲书 40、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的教学方法有:(BCD)

A、练习法 B、演示法 C、参观法 D、实验法 41、贯彻循序渐进原则应抓好这些“序“(ABC)

A、内容的序 B、教学的序 C、学习的序 D、上课的序 42、演示种类按教具分为(ABCD)

A、实物标本和模型演示 B、图片类演示 C、实验演示 D、电化声像资料演示 E、示范动作演示 43、小学教师的素质结构包括(ABCD)

A、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素质 B、文化素质 C、教育能力 D、教育机智

44、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好不好,主要在于教师能否从(ABC)不同的学生实际出发,有效的教学措施,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各级性。

A、知识水平 B、能力水平 C、动机水平 D、健康水平 76、课外活动对学生来说应该是 ( D )

A、以班为单位参加 B、全校参加 C、由教师指名参加 D、学生自愿选择参加 77、学校直接领导和组织的活动是 ( D )

A、少先队活动 B、党团活动 C、校外活动 D、课外活动 78、课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很大的 ( D )

A、自愿性和自主性 B、资源性和灵活性 C、自主性和多样性 D、灵活性和多样性 79、( C )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C、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D、做好日常管理工作

80、班主任要把主要精力放在( C )。

A、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B、做好日常管理工作 C、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D、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81、( A )是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重点和经常性的管理工作。

A、每日的管理工作 B、阶段性管理 C、品德管理 D、学习管理

82、( D )是全国和地方少先队开展经常能够工作的领导机构。

A、各级共青团 B、各级教育行政部门 C、各级学校 D、各级少先队工作委员会 83、( A )直接领导少先队。

A共青团 B、学校校长 C、学校 D、党支部 84、少先队辅导员由( B )选派。

A、少先队本身 B、共青团 C、学校 D、党支部

教育学问答题和论述题

1、 小学阶段的 培养目标是什么?

答案要点:使学生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社会注意等思想品德,具有良好的习惯,活泼开朗的性格和初步分辨是非的能力。要使学生具有阅读、表达、计算的基本能力,学到一些自然常识和社会常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观察思考和动手的能力。要使学生具有健康的身体,爱美的情趣,良好的卫生习惯,劳动习惯,进步的生活和自理能力。

2、 衣服教育阶段家庭、社会、学校、国家各应承担什么义务?

答案要点:国家在实施义务教育过程中负有重要的责任和义务。国务院,各级政府和教育监管部门制定有关规划和规定,提供必要的条件,保证适龄儿童、少年受教育的权利。实现义务教育也是全社会的重要责任,全社会各行各业对实施义务教育均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支持义务教育事业。小学和初中在实施义务教育中负有直接的重大责任。学校要不断改善教学条件,为儿童、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保证顺利实现学校教区范围内,依法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少年的家长对保证孩子接受以外教育程度义不容辞的法律责任。家长应积极创造条件,保证子女接受法律规定的教育。

3、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有哪些?它们的关系怎样?

答案要点:全面发展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叫业等五个部分组成。他们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互为条件、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德育对其他各育起保证方向和保

35、分心:指的是人的心理活动在必要的时间内不能充分地指向与集中,或者完全离开与当前应当集中的事物,而转

移到无关的事物上去的心理现象。

36、注意的稳定性:是煮人的活动以同样的强度持久地保持在一定事物或活动上。

37、观察力:是一种有目的,主动地去考察事物并善于正确发现事物的各种典型特征的知觉

能力。

38、遗忘:是指当识记正确时,由于保持不牢固或产生干扰而不能再认和重现,或者发生戳物的再认和重现的现象。 39、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与重现先前学习材料所产生的干扰作用。 40、创造性思维:是指应用独特的,心颖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 41、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

42、理智感:是由人在智力活动过程中认识,探求或维护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体验。 43、个性:是指一个人的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 44、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的并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人性的心理特征。

45:创造能力:是指根据一定目的,创造出独特的,新颖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46、性格:是指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47、气质:是一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指心理过程发生时力量的强弱,变化的快慢,灵活性。 48、学习:是由经验所引起的,比较持久的行为和思维变化。

49、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使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动力。

50、学习定势:是指在学习新知识和解决新课题过程中,受到先前的学习经验或活动倾向的影响。

51、品德即道德品质:是指人体按照社会道德准则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表现出的特殊倾向。

52、需要:是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它是集体自身或外部生活的要求在脑中的

反映。

心理学填空题 1、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2、 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两种)。

3、 科学心理学认为,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客观、能动的反映)。 4、 大脑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是(反射),按照起源可把它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有条件发射)。

5、 人的心理一方面受(客观现实)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受人的(主观条件)的折射,是(主0和客观)的对立统一。 6、 表象具有(直观性和概括性),它是(知觉)过度到思维的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 7、 世界上最早系统研究遗忘过程的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他根据实验结果绘成曲线叫(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它表明遗忘的过程是(不均衡的),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 8、 良好的记忆品质包括记忆的(敏捷性、持久性、正确性和备用性)。 9、 思维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两个重要特征。 10、 思维的基本形式有(概念、判断、推理)等三种。 11、 按照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可以把思维分成(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 12、 按照人们解决问题时的创造性成分的不同,可以把思维分为(习惯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29、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努力称为( D )

A、决定感受性 B、一般感受性 C、感受性的对比 D、差别感受性 30、“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 A )

A、适应现象 B、听觉适应 C、嗅觉刺激 D、味觉刺激

31、学生阅读时常使用画重点线的策略,这只利用了知觉的哪一种基本特征( A )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32、一支白粉笔,无论将它放在明处还是暗处,人都会知道它是白粉笔,这种知觉特性是 A、颜色的恒常性 B、亮度的恒常性 C、大小的恒常性 D、形状的恒常性 33、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主动的( A ) A、知觉 B、感觉 C、识记 D、思维

34、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 B )秒钟。

A、1----2 B、20-----40 C、60------70 D、70-----80 35、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是( B )

A、5±2 B、7±2 C、4±2 D、9±2

36、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 C )。 A、感觉登记 B、注意 C、组块 D、复述 37、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过程是( A )。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等速的 D、匀加速的 38、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会议的抑制作用叫( B )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消退抑制 D、超限抑制

39、一个较长的学习内容,首尾部分记忆效果好,中间部分遗忘较多,这是受下列哪种选择因素的干扰?( D ) A、消退和干扰抑制 B、倒摄和干扰抑制 C、前摄和消退抑制 D、前摄和倒摄抑制 40、早晨的学习效果一般较好,只是因为这一阶段的学习不受下列哪一个选项的干扰?(A)。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单一抑制 D、双重抑制

41、早晚时间被充分利用,其学期效果优于白天,这是因为白天受( D )干扰较多?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单一抑制 D、双重抑制 42、人脑对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的反映是( A )。 A、表象 B、想象 C、后象 D、印象

43、闭卷考试时,学生主要的记忆活动是( D ) 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回忆 44、记忆过程包括( D )

A、识记、保持和遗忘 B、识记、再认和回忆 C、识记、保持和联想 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45、由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的条件是( D )。 A、思维 B、想象 C、注意 D、复述 46、“自由联想“或”触景生情“引起的回忆是一种( B )。 A、有意回忆 B、无意回忆 C、直接回忆 D、追忆

47、人类思维的基本过程是( A )

A、分析和综合 B、间接性和概括性 C、判断和推理 D、指向性和集中性 67、少年早慧和大器晚成表现了( C )

A、能力类型差异 B、能力水平差异 C、能力表现早晚的年龄差异 D、能力结构差异

68、智力测验中解释测验结果的依据是( C ) A、信度 B、效度 C、常模 D、智商 69、在全人类中,智力呈( A )

A、常态分布 B、偏态分布 C、正偏态分布 D负偏态分布 70、心理发展的潜在可能性来自( A )

A、遗传因素 B、环境因素 C、教育因素 D、实践因素 71、智力的高级表现是( A )

A、创造能力 B、抽象概括能力 C、观察力 D、记忆力 72、流体智力饿晶体智力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 B )提出来的。 A、斯皮尔曼 B、卡特尔 C、马斯洛 D、瑟斯顿 73、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所说的“施用累能“是指( B )。 A、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 B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 C、遗传对智力的影响 D、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 74、加德纳提出的智力理论是( C )。

A、智力二因素论 B、智力结构论 C、智力多元论 D、智力三元论 75、气质的动力特征受制于人的( C )

A、兴趣爱好类型 B、性格类型 C、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D、动机需要类型 76、气质类型( D )

A、有好坏之分 B、都是好的 C、都是坏的 D、无好坏之分 77、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中,“强——平衡——不灵活“型与下列哪种气质类型相对应?(C)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78、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这是下列哪种气质类型的特点?( A ) A、胆汁质 B、粘液质 C、多血质 D、抑郁质

79、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稳定性差,缺少毅力,见异思迁,他的气质类型属于

( A )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80、第一个强调出生顺序在人格形成中的心理学家是( A ) A、阿德勒 B、马斯洛 C、霍兰德 D、奥尔波特

81、提出把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与个人特质的心理学家是( B ) A、卡特尔 B、奥尔波特 C、霍兰德 D、斯丹波格 82、根据动机的性质与社会价值不同,动机划分为( B )

A、生理型与社会型 B、高级和低级 C、长远和短暂 D、主导性与辅助性 83、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的理论( B )

A、成就动机理论 B、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C、成绩结构理论 D、强化理论

84、成就动机理论的研究表明,成功概率约为以下哪个数值的学习任务,最有利于激发学生达到最佳动机水平( C ) A、20% B、30% C、50% D、70% 三。简答题

1。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应包括哪些方面? 答: (1)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3)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4)教育学生努力学习,提高学习成绩;(5)组织学生课外活动,关心学生生活,指导少先队工作;(6)做好个别教育工作;(7)做好家长工作;(8)组织班会活动;(9)做好学生的操行评定;(10)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 2。上好一节好课应围绕哪些标准来进行?

