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城改造成功案例

更新时间:2024-05-29 16:2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http://bbs.xmhouse.com/thread-405777-1-1.html

上海新天地

“欧洲许多城市都保留了不同时代的城市?断层?,如意大利里昂,从古罗马时代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面貌都保存下来。还有巴黎,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与现代的城市和谐共存。中国的城市也应留下历史、文化的印迹……”这是香港瑞安集团董事长罗康瑞的观点,当他在业界一片反对声中毅然接下上海太平桥旧区改造项目时,有一位美国的旧城改造专家却十分赞同他。设计师本杰明·伍德与他惺惺相惜:“中国许多城市往往因为新的建设就轻易地把过去的老房子毁掉了,这是十分可惜的。”他们凭着坚定的信念和独特的文化理念,成就了现在的上海“新天地”。

本着不同的城市要留下不同的历史印迹的观念,本杰明·伍德将上海石库门用原来的材

质整旧如旧,而在内部进行了现代化的设施装修。走入新天地,依旧是青砖步道,清水砖墙,乌漆大门,窄窄弄堂,仿佛时光逆流,重归故里。但石库门里七十二家房客的嘈杂,已换上了优雅的音乐,舒适的中央空调。不同的肤色,不同的语言,不同国度的人们相聚在露天咖

啡座、酒吧、餐桌,在休闲中感受和触摸这座城市的文化和历史。

人们这样评价“新天地”:年轻人说它时尚,中、老年人称它怀旧,外国人认为它就是中国,中国人却感到新鲜、洋气。专家则认为新天地既给人以百年前的历史联想,延续了历史

文脉,又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与上海的城市定位十分契合。

“新天地”在旧城改造中走出了一条保护和发展相辅相承的好路子。杭州园林设计院副院长、西湖南线整合工程总设计师周为说,对于一些不是文物的老建筑,在国内很有可能会被拆除,而在国外却比较流行保留一部分并加以现代化包装,从而激活整个街区或一个城市的发展。比如国外的一些老码头、旧建筑通常会改造为有历史感的展览馆或步行街,并带来一个街区的复兴。新天地也是如此,将中国化的元素进行保留,并穿插新的时代符号,在新旧

的对比、历史与现代的融合中完成保护并实现创新发展。

专家认为,事实上将所有的老建筑都当作文物来保留是不现实的,对于这些有历史文化感的建筑应该借鉴新天地的理念来传承城市文脉,实现新的发展。

青岛啤酒街:工业遗产保护与旧城改造的“宁馨儿”

第19届青岛国际啤酒节正在青岛国际啤酒城火暴进行,即将离开青岛的日籍建筑专家曾根博山在路过啤酒城时说:“很遗憾在青岛的日程太紧,没有时间去感受一下啤酒节的气氛。但是能够在青岛啤酒街品尝原浆青啤也不枉此行,因为我从坐的地方一举起酒杯就能看见青岛啤酒厂的巨型酒罐,感觉很独特!”

这位日籍专家所不知的是,5年前的青岛啤酒街即登州路是一条破旧的老街。从2005年开始,青岛市市北区开始依托百年“老店”青岛啤酒厂进行旧城改造,打造青岛“永不落幕的啤酒节”,成为国内工业遗产保护与旧城改造的成功案例。

工业遗产让老街新生

在啤酒节开幕的当晚,曾根博山和同来青岛的苏州园林设计院两位朋友在青岛登州路品尝着五六种啤酒,享受这带有异国情调的啤酒之夜。

作为青岛啤酒的发源地,登州路近几年美名远播。记者看到在曾根博山先生旁边,一拨拨的外地游客陆续落座,一辆辆旅游大巴的车牌告知大家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来自沈阳的游客王宁说:“这里的青岛啤酒最纯正!”

青岛市市北区特色街管委办主任陈玉峰介绍,原来的登州路,环境破旧,不仅影响了周围居民的生活,也影响了青岛啤酒的品牌形象。

青岛利用拥有百年历史的青岛啤酒厂这一工业遗产优势,带动登州路整体的旧城改造。据了解,从2005年开始,青岛发挥和利用青岛啤酒的品牌效应,突出啤酒文化、建筑文化和青岛特有的人文氛围,在原有各式建筑的基础上修旧出新,拆迁破旧危房,规范门头字号,修饰建筑立面,铺设彩色路面,进行了一系列精细化的修缮整治,使整条登州路焕然一新。同时,登州路还被赋予了浓郁的欧陆风情,突出啤酒文化和特色,充分满足了旅游观光和休闲消费的需求。

如今的登州路啤酒街,全长1000多米,有各类门店100多家,其中酒店、啤酒吧、饭店等85家,总营业面积4万平方米,2006年被青岛市政府正式命名为“青岛市啤酒街”。啤酒街凭借着青岛啤酒品牌效应和历史文化,使登州路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啤酒特色街。

一到夏日傍晚,登州路便成了青岛最热闹的地方之一。啤酒吧、海鲜排档和露天烧烤摊位霓虹灯五彩缤纷,路两边的饭店几乎挤满了顾客,很多店铺的桌子都摆到了马路上,独特的夜景让游客流连忘返。

“遗产经济”引来众多投资者

曾根博山兴致勃勃地问服务员:“味道这么好的啤酒都是当天产的吗?”得到确定的回答时,曾根博山说,“以后每次来青岛,我一定还要来啤酒街。”

美味的啤酒不仅引来了众多游客,也引来了有眼光的投资者。陈玉峰介绍,青岛在处理传统工业遗产风貌与现代设施的关系时,调动企业、社会和个人各方面力量加大资金投入。原来由政府投资为主的工业遗产保护已逐步转变为企业、社会、个人等社会力量投资为主的行动,资金来源渠道得到拓宽,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走出了一条新路子,形成了一个工业遗产保护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良好氛围。

据了解,青岛工业是中国近现代工业的发源地之一。近年来,青岛把工业遗产作为城市文化积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工业遗产深入挖掘每一个品牌、企业的深层次文化内涵,推动了青岛的整体旧城改造。

除登州路被改造成啤酒街外,青岛啤酒厂还投资1500万元建成了青岛啤酒博物馆;青岛创意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投资1000万元,建设了青岛烟草博物馆;青岛市市北区政府通过与18家国内外知名红酒企业合作,建成了总面积3000平方米的一座国内唯一的地下葡萄酒博物馆,与青岛纺织总公司合作建设了4500多平方米的青岛纺织博物馆。

