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崇州市2006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更新时间:2024-04-07 15:4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材料之

关于崇州市2006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和2007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06年12月28日在崇州市第十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市财政局副局长 陈有智

各位代表:

我受市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崇州市2006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7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建议意见。

一、2006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努力构建“和谐崇州”,经济社会实现了持续稳定发展,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良好。需要说明的是,由于2006年财政决算尚在办理之中,向大会报告的是初步决算数据,待决算完成后,将向市人大常委会作详细报告。

2006年经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地方财政收入预算为19800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5350万元,基金预算收入4450万元;财政支出预算为39400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支出34950万元,

1

基金预算支出4450万元。

(一)财政收入执行情况

全年地方财政收入预计完成22100万元,为预算的111.62%,比上年增长25.13%。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7600万元,为预算的114.66%,增长28.52%;基金预算收入4500万元,为预算的101.12%,增长13.41%(详见附表一)。地方财政收入当年实现超收2300万元,其中:一般预算超收2250万元,基金预算超收50万元。

地方财政收入加上按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上划中央和省的税收,全口径财政收入预计完成41100万元,比上年增长25%。

(二)财政支出执行情况

全年财政支出预计完成58696万元(含中央、省、成都市追加支出),为调整预算的94.57%,增长22.76%,其中,一般预算预计支出51249万元,为调整预算的94.99%,增长17.38%;基金预算预计支出7447万元,为调整预算的91.82%,增长79.19%。(详见附表二)

全年新增的财力,主要用于支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增支。

(三)财政收支平衡情况

2006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2100万元,加上级补助、上级专项追加和税收返还31962万元(含年终一次性补助),上年结转6943万元,决算总收入为61005万元;当年财政支出58696万元,加上解支出137万元,决算总支出为58833万元;收支品迭后,年终滚存结余2172万元,其中:财政净结余22万元,其余为上级专项指标和上年指标,按规定全部结转下年继续使用。

2

2006年财政实现收支平衡。

二、2003年以来财政主要工作

四年来,在国家财政、金融“双稳健”政策环境下,财政积极增强工作的前瞻性、能动性,有效发挥了公共财政职能,有力地支持了我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强化收入征管,促进财力增长

四年来,我市不断加大收入征管力度,优化收入结构,财政收入增长加快。坚持依法治税,建立综合治税的工作机制。开展税收专项清理,推行有奖发票,实行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管理。健全非税收入管理制度,严格“收支两条线”管理。整顿规范税收优惠政策,确保应收尽收。强化土地储备管理,依法规范土地市场秩序,经营性土地实行招拍挂。初步构建了促进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机制,保持了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全口径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年均递增11.39%和8.07%,2006年分别达到4.11亿元和2.21亿元;人均财力年均递增7.99%,2006年达到1.62万元。

(二)优化支出结构,发挥财政职能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四年来,财政对“三农”共计投入3.3亿元,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改善了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其中:投入资金1986万元,整治排灌渠系和修复水毁灌溉工程,提高了农村基础水利设施水平。投入农业产业化资金966万元,重点支持了布朗李、黄金梨、枇杷茶、食用菌、商品鸭、水产等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发挥了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投入资金444万元,培训农村劳动力

3

21.1万人次,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投入资金1208万元,用于沼气利用、森林和水资源保护、垃圾处理等农村环保项目,有效地保护了农村环境。投入资金4860万元,用于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向城镇集中。投入资金3000万元,支持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投入资金1961万元,完成了农村中小学校和农村卫生院D级危房改造、实施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和标准化学校建设,启动了公立卫生院的标准化建设。

推动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四年来,财政共计投入2.79亿元,基本建立了城乡兼顾的社会保障体系,让广大人民群众分享到改革和发展的成果。一是建立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符合条件的城镇和农村低收入者全部纳入保障体系。二是认真落实下岗职工就业培训、职业介绍和社保补贴经费,建立乡镇、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平台,推进了再就业工程。三是稳步推进失地农民社会保险,解除了失地农民后顾之忧。四是完善优抚对象、农村五保供养、百岁老人补助制度,实行建卡发放,保障了他们的晚年生活。五是建立了城乡贫困家庭和子女、流浪乞讨人员、农村低保人员医疗救助制度。六是实施“帮困助学”工程,投入资金778万元,资助4.2万人次。

推动了工业经济做大做强。投入资金1.01亿元,加快工业集中发展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支持了“全友家具产业园”、“明珠家具产业园”、“中国女鞋之都崇州生产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认真落实财政贴息政策,促进了川建管道、立申皮革等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认真执行国家政策性税收优惠政策和地方财政扶持奖励优惠政策,及时兑现退税