答:一节好课的标准:1。教师拟定的教学目的合适,明确,具体。2。教学效果好,基本上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的。3。教师

对教材的讲解正确,没有科学性和思想性的错误。4。教学方法好,时间安排恰当。5。教学过程组织有条有理,课堂气氛融洽,有纪律。

3、教育(学校教育)为什么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答:(1)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2)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系统性(3)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选择性。(4)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专门性。(5)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基础性。 4、简述能力与知识的关系? 答:略

5、少先队活动的基本形式有哪些?

答:有对会,参观,访问,调查,游戏,传统活动,公益活动,社会活动,呵文娱活动等。 6、如何正确利用无意注意规律来组织小学教学?

答:1、客观因素有:对象与背景差异性;对象活动性;刺激物新颖性;刺激物强度。2、主观因素:教学要有明确的目的和任务;个人经验水平的丰富程度;个人兴趣爱好;个人的情绪状态;定势。 7、怎样运用实际锻炼法增强中学德育的实效? 答:略

丰顺县上岗考试题

一、 选择 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是出自(C) A、《学记》 B、《论语》 C、《师说》 D、《劝学》 2、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D)

A、人的心理过程 B、行为活动 C、个性心理 D、心理活动及其规律 3、观察实质上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必将持久的(A) A、知觉 B、思想 C、感觉 D、想象 4、(B)是国家对一门学科的教学所提出的统一要求和具体规格。 A、教科书 B、教学大纲 C、教学计划 D、教学内容 5、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

A、备课 B、上课 C、课外作业的布置和批改 D、课外辅导 6、首次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A) A、夸美纽斯 B、孔子 C、凯洛夫 D、赫尔巴特 7、学校教育产生于(B)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8、能够自觉,灵活的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动作和言语方面的品质,属于意志的(B) A、果断性 B、自制性 C、坚持性 D、自觉性 9、“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指的是个性的(D) A、整体性 B、普遍性 C、可塑性 D、独特性

10、自我意识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B)的发展水平。 A、自我认识 B、自我体验 C、自我控制 D、自我教育

11、某学生,易冲动,及早,待人热情,直率,豪爽,精力旺盛,言语动作急速而难以自制,头脑灵活,对学习内容理解快,但常粗枝大叶,不求甚解,他的气质属于(A)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2、“马是动物”,“椅子是家具”,“鸟有羽毛”,“鸟有翅膀”,这说明儿童概念发展的水平处于(C) A、感知动作水平 B、具体形象水平 C、形象抽象水平 D、本质抽象水平 13、嫦娥唱歌之后,其歌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这属于(C) A、再认 B、追忆 C、形象记忆 D、抽象记忆

14、善于独立思考,紧急情况下不张惶失措,相信自己的力量,爱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这种人的性格类型(B) A、顺从性 B、独立性 C、理智型 D、意志型

15、可能是人的活动处于抑制状态,注意和知识范围缩小,手脚失措的情绪状态是:(D) A、激情 B、心境 C、热情 D、应激

16、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量表是由(A)编制的

A、比纳B、艾宾浩斯C、马斯洛 D、弗洛伊德

17、我们借助显微镜看见了肉眼不能直接看见的细菌的形态,这种活动主要是(D) A、注意 B、思维 C、想象 D、感知

18、地震工作者可根据动物的反常现象来分析预报震情,这是指思维的(B) A、概括性 B、间接性 C、集中性 D、指向性 19、学龄初期儿童注意发展的特点是:(A)

A、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在进一步发展B、注意范围较广 C、注意力比较稳定 D、注意分配和转移能力不断提高

20、打电话是,查到电话号码后,马上记住了,但拨完电话后马上又忘记了,这是指(B) 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感觉记忆

21、我们在阅读一篇文章时,文章一前一尾的内容容易记住,而文章中间部分往往容易忘记,这是因为受(D) A、前摄抑制干扰B、后摄抑制干扰 C、衰退干扰 D、前、后摄制共同干扰

22、医生给人治病时,总是要将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正常人的身体状况作对照,并对异常现象进行分析,然后对症下药,这种诊断前的思考教程就是思维的(C)过程。 A、分析 B、综合 C、比较 D、概括

23、见到一位老师,想到了他所在学校,这属于(A) A、关系联想 B、接近联想 C、相似联想 D、对比联想

24、表象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在头脑中再现出来的形象,它具有(B)两个特征。 A、指向性和集中性 B、直观性和概括性 C、间接性和概括性 D、直观性和间接性 25、3岁以前的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水平处于(B)阶段。 A、形象思维 B、感知运动思维 C、抽象思维 D、逻辑思维 1、如何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 答:参考课本

2、教育活动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答:(1)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和自觉学习的过程;(2)教学是学生学习间接经验为主促进全面发展的过程;(3)教学是学生发展智力的过程;(4)结合各门学科教学,渗透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感和意志的过程。(5)学生的意向是学习的直接推动力。 3、班集体中影响人际关系的心理因素有哪些? 答:(参见课本)

阻碍:第一印象;晕轮效应;知觉防御;投射;定型;压抑。 增进:品格优良:专业特长;相似性;互利性;相互性;临近性

4、论述题:结合实践论的观点,论述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的反应。 答:(参见课本)

5、结合实际,论述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内容。

答:摘要有:1、五爱教育: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2、理想信念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3、集体主义教育;4、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纪律教育; 5、道德教育和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

教育基础综合类型题二(梅县考题)

一、 选择

1、 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即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方面是(C) A、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 B、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 C、心理过程和个性 D、认识过程和个性 2、《大教学论》的作者是:(A)

A、夸美纽斯 B、卢梭 C、洛克 D、赫尔巴特

3、教师在黑板上用红色粉笔标识重点,以引起学生的重视,这是利用知觉的(B) A、理解性 B、选择性 C、恒常性 D、整体性 4、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是(C)

A、德育 B、智育 C、教学 D、素质教育

5、古书《列子》上写嫦娥唱歌之后,其歌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这属于(A)

A、记忆表象 B、记忆联想 C、幻想 D、追忆 6、“学生中心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是(C)

A、夸美纽斯 B、布鲁纳 C、杜威 D、赫尔巴特 7、学校教育始于(B)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8、我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这种情感是属于人的(A) A、道德感 B、理智感 C、激情感 D、热情感

9、深入了解客观现实的情况,把握事物的本质呵真相,从而毫不犹豫地做出正确的决定,这就是意志的(D) A、坚定性 B、自觉性 C、自制性 D、果断性

10、提出能力结构理论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的心理学家是(B) A、斯皮尔曼 B、吉尔福特 C、瑟斯顿 D、桑代客

11、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将各科原有的教学大纲改为新的(C) A、课程纲要 B、课程计划 C、课程标准 D、课程大纲 12、对神经系统起自动保护作用的抑制是:(A)

A、分化抑制 B、消退抑制 C、陶冶 D、自我修养 13、培养学生自律品质的最好方法是(D) A、说服 B、锻炼 C、陶冶 D、自我修养

14、学生运用所学习的知识解答练习题,大多是(C)

A、直观行动思维 B、再现性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创造性思维 15、班主任进行个别教育的对象是(C)

A、优等学生 B、中等生 C、后进生 D、各类学生

16、活泼好动,思维灵活迅速,善于适应变化了的生活环境,但对问题理解肤浅,情感起眼不深刻,其气质类型是(B)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制质 17、由美国的亚当斯提出的激励理论是(A)

A、公平理论 B、期望理论 C、综合性理论 D、双因素理论 18、以人类基本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的核心主题而编订的教程是(A) A、活动课程 B、学科教程 C、核心课程 D、综合课程 19、个性中最重要的心理特征,最本质的部分是(C) A、智力 B、能力 C、性格 D、气质 20、“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诗歌反映了(D)

A、知觉的理解性 B、想象的有意性 C、表象的直观性 D、思维的间接性 三、名词解释:

1、教育:是指教育者有意识,有目的对受教育者施加的一种影响,借助于一定的媒介,通过受教育者自觉、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得到发展的过程。

2、义务教育:是指法律所规定的,适龄儿童和青少年所必须接受的,而国家、社会、学校、家属必须要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3、教学相长:请参照课本 4、形成性评价:参照课本

5、需要和动机:需要,是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它是机体自身或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脑中的反映。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使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动力。 四、简答题

1、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答:一节好课的标准:1。教师拟定的教学目的合适,明确,具体。2。教学效果好,基本上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的。3。教师对教材的讲解正确,没有科学性和思想性的错误。4。教学方法好,时间安排恰当。5。教学过程组织有条有理,课堂气氛融洽,有纪律。

2、 当代教学观的变革主要表现哪六大走向? 答:当代教学观的变革主要表现六大走向:(1)从重视教师向重视学生转变 (2)从重视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培养转变 (3)从重视教法向重视学法转变 (4)从重视认知向重视发展转变 (5)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 (6)从重

视继承向重视创新转变

3、 良好班集体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答:良好班集体的主要标志是:(1)明确积极的共同奋斗目标 (2)团结权威的集体领导核心 (3)活泼正常的班级活动 (4)严格的规章制度和自觉的纪律性 (5)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2004年五华县招考教师试题

一、 单项选择:每题1.5分,共30分。 1、 居于整个教育活动主导地位的是(D)

A、教育手段 B、学生 C、教材 D、教师 2、学校工作应以(C)为主。

A、思想工作 B、创收 C、教学工作 D、开展各种技能竞赛活动 3、学生学习好的根本原因是(B)

A、学校管理水平高 B、学生发挥了主观能动性 C、教师发挥了主导作用 D、家长的督促作用 4、班集体的核心力量是(B)

A、全体班干部 B、班主任和班长 C、班长 D、班长和少先队大队长 5、教师要上好课,关键是(C)

A、目的明确 B、知识渊博 C、备好课 D、语言艺术 6、“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B)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教育法 C、自我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7、学校产生于(B)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8、直接决定教育性质的是:(C)

A、生产力的水平 B、经济发展水平 C、政治经济制度 D、文化意识形态 9、梦是(B)的极端形式

A、想象 B、不随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10、思维的基本特征表现在两方面:(C)

A、抽象性、概括性 B、间接性、形象性 C、间接性、概括性 D、主观性、抽象性 11、通常我们感觉不到穿在身上的衣服对皮肤的接触,这是肤党觉的(B)现象。 A、适应 B、相互作用 C、对比 D、感受性 12、我们能识别曾经听过的诗篇和学过的知识,这是(B) A、再现 B、再认 C、注意 D、思维 13、“勃然大怒”、“欣喜若狂”,这是(B)表现。

