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技术设计书

更新时间:2024-05-04 11:3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测量技术设计书

一、 作业的目的及任务范围

工程测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除验证课堂理论外,还是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知识的环节,更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训练严格的科学态度和作风的手段。通过控制网的建立、地形点的测绘、手绘成图等,可以增强测绘地面点的概念,提高解决工程中实际测量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测图目的

应专业的要求,结合测区自然地理条件的特征,选择最佳方案,保证在所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训任务,应老师要求,为使该项任务顺利实施,特制定本测量技术设计书。

2、任务范围

由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校门口出发,途径国防大厦、闽南日报、华阳体育馆等建筑,最终回到漳大校门口的原点。 二、 测区的自然地理条件 1、 地理概况

测区位于漳州市芗城区马鞍山路,所过交通路线有湖内路等。测区内建筑较多,地势较为平坦,给控制测量带来一定的难度。该地区大气能见度良好,地面平坦,交通便利。 2、 气候条件

实训期间测区内天气情况不定,时而高温,有时却会出现阴雨天气,还会有暴雨突至,气候反常。

- 1 -

3、 交通情况

该测区内交通四通八达,车辆繁多。 三、已有测量成果及利用 1、实习目的和任务:

⑴ 初测目的:根据测量资料进行纸上定线和相关的内业工作,初步确定采用的路线方案,为编制初步设计提供所需的基础资料。

⑵ 定测目的:通过现场测量并进行优化,确立该区域详细宏观平面图,为该校规划发展提供 2、工程资料 资料的收集利用: 三角点成果(见下表)。

已知三角点、水准点成果表

点号 K006 K005 X(m) Y(m) H(m) 备注 2713378.339 496561.628 2713439.876 496535.785 3、该测区内存在已有测量成果,标志保存较为完好,但已知成果的精度存在偏差。

四、布设的依据和基本原则 1、 技术设计的依据 (1) 指导老师下达的任务 (2) 有关的法规和技术标准 2、 技术设计的基本原则

- 2 -

(1) 技术设计方案应考虑应先考虑整体而后局部且顾及发展,要满足要求 (2) 要从测区实际情况出发,选择最佳的方案。

(3) 广泛收集、认真分析和充分利用已有的测绘产品及资料 (4) 积极采用适用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 五、布设依据的规范

(1)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各等级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的规定。 等导级 线长度平均边长测角中测距中测距相误差误差测回数 6秒级仪器 — 3.6n 对中误1秒2级仪器 秒级仪器 (秒) (㎜) 差 方位角导线全闭合差长相对(秒) 闭合差 km km 三等 四等 一级 二级 三级

14 3 1.8 20 1/150000 6 10 ≦1/55000 ≦1/35000 ≦1/15000 ≦1/10000 ≦1/5000 - 3 -

9 1.5 2.5 18 1/80000 4 6 —4 5n 4 0.5 5 15 1/30000 — 2 4 10n 2.4 0.25 8 15 1/14000 — 1 3 16n 0.1 0.1 12 15 1/7000 — 1 2 24n 注:1 表中n为测站数。

2 当测区测图的最大比例尺为1:1000时,一、二、三级导线的导线长度,、平均边长可适当放长,但最大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相应长度的2倍。 当导线平均边长较短时,应控制导线边数不超过表3.3.1相应等级导线长度和平均边长算得的边数;当导线长度小于表3.3.1规定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

导线网中,结点与结点、结点与高级点之间的导线段长度不应大于表3.3.1中相应等级规定长度的0.7倍。

(2)水平角观测

水平角观测所使用的全站仪、电子经纬仪和光学经纬仪,应符合下列相关规定:

1 照准部旋转轴正确性指标:管水准器气泡或电子水准器长气光在各位置的读数较差,1秒级仪器不应超过2格,2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格,6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5格。

2 光学经纬仪的测微器行差及隙动差指标:1秒级仪器不应大于1秒,2秒级仪器不应大于2秒。

3 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指标;1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0秒,2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5秒,6秒级仪器不应超过20秒。