社会力量投入工业遗产的保护缓解了政府旧城改造在资金投入上的不足,有效保护利用了工业资源,使工业遗产逐渐形成内涵丰富、独特风格的旅游新亮点。

青岛啤酒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军海说,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强,啤酒博物馆和啤酒街是文化产业的基石,而目前正在青岛举行的啤酒节则是文化产业的催化剂。

遗产开发打造旧城改造新模式

青岛市市北区特色街管委办主任陈玉峰介绍,有专家称青岛市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创造出了一种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旧城改造新模式。

李桂玉在登州路上经营梦芙蓉酒店近10年了,啤酒街开街之前,酒店的生意一直是不温不火。“啤酒街确实给我们业户带来了很大的益处。特别是近两年,我们业户也体会到了这条特色街给我们带来的好处。”他说。

据介绍,青岛啤酒街在2008年营业收入已近20亿元,今年入夏以来日均客流量3万人次,最高达5万人次,吸纳1000多名人员实现再就业。

青岛啤酒厂早期建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首批国家级工业遗产之一。青岛啤酒集团投资建成的国内首个啤酒博物馆,年均门票收入近1000万元,且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陈玉峰介绍,国家文物局有关专家考察后认为,这里是国内工业文物资源有效保护和成功利用的典范,具有较强的指导和示范意义。

借鉴啤酒街的成功经验,对于工业遗产较集中的区域,青岛市在对众多工业遗产资源实施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加以合理利用,创造了更多的附加值,提高了社会力量投资工业遗产保护的积极性。青岛市市北区充分发掘历史街区的工业遗产价值,又打造出了颇具特色青岛婚纱街、青岛天幕城、德国风情街等17条特色街区。

2008年,青岛各特色街的总营业额达到120亿元,吸纳就业6万多人,成为青岛新的旅游亮点和经济增长点。

青岛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程国有教授说,登州路作为青岛啤酒的诞生地,一直传承、浓缩着青岛啤酒的历史,记录着青岛这座城市的历史变迁

北京798|798艺术区 (其实这个政府是被动的,一度还想拆,呵呵)

http://www.beijinglife.org/bj/happy/city/80.html

北京798艺术区北京798艺术区位于北京东北方向大山子地区,是原国营798厂等电子工业的老厂区所在地。从2002年开始,一批艺术家和文化机构开始进驻到北京798艺术区,成规模地租用和改造空置厂房,逐渐发展成为画廊、艺术中心、艺术家工作室、设计公司、餐饮酒吧

北京798艺术区

北京798艺术区位于北京东北方向大山子地区,是原国营798厂等电子工业的老厂区所在地。从2002年开始,一批艺术家和文化机构开始进驻到北京798艺术区,成规模地租用和改造空置厂房,逐渐发展成为画廊、艺术中心、艺术家工作室、设计公司、餐饮酒吧等各种空间的聚合,形成了具有国际化色彩的“Soho式艺术聚落” 和“Loft生活方式”,引起了相当程度的关注。北京798艺术区已经演化为一个文化概念,对各类专业人士及普通大众产生了吸引力,并在城市文化和生存空间的观念上产生了影响。

以北京798艺术区为主的厂区的建筑风格简练朴实,讲求功能。巨大的现浇机构和明亮的天窗为其他建筑所少见。它们是50年代初由苏联援建、东德负责设计建造的重点工业顶目,几十年来经历了无数的风雨沧桑。伴随着改革开放以及北京都市文化定位和人民生活方式的转型、全球化浪潮的到来,北京798艺术区等这样的企业也面临着再定义再发展的任务。随着北京都市化进程和城市面积的扩张,原来属于城郊的大山子地区已经成为城区的一部分,原有的工业外迁,原址上必然兴起更适合城市定位和发展趋势的、无污染、低能耗、高知识含量的新型的产业。大批艺术家文化人的入驻,正是这一历史趋势的反映。

在这批入驻北京798艺术区的人中,包括设计、出版、展示、演出、艺术家工作室等文化行业,也包括精品家居、时装、酒吧、餐饮等服务性行业。在对原有的历史文化遗留进行保护的前提下,他们将原有的北京798艺术区工业厂房进行了重新定义、设计和改造,带来的是对于建筑和生活方式的创造性的理解。这些空置厂房经他们改造后本身成为新的建筑作品,在历史文脉与发展范式之间,实用与审美之间与厂区的旧有建筑展开了生动的对话。而这批入驻者的生存方式本身就是经济改革的产物,他们展示了个人理念与社会经济结构之间新的关系:在乌托邦与现实,记忆与未来之间。北京798艺术区是新时期以来的青年文化经过积淀转向成熟的过程。这里形成的文化将是地方资源的国际性转化,是个人理想的社会化。新的北京798艺术区意味着先锋意识与传统情调共存,实验色彩与社会责任并重,精神追求与经济筹划双赢,精英与大众的互动。出现在北京798艺术区的这一现象,牵涉到都市发展、生产和消费模式的广泛问题。

现今,北京798艺术区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媒体和大众的广泛关注,并已成为了北京都市文化的新地标。

798在哪?

北京798艺术区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

798怎么去?

北京798艺术区附近公交:401路 402路 405路 445路 909路 955路 955支线 973路 988路 991路摆站445路单向行驶 418路 688路 942支线 403路 629路

上海青浦桥梓湾旧城改造

2010年 05月 18日 16:14 广佛都市网在佛山,旧城改造似乎就意味着推翻重建,但在上海,我们看到的旧城改造更多的是文化的传承,价值的提升。成功案例除了众所周知的新天地,其实最近几年上海仍有很多类似的项目在国际上也获得很高的荣誉,可能这也是上海这个城市的魅力之一。

旧城改造,其实并不是简单的传统重建,恢复历史,也不是片面的大拆大建,焕然一新。城市环境建设和发展中不同时代的物质与非物质痕迹总是相互并存的,城市本身就是一座历史博物馆,而展品就是其自身发展的印记。

桥梓湾商城位于青浦老城区中心地段,与青浦老城隍庙、曲水园相临,南靠公园路北接环城河西通城中路,是青浦历史上最繁华的地段。随着青浦城市化进程发展和老城区改造,这一历史上的商业中心将以更具现代的视觉和传统的风貌呈现给青浦人民。

