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绍

更新时间:2024-07-03 03:3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科学管理之父”泰罗

泰勒

全名: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1856-1915)又译作: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 ,泰罗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他出身于美国费城一个富有的律师家庭,中学毕业后考上哈佛大学法律系,但不幸因眼疾而被迫辍学。1875年,泰罗进入费城的一家机械厂当徒工,1878年转入费城的米德维尔钢铁公司当技工,1884年升任总工程师。1898-1901年泰罗受雇于宾夕法尼亚的伯利恒钢铁公司。1901年以后,他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写作和演讲上。1906年担任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主席职务。泰罗的代表著作有:《计件工资制》(1895年)、《车间管理》(1903年)、《论成功之道》(1909)和《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等。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工作定额

要制订出有科学依据的工人的“合理的日工作量”,就必须进行时间和动作研究。方法是把工人的操作分解为基本动作,再对尽可能多的工人测定完成这些基本动作所需的时间。同时选择最适用的工具、机器,确定最适当的操作程序,消除错误的和不必要的动作,得出最有效的操作方法作为标准。然后,累计完成这些基本动作的时间,加上必要的休息时间和其他延误时间,就可以得到完成这些操作的标准时间,据此制订一个工人的“合理的日工作量”,这就是所谓的工作定额原理。

泰罗在伯利恒钢铁公司进行了有名的搬运生铁块试验。该公司有75名工人负责把92磅重的生铁块搬运30米的距离装到铁路货车上,他们每天平均搬运12.5吨,日工资1.15美元。泰罗找了一名工人进行试验,试验搬运的姿势、行走的速度、持握的位置对搬运量的影响,以及多长的休息时间为好。经过分析确定装运生铁块的最佳方法和57%的时间用于休息,使每个工人的日搬运量达到

47至48吨,同时使工人的日工资提高到1.85美元。 2 标准化

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这就是所谓的标准化原理。泰罗在伯利恒钢铁公司做过有名的铁锹试验。当时公司的铲运工人拿着自家的铁锹上班,这些铁锹各式各样、大小不等。堆料场中的物料有铁矿石、煤粉、焦炭等,每个工人的日工作量为16吨。泰罗经过观察发现,由于物料的比重不一样,一铁锹的负载大不一样。如果是铁矿石,一铁锹有38磅;如果是煤粉,一铁锹只有3.5磅。那么,一铁锹到底负载多大才合适呢?经过试验,最后确定一铁锹21磅对于工人是最适合的。根据试验的结果,泰罗针对不同的物料设计不同形状和规格的铁锹。以后工人上班时都不自带铁锹,而是根据物料情况从公司领取特制的标准铁锹,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堆料场的工人从400-600名降为140名,平均每人每天的操作量提高到59吨,工人的日工资从1.15 美元提高到1.88美元。 3 能力与工作相适应

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第一流的工人是指这样的工人:他的能力最适合做这种工作而且他愿意去做。要根据人的能力把他们分配到相应的工作岗位上,并进行培训,教会他们科学的工作方法,使他们成为第一流的工人,鼓励他们努力工作。 4 差别计件工资制

泰罗认为,工人磨洋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报酬制度不合理。计时工资不能体现劳动的数量。计件工资虽能体现劳动的数量,但工人担心劳动效率提高后雇主会降低工资率,从而等同于劳动强度的加大。针对这些情况,泰罗提出了一种新的报酬制度-差别计件工资制,其内容包括:①通过时间和动作研究来制订有科学依据的工作定额。②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来鼓励工人完成或超额完成工作定额。所谓“差别计件工资制”,是指计件工资率随完成定额的程度而上下浮动,如果工人完成或超额完成定额,则定额内的部分连同超额部分都按比正常单价高25%计酬;如果工人完不成定额,则按比正常单价低20%计酬。③工资支付的对象是工人而不是职位,即根据工人的实际工作表现而不是根据工作类别来支付工资。泰罗认为,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会大大提高工人的积极性,从而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

人际关系理论的先驱者之一,科学管理运动的先驱者之一,甘特

甘特

亨利·劳伦斯·甘特(Henry Laurence Gantt,1861—1919)

