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论教育中的不平等现象

更新时间:2024-05-14 07:0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论教育中的不平等现象

2013221101210007 行政管理 李敏

【论文关键词】教育不平等 平等性 原因 措施

【论文摘要】教育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对个人的全面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教育的许多问题日益暴露,如:城乡间、东西部之间教育的差别巨大;重点学校制度引发日益严重的问题;大学在不同地区招生要求不一致等等。这些严重的社会问题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危机。本文秉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从教育不平等现状出发,分析了教育不平等的制度、经济、历史因素,并提出了一些缓解教育不平等现象的措施,虽说未能完全“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但也勉强能说是“博采众长”。 一、中国教育的不平等现状 1、教育不平等的含义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它是指教育民主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人们不受政治、经济、文化、民族、信仰、性别、地域等的限制,在法律上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在事实上具有同等的受教育机会。反之,教育不平等则是指人们在教育方面受到了一定的歧视或不公平待遇。 2、中国教育不平等的现象

近几年来,中国的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与此同时,教育的投入也有了明显的增加。但是,教育不平等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例如城乡教育的差异,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间的差距、男女间教育的不

平等等。在当代中国,教育不平等现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二、中国教育不公平的原因 1、制度因素

1.1重点学校制度

我国基础教育中的重点学校制度的显著特征就是把少数学校树立为重点发展、培养尖子学生的国家重要教育基地,国家在经费投入、师资建设等方面进行重点保障,与之相对应的普通学校只能得到少数的国家保障。重点学校制度加剧了基础教育内部资源配置的失衡,导致学校之间差距的拉大。

1.2教育资源分配制度

在国家公共教育体系中,政府集中优势资源重点扶持少数学校,忽视绝大多数的普通学校,而在这些普通学校里农村学校占绝大多数。重点学校获得多数的教育资源,以农村学校为代表的普通学校获得的教育资源就屈指可数了。

1.3考试与选拔制度

考试制度是教育制度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在各种考试中,高考显得尤为重要和突出,然而高考制度同样导致了教育不平等。其中主要有三方面。第一,高考加分制度,从初衷来讲,加分制度是为了鼓励有特殊才能的学生脱颖而出,但对于那些经济条件差的学生来说已经是一种不公平。而在实际操作中,这一政策被某些利益所利用,进一步加剧了不公平。第二,高考与户籍挂钩。相同的试卷,统一的评分,不同地区的录取分数却不相同。作为一名江苏考生,虽然我们不

采用全国卷,但情况大同小异。就拿北京大学来说,拥有北京户籍的考生被录取的要求就比江苏考生低得多。在语数外算总分,另外两门算等级的江苏,语数外总分只有480时,江苏考生要想进入北大正常都要达到四百多分,且等级必须达到双A+,其中的难易程度显而易见。第三,高考推荐保送制度。一方面,被保送的学生毫无疑问会进入大学,而对于未能被保送的大多数学生可能因为高考失误而失去进入大学的机会。另一方面,被保送的学生不一定是成绩最优秀的,他们中存在权力因素,这又给成绩好的学生带来了不公平。 2、经济因素

2.1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总体经济都得到发展,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从总体上来讲,东部沿海地区要比中西部地区发达,城镇经济要比农村发达。东部沿海地区发达的经济给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东部的教育就要比中西部好一点。同理,城镇比农村发达,城镇教育水平就比农村要好。

2.2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拉大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阶层逐渐分化,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贫困阶层又分为城市和农村两种情况,城市的贫困阶层主要由原先中等收入阶层降下来的失业者和城市贫民等构成,农村则是绝对的贫困阶层。虽然随着国家\两免一补\政策的实施,义务教育进入免费教育阶段,为更多的贫困家庭子女解决了入学难的问题,但贫困寄宿生的生活费用、一些基本的教辅费还是让一些特困家庭无力承担。尤

其是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现在仍实行收费制,使社会弱势群体子女的受教育权利受到严重影响。 3、历史因素

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在长达几千年的男权统治下,男尊女卑思想影响巨大。春秋时期孔子提出“父父子子,男男女女”思想,女性社会地位下降。到南宋朱熹,“三纲五常”思想的形成,标志着女性地位达到极低点。虽然距新中国成立已几十年,但男尊女卑思想并未得到彻底根除。尤其是在落后的农村地区和山村地区,重男轻女现象依然屡见不鲜,许多的女孩仍然没能接受教育,因为她们的家庭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对男孩子的培养中去了。 三、缓解教育不平等的措施

实现教育平等有利于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有利于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会矛盾,有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公平的教育有利于社会各阶层的正常流动,保证人与人、阶层与阶层之间关系的和谐发展。公平的教育对国家人才的培养,提升国家形象,提高国家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遵循教育权利公平原则

1.1九年义务教育完全平等。

我国将九年制义务教育确定为人生存和发展的必要的、起码的和最低的教育,接受基本教育是每个社会成员的权利。九年制义务教育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保证每个适龄儿童、少年都能接受义务教育,即保证孩子有学上。另一方面,指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教育条

件平等,包括教育硬件设施的配置即教室、实验设施、教学工具、图书资料等和教育软件即教师素质水平都应当达到一定的标准。

1.2教育利益补偿原则

针对我国业已存在的教育差距、社会制度,在分配教育的权利时,对教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不利群体的教育权利实行必要的调整和补偿,使不利群体普遍地得到由教育带来的收益,从而为最终实现教育的真正公平创造条件的重要原则。 2、加大财政投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我国在改革开放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把教育放在了重要地位。但我国教育经费的增长却明显低于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我国对教育的投入仅占财政支出的很小的一部分,而且在这样有限的教育资源分配中,又存在着明显的不平等。因此要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支持力度,尤其要加大对义务教育和弱势群体的财政教育支出,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 3、调整教育评估体系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精英教育,导致了学校分等级,学生分好坏,单纯追求考试成绩与升学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教育方式已不能满足全面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将以精英教育为主要教育目的的评估体系转变为以素质教育为主要目的的评估体系,改善教育行为,公平对待所有学校和每一位学生。 4、大力发展经济,缩小地区、贫富差距

当前我国的工作重心仍然是经济发展,经济是国家改善教育的

基础。因此必须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合理调整我国经济发展模式,支持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缩小城乡、东西部之间的差距。完善我国的税收政策,通过税率的调整,缩小贫富差距。 四、总结

不可否认,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和很高的成绩,但不平等现象仍是普遍存在的。不公平的教育不利于公民平等的接受公共教育和提高素质,不利于社会公正的实现。忽视教育不平等,会使教育本身的道德危机增大,在社会上产生对公共教育的信任危机,因此对于这种不平等的现象我们决不能听之任之。可是要完全消除这种不平等现象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切实际的,我们可以做的就是努力减缓这种现象,在最大程度上保障每一位公民受教育的权利,促进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永坤《教育平等权利问题及解决之道》,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第二期

[2] 王贵林,陈洵主编 《教育学教程》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8 第三版

[3]王想霞的文章:《中国教育论文》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19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