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卫生资源配置现状问题的思考

更新时间:2024-01-08 07:2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我国卫生资源配置现状问题的思考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认识更加深刻,对卫生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我国社会目前已进入老龄化阶段以及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增多,卫生资源量与卫生事业的发展以及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保健需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医疗卫生资源是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国家、社会和个人对卫生部门综合投资的总称,是卫生部门为社会及人群提供卫生服务的基础,是开展卫生服务活动的基本条件。卫生资源是居民享有健康的基础。目前,我国卫生资源的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从全国范围来看,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卫生资源配置比例失调,80%的农村人口仅占有20%的卫生资源量,而且,卫生资源呈“倒三角”配置,与居民健康需求“正三角”相矛盾,这些现象严重阻碍着我国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 卫生资源; 资源分配; 社会问题

一.加入WTO对我国卫生资源配置结构的影响

现今,我国又加入了WTO,这对我国卫生资源的筹资及配置也带来了较大的影响。据估计,我国的中外合资、合作医疗

机构全国约有200余家⑹。在地区分布上,遍及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大多数集中于经济发展比较快的沿海地区大、中城市。从东部发展较快的地区看,加入WTO有利于引进国外卫生资源;有利于引进适宜的、先进的医疗设备和医疗技术,促进学科建设和医学发展;有利于提高医学科学水平与医疗服务能力;有利于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而从西部地区看,因经济、人才、技术、环境等条件的限制,引进和利用国外卫生资源就比较困难。因此,加入 WTO 后,我国东、西部地区卫生资源配置可能出现更大的不合理与不平衡现象。同时,加入 WTO后,我国医疗服务市场需要进一步开放,外商投资者会看好中国医疗服务大市场,瞄准经济、文化条件比较好、发展快的大、中城市进行投资,开办中外合资、合作医院或诊所。这对于促进我国城市医疗服务业的发展大有好处,同时也带来很大的竞争压力和冲击。但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广大农村地区,国外医疗服务提供者可能很少问津。相比之下,加入 WTO 后我国城乡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矛盾可能会更加突出。

二、卫生资源配置现状及存在问题

1 卫生资源配置的结构和布局不合理。城乡发展不平衡 卫生资源过分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和大设备上。一方面,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和技术、高级卫生技术人员集中在经济发达

的地区,尤其是城市大医院中,部分城市某些高精尖的仪器设备配置的总体规模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一些发达国家的水平,部分地区还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另一方面,农村卫生资源贫乏、质量不高的现象却很普遍,医疗机构房屋破旧、设备简陋、医疗人员技术水平低下。卫生资源多集中在大中城市的大中型医院以及经济发达的地区,社区、农村等基层医院和经济落后的地区资源不足,卫生资源分布呈明显的“倒三角形”。 2政府对公共卫生的投入不足

政府对公共卫生机构投入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下,农村由于缺乏公共经费的支持,90%以上的村卫生室变为个体私有,个体医生为谋生路,以开展医疗服务为主,根本无法承担计划免疫等公共卫生服务,使得预防和控制大规模疫情的能力急剧下降。 3 国家卫生费用投入不足,医疗保障制度覆盖面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投入的卫生经费总量虽有大幅度的上升,但卫生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很低,占政府卫生支出的比例也很低。2003年联合国《人类发展报告》显示,中国卫生费用占GDP的比重为5.52%,在175个国家和地区中位居第8l位;按照2000年政府卫生支出占GDP的比例测算,中国位居第128位,政府卫生支出只占GDP的2.0%。根据第5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测算,中国农村居民占全国人口63.7%左右,而1998年卫生费用仅占全国卫生总费用的46.7%。在预防保健上经费投入同样不足,1999年实际使用的公共卫生费用为435.9亿元,仅占卫生总费

用的10.0%,而同期医疗(包括药品)费用为3 533.6亿元,是公共卫生费用的8.1倍。 可以说,目前城乡的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虽然已经起步,但覆盖范围仍有待提高。

4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失衡

4.1卫生技术人员专业结构欠合理

(1)卫生人力资源过渡集中于医疗机构,公共卫生人力不足,医疗机构卫生人员共有509万(占94%),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1万人(占4%)。(2)医护比例倒置。医院医护之比为1:0.97,乡镇卫生院医护之比为1:0.41。高学历人才短缺,我国目前的护理人员学历层次的主体为中专,招生来源主要为初中毕业生。护理硕士学历教育才刚起步,博士教育还待开发,接受教育的不足严重限制了专业的发展。高职称人员短缺,2001年,在护理人员职称结构方面,主任护师及副主任护师占0.8%,主管护师占26.2%、护师占40.7%,护士占29.3%。 4.2 卫生人力资源地区发展不均衡