甘特出生于马里兰州的一个农民家庭,南北战争使美国避免了分裂,却招致了甘特家庭的贫穷。幼年的艰辛,使甘特明白了勤奋、简朴、自省、奋斗的意义所在。1880年,当他在霍普金斯大学以优异成绩毕业时,他明白,大学的学习所得还远远不够。于是,他一边在自己原来的母校麦克多纳预备学校任教,一边在史蒂文斯技术学院持续学习,到1884年,他成为一名机械工程师。在麦克多纳从事自然科学和机械技术教学的阅历,对他日后的职业生涯有着重大影响。1887年,甘特来到米德维尔钢铁厂任助理工程师,在这里,他结识了泰罗,并在后来和泰罗一同去了西蒙德公司和伯利恒公司。尔后,甘特同泰罗密切合作,共同研究科学管理情况,直到分开伯利恒为止。1902年以后,甘特离开了泰罗,独立开业当咨询工程师,并先后在哥伦比亚、哈佛、耶鲁等大学任教。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甘特放弃了赚钱的企业咨询,为政府和军队充当顾问,对造船厂、兵工厂的管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因为甘特在战争期间的贡献,他获得了美国联邦政府的服务优异奖章。 【与泰罗的合作及相处关系】

甘特是泰罗创立和推广科学管理制度的亲密的合作者,也是科学管理运动的先驱者之一。甘特提出了任务和奖金制度,发明了甘特图,即生产计划进度图。甘特十分重视工业中人的要素,因而他也是人际关系理论的先驱者之一。甘特是在泰罗指导下开始管理研究的,并为帮助泰罗创立科学管理原理做出过重大贡献,但他后来分开了泰罗的研究行列。他要比泰罗更关心工人的利益。甘特与泰

罗的合作是在争吵和论辩中发展起来的。亨利·甘特作为泰罗的助手,在泰罗的众多追随者之中,甘特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与泰罗同事多年,并且深得泰罗制的思想精髓。但是,与泰罗相比,他处理情况的方法要渐进或许说温和得多,这一点泰罗是不大满意的,在泰罗眼里,甘特仿佛有点态度暧昧,因而,二人常常发生一些争执。尽管如此,甘特依然是泰罗创立和推广科学管理的最重要的合作者之一。因为甘特的思想方法以及处事风格上与泰罗的不一致,所以,管理史学家丹尼尔.A.雷恩把他称为“最不正统的”追随者。

世界上的事情常常比较巧妙,象巴思和泰罗的那种关系固然是合作的模范,但象甘特和泰罗的关系又何尝不是模范?假如说,巴思是一种“粉丝”式的合作,那么甘特就是一种智者式的合作。他们都对各自的工作有深刻的明白理解,也都很钦佩对方的成绩。在对管理学的贡献上,甘特不亚于泰罗,具有独特的意义。在我看来,正是甘特对泰罗的质疑和批驳,恰恰成了他的价值所在,也正是因为甘特在一些情况上的“不正统”,才使得科学管理运动有了愈加丰厚和合理的内涵。

【提出“奖励工资制”】

在企业管理方面,甘特提出的奖励工资制有着很大影响,人们通常称之为“任务加奖金制”(taskworkwithbonus)。泰罗的差异计件工资制着眼于工人个人,甘特则与泰罗不同,着眼于工人工作的集体性,所提出的任务加奖金制具有集体鼓励性质。甘特以为,泰罗的方法促进了管理者与工人之间的合作,但不能促进工人与工人之间的合作,而是促使工人进行单干。甘特在他的《劳动、工资和利润》中,阐述了他的任务加奖金制设想。依照任务加奖金制的设想,工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定额,能够拿到规定报酬,另加肯定奖金(如50美分)。假如工人在规定时间内不能完成定额,则不能拿到奖金。假如工人少于规定时间完成定额,则按时间比例另加奖金。另外,每一个工人达到定额规范,其工长能够拿到肯定比例的奖金;一名工长领导下的工人完成定额的人数越多,工长的奖金比例就越高。假设一个工长领导10名工人,其中有5人能够完成定额,则工长拿0.05×5=0.25美元的奖金。但假如有9人完成定额,则工长拿0.1×9=0.9美元奖金。甘特所设计的这种奖金制度,对于工人来说形成了根本工资的保证,对于工长来说改正了他们的管理方式。过去,工长对工人处于对立状态,而甘特的方法第一次把管理者培训工人的职责和工长的利益结合了起来。工人完成定额后给工长发奖金,使工长由原来的监工变成了工人的教师和帮助者,把关心生产转变成关心工