4 补偿器的补偿要求:在仪器补偿器的补偿区间,对观测成果应能进行有效补偿。

5 垂直微动旋转使用时,视准轴在水平方向上不产生偏移。

6 仪器的基座在照准部施转时的位移指标:1秒级仪器不应超过0.3秒,2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秒,6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5秒。

- 4 -

7 光学(或激光)对中器的视轴(或射线)与竖轴的重合度不应大于1㎜。 3.3.8 水平角观测宜采用方向观测法,并符合下列规定: 1 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不应超过表的规定。

表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

等级 仪器精度光学测微半测回一测回同一方等级 器两次重归零差内2C互向值各合读数之(秒) 差(秒) 测回较关(秒) 四等1秒级仪1 及以器 上 2秒级仪3 器 一级2秒级仪— 及以器 下 6秒级仪— 器 注;1 全站仪、电子经纬仪水平角观测时不受光学测微器两次重合读数之差指标的限制。

2 当观测方向的垂直角超过±30的范围时,该方向2C互差可按相邻测回同方向进行比较,其值应满足表中一测回内2C互差的限值。

2 当观测方向不多于3个时,可不归零。

3 当观测方向多于6个时,可进行分组观测。分组观测应包括两个共同方向(其中一个为共同零方向)。其两组观测角之差,不应大于同等级测角中误

- 5 -

差(秒) 6 9 6 8 13 9 12 18 12 18 — 24

差的2倍。分组观测的最后结果,应按等权分组观测进行测站平差。

4 各测回间应配置度盘。度盘配置应符合附录C的规定。 5 水平角的观测值应取各测回的平均数作为测站成果。

三、四等导线的水平角观测,当测站只有两个方向时,应在观测总测回中以奇数测回的度盘位置观测导线前进方向的左角,以偶数测回的度盘位置观测导线前进方向右角。左右角的测回数为总测回数的一半。但在观测右角时,应以左角起始方向为准变换度盘位置,也可用起始方向的度盘位置加上左角的概值在前进方向配置度盘。

左角平均值与右角平均值之和与3600之差,不应大于本规范表3.3.1中相应等级导线测角中误差的2倍。

水平角观测的测站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仪器或反光镜的对中误差不应大于2mm。

2 水平角观测过程中,气泡中心位置偏离整置中心不宜超过1格。四等及以上等级的水平角观测,当观测方向的垂直角超过±30的范围时,宜在测回间重新整置气泡位置。有垂直轴补偿器的仪器,可不受此款限制。

3 如受外界因素(如地震)的影响,仪器的补偿器无法正常工作或超出补偿器的补偿范围时,应停止观测。

4 当测站或照准目标偏心时,应在水平角观测前或观测后测定归心元素。测定时,投影示误三角形的最长边,对于标石、`仪器中心的`投影不应大于5mm,对于照准标志中心的投影不应大于10mm。投影完毕后,除标石外,其他各投影中心均应描绘两个观测方向。角度元素应量至15秒,长度元素应量至1mm。

水平角观测误差超限时,应在原来度盘位置上重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 6 -

1 一测回内2C互差或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超限时,应重测超限方向,并联测零方向。

2 下半测回归零差或零方向的2C互差超限时,应重测该测回。 3 若一测回中重测方向数超过总方向数的1/3时,应重测该测回。当重测的测回数超过总测回数的1/3时,应重测该站。

首级控制网所联测的已知方向的水平角观测,应按首级网相应等级的规定执行。

每日观测结束,应对外业记录手簿进行检查,当使用电子记录时,应保存原始观测数据,打印输出相关数据和预先设置的各项限差。 (3)距离测量

级及以上等级控制网的边工,应采用中、短程全站仪或电磁波测距仪测距,一组以下也可采用普通钢尺量距。

本规范对中、短程测距仪器的划分,短程为3km以下,中程为3~15km。 测距仪器的标称精度,按(3.3.16)式表示。

mD = a+b×D (3.3.16) 式中,mD—测距中误差(㎜) a—标称精度中的固定误差(㎜) b—标称精度中的比例误差系数(㎜/km) D—测距长度(km)

