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五年级下册专项练习:课内阅读

更新时间:2023-04-18 05:16: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语文五年级下册专项练习:课内阅读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一定长进不少,让我们好好检验一下自己吧!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____________

“老通城”豆皮原为民间小吃。老通城酒楼创建于1931年,其豆皮根据传统做法,博采众长,以豆、米、浆拌鸡蛋做皮,以糯米为馅,色泽金黄透亮,外脆内嫩,以其独特风味远近闻名。因馅内包以猪腿肉等得名三鲜豆皮,后经改进形成多种口味的豆皮。若到武汉而不去“老通城”,就难算得是品尝过“汉味”美食。“老通城”之所以有名,一则为有独特的名吃“三鲜豆皮”;二则因是“老字号”—68年沧桑;三则改革之最——全省餐饮业首家股份公司;四则布局巧妙,文化色彩浓郁。“老通城”几乎成为外地宾客对武汉市的别称了。

历史与名人曾是“老通城”的骄傲。豆皮是一种湖北武汉的民间小吃,是武汉最有特色的小吃之一。当年毛主席在武汉最爱吃的就是武汉的豆皮。有一次,毛主席为了吃豆皮“微服私访”带了两个工作人员就悄悄地跑到一家豆皮店去了。正当吃得尽兴,一个小朋友认出了主席,并大喊:“是毛主席!毛主席来啦…”瞬间,毛主席被群众围了个水泄不通,大家激动得高呼:“毛主席万岁!”后来赶来的警卫人员费尽周折才将毛主席“解救”出来。后来,这一感人场景还被记录在电影《开国大典》里。其实,爱吃豆皮的党和国家领导人还不只毛主席。1958年初,周总理陪同外宾在武汉品尝豆皮。党的八届六中全会期间,朱德、刘少奇、邓小平、董必武、李先念、李富春和蔡畅,都在武汉尝过三鲜豆皮。爱吃武汉豆皮的还有金日成、西哈努克、胡志明等外国元首,可见豆皮的美味着实惹人喜爱。

说起“三鲜豆皮”,它绝对不逊色于“汉堡包”和“比萨饼”。豆皮的“豆”必须是脱壳绿豆;豆皮的“皮”必须是精制米浆;豆皮的馅,必须是湘产糯米;豆皮的三鲜必须是鲜肉、鲜菇和鲜笋;豆皮的形,必须是方而薄;豆皮的色,必须是金而黄;豆皮的味必须是香而醉。难怪它一举夺得过中国饮食行业的荣誉“金鼎奖”。

1 . 根据意思找出文中的词语。

(1)领导到市民中间转转调查研究的做法。(____)

(2)从多方面吸取各家的长处。(____)

第1 页共16 页

2 . 给短文拟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3 . 读短文,然后填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三鲜豆皮”。

4 . 短文主要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写了“老通城”的豆皮,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 . 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感受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田忌赛马》,回答问题。

齐国的大将田忌很喜欢赛马。有一回他和齐威王约定,进行一次比赛。

他们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赛的时候,上等马对上等马,中等马对中等马,下等马对下等马。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三场比赛下来,田忌都失败了。田忌觉得很扫兴,垂头丧气地准备离开赛马场。

田忌的好朋友孙膑也在人群里。这时,孙膑招呼田忌过来,拍着他的肩膀说:“从刚才的情形看,大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呀……”

孙膑还没有说完,田忌看了他一眼,说:“想不到你也来挖苦我!”

孙膑说:“我不是挖苦你,你再同他赛一次,我有办法让你取胜。”

田忌疑惑地看着孙膑:“你是说另换几匹马?”

孙膑摇摇头,说:“一匹也不用换。”

田忌没信心地说:“那还不是照样输!”

孙膑胸有成竹地说:“你就照我的主意办吧。”

齐威王正在得意扬扬地夸耀自己的马,看见田忌走过来,便讥讽田忌:“怎么,难道你还不服气?”

田忌说:“当然不服气,咱们再赛一次!”

齐威王轻蔑地说:“那就来吧!”