人。这一点使甘特的设想成为人类行为早期研究的一个标志。依照甘特自己的说法,工长奖金的目的就是“使才能差的工人达到规范,并使工长把精力放在最需要的地方和人身上”。

对于甘特的奖励工资制,泰罗曾给予很高的评价,他说,甘特的这一制度性质略微温和一些,这就使它灵敏得多,在差异计件工资制不舒服用的多数状况下,也能适用。在科学管理的推行进程中,从旧有的计日制工资下的缓慢工作速度,过渡到科学化的高速工作,肯定会出现一段困难而微妙的转变。甘特的制度在这里特别有用,它能够使工人们从原来计日制下的缓慢步伐,平稳的逐渐加速过渡到新的制度之中。因而,泰罗以为,甘特的奖励工资制,在旧有的计日工资制与新的差异计件工资制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另外,在某一岗位工作不稳定或任务多样化的状况下,甘特的制度能够减少工人的心理压力。后来的管理学家,对甘特这一制度的评价,同泰罗有所不同。笔者以为,泰罗的差异计件工资制过于理性化,在现实中操作起来有较多的条件约束。而甘特的制度更多的考虑到现实要素,可操作性更强。特别是甘特的设计在工人未完成定额的状况下,不存在降低计件率的弊端,所以,甘特的任务加奖金制,在现实中的使用范围,要远远大于泰罗的差异计件工资制。读者假如比照阅读泰罗制中有关差异计件工资制的设计,就能够领会到二人的差异。或许,甘特与泰罗的争论,正是这种差异惹起的。正是泰罗那种完全理性追求尽善尽美的勤奋,使科学管理占据了理论上的制高点;而正是甘特那种现实主义的顺应现状的勤奋,使科学管理具有了实践中的可行性。二者相得益彰。

【发明了甘特图】

甘特为管理学界所熟知的,是他发明的甘特图(GanttChart)。因为甘特过去当过教员,因而他留神用图表方法对管理进行生动的说明。在早期,他用水平线条图说明工人完成任务的进展状况,每天把每个工人能否达到规范和获得奖金的状况用水平线条记录下来,达到规范的用黑色加以标明,未达到规范的用红色加以标明。这种图表对管理部门和工人自己都有帮助,因为图表上记载了工作的进展状况以及工人未能得到奖金的缘由。管理部门能够依据图表指出毛病所在,并把进展状况的资料告知工人;而工人则能直观的看到自己的工作效果。因为这种绘图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甘特又进一步扩大了这种图表的范围,在图表上增加了许多内容,包含每天生产量的比照,成本掌握,每台机器的工作量,每个工人实际完成的工作量及其与原先对工人工作量估量的比照状况,闲置机器的费用,

以及其他项目,使这种图表发展为一种适用价值较高的管理工具。

【甘特图的应用价值】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甘特利用图表管理的方法获得了重大突破。当时,他在陆军部担任顾问,对怎样掌握包含各个部门在内的庞杂工作情况进行了重复考虑。对陆军部来说,时间的安排十分重要,但是那里的管理部门却缺少掌握和协调私人承包商与政府机构之间的工作的必要资料。甘特提出:工作掌握中的关键要素是时间,时间应当是制定任何计划的基础。解决时间安排情况的方法,是绘出一张标明计划和掌握工作的线条图。这种图表,就是在管理学界享有盛誉的甘特图表。

甘特图表的实质,是为了表明怎 样通过各种活动来恰当安排工作的程序和时间,以完成该项工作。管理人员能够从甘特图表所提供的信息中看出哪一项工程或产品落伍于预定的计划,然后采取行动加以改正,以便使工程赶上计划的安排,或许将货物延运的时间以及估计能够完成的日期通知雇主。