我们进行旧城改造是为了什么?显然,改造旧城并不是简单的拆旧建新,而是通过旧城改造调整用地功能,实现旧城土地的最大价值。

从桥梓湾设计理念看,它最大限度地体现了桥梓湾地区的历史风貌、人文风情和高雅的商业格局, 实现旧城土地的最大价值。传统江南水乡的庭院格局和滨水形式,使整座商城建筑既具有古代历史街区原貌中的肌理特征,又具有多元化的商业与餐饮半隐半开的混合空间。商城与城隍庙之间有一条潺潺而过的小河相隔,小河又流经城隍庙大门和曲水园广场流入环城

河,形成一个环绕的活水系统。小河犹如一根缎带围绕着“城、庙、园”,把现代生活和传统风貌烘托得淋漓尽致。

青浦桥梓湾商城的建筑设计于2004年3月7日参加在德国柏林举办的世界建筑风格设计大赛中荣获“世界城市发展创新奖”,在上海城市规划发展中取得不可磨灭的功绩。 旧厂改造:日本目前规模最大的旧城改造成功

摘要:2003年正式开业,总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历经17年完成建设,由美国捷得,KPF等多家设计公司联合完成。它是一座集办公、住宅、商业设施、文化设施、酒店、豪华影院和广播中心为一身的建筑综合体;具有居住、工作、游玩、休憩、学习和创造等多项功能。六本木将大体量的高层建筑与宽阔的人行道、大量的露天空间交织在一起。建筑间与屋顶上大面积的园林景观,在拥挤的东京都成为举足轻重的绿化空间,已经成为著名的旧城改造、城市综合体的代表项目。

六本木新城再开发计划结合了良好的艺术规划与开放空间设计,将整体空间塑造得更加艺术化和人性化,不但为居民提供了一处舒适宜人的都市生活、办公与休闲、购物空间环境,而且带来了一种新的都市设计思考方向。 1、六本木新城再开发计划简介

六本木新城(Roppongi Hills)位于东京都会区的六本木六丁目地区。许多年来,这个地区的街道一直非常狭窄,建筑物陈旧且密度极高。经过17年的不断努力,在政府、民间企

业、地方人士的合作下,六本木新城再开发改造计划于2000年4月开始建设施工,于2003年4月底完成。

六本木新城再开发计划以打造“城市中的城市”为目的,并以展现其艺术、景观、生活独特的一面为发展重点。六本木新城总占地面积约为0.116hm2,以办公大楼森大厦(Mori Tower)为中心,具备了居住、办公、娱乐、学习、休憩等多种功能及设施,是一个超大型复合性都会地区,约有2万人在此工作,平均每天出入的人数达10万人。六本木新城里的建筑,包括了朝日电视台总部(由日本著名建筑师桢文彦设计)、54层楼高的森大厦、凯悦大酒店、维珍(Virgin)影城、精品店、主题餐厅、日式庭园、办公大楼、美术馆、户外剧场、集合住宅、开放空间、街道、公共设施……几乎可以满足都市生活的各种需求。 2、交通体系

六本木新城建立了良好的区内交通体系,在规划时就考虑到将地铁交通系统与都市公共交通系统相结合,并将人的流动放在第一位来考虑,以垂直流动线来思考建筑的构成,使整体空间充满了层次变化感。森大厦株式会社希望创造一个“垂直”的都市,将都市的生活流动线由横向改为竖向,建设一个“垂直”的而不是“水平”的都市,以改变人们的居住与生活行为模式。通过增加大楼的高度来增加更多的绿地和公共空间,并缩短办公室与居住区之间的距离,减少人们的交通时间。六本木新城内的建筑就是根据这一规划理念朝垂直化方向设计的,因此本区的户外公共空间开阔,绿化率也较高。 3、六本木新城的空间组成

六本木新城在规划时将地区发展与都市整体规划相结合,除了保留六本木新城现存的水系和绿化之外,还整合了周边的公园和广场空间;将规划区内一半以上的区域作为户外开放空间,加强地区与都市之间的融合与协调;充分利用地铁交通系统与都市公共交通系统,将地区商业活动与东京整体观光旅游相结合。

总体规划设计充分考虑到了居住者与游客的多种需求,这使得六本木新城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受关注的新兴都市规划区之一。空间组成大致可分为五个区域,即地带大厦(North Tower)、地铁明冠(Metro Hat)与好莱坞美容美发世界(Holly Wood Beauty Plaza)、Hill Side、West Walk与榉树坂(Keyakizaka)区。地带大厦为联结地铁日比谷线六本木站的商业大楼,其一楼与地下一楼设有餐厅、商店和便利店等;地铁明冠、Hill Side与West Walk是主要的商业活动集中区域;榉树坂区则包括了六本木新城入口大厦(Roppongi Hills Gate Tower)、六本木新城住宅区(Roppongi Hills Residents)、六本木榉树坂大道(RoppongiKeyakizakaDori)等相关空间。

六本木新城最高的象征性主体建筑物森大厦,是一栋地上54层、地下6层,总建筑面积为369451m2,由世界知名建筑事务所KPF设计的大楼。大厦不仅设有高速电梯直接到达顶层,也设有电动手扶梯到达各楼层。而West Walk就是位于森大厦的下层西侧空间与凯悦大酒店下层东侧的部分商店所组成的商业街。本区结合多样化的商店、各类时尚精品店、餐厅、医疗中心、银行与其他生活必需用品商店,形成了主要的购物中心,让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舒适。West Walk采用挑高为四层楼高的空间设计,商店区一共有6层楼高,玻璃帷幕为采光屋顶,产生了丰富的空间层次变化,加上各式各样精彩有趣的亮丽店面设计,配合适当的景观与休憩服务设施,是一处既简洁明亮又令人感到开阔舒适的购物场所。 另外,东京城市观景台(Tokyo City View)位于森大厦的52楼,与森美术馆(Mori Art Museum)相连。东京城市观景台拥有高11m且环绕建筑360°的落地玻璃窗,从这个充满空间开放感的场所眺望东京都市夜晚绚丽的街景,是一种非常美好的体验。 4、良好的营运措施

运用良好的营运措施和发挥创造力来经营六本木新城,是森稔社长的规划理想。六本木新城具有全年度的营销推广计划,每一季度举办不同的主题活动,并提前公布下个月的活动

计划,以吸引公众参与,另外也结合旅游业积极开展地区观光、艺术文化及商业活动。 森稔社长主张“城市既是剧场又是舞台”,因此在六本木新城内的许多地方都可以见到体现森稔社长这一理念的设施,包括六本木露天广场(Roppongi Hills Arena)与各种媒体及IT资讯设施,都满足了人们“看”与“被看”的需求。