A、激情 B、应激 C、理智感 D、心境

14、精心充沛,情绪发生快而强,言语、动作急速,热情,率直,急躁,难于自制,这是(D)气质类型的心理特征。

A、多血质 B、粘液质 C、抑郁质 D、胆汁质

15、教师上课既要看教案,又要板书、口述,还要注意学生的表现,这属于注意品质的(C) A、稳定性 B、转移 C、分配 D、范围 16、衡量一个人的意志强弱的最重要的标准是:(B)

A、动机的远近 B、克服困难的大小 C、目的自觉性程度 D、行为方法的优劣 1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B)年9月1日起施行的。

A、1985 B、1995 C、1998 D、1997

18、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C)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A、八 B、七 C、六 D、五 19、20为时事题 ,略。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简答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答: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2、 简答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答: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实践;自我教育。 3、 如何运用记忆规律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答:(1)复习要适量;(2)适当的超额学习;(3)进行多样化的复习指导 4、 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有哪些? 答:(1)依据教学的目的和任务;(2)依据学科和教材的特点;(3)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4)依据教师自身的特点;(5)学校现有的物质条件。

5、 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 答:(1)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要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4)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或发扬教学民主)。 五、论述题:25分

1、联系现在,谈谈班主任应该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答:(1)通过班级体活动,增强同学间的了解和沟通;(2)选拔和培养学生干部,形成坚强的班级领导核心;(3)实施目标管理,激励班级不断进步;(4)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形成良好班风;(5)建立健全的班级规章制度。 2、试述创造性思维以及如何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答:创造性思维:是以新颖的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过程,具有新颖性,独创性,有社会意义。(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2)改变传统的评定学习成绩的做法,鼓励学生创造性行为。(3)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聚合思维的能力。(4)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创造性活动。 精选教育学心理学试题

1.简述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

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学生尊重教师是尊重知识、尊重文化的表现,教师热爱学生应是一种热爱祖国教育事业,关心人类未来的深层次情感。教师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地关心爱护。(2)民主平等。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特点。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服从于对真理的探讨。(3)教学相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2.简述班主任工作的具体方法:

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与家庭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3.为什么说教育和社会生产力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试加以论述。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①生产力的发展决定教育目的的确定;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③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以及学校结构;④生产力水平还制约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2)教育对生产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这主要表现在: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③教育是产生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 4.试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1)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教师领导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体作用。

(2)教师是教育者,他要将国家社会规定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闻道在先,是已知者,而学生是未知者,所以,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

(3)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文化知识要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智力才能,要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实践活动,因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

(4)我们既不能片面地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也不能主张儿童中心主义,而要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的自觉积极性正确地结合起来。

5.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

①教师应具有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统率各科教学。

②教师应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对本学科的历史、现状、未来等有精湛研究、独特的见解、深厚的功底。 ③教师应具备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因为各学科知识并非孤立的。

④教师应具备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科教材教法等方法的知识。 6.为什么说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1)德育过程的长期性是由人类认识规律决定的。构成思想品德的因素比较复杂,知、情、意、行各因素本身和各因素之间要通过不断斗争,才能得到发展和统一。

(2)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时期,可塑性比较强,思想不成熟,其发展也具有双向性,某一阶段出现某些倒退是正常的,这使得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持续的过程。

(3)德育过程中,学生除了接受学校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正规教育影响外,还受到来自社会的、家庭的多种影响,这些影响中难免会有负向的,因而一个人思想品德提高过程中出现反复是正常的。

(4)当前意识形态领域中斗争的复杂性,也使得对学生社会主义品德的培养是长期的、反复的过程。 (5)据此规律,教育者必须树立“抓反复,反复抓”的德育思想。 7.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能力结构?

(1)必须具备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表现在善于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案,组织教学,与家庭、社会配合等方面;(2)具备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语言应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启发性,并善于结合姿态、表情、手势,使语言更具表现力;(3)具备组织管理能力,表现在善于组织和管理班集体,对学生和班级日常工作良好地组织管理方面;(4)具备自我调控能力,对于出现的新情况,教师能及时分析调整,使工作达到最优化的程 8.班主任应如何组织培养班集体?

(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2)选择和培养班干部;

(3)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4)组织多样的教育活动。 9.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

(1)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创造性动机;(2)培养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相结合的能力; (3)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4)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培养创造性人格。 10.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并运用有关动机理论;分析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适当开展学习竞赛,正确使用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一个有效手段,具有激发人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学习效果的作用。

(2)真确利用奖励和惩罚,奖励和惩罚是对学生学习成绩和态度的肯定或否定的一种强化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自尊心。

(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学习结果及时反馈可以激发学习动机和学习积极性。

(4)指导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正确归因。教师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是形成良好的归因模式的重要因素,要提高学习动机建立归因模式,首要问题是帮助学生树立自我概念,这是一个长期任务,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坚持不解的指导和帮助。

11. 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理解支持原则;(2)保密性原则;(3)耐心倾听和细致询问原则;(4)疏导抚慰和启发教育原则;(5)促进成长的非指导性原则;(6)咨询、治疗与预防相结合的原则。

12.何谓心理发展?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包括四方面的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

12. 简述创造性与智力的基本关系。.(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3)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4)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13,亲其师而信其道”是教师良好职业道德对学生品德形成起催化和激励作用的写照。 (对)

答:此观点正确。(2分)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在实践上具有教育、调节、社会促进等方面的功能。(2分)古人所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指教师只有满腔热忱地关心爱护学生、不歧视辱骂学生,学生才会愿意跟着教师学;同时教师对工作强烈的责任心和精益求精、乐于奉献等精神也会给学生以强烈的影响和感染,起到催化和激励的作用。(6分)

14.列举教师职业道德习惯?

①热情主动——教师走向成功必备的第一心态;②端正大方——教师形象塑造的基本要求;③规范得体——教师礼仪修养的基本要求;④宽容公正——教师对待学生的核心原则;⑤沟通合作——教师与家长真诚交流的基本原则;⑥双赢思维——教师之间协作的首要原则;⑦关注细节——教师课堂教学必须养成的重要习惯;⑧不断更新——教师走向终身发展的基本原则。

15.简述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功能。

①教师的人格、品性、德操对学生人格的形成起着奠基作用;

②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学业的发展起着催化和激励的作用; ③教师文明的言谈举止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起着修正的作用; ④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起着完善作用。 16什么是教学?教学的任务是什么?

教学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是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学生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积极主动地学习系统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陶冶品德、形成全面发展个性的培养人的活动。(2分)普通中小学教学的任务一般包括如下几项:(以下各点各1分)(1)向学生传播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教学要完成的首要任务,通常称为“双基”教学。(2)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3)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增加学生的体力。 17. 谈谈一个合格的教师的职业素质。 .(1)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2分)

①所教学科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 ②广博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 (2)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

①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 ②观察儿童能力和教研能力 ③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④教育机智 (3)职业道德素养

①忠诚教育事业 ②热爱学生 ③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18.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钻研教材 ,了解学生,设计教法;写好三种计划:学期教学进度计划,但原计划,课时计划。

(2)上课:具体要求: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组织有效,体验积极。

(3)课外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课外作业的形式,布置作业的要求,及时批改(4)课外辅导: (5)教学评价

19.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思想品质的教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20.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中学教师应该如何角色创新?

(1)由传统传道授业解惑型教师转换到激趣、启思、导疑型教师。 (2)由命令主导型教师----指导帮助型 (3)由被动阐释型-------主动研究决策型教师 (4)由单一学科型-------综合专家型教师。 21.学生喜欢的教师的特征是什么样的?

大量研究表明,教师充当知识传授者,团体的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的维护者,家长的代理人,亲密朋友,心理辅导者等角色。

(1)如果教师被学生看成家长代理人,希望教师具有仁慈体谅,耐心温和,亲切等特点; (2)如果学生把教师看成知识传播者,希望教师精通教学业务,兴趣广泛,知识渊博,语言明了; (3)如果学生把教师看成团体的领导者,希望教师表现出公正民主,合作,处事有伸缩性; (4)如果学生把教师看成模范公民,希望教师言行一致,开朗,直爽,守纪律;

(5)如果学生把教师看成朋友,希望教师表现出同情理解,关心,真诚,值得信赖等特点。 22.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

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加强职业道德的意义: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素质;有利于强化教师责任心和事业心;有利于净化教育行业风气,推动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23.人的心理现象包括下列哪两部分?(D ) A.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 B.意志过程和情感过程 C.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 D.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24.根据动机的性质与社会价值不同,动机划分为(B) A.生理型与社会性 B.高级和低级 C.长远与短暂 D.主导性与辅助性

25.“寻人启事”写成“寻丫启事”易引起人们注意是利用刺激物的什么特点?D A.强度 B.活动 C.持续 D.对比

26.操作技能的特点是( A)

A.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 B.物质性、外显性、简缩性 C.观念性、内隐性、简缩性 D.观念性、内隐性、展开性 27.在全人类中,智力呈(A ) A.常态分布 B.偏态分布 C.正偏态分布 D.负偏态分布

28.心理学是研究下列哪种选项的科学(D ) A.心理过程 B.认知过程 C.个性 D.心理现象

29.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反映是(B ) 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后像

30.从动物的心理演化到人的心理,具有决定意义的条件是(C ) A.语言 B.制造工具 C.劳动 D.直立行走

31.人们看书时,用红笔画出重点,便于重新阅读,是利用知觉的哪种特性?(A )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32.人类思维的基本过程是(A ) A.分析和综合 B.间接性和概括性 C.判断和推理 D.指向性和集中性

33.智力活动转向头脑内部,借助言语来作用于观念性对象的阶段是(D ) A.原型定向 B.原型操作 C.操作集合 D.原型内化

34.能力是一个人顺利完成活动的(A ) A.个性心理条件 B.心理过程 C.生理条件 D.个性倾向性

35.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种情绪状态属于(C ) A.激情 B.应激 C.心境 D.热情

六、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空,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36.心理健康的最低标准是没有心理疾病 ,心理健康的最高标准是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 37.气质的概念,最早是由古希腊者兼医生希波克拉特。

38.根据情绪的强度与持续时间,人的情绪可分为心境 、激情 和应激三种状态。 39.学习长系列材料,首尾位置的材料记忆效果较好 ;中间位置的材料记忆效果 较差。 40.学习需要形成的两条途径是直接发生途径 和间接转化途径 。 七、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41.如何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来培养学习需要?

