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及说课稿

更新时间:2024-04-19 22:1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并规范书写本课生字。正确读写“帝国主义、伯父、模范、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巡警、吵嚷、得意扬扬、惩处、抱负、胸怀、喝彩、振兴中华”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品读重点语段,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抓住关键词句品读,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并联系实际,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 重点难点:

1、理解周恩来小时侯是怎样产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念头的。 2、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目标。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聚焦“中华不振”

1、我们是中华少年,国家的振兴是我们的责任。作为中国少年的周恩来,也是从小就立志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板书课题)

2、在课文中,有一个词语和“中华崛起”的意思正好相反,请同学们到课文中去找一找,划出来。

指名学生回答。板书:中华不振

二、研读“中华不振”第二部分(7-9自然段) (一)理解词语的表面意思

你怎样理解这个词?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词语的表面意思。 (二)扣“中华不振”,感受国家的落后,人民饱受欺凌。

请你用心读课文7、8自然段,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中华不振”呢?作上记号。 1、抓住字词,初识“中华不振” 重点交流:

(1) 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周恩来背着大伯,约了一个要好的同学闯进了租界。 这个“闯”字,你感受到了什么?

(2)嘿!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数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 围绕:“大不相同”,说“中华不振”。让学生说想法时读句子,读出学生自己的感受。 ⒉ 事件聚焦,人物点评。

再读课文第八自然段,深悟“中华不振”。

亲人的无辜惨死――被轧死(联系下文中句子)(出示下句“这位……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国人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A、“大个子洋人”的惨无人道(抓“得意洋洋”,令人气愤,一起读。) B、“中国巡警”的狗仗人势(抓“不但不…反而…” 体会中国巡警仗势欺人、欺压百姓,对中国人的生命漠不关心,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出痛心。)

C、在“围观的中国人”中,你发现了那充满愤怒却又满带无奈的动作了吗?(你知道为什么人民不敢怎样吗?文中是怎么说的?“没事可不要到那个地方去玩啊!那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课件出示后生齐读。) D、“失去亲人的妇女”,此刻悲痛欲绝!谁来读读。(配乐读)

以上学生谈到一处就结合朗读训练。

3、这个中国妇女的不幸折射出了当时中国的不幸,在当时的中国,哪里只是这一件,两件啊——

4、补充材料 (请默读这个故事) 华人与狗不准入内

1868年,上海的租界当局建了一个外滩公园。公园建成后,租界当局就派巡警在公园门口看守,不准中国人入内。一天,虹口医院的几位医生想进入公园游玩,却被巡警强硬阻拦,不准他们进入。为此,他们向上海的租界当局提出抗议。几天后,租界当局回了一封信,只见上面冷冷地写道:“我们并不认为中国人有进入公园的权利。”许多中国人被激怒了,他们联名写信向租界当局提出抗议,反对洋人对中国人的歧视政策,但上海的租界当局根本不把中国人的抗议放在眼里,依然强硬地答复“不准备给予中国人这项权利。”没有多久,在上海外滩公园的门口,竟然挂出了这样一块刺目的牌子:“华人与狗不准入内!” 师:这段文字中,最让你感到触目惊心的是哪几个字?——“华人与狗不准入内!”看到这几个刺目的字,你有什么感受?(痛心、愤怒、悲哀……) 师: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深深地理解你们的感受。 三、立志“振兴中华”第三部分(第10-17自然段)

1. 少年周恩来的内心,他经常独自沉思。他可能在想什么呢?请用你的笔,走进周恩来的心里,在书本的空白处写下来。 2、交流反馈学生的写话。

师:停下手中的笔,没写完的,呆会儿可以说出来,让我们先来倾听一下少年周恩来心声。 一个泱泱大国,却沦落如此,怎能不叫人痛心呀!但光沉浸在痛苦的回忆中能解决问题吗?他想到了什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引读周恩来的话。

这简短的九个字在周恩来的心中重复了无数次。因此,当校长提问时,他清晰而坚定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女生读)

.这九个字是他今后的学习的动力,因此他铿锵有力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男生读)

这九个字是他一生信守的诺言啊!(齐读)

这九个字更是他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啊!(齐读)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3、出示一组图片,(周恩来的一生)