卫生人力地域分布呈现东强西弱态势。此外,卫生人力资源城乡分布差异显著。47%的城市人口占用67%的卫生人力资源,而53%的农村人口仅占用33%的人力资源。城乡卫生人力素质差异更大,城市卫生技术人员以本科学历为主,农村以中专学历为主。特别是乡镇卫生院的卫生人力素质不高尤为突出。上述这些问题,与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实行的卫生资源配置管理模

式有关。城乡二元结构长期影响着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

5 医疗卫生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正是由于我国卫生总费用投入不合理,医疗卫生资源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分配不公平,医疗保障制度覆盖面有待提高等原因,才导致了原本我国并不丰富的医疗卫生资源,其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府投入的卫生费用所获得的保障效果偏低 ,二是医疗卫生资源虽有所增长,但不能正常满足城乡居民的需求,三是医疗卫生机构低效竞争,资源浪费与过度医疗并存 。

三、优化卫生资源的配置,我国卫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是:

针对目前的卫生管理体制和卫生资源配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弊端,理顺各级政府对有关层次卫生资源配置和管理的关系与职责,加强上级政府对卫生资源配置的宏观调控力度,对卫生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对现有不合理的卫生资源架构进行科学的调整,构建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的卫生服务体系,以发挥卫生资源的整体效益,实现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我们今后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 加强中央和省级政府对下一级卫生资源配置的宏观调控力

度。

中央、省级政府应拓宽筹资渠道,多方筹集资金,会同国际资助、社会筹资渠道的资金,用于各省、各地区间卫生资源的再分配。

2 进一步明确医疗机构的属地化管理。 以地级市为一个基本单位,除中央、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直属的具有指导、协调全国、全省卫生行政、业务管理工作职能的部分机构外,辖区域内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由当地政府统一管理,统筹规划,对以医疗服务为主的部属、省属医疗卫生机构,可结合实际,下放地方管理。同时,深化卫生体制改革与创新,使公立医疗机构真正成为自主管理、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发挥主体作用。 3 改革地(市)级政府的卫生投入方式。 地(市)级政府的卫生投入可分为两大渠道:一是基本经费类。主要用于疾病预防机构、具有卫生管理行政职能的机构、农村卫生防治机构等以公益、福利、社会性防治和管理为主要工作职责的人员经费和基本预防保健业务经费;二是卫生事业发展专项经费类。主要用于政府举办的各类卫生机构的基本建设及大型设备的购置、维修,对农村卫生、预防保健、中医药等重点领域的专项投入等。专项经费调配权由地市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承担。 4 对我国城乡、地区卫生资源配置进行战略性调整。 首先,要把卫生投入的重点放到农村和西部地区去,努力解决占总人口70%的农村人口的基本卫生保健问题,各级政府要加大控制地方病、艾滋病和乙型肝炎等疾病的资金投入,让广大农民真正从中受益;其次,努力构建一个符合农村实际、形式多样的农民医疗保障制度;再次,采取多种办医形式,实行更加开放,优惠的政策和措施,吸引国内外投资者加盟西部地区和农村医疗服务业的开发投资,以解决小城乡、地区卫生资源配置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加快西部地区和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以提高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 5 加大对预防的投入,实现医、防卫生资源配置结构合理化。 预防工作是保障人民健康、减少卫生资源消耗、低投入高产出的卫生服务。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疾病预防、监督及妇幼保健等工作的投入,努力实现我国医、防卫生资源配置的协调发展。 6 全国实施区域卫生规划。 区域卫生规划是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实现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区域卫生规划的重点是卫生资源配置动用法律行政和经济的手段,逐步强化对卫生事业的宏观调控力度,实现政府职能由“办卫生”向“管卫生”、由部门管理向行业管理、由经验管理向法制管理的全面转变。

四、总结 :

在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国家宏观调控和监督职能下降、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减少的情况下,各医疗卫生机构为了维持生

存,盲目竞争,加剧了卫生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卫生资源配置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卫生资源配置合理与否,既关系到国家的利益,也与人民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因此,其管理方式、运行机制和改革方向都需要国家加强政策指导,政府牵头,多部门合作。通过全面调查研究,加强各地交流、互通信息、总结经验,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本地的卫生资源配置标准。

我认为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解放思想,进一步增强办好卫生事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2、立足让百姓“少生病” 完善公共卫生体系。 3、立足让百姓“看上病” 优化卫生发展环境。 4、立足让百姓“看好病” 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5、立足让百姓“看得起病” 加强医药监督管理。 参考文献:

(1)李军,张雪溪.用“公共选择理论”摆脱乡镇卫生院的利益困境【J】.

卫生软科学,2009,23(1):18.

(2)周平.乡镇卫生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1997,13(12):756—758.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7中国卫生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

(4) 代瑾,高明.从社会的利益群体论卫生服务的公平性[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4,20(7):3902392

(5) 唐圣春.医疗消费的致贫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06,26(3):13214.

(6) 张冉燃.医改,不能让穷人看不起病[J].社区,2005,(16):4124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1u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