4

资金和扶持奖励资金,支持企业发展。

支持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四年来,财政投入资金6.78亿元,用于发展教育、卫生、科技、文化、公共安全等社会事业。其中:投入资金2334万元,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落实“两免一补”政策。投入资金7573万元,健全了中小学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安排资金2215万元,支持科研项目研究和科技推广。投入资金1255万元,落实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和独生子女父母奖励。投入资金8713万元,落实公安经费最低保障制度,推进基层司法所、派出所建设,配置完善公检法司部门装备,提高了办案能力。

促进城市形象的不断提升。四年来,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4亿元。完成了滨河路综合整治、成温邛高速公路沿线风貌整治、唐安路、成大路全面整治,启动了金带街、大北街、小北街道路改造工程,打造上南街、西街、三元街等5条城市形象示范街。完成了三新路、明珠大桥建设,光华大道崇州段破土动工;建成了文井廊桥和具有国际水准的F1世界摩托艇赛场。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市面貌显著改观。

(三)推进财政改革,构建公共财政框架

推进农村税费改革。按照中央、省、成都市的统一部署,积极推行农村税费改革,全面取消农业税及附加,农民年人均减负114元。四年投入资金4391万元,落实退耕还林、粮食直补和综合补贴等惠民政策。积极做好配套改革工作,对乡镇实行“预算共编、账户统设、收支分离、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财政管理模式。乡镇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上卡发放,机关和村组的办公经费基本保障。农村五保供养、优抚经费

5

实行银行统一代发,及时足额拨付社会救济款项。建立乡镇化债机制,确保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实行部门预算改革。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和综合预算管理的要求,进一步转变财政职能,提高财政保障水平,实现预算编制科学化、规范化和透明化。在对部分单位实行部门预算编制试点的基础上, 2006年全市所有行政事业单位纳入了部门预算编制范畴,使我市预算管理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建立了财政服务大厅收入归集帐户,全面取消市级部门执收执罚收入过渡帐户。截止目前,我市纳入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单位达到260个,财政管理率达100%,形成了较为规范的征缴体系。积极推行国库集中收付改革试点,初步建立了以国库单一帐户管理体系为基础,以财政支付系统为依托,将财政资金通过单一帐户体系直接支付给收款人的集中收付制度,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推行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全面实行“管采分离”,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程序,扩大采购规模和范围。四年来,政府采购总规模达6454万元,累计节约额达831万元,节约率为12.88%。

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制定了《关于对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行统一管理的意见》和《实施细则》,规范国有资产处置程序,对全市行政事业单位的各类资产,纳入统一管理。通过清产核资,核实各部门、单位和乡镇占用的国有资产价值总量,有效解决了“家底”不清、管理混乱、损失浪费等问题。建立公车集中管理制度,实行统一管

6

理、统一建帐、统一核算、统一调配、统一划拨的管理方式。成立了“崇州市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对经营性资产实行公司化运作,增加了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收益,四年来,共处置闲置资产26宗,实现收益2809万元。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以市场为主、政府引导的新型投融资体制。逐步开放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建设、管理和运营市场,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充分发挥蜀投、国投公司的投融资功能,扩大直接融资。四年来,筹集资金2.35亿元,支持了光华大道崇州段、F1世界摩托艇赛场、街子土地整理、农民新居建设等重点项目。

(四)坚持依法理财,规范财政管理

按照《财经领导小组工作管理制度》的要求,规范财政性资金审批和拨付程序,强化财政资金的监督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大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专款专用。大力清理整顿收费和基金,严格银行账户审批程序,确保财政资金使用安全。2006年,圆满完成了省委、省政府布置的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清理和单位“小金库”清查工作。

加大化债力度,强化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定措施,有效化解政府债务。四年来共计化解债务2.7亿元,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各位代表:四年来,我市财政运行情况总体是好的,这是市委对财政工作高度重视的结果,是人大和政协依法对财政加强监督和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市人民和广大财税干部团结奋斗的结果。与此同时,我

7

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财政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财政收入结构不尽合理,可支配财力少;财政支出压力大,收支矛盾依然突出;财源基础薄弱,增长后劲不足;债务负担沉重,偿债压力大;财政资金追踪问效不够,损失浪费现象时有发生。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是财政的长期任务,也是本届政府的重大课题,我们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把握好、解决好。

三、今后五年财政工作思路

今后五年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市委第十一次党代会的精神,坚持“四位一体”的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确定的“升位争先,强市富民”奋斗目标,按照“一条轴线,三大片区、四个支点”发展布局,支持“八个一工程”发展战略,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三个集中”和“三大重点工程”,促进全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又快又好地发展。

今后五年财政工作的目标是:逐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领域和范围,建立科学、完善的公共财政收支体系和管理体制。继续强化和完善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在国家维持现行财政体制和收入管理权限不变的政策条件下,地方财政收入按18%递增,到2011年达到5.06亿元;不断优化支出结构,提高保障水平,扩大支出规模,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提供财力保障。

