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六个月,从最后一名到高考状元——李晓鹏学习方法)

更新时间:2024-06-09 20:2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效利用时间的几个重要原则

时间管理的重要原则 一、记住:时间并不重要

说到学习时间紧张,很多人首先会想到的就是怎么挤时间——压缩睡觉的时间、压缩吃饭的时间、压缩休闲娱乐的时间等等,把一切学习以外的时间都压缩到极致,彷佛就是管理时间的终极目标。

为学习成绩而苦恼的同学,常常也伴随着觉得时间不够的苦恼。因为他们觉得,要想把成绩赶上来,必须给自己“补课”——多补习以前的基础或者多找点别的教辅材料来做一下。但是,老师上课占据了绝大部分的时间,又要布置好多好多的作业,每天连作业都做不完,哪里来的时间去自己学习?

还有一种情况是,有的人花了很多的时间去学习,几乎达到了人的生理极限了,不太可能再挤得出什么时间出来了,但进步仍然十分有效。看到自己在非常痛苦的看书做题的时候,有些个成绩比自己好很多的同学却似乎很悠闲的样子。如果时间利用都到了这步田地,自己还有再改进的余地吗?

对于这些问题,我想用一句话解释:“时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效率。”

二、学习时间的“马太效应”

要明白效率和实践的关系,我们来算一笔时间账:一个人中等努力程度的高三学生,除了上课一天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大概有10个小时。这个时间长度可以保证他每天有充足的睡眠,足够的时间来休息。如果我们要拼命的挤时间,大概能多挤出来多少呢?假设你每天只睡六个小时——这已经很夸张了,偶尔一天只睡六个小时都觉得没什么,而如果连续很长一段时间的话,很多人都会受不了。然后三顿饭总共只用一个小时,用在走路上的时间(即使是从寝室到食堂到教室三点一下,每天最少也要六趟)也要一个小时,用了洗脸漱口上厕所以及其它杂务也要一个小时。这样算下来,我们每天用来学习的时间达到了16个小时。这样,我们比别人的学习时间增加了60%。

这是一个可喜的数字,实际上,每天多60%的话累加起来确实相当惊人。一个人如果真的能这样坚持下来,取得进步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不过,这笔账漏掉了一个很重要的东西——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看同样的内容,有人看一遍就记得差不多了,有人能记住小一半,而有人看了一遍之后啥也记不住。一道普通的数学证明题,一个成绩优秀的同学,他只需要花五分钟的时间就做出来了,而一个成绩比较差一点的同学,可能最少要思考十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被一道数学题难个半个小时其实很正常。我们这样一算,学习好的同学一个小时可以解决12道这样的题目,而差一点的同学一个小时只能解决6道这样的题目。我们拼了命的多增加了60%的时间,结果一算(10个小时×12):(16个小时×6)=120:96=5:4。人家一天学习十个小时的效果反而比我们学习16个小时还要高出25%!换句话说,我们付出了比别人多60%的努力,却换来比别人低25%的效果,这可真够冤的。

这笔账算起来是比较吓人的。尽管这个效率的差距可能不是2:1,但结论本身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如果考虑到一天学习16个小时,如此高强度的学习会让人身心疲倦、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效率大幅度下降,那么这种效率上的差距只会更大。这就是为什么越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越觉得时间不够用;而越是成绩比较拔尖的同学,越觉得时间多的用不完。我有时候到中学里面讲课,讲完之后会让老师们找一些各个成绩段的同学来和我聊聊天,基本情况都是这样:

排名靠后的同学总是抱怨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除了做作业以外根本没时间自己学习;而排名靠前的同学,则认为老师布置的作业其实没多少,每天放学之前就已经把家庭作业做的差不多了,剩下的时间可以自己找点题来做找点书来看,还可以小小的休闲娱乐一下。

对于那些希望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改变现状的同学而言,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沮丧的局面。对于这种现象,我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学习时间的马太效应。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是指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社会现象。名字来自于《圣经·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在《圣经·新约》的“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中有这么说道:“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在生活中,人们经常可以观察到关于贫富差距的马太效应:有钱的人,因为可以获得投资收入,更能够把握挣钱的机会,所以会越来越有钱;而没钱的人,所有的钱都用来吃穿住行了,

没有办法积蓄,所以越来越穷。

通过我们前面算的高三学习的时间账,我们可以看到,在学习中,也存在着类似于“马太效应”的现象。学习好的人,因为看书做题很轻松,时间剩下很多,可以用来让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而为学习苦恼的人,因为看书做题都很痛苦,效率低下,每天连老师布置的作业都难以完成,根本挤不出时间来学习,只能越来越痛苦。学习成绩的“贫富差距”越拉越大。

要解决这个问题,单纯靠挤时间是没用的——就像穷人单纯靠节约储蓄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经济状况一样——我们必须记住世界上有比时间更重要的东西:效率。眼睛只看着时间,是无法逃脱“马太效应”的陷阱的。在管理时间的时候,我们必须要记住:每个人一天都只有24个小时,再怎么挤也有限;但是时间利用的效率是可以成倍提高的,提升的空间很大。当我们在思考如果利用时间的时候,首先要想到的不是怎么样去从哪里抠多少时间出来,而是怎么样提高现有的时间利用效率。

三、提高时间利用效率的第一原则:学会舍弃

我在《学习改变命运》里面在谈到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说过一句话,叫:“处好人际关系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不要试图让所有人都喜欢你。”把这句话的思想用在时间管理上,也可以说:“利用好时间的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不要试图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