第2 页共16 页

一声锣响,赛马又开始了。

孙膑让田忌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第一场输了。

接着进行第二场比赛。孙膑让田忌拿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胜了第二场。齐威王有点慌了。第三场,田忌拿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胜了一场。这下,齐威王目瞪口呆了。

比赛结果,田忌胜两场输一场,赢了齐威王。

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

6 . 文中写了赛马的情景,请你填下表,展现重点描写的比赛的情况。

7 . 你是怎样理解“从刚才的情形看,大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呀……”这句话的,它和比赛田忌取胜有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 你觉得田忌取胜的关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唯一的听众(节选)

我一直珍藏着这个秘密,珍藏着一位老人美好的心灵。每天清晨,我总是早早地来到林子里,面对着这位老人,这位耳“聋”的音乐家——我唯一的听众,轻轻调好弦,然后静静地拉起一支优美的曲子。我渐渐感觉我奏出了真正的音乐,那些美妙的音符从琴弦上缓缓流淌着,充满了整个林子,充满了整个心灵。我们没有交谈过什么,只是在一个个美丽的清晨,一个人默默地拉,一个人静静地听。老人靠在木椅上,微笑着,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

第3 页共16 页

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后来,拉小提琴成了我无法割舍的爱好,我能熟练地拉出许多曲子。在各种文艺晚会上,我有机会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但总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每天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

9 . 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美好的________ 美妙的________

美丽的________ 美满的________

10 . 想一想,再回答。

①“一个人默默地拉,一个人静静地听”,句中前“一个人”是指________,后“一个人”是指________。

②“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句中“深深的潭水”写出了________。

11 . 读了文章,你的感受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在长征路上,有一次我不小心跌下河去。醒来时,已经躺在铺上了。同志们告诉我,毯子和被子被水冲走了。这下可糟了!这么冷的天,夜里没盖的怎么办呢?

过了一会儿,毛主席的警员来了。警员说:“傅医生,你跌坏了没有?主席派我来看你。”

主席怎么知道?还派人来看我,我心里一阵热,立刻坐了起来,急忙说:“没什么,你请主席放心吧!”

警卫员又指着手里的被子说:“这是主席叫我送来的。”

被子!送给我?这那儿行呢?长征途中每人带的东西很少。毛主席也只有一条毯子,怎么能抵严寒呢?()我怎么说,警卫员()把被子盖在我身上。

我双手抚摸着柔软的被子,一股暖气从手上直流到全身。我越想心里越温暖,就好像太阳晒在我身上一样暖和。

12 . 在文中的()内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3 . “这下可糟了!”中的“糟”表现在什么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 页共16 页

14 . “毛主席也只有一条毯子,怎么能抵严寒呢?”这个句子换一种表达方式而不改变其句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 从文章中内容看题目“雪”和“炭”分别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 照画线句子的写作方法也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 你看了这篇短文后,你对毛主席有什么话想说的呢?请你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 “我越想心里越温暖,就好像太阳晒在我身上一样暖和”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 给短文加个题目:(____________)。

阅读《祖父的园子》选文,回答问题。

①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别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站在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②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③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④可是白云一来,一大团一大团的,从祖父的头上飘过,好像要压到了祖父的草帽上。

⑤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

20 . 本段文字选自《祖父的园子》,作者是______________。

第5 页共16 页

21 . 给文中加点的多音字注音,并在横线上用它的另一个读音组词。

似:似(______)的结:结(______)瓜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2 . 祖父的园子是一幅美丽的画,画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 选文中出现的最多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这个词语烘托了一种__________的氛围。

24 . 仿照文中画“”的句子,再列举一两个事物进行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张大力

冯骥才

张大力,原名叫张金璧,津门一员赳赳武夫,身强力蛮,力大没边,故称大力。津门的老少爷们喜欢他,佩服他,夸他。但天津人有自己夸人的方法。张大力就有这么一件事,当时无人不晓,现在没人知道,因此写在下边——侯家后有一家卖石材的店铺,叫聚合成。大门口放一把死沉死沉的青石大锁,锁把也是石头的。锁上刻着一行字:凡举起此锁者赏银百两。聚合成设这石锁,无非为了证明它的石料都是坚实耐用的好料。可是,打石锁撂在这儿,没人举起过,甚至没人能叫它稍稍动一动,您说它有多重?好像它跟地壳连着,除非把地面也举到头上去!

一天,张大力来到侯家后,看见这把石锁,也看见上边的字,便俯下身子,使手问一问,轻轻一撼,竟然摇动起来,而且像摇一个竹篮子,这就招了许多人围上来看。只见他手握锁把,腰一挺劲,大石锁被他轻易地举到空中。胳膊笔直不弯,脸上笑容满面,好像举着一大把花儿!