六本木露天广场是一处拥有可以任意开放的遮蔽式穹顶露天多功能公共娱乐表演圆形舞台,能为风雨无阻的户外活动提供场地;配合着可变换的喷水设施,满足了多样化的活动场地需求,提供了变化丰富的空间。另外,整个六本木新城内的街道、建筑物墙壁和电梯前也分别设置有大大小小的银幕,除了显示各种租赁、活动资讯外,还可以转播表演活动,播放各种商业广告,传递信息。 5、艺术文化与休憩设施

拥有大量的艺术文化与休憩设施,使六本木新城成为了东京的文化重心地区之一,这也是当初开发规划时就已经确定的目标。因此,在森大厦的49楼~54楼的森艺术中心(Mori Arts Center)就规划集合了以现代艺术为展览与馆藏主题的森美术馆、观景台、会员俱乐部和学术研究机构等,并且在全区建设过程中就充分考虑设置了公共艺术作品和景观休憩设施。整个地区内的人行道和公共场所中总共设置有8件公共艺术作品和11件装置艺术街道家具。这些配合整体开放空间的景观系统规划,成为了六本木新城街道景观构成的重要元素。 六本木新城再开发计划的成功在于规划者有着开阔的视野、独树一帜的品位与敏锐超群的潮流捕捉能力。凭借独特的创意、完整而详实的企划和强大的执行能力,六本木新城再开发计划提出了一个新的超大型都会复合性休闲文化商业中心的生活圈提案,其规划包含了一般市民在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需求,成为另一种新的都市生活的形态指标。六本木新城再开发计划结合了良好的艺术设计与开放空间规划,将整体空间塑造得更为艺术化与人性化。这一成功的都市再开发经验,可作为我国未来都市更新发展规划的参考范例。 城市的另一种可能——东京“六本木新城” 17年的时间——

一个提供未来城市另一种可能的城市复兴项目; 一本探讨未来城市及生活形态的书; 一份提升城市魅力的宣言; 和更多……

城市,对于我们每个在其中成长和生活的人究竟意味着什么?

栖身的家、忙碌的办公室、或宽或窄的道路、成片或孤单的树木、街角的超市、周末的商场、越来越淡出记忆的剧院、游乐场、行走……还是:

“41%的东京已婚上班族,每天只和伴侣说不到15分钟的话,其中10%的人什么都不说。”

“70%在东京工作的人一天睡眠的时间不到6个小时。” “如果阪神大地震袭击东京……”

“1990年,在东京上市的外国企业数量以30%凌驾纽约;而1995年,纽约是东京的320%。”

“1990年日本的国际竞争力位于世界第一,而到了1998年跌到第18位。” “东京人均居住面积只有纽约的66%。”

“伦敦有30%的面积是公园,而东京只有5%。”

“仅在1998年,东京排放的能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就达133550万吨。” “75%在东京工作的人每天上下班所花时间要一个小时以上。” “东京的居住成本是纽约的1.5倍。”

这是《New Tokyo Lifestyle Think Zone》一书开篇告诉我们的东京的现实,难道“这

就是城市的未来吗?”

西方现代主义建筑的创始人之一的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曾在1922年提出“明天的城市”方案——以巴黎为例,原来那些带了芒萨屋顶的联排住宅都被一栋栋高耸入云的摩天楼所取代,空出了大片绿地——这就是现代化的乌托邦城市。

虽然柯布西耶的“明天的城市”在他的有生之年从未付诸实现,但在东京,一个依据“让城市立起来”的思想构建起来名为“六本木新城(RoppongiHIlls)”的城市复兴项目已经存在了四年的时间。也许这个占地只有11.6公顷的项目对于方圆2187平方公里、人口占日本1/10的偌大东京而言,也许只是冰山一角。但它试图为未来城市的发展模式做出示范的努力使之成为2003年发达国家完成的最引人瞩目的项目之一。同时,同时它也在实现着提升整个城市甚至国家魅力的宣言。

六本木地区位于东京都中心的港区,距离皇宫只有0.5公里,一直以其国际化而闻名。这里曾经是各国使馆人员的居住区,许多与艺术、文化和媒体相关的机构和场所分布其间,区内的夜生活也久负盛名。六本木在东京的位置和地位,可以大致相当于上海的淮海中路西段,或是北京的东郊民巷。

1986年,六本木被东京都政府确定为城市改建诱导地区,并从此进入了长达17年之久的改建历程。

“六本木新城”集办公、购物、博物馆、影院、酒店、会议设施、住宅、教育机构、媒体机构、公园等功能于一身,一改东京以往平坦、开阔的城市形象,在不到12公顷的土地上构建了一个功能完善、密集、绿意浓浓、且立体化了的“城中之城”与“文化都心”。“六本木新城”开幕至今,每年接待来自本国和外国的游客逾千万人次,这在日本经济不振的现阶段确是少见的商业奇迹。 构建新城市

作为日本城市综合开发企业,森大厦株式会社是“六本木新城”项目的营造者。

森大厦株式会社社长森稔先生早在1999年1月就发表了《城市复兴新政策》一文,其中详尽论述了“六本木新城”项目的开发概念、规划方向和执行计划等。而在此之前,森大厦株式会社用了13年的时间,来争取该区域内原有400多位业主共同参与开发。 森稔本人是这个项目的创造者和见证者,将近20年的艰辛历程一定不是单凭坚持就可以完成的,坚定的信念是支持森稔将“六本木新城”实现的最终力量。在接受媒体访问时,森稔这样描述他对城市构建的理想:

“综合是城市建设的关键——在日本,之前的大多数再开发项目往往都把重心放在门面的翻新和原有城市功能的保留上,以使它们更便于现代人的利用。但六本木的建设则基于一个全新的概念,所以更为准确的说,它是一个新的城市形态,而不是一个再开发项目。在一定程度上,我们放弃了保留原有城市机能的做法,而重新构造一个让全东京的人都感觉一新的新型城市。

还需要强调一点,传统的再开发项目多是办公楼和住宅的类型,而在六本木,我们还引入了更能吸引人气的娱乐设施,增大了商业面积的比例,将博物馆、观光设施、综合影院和一个露天的表演舞台设置其中——而这些是我认为六本木最具价值的方面。这些部分都不是孤立的,它们被有机地整合成为一体。我以为,这种方式与当下的资讯时代是十分契合的。 城市建设如同拍电影——六本木项目使我认识到,城市的建设有如拍电影一般。从这点上讲,我们应该被看成是制片人,而不是房地产商。因为这个项目要做的是挑选并集合所需要的人才和资金,再一起实现我们的梦想。而工程的完工也并不算结束,日后的运营管理同样非常重要,我们还必须为将来的项目巩固与各方的关系。