有很多人谈到时间计划的时候,总是把它和一张排列整齐的时间计划表联系起来。其实,如果忘了这个原则,计划表列得再漂亮也只是一个摆设。人的时间有限,无论怎么挤一天也不可能挤出25个小时出来。但我们要做的事情是无限的,即使仅仅是学习,要看的书是永远看不完的,要做的题目是永远做不完的,要背诵的东西是永远背不完的。这节自习课做了一张数学试卷,就不能再做一张物理试卷。即使你的计划完美无缺,但是有一天突然感冒发烧要去看医生,那么计划就会被打乱。所以,无论怎么样计划,都不可能把所有要做的事情计划完,无论怎么样计划,都不可能把一切安排得天衣无缝。当有很多事情面临选择的时候,当有些任务实在无法完成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只有回答好了这个问题,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如何管理时间。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只做最重要的事情。

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个经济学上的基础概念——“机会成本”,意指你放弃某种机会而造成的潜在损失。比如你投资十万元去开一家杂货店,每个月可以赚两千元,这个事情值不值得做呢?如果单纯从帐面的“成本—受益”来看,每个月进货需要一万,卖出去一万两千元,收益大于成本,当然值得做。但是,你还有一个选择,可以花十万元开一家手机专卖店,每

个月可以赚五千元。这个时候,你还会选择去开杂货店吗?显然不会,因为你只有十万,选择了开杂货店,就等于放弃了开手机专卖店,也就是放弃了每个月五千元的收入。所以,你开杂货店的帐面成本是每月一万的进货,而实际上还有一个隐藏的“机会成本”——即放弃赚五千元的“机会”的成本。二者相加是一万五,大于杂货店每月受益一万二,成本大于收益。所以,一个明智的商人都不会去开杂货店而去开手机专卖店。

同样,我们的时间有限,你选择了做某件事情,就隐含了你放弃做别的事情。“做别的事情”就是你的“机会成本”。所以,我们做事情的标准,不是“某件事有没有意义”,而是“某件事是不是最有意义”。

真正懂得如何利用时间的高手,一定是懂得如何舍弃的人。中学学习的压力很大,很多人被弄的手忙脚乱。我们在学习的时候,面前总放着一大堆书,但你每次只能拿起一本书,认真阅读,而不是同时拿起十几本书随意浏览——这是一种最浪费时间的学习方法。只有读完一本之后,再去拿起另一本来阅读。那么,该选择哪一本呢?答案很简单:最重要的那本。对第二重要的那本,坚决不看。当年把最重要的那本看完之后,第二重要的,也就变成了最重要的了。

确保自己一直都在做最重要的事情,实际上也就是确保了自己的时间一直都在被高效的利用。如果你今天计划做五张试卷,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各一张。那么,请先做你觉得你最需要提高的那门科目。即使你做完一张之后,突然天花板掉下来砸到脑袋,到医院住了一天院,那么你做的这一张试卷对你的分数提高仍然是极有帮助的。

四、提高时间利用效率的第二原则: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在有限的时间内寻找最重要的事情来做,要放弃的东西,不仅是那些看起来不太有价值的东西。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放弃那些看起来很有价值,但是超过自己能力范围的事。

一道难度极高的题目,总是让人忍不住想去挑战一下。如果你在做完高考试卷前面的题目之后,还有充足的时间去解决最后一道难题,这样的难题当然值得去挑战,因为它会给你加分。但是,如果你前面的题目坐起来都很困难,那么,挑战这样的难题,不仅不会有结果,还是让你减分——因为你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做那些你本来可以拿分的题目。

我们要保证自己的学习效率,就要多做和自己水平相适应的题目,既有成就感又能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太简单的题目不要去做,太难的题目也不要去做。让高手去做12道难题吧,我们只做12道中等难度的题目就行了。等我们把中等难度的题目做熟练之后,你自然会发现,原来很难的题目已经不那么难了。

把做题的思想,用来制定时间计划,也对我们大有启发。有的人喜欢头脑发热的制定时间表,排的密密麻麻的,从计划表上看,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挤不出来了。原计划用半小时背一篇英语课文,谁知用了40分钟还没有背完。这才发现时间不够,连忙放下英语课本,拿起数学

题做了起来,还没有做几道题,发现背政治的时间又到了??总之一天下来忙了半死,计划的任务还是没有完成。这样就会产生一种挫折感,三来二去的就对自己没了信心,老感觉计划赶不上变化,于是越来越难以按照计划学习,不久又过起了原来那种杂乱无章的生活。

所以,对于哪些刚开始制定计划的人来将,计划应该定得适度的低于而不是高于自己所能完成的水平。比如你预计自己复习某一部分的内容需要一个小时,那么你可以计划用80分钟。让时间宽裕一些,但尽量保证每天给自己规定的任务都能完成。在一天结束的时候,前一天所计划的事情都做完的成就感是非常爽的,可以给你继续制定和执行计划的信心和动力。这样循序渐进,再慢慢的提高标准,才能真正高效的利用时间。

五、提高时间利用效率的第三原则:根据不同内容的学习特点来安排时间

“没有人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是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的名言。那么,我们也可以说:“没有人能两次度过同一个小时。”每一个小时都是很独特的,在每一个小时里面,我们周围的环境、我们自己的生理心理状态,都会发生变化。上课的时间和在家自习的时间,显然是各不相同的。我们不能简单的把24个小时进行划分成一个一个的小格子,然后往里填充内容,然后就管这叫“时间计划”。我们必须学会用让不同的学习内容和不同的时间相契合。

只有面对于那些需要大量的阅读、理解、背诵的东西,就要安排时间比较长、精力比较充沛、不容易受到干扰的时间段来做。为什么呢,因为看书和背书的时候很容易走神。大家往往有这样的体验:眼睛盯着书本,脑子里却不知想到哪里去了,没准还在想着昨天吃那顿火锅呢。所以如果看书的时候精神比较疲倦,就更容易走神。而且看书从翻开书本到进入状态需要一个时间,大约五到十分钟的样子。你花了十来分钟好不容易开始专心致志了,突然什么事情打断,比如接个电话之类,然后回到书桌前来看书,你又需要花五到十分钟来集中注意力,如此反复被打断,最后你感觉看了两个小时的书,实际上真正“看进去”的时间不足一个小时。所以看书的时间最好不要被随便打扰。

所以,对于看书背诵的事情,最好选择精力旺盛不容易受干扰的较长时间段来做。

那么,那些精力不太旺盛,比较容易受干扰的时间用来做什么呢?