师:在少年时代,他远渡重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在青年时代,他受命于国家危难之际,为中华之崛起而工作;他的一生,都在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正因如此,他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爱戴,他离去时十里长街上站满了送行的人;他赢得了世界的尊重,他逝世时,联合国为之降半旗。

四、拓展延伸,振兴中华 1.那今天,你们将为什么而读书呢? (学生自由表达,师相机鼓励,引导结合中国现状。) 2.让我们以伟大的周恩来总理为榜样,沿着伟人的足迹走下去,为中华之腾飞而读书吧!老师期待着。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说课稿

午汲镇实验小学 杨丽娟

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与各位一起走进《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一、说教材:

这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七册第七单元的开篇之作。这篇精读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亲眼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周恩来志向的远大,胸襟的博大。本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而且各层次之间过渡自然,层层推进,各层之间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为了突破重难点,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分两课时进行教学,本堂课是第二课时,从课题入手,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感悟“中华不振”的含义,体会周恩来立志振兴中华而读书的原因。

二、说设计意图:

教学时,我围绕“中华不振”这四个字,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找出体现中华不振的句子,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再补充租界的课外资料,激发学生作为中国人深藏于心的爱国情感。然后结合实际及周恩来的其他故事进行拓展延伸,让周恩来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再高大起来。最后拓展延伸到学生自己身上,说说自己为什么而读书,该做些什么?从而激发学生,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决心。

三、说目标

基于以上的考虑,结合本单元在成长的故事中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成长的问题,留下成长的足迹,和课文自身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的新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语言文字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抓住关键词句品读,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并联系实际,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

四、说重、难点

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由于事情发生在90多年前,学生对于当时的社会背景了解甚少,因此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五、说教学流程

请跟我一起走进教学过程,进行策略分析。在这里将呈现我的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我分四大环节进行教学。

第一环节:聚焦“中华不振”

我采用直入课题的方法,让学生读出少年周恩来的心里话,再用对比的手法,找出重点词语“中华不振”为以下几个环节,做好铺垫。

第二环节:研读“中华不振”

这一环节中,我采用以读代讲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读中自主理解课文,紧扣租借,感悟中华不振。结合同学读课文中中华不振的句子,特别是租借发生的那件事,让学生感受由于中华不振给旧中国人民所带来的屈辱,因此紧紧围绕租借发生的事,体会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我先让学生自读第7、8自然段,感受租借的繁华热闹,然后抓住“闯”一词体会不允许中国人随便进入。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让学生把文字还原成画面。当学生看到洋人得意洋洋时,就让学生气愤地读相应的句子;当看到巡警非但不惩处洋人,反而把妇女训斥了一通,让学生读出妇女伤心难过的句子;当学生看到中国人都紧紧地握紧拳头,让学生

体会悲愤之情。但是,在外国的租借里谁又敢怎样呢?看到这一幕,此时你紧握拳头最想做的是什么?指导学生读三遍。 最后在让学生思考洋人该不该受到惩处时,在学生愤怒达到极点时,再让学生意识到我们不敢怎么样,但因为事情与我们的时代相距甚远,理解有一定的困难,结合大伯的话,让学生更深刻的感受到中华不振,我想此时再读第八自然段,相信学生就有所感悟了。(7、8段是文章的重点段,我在让学生体会这两段时,以读为主,通过 范、引等方式,用话语点拨,用评价激励,让学生在读中想象、感知、理解、表达,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由“中华不振”一词贯穿始终,通过“剥笋式”由表及里,层层解决,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中华不振。)最后,读写结合,升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从租借回来,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他在思考什么呢?想想写出来。

第三环节,立志“振兴中华”

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学要加强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有素,不但要从朗读技巧上指导,而且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表达出思想感情。所以在学生探究理解基础上,我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朗读体验。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去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内心世界。

第四环节,拓展延伸,“振兴中华”

这是感情深化的重要环节,通过课文的品读,延伸到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说说自己为什么而读书,,从而让孩子们从小就立志为祖国的繁荣而读书,进而完成教学任务。

因为时间仓促,以上这只是我对这一课一厢情愿的一些初步设想。最后我想说的是,学生的语言是实时生成的,咱们的课堂而皇之也是实时生成的,正如崔峦会长所说的,我们教师只据学定教,顺学而导,才能达到最后的教学效果。谢谢大家。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32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