另一个与电影拍摄相类似的是,想象力是关键。例如,我们不是单单要建造一个商业设施、一个购物中心,或是百货公司,而是构造一个从未有过的、以想象力集合了各种想法的

场所,并使带给所有的使用者和到访者一种快乐感受。

构造城市新模式——我认为?六本木新城?可以成为未来城市的一个典范。鉴于资讯业和服务业在国际竞争中的崛起,人们需要更多的时间,或者更有效率的使用时间。在我看来,构建一个紧凑的高层综合体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也有助于东京城市的重建。

当然,对于理想城市形态的观点是不断变化的。但眼见为实,整天坐在桌子前空想是不行的,我们得去实践,以获得真实的感受和正确的判断。” 设计师眼中的“六本木新城”

尽管“六本木新城”对于城市模式的探讨多于对单体建筑设计的关注,但正是这些来自美国、英国、香港和日本本土的一众国际知名建筑师们努力统一设计语言,才最终使“六本木新城”成为和谐的整体。

安藤忠雄——尽管著名建筑师安藤忠雄没有直接参与“六本木新城”项目的规划与设计,但他与森大厦株式会社曾合作过同润会青山住宅改造项目,并始终对六本木项目予以关注。他对该项目的评价是:

“?六本木新城?恐怕是日本二战后第一真正有城市感觉的区域。二战后日本的建设更多侧重生活和建筑的重建,而不是对城市的重建。 森稔先生一直强调构建城市的重要性,这一点我很赞同。我想能建造一个可以代表日本的城市是至关重要的。法国就[FS

AGE]是通过建造城市表达了其成为文化大国的决心。

大致在20年的时间里,他们建造了蓬皮杜中心、奥赛美术馆、拉德方斯新区和一些伟大的项目。我认为正是通过这种构建城市的方式,法国才被世界广泛地认为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国。当我思考为什么日本的城市缺乏特点这个问题时,唯一可能的解释是日本政府对城市没有兴趣。事实上,我能理解日本的政治家们为什么对城市没有感情,因为他们在城市中的工作和生活体验一直都很糟。

此外,教育也很关键。在我最近在参观纽约和华盛顿的博物馆时,看到许多小学生们在那里上艺术课。那些能从小接受艺术教育的孩子自然而然就会对艺术有意识,会自觉地考虑城市中文化设施该是什么样子。所以个人经验的积累是很重要的,也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我对六本木的?森艺术中心?抱着极大的希望。”

KPF——“?六本木新城?也许是世界上最有远见的综合开发项目了!它与任何其它的城市发展项目不同,森稔先生构想了一种彻底改变城市面貌的可行方法,而且是富有创造性的。” 捷得国际——“?六本木新城?是一个非常特别的项目,它让我们有机会实现在高密度的建筑群之内合理且尽可能多的设置公园和绿化空间的宿愿。

同时在东京这样一个重要的城市构建一个全新概念的社区,一定能让人们对未来城市的规划和生活形态做更多的思考。”

桢文彦(Fumihiko Maki)——“这个项目的设计始终没有对建筑的形体和外立面做出限定,而任由每个单体的设计师根据场地和功能的需要充分发挥。但是,每一个建筑师都努力与其他人通力合作,共同创造舒适的步行空间和功能空间,使?六本木新城?成为一个观光、居住和工作的理想场所。” 特伦斯·康仁爵士(Sir Terence Conran)——“六本木的概念令我异常激动,因为它是对21世纪城市形态的一种全新诠释。我很荣幸能参与到这个项目中来,我想这是一个设计师在他的职业生涯中能遇到的最好的项目了。

与森稔先生和森大厦株式会社的合作给我们最有价值的启发是,他们非常强调建筑与其用途之间的关系,而非建筑本身。他们会有专人对建筑内部的活动如何与建筑形体达成平衡提供建议,这是其他许多发展商都欠缺的素质。而这些建议对构成城市单元的建筑而言无疑非常重要,以此想法构建起来的城市也一定是宜人的。”

季裕棠(Tony Chi)——“?六本木新城?是对城市生活的一种新的诠释。它不仅能成为东京最有活力的地区,也是一个能提升人们的生活价值的地方。” 苏州:古城的改造样本

历史的因缘际会从客观上一次次将苏州古城保留了下来。

如今,苏州新区老城交相映衬,梁思成当年于北京改造未竟的设想,似乎在苏州看到了踪影

本刊记者/杨时 (发自苏州)

一下雨,江南就真如江南了。

石板路的缝隙中有绿色的苔藓漫出来,有游客蹲下,对准那丛绿色小心翼翼地拍照,然后一抬头就能看见

江路”。石板路不长,沿街的店面中有的射出昏黄的灯光,有的则半开半闭。游人三三两两,不吵,只慢慢地有老人摇着浆吱嘎吱嘎地划过。

造的样本。

从72家房客到创意中心

这是苏州最古老的街巷。这条街道上日常生活的景致被导演宁浩拍摄了下来,将在上海世博会的展场放映

在平江路入口不远,就能看见几家咖啡馆,有客人坐在窗边安静地聊天,看着雨从灰色屋檐滴落下来。咖

白墙下有几块原木色的门板,店里摆满了旧的CD唱片,如同身后的房子,固执地坚持着一段关于这个城市的

这里的房子其实是在2002年之后才逐渐成为今天的样貌的。当时,第27届世遗会原定在苏州召开,但

后一届举办。苏州当地政府因此组建了“苏州平江历史街区保护整治有限责任公司”,开始对平江路进行房屋修

“当时的房子都是老百姓住的,就是72家房客的样子。”平江区政府一位官员这样回忆。这里的房子如同

都是大门大户的私宅,1949年之后,随着政治经济制度的变化,私人的住宅被分割成杂乱的出租屋,一旁的

慢慢地,年轻人大多已经搬离了破旧的老街道,留在这条旧街巷中的只有经济状况较差的老人和低收入的打工间房屋的月租金只有200元。生活设施的缺乏和外观的破落让这段古街无人问津。