用来做题。因为做题的时候需要动笔演算,可以强迫你集中注意力,即使周围环境比较吵闹,即使你精力不太好,仍然可以达到练习的效果。比如下课的十分钟,你规定自己做十道英语选择题,你刚做了五道,突然有同学找你聊天,你的思路被打断了,聊了一会儿有提起笔做第六道,到上课的时候只做了八道,你就收获了八道题目的知识。如果你用来看书,除非你有超人的定力,否则恐怕还没有看清书上写的什么就上课了。

六、提高时间利用效率的第四原则:注意适当的休息

前面我们在算一笔高三学习的时间账的时候,虽然说拼命的挤时间能多挤出来60%的时间。但是这个60%的时间实际上是由水分的,因为一个人在睡眠不足的情况下,强行多挤出来的6个小时,是不可能是睡得好休息得好的6个小时的学习效率相提并论的。所以,如果你记住了“效率比时间更重要”,那么,你也就可以理解:在高三阶段要想把时间利用好,除了要挤时间学习外,还要学习挤时间休息。

在我自己的高三学习阶段,我都有睡午觉的习惯,晚上也会在12点之前睡觉。在高三阶段每天都要睡这么多的时间,可能跟我个人比较贪睡有关。但在制定时间计划的时候,保证必要的休息还是应该的。有很多同学在喜欢熬夜,因为夜里安静,有利于学习。但这样就会影响白天的精神,上课老想打瞌睡,又怕被老师发现,睡的很不安稳,于是课没有听好,觉也没有睡好,一天到晚都迷迷瞪瞪的。其实高中的时间说长也长,说短也短。要浪费时间很容易,一晃就过去了;要努力学习也足够长,学习任务重的时候偶尔熬夜可以,长期如此肯定坚持不住。

七、学会执行:把良好的计划变成现实

就跟我们学习需要预习和复习一样,计划既需要每天执行之前牢记在心,也应该在每天执行之后进行检查,只有如此才能不停的督促自己,持之以恒。

我每天制定的计划,每天晚上都要拿出来检查检查,完成了的,就在前面打上勾,没有完成的,就在前面打上叉,然后统计统计完成了百分之多少。刚开始的时候大概能完成60%,时间久了,基本上能维持在80%左右。

我以前看过一个故事,具体忘了是谁。总之是有一位古人,总觉得自己每天都会做一些错事,为了少犯错误,他就想了一个主意:拿出一个碗、一包黄豆、一包绿豆,每天做了一件好事就把黄豆放进碗里,做了一件错事就把绿豆放进碗里。每天晚上睡觉之前,他就数一数里面有多少颗黄豆多少颗绿豆,然后想一想自己今天做了哪些好事哪些坏事。就这样日复一日,黄豆逐渐增多而绿豆日渐减少。

从这个小故事可以看出每天监督自己的好处。无论做了什么事情,每天睡觉前都回想一下,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该做的事情又有哪些做得不好,该怎样改进。这样才能不停的进步,而不至于停滞不前。我们制定了计划,就需要每天都检查自己的完成情况,这样才能督促自己不断改进,真正做到制定好计划、执行好计划。

总之,我说了那么多关于如何进行时间管理的话,就是没有告诉大家该怎么样列一张每天如何安排时间的表格。实际上,这可能是在时间计划中最不重要的一个方面了。你只要拿出一支笔一张纸就可以填满整张表格,但里面的东西可能对学习毫无帮助。

我们都知道,同样是一张写满了字的密密麻麻的试卷,有的能得到150分,有的只能得零分。所以,把试卷写满不是本事,知道该写上什么正确的内容才是本事。时间管理也是一样,列出表格把时间填满不是本事,知道如何在正确的时间填入正确的内容,然后认真执行,这才是真正的本事。

记笔记需要注意的三大原则

记录笔记的三个原则:

第一,记录知识的体系或者说老师的思路:

比如这节课老师讲了三个知识点。第一个知识点分为三个部分。一级一级的把体系和思路理清楚。看起来就像我们教材的目录一样。如果更前进一步,可以学习画思维导图来做笔记,把老师讲课的内容画成一幅思维导图,这样就更好了。具体画法我在《高考状元的屠龙宝刀》中有详细说明。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不管是整理成目录形式的笔记,还是画成思维导图的笔记,目的都是一个:“提纲挈领,理清思路”。这跟做读书笔记是一样的,看完一本书或者书的一部分以后,把这段文字的框架结构整理成这个样子:

一:&&&&&

(一):******

1:%%%%%%

2:%%%%%%

(二):*********

1:%%%%%%%%%

2:%%%%%%%%

二:&&&&&&&&&

(一):********

三:&&&&&&&&&&

平时自己整理习惯了,熟练了之后,再用这种思路来做课堂笔记,就很方便了。画思维导图也是一样,先通过看书的时候画思维导图,熟练了之后,听课的时候也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来做笔记了。

第二,记录重点和难点:

1.重点:就是老师反复强调或者要求大家记录下来的。这个很简单,只要老师说:“这个要记下来。”或者故意重复的说几遍,留出记录的时间,你就详细的记录下来。还有就是当时听不懂的,也记录下来,课后认真去体会或者拿去问老师。

2.难点:就是觉得自己难以完全理解或者觉得对自己很有启发的以前没有想到的部分。比如老

师讲了三道例题,其中一道很简单以前做过,就不必记录。如果有一道对你很有启发,觉得这是一个新思路,就记录下来。或者老师突然提高什么东西,你觉得很新鲜,也记录下来。

第三,简略,迅速,不能耽误听课。

上课最重要的是听和理解,然后才是记笔记。如果埋头记笔记,老师讲的什么反而没有挺清楚,或者只是听见了记下来了,但是没有动脑筋思考,这样的效果就会很糟糕。所以记录的时候尽量用自己能看懂的简写、关键词等,字迹比较潦草也无所谓。只要第一点做到了,这个笔记框架清楚,里面的内容乱一些不会影响以后的复习。记录老师讲的例题,你就没有必要完全照抄整个解题过程,而是把最重要的解题关键点记下来,以后看到这个题目时候,看一下几个关键点就能回想起来具体解法这就够了。

如何进行有效的复习

(2009-08-15 10:31:24)转载标签:学习方法学习改变命运教育杂谈 分类

:网友来信交流

考大家一个问题,你知道“复习”的英文单词是什么吗?相信你一定自信地脱口而出:“

Review!”

