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高中历史 专题一 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习题 人民版必修1

更新时间:2023-11-01 12:4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一、“六王毕,四海一” 1.统一过程。

(1)灭六国:自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军先后灭掉韩、赵、燕、魏、楚、齐等国,完成了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的大业。

(2)北伐匈奴:公元前215年,派蒙恬率军北击匈奴,一举夺回河套地区。此后,秦修筑长城和直道,加强了北部边防。

(3)南征岭南:灭六国后,秦军展开了统一岭南的战略攻势。公元前214年,开凿沟通湘水和漓水的灵渠,平定了岭南。秦在岭南设郡,实施军事镇守和行政管理。这是岭南地区归属中央政权管辖的开始。

(4)通“西南夷”:秦朝在当时被称之为“西南夷”的广大地区,开辟了史称为“五尺道”的交通路线,并在其中部分地区委任官吏,这是该地区进入中央政权版图的开始。

2.意义。

(1)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战乱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

(2)秦在平定六国的基础上,巩固、扩大疆域,对周边地区施行政治控制,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应用示例

秦统一的历史意义在于(A)

①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 ②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③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④有利于发挥秦始皇个人的权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海内为郡县

1.起源: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陆续出现了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形式。 2.郡县制的建立。

(1)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确定以郡县制作为中央控制地方的制度。

(2)内容:“郡”直属于中央,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职官,分掌行政、兵事、监察等职责;“县”隶属于“郡”,“县”下设有“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此外,还有负责地方治安并兼管公文传递的“亭”。

3.特点及影响。

(1)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2)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1

的重要标志。

(3)西汉王朝继续推行郡县制,汉初形成郡国并存局面,后逐步削除与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据势力,使“大一统”政体更加巩固。

?应用示例

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叔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B)

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攻打匈奴 D.修筑长城 三、百官公卿 1.三公九卿制。 秦王嬴政灭六国后,建立皇帝制度,又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史称“三公”;设立各部门的主管官员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和少府,有人称之为“九卿”。

2.朝议。

(1)含义:丞相、御史大夫与诸卿以“朝议”等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讨论结果成为皇帝裁决的依据。

(2)作用:大臣议政可以集思广益,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但秦始皇晚年,推行极端的君主专制;行踪诡秘,君臣悬隔,身为丞相的李斯都无法与皇帝相见,朝廷大臣参与议政的制度遭到破坏。

3.汉承秦制。

西汉基本沿袭了秦王朝的官僚制度,历史上称此为“汉承秦制”。汉武帝时,另设十三部刺史,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课堂点晴

试用“一、二、三、四”(一个集中、两组矛盾、三个中央职位、四级地方机构)归纳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一个集中——权力集中在皇帝一人手中。

两组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三个中央职位——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四级地方机构——郡、县、乡、里。

基础达标

一、选择题 1.“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则纪功石刻说的是(B)

2

A.周天子分封天下 B.秦始皇统一中国 C.汉武帝开拓疆土 D.忽必烈一定乾元

解析:注意“皇帝”这一称号是从秦始皇开始的。“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说明六国已经被统一,而“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说明了皇权的至高无上和“家天下”的本质。

2.(2014·广州调研)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下令毁天下城郭。刘邦建立汉朝后,要求县以上的治所一般均须筑城。其目的都是(A)

A.巩固中央集权 B.承认土地私有 C.发展商品经济 D.抑制诸侯势力 解析:此题属于比较题,比较“秦始皇下令毁天下城郭”“刘邦要求县以上的治所一般均须筑城”的共同点,两人的行为虽然不同但目的一样,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3.(2014·湛江测试)传说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叫政月,到了秦朝,由于嬴政出生于一月,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又因为“正”字的读音同他的名字相同,就下令把“正月”读作“征月”。从中体现了(D)

A.中央集权建立与加强 B.历法是为封建政府服务的 C.向社会宣扬君权神授 D.封建皇权至高无上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解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反映秦始皇对一月叫法的处理,体现出秦始皇通过这样的做法加强自己的地位。

4.(2015·浙江温州联考)梁启超在《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中说:“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下列关于这三回革命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

A.汉朝的革命打破了夏商周以来官僚政治的局面 B.周朝的革命体现了族权和政权的结合

C.辛亥革命使人们开始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

D.辛亥革命开启了进步的闸门,使反动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解析:夏商周以来不是官僚政治,由于当时实行宗法制和分封制,所以应该是贵族政治,官僚政治应该是从秦朝实行郡县制开始,最终取代了贵族政治,所以A项的说法正好与史实相反,故是错误的说法。

5.(2015·重庆月考)史学家钱穆认为:“中国古代的政治不能完全说一切由皇帝专制,它也自有制度,自有法律,并不全由皇帝一人的意志来决定一切。”下列制度最符合其观点的是(B)

A.汉代中朝制度 B.唐代三省六部制 C.明代内阁制度 D.清代军机处 解析:从材料中“中国古代的政治,不能全说一切由皇帝专制”可分析出作者不认同中国古代的皇权是绝对的专制,A、B、C、D四项都是加强皇权专制的措施。但唐代三省六部制的三省权力分工,对皇权还是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故正确答案选B项。

6.汉景帝时,皇弟梁孝王入宫晋见,皇帝相当亲热,得知梁孝王有五位儿子,便赐给他们五人侯爵之位,并赏赐许多物品。梁孝王死后,景帝将梁孝王所遗之国分为五份,每位

3

侯爵一份,又把他们的爵位通通提升为王。历史学者读到这段故事,最恰当的解释是(B) ...