管理学界有人以为,甘特用图表帮助管理进行计划与掌握的作法是当时管理技术上的一次革命。有了它,管理部门就能够从一张事前准备好的图表上,看到计划执行的进展状况,并能够采取一切必要行动使计划能按时完成,或使计划在预期的答应延误范围内得以完成。甘特咨询公司的一名成员华莱士?克拉克对这种图表管理法特的写了一本书《甘特图表:管理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工具》。这本书后来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并在全世界产生了普遍的影响。后代一切的掌握生产的图表和表格简直都从甘特最初的工作中得到了启示,现代网络技术中的关键线路法和计划评审技术,依然以计划和掌握时间与成本的原则为基础,其根本思想就是源于甘特图表。 【人际关系理论的先驱者】

在科学管理运动中,甘特引人注目的另一点,是他对人的关注。在这一方面,他与泰罗有类似之处,同时又有重大的区别。其共同点在于,他们都重视工业生产中的调和情况;其不同点在于,泰罗重视管理者,而甘特重视工人。甘特强调,工业教育要形成一种“工业的习惯”。这种习惯的内容就是勤奋与合作。甘特以为,树立工业的习惯能使雇主与工人同时受益,雇主的利润提高,工人的工资增加,而且还对工人的安康有益,能提高工人的工作兴趣。形成工业习惯的前提是士气,员工出租车气是管理部门和工人之间树立互信和合作气氛的基础。企业目标与员工心理上的需求能否一致,是关系到人的主动性和工作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当

企业目标与员工需求一致时,员工就会在工作中主动主动、富饶发明性。甘特说:“莪们做任何事情都必须符合人性。莪们不能强迫人们干活;莪们必须指导他们的发展。”“过去的总政策是强迫,但是压力的时代必须让位于学问的时代,今后的政策将是教育和指导,将有益于一切相关的人。”在管理方式上,甘特强调,任何企业获得胜利的首要条件是采取一种被领导者情愿接受的一种领导方式。管理中的金钱刺激只是影响人们的许多动机中的一个动机,远远不是全部,作为管理者除了要重视经济要素外,还要更多的关注其他相关要素。有些管理学家以为,甘特的这些思想,是早期有关人类行为认识的里程碑,也是人际关系理论的先驱者。

泰罗逝世后,甘特对科学管理有着更多的深入考虑。1914-1915年,他出任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副主席,尔后,他从管理的社会性动身,对工业管理乃至社会管理提出了一些新的见的。在他眼里,蓬勃发展的工业社会和雄心勃勃的企业领袖存在着宏大的隐患,专制主义和唯利是图严重影响着工业社会的发展方向。他以为,工业的安康发展,必须在工业民主和精英治理之间获得平衡。在甘特的思想中,金融巨头、劳工领袖都不足以成为社会的领头人,真正领导美国社会的应当是工程师。1916年,他成立了一个名为“新机器”的组织,集中了一批追求政治权利的工程师和变革者,“新机器”试图影响当时的美国总统威尔逊,号召把治理国度的权利交给工程师。这时的甘特以为,商人追求的是利润,谋求的是垄断,而忘记了对社会的服务。“我们必须清除我们经济制度中一切形式的专制做法,并且提供能够复原服务的民主原则,而这种原则是民主文明获得惊人发展的基础。”“工程师是一个议论少而明白理解现实多和行动多的人,应当让他担任经济领导职务,这是我们的经济制度中最适宜于他们的地位。”在这方面,甘特的考虑具有肯定的超前性。

【甘特的首要著作】

甘特的终身著作丰厚,共达150多种,在管理方面有3本专著。 1910年的《工作、工资和利润》 1916年的《工业领导》 1916年的《工作的组织》 代表性的论文有:

1902年的《劳动报酬的一种奖金制》 1903年的《制造业中的一种日平衡图示法》

1908年的《培育工人的勤奋习惯和协作精神》 1915年的《生产和成本之间的关系》 1918年的《效率和民主》等等 【甘特的贡献和声誉】

甘特逝世后,他的思想价值日益显现。1929年,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和美国管理学会决定设立亨利.甘特金质奖章,授予那些“在工业管理方面对社会做出优异成绩的人”,并把第一枚金质奖章授予了已故的甘特自己,理由是“因为他在工业管理方面的人道主义影响以及甘特图的发明”。能够说,在科学管理的旗帜上,甘特付出的心血使它放出了不同寻常的光彩。

人类天才——列奥尼德·康托罗维奇

列奥尼德·康托罗维奇

生平简介(L.V.Kantorovich,)