非常好!这就是我们在高三整整一年做的工作。View,观察、查看,Re-view,其实很简单

,就是再看一遍嘛!可是,在真正的复习过程中,就少有同学能养成在做完题后自觉反思的好

习惯了。许多同学在考试中“解题经验失效”的一个原因,就是很多同学非常重视做题,重视

做题的数量,但却经常忽略比做题本身更重要的东西,就是review,就是总结和反思!许多同

学只注意到了手的运动,而忽视了脑的运动,又怎能不在茫茫题海中苦苦挣扎,事倍功半呢? 下面我就从“对题目的总结和反思”、“对考试的总结和反思”这两个方面,分别跟大家

谈一谈如何进行有效的复习。

(1)对题目的总结和反思

在高中时,跟其他的同学交流学习经验,我反复说的一点就是:做题要追求“真会”,

也就是说,会做这道题是第一步,明白为什么做是第二步,能由此及彼做会一类题是第三步,

而最高境界,就是把解这道题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深入浅出地给别人讲明白。做题要达到“

真会”,不二法门就是总结和反思。

对一道具体的题目而言,在做完之后,要及时地分析、归纳、总结。重新审视题目关键

的条件和问题,找出“题眼”在什么地方,这是提高自己审题的能力,或者说接受、挖掘信息

的能力;然后看看这道题涉及的是什么知识点,顺利解题需要的方法是什么,拨清考察的内核

;再回顾一下解题思路,第一步是什么,第二步又是什么,把每一个步骤都穿成一条线;积极

思考一下为什么要这样做,还有没有别的方法,有无创新之处;跟以前做过的题目进行分析对

比,争取做到举一反三。当然,也不是每一道题都要如此,是否有价值进行这样的思考完全由

你自己把握。

对一类题目而言,也要善于研究它们的共性,总结出规律和适用范围,或者由一道题的巧

妙解法推而广之,争取变成一类问题的通解。下面把我总结中的一个专题列出来,算是抛砖引 玉。

(2)对考试的总结和反思

考试是难得的训练自己的机会,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特定的气氛下,你需要调动

各方面的能力。而在每一次考试中,我都下意识地应用自己摸索出来的“目标控制法”,做到

了每次考试有有收获和进步。 每次考试前,我都会在一张白纸上写满通过本次考试要达到的目标:要注意克服哪些易犯

的错误,尤其是要克服前几次考试中暴露出来的共性的失误;要积累哪些经验,应用哪些技巧

,比如选择题中的特征值法;要在多长的时间内完成卷面各部分,比如,争取35分钟内完成数

学试卷中的选择题和填空题;要培养锻炼哪些考试应试的心理素质等。

也就是说,我们要把考试看成是一个完整的流程,包括考前准备、考场发挥和考后调整三

个阶段。同学中存在的误区往往是只注意考前的准备和考场的发挥两个阶段,对考后调整注意

不够。事实上,高考之前的每一次模拟考试,最重要的就是考试后的总结与反思,只有这样,

才能认识到自己的薄弱环节,不断提高考试能力。所以,有心的同学一定要注意做好健全的考

后调整,不断提高自己的实力。

怎样学好生物?(上)(2009-06-21 14:37:53)转载标签:学习方法教育高考状元杂谈

分类:

教育杂谈

作者:刘英迪 选自我主编的《怎样学出好成绩》 新世界出版社出版

刘英迪:女,毕业于天津耀华中学,2001年获得全国高中生化学竞赛一等奖,2002年进入上海

复旦大学化学系,2005年8月,选派为4名代表之一代表复旦大学到台湾新竹大学参加东亚研究

性大学主题国际交流会,2006年被美国加州大学化学系录取为博士研究生。

虽然生物属于理科,但它需要的东西却很多。生物对我来说,简直是“政治第二”,因此当时

我对生物一点兴趣也没有,再加上它在高考中所占分数并不多,所以便成了我逃避它的借口。

当然,我生物成绩往下滑,down,down,分数低得我都抬不起头来。幸亏我的高中生物任课老师

,他及时发现了我对生物匮乏的兴趣。用他的话讲,就是我每次上课的时候不是眼睛眯成一条

缝,就是看着窗外发呆,我不好意思地说:“老师啊,我也不想生物学习那么差啊,但是我学

习就是提不起兴趣来。生物需要记忆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但是在高考中所占比例又不是太大

,所以每次我拿起生物书的时候,翻开一本虽然表面上轻轻薄薄的教科书、练习册,都会觉得

没有兴趣没有激情-----这本书为什么那么重。此时,不仅是书重,而且头也变重了,眼皮也

变重了。”老师听了,先是哈哈大笑,继而说:“我想聪明的你是有‘理科情结’吧?”“嗯

?什么理科情结啊?”我不解地问道。他看着我,语重心长地说:“有些聪明的孩子,总是心

理上严重拒绝文科式地背、记,认为是无能的表现,但是在正式考试以前,他们往往可以正确

地对待真正的文科,就算不喜欢也会硬着头皮背。而一般有理科情结的孩子往往理科都学得不

错,但是对于生物这种有大量信息和背诵内容的‘准理科’,他们总是在心理上面不愿意也觉

得不需要按照文科的准备方法准备考试???”“啊啊,那老师,我该怎么办啊?”我着急地 问。“你是不是觉得生物没意思啊?”“嗯???怎么说呢,我以前觉得大自然真的挺有意思

的,但是不知道现在看到生物书为什么就没有兴趣学习。”“那好,我单独给你留一个任务。

”老师微笑而又充满信任地看着我,“为了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生物的兴趣,我需要一些前沿的

生物领域的科学知识,你去帮我找一些生物学的最新科技吧。”“啊?”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 脑,“可是,老师,我???”他一摆手,不听我解释:“好啦,你要说什么我都知道,快去

吧,等你的好消息。”真奇怪,我心想,我本来连学生物的劲头都没有,宝贵的学习时间都分

给其他学科了,学习生物的时间本来就有限,我成绩又低,找这些劳神子的东西跟考试又没有

关系,不知道这个老师葫芦里面卖的什么药???

