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色谱实验报告

更新时间:2023-09-29 05:4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柱色谱分离实验报告 篇二:色谱实验报告 色 谱 实 验 报 告 项目一:气相色谱流出曲线的研究 一:实验目的 1、 2、 3、 掌握气相色谱仪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理解色谱流出曲线中各参数的表示方法 掌握气

相色谱中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 气相色谱的固定相是涂布在载体表面的固定液,试样气体由载气携带进入色谱柱,与固定液接触时,气相中各组分便溶解在固定液中。随着载气的不断通入,被溶解的组分又从固定液中挥发出来,挥发出的组分随载气向前移动时又再次被固定液溶解。由于各组分在固定液中的溶解能力不同,随着载气的流动,各组分在两相间经过反复的溶解-挥发过程,经过一

段时间,最终实现彼此分离。 色谱图是指被测组分从进样开始,经色谱柱分离到组分全部流过检测器后,所产生的响应信号随时间分布的图像。色谱图上有一组色谱峰,每每个峰代表试样中的一个组分。色谱流出曲线是以组分流出色谱柱的时间或载气流出的体积为横坐标,以检测器对各组分的电信号响应值为纵坐标的一条曲线。 三、仪器与试剂 1、仪器 气相色谱仪 2、试剂 乙醇、正丁

醇 四、实验步骤 1、调试气相色谱仪 2、分别进行进样 3、进乙醇和正丁醇的混合物样品,分别记录保留时间 五、实验记录 1、色谱条件:50m 柱经:320μm 固定液:聚乙二醇 载气:氮气 检测器类型:fid 检测器温度:150℃ 柱温:95℃ 气化室温度:165℃ 气体流量:载气30ml/min 2、色谱图参

数 六:实验结果分析 从实验结果所占百分比可以看出该实验出峰效果较明显,乙醇先出峰,正丁醇后出峰。在做实验时我们应注意一些问题,比如说乙醇和正丁醇要按一定的比例来混合,柱温要设置

合理,最低要高于正丁 醇的沸点,也不能过高,否则会使组分不易分开;过低封效果会不明显。另外进样时要

快、准、稳,避免出现拖尾现象。 项目二:白酒中甲醇含量的测定 一、 实验目的 1、 2、

掌握用外标法进行色谱定量分析的方法。 了解氢火焰离子检测器的性能和操作方法。 二、 实验原理 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分离效果好,分离速度快,灵敏度高,操作简单,应用范围广的分析方法,它是以气体为流动相,当气体携带着欲分离的混合物流经色谱柱中的固定相时,由于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性质不同,它们与固定相的作用力大小不同,所以组分在流动相与固定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经过多次反复分配之后,各组分在固定相中滞留的时间不同,与固定

相作用力小的先流出色谱柱,与固定相作用力大的后流出色谱柱,从而实现分离。 外标法是在一定的操作条件下,用纯组分或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配制一系列不同含量的标准溶液,准确进样,根据色谱图中组分的峰面积(或峰高)对组分含量作标准曲线。在相同操作条件下,依据样品说的峰面积(或峰高),从标准曲线上查出其相应含量。 白酒中甲醇含量的测定,以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利用醇类物质在氢火焰中的化学电离进行检测,根据

甲醇的色谱峰高与标准曲线比较进行定量。 三、 仪器与试剂 1、 仪器

气相色谱仪,10μl微量注射器1支 2、 试剂 甲醇(色谱醇),60%乙醇水溶液(不含甲醇)。 四、 实验步骤 1、 色谱柱的准备 将内径为4mm、长为2m的玻璃或不锈钢色谱柱洗净,烘干。采用gdx—102(60~80目)

作为固定相制备色谱柱。 2、色谱操作条件:检测器fid;气化室温度200℃;检测室温度150℃;采用程序升温,初始柱温为60℃,保持时间为1min,此后每1min升高20℃直至升至100℃。 3、甲醇标准溶液的配制 以60%乙醇水溶液为溶剂,配制浓度分别为0.1%、0.3%、0.5%、0.7%的甲醇高标准溶液。