1912年1月出生于俄国彼得堡。

1926年考入列宁格勒大学数学系。 18岁 1930年列宁格勒大学毕业。 20岁 1934年任列宁格勒大学教授。 24岁 1935年获博士学位。 25岁

1938年首次提出求解线性规划问题的方法――解乘数法。 28岁

1939年创立了享誉全球的线性规划要点,对资源最优分配理论做出了贡献,

从而获得197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29岁

1949年,因在数学研究工作中的成就获斯大林奖金。 39

1965年,因其在经济分析和计划工作中应用数学方法的成绩而获列宁奖金。 55岁

1975年,与美国经济学家库普曼斯共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成为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前苏联经济学家。 65岁

研究课题

“客观制约估价”的提出

康托罗维奇在研究企业之间以及整个国民经济范围内如何运用线性规划方法时,认识到被他称为“平衡指标”的乘数在衡量资源的稀缺程度、最合理的选择

生产方法、编制国民经济最优计划以及使国家整体利益和企业局部利益相互协调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于是,他把乘数改称为“客观制约估价”。客观制约估价包括对各种产品的估价和对各种资源的估价。所谓客观制约估价是在最优计划下每种产品生产中所必要的劳动消耗量,它由转移物质消耗部分的生产中所加入的劳动消耗部分构成。

康托罗维奇提出的客观制约估价,可以实现全社会范围的资源最优分配和利用,即在现有资源条件下,全社会能够以最小的劳动消耗,获得最大限度的生产量。由此得出的生产计划叫最优计划。有时把客观制约估价称为最优计划价格。这是他革新、推广和发展资源最优利用理论的具体表现。他根据最优计划必须满足的要求和前提,提出了生产计划的静态模型。静态模型适用于短期计划——由于时间较短,可以假定生产条件不变;动态模型适用于长期计划,这时生产条件(如基本建设投资和开采新的资源等)都会发生变化。静态和动态模型都是线性规划问题,比较简单,求解方法也相同,但动态模型有时需要运用特殊的求解方法,如果模型包含的因素不多,可以应用动态规划。 随机规划

是美国经济学家丹泽1955年提出的,康托罗维奇在这方面的贡献,不在于这个新方法本身,而在于把它应用于制定最优计划。在线性规划模型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假定,即系数和资源都是肯定型数据,这就是说,计划机关对模型的不可控参数拥有绝对准确的信息。在经济系统的基本特征不会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上述假定是可以成立的。但在长期计划中,不可避免的存在误差。康托罗维奇认为,未来新的技术、需要、自然资源、农作物产量和消耗定额等都是随机变量,只能以某种概率知道一个可能的数值范围。如果长期计划不考虑不可控参数的随机性,计划政策就可能犯严重错误。在研究随机规划的过程中,他提出了一个两阶段随机规划模型。他认为,肯定型模型不能把原计划及其调整中所获得的平均效果最大化。多阶段随机规划模型的思路与两阶段模型相似。 线性规划理论

康托罗维奇关于线性规划的重大发现何以使他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而现在被称为运筹学科学的发现却未能获奖?其理由在于,康托罗维奇认识和探究了进入现代经济学核心的方法论基础,这就是数量配给的构成和价格的构成之间的对偶性概念。 价格体系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对于经济中的生产要素、商品和

服务的分配进行调整,使它们在一定意义上最优。价格体系的概念要追溯到亚当·斯密甚至更早期,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西方微观经济理论大都致力于寻找这样一个一般的市场均衡的存在和最优化的条件。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中,对这一工作做出重大贡献的有阿罗、希克斯、库普曼斯和保罗·萨缪尔森。 在线性规划模型的框架中,价格和数量的对偶性能够做如下最简要的描述:考虑两种商品的产出价值最大化问题,每种商品的价格或者社会价值给定,每一种商品的生产要求相应的生产要素形成一个线性规划,解这个线性规划,得到每种商品的正的最优产量作为问题的解。经济学家称这一问题为“初始”问题并假定它有一个解。

现在来看一个相关问题,即“对偶”问题。对偶理论只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后期才在西方得到正确认识。但是,在1939年或者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康托罗维奇出版的著作和手稿中,影子价格就被用来解决线性规划问题,并被当作一种可能分散的经济机制来阐述。