虽然老大不愿意,我还是决定照老师的话去做。于是,我来到了天津图书馆,拿了个笔记本,

在阅览室里面整整呆了一天,把好多好多科普杂志看了个遍,并且摘抄了里面好多有趣的前沿

生物知识。开始的时候,我坐在那里只是为了应付老师随便摘抄,渐渐地,我被书中各个有趣

的生物前沿知识吸引住了,开始如饥似渴地阅读。什么《大自然之谜》啊,《科学世界》啊,

《奥秘》啊,我发现原来这些科普杂志那么有趣。在闭馆的时候,我不情愿地收起东西,脑

还沉浸在妙趣横生的生物科学之中。回到学校以后,我胸有成竹地把我的成果交给老师,然后

对他说:“老师啊,我原来没有发现,原来生物那么有趣,那么有用,但是这些都是课本以外

的,课本上的要也有那么好玩多好啊!”他笑着说:“哈哈,我们拭目以待吧。”在那之后的

几天里面,每当上生物课的时候,他就会把我找到的那些生物前沿科学向大家介绍一个,我坐

在下面,别提心里有多得意了。在这之后,我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大大提高了,开始自己主动地

阅读科学读物,这些,又对我的课堂学习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这之后,老师又专门找我谈了一次,让我改变自己对生物的理解,引导我走出生物学科学习

的认识误区。针对我的理科情结,他对我说,不论什么样的学科,不管它的逻辑性有多强,记

忆知识是最基本的,通过记忆我们可以灵活运用学科中的基本知识、公式,这样才能真正掌握

这一门知识而把它应用到实际的生活生产中去。他还告诫我记忆也是正常学习过程中的一部分

,既不该歧视,也没必要恐惧。他还讲了好多例子,向我说明生物和其他理科一样,也有着很

强的逻辑性,并且知识前后有很大的联系,而不是只要靠背诵记忆就可以搞定的。比如当降到

呼吸作用的时候,我们可以按照呼吸作用发生的一系列工程把与此相关的化学元素、转换等等

联系起来。经过老师的点醒和自己的努力,我找到了符合自己“理科思维习惯的途径,后来的

学习中,我的生物成绩直线上升,到高考时,我理综的生物部分没有丢一分。到现在,我还很

感激我的这位生物老师,是他带领我找到了打开生物学习方法宝库的金钥匙。

其实,在掌握了学习方法以后,生物知识点并不是很难记的,而且经过我们幽默的师的恶搞以 后,还很好玩。比如在讲到神经传输和体液传输的时候,他在讲台上面边比划边操着方言讲:

有一天,你在马路上面得罪了一个家伙,你跟他犯横,他揍了你一拳,这时候神经传输非常快

,啊哟,你觉得疼了,这个家伙咱打不过,然后撒丫子跑了,如果是体液传输,你身体上面受

激,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增多,慢慢传输,依靠扩散作用等等,然后你再想跑,早被人揍了半天 了,所以呢,神经传输比体液传输快???听他讲的时候,眉飞色舞,我们笑得都快不行了,

于是,知识记得又快又牢。呵呵,我可不是说学习生物的时候一定要跟打架斗殴扯上关系,也

不是说一定要找一个恶搞的老师,我的意思是你记东西完全不要像我以前那样,死记。因为生

物是跟我们息息相关的,并不是像历史一样以前的东西,我们完全可以在生活中用。比如,学

习人体结构的时候,我边背诵边一会儿摸摸自己的脑袋,一会儿摸摸自己的肚子,搞得同桌以

为我吃了什么不健康的东西呢。还有记得大学的时候先上了人体解剖课,然后中午吃饭吃大排 ,我看着大排说,这里是第二条肋骨???搞得周围的人都用异常的眼神看着我???这样记

得真牢,我不骗你的。学习免疫你可以想想你为什么小时候打疫苗;学习生态学你可以想起来

小时候看的动物世界;学习自然增长率你可以想到农村墙上的大标语“只生一个好”???这

些都是我以前的奇怪联想,虽说看上去没啥用,但是你这么样去想,就会很有兴趣地学,也会

把知识记得很瓷实。而且,对于理科综合也很有好处啊:你想,理综不就是吧八杆子打不到一

点的东西弄到一块么,你自己提前想过了,也就是说你进行过这样的思维训练,还怕出了题目

你不会想么?