答:(1)学习动机通过直接制约学习积极性,影响学习效果;(2)由于学习效果所产生的成败体验,反作用于学习动机;(3)掌握评分的艺术,使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感;(4)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知识技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42.什么是注意?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

答: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或对象的指向性与集中性。学生良好注意品质与注意力的培养应着重以下几点:①要培养学生广泛而稳定的兴趣;②要加强意志力的锻炼,培养“闹中求静”的本领;③要养成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注意习惯;④要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有针对性地培养良好注意品质。

43.影响印象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答:(1)自然特征:包括社会刻板现象和晕轮效应。

(2)社会特征:人们能说明其在正式社会结构中明确位置的信息,确定其社会角色,然后再从他的社会角色来预言其行为,确定其对于我们的意义,确定我们行为的适当性。

(3)心理特征:我们是依据具有社会评价意义的人际关系特征和智力特征来对别人进行归类,并据此为自己的行为进行明确的方向。

八、论述题(本题满分15分)

44.请阐述青少年人际交往的发展特点,并谈谈如何对青少年进行人际交往教育?

答:(1)青少年的人际关系的发展:①朋友关系在青少年生活中非常重要;②在情感、行为、观点上与父母逐渐脱离,父母的榜样作用也弱化了;③在师生关系方面,他们开始评价教师的好坏,有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教师。

(2)青少年的人际交往的教育:①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互相接纳,社会交换,维护自尊,情境控制。②人际关系的建立:第一印象,主动交往,移情理解。③人际关系的维护:避免争论,勇于认错,学会批评。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我国最先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A ) A.《新教育大纲》 B.《教育漫话》 C.《教育过程》 D.《论语》

2.历史上流传的“狼孩”的故事说明,遗传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B ) A.起决定作用 B.不起决定作用 C.不起作用 D.决定人的发展方向

3.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B ) A.生产力水平低下 B.社会分工 C.资本主义制度 D.新的剥削和压迫

4.革命战争年代,我国去解放区的教育主要分为(D ) A.成人教育和儿童教育 B.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 C.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 D.干部教育和群众教育 5.教师的根本任务是(C ) A.教书 B.育人

C.教书育人 D.带好班级 6.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B )

A.感知教材、形成表象 B.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C.巩固与保持知识 D.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7.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正式实行一般认为是在(C ) A.明朝中叶 B.清朝初期 C.清朝末年 D.辛亥革命以后

8.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过的著名德育原则是(B ) A.社会化活动原则 B.教学的教育性原则 C.自然后果原则 D.知行统一原则 9.下列不是家庭教育的主要特点的是( D) A.教育内容的生活化 B.教育方式的情感化 C.教育方法的多样化 D.教育形式的集体化 10.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B ) A.考验法 B.观察法

C.问卷法 D.谈话法 11.教学的中心任务是(B ) A.发展学生的智力

B.使学生掌握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C.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 D.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 12.课程具体包括(D ) A.课程计划 B.教材

C.教学大纲 D.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材

13.在青少年学生的各年龄阶段中,少年期是指(B ) A.10-12岁 B.11~15岁 C.13-16岁 D.12-16岁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10空,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4.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__带好班级_________、教好学生___________。

15.学校和家庭联系的方式有:互相访问、建立通讯联系、举行家长会、_组织家长委员会__________、以及__家长学校_________。

16.德育过程中“知”指道德认识,它包括__道德知识_______和__道德判断_______两个方面。 17.教师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__课外辅导_________以及_学业评价__________。

18.自古以来,就形成了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体系,一是_启发__________式,二是_____注入______式。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9.简述青少年学生的年龄分期。

答:(l)婴儿期和托儿期(又称先学前期,出生~3岁);(2)幼儿期(又称学前期,3~5、6岁);(3)童年期(又称学龄初期,6、7岁~11、12岁);(4)少年期(又称学龄中期,11、12岁~14、15岁);(5)青年初期(又称学龄晚期,14、15岁~17、18岁)。

以后还有青年中期和青年晚期两个阶段。 20.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基本任务有哪些?

答:(l)培养学生初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2)引导学生逐步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3)逐步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和文明行为习惯;(4)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质。

21.社会主义教育有哪些特点?

答:(l)教育具有社会主义性质,为广大劳动人民服务;(2)共产党统一领导、创办;(3)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反对宗教迷信,提倡唯物主义;(4)实施平等的民族教育;(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并把它作为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强有力手段。

四、论述题(本题满分15分)

22.试论述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答: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是相辅相成的。学生智力的发展依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条件,不能离开知识的掌握凭空发展智力,否则,就是空中楼阁;反过来,智力发展又可成为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的条件和武器,智力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和速度。但知识不等于智力,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历史上曾出现过的将知识掌握和发展智力割裂开来的形式教育派理论和实质教育派理论都是错误的。

教育学原理试题库

《教育学原理》试 卷 (第一套) 一、填空(每空0.5分,共15分)

1、 教育学是以研究________为对象的一门___科学。

2、原始形态教育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表现在__、____、__、____。

4、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有____、____、____。

6、1922年通过的“___”学制、基本参照__国的学制,通常又称“____”学制,这是旧中国使用时间最长的学制。

7、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为___、___、___、____。

8、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____,在国外,启发式教学始于古希腊的_______。 9、我国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大致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

10、班主任争取家长配合,与家长联系的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__ 二、不定项选择(将正确的答案题号填在横线上,共10分)

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以____的《大教学论》的发表为标志。 A 赫尔巴特 B 夸美纽斯 C 凯洛夫 D 苏霍姆林斯基 2、确定德育内容的依据是_______。

A 当前形势的需要 B德育的任务 C青少年学生思想实际 D学生年龄特征 3、学生是人,是教育的对象,因而他们_______。 A 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 B 对外界的教育影响有选择性 C 毫无顾及地接受教育 D 能动地接受教育

4、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校内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方法是_______。 A 练习法 B 实验法 C 试验法 D 实习法

5、作为班主任,要使工作取得满意结果必须了解和研究学生,而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指了解________。 A 学生思想 B 学生品德 C 学生现有知识水平 D 学生身体素质 6、班主任的工作任务体现为________。

A 教书 B 育人 C 指导学生课外活动 D 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 7、我国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是________。 A 个别教学 B 班级授课制 C 现场教学 D 启发式教学 8、“教学与发展”的思想是_______提出来的。 A 赫尔巴特 B 巴班斯基 C 布鲁纳 D 赞可夫 9、班主任的工作是从_______开始的。

A 评定学生操行 B 教育个别学生 C 了解和研究学生 D 组建班集体 10、在校外活动中,教师处于_______。

A 领导地位 B 启发指导地位 C 顾问地位 D 主导地位 三、判断并改错(10分) 1、校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 2、环境对儿童发展的作用总是积极的。

3、有人类社会就有教育、也就有了教育学。

4、只要运用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对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 5、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的教育对象既是教育主体,又是教育客体。 四、解释名词(共15分) 1、学制 2、课堂教学 3、学校教育 4、陶冶教育 5、《学记》

五、简答下列各题(共20分) 1、学校美育的任务是什么? 2、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哪些?

3、中学有哪些常用的教学方法?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是什么? 4、思想品德教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六、论述题(共22分)

1、试述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知、情、意、行的辩证关系及其对德育工作的要求。(10分) 2、启发式和注入式的根本区别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要提倡启发式教学?(12分) 七、实例分析(8分)

某教师回到办公室说:“二年二班的学生真笨,这堂课我连续讲了三遍,他们还是不会。我是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了。他们不会我有什么办法”。(如何理解教师主导作用,这位教师全面发挥主导作用吗?) 《教育学原理》第一套试卷参考答案及要点 一、填空

1、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社会

2、教育融合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之中;教育具有平等性、普及性;教育水平低

3、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能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教育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手段

4、广博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精深的系统专业知识;深化的教育理论知识 5、遗传;环境;教育 6、壬戌;美国;六、三、三 7、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 8、孔子;苏格拉底

9、思想认知方面;道德品质方面;道德能力方面 10、家访;家长会;书面联系 二、不定项选择

1B 2ABCD 3B 4D 5ABC 6ABCD 7B 8D 9C 10B 三、判断并改错

1、错 校外活动不是课堂教学的延续,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参加的活动。 2、错 环境中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对儿童发展的作用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3、错 有人类社会就有教育,但是教育学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学校产生以后的产物。 4、错

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说服的方法作用是很大的,但说服的方法不是万能的,不能“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必须辅以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5、正确。 四、解释名词

1、学制: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领导体制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等。

2、课堂教学:又称班级授课制,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以班为单位,按固定的时间表,分科进行连续教学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

3、学校教育:亦称狭义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

4、陶冶教育: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创设和利用有教育意义的情境以及教育者自身等教育因素,潜移默化培养学生高尚情操的一种方法。

5、《学记》:是中国古代的教育专著,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理论崐

著作,在世界教育史上影响较大。它仅仅用了一千二百二十九个字就比较准确地揭示了教育活动的许多规律,对今天的教育活动仍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五、简答

1、学校美育的任务是什么?