直到2002年,苏州政府组织当地专家与同济大学学者一起制定了“修旧如旧”的方案。方案实施之前,当

难题是动迁。因为这些房屋并非拆除,只是修葺,所涉及的400余户居民中有些并不理解,而彼时商品房房

民们开始不停地诉讼维权。“有居民觉得这是政府与民争利。但是政府这次修缮投入很大,(这些投入)即使之

去,也得很长时间以后才能收回成本。”平江历史街区保护整治有限责任公司副总黄彪对《中国新闻周刊》记

保持原貌;如果是解放后建的,有碍观瞻的,就拆除。”

风景,是苏州“双棋盘”格局的典型样本。房屋和桥梁大多为明清时所建。

费很大劲善后了居民安置,修缮才逐渐开始。黄彪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修葺的宗旨,“房子若是明

苏州的古城有2500年的历史,占地14.5平方公里,平江历史街区位于城市的东北角,有着细密的路网

这些古旧的房屋大多由厚重的柱子承重,房屋中每隔四五米就有一个承重柱,规划设计者将房屋内部用

将个别柱子拆除,扩大屋内使用面积。在保留外墙和屋顶原貌的同时,使用无色的现代涂料让外墙壁停止风化

桑色调。有些倾斜的外墙,也在卸掉内部承重功能后尽量保留。而水电等现代化设施也是对古屋增补的重点

处理厂,对道路一侧的河道也进行了清淤、打捞漂浮物和去除油污的工作。

平江路的修缮从2004年年底正式开工,从南端推进,用了一年半时间基本完成。

古城这20年:从保留到整修

念书店,也能找到藏在角落的画廊和飘在街角的杏黄酒旗……

现在,平江路上的石板路,地的表面保持着古镇小路的坑洼,但是石板下面已经埋入了十条管线。污水可

这项耗资5亿元的修缮工程,把苏州平江路沿街一线改造成创意产业区。沿路能看到咖啡馆、唱片店、

沿着某一个书店拐进支巷,有时会碰到一两个老人佝着腰一步一步走出巷子,和几个抱着书本的文艺男

巷子深处还有人家。在修葺改造沿路一带房子的同时,政府也同时为一些支巷内的民房增加了上下水系

些不用居民出钱。如果家里有条件改造一个卫生间,自己再适当出一些。”苏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邱晓

事实上,苏州市政府对于整个古城区的保护和改造开始的更早。1986年,平江历史街区被国务院批准的

规划》列为绝对保护区。从那时起,苏州古城区已经被严格保护。直到现在,在苏州古城区仍然没有任何一座是高层住宅还是代表现代化的写字楼都被限定建在郊外的经济新区。

国务院的批示如红线般悬挂在古城区的上空,而更为实际划分标准的则是苏州自古以来的建筑轮廓线。第

几座名塔的标高,约40至60米;第二轮廓是三清殿、文庙等古代高大建筑,约20至30米。因苏州园林

著称,如果在园林内外景致之间被高楼阻挡,古城风景将被彻底摧毁,所以自80年代起,古城建筑最高限度被年了,在古城盖高楼就没人敢提过。”苏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邱晓翔说。

面对人口膨胀和经济增长的需求,苏州政府在保护古城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开始探索对古城的改造。19

长子出资集合清华大学青年教师、苏州当地规划专家以及美国一家景观设计公司,共同开展了一次苏州平江规城区内居民民宅,总结出平江古城的规划理念,但并未进行针对性实施。

彼时,平江历史街区内尚有两座占地过万平米的丝织印染厂,苏州第三监狱也位于古城之中;而1999年

集中精力为迎接建国五十周年而改造另一条街道。财力和精力的不足,让平江历史街区的改造不得不延后进

第28届世遗会的召开成为最后一个推动器。平江历史街区的改造终于开始。

旧城与新区

进入新世纪后,古城内占地最大的工厂相继停产,苏州第三监狱的迁移提上日程,政府的财力和古城改造

走在平江路上,让人感到安静的不光是幽暗的灯光和木门石墙,更重要的是整条街道都毫无商家的喧闹;

是清幽的曲子,飘出来就散到雨幕里了。平江路改造完成后,这些店面开始出租,因所有权为国有,哪一家店

平江历史街区保护整治有限责任公司把关。“文化类,休闲类的可以,像画廊、书店等等,如果想开一个闹吧总黄彪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他们的筛选标准。提起每一家店,黄彪都能说出店主的名字。

强调古镇的氛围,却直接影响了经济效益。大型旅游团队的导游因为从中无利可图并不愿意把人们带到这

是来自一些国内外的自助游客口口相传。“短期收回投入是不可能的。先是保护为主,社会效益为主吧。“黄彪静氛围倒是我们想要的。”

古城的任何细微变化。自80年代至今的古城改造过程中并非没有过非议。

如此谨慎地开发一条古街并非没有原因。一方面是苏州人对于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同,而另一方面,客观上

1992年,苏州开始对干将路进行改造。现在,这条路已经成为沟通苏州东西两侧的主干道,与人民路十

初,干将路只有一半算是道路,另一半是两条胡同。为了改善交通,并进行大规模输电、排污,苏州市决定

苏州老城区保护政策已经贯彻,发展当地经济的任务被安排在东西两侧的新园区,这样的模式被总结为“一体沟通两翼的主路。可是这条主干道必须从古城区中央穿过,不可避免地需要拆除部分民房。

当时的建设部副部长周干峙支持我们这个工作。”

苏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邱晓翔回忆说,当时居民对这个做法的争议非常大,甚至引来全国专家大规

干将路的改造在争议中完工,苏州籍贯的建设部副部长周干峙在道路开通时写了一首打油诗,“古城无价

不得已改造,力求保风貌。”至今,这20个字仍挂在苏州某档案馆。那大约是关于苏州古城改造的最大一次

苏州古城之所以能够很好地留存有它历史的原因。1949年之后,中国南部的经济中心为上海,而江苏省

定为南京,第二为无锡,偏安一隅的苏州因此一直没有因经济建设而改变城市结构。甚至改革开放之后,也因

代开始的大拆大建和GDP竞赛。而1986年国务院批准的《苏州市城市整体规划》为古城保护增添了紧箍咒

游局颁布《关于开展创建和评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的通知》,三年后苏州进入第一批优秀旅游城市名单,

苏州终于从经济上得到了古城保护的回报。加之苏州历史上文化名人辈出,从顾颉刚、叶圣陶、俞平伯,到享

贝聿铭都与苏州有着无法扯断的联系,当地悠久的文人传统也使得知识界对于古城保护具备一定的话语权。

历史的偶然从客观上一次次将苏州古城保留了下来。

苏州现正在修建地铁,以此应对无法拓宽道路的尴尬。而位于古城东西的经济新区同样拥有着“环球中心

北京、上海的CBD区一样在飞速增高,俯瞰着古城的旧瓦。新区老城交相映衬,梁思成当年于北京改造未竟州看到了踪影。

利物浦:衰败母港的重生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22日13:52 中国新闻周刊 城市智慧之 利物浦