测距仪器及相关的气象仪表,应及时校验。当在高海拔地区使用空盒气压表时,宜选当地气象台(站)校准。

各等级控制网边长测距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的规定。

表测距的主要技术要求

- 7 -

平面控仪器精每边测一测回单程各往返测距制网等度等级 级 三等 回数 往 返 5mm级3 3 仪器 10mm级4 4 仪器 四等 5mm级2 2 仪器 10mm级3 3 仪器 一级 10mm级2 — 仪器 二、三10mm级1 — 级 仪器 注;1 测回是指照准目标一次,读数2~4次的过程。

2 困难情况下,边长测距可采取不同时间段测量代替往返观测。 测距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测站对中误差不应大于2㎜。

2 当观测数据超限时,应重测整个测回,如观测数据出现分群时,应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重新观测。

3 四等及以上等级控制网的边长测量,应分别量取两端点观测始末的气象数据,计算时应取平均值。

- 8 -

读数较测回较较差(㎜) 差(秒) 差(㎜) ≦5 ≦7 ≦2(a+b×D) ≦10 ≦15 ≦5 ≦7 ≦10 ≦15 ≦10 ≦15 — ≦10 ≦15 4 测量气象元素的温度计宜采用通风干湿温度计,气压表宜选用高原型空盒气压表;读数前应将温度计悬挂在离开地面和人体1.5m以外阳光不能直射的地方,且读数精确至0.2℃;气压表应置平,指针不应滞阻,且读数精确至50Pa。

5 当测距边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方法测定的高差进行修正时,垂直角的观测和对向观测高差较差要求,可按本规范第4.3.2和和4.3.3条中五等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有关规定放宽1倍执行。

每日观测结束,应对外业记录进行检查。当使用电子记录时,应保存原始观测数据,打印输出相关数据和预先设置的各项限差。

表内业计算中数字取位要求

等级 观测方向值及边长观测值及边长与坐方位角各项修正(秒) 各项修正数标(m) (m) 三、四等 一级及以下

六、最佳方案

a、踏勘选点:选点就是在测区内选定控制点的位置。选点之前应收集

测区已有地形图和高一级控制点的成果资料。根据测图要求,确定导线的等级、形式、布置方案。在地形图上拟定导线初步布设方案,再到实地踏勘,选定导线点的位置。若测区范围内无可供参考的地形图时,通过踏勘,根据测区范围、

- 9 -

(秒) 0.1 0.001 0.001 0.1 1 0.001 0.001 1 地形条件直接在实地拟定导线布设方案,选定导线的位置。 导线点点位选择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为了方便测角,相邻导线点间要通视良好,视线远离障碍物,保证成像清晰。

2、采用光电测距仪测边长,导线边应离开强电磁场和发热体的干扰,测线上不应有树枝、电线等障碍物。四等级以上的测线,应离开地面或障碍物1.3 以上。

3、导线点应埋在地面坚实、不易被破坏处,一般应埋设标石。 4、导线点要有一定的密度,以便控制整个测区。 5、导线边长要大致相等,不能悬殊过大。

导线点埋设后,要在桩上用红油漆写明点名、编号,并用红油漆在固定地物上画一箭头指向导线点并绘制“点之记”方便寻找导线点。

b、导线定向:导线与高级控制点连接角的测量称为导线定向。其目的

是获得起始方位角和坐标起算数据。并能使导线精度得到可靠的校核。若测区无高级控制点联测时,可假定起始点的坐标,用罗盘仪测定起始边的方位角。 七、现场踏勘报告

1、该测区内存在已有测量成果,标志保存较为完好,但已知成果的精度存在偏差。

2、测区位于漳州市芗城区马鞍山路,所过交通路线有湖内路等。测区内建筑较多,地势较为平坦,给控制测量带来一定的难度。该地区大气能见度良好,地面平坦,交通便利。

3、实训期间测区内天气情况不定,时而高温,有时却会出现阴雨天气,还会有暴雨突至,气候反常。

- 10 -

4、交通情况

该测区内交通四通八达,车辆繁多。 八、各种设计表 1、人员组织 组长 林海强 组员 陈天垒、兰志伟、许志炜、林文泉 2、作业安排 水准测量 导线测量 九、主管部门的审批意见

- 11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2h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