答:①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高尚的审美情感。 ②培养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和文明行为习惯 2、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哪些? ②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 ③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 ④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3、中学有哪些常用的教学方法?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是什么? 答: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实验法、参观法、练习法等。 依据: ①具体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②学科和教材的特点。

③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特征,知识水平。 ④学校的环境和设备条件。

4、思想品德教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答:是教育者所提出的道德要求同受教育者现有道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六、论述题 1、答:提示:

(1)知、情、意、行的辩证关系:①统一性:四者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互相转化。知是基础。没有知、情、意、行就没有正确的思想指导,就会出现行动上的盲目性,情感上的冲动性,意志上的动摇性。情是动力。没有情,知就很难发展到坚定的信念,“意”、“行”便缺乏内在力量。意是支柱、杠杆。没有意,知容易动摇,情难以控制,行也就不能坚持。行是关键。没有行,知、情、意无法得到检验;反过来,有了行又可以加深、提高知,增强情,锻炼意。②矛盾性:知、情、意、行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各因素可因环境、教育和个人实践的不同,呈不平衡的发展状态,以至会出现情通理不达,或理达不通等现象。

(2)根据知、情,意、行的统一性原理,我们在向学生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要把知、情、意、行统一起来,使之相互协调。做到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根据知、情、意、行的矛盾性原理,我们在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不同开端进行教育。

2、答:提示:

启发式和注入式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对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的解释不同。启发式强调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在教学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作用,激发学生积极地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注入式片面夸大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从主观出发,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能力的发展,使他们学习被动,成为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

从启发式和注入式的根本区别上可以看出:注入式教学是一种陈旧落后的压抑学生积极性的教学观点和教学指导思想;而启发式教学强调教师主导下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注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责任感,激发学生积极地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智力的发展,它是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的科学的教学观点和教学指导思想,是值得在教学中大力提倡的。 七、实例分析

提示: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既要讲好课,会教学生,又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会学。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会自发产生的,是靠教师调动的,教师只会讲课,而不能使学生会学,还不能说全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育学原理试卷 (第二套)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

1、 学校美育的内容主要有_____、_____和____。

2、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培养学生___、___、___、____统一的发展过程。 3、旧中国首次制订现代学制是____年,称为_____学制。

4、我国的教学内容具现体现在各级学校的_____、______和_____里。 5、据代经典记载,我国最早的学校有____、____和_____等名称。

6、儿童从出生到青年期有三次身心发展的高峰,第一次是_____,第二次_____,第三次______。 7、班主任是联系任课教师的____,是沟通学校和家庭社会的_____,是学校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_____。

8、备好课是对每个教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的一个检验,因此教师备课必须做好____、____和____等三方面的工作。

9、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____问题。是教育工作的____和_____。

10、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大体上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

二、不定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是以____的《大教学论》为标志的。 A 赫尔巴特 B 夸美纽斯 C 凯洛夫 D 苏霍姆林斯基 2、从以下几种活动中,挑选出教学过程的活动。_____ A 备课 B 排课表 C 批改作业 D 教研活动 3、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有______。

A 顺序性与阶段性 B 特殊认识过程 C 发展不均衡性 D 个别差异性

4、按教学的任务分,课的类型有______。 A 谈话法 B 复习课 C 单一课 D 综合课

5、最早应用“启发式”进行教学的中外教育家分别是____。

A 孔子 苏格拉底 B 孔子 亚里斯多德 C 孟子 柏拉图 D 朱喜 苏格拉底 6、“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思想是_____提出来的。 A 赫尔巴特 B 布鲁纳 C 巴班斯基 D 赞可夫 7、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是______。

A 共同的奋斗目标 B 班主任的要求 C班级内部的矛盾斗争 D共同的活动 8、美育就是对学生进行______。

A 审美教育 B 五讲四美教育 C 美好生活教育 D 美好思想教育 9、“体者,载知识之车寓道德之舍也。”这话是____说的。 A 周恩来 B 毛泽东 C 蔡元培 D 王国维

10、一学生决心改掉迟到的毛病,遵守学校纪律,可冬天一到、他迟迟不肯起床,结果又迟到了。对该生的教育应该培养___。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三、判断并改错(每题2分,共10分)

1、 教育学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并随其发展而发展的。

2、马戏团中的狗,在训兽员的精心培养教育下,智力得到发展,学会了十以内的加减法。 3、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 4、讲授法就是注入式教学。

5、只要运用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对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 四、解释名词(每题3分,共15分) 1、课堂教学 2、学制 3、遗传素质 4、讲授法 5、美育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教师的任务是什么?

2、教育目的有什么意义?它是由什么决定? 3、考试的命题要注意哪些问题?

4、一个健全的班集体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六、论述题(22分)

1、你如何理解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10分) 2、什么是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怎样贯彻这一原则?(12分) 七、实例分析(8分)

指出下面实例中教师的言行符合或违背什么教学原则?并简要解释。

一位教师教“因式分解”这一单元时,发现学生的知识基础差别较大,于是对八位成绩好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让他们到图书馆自学《因式分解及其应用》一书。经过自学,他们不但完成了规定的习题作业,集体选编了几十道有

代表性的习题。教师有选择地按程度分别介绍给其他同学练习和讨论,进一步推动了全班的学习,使全班提前五课时完成了“因式分解”单元的教学任务。 《教育学原理》第二套试卷参考答案及要点 一、填空题

1、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 2、知、情、意、行 3、1902、壬寅

4、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5、痒、序、校

6、出生的第一年、 六、七岁、 青春期(14、5岁) 7、纽带、桥梁、骨干力量 8、钻研教材、了解学生、选择教法 9、核心、出发点、归宿

10、萌芽阶段、独立形成阶段、科学教育学建立和发展阶段 二、不定项选择

1B 2C 3AD 4CD 5A 6C 7A 8A 9B 10C 三、判断并改错

1、错。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不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

2、 错。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在动物中不可能实施教育活动。所谓狗会“算术”,是狗经过训练而形成的条件反射。 3、正确。

4、错。在启发式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讲授,是启发式教学,而在注入式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讲授,则是注入式教学。 5、错。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说服的方法作用是很大的,但说服的方法不是万能的。不能“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必须辅以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解释名词

1、课堂教学(又称班级授课制)将学生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以班为单位,按固定的时间表,分科进行连续教学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

2、学制是由国家制定的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 遗传素质是指人从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解剖生理方面的特点。

4、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向学生系统地连贯地传授文化科学知识的教学方法。它包括讲述、讲解、讲读、讲演等方式。

5、美育又称为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体现美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具有从事艺术和创造美能力的活动。 五、简答题

1、人民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更具体地讲教师要全面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对学生全面负责,做好教育和教学工作,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以保证全面完成教书育人这一根本任务。

2、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一切教育工作都要依据教育目崐的来计划和安排。教育制度的建立,教育、教学内容的确定,教育、教学方法的选择及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等,都要受教育目的制约。教育目的又是教育活动的最终目标,是检查和评价教育效果的依据。

所以制定教育目的是进行教育工作的首要问题。

教育目的具有社会制约性,一定社会的教育目的是由一定社会崐的政治经济所决定的,也受一定社会生产力和文化科学发展水平的制约。确定教育目的还要考虑到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内部各种因素的影响。 3、应注意以下三点:

①要紧扣教学大纲,教材对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的要求,不出偏题怪题。

②试题内容要全面,要有理解性的,记忆性的,技能性和创造性的;即要检查基础知识的掌握,又检查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要尽可能扩大知识的复盖面,又要突出重点。 ③试题既要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又要注意体现发展方向。

好的试题能够启迪儿童的智慧,诱发儿童锻炼,提高自己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自觉性。

4、一个健全的班集体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是:统一的行动目的,相应的组织结构,维护集体所必须的纪律、形成舆论等。 六、论述题

1、提示:教师是“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专门的教育者。由于教师本身的知识水平,所处的地位,肩负的责任,使教师在教与学这对矛盾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过程是学生能动地反映现实的过程,教师是不能代替的。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辩证统一的,是不相矛盾的。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善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提示: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对学生进行思想崐品德教育要把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在尊重信任的基础上向学生提出教育要求,使教师提出的要求更好地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正确贯彻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最基本的要求是:

①教师必须深深地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 ②教师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严格要求,启发诱导。 七、实例分析

提示:这位教师的做法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因为他的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正确对待了学生间的个别差异,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从而使全体学生、包括差生在内的人,都得到高效率的发展。 《教育学原理》试卷 (第三套) 一、填空(每空0.5分,共15分)

1、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大体上经历了_____阶段、_______阶段和_____阶段。 2、西方国家奴隶社会的教育有两个典型:____和____。 3、教育有两大基本规律,一是______、一是_____。 4、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是___、___和____。 5、我国的专职教师大约在_______出现。

6、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组成部分是____、____、_ __、____、____。

7、1922年通过了“_____学制”,它基本是参照_____的学制制订的,通常又称“____”新学制,是旧中国使用时间最长的学制。

8、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过程的关系也就是_____与____的关系。 9、品德评价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辅助方法,它有_____、______和______三种方式。 10、班主任要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即要发挥____的骨干作用和抓好______的转化工作。 11、了解学生是教育学生的_____,它包括了解_____和______两个方面。 12、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为___________。

二、不定项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括号内,每题1分,共10分)

1、教育目的指明了受教育者的( )。

A 发展方向 B 发展阶段 C 发展结果 D 发展进程 2、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

A 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B 教学工作 C 校外活动 D 教师的培养工作 3、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有:( )

A 顺序性和阶段性 B 稳定性和可变性 C 发展的不均衡性 D 个别差异性 4、下列哪些因素制约着教学内容的制定( )。

A 教育目的 B 生产力发展水平 C 儿童的年龄特征 D 教师实际水平 5、“罗森塔尔效应”反映了( )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 A 内容正确 B 方法恰当 C 目的明确 D 情感深厚 6、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是( )。

A 《论语》 B 《理想国》 C 《学记》 D 《大教学论》 7、人民教师职业道德法的核心是( )。

A 热爱学生 B 为人师表 C 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D 团结互助 8、从以下几种活动中,挑选出教学过程的活动( )。 A 备课 B 排课表 C 批改作业 D 教研活动 9、课的类型是根据( )来确定的。

A 教学目的 B 课的具体任务 C 学科特点 D 教学内容 10、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 电化教学 B 复式教学 C 课堂教学 D 现场教学 三、判断并改错(每题2分,共10分)

1、 动物能哺育幼仔,因此在高等动物之间也有低级形式的教育。 2、教育必须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 3、形成技能、技巧是巩固知识的中心环节。

4、一个班级里几十个学生集合在一起,有了班级组织,就标志着班集体的形成。 5、读书法就是学生自已独立地阅读教材,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 四、解释名词(每题3分,共15分) 1、教育目的 2、教学大纲 3、启发式 4、榜样示范 5、集体舆论

五、简答下列各题(每题5分,共20分) 1、学校教育产生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2、教师的劳动具有哪些特点?

