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相不一致保护及自动重合闸

更新时间:2023-05-31 07:18: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 断路器三相不一致保护

断路器装设三相不一致保护的必要性:采用分相操作机构进行分相操作的断路器在运行中会出现三相不同时合闸(即三相不一致)的异常状况,因三相不一致引起的零序、负序电流,将对系统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引起保护及自动装置误动。为减小断路器三相不一致时对系统造成的危害,应装设断路器三相不一致保护(或非全相保护),将出现三相不一致的断路器退出运行,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断路器三相不一致保护的构成原理:断路器本体三相不一致采用每相断路器分闸位置辅助常闭触点并联及合闸位置辅助常开触点并联,之后再串联启动时间继电器,经时间继电器延时启动三相不一致保护继电器,经三相不一致保护继电器接点接通三相跳闸线圈,以断开仍在运行的其它相断路器。根据继电保护双重化配置的反措要求,三相不一致保护也应实现双重化配置。三相不一致保护的动作时间应按大于断路器单相跳开后等待单相重合闸的时间来整定。三相不一致保护时间继电器的动作电压应大于50%小于75%倍的直流额定电压。

当不一致保护投入,任一相TWJ动作,且无电流时, 确认为该相开关在跳闸位置, 当任一相在跳闸位置而三相不全在跳闸位置,则确认为不一致。不一致可经零序电流或负序电流开放,由控制字控制其投退。经可整定的动作时间满足不一致动作条件时,出口跳开本断路器。

不一致零序过流表示零序电流大于不一致零序电流定值,不一致负序过流表示负序电流大于不一致负序电流定值,两者为不一致保护的辅助判据,由“不一致经零负序电流”控制字控制其投退。

2 自动重合闸

重合闸:当供电线路发生故障时,断路器在继电保护装置控制下,可以自动地将故障

设备或线路断开(称为跳闸)。对于较重要的高压供电线路,断路器跳闸后,在自动装置控制下,立即重复合闸,如果线路故障已经消除,即可恢复送电;如果故障没有消除,断路器再次跳闸,停止供电。因为供电线路很长,发生故障的可能性较大,但大多数线路故障是暂时性故障。例如,雷击、短路等故障。所以,有了自动重合闸后,供电的可靠性明显提高,是提高供电可靠性的有效措施。

对自动重合闸装置的基本要求:正常运行时,当断路器由继电保护动作或其它原因而跳闸后,自动重合闸装置均应动作。由运行人员手动操作或通过遥控装置将断路器断开时,自动重合闸不应起动。继电保护动作切除故障后,自动重合闸装置应尽快发出重合闸脉冲。自动重合闸装置动作次数应符合预先的规定。自动重合闸装置应有可能在重合闸以前或重合闸以后加速继电保护的动作,以便加速故障的切除。在双侧电源的线路上实现重合闸时,重合闸应满足同期合闸条件。当断路器处于不正常状态而不允许实现重合闸时,应将自动重合闸装置闭锁。

自动重合闸的工作原理和构成

正常情况:

断路器处于合闸状态,QF1断开→2KM失电→2KM1断开。而SA处在合后位置,其触点

SA21-23接通,触点SA2-4断开→重合闸投入,指示灯HL亮。重合闸继电器的电容C经4R充电,经 10~ 15s后,电容器 C两端电压等于电源电压,此电压可使中间继电器KM起动。 线路发生故障时:

断路器跳开后,QF1闭合→2KM得电→2KM1闭合→起动KT→KT经过约0.5~1s的延时→KT1

闭合→电容器C放电→KM起动→闭合其常开触点KM1、KM2、KM3。 →发出合闸脉冲。 若为瞬时性故障:

断路器合闸后,KM因电流自保持线圈失去电流而返回。同时,2KM失电→2KM1断开→KT失电,触点KT1断开→电容器C经4R重新充电,经10~15s又使电容C两端建立电压。整个回路复归,准备再次动作。 若为永久性故障:

断路器合闸后,继电保护动作再次将断路器断开→QF1闭合→2KM得电→2KM1闭合,KT起动→KT1经过约0.5~1s的延时闭合→电容器C放电。 手动跳闸:

SA 发出预跳命令→其触点SA2-4接通→将C上的电荷瞬时放掉。SA发出跳闸命令→其触点SA6-7接通→断路器跳闸→ 2KM1闭合→KT起动,经过约0.5~1s的延时→KT1闭合。这时,储能电容器C两端早已没有电压,KM不能起动→ 重合闸不能重合。

手动合闸:

SA发出跳闸命令→ SA5-8触点闭合,接通合闸回路,QF合闸。SA25-28触点闭合,起动加速继电器3KM。当合于故障线路时,保护动作,经3KM的常开触点使QF加速跳闸。

C尚未充满电,不能使KM起动,所以断路器不能自动重合。 说明:防跳继电器1KPJL的功用:

在手动合闸及自动重合闸过程中防止断路器跳跃。如:当KM1、KM2、KM3接点卡住或粘住时,可以由1KM来防止将断路器多次重合到永久性故障上。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33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