影子价格以类似“因子分解”的形式出现在康托罗维奇1939年的解法中,其解法包括在一个逐步叠代中估计和修正。当一个乘子序列满足了初始问题中所有给定的有形单位约束时,过程就终止了。直到今天,乘子在算法中仍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康托罗维奇在1939年所认识到的意义仍是鲜明的:“它们不只是得出了一个问题的结论,而且提供了这一结果的一系列重要特征。”他接着指出:“它们是能够阐释上面提到的影子价格的。”当然,这并不是说在1939年他已经完全得出了对偶性理论,但他已经很清楚的抓住了“因子分解”概念的意义。他的下一个科学成就是阐述以影子价格作为一个完全放开的价格管理经济体制的重要性。在1939年的论文发表之后,康托罗维奇开始致力于效果的普遍性研究。通过思考,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上半期他已经写好了他下一部主要经济学著作的草稿。但在苏联,这部著作直到1959年才出版(直到1965年才被译成英文)。 这部名为《经济资源的最佳利用》的著作,是一项引人注目的成果。康托罗维奇把他的线性规划结构延伸到把经济作为一个整体的层次上,影子价格的概念被应用到生产过程的所有投入上,包括资本设备的租金和土的及自然资源的租金,他还指出影子价格能够用来评价对邻近最优解的计划的微小调整,这使得迅速的替代比较成为可能。他的分析相当于为苏联新型的生产者价格提出一条建议,虽然他正确的指出消费者价格可能不同于生产者价格,它反映的是社会目标

而不是效率。

康托罗维奇的线性规划的发现以及他在一系列具体生产活动中的运用,都是引人注目的成就。

成就贡献

解乘数法贡献

康托罗维奇于1938年首次提出求解线性规划问题的方法——解乘数法。从此,他打开了解决优化规划问题的大门。这对现代应用数学和经济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这时,康托罗维奇年仅26岁。现在我们常用的求解线性规划问题的方法——单纯形法,则是由美国数学家丹泽和豪尔维茨在1947年发明的,比康托罗维奇晚了近10年。

有人评价说,二三十岁期间,康托罗维奇作为一个青年数学家,已经登上数学奥林匹斯山的高峰。

随后,康托罗维奇继续踏实的迈进,他发现一系列涉及如何科学的组织和计划生产的问题,都属于线性规划问题。比如,怎样最充分的利用机器设备,如何最大限度的减少废料,最有效的使用燃料,怎样最合理的组织货物运输,最适当的安排农作物布局等。康托罗维奇为线性规划方法的推广和运用做了大量工作。 1949年,苏联政府为表彰他在数学研究工作中的成就,授予康托罗维奇斯大林奖金。在荣誉面前,康托罗维奇没有固步自封,而是继续向前。他由研究单个企业如何最优的组织和计划生产,上升到更高一级的探索,即怎样对整个国民经济实行最优计划管理,怎样在整个国民经济范围内实现资源的最优利用。 早在十八世纪七十年代,英国古典经济学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曾提出“看不见的手”在资源分配和生产调节中的作用。但他所说的“看不见的手”,反映了自由竞争条件下价格机制的作用。此后,世界各国的许多经济学家,如英国的马歇尔、庇古,意大利的帕累托、巴伦等都对资源最优分配和利用进行过探讨。但是,这些研究都只停留在理论说明和一般数学表述上。

神奇的——乔治·伯纳德·丹捷格(G.B.Dantzig)

乔治·伯纳德·丹捷格(G.B.Dantzig)

生于1914年11月8日,于2005年5月13日逝世。享年91岁。) 1947年,33岁的美国数学家George Bernard Dantzig提出了解决一种最优化问题的单纯形法,该方法奠定了线性规划的基础,使得经济学、环境科学、统计学应用等学科获得了迅速发展。Dantzig也因而被誉为“线性规划之父”。 Dantzig在运筹学建树极高,获得了包括“冯诺伊曼理论奖”在内的诸多奖项。他在Linear programming and extensions一书中研究了线性编程模型,为计算机语言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Dantzig的父亲是大学数学教授,曾在法国师从著名的科学家Henri Poincare(亨利·庞加莱)。但是Dantzig直到上初中时,对数学仍不感兴趣,甚至在初中三年级时,代数成绩还不及格。对于这样的结果,Dantzig非常内疚,他感到愧对自己的数学家父亲,于是发奋努力,很快就发现其实数学并不难,逐渐的建立了自信。上高中时Dantzig对父亲的数学题库非常着迷,他解决了所有的题目。Dantzig曾经这样回忆自己的父亲:“在我还是个中学生时,他就让我做几千道几何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大脑训练是父亲给我的最好礼物。这些几何题,在发展我分析能力的过程中,起了最最重要的作用。”