利物浦人没费多少功夫就决定了带什么礼物参加上海世博会——一句话,“世界上最好的”。

他们带来了最能代表利物浦的东西:阿尔伯**头(Albert Dock)、绳索工场地区(Rope Walks)和圣乔治大堂(St. George Hall)……当然,不可错过的还有这个城市引以为傲的文化符号——甲壳虫乐队和英国足球。

作为唯一一座由地方政府和投资方共同设计建造的英国城市场馆,利物浦馆将历史遗迹和城市复兴的成就浓缩在900平方米的场馆内。

场馆通过内、外两个展区来表现这个城市。外部区域是利物浦世界遗产遗址的模型,并通过液晶屏讲述利物浦的文化和历史;内部区域则是虚拟生活体验区,游客可以通过虚拟设备体验利物浦的建筑和环境。

古今对比可谓利物浦馆的最大亮点,这也符合近年来利物浦人的意识转变。从发现城市中滨水遗产的重要性,到对这些文化遗产进行为期十年的大规模改造利用,最终使之成为城市复兴的基础。在利物浦馆中,人们将深切感受到——地方政府如何与企业及社会团体合作,利用城市的既有文化资源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和解决就业。

利物浦:衰败母港的重生

文/崔晓火

走在默西河畔,一片现代气息浓郁的英式建筑蔓延开来,如同即将驶离船坞的舰队。

形成反差的是,在肃穆建筑丛中,能见到各种古灵精怪的酒吧、书店,还有那引人入胜的美术馆与博物馆。西装革履的金融人士与衣着花哨的创意工作者在同一条街巷来回穿梭,这让在街头休憩的游人看得兴味盎然。

耶?悲耶?福耶?祸耶?

欧洲是如何进行旧城保护与改造的 (作者:申献国张东杨子明刘宁)

完善而严格的法律法规,是旧城保护与改造的坚实后盾

自19世纪开始,欧洲城市的扩建需求剧增,旧城古迹保护逐步引起广泛关注。通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至今,欧洲城市大都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有关旧城估计与再利用方面的法规体系,从而指导和约束旧城保护与改造规划的编制和实践。

例如,巴黎现行的有关旧城保护与改造的重要法规文件包括,1913年通过的《法国文化资产保护法》,规定采用列记和登录的手段将有保存价值的建筑物乃至建筑元素(例如:楼梯、屋顶、特殊建造技术等)和空间等列入名册,由国家历史建筑师把关,不能随意改动,并给予税收优惠和专项维护资金等。1930年通过的《风景名胜区、古迹保存区保护法》,规定共有1900个列级和登录项目,其中包括工业建筑,这个名册还在不管扩充,并划定古迹保护区。巴黎市3/4的行政区范围属于1930年划定的保护区,区内建设工程的申请批准,不仅要通过市政府,还要报送国家文化部历史建筑师审查。1962年通过的《马乐侯法规》。该项法规规定了列级或登录的古迹保存项目周边相关地区(一般为周边500米区域)的限制要求。2000年通过的有关巴黎市政府可全权参与古迹保护区规划及实施的法令,旨在增加地方自主权,更重视当地居民的要求和市场需求,节省国家投资,而加大地方政府的投入。另外,还有关于古迹保护区内拆除、新建建筑的法规,规定除登录或列级保护的1900个建筑及其它5000个有管制要求的建筑之外,保护区内如需拆除、新建建筑均需要获得许可,由国家历史建筑师进行鉴定,然后才能决定是否能拆除,并提出拆除后的建造方案。 罗马在有关旧城保护与改造的法规中,对城市中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按照建造年代和建筑状况划分等级,分别提出不同的保护和改造要求。例如。建于中世纪以前的建筑,一定要保留原貌,不能加层、加高度、门、窗不能更改,建筑内部也有保护价值,不能改变,以修缮为主。建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建筑外观不可改变,内部可以进行现代化改造,拆除建筑物上后加的阳台、厕所等,让有保护价值的建筑原貌显现出来;工业建筑可以进行全面改造,但高度、外观及建筑风格必须遵守规划要求。

周密详尽的规划,是有效实施旧城保护与改造的基础

欧洲城市的市政府对旧城保护与改造规划非常重视,他们一般都与规划师、建筑师事务所合作,组建一个专门机构从事旧城改造的规划编制工作,以保证编制人员的专业水准以及不至于因其他业务而分散精力。

例如,巴黎市城市规划事务所(APUR),由巴黎市议会成立于1967年,是一个非营利性组织,经费来源主要为巴黎市、巴黎省、大巴黎地区和国家政府提供,董事会主席是巴黎市负责城市规划的副市长担任的,技术人员约100人,汇集了城市规划方面等各个重要学科,特别是有城市经营方面的经济专家参与。其主要工作任务是,参与巴黎城市规划和发展政策的研究,提出城市规划政策方向和制订各类城市规划文件,供议会决策。近二十年的主要代表作有《圣安东尼地区规划》、《巴黎左岸规划》和《2008及2012年巴黎作为举办奥运会候选城市的规划》。

这些专业机构在认真调查及分析历史街区的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制定出十分详尽的历史保护和改造方案,从文物及重要历史建筑的保护方案到历史街区的控制性详规,以至现有单体建筑的该走啊方案,内容丰富,设计建筑的红线、高度、高度与道路宽度的比例、密度、外观、色彩、老建筑与邻近建筑的关系、内外结构、地下空间、使用功能、绿化、停车等各个方面。

例如,巴黎圣安东尼地区位于巴黎市中心东部,原巴士底狱附近,是建于19世纪末期的居住、工业区,以建筑围合的中庭为特色,区域面积为85公顷。该地区规划将300栋

建筑和70个左右的中庭予以保留。规划不仅仅注重保护古建筑,而更注重保护该地区的城市形态,包括道路尺度,建筑功能和景观,规划还对该地区建筑的使用功能及比例有所规定,要求建筑首层必须为商业,力图保持该地区居住、工业功能混合的特色。另外,对建筑高度、建筑元素保护也有要求。总之欧洲城市在保护的同时,提供了经济发展和适应现代需求的可能性。