4、甲醇含量的色谱测定 用微量注射器分别吸取10μl各甲醇标准溶液及试样溶液注入色谱仪,获得色谱图,以保留时间作为对照定性,确定甲醇色谱峰。 五:仪器的关机与清洗 六 数据处理及计算结果 1、 根据试样溶液色谱图中甲醇的峰面积(或峰高),查出试样溶 液中甲醇的含量(μg/100ml)。篇三:实验_柱色谱 实验 10 柱色谱分离实验报告 --亚甲基蓝与荧光黄的分离 一实验目的

? 学习并掌握色谱法的原理及其应用。 ? 学习并掌握柱色谱的实验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 色谱法亦称色层法,层析法等,是分离,纯化和鉴定有机化合物的重要方法之一。 色谱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混合物各组分在某一物质中的吸附或溶解性能(即分配)的不同,或其它亲和作用性能的差异,混合物的溶液流经该种物质,进行反复的吸附或分配等作用,从而

将各组分分开。 色谱分离法的分类

(按操作条件的不同) 色谱分离法的分类

(按组分在固定相中的作用原理不同) 色谱法的应用

色谱法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分离混合物 (2)精致提纯化合物

(3)利用比移值(rf)鉴定化合物 (4)跟踪反应进程 柱色谱常用的有吸附色谱和分配色谱两类。前者常用氧化铝或硅胶为吸附剂。后者以硅

胶,硅藻土和纤维素为支持剂,以吸收大量的液体为固定相。 当加入的洗脱剂流下时,由于不同化合物吸附能力不同,因而以不同的速度沿柱向下流动,继续洗脱时,吸附能力弱的组分随溶剂首先流出。在连续洗脱过程中,不同组分或不同

色带就能分别收集,从而达到分离纯化的目的。

1 吸附剂 常用的吸附剂:氧化铝,硅胶,氧化镁,碳酸钙,活性炭或纤维素粉。 选择吸附剂的首

要条件:不与被分离物或展开剂发生化学反应。 吸附能力与以下几点有关: (1)吸附剂颗粒大小 (2)吸附剂含水量 柱色谱 2 溶剂

通常根据被分离物中各组分的极性、溶解度和吸附活性等来考虑。先将带分离的样品溶于尽量少的非极性溶剂中,从柱顶流入柱中,依次增大溶剂的极性,将不同化合物依次洗脱。 常用洗脱剂的极性: 石油醚< 环己烷< 四氯化碳< 甲苯< 苯< 二氯甲烷< 氯仿< 乙醚< 乙酸乙酯<

丙酮< 乙醇<甲醇< 水< 乙酸 三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1)取一支色谱柱,在柱子的收缩部塞一小团脱脂棉花,注意松紧要适度。然后在棉花

上铺一层粗硅胶或石英砂。 (2)将色谱柱垂直固定在铁架台上,往柱内加适量70%乙醇溶液,打开活塞,赶走气泡。 (3)再向柱中倒入适量70%乙醇溶液,打开活塞,控制滴速为1滴/秒,用小锥型瓶承

接,同时通过漏斗慢慢装入5gal2o3,使其逐渐沉入底部。 【在装吸附剂的过程中,应用质软的物体如试管夹、吸耳球等轻轻敲击柱身,促使吸附剂装填紧密,排除气泡。最终应使吸附剂的上端平整,无凹凸面。】 (4)加完吸附剂后,在吸附剂上再盖一张直径大小合适的小滤纸。 (5)当溶剂的液面刚好流至滤纸面时关闭二通活塞,立即用移液管加入1ml亚甲基蓝和

荧光黄的乙醇混合液,尽量免待分离混合液粘附在柱的内壁上。 (6)打开二通活塞,等柱内的溶剂恰好流到滤纸面时,关闭二通活塞,向柱内加入70%

乙醇,打开二通活塞进行洗脱。 (7)用锥形瓶收集蓝色的亚甲基蓝溶液。【洗脱时切勿使溶剂流干! 】 (8)当蓝色溶液收集完后,等柱内的70%乙醇溶液恰好流到滤纸面时,关闭二通活塞,加入适量2%氨水作为洗脱剂。打开二通活塞收集黄绿色的荧光黄溶液,直到其完全被洗出。 (9)用量筒分别量取所分离出来的亚甲基蓝和荧光黄溶液的体积后,倒入指定的回收瓶中。