在伯克利大学攻读统计学博士学位期间,“二战”爆发了,Dantzig作为文职人员参加了空军。1946年,Dantzig返回伯克利并取得博士学位。 Dantzig师从著名的统计学家Jerzy Neyman (奈曼,1894~1981) 教授,在他们之间,发生过一个非常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一天,Dantzig因故迟到了,看到黑板上写着两道题目,以为是老师留的课外作业,就抄了下来。在做的过程中,Dantzig感到有点困难,最后用了好几天时间才完成,为此他还特意向Neyman教授道歉。几周后的一个周末清晨,Dantzig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吵醒,Neyman教授一进门就激动的说:“我刚为你的论文写好一篇序言,你看一下,我要立即寄出去发表。”Dantzig过了要一阵子才明白Neyman教授的意思:原来那是两道统计学中著名的未解决问题,他竟然当成课外作业解决了!

后来谈到这件事时,Dantzig感慨道:如果自己预先知道这两道是统计学领域中一直悬而未决的难题,根本就不会有信心和勇气去思考,也不可能解决它们。 Dantzig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潜能是难以预料的,成功的障碍往往来自于心理上的畏难情绪;一定要相信自己,保持积极的

丁谓修皇宫

传说宋真宗在位时,皇宫曾起火。一夜之间,大片的宫室楼台殿阁亭榭变成了废墟。为了修复这些宫殿,宋真宗派当时的晋国公丁谓主持修缮工程。当时,要完成这项重大的建筑工程,面临着三个大问题:第一,需要把大量的废墟垃圾清理掉;第二,要运来大批木材和石料;第三,要运来大量新土。不论是运走垃圾还是运来建筑材料和新土,都涉及到大量的运输问题。如果安排不当,施工现场会杂乱无章,正常的交通和生活秩序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丁谓研究了工程之后,制订了这样的施工方案:首先,从施工现场向外挖了若干条大深沟,把挖出来的土作为施工需要的新土备用,于是就解决了新土问题。第二步,从城外把汴水引入所挖的大沟中,于是就可以利用木排及船只运送木材石料,解决了木材石料的运输问题。最后,等到材料运输任务完成之后,再把沟中的水排掉,把工的上的垃圾填入沟内,使沟重新变为平的。

简单归纳起来,就是这样一个过程:挖沟(取土)→引水入沟(水道运输)→填沟(处理垃圾)。按照这个施工方案,不仅节约了许多时间和经费,而且使工的秩序井然,使城内的交通和生活秩序不受施工太大的影响。

丁谓修皇宫

传说宋真宗在位时,皇宫曾起火。一夜之间,大片的宫室楼台殿阁亭榭变成了废墟。为了修复这些宫殿,宋真宗派当时的晋国公丁谓主持修缮工程。当时,要完成这项重大的建筑工程,面临着三个大问题:第一,需要把大量的废墟垃圾清理掉;第二,要运来大批木材和石料;第三,要运来大量新土。不论是运走垃圾还是运来建筑材料和新土,都涉及到大量的运输问题。如果安排不当,施工现场会杂乱无章,正常的交通和生活秩序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丁谓研究了工程之后,制订了这样的施工方案:首先,从施工现场向外挖了若干条大深沟,把挖出来的土作为施工需要的新土备用,于是就解决了新土问题。第二步,从城外把汴水引入所挖的大沟中,于是就可以利用木排及船只运送木材石料,解决了木材石料的运输问题。最后,等到材料运输任务完成之后,再把沟中的水排掉,把工的上的垃圾填入沟内,使沟重新变为平的。

简单归纳起来,就是这样一个过程:挖沟(取土)→引水入沟(水道运输)→填沟(处理垃圾)。按照这个施工方案,不仅节约了许多时间和经费,而且使工的秩序井然,使城内的交通和生活秩序不受施工太大的影响。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0s.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