3、什么是课的结构?综合课的结构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4、如何培养班集体? 六、论述题(共22分)

1、为什么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强调发展学生智力?试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12分)

2为什么说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的斗争发展过程?怎样才能做好学生的思想内部矛盾的转化工作?(10分) 七、实例分析(8分)

用遗传、环境、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理论分析:

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江西金溪有一个叫方仲永的少年,5岁时就能作诗,但后来由于他父亲没有及时教育,使他到十二、三岁时写的诗就不如以前了,到20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 《教育学原理》第三套试卷参考答案及要点 一、填空

1、萌芽、独立、发展 2、斯巴达教育、雅典教育

3、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的关系 4、遗传、环境、教育 5、奴隶社会初期

6、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 7、壬戌、美国、“六三.三” 8、教育、发展

9、奖励、惩罚、操行评定 10、优秀生、差生 11、基础、集体、个人 12、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二、不定项选择

1AC 2B 3ABCD 4ABCD 5D 6C 7C 8A 9AB 10C 三、判断并改错

1、错。动物能哺育幼仔,是动物的本能,它不存在教育。 2、正确。

3、错。形成技能、技巧是运用知识的中心环节。

4、错。集体形成的条件是:①要有共同的奋斗目标;②要有健全的组织和积极分子骨干;③要有正确的舆论和优良的班风;④开展有教育意义活动。仅仅有了班级组织,不能标志集体已经形成。

5、错。读书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阅读教材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而无教师指导的阅读只能是学生的自学法。 四、解释名词

1、教育目的就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规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 2、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

3、启发式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各种有效的形式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指导他们自已去学习的方法。通过启发教学,促使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引起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

4、榜样示范是利用他人的模范行为或英雄事迹作榜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一种教育方法。

5、集体舆论是指在集体中占优势的,为大多数人赞同的言论和意见。它以议论、褒贬等形式肯定或否定集体的动向和集体成员的言行,成为个人和集体发展的一种力量,是学生自我教育的主要手段。 五、简答下列各题

1、①生产力的发展和剩余产品的出现使一部分人能够从生产劳动中分离出来,从事专门的教育工作。②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出现了专门从事科学文化活动的知识分子。③社会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积累,需要专门的学校教育进行传递。④文字的产生,使人类文化有了书面记载,促进了学校的产生和发展。 2、教师工作性质任务和工作对象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劳动的特点:

①教师劳动的复杂性。②教师劳动的创造性。③教师劳动的示范性。④教师劳动的长期性。⑤教师劳动的个体性和群体性相结合。

3、课的结构是指课的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进行的顺序和时间的分配。 综合课的结构:①组织教学。②复习检查。③讲授新教材。 ④巩固新知识。⑤布置家庭作业。

4、①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②培养选拔班级干部和积极分子,形成班级的核心。③树立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④做好个别教育工作,促进集体的发展。 六、论述题

1、提示:发展学生的智力的意义:发展学生智力是时代的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成倍增长,知识的物化过程缩短,知识的陈旧率迅速提高,学生所学的科学技术知识总是要落后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要解决这个矛盾,就要发展学生的智力,以提高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发展学生的智力是实现四化的需要。四化需要一大批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具有探索精神的人才。现代化生产只有既掌握科学知识,又具有良好智力的人才能驾驭。

发展学生的智力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需要。智力是学生获取知识崐的工具,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愈高,接受知识的速度就愈快,掌握知识就愈牢固,运用知识就愈灵活。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是辩证统一崐的,这是由知识和智力的辩证关系决定的。 知识与智力的关系:知识与智力不是一个概念。知识是人对客观世界的现象、事实及其规律的认识,是人类历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而智力是指人们认识、适应和改变客观世界的心理能力。知识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成果,而智力则是顺利完成这种反映的主观条件。知识与智力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知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智力的转化物;作为智力活动原料的知识,又可促进智力的发展。这是知识向智力的转化。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既相联系又相区别。二者的联系体现在学生掌握知识是通过自已的智力活动来完成的,智力的发展可以促进知识的掌握,智力是掌握知识的工具;智力又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没有知识,智力活动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掌握知识是智力发展的的基础。二者又是相互区别的。知识掌握的多少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能成为智力发展水平高低的标志,这是因为智力不表现为知识本身,而表现在获得知识的心理品质上。因此掌握了知识并不意味着自然而然地发展了智力。

在教学中实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统一:不是任何教学都可实现二者的统一。在教学中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结构;使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通过启发性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引导学生积极地思维,主动地掌握知识;教会学生学习,使之能自崐行去获得新知识,这样才能实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统一。

2、提示:思想品德教育过程实质上是把一定社会的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要完成这一转化,必须通过受教育者心理内部矛盾运动,通过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作用。这种心理内部矛盾就有受教育者对当前道德要求的反映与现有的道德状况之间的矛盾。

外部教育的影响是思想品德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条件,但受教育者对外界教育影响具有选择性。当受教育者对外界教育影响采取接受的态度时,外部的要求就会转化为受教育者自已的动机。并选择行为的方式,在活动中,这种动机就转化为行动。对外界教育影响采取中立或排斥的态度,外界影响也会在受教育者的心理上留下痕迹,或者使原来的道德心理结构更加巩固,或者引起对原有结构作某些调整。所以,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促进学生心理内部矛盾转化的过程。 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内部矛盾的转化工作,教育者要注意做到:

(1)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动性、积极性,自觉地运用内部矛盾运动规律,启发、引导、促进受教育者的“自我运动”发挥自我教育的作用。

(2)要善于发现矛盾,分析矛盾,对不同性质的矛盾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3)要善于抓住思想矛盾转化的契机。 七、实例分析:

提示:从方仲永的事例说明,遗传素质好的人,如果离开后天的环境、教育和主观努力,是不能得到充分发展的,人的知识、才能、思想、观点、性格、爱好、道德品质都是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如果离开了后天的社会生活和教育,遗传素质所给予人的发展 的可能性便不能变为现实。 《教育学原理》试卷 (第四套) 一、填空(每空0.5分,共15分)

1、《_____》是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专著,约写于中国的战国末年,比欧州昆体良所著的《_______》约早___年。

2、美育是形成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学生_____、______和______的教育。

3、对年轻一代教育影响,全面地看,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构成的,教育成效往往是这三方面合力的结果。

4、教育是人类社会______、普遍的现象。

5、构成综合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____、____、____、 ____、____等五部分。 6、班主任与家长联系的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等三种。 7、请列举三种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_____、_____、______。

8、教师应具备基本职业道德包括_____、_____、_____和严谨治学,为人师表。

9、社会主义学校的德育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即_____教育、______教育、 _______教育。 10、备课的细节各科教学尽管有所不同,但备课必须都要做好的三方面工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不定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组织教学是( )。

A 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之一 B课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 C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之一 2、师范院校开设的公共教育学课程属于( )。

A 学前教育学 B 普通教育学 C 高等教育学 D 职业教育学 3、学校工作的全面安排必须以( )。

A 教学为主 B 教育为主 C 学习为主 D 开发智力为主 4、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和影响有( )。

A 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前提 B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C 遗传素质决定了人的发展 D遗传素质对个体发展的影响随增龄而在总体上呈减弱趋势。 5、最早对课堂教学从理论上加以阐述的教育著作是( )

A 斯宾塞的《教育论》 B 洛克的《教育漫话》 C 马卡连柯的《教育诗篇》 D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6、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势是( )。

A 现场教学 B 复式教学 C 个别教学 D 分组教学 7、教育机智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特点。

A 复杂性 B 示范性 C 创造性 D 长期性 8、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教育的( )。

A 主体 B 客体 C 即是主体又是客体 D 即不是主体也不是客体。 9、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是为了普及( )。 A 初中教育 B 小学教育 C 初等教育 D 中等教育 10、建立和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 )。 A 教师 B 学生 C 学校 D 社会 三、判断并改错(每题2分,共10分)

1、人的全面发展实际上是指身心方面共同、平均的发展。

2、德育过程是培养思想品德的过程,所以德育过程即是思想品德形成过程 3、教师的职责在于教书育人。

4、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形式,但不是上课的继续和简单重复。 5、启发式教学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 四、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学校教育 2、德育过程 3、教育目的 4、教学大纲 5、班级授课制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简答教育与生产力的作用与关系? 2、教学要完成哪些任务? 3、教学工作包括哪些基本环节? 4、德育过程具有哪些特点? 六、论述题(22分)

1、结合所学专业谈谈如何上好一节课?(12分) 2、如何认识和处理“知、情、意、行”的关系?(10分) 七、实例分析(8分)

(用遗传、环境、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理论分析)

世界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从小被认为智力低下,但剑桥的博物学者汉斯罗在与达尔文的交往中发现他有很强的观察力,于是亲自推荐他作为自然科学工作者参加贝格尔舰的考察航行,后来取得了卓著的成绩。 《教育学原理》第四套试卷参考答案及要点 一、填空

1、《学记》、《论演说家的教育》、三百年 2、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 3、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4、永恒的

5、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 6、家庭访问、书面联系、家长会

7、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实验法、参观法、练习法(六种中任三种都为正确)

8、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热爱教师集体 9、政治、思想、道德 10、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二、不定项选择

1B 2B 3A 4ABD 5D 6AC 7C 8C 9C 10A 三、判断并改错

1、错。人的全面发展实际上是指人的身心各方面都得到自由的、充分的、统一的发展。 2、错。德育过程是培养思想品德的过程,但德育过程不是思想品德形成过程。 3、正确。 4、正确。

5、错。启发式教学是一种教学指导思想。 四、名词解释

1、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2、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教育目的要求和教育规律,采用一定方法,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启发引导受教育者能动地理解、接受和践行一定社会思想准则、行为规范,并使其养成相应思想品德的过程。 3、教育目的:是指一定社会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或标准,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4、班级授课制:也称课堂教学,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以班为单位,按照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和课程表,分科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五、简答题

1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3)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技术的重要手段。 (4)教育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手段。