(10) 分离结束后,应先让溶剂尽量流干,然后倒置,用吸耳球从活塞口向管内挤压空气,将吸附剂从柱顶挤压出。使用过的吸附剂倒入垃圾桶里,切勿倒入水槽,以免堵塞水槽。 四操作注意事项 特别注意:有机溶剂对身体特有害别是心肺;肝脏等所有过柱操作都要在通风橱里进行!!! 柱色谱是以硅胶或氧化铝作固定相的吸附柱。下面我就几年来过柱的体会写些心得,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1、柱子可以分为:加压,常压,减压 压力可以增加淋洗剂的流动速度,减少产品收集的时间,但是会减低柱子的塔板数。所以其他条件相同的时候,常压柱是效率最高的,但是

时间 也最长,比如天然化合物的分离,一个柱子几个月也是有的。减压柱能够减少硅胶的使用量,感觉能够节省一半甚至更多,但是由于大量的空气通过硅胶会使溶剂挥发(有时在柱子外面有水汽凝结),以及有些比较易分解的东西可能得不到,而且还必须同时使用水泵抽气(很大的噪音,而且时间长)。以前曾经大量的过减压柱,对它有比较深厚的感情,但是自从

尝试了加压后,就几乎再也没动过减压的念头了。加压柱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与常压柱类似,只不过外加压力使淋洗剂走的快些。压力的提供可以是压缩空气,双连球或者小气泵(给鱼缸供气的就行)。特别是在容易分解的样品的分离中适用。压力不可过大,不然溶剂走的太

快就会减低分离效果。个人觉得加压柱在普通的有机化合物的分离中是比较适用的。 2、关于柱子的尺寸,应该是粗长的最好 柱子长了,相应的塔板数就高。柱子粗了,上样后样品的原点就小(反映在柱子上就是样品层比较薄),这样相对的减小了分离的难度。试想如果柱子十厘米,而样品就有二厘米,那么分离的难度可想而知,恐怕要用很低极性的溶剂慢慢冲了。而如果样品层只有0.5厘米,那么各组分就比较容易得到完全分离了。当然采用粗大的柱子要牺牲比较多的硅胶和溶剂了,不过这些成本相对于产品来说也许就不算什么了(有些不环保的说,不过溶剂回收重蒸后也就减小了部分浪费)。现在见到的柱子径高比一般在1:5~10,书中写硅胶量是样品量的30~40倍,具体的选择要具体分析。如果所需组分和杂质分的比较开(是指在所需组分rf在0.2~0.4,杂质相差0.1以上),就可以少用硅胶,用小柱子(例如200毫克的样品,用2cm×20cm的柱子);如果相差不到0.1,就要加大

柱子,我觉得可以增加柱子的直径,比如用3cm的,也可以减小淋洗剂的极性等等。 3、关于无水无氧柱,适用于对氧,水敏感,易分解的产品 可以湿柱,也可以干柱。不过在样品之前至少要用溶剂把柱子饱和一次,因为溶剂和硅胶饱和时放出的热量有可能是产品分解,毕竟要分离的是敏感的东东,小心不为过。这个我分离的次数很少,一般都是通过紫外灯查看的。