说道理综,我不得不功利地对你说:师弟师妹,我们学习生物的目的,虽然有千千万,但是首

先是为了高考。现在的高考,生物出在理综里面,那么你只好适应它。所以光把生物搞好是不

够的,不但要学好数理化等等,还要在理综的试题里面熟悉理化生在一起的怪异模样。在这其

中,生物除了自己内部的综合以外,还分为生物与物理生物与化学,理化生三科在一起的题目

。物理和生物学科的融会与升华是比较热,而且占分数也多,因为物理的研究方法、思维形式

具有通用性与普遍性,物理学研究中的基本方法对生物学的研究起着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另

一方面,生物的发展又扩大了物理研究的空间。物理学中几乎每一个重要的知识内容,都与生

物紧密相关,与自然和生活的联系更是丰富多彩。如生物电、人体辐射、温室效应等自然现象

,B超、X光透视、CT断层扫描等医学检查手段,都是物理与生物知识的综合应用。生物和化学

结合的地方就更多,学起来就有点像么。化学和生物学综合测试试题结合特点我觉得有三类:

一是渗透,如糖类、蛋白质与细胞,有机物与生物遗传等,二是交叉,如元素,化合物与生物

的新陈代谢、污水处理与自然环境等等;三是综合,如有机物的主要来源,农副产品的加工,

资源的综合利用,新产品,新能源与生物遗传,生命的起源。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中,同时有

意识地在其他两学科以及本学科的基础上,挖出两门学科相关的,交叉的知识体系,增加交叉

的知识面,提高用化学、生物的眼睛心思去观察分析生活、生产和社会中(其实是高考给你的

各种刁钻的题目中)的各类有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怎样学好生物?(下)(2009-07-20 09:09:47)转载标签:学习方法教育高考状元学习改变命

运杂谈 分类:思维导图系统学习法

作者:刘英迪 选自我主编的《怎样学出好成绩》新世界出版社出版

刘英迪:女,毕业于天津耀华中学,2001年获得全国高中生化学竞赛一等奖,2002年进入上海

复旦大学化学系,2005年8月,选派为4名代表之一代表复旦大学到台湾新竹大学参加东亚研究

性大学主题国际交流会,2006年被美国加州大学化学系录取为博士研究生。

针对综合题目的特点,我认为单学科所学到的知识所勾勒的知识结构,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

局限性,所以一方面我们要把握好各科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抓住各个学科之间的交汇点,

挖掘出隐含在其中的文理综合交叉因素,沟通相互之间的联结,形成一体化的知识网络。另外

,我们还必须去关心学科知识之外的科技、自然、社会问题。因为“综合试题”多以现实中的

问题立意命题,大多综合社会的热点、焦点,以及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我在考试中总是

遇到在课外、报纸上面读到的东东这也得益于老师对我在阅读课外读物上面的启发。如果在考

试中能遇到在课外阅读过的知识信息,那么看到题干中的信息,就不会因为陌生产生恐惧继而

错误领会题目了。而且,课外知识比较好玩,能大大提高大家的学习热情。还有一个方面大家

必须要注意,因为综合题目某些知识点在很多科目中都有涉及,但由于不同的科目讲述的侧重

点不同或教学深度不同,有时我们可能会发现不同科目的老师讲一个东西却不一样,这就给大

家造成疑惑。如某些物质的性质在化学、物理中都有介绍,但缺乏联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

就不能总是依靠老师,我们要靠自学,自己查阅相关书籍,搞清楚这个只是的来龙去脉真正了

解这个题目的缘由。

以上说的可能比较宽泛,可能你们需要我给你们点详细的学习方法,我觉得,上面我说的都是

基本思想,你们要把握我的宗旨领会我的核心思想。学习方法这种东西每个人有每个人适用的

,不可以照搬,不过为了你们开始的时候操作方便,我把我的方法拿出来给大家看,你们可要

去糟粕留精华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哦。

首先呢,我觉得高考高考就是“高度重复的考试”;怎么说呢,虽说大家都说什么重视能力联

系实际,(有时候我也那么说)可其实骨子里面部就是那么回事么,统共高中学了没多少东西

,重点难点就那么一些,人家会考什么其实早就告诉你了,考什么题目历次高考也没多少新花 样,就算没黔驴技穷也因为种种政策要求百分比不能把题目出得太变态。所以我认为我们高考

复习的时候要把握考试说明,考试说明这个东西反复强调都不过分。因为考什么知识点上面都

写着呢,高考是不会脱离这个基本宗旨的。当时我把考试说明看了3遍,这同时也是我复习的3

个步骤。第一遍:把考试说明放在眼前,旁边放上课本,用一个笔记本,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

点过,每看一个知识点,脑子里面先尽力回忆当时学习过的知识,然后核对课本,记牢。有什

么想法,记忆的疏漏,不懂或者忘了的地方赶紧写下来做记录。第二遍,当所有的知识点都过

滤一遍以后,自己试着看看考试说明的大标题,用一些结构图把知识联系起来。比如看到细胞

结构几个字,就主动在纸上面自己画一个细胞,标出来各部分的名称、作用,再想想还跟什么

知识相关,比如我们还想到DNA在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合成,而RNA在细胞质中合成,然后我们

又可以把DNA、RNA还有与此相关的什么中心法则联系进去。这些联想都是很重要的,因为综合

科目还有什么生物学科内综合其实就是让你把好多东西联系起来么。第三遍就不仅仅是生物了

。因为考试说明基本上是最概括的知识点总结,你完全可以把生物、物理、化学三科的考试说

明放在一起,勾勾画画看哪些知识有联系。这样找起来知识的联系点特别方便,就跟玩连连看

似的。

怎样快速提高英语成绩

(2009-12-23 11:02:56)

在我收到的读者提问中,被问到最多的问题就是:“怎样快速提高英语成绩?”在各个科目当中,能让最多的头痛的,也是英语。我自己从小学习英语的环境非常简陋,那个时候连随身听都没有,我们的英语老师自己的发音也不太标准。不过,在所有考试中,我的英语成绩总是能让我顺利过关,现在能够到剑桥大学访学,应该算是基本学过关了。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学习英语的心得,主要就是谈提高考试成绩的心得。

提高英语水平最便捷的方法,莫过于把一个人送到英语国家呆上两三年,那他的英语肯定提高很快。这就是“语境”的作用——它强迫你用英语来思考。不过对大部分人来说,这是不可能的。在中文的环境中,英语学习变成了纯粹的单词和语法的一种组合记忆。所以英语学习起来也就特别痛苦。

