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农民培育的思考和对策

更新时间:2024-05-28 05:5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对职业农民培育的思考和对策

白红涛 徐兴林 辛鑫

(宝鸡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陕西.岐山722400)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现代农业是我国发展农业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发展现代农业需要一批高素质的职业农民,在分析了我国当前劳动者素质的现状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对如何培育职业农民提出了思考和对策建议。 关键词: 现代农业;职业农民;培育;对策建议

引言

农业和农村问题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连续10个中央1号文件聚焦农业或跟农业有关联更看出党和政府对农业的关心。2013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发展现代农业不仅需要经济和科技的强力支撑,更重要的是要有一批高素质的农业从业人员。2012年第九个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职业农民成为未来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职业农民内涵是什么?如何培育?迫切需要研究回答。

1 职业农民的内涵和现实需求

1.1 职业农民的界定

在我国对职业农民尚没有形成统一的界定,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说法主要有“专业农民”、骨干农民”、 “新型农民”,等等。职业农民的首次提出是在2005年底农业部发布的《关于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百万中专生计划”的意见》中。该文件指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百万中专生计划”的培养对象是:农村劳动力中具有初中(或相当于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以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领域的职业农民。“职业农民”的内涵较早是由美国学者提出的。美国人类学家Ericr.Wolf对其进行了明确定义。在他看来,职业农民 (Farmer)有别于传统农民 (Peasantry)主要追求维持生计的农业生产目标,而且充分地进入市场,将农业作为产业,并利用一切可能的选择使报酬极大化。我国学者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职业农民也作了定义。朱启臻[1]研究提出,职业农民除了符合农民的一般条件,还必须具备市场主体性、高度的稳定性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现代观念等三个条件。而刘丽华[2] 则认为,职业农民必须具有

自主性、开放性、约束性三个特征。陈池波[3]认为,职业农民从本质上讲,是要把务农作为终身职业,并具有从事该职业所需的素质、知识、技能和经验等一系列条件,而且充分和市场对接,进行规模化和产业化经营的专业农民。 1.2 培育职业农民的现实需求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科技发展水平逐年提高,农业科技更是

取得了长足发展,一大批先进适用成果不断涌现,农业设施装备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农业机械化进程加快。但是农业劳动者素质与农业经济与科技发展速度不能同步,阻碍了农业新科技成果的运用,高效率农业设施装备难以利用,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突出瓶颈问题。农村劳动力素质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从业人员数量减少,出现空心化现象。以笔者所驻村为例,宝鸡市岐山县刘家塬村共有2095名村民,从业事农业的人数仅为867名,而直接以农业为职业的只有四户从事养殖业的家庭。二是结构失衡。在从事农业的867名村民中,绝大多数是45岁及以上的妇女和老人,平均年龄已达到56岁。青年劳动力都选择“跳出农门”,进城务工。三是文化水平偏低,观念保守,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差。务农农民中,小学、初中文化程度占到45%左右。四是后继乏人,“农民荒”现象存在。农村新生代劳动力绝大部分在结束求学后选择“跳农门”、向非农行业转移。从事农业的人员出现断层。

基于以上客观事实,政府适时调整农业政策,制定了一些列适合农情支农惠农有利于农业发展壮大的新措施。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直接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各地各级政府也开展了一系列农民教育培训并制定了配套政策。

2培育职业农民的对策建议

纵观农业发达的国家,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都非常重视依靠教育培训,在

培育职业农民方面都有配套完善的制度和教育体系,借鉴他国成功经验和做法,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对培育职业农民提出如下几点思考和对策建议。 2.1定位职业农民的培育对象。现在农村空心化、老龄化现象严重,定位好培育职业农民的对象显得尤为必要。培育的对象应该主要包含三类人群:一类是城市回流人员。这类人群包含在城市掌握了新技能、拓宽了新视野,并积累了一定的资金,立志回乡创业的有志之士。还有一类是在城市生活遇到困难,而放弃在城市生活的人。对于前者他们有技术,有观念,有资金,政府应该积极支持和培育使其成为新一代职业农民。对于后者政府要积极引导他们成为职业农民的后备军。第二类是当地村民眼中的一些“能人”。这类人主要包含科技种养大户。他们的观念领先于其他村民,对新技术接受快,脑子活。具有较高的市场敏感性和