众人叫好呼好喊好,张大力举着石锁,也不撂下来,直等着聚合成的伙计老板全出来,看清楚了,才将石锁放回原地。老板上来笑嘻嘻地说:“原来张老师来了,快请到里头坐坐,喝杯茶!”

张大力听了,正色说:“老板,您别跟我弄这套!您的石锁上写着嘛,谁举起它,赏银百两,您就快把钱拿来,我还忙着哪!”

谁料聚合成的老板并不理会张大力的话。待张大力说完,他不紧不慢地说道:“张老师,您只瞧见石锁上边的字了,可石锁底下还有一行字,您瞧见了吗?”

第6 页共16 页

张大力怔了。刚才只顾高兴,根本没瞧见锁下边还有字。不单他没瞧见,旁人也都没瞧见。张大力脑筋一转,心想别是老板唬他,不想给钱,以为他使过一次劲,二次再举不起来了,于是上去一把又将石锁高高举到头顶上。可抬眼一看,石锁下边还真有一行字,竟然写着:唯张大力举起来不算。把这石锁上边和下边的字连起来,就是:凡举起此锁者赏银百两,唯张大力举起来不算。众人见了,都笑起来。原来人家早知道唯有他能举起这家伙。而这行字也是人家佩服自己,夸赞自己——张大力当然明白。

他扔了石锁,哈哈大笑,扬长而去。

25 . 短文中写道“天津人有自己夸人的方法”,这“方法”具体指______。

26 . 文中画线部分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比喻B.拟人C.排比D.夸张

27 . “胳膊笔直不弯,脸上笑容满面,好像举着一大把花儿!”这句话说明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 . 第4自然段中,加点词语“笑嘻嘻”有什么作用?全文中与之关联最紧密的话是哪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 . 这个故事在情节安排上有什么巧妙之处?()

A.短文中的张大力能轻而易举地举起石锁,这让人们感到惊讶。

B.短文中的张大力不但能举起石锁,还向老板要银两。

C.这篇短文虽然短小精悍,但是却一波三折。

D.短文中的张大力举起石锁,不仅没有得到老板的银两,还让旁人笑话他。

30 . 短文强调“打石锁撂在这儿,没人举起过,甚至没人能叫它稍稍动一动”的原因是()。

A.这块石锁从来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村里的人们谁也不会去动它。

B.聚合成的老板是为了证明这块石锁的石料是坚实耐用的好料,所以没有人敢动它。

C.人们知道张大力的力气很大,谁也不愿意和他争高低。

D.为了强调石锁之重,为下文表现张大力的力气大做铺垫。

课内阅读。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

第7 页共16 页

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 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往下一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31 . 用“”画出选文中的比喻句。

32 . 画“”的句子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意思的转折

C.表示意思的递进

33 . “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这句话是对孩子的_____描写,从中体会到了孩子的________。

34 . 判断船长逼迫孩子跳水的原因的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因为孩子处境太危险,只有跳到水里,水手把他搭救上来,才有可能脱险。(______)

(2)船长知道孩子渴望跳水,但缺少勇气。(______)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一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有的牛背上盖着防潮的毛毡。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威严。极目远眺,四周全是碧绿的丝绒般的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成群的骏马,匹匹膘肥体壮。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掩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飞驰到远方。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

在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第8 页共16 页

35 . 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填空。

(1)非常广阔,看不到边界。(_________)

(2)指尽眼力之所及望向远方。(_________)

36 . “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

A.描写环境,暗示心情愉悦B.总结全文,点明主题思想

C.开篇点题,自然引出下文D.承上启下,过渡衔接

37 . 下列内容不能体现荷兰宁静、悠闲牧场风光的有()

A.一条条运河在碧绿色的低地上纵横交错

B.安静的老牛、黑色的猪群、成千上万的小鸡和长毛山羊安闲地生活在草原上

C.傍晚时分,默默无言的挤奶人在安静地挤奶

D.动物沉睡、低地无声的夜晚还能看到灯塔射出的微光

38 .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四次,你知道每次都是在赞叹什么吗?请选择。

第一次(____)第二次(____)第三次(____)第四次(____)