2、 (1)传授和学习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2)发展学生的能力。

(3)向学生进行德育和培养其它积极心理品质。 3、 (1)备课。 (2)上课。

(3)课外作业和辅导。 (4)学习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4、(1)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知、情、意、行的统一发展过程。 (2)是组织学生实践活动和交往的过程。 (3)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 (4)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六、论述题 1、答案要点

(1)具有明确的教学目的。 (2)具有正确的教学内容。 (3)正确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

(4)综合贯彻教学原则。 (5)充分发挥师生两个积极性。 (6)合理有效地控制教学进程。 2、答案要点

(1)什么是“知、情、意、行”。

知:即思想道德认识。情:即思想道德情感。意:即思想道德意志。行:即思想道德行为。 (2)正确认识和处理四者关系。

①知、情、意、行各因素在思想道德发展过程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知为行为和意志自觉性的基础,而知最终必须转化为行,意是克服内外阻力,促进思想品德发展的基本条件。情是伴随知、行、意的内部体验对思想品德的发展起强化和抑制作用。

②在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过程中,每个因素都可视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当时教育的要求成为教育的起点,但其结果都应落在意志行动上。 七、实例分析

提示:达尔文大器晚成的事例,说明儿童时代智力表现迟钝的人,只要在后天良好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下以及个人的主观努力下,也是可以有成就的。先天的遗传素质仅是给发展提供一种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必须在一定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才能转化为现实性。

2009-2010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与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A.《论语》B.《大学》C.《学记》D.《中庸》 2.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

A.教育经济学B.教育学C.心理学D.学校管理学 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社会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环境B.遗传C.教育D.社会活动 5.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

A.讲授课和练习课B.讲授课和复习课C.讲授课和实验课D.单一课和综合课 6.《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

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B.启发性教学原则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D.巩固性教学原则 7.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

A.言行一致B.衣着整洁C.举止端庄D.谈吐文雅 8.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

A.政治立场和观点的教育B.政治思想品质的教育C.********道德品质教育D.品德的教育 9.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 A.指导自我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 1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

A.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的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 C.师生共同参与的D.学生自愿选择的

11.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B.城市与农村相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2.学生年龄特征中所指的两个方面是()

A.认识和情感的特征B.情感和意志的特征C.气质和性格的特征D.生理和心理的特征 13.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4.最早建立在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上的教育专著是教育家撰写的《》。 15.欧洲封建社会里;曾出现过教育和教育两种有代表性的教育体系。 16.教师备课要求写出三种计划;这三种计划是计划、课题计划和计划。 1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和之间的矛盾。

18.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一般包括三大类;即群众性活动、活动和 活动。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9.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任务和课程实施方面的改革目标是什么? 20.班主任应如何组织培养班集体? 21.我国中小学德育应遵循哪些德育原则? 22.试论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23.下列选项中;哪项完整地表达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A.心理过程及其规律B.情绪人格及其规律C.生理现象及其规律D.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24.心理现象的产生方式是()

A.精神活动B.反射活动C.意识活动D.技能活动

25.学生阅读时常使用画重点线的策略;这是利用了知觉的哪一种基本特性?() A.选择性B.理解性C.整体性D.恒常性

26.一个较长的学习内容;首尾部分记忆效果好;中间部分遗忘较多;这是受下列哪种选项因素的干扰? A.消退和干扰抑制B.倒摄和干扰抑制C.前摄和消退抑制D.前摄和倒摄抑制 27.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中;“强——平衡——不灵活”型与下列哪种气质类型相对应? ()

A.多血质B.胆汁质C.粘液质D.抑郁质 28.下列哪种选项属于一般能力的范畴?() A.记忆能力B.创造能力C.运动能力D.社交能力 29.注意的两种最基本的特性是()

A.指向性与选择性B.指向性与集中性C.指向性与分散性D.集中性与紧张性

30.“人逢喜事精神爽”;这是受人的下列哪种情绪影响所致?() A.激情B.心境C.热情D.应激

31.教师在直观教学时;应用“变式”方法的目的在于() A.激发兴趣B.引起注意C.丰富想像力D.分化概念

32.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称为() A.从众B.依从C.服从D.遵从

33.提出把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与个人特质的心理学家是() A.卡特尔B.奥尔波特C.霍兰德D.斯坦伯格 34.加德纳提出的智力理论是()

A.智力二因素论B.智力结构论C.智力多元论D.智力三元论 35.下列哪种方法属于精神分析法?()

A.系统脱敏法B.支持疗法C.宣泄疗法D.认知作业法

六、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36.思维的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系统化与具体化。

37.人的情绪是以为中介的反映形式;情绪的最重要的外部指标是。

38.平时人们所说的“一心二用”是指注意品质的特性。其基本条件是;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是的。 39.智力技能形成可分为三个阶段:原型定向、、。

40.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类由低到高的五种基本需要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的需要和的需要。

七、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41.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42.简述助人行为的促进策略。 43.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 八、论述题:本题满分15分。

44.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并运用有关动机理论;分析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参考答案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

1.C2.B3.B4.A5.D6.A7.A 8.D9.D10.B11.D12.D13.B 二、填空题

14.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15.教会骑士

16.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课时

17.社会要求的道德规范学生原有的品德水平(基础) 18.小组个人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

19.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

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0.(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2)选择和培养班干部;

(3)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 (4)组织多样的教育活动。 21.(1)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 (2)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 (3)知行统一的原则;

(4)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6)依*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7)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8)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四、论述题答案要点

22.(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不能脱离知识的传授和掌握凭空发展智力。

(2)智力的发展是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的条件和工具;智力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着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和速度。

(3)知识多少和智力水平高低不一定成正比。我们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有计划、有目的、自觉地发展学生智力。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

23.D24.B25.A26.D27.C28.A29.B 30.B31.D32.A33.B34.C35.C 六、填空题

36.比较抽象与概括 37.需要面部表情 38.分配自动化 39.原型操作原型内化 40.尊重自我实现 七、简答题答案要点

41.(1)能力与知识、技能的联系:

①知识、技能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并推动能力的发展;

②能力制约知识、技能的掌握水平;影响知识、技能的学习进度。 (2)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

①知识是认知经验的概括;技能是活动方式的概括;能力是心理水平的概括;

②知识、技能的掌握并不必然导致能力的发展;知识、技能的掌握只有达到熟练程度;通过广泛迁移;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

42.(1)增强责任明确性与人际相互作用; (2)提供亲社会行为榜样; (3)将助人行为归因于利他动机; (4)运用社会影响策略; (5)进行助人行为的社会实践。

43.(1)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创造性动机;

(2)培养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相结合的能力; (3)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4)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培养创造性人格。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单项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文献是( B )

A.《学记》 B.《论语》 C.《礼记》 D.《中庸》 2.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代表作是( A )

A.《理想国》 B.《政治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主主义与教育》 3. 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A )

A.《学记》 B.《大教学论》 C.《论演说家的培养》 D.《普通教育学》 4. 外国最早的教育著作是( C )

A.《学记》 B.《大教学论》 C.《论演说家的培养》 D.《普通教育学》 5. 《论演说家的培养》一书的作者是( C )

A. 苏格拉底 B. 赫尔巴特 C. 昆体良 D. 亚里士多德 6.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出自( A ) A.《学记》 B.《论语》 C.《礼记》 D.《中庸》 7. 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是( D )

A.《理想国》 B.《论演说家的教育》 C.《普通教育学》 D.《大教学论》 8. 提出并论证了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 B )

A. 赫尔巴特 B. 夸美纽斯 C. 洛克 D. 裴斯泰洛齐 9. 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代表作是( B )

A.《教育漫话》 B.《爱弥尔》 C.《大教学论》 D.《民主主义与教育》 10. 系统地阐述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 C ) A. 洛克 B. 赫尔巴特 C. 卢梭 D. 夸美纽斯

11. 先后4次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的人是( D ) A. 赫尔巴特 B. 夸美纽斯 C. 杜威 D. 康德 12. 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教育学著作是( D )

A.《大教学论》 B.《民主主义与教育》 C.《爱弥尔》 D.《普通教育学》 13. 提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的教育家是( A ) A. 赫尔巴特 B. 夸美纽斯 C. 杜威 D. 康德

14. 提出“明了、联合、系统、方法”为教学的四个步骤的教育家是( B ) A. 洛克 B. 赫尔巴特 C. 卢梭 D. 夸美纽斯 15. 提出要尊重儿童的天性和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的教育家是( C ) A. 洛克 B. 夸美纽斯 C. 卢梭 D. 杜威 16. 提出一切知识都应以感觉为开端的教育家是( A ) A. 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 康德 D. 卢梭 17. 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怎样生活的思想家是( D ) A. 杜威 B. 卢梭 C. 赫尔巴特 D. 斯宾塞 18. 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社会学家斯宾塞的代表作是( B )

A.《民主主义与教育》 B.《教育论》 C.《爱弥尔》 D.《普通教育学》 19. 首先提出“实验教育学”这个术语的教育家是( A ) A. 梅伊曼 B. 斯宾塞 C. 拉伊 D. 杜威 20. 完成了对实验教育学的系统论述的教育家是( C ) A. 梅伊曼 B. 斯宾塞 C. 拉伊 D. 杜威

21. 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代表作是( D )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22. 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 A ) A. 杜威 B. 卢梭 C. 赫尔巴特 D. 夸美纽斯

jiangyunchuan

2010-05-01 17:19

30. 提倡发现学习的教育心理学家是( B )

A. 布卢姆 B. 布鲁纳 C. 凯洛夫 D. 赞可夫

31. 苏联心理学家、教育家赞可夫的代表作是( B )

A.《教育过程》 B.《教学与发展》 C.《教学过程最优化》 D.《教育学》 32. 将现代系统论的方法引进教学论研究的苏联教育家是( B ) A. 马卡连柯 B. 巴班斯基 C. 凯洛夫 D. 赞可夫

33. 通过考察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以弄清它的实质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是( A ) A. 历史法 B. 调查法 C. 实验法 D. 统计法 34. 对一个事件或一个学生进行调查的研究方法是( D ) A. 全面调查 B. 重点调查 C. 抽样调查 D.个案调查 35. 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事物或现象进行感知的研究方法是( C ) A. 谈话 B. 问卷 C. 观察 D. 查阅学生作业和教育文件资料 36. 教育归根到底产生于( D )