对于非英语环境中的学习者而言,既然很难给自己创造一个“听力”的英语环境,选择用“阅读”来给自己创造一个小的英语环境,就是最现实的方法了。我们在背诵单词和语法的时候,一个一个的单词是不会给你带来英语思维的。而当你认真的阅读一篇文章的时候,慢慢的就会被带入英语环境中去了。

此外,从考试的角度来看,阅读理解也是我们英语考试拿分的核心。

一方面是它在整个试卷中的分值大。各种英语考试,包括国内和国外的,阅读理解都是分值最大的一块。

另一方面,阅读是其它任何一种题目的基础,包括听力、语法、改错、选词填空、写作等等。

——阅读量大了,对语法和单词的掌握必然会更加熟练,通过阅读来理解和记忆单词语法比死记硬背效果好得多。阅读水平上去了,写作水平自然会跟着提高。而听力也和阅读的关系非常密切——对我们这些没有生活在英语环境中的人来说,我们的听力水平永远不会超过我们的阅读水平,如果一篇文章不能快速读懂,那么也就不可能指望我们能把它听懂。

所以说,快速提高英语的核心在于加强阅读,提高阅读能力。只要阅读理解的能力上去了,英语成绩必然会有很大的提高。

在平时,应该多读一些英语材料,这是泛读。不过今天我主要围绕考试来谈,也就是落实到怎么样做阅读理解。我自己做阅读理解可以分为四个步骤,我曾经把这四个步骤教给很多同学,只要能按照这四个步骤做下来的,一两月之内,英语成绩基本都有很大的气色。

第一步,是先看问题。问题下面的选项可以稍微扫一下,不用认真看。这样做的目的是快速了解整篇文章的大概意思和考点。也就是说你把题目看完了之后,基本就知道这篇阅读理解在讲什么了。因为有的阅读文章它的写作方式不是“开门见山”式的,往往会先闲扯两句,然后慢慢的导入主题。很多人上来先看文章,一看开头——看不懂,不知道作者想要说什么,然后就晕了头,后面的内容也就跟着糊里糊涂起来。所以我们先看题目,知道全文大意和考点,即使看文章的时候有些地方看不懂,也影响不大了。

第二步,就是认真的把全文阅读一遍,然后做题。

这前面两部,是我们做阅读理解的常规步骤,在考场上,也就按照这两个步骤来就不错了。完成者前面那个步骤,每篇文章需要用的时间大概是12分钟。

但是,在平时练习中,也这样做收效不大。因为只阅读一遍,看个半懂不懂,糊里糊涂的选择几个选项,然后对一下答案。这样我们花了时间,实际上没有什么收获。花了很多时间做了很多英语题目,却还是停留在原来的水平。所以说在平时练习中,既然做了一篇,就要吃透一篇,理解一篇,收获一篇。这样即使在某一篇文章上花的时间多一些,效率却比流水一样的做很多篇阅读理解要高得多。

怎么个多花时间呢?

第三步,要对照参考答案。但是不能简单的知道正确答案就完了。对于自己做错的题目,包括那种没有把握但是“蒙”对了的题目,要认真的对照原文,理解清楚为什么这个选项才是正确的。这个过程,就是再重新阅读文章和理解题目的过程。

第四步,在把问题都梳理清楚以后。我们要再回过头来认真的读一篇文章,这个时候可以查字典,理解一些生词的意思(注意:不要去背诵没有在课堂上学过的新单词!)在此基础上,保证自己把这篇文章的每一句话都彻底理解了。把每一句话的意思和语法结构都要弄清楚。

这样四个步骤下来,我们对于这一篇阅读理解才算彻底吃透吃通了。这样,本来12分钟就可以搞定的一篇阅读理解,可能要花差不多半个小时。但是,这比我们花半个小时做三篇阅读理解的效果要好得多。因为你真正收获了、进步了。按照这个方法,每天哪怕只做一篇阅读理解的题目,一两个月坚持下来,我们的英语成绩必然会有很大的提高。

最后要说的是,选择这样认真彻底理解的阅读理解的文章不要太难,应该跟自己的水平相适应,这样做起来才是效率最高的。

高考状元的屠龙宝刀1:聪明的大脑如何思考?

2006年12月,前哈佛大学校长拉里·萨默斯访问中国,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的时候。记者问道:“你认为一个优秀的哈佛大学生需要具备的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 萨默斯先生说:“正直诚信的品格是我们对学生最基本的要求,除此之外,我想最重要的是思路清楚,分析问题的时候有着非常清晰的思考过程。”

我们平时说某人很聪明,智商很高的时候,也常常用反应快、思路清楚来形容。“思路清楚”,这个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的词语,到底有什么神奇之处,为什么萨默斯先生会把它看得如此重要?

1997年的时候,有一个四十多岁的男子成为了俄罗斯总统办公厅主任的助手,他叫弗拉基米尔,相貌平平,身材中等,也不怎么爱说话。当办公厅主任不在的时候,他就有机会直接向总统报告。当时的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后来在回忆录《午夜日记》里说:“他(弗拉基米尔)提交的报告总是思路非常清楚,这一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受到总统重视的弗拉基米尔很快被提拔为国家安全局长,一年后成为政府总理,半年后,叶利钦将总统的宝座让给了他。从主任助理到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的总统,他只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这个人就是现任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

叶利钦选定普京为他的接班人,当然还有更多更复杂的原因,但“思路清楚”显然是原因之一。

我小学的时候成绩曾经非常好,但是进入初中以后,学习的科目和每个科目的知识一下子增加了好几倍,学习起来非常吃力。刚进入初中那段时间,我的成绩一度很不理想,无论怎样努力都上不去,求胜心切的我干脆用作弊的方法来“争取”好成绩,结果被查了出来,还挨了很重的处分。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加上我自己的努力摸索,终于找到行之有效的

学习方法,成绩进步非常迅速,长期占据我们学校的年级第一。完成这个转折以后,我自我感觉最大的变化就是:学习和做题的时候思路变得非常清楚了,再多的知识也能够被我梳理得井井有条。这种清楚的思考方式一直伴随着我,并不断让我在以后的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来到北京以后,我结识了很多北大清华人大的朋友,他们都是高考中的胜利者,也都很聪明,无一不是思维清楚的学习者――毫无疑问,一个头脑混乱的人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

可见,清晰的思维,往大了说,是国家领袖的必备素质,往小了说,是我们取得好的成绩必备条件,难怪哈佛大学校长会把它视为优秀学生最重要的素质。那么,清晰的思维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成为一个思维清晰的聪明人呢?