A.夜晚安谧静美B.草原与骏马的和谐之美

C.牧场景致壮观D.动物们自由自在、悠然自得

阅读海洋

小公鸡

我很喜欢我家的那只喔喔叫的小公鸡。它的头上长着像火把一样的冠子。背上的羽毛像穿着深红闪亮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套了件金黄色的衬衫。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和一张尖尖的嘴,再配上最引人注目的那五颜六色的大尾巴,显得既美丽又威武。

小公鸡早上起来就站在坪台上“喔喔”地使劲叫,催人们快快起床。

你别看小公鸡平时挺温和的,它要是找起架来还真勇猛。

有一次放学回家,我看见小公鸡在院子里的大树下扒食吃,就连忙放下书包,抓了一把米撒在地上让它吃。小公鸡吃得正欢,不知谁家的一只大公鸡过来和小公鸡抢米吃。这下可把小公鸡惹火了,就扑过去和那只大公鸡打起

第9 页共16 页

架来。大公鸡猛地扑过来了,小公鸡沉着应战,身子一缩,躲过了大公鸡的一招。然后,它立刻转到大公鸡的后边,冷不防地向上一蹿,蹦到大公鸡的背上对着它的冠子猛啄,啄得大公鸡的冠子直流血。大公鸡疼得逃跑了。小公鸡胜利了,它昂头挺胸。瞧,一副得意神气的样子,真讨人喜欢。我格外喜欢这只美丽、可爱的小公鸡。

39 . 用“”划出外形描写的句子。

40 . 请在文中找出一句比喻句,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 . 用“~~~”划出一句过渡句。

42 . 文中对小公鸡与大公鸡斗架的句子是细节描写,请找出动词并圈上点。

43 . 生活中你也见到过许多动物,请抓住一个,进行一下外形描写。还要举出你和他发生的一件事啊,重点放在情感表达上,写出你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凿壁借光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①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②人大姓文不识③,家富多书,衡乃与④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⑤给以书,遂成大学⑥。

(注)①引:引来,使出现。②邑:同乡。③文不识:人名。④与:帮助。⑤资:借。⑥大学:大学问家。

44 . 解释划线的词。

①衡乃穿壁引其光________

②遂成大学________

45 . 根据意思写由文中的原句。

①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第10 页共16 页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匡衡于是帮助那个大户人家做工却不要报酬。

_____________________

46 . 像这样讲古人刻苦读书的成语故事还有:________。

47 . 匡衡为什么给那个大户人家做工而不要报酬?

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文言文阅读。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之。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48 . 写出文中带点字的意思。

诲:________ 援:________ 俱:________

49 . 联系课文,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0 . 本文通过学弈这件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诗词曲鉴赏

课外古诗阅读。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①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②,何人不起故园情。

第11 页共16 页

(注释)①玉笛:精美的笛子。②折柳:即《折杨柳》笛曲。

51 . 朗读第二句诗,你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哪一个字或词,为什么?()

A.我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洛城”。“洛城”代指家乡,体现出作者感触之深,思乡之切。

B.我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满”字。“满”是遍布的意思,这是作者主观感觉的夸张,体现出作者的感触之深,思乡之切。

C.我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散”字。仿佛整个洛阳城都能听到曲声,体现出作者的感触之深,思乡之切。

52 . 本诗的关键词是()。

A.玉笛B.春风C.折柳D.此夜

53 . “此夜曲中闻折柳”中的“闻折柳”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4 . 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暗飞声”的“暗”字,包含了不知此笛为何人所吹、从何处而来的意思,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

B.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

C.此诗着重在以诗人的感情变化来表现吹笛人技艺的高超,烘托玉笛声的艺术魅力。

D.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诗人闻笛后的孤寂心情和思乡之切。

阅读理解。

三衢道中

梅子黄时日日晴,。

,添得黄鹂四五声。

55 . 把古诗补充完整。

56 . 这首诗的作者是 _____代诗人________。

57 . 从这首诗中的“__________”可以看出诗人描写的季节是_______,从“_________”可以看出天气十分晴朗。

第12 页共16 页

58 .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山行途中______________的心情。

第13 页共16 页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1

2、

3、

4、5、6、

第14 页共16 页

7、

8、

9、二、文言文阅读

1、

2、

三、诗词曲鉴赏

第15 页共16 页

1、

2、

第16 页共16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2q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