今后五年财政投入的重点,要向以下四个方面倾斜: ——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倾斜 ——向支持统筹城乡发展倾斜 ——向构建和谐社会倾斜

8

——向重点产业发展倾斜

四、2007年预算(草案)

(一)2007年财政收支预算编制的原则

优化结构。优化收入结构,强化税收收入在财政收入中的主体作用,提高税收在财政收入中所占比重。挖掘增收潜力,保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优化支出结构,通过压缩一般性支出,依法、合理安排各类支出增长比例,确保财政收支平衡。

确保重点。一是确保工资发放和工资制度改革;二是确保政府运行,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三是确保市委确定的重点项目建设,向三个方面倾斜:1、向社会主义新农村项目建设倾斜,切实解决“三农”问题;2、向教育、科技、卫生、文化、就业和社会保障等重点事业倾斜,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3、向重大产业化项目、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倾斜,夯实经济发展基础。

(二)2007年财政收支预算(草案)

根据以上原则,结合全市当前经济和财政发展形势, 2007年财政预算安排如下:

2007年收入预算草案:地方财政收入26100万元,比2006年增长18.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1100万元,增长19.89%;基金预算收入5000万元,增长11.11%。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13420万元,增长20.04%。

加上按现行分税制体制上划中央和省的税收,预计2007年全口径财政收入为48500万元,比2006年增长18%。

9

2007年支出预算草案:按照2007年地方财政收入预算和体制结算办法测算,地方财政收入预算26100万元,加上税收返还和上级补助与上解支出品迭后的净收入21700万元,2007年我市财政可用财力为47800万元。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拟安排预算支出47800万元, 比2006年增长14.63%。(详见附表四)。

2007年,当年财政预算收支平衡。 五、2007年财政主要工作

(一)突出财源建设,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支持优势产业发展,促进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加大对工业集中发展区、重点乡镇、重点项目的扶持力度,着力培育扶持皮革和家具两大产业,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增强产业竞争能力;认真落实出口退税政策,支持企业扩大出口;落实财政扶持奖励优惠政策,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继续抓好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盘活资产,努力挖掘土地、水利等收入潜力;支持打造鸡冠山森林公园、街子古镇建设和举办F1摩托艇世界锦标赛,带动旅游产业发展。

(二)坚持严征细管,确保财政收入增长

强化税收收入在财政收入中的主体作用,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依法征管,努力做到应收尽收。加强综合治税,强化税源监管,创建良好的协税环境。加大对税源大户的监管力度,强化对零星税收的征管,千方百计挖掘征收潜力。加强房地产开发的税源管理,严把办证关口,实行税源控管。坚持依法治税,杜绝擅自减免税行为;加大稽查力度,严肃查处税收违法案件。强化财政收入目标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征收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增收的积极性。

10

(三)落实财政支农政策,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把支持“三农”作为财政工作的重点,保持财政支持“三农”政策的连续性。一是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做好取消农业税费后的后续工作。支持乡镇机构调整、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村教育改革等一系列农村综合配套改革。二是加大支农投入力度。确保农村教育、卫生等事业经费按比例增长,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三是继续落实好粮食直补、综合补贴、退耕还林等政策;继续加大对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的投入,提高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四是继续增加乡镇环境整治、科技推广、农业产业化、农业综合开发等方面的投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五是加强支农资金管理,进一步整合现有的各类涉农资金,形成规模效益。六是继续加大扶贫投入,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四)支持社会事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大力支持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事业发展。在确保教育经费依法稳定增长的基础上,重点支持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素质教育和教师待遇保障等;加大对文化体育、卫生、计划生育等事业的支持力度。大力支持就业与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认真落实好失地农民入社保工作。进一步支持做好城市低保、农村社会救济和新合医疗救助等工作,着力构建和谐的社会发展环境。

(五)深化财政改革,推进公共财政进程

继续完善部门预算改革,积极推进综合财政预算和零基预算,强化预算约束。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简化流程,改进服务。深化政

11

府采购改革,建立和完善政府采购预算编制、采购信息发布等动态管理办法,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全面规范非税收入管理,严格“收缴分离,罚缴分离”制度。继续完善“乡财县管乡用”的财政管理方式,缓解乡镇财政困难,保障基层政权正常运转,加强和完善村级财务管理,继续推行“村组代理会计”核算制度,保障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

(六)强化财政监督,有效防范财政风险

贯彻《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推进财政法制建设,规范财政管理,提升依法理财水平。结合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积极探索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机制,增强财政支出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安全性。加强对农业、教育、社保、扶贫、国债等重点支出的专项检查,确保财政资金使用安全。通过加强和完善财政管理制度,促进财政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真正把依法理财贯穿于财政工作的各个环节。

各位代表:在过去的岁月里,财政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但这些成绩已经属于过去。我们有决心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各位代表的监督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科学理财能力,不断提高财政公共保障水平和促进经济发展的能力,为我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又快又好地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1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18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