要想找到以上问题的答案,就必须先明白我们的大脑是如何思考问题的。现在,让我们来做一个小小的头脑测试:

问:当你看到“萨达姆”三个字的时候你会想起什么?

首先,你是不是会想到伊拉克、总统、绞刑、战争、布什、911事件、“恐怖大亨”本拉登、大屠杀等等?这些词语伴随着图像迅速在你的脑海里一一浮现。

--从一个点出发,联想到很多相关的点,这是我们大脑思考问题的第一步。

然后,你需要把这些零散的词语稍微组织一下,形成一幅比较完整的图像。这样,如果你想向别人简要介绍一下萨达姆,你就会说:“他曾经是伊拉克的总统。911事件以后,美国总统布什认为他在背后秘密支持本拉登的恐怖活动,以此为借口发动了伊拉克战争,结束

了他在伊拉克的统治。战争结束以后,他被美军逮捕,并被伊拉克特别法庭以大屠杀的罪名判处绞刑。”

――把联想到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整理,这是我们思维的第二步。

也许上面对萨达姆的介绍并不是非常的准确和完整,每一个读者都会想像出不同的关键词,并根据这些关键词组合成自己脑海中萨达姆的图像。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从中可以发现自己的大脑是如何进行思考的。

我们从“萨达姆”三个字开始的思维过程, 可以用如下这张图来表示:

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小测试,我们就可以初步了解大脑的思考方式:

我们的大脑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总是先从一个或者几个点出发,展开联想,想到很多很多相关的点,再把这些点连接起来,组成一幅完整的图画,从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思考过程。

这个过程也可以用一张图来表示:

明白这样一个过程到底有什么用呢?它与萨默斯先生所说的思路清晰的优秀学生有什么关系吗?

高考状元的屠龙宝刀2:聪明的大脑如何思考?

(2008-04-30 23:12:32) 转载 标签: 分类:思维导图系统学习法

教育 思维导图 高考状元 爱因斯坦

我们来看这样一道物理选择题:

如果将一个塑料瓶装满水,拧上盖子封死,然后朝着瓶子开一枪,结果会怎样?

A. 水从子弹的出口向前喷出; B. 瓶子向四周炸开,水向四周喷出;

C. 瓶子里的水会向前和上下左右喷出,但不会向后喷出; D. 瓶子里的水会上下喷出。

要想解决这样一道题目,我们的大脑应该怎样进行思考?

第一、根据我们前面所说的大脑的运转方式,它总是从一个或几个关键的点开始的。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找到题目的“关键词”。这道题目当中有这样几个关键词:塑料瓶、子弹、水。

第二、接下来,我们要从关键词展开联想了:

关于塑料瓶,中学物理没有什么相关的知识点;

关于子弹,我们会想到极高的速度、极强的穿透力,也许还能想到子弹运行的抛物线轨道,但根据这些好像还是不能得出结论;

然后我们想到水,中学物理中有关于水的知识点有很多,比如水的密度、浮力、压强、光在水中的折射、全反射等等。再进一步往下想,其中密度、浮力、折射、全反射都好像和这道题没什么关系。那么压强呢?可以想到压强的大小、方向??对,方向!这道题目的选项不就是在说瓶子里的水会朝什么方向喷吗?那么水的压强的方向是怎样的呢?物理书上写得很清楚,在同一位置上,水的压强在各个方向都是一样的。

第三、我们再把前面想到的关键词联结起来,就可以得出一幅完整的图像:

子弹以极高的速度穿过塑料瓶,给瓶子里的水施加了巨大的力量,由于水的压强是向四周传播的,所以,瓶子会向四周炸开。正确答案是B。

子弹穿过易拉罐的瞬间,罐子向四周炸裂。尤其注意有大量的水会逆着子弹射入的方向向后喷出。

我们再回到上面的题目,如果我们在考试中遇到了这么一道题,我们在哪几种情况下能够找到正确答案呢?

第一,瞎蒙一个,蒙对了; 第二,以前做过这道题;

第三,见过子弹穿过水瓶的照片或者视频,知道它会四周炸开; 第四,从题目出发,利用学过的知识,推出正确的结论。

这四种情况中,前面三种都属于运气好,如果遇别的题目的时候没有这种运气,那就只有干瞪眼了。而只有第四种是真正意义上的“解题”,具备了第四种能力,不仅能够解这一道题,其它更多的题也能解。所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才是提高学习成绩惟一的正途。

而要想具备这种能力,只需要我们按照大脑正常的运转方式来思考就行了,所以,它也是每一个正常人都可以通过学习来加以掌握的。

我们知道,人的思维速度非常快,大脑内部的信号是靠生物电流传播的,速度可以达到每秒30万公里,所有人都完全一样,生物电流不会因为你是天才或者不是天才而改变传送速度。爱因斯坦的大脑电流速度不会超光速,你的大脑电流速度也不会只有每秒20万公里。请务必记住:你的大脑运转速度和爱因斯坦的速度完全一样。

所以说,所谓的聪明人和不够聪明的人,他们在思维能力上的区别并不是谁的大脑“运转更快”,而关键在于思维的方式要对路,在于谁的大脑“运转更正确”。具体到我们的学习中,学习能力和解题能力的强弱,也不在于谁的大脑天生就比别人“慢”,而关键在于是否“正确”。因此,对于一个头脑聪明的人而言,“思维快捷”只是表面现象,“思路清楚”才是根本。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1w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