A.皇帝友爱兄弟,也疼爱子侄

B.用提升其子孙的爵位来削弱封国实力

C.加强位于边境的梁国屏障功能,以抵御外患 D.皇帝推行开发边疆政策,使边境国梁国迅速发展

解析:汉景帝此举与后来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一样,都起到分散、削弱封国实力的效果。

7.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南海郡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任嚣任郡尉(因南海郡属下县少,是小郡,故称尉不称守),是为广州建置之始。以下有关任嚣的说法,错误的是(D)

A.他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B.他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C.他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 D.南海郡相当于他的封地

解析:秦朝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长官由皇帝任免调动,都没有封地。

8.(2015·辽宁师大附中期中)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指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说明科举制度(A)

A.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 B.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 C.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D.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

解析:从所给材料的意思来看,很显然是选择A项,科举制有利于选拔人才。B项错误,材料只说科举制是选官制度,是否导致“重文轻武”与任用官员有关;“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说明C项错误;科举制度选拔出来的官员也有很多是贪官污吏,因此D项的说法也是不正确的。

9.秦统一后确立君主专制集权制度。下图是“秦朝统治机制示意图”,对其表述不正确的是(B)

A.秦始皇开始建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 B.秦律的颁行,说明秦朝是一个法制国家 C.中央机构职责明确,并设置监察部门 D.秦朝开始在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4

解析:秦律维护君主专制独裁,是一家之法。秦朝虽然以法家思想为治国指导思想,但秦朝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法制国家,故选B项。

10.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与分封制相比,主要特点是(C)

①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 ②世卿世禄制 ③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构均没有独立性 ④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吏均由皇帝任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秦朝在全国废除分封制的同时,世卿世禄制就不存在了,故②不能选。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博士齐人淳于越进曰:“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材料二 “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上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谐守、尉杂烧之。”

——《史记·秦始皇本纪》

请回答:

(1)材料一提出了什么观点?其论据是什么?

(2)材料二是如何反驳材料一的观点的?对此提出了什么主张? (3)你如何评价材料二的观点、主张? 答案:(1)观点:秦应复古,实行分封制。论据:一是殷周“封子弟功臣”,“王千余岁”,二是“事不师古”不能长久。

(2)用分封制会造成“天下散乱,莫之能一”的恶果来否定材料一的论据;提出“焚书”的主张。

(3)材料二否定分封制是为了维护秦的统一,巩固秦朝统治,这是符合历史发展要求的。但由此提出的“焚书”建议虽然一时对统一思想有利,但毕竟是简单粗暴的文化专制行为,从长远来说,对巩固秦朝的统治无益。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了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

——明朝思想家李贽

请回答:

(1)秦始皇是怎样“掀翻一个世界”的?

(2)李贽认为秦始皇“未可轻议”,其理由是什么?试结合秦始皇这个历史人物的特点说明。

(3)李贽是针对汉代以来的什么倾向发表这些见解的?

解析:本题要求客观评价秦始皇,以进一步理解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答案:(1)秦始皇结束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废除了旧制度,建立起一整套中央集权的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2)秦始皇有功有过,既是对中国历史做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封建帝王,

5

也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3)汉代以来对秦始皇的评价主要是强调他统治残暴的一面,而忽略了他的伟大贡献。

素能提升

1.(2015·湖南岳阳月考)读下面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B) 时期 高层 政区 统县 政区 县级 政区 秦汉 郡 县 魏晋南 北朝 州 郡 县 隋唐 州 县 元 行省 路、府、 州 县 明 布政使司 府、直隶 州/州 县 清 省 府、直 隶州 州、县 A.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 B.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 C.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 D.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地方制度演变的理解。材料表格中显示地方政权的设置不断加强,从而说明我国古代中央集权是不断发展的,地方的权力不断收归中央,所以B项内容不正确,故答案选择B项。

2.“士的地位介于贵族与平民之间,在社会流动中,成为上下升降的汇聚之所,观念转变也较快”。以下解读正确的是(C)

A.察举征辟制导致知识分子最善于接受新思想 B.九品中正制促成士中大部分成为社会的上层 C.科举制为知识分子的上升提供制度性途径 D.农民起义式的社会流动知识分子不能上升

解析:此题考查科举制的作用,士的地位的不断变化是由于科举将读书、考试和做官结合在一起,为知识分子的上升提供制度性途径。

6

也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3)汉代以来对秦始皇的评价主要是强调他统治残暴的一面,而忽略了他的伟大贡献。

素能提升

1.(2015·湖南岳阳月考)读下面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B) 时期 高层 政区 统县 政区 县级 政区 秦汉 郡 县 魏晋南 北朝 州 郡 县 隋唐 州 县 元 行省 路、府、 州 县 明 布政使司 府、直隶 州/州 县 清 省 府、直 隶州 州、县 A.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 B.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 C.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 D.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地方制度演变的理解。材料表格中显示地方政权的设置不断加强,从而说明我国古代中央集权是不断发展的,地方的权力不断收归中央,所以B项内容不正确,故答案选择B项。

2.“士的地位介于贵族与平民之间,在社会流动中,成为上下升降的汇聚之所,观念转变也较快”。以下解读正确的是(C)

A.察举征辟制导致知识分子最善于接受新思想 B.九品中正制促成士中大部分成为社会的上层 C.科举制为知识分子的上升提供制度性途径 D.农民起义式的社会流动知识分子不能上升

解析:此题考查科举制的作用,士的地位的不断变化是由于科举将读书、考试和做官结合在一起,为知识分子的上升提供制度性途径。

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22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