A. 本能 B. 无意识摹仿 C. 社会交往 D. 生产劳动 37. 最早将“教”“育”二字用在一起的思想家是( B ) A. 孔子 B. 孟子 C. 墨子 D. 荀子

38. 认为人本性善,教育的意义在于“存心养性”的思想家是( C ) A. 孔子 B. 墨子 C. 孟子 D. 荀子

39. 认为人本性恶,教育的作用在于“化性起伪”的思想家是( A ) A. 荀子 B. 墨子 C. 孟子 D. 孔子

40. 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能力”的教育家是( D ) A. 夸美纽斯 B. 康德 C. 卢梭 D. 裴斯泰洛齐

41. 据可查证的资料,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在( B ) A. 希腊 B. 埃及 C. 斯巴达 D. 雅典 42. 我国的学校产生于( A )

A. 商代 B. 夏朝 C. 西周 D. 东汉

43. 已经出现名叫“庠”、“序”、“校”的施教机构的是( B ) A. 商代 B. 夏朝 C. 西周 D. 东汉 44. 1870年英国颁布的教育法令是( C )

A.《普通教育法》 B.《费里法案》 C.《初等教育法》 D.《小学校令》 45. 联合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关于儿童权利的国际性条约是( D ) A.《世界人权宣言》 B.《儿童的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 C.《德里宣言》 D.《儿童权利宣言》 46. 人的身心发展是指( A )

A. 身体和心理的发展 B. 个性的品德的形成 C. 体重和身高的增加 D. 技能和技巧的提高 47. 下列不属于心理的发展的是( B )

A. 感觉 B. 神经系统的发育 C. 知觉 D. 性格 48. 下列属于身体的发展的是( C )

A. 注意 B. 记忆 C. 心脏的发育 D. 思维 49. 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D ) A. 皮亚杰 B. 格塞尔 C. 赞科夫 D. 维果茨基

50. 认为“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这才是好的教学”的心理学家是( C )

A. 皮亚杰 B. 格塞尔 C. 赞科夫 D. 维果茨基

51.. 认为“智力的本质也是一种适应” 的心理学家是( A ) A. 皮亚杰 B. 格塞尔 C. 赞科夫 D. 维果茨基

52. 形成守恒概念,出现了零散的可逆运算的认知发展阶段是( C ) A. 感知运动时期 B. 前运算时期 C. 具体运算阶段 D. 形式运算阶段

53. 一个生来失明的孩子不可能培养他成为一个画家,说明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A ) A. 遗传 B. 环境 C. 教育 D.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54.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B ) A. 遗传 B. 环境 C. 教育 D.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55.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C ) A. 遗传 B. 环境 C. 教育 D.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56. 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教育、教学工作应( D ) A. 有针对性 B. 因材施教 C. 抓住成熟期 D. 循序渐进 57. “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B ) A. 阶段性 B. 顺序性 C. 不均衡性 D. 个别差异性

58. 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D ) 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互补性 D. 个别差异性 59. “因材施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 )

A. 个别差异性 B. 不均衡性 C. 阶段性 D. 顺序性 60. “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反映的是( B )

A. 环境决定论 B. 遗传决定论 C. 教育万能论 D. 二因素论

jiangyunchuan

2010-05-01 17:20

61. 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C ) A. 遗传素质 B. 环境 C. 个体主观能动性 D. 教育 62. 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C ) A. 遗传 B. 环境 C. 教育 D.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63. 能够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生理前提的因素是( B ) A. 成熟 B. 遗传素质 C. 环境 D. 教育 64. 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 D )

A. 遗传 B. 环境 C. 教育 D.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65. 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的是( A ) A. 社会实践 B.遗传 C. 教育 D. 成熟 66.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遵循了人的发展的( D ) A. 阶段性 B. 不平衡性 C. 顺序性 D. 个别差异性 67. 决定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是( D ) A. 科学技术 B. 政治经济制度 C. 文化 D. 生产力 68. 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是( A )

A. 教育 B. 文化 C. 科学技术 D. 政治经济制度 69. 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C )

A. 生产力 B. 科学技术 C. 政治制度 D. 文化

70. 文化从一个社会文化共同体传输到另一个社会文化共同体指的是( B ) A. 文化传递 B. 文化传播 C. 文化交流 D. 文化更新

71. 不同民族的教育具有不同的传统和特点说明了教育的( D )

A. 生产性 B. 阶级性 C. 民族性 D. 历史继承性

72. 人们并不是也不可能随心所欲地制定或废止教育制度,这说明教育制度具有( A ) A.客观性 B.规范性 C.强制性 D.历史性 73. 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 D )

A.各级各类教育机构 B.教育思想 C.教育管理制度 D.学制 74. 在中世纪大学的四科中,具有普通教育性质的是( A ) A.文科科 B.神学科 C.医学科 D.法学科 75. 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B )

A.任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1951年颁布的学制 76. 从形态上看,我国现行的学制属于( C ) A.单轨学制 B.双轨学制 C.分支型学制 77. 在教育目的的结构中,核心部分是( A ) A.对受教育都身心素质的规定

B.对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社会价值作出规定 C.以上二者的统一

78. 教育目的产生和变化的现实基础是( C )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生产方式 D.科学技术 79. 教育目的的最终制约因素是( A )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生产方式 D.科学技术 80.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说明教育目的受生产力的制约 B.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说明教育目的政治性质的制约

C.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说明受教育者的身心特点可以决定教育目的 D.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说明教育目的具有客观性

71. D 72. A 73. D 74. A 75. B 76. C 77. A 78. C 79. A 80. C

81.“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是对立统一的历史过程”这一命题告诉我们( D ) A.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根本不存在对立 B.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对立始终存在

C.目前我们已经实现了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完全统一

D.在目前条件下,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对立还是存在的,有时甚至还很尖锐 82. 追求教育目的的永恒性是哪种教育目的观的观点( A ) A.人文主义的教育目的观 B.科学主义的教育目的观 C.科学人文主义的教育目的观

83. 关于全面发展,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B ) A.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发展

B.使每位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同样的发展 C.学生可以有自己的特长 D.不要求学生门门功课都精通

84. 下列不属于广义教育内容的是( C )

A. 正规教育 B. 非正规教育 C. 终身教育 D. 非正式的教育 85. 学校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是( D )

A. 教师 B. 报刊杂志 C. 声像资料 D. 教材 86. 实现教育目的、完成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的是( A )

A. 教育内容 B. 教育途径 C. 教育过程 D. 教育制度 87. 制约教育内容的根本因素是( B ) A. 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 B. 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C. 文化传统 D. 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水平 88. 学校体育的基本任务是( A ) A. 增强学生的体质 B. 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 C. 培养良好的品德 D. 掌握体育的技能技巧 89. 智力的发展的前提是( D ) A. 形成技能技巧 B. 发展能力 C. 提高认识 D. 掌握知识

jiangyunchuan

2010-05-01 17:20

90. 我国社会主义学校德育的组成部分不包括( C )

A. 道德品质教育 B. 政治教育 C. 宗教教育 D. 思想教育

91. 下列不属于欣赏自然美的形式的是( B )

A. 组织学生远足 B. 美术 C. 指导学生写生 D. 地理课教学 92. 自上而下由中央政府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是( A ) A. 国家课程 B. 显在课程 C. 核心课程 D. 学科课程 93. 教材编写、教学、评估的依据是( B )

A. 课程计划 B. 课程标准 C. 教学大纲 D. 教科书 94. 最基本的教育过程是( D )

A.学生从进入小学到大学毕业或受完一定阶段教育的总的教育过程 B.一门课程从开始到结束的教育过程 C.一门课程中的一章或一个单元的教育过程 D.一点知识或一课书的教育过程

95.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小学儿童认知发展一般处于( C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96. 特别重视学生活动的重要性的教育流派是( B ) A.传统教育 B.现代教育 C.形式教育 D.实质教育

97. 下列关系中,不属于“教育过程作为提高学生认识的规律”的范畴的是( D ) A.已知与未知的关系 B.符号与意义的关系

C.读书与活动的关系 D.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的关系

98. 下列关系中,不属于“教育过程促进学生发展的规律性” 的范畴的是( A ) A.具体与抽象的关系 B.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 C.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的关系 D.身体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99. 对于教育过程中的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知识的掌握与智力的发展之间成正比关系 B.心理的发展必定有助于身体的发展 C.具体与抽象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D.非理性因素制约和决定着理性因素的发展 100. 下列各项活动中,不是教育途径的是( B ) A.教学 B.智育 C.课外活动 D.咨询与辅导

101. 教学的基本形式是( A )

A.课堂教学 B.复式教学 C.现场教学 D.网络教学 102. 与课堂教学相比,复式教学的特殊性是( C )

A.分班教学 B.分科教学 C.自动作业与直接教学交替进行 D.每节课有固定的时间

103. 下列活动中,不属于课外活动的是( C )

A.课外兴趣小组 B.少先队活动 C.家庭作业 D.读书报告会 104. 下列活动中,不属于课外活动的形式的是( C ) A.群众性活动 B.小组活动 C.研究活动 D.个人活动 105. 心理咨询与辅导同思想品德教育的共同之处是( A )

A.根本目的相同 B.基本任务相同 C.理论基础相同 D.基本方法相同 106. 不是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的主要内容的是( B ) A.发展性咨询与辅导 B.心理治疗 C.适应问题的咨询与辅导 D.学习心理问题的咨询与辅导

107. 不属于学习生活辅导的内容的是( A )

A.作业辅导 B.学习态度辅导 C.学习策略辅导 D.学习习惯辅导 10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职业指导就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的过程。 B.升学指导也属于职业指导。

C.职业指导就是要负责为学生找工作。 D.职业指导主要是提升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 109. 咨询与辅导的基本原则是( A ):

A.尊重学生 B.面向全体学生 C.要有耐心 D.坚持具体性原则

110. 开设一门学习方法的课,由专门的教师向学生讲授如何进行学习,这种咨询与辅导的方式属于:( A ) A.系统讲授式 B.专题讲座式 C.学科渗透式 D.协作辅导式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3z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