适应性。他们这类人具有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理念,对从事职业化农业生产的意愿比较强烈。政府应该从土地流转、金融支持、财政补贴、信息提供、风险规避、法律保障等各方面大力扶植该群体发展壮大,尽快培育其成为职业农民的基础力量。第三类人群是新生代农民。这类人群应该是未来我国农业发展的中流砥柱。但现在农村农业从业人员会出现断层。80后的年青一代具有强烈的跳出农门,做城里人的愿望。针对这一群体国家应该着力实施“新生代职业农民培养工程”。不但培养他们现代农业科技和农业经营知识,而且还要培养他们热爱农村、建设农村的乡土情怀,真正把该群体培养成致力于专业化合作和规模化经营的专业型、技能型农业继承人。

2.2试行职业农民资格认证,探索有效的配套政策。借鉴其他行业施行职业准入制度后,对人才管理水平的推动作用。在农业方面也要引入职业准入制度,诸如德国、法国、韩国、日本等农业先进国家通过法律手段,将农业生产经营、农场继承和管理与接受农业教育的程度挂钩,建立起了严格的农业就业制度[4]。欧洲各国普遍实行农民资格考试,政府规定必须完成一定的农业职业教育,一般两年以上,考试合格发给“绿色证书”,才有资格当农民。基于我国现有的土地承包政策,全面推行职业农民准入制度的条件还不具备。因此,政府和有关学者要探索和研究适合我国农业现状的配套政策。

2.3进一步明确政府责任,完善农业教育培训体系。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要坚持政府主导,按照责任和义务对等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在培育职业农民中的职责。强化组织协调,统筹规划、明确职责,建立产学研结合、农科教结合的大联合、大协作运行机制。要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纳入基层政绩考核内容,建立以服务产业需求为导向的工作目标考核机制。目前我国农业教育培训已经取得了一些实效,各种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农业科技下乡,对农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这种教育培训制度还不够完善,还不能满足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需要。要在实践运行中进一步完善教育培训体系。首先,整合农技培训资源,提高职业培训效率。其次,推进教育优惠政策向农民倾斜,加快解决农民免费接受中等职业教育问题,尤其是对留地农民接受非全日制中等职业教育享受国家助学与免学费政策。积极推进农业高等教育向农村延伸,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培养职业农民,提高职业农民层次、改善职业农民结构。第三,加大财政投入,改善教育培训条件大幅度提高农民教育培训的财政投入,应专门划出一定比例经费用于职业农民培养。

2.4 制订土地流转的有关政策,为规模性经营提供保障。农村空心化,老龄化为我国加快土地流转提供了机遇。制订土地流转政策要合理、实事求是。首

先,要科学论证,慎重考虑改革土地承包关系。当地政府要根据实际建立一套土地流转的规范,保证土地承让人和承包人的权益,建立土地承包关系有偿退出机制。其次,要着力构建土地流转市场和交易平台。科学推进土地流转、入股、抵押等政策,合理引导兼业化农户、老人农户和留守农户积极进行土地流转,逐渐使土地向专业化农户手中转移。

职业农民培育在我国尚处于摸索阶段,职业农民的培训体系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培育一批懂技能,有知识的高素质职业农民无疑对我国顺利实现农业现代化起到推动作用,是解决我国未来“谁来种地”的重要途径,是回答“谁来养活中国人?”的最好答案。如何更好的培育职业农民是政府和学者都要关心和思考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 朱启臻;闻静超.论新型职业农民及其培育[J].农业工程,2012,(2);18-20. [2] 刘丽华,职业农民的形成、培养与塑造[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09,(3);29-31. [3] 陈池波,韩占兵,农村空心化、农民荒与职业农民培育[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3)74-80.

[4] 陈良伟等.现代农业背景下的职业农民培育研究[J].浙江现代农业,2010,(3):23-27. 作者简介

白红涛,男,1983.3,理学硕士,任职于宝鸡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现为助理农艺师,2011年9月份至今,作为科技下乡人员服务于宝鸡市岐山县刘家塬村。通讯地址:宝鸡市岐山县朝阳路56号,722400,0917-8226161,bht07450@163.com.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16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