此外,对于历史保护区的规划和历史建筑的改造,并不完全拘泥于现状,而是认真分析其传统功能,结合城市未来发展的需要,对其功能予以定位。例如,罗马在整修古迹时根据需要赋予其新的使用功能,将旧军营改为大学,将老工厂改为科学博物馆等。再如,罗马西班牙广场附近地区(传统商业繁荣区)规划将部分居住用房改为商业和办公用房,各类用地功能配比为30%居住,40%办公,30%商业。

在实施规划的过程中并非教条或机械的执行编制的规划,而是采用动态管理,并在调整时充分考虑城市经营和以人为本的原则。巴黎圣马丁运河沿岸规划正式这方面的范例。圣马丁运河位于巴黎市区,原为工业仓储货运服务,随着城市的发展,此项功能日渐衰退。规划将原来沿河的仓储用地规划为休闲娱乐空间;将岸上停车和水中亭穿的用地进行清理,增加清水空间;保留个别水运码头,减少市区汽车交通及污染;沿河道路在工作日可允许汽车使用,周末则禁止机动车通行,成为人们散步、休闲、运动的场所。浪漫的巴黎人喜爱在这里野餐,并在夏季将河畔布置为人造海滩。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欧洲城市的旧城保护和改造规划是与整个城市的发展规划紧密结合的,如罗马市议会2003年3月批准采用的《罗马新城市发展规划(New Urben Development Plan for Rome)》。巴黎2005年将通过的地方城市规划(PLU),其中关于历史城市的规划和政策市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最为重要的是,各个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旧城保护与改造规划的严肃性。规划一经议会审定并颁布,即成为一项地方性法规,任何机构和个人都必须遵守,从而保证规划在实施过程中不走样,不改变。

政府主导,公司化运作,是实施旧城保护与改造的成功方法

谈到旧城保护和改造的运作模式,几个城市的政府官员都不约而同的表示:规划的具体实施必须按市场的制定者和监督者,不能直接出面进行旧城改造的操作,政府既不会出面为追求盈利而直接出资改造,也不应因此而背上财政赤字的包袱,政府的目标在于改变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功能、繁荣市场,从而增加税收并提高就业率。但是,完全交给市场来运作也不行。

那么如何来运作呢?巴黎市政府的做法比较有代表性,即由巴黎市政府出资51%的股份,与一家或多家私营公司合资成立一个从事旧城改造的专业化投资公司,政府为该公司提供信用担保,投资公司从银行贷款取得主动改造资金,投资公司向建筑物所有者购买房屋和土地,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可将建筑权出售,或者自己修复改造建筑。改造完成后以较高价格对社会进行销售。对于销售利润,市政府会将其应分得的收益全部用于该区域的市政及公益事业,最终得到政府出资的收支平衡。例如塞纳河左岸130公顷特别开发区,就是由大约20个左右这样的公私混合开发公司运作。

通常历史街区会有50%以上的居民搬迁出去,改造中搬迁是比较顺利的。那么,对于个别不愿搬迁的居民,如何处理呢?这是我们十分关心的问题。他们的做法是,个别不愿搬迁的居民完全可以留下,但必须自己出资,按照政府规划对其建筑物进行保护和改造,如没有能力改造则必须转让他人,因为谁也不能不按规划改造而构成违法。

实行公司化运作会不会在保护和改造实施过程中出现偏差呢?他们的解释是,首先,保护和改造规划一经颁布,就是一项法规,必须遵守,其次,如果出现偏差,那么也是政府的规划编制存在漏洞或改造中及竣工后把关不严造成的,与公司化运作本身没有直接关系。相

反,通过公司化运作,政府在达到该走啊目标的同时,有效化解类资金风险,充分利用并发挥了公司把握市场的能力,项目经营的能力等方面的优势。

注意市政基础设施细节处理,其实实现现代设施与旧城风貌协调的一大亮点 以上几个欧洲城市在旧城市政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改造和改善方面。同样做的周到细致、点滴入微,既实现对旧城原貌的整体保护,同时体现以人为本的保护理念。

在历史保护区的道路交通和停车方面,始终以历史文化保护为第一要义,保护区内不鼓励机动车交通,并采用想用措施。例如,巴黎推行小尺度人行步道;禁止非保护区居民及其交通工具入内;将沿路停车带,改为绿化带,加宽人行道,不再安排已经销减的停车场所;规划甚至将停车位由1辆/户减少到0.5辆/户(巴黎市44%的家庭拥有汽车)。再如,罗马步行街区,道路辅装采用火山岩等传统材料,除居民,卸货车,公共汽车,出租车,救护车,消防车外,其一车辆不得入内,同时还限定大型游览车的路线和停车场所。 在十分注意保护地下遗迹的前提下,欧洲城市还注意利用地下空间利用地下空间安排停车场和其它设施。罗马城内的梵蒂冈土地稀少,他们就利用国门前的小山丘,将山丘内部的地下掏空,建成一个巨大的停车场和游人步行梯通道,既不破坏山上的环境和建筑,又解决了停车和行人交通问题。在巴黎,旧城区的许多广场地下被安排用于停车或安置其他必要的设施,这便使旧城保护与地下空间的充分利用有机结合起来了。

另外,欧洲旧城内许多小型服务设施的独具匠心的细节设计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例如,几乎每个旧城区的公共汽车候车亭均用透明玻璃钢制成,这样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均不会对周边古建筑造成视野上的影响,最大限度的减少了现代设施对旧城风貌的破坏。在巴黎,所有的街头垃圾桶都很简单,这种垃圾桶只由简易的金属架和透明塑料袋构成,成本低,便于垃圾收集,更主要的是不会因街头设置“庞然大物”而带来对古建筑的视觉冲击。在斯德哥尔摩王宫周围,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漂亮的小亭子,造型和建筑风格与王室建筑十分吻合,乍看很难知道其用途,细看才知是为有人设置的简易厕所,使得风貌保护与人文关怀相得益彰。在罗马旧城区的非主要道路,其街道两侧都不设路灯杆,路灯均安置在两侧建筑物的外墙上,以节省宝贵的道路空间,这使我们再次体会到,历史街区的改造在规划设计以及为今后的城市管理考虑等诸方面的细节是何等重要。 考察中我们也体会到,各个城市的旧城保护与改造在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和科学规划理念的同时,也对城市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在旧城改造中充分挖掘其促进经济发展的价值,从而带动城市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应引起人们的重视。欧洲各历史名城的经济繁荣已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2y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