4、关于湿法、干法上样 湿法省事,一般用淋洗剂溶解样品,也可以用二氯甲烷、乙酸乙酯等,但溶剂越少越好,不然溶剂就成了淋洗剂了。有的上样后在硅胶上又会析出,这一般都是比较大量的样品才会出现,是因为硅胶对样品的吸附饱和这就应该先重结晶,得到大部分的产品后再柱分,如果不能重结晶那就不管它了,直接过就是了,样品随着淋洗剂流动会溶解的。有些样品溶解性差,能溶解的溶剂又不能上柱(比如dmf,dmso等,会随着溶剂一起走,显色是一个很长的脱尾),这时就必须用干法上柱了。样品和硅胶的量有一种说法是1:1,我觉得是越少越好,但是要保证在旋干后,不能看到明显的固体颗粒(那说明有的样品没有吸附在硅胶上)。溶剂的选择。当然是最便宜,最安全,最环保的了。所以大多选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文献中有写用正己烷的,太贵了。二氯甲烷也有用的,但是要知道,它和硅胶的吸附是一个放热过程,所以夏天的时候经常会在柱子里产生气泡,天气冷的时候会好一些。甲醇,据说能溶解部分的硅胶,所以产品如果想过元素分析的话要留神,应该经过后继处理,比如说重结晶等。其他的溶剂用的相对较少,要依个人的不同需要选择了。由于某些原因,用到的淋洗剂多是大包装的(便宜嘛),我们这里是用2.5 l的塑料桶装的。另外溶剂在过柱子后最好也回收使用,一方面环保,另一方面也能节省部分经费,当然比较忙的时候我是不回收的,太费事了。这里要注意的是,一般在过柱同时进行的是减压旋蒸,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比例由于挥发度的不同会导致极性的变化,一般会使得极性变大,在梯度淋洗时比较合适,正好极性越来越大了。在过完柱子后,溶剂最后回收要采用常压,因为在减压旋蒸时会有部分低沸点的杂质一

起出来,常压时就会减少这种现象,如果杂质和你下面要过的样品有反应那就惨了。 5、关于操作问题 5.1 装柱。 柱子下面的活塞可以采用四氟节门的。干法和湿法装柱觉得没什么区别,只要能把柱子

装实 就行。装完的柱子应该要适度的紧密(太密了淋洗剂走的太慢),一定要均匀(不然样品就会从一侧斜着下来)。书中写的都是不能见到气泡,我觉得在大多数情况下有些小气泡没太大的影响,一加压气泡就全下来了。当然如果你装的柱子总是有气泡就说明需要多练习了。

但是柱子更忌讳的是开裂,甭管竖的还是横的,都会影响分离效果,甚至作废! 用少量的溶剂溶样品加样,加完后将下面的活塞打开,待溶剂层下降至石英砂面时,再加少量的低极性溶剂,然后再打开活塞,如此两三次,一般石英砂就基本是白色的了。加入淋洗剂,一开始不要加压,等溶样品的溶剂和样品层有一段距离(2~4cm就够了),再加压,

这样避免了溶剂(如二氯甲烷等)夹带样品快速下行。 5.3 淋洗剂的选择。 感觉上要使所需点在rf在0.3左右的比较好。不要认为在板上爬高了分的比较开,过柱子就用那种极性,如果rf在0.6,即使相差0.2也不容易在柱子上分开,因为柱子是一个多次爬板的状态,可以通过公式的比较:0.6/0.8一次的分离度,肯定不如(0.2/0.3)的三次方或四次方大。另外,一般你的物质酸性的话淋洗剂里面要加入几滴乙酸,碱性的话通常使

用氨水或是三乙胺等弱碱。 5.4 样品的收集。 用硅胶作固定相过柱子的原理是一个吸附与解吸的平衡。所以如果样品与硅胶的吸附比较强的话,就不容易流出。这样就会发生,后面的点先出,而前面的点后出。这时可以采用氧化铝作固定相。 5.5 最后的处理。 柱分后的产品,由于使用了大量的溶剂,其中的杂质也会累积到产品中,所以如果想送分析,最好用少量的溶剂洗涤一下,因为大部分的杂质是溶在溶剂里的,一洗基本就没了,必要时进行重结晶。 另外,再过柱的时候,有时会出现气泡,一是和使用的溶剂有关,如果是易挥发的溶剂,如乙醚、二氯甲烷等,在室温稍高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这种现象,因此,在室温高的时候,可以选择沸点较高,挥发相对小的溶剂。还有,使用混合溶剂时,使用的两种溶剂的沸点应该相差不大,如:乙酸乙酯和石油醚(60~90),而乙醚却要选择30-60的石油醚。二是:不论是用带砂板的还是塞棉花的,在装柱之前,都要将空气用加压的方法将空气排干,这样就可

避免柱中有空气! 最后过柱子需要耐心,不要着急。篇四:柱色谱分离实验报告== 柱色谱分离实验报告 篇五:柱色谱和薄层色谱----预习报告 预习报告

一、实验名称:薄层色谱和柱色谱 二、实验目的:1、学习薄层色谱和柱色谱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2、掌握薄层色谱和柱色谱分离技术和操作要点。 3、掌握如何正确的配置展开剂 三、实验原理:色谱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混合物各组分在固定相 和流动相中分配平衡常数的差异。简单地说就是,当 流动相流经固定相时,由于固定相对各组分的吸附或 溶解性能的不同,使吸附力较弱或溶解度较小的组分 在固定相中移动的速度较快,在多次反复平衡过程中 导致各组分在固定相中形成了分离的“色带”,从而 得到分离。

四、主要试剂规格及用量

1%偶氮苯的甲苯溶液,1%苏丹ⅲ的甲苯溶液,1%的羧甲基纤维素 钠(cmc)水溶液,硅胶g,立即比为9:1的甲苯-乙酸乙酯。 五、实验装置图(见实验记录本)

六、实验步骤

(一)薄层色谱实验步骤: 1、薄层板的制备(此实验中不考虑,有直接的可用) 2、取两块薄层板,分别在距一端1cm处用铅笔轻轻地画一条 线,作为起始线。用分别两根毛细管,分别取偶氮苯、苏丹 甲苯溶液和其混合液放在起始线上,取两个样点,且两样点 相距1到1.5厘米,且样点的直径不超过2毫米。如果样点 颜色太浅,可以等

其变干后在重复几次。 3、用上述的甲苯-乙酸乙酯作为展开剂,待样点干燥后,小心 放入已加入展开剂的广口瓶中,点样一端应进入展开剂 0.5cm,盖好瓶盖,观察实验现象,观察展开

剂前沿上升至离 板的上端1cm处取出,尽快用铅笔在展开剂上升的前沿处划

一记号,比较两者的rf值的大小。 (二)柱色谱实验步骤 1、 在色谱柱上端放一个干燥的漏斗,将吸附剂倒入其中, 并轻轻的敲打色柱柱

身使其填充均匀,然后加入洗脱剂湿 润。 2、当溶剂下降到吸附剂表面时立即开始使用色谱柱,用滴管 把样品溶液转移到上色谱柱中,并用少量溶剂分几次洗涤 柱壁上所沾试液,直至无色。样品加完后,打开

下旋塞, 使样品进入石英砂层后,再加入洗脱剂进行洗脱。 3、在分有色物质是,直接观察到分离后的“色带”,然后用 洗脱剂将分离后的“色

带”依次自柱中洗脱出来,再用适 宜的溶剂将溶质萃取出来。 七、注意事项 (1)薄层色谱 1、吸附剂必须均匀地填在柱内,没有气泡、没有裂缝,否则 将影响洗脱和分

离。 2、加入沙子的目的是使加料时不致把吸附剂冲起,影响分高 效果。若无沙子,

也可用滤纸覆盖在吸附剂表面。 3、为了保持柱子的均一性,使整个吸附剂浸泡在溶剂或溶液 中是必要的。否

则当柱中溶剂或溶液流干时,就会使柱身干 裂,影响渗滤和显色的效果。 (2)柱色谱 1、制板时,硅胶用水调成刚好能流动的糊状物为佳,勿太浓 或太稀,并即刻

铺在层析板上。做好的层析板应均匀一致, 否则会影响分离效果。 2、待溶剂前沿离层析板顶端仅1~2mm时方能取出,否则色点 分离不完全。但溶剂不能冲顶,否则色点会扩散而影响分离 效果。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2i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