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52儿童发展心理学大纲

更新时间:2023-10-21 04:0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8052 儿童发展

南京师范大学编 高纲0914

I、课程的性质与设置目的

《儿童发展》课程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设置该专业课程的自学和考试,是为了培养和检验自学考试者对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基础理论的掌握,以及将儿童发展心理学同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应用能力。

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课程内容以阐述个体心理的发展为主线,以认知和社会化为维度。在深刻理解个体心理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将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研究相结合,不仅介绍,关于儿童心理发展模式、原因及机制方面的研究,而且也提出了一些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将儿童发展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设置本课程的具体目标要求是:了解儿童发展心理学这一学科的基本框架;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了解儿童所处的生态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1、通过对总论部分的学习,了解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发展历史以及具体的研究方法,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

2、通过对认知和语言的发展部分的学习,了解婴幼儿感知觉的发展以及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的皮亚杰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了解儿童语言与智力的发展。

3、通过对情感与个性的社会化部分的学习,了解儿童情绪的发展、个性的发展模式和影响因素,了解儿童性别角色的社会化过程,了解儿童交往的发展和道德的发展情况。

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导论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内容、发展历史及课题来源,明确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掌握儿童发展心理学上常见的几种方法,对儿童发展心理学有一个初步的整体认识。

[学习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内涵 二、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三、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课题的来源

第二节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一、关于遗传和环境的争论 二、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三、儿童的主动性与被动性

四、发展在时间上的稳定性或不稳定性 五、不同情境中的一致性 六、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

第三节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历史回顾 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二、西方儿童心理学的发展 三、中国儿童心理科学的发展历程

第四节 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考核知识点]

1、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内涵 2、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3、儿童发展心理学的课题来源。

4、关于遗传和环境的争论存在的三个阶段。 5、西方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历史回顾。 6、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考核要求] 一、概述

1、识记: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概念、儿童发展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之间的关系。 2、领会: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3、应用:能够根据儿童心理研究的问题的三个来源选择自己做儿童心理研究的问题。 二、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1、识记:关于遗传和环境的争论存在的三个阶段及其各阶段理论的要点。

2、领会:相互作用论的基本论点,关于儿童的主动性与被动性、发展在时间上的稳定性或不稳定性、不同情境中的一致性、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等基本理论问题的基本内容。

3、应用:通过对遗传和环境的争论存在的绝对决定论、共同决定论及相同决定论等理论的比较,认识关于遗传和环境的关系的理论的发展趋向。 三、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历史回顾 1、识记: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2、领会:西方儿童心理学的发展的三个时期及代表性理论、中国儿童心理科学的发展历程。 四、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1、识记:横向研究的概念、纵向研究的概念、跨文化研究的概念。

2、领会:横向研究、纵向研究、跨文化研究三种研究方法各自的特点。

3、应用: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的比较分析、一些研究课题使用的研究法及这样选择的理由。

第二章 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

[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生物遗传的过程,胎儿的发育过程以及保证胎儿正常发育的条件,明确儿童身体、脑和神经系统及动作的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明确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从儿童心理发展伊始就纠缠在一起,共同影响着儿童心理的发展。

[学习内容]

第一节 生命的开始与遗传基因 一、染色体、DNA和基因 二、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三、有丝分裂和细胞增殖 四、蛋白质的合成 五、显性和隐性基因 六、遗传疾病

第二节 胎儿的发展与先天素质 一、胎儿的发育过程 二、胎儿正常发育的条件

第三节 儿童身体、脑与神经系统的发展 一、身体的发展

二、儿童大脑和神经的发展

第四节 儿童动作的发展 一、动作发展的规律 二、动作发展的阶段 三、动作发展的训练

[考核知识点] 1、生命的遗传过程。

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的相互关系。 3、遗传疾病的一般产生原因 4、胎儿的发育过程。

5、胎儿正常发育的条件。 6、儿童身体的规律与特点。

7、脑与神经系统的发展的一般规律。 8、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 9、儿童动作技能的训练和掌握。

[考核要求]

一、生命的开始与遗传基因

1、识记:染色体的概念、DNA的概念、基因的概念、受精作用的概念、DNA的生成方式、蛋白质的合成过程、碱基互补原理的概念、减数分裂的概念、等位基因的概念、显性基因的概念、隐性基因的概念、基因突变的概念、染色体异常的概念。

2、领会:生命的遗传过程、受精作用、蛋白质是生命的基本物质、显性和隐性基因在遗传中所起的作用、几种遗传疾病的成因。 二、胎儿的发展与先天素质

1、识记:胎儿的发育过程经历的几个时期。 2、领会:胎儿正常发育的条件。 三、儿童身体、脑与神经系统的发展

1、识记:儿童的生长四个显著的时期、头尾原则的概念、近远原则的概念、足趾反射、抓握反射、游泳反射、惊跳反射、强直的颈反射。

2、领会:儿童大脑和神经的发展的一般规律、脑的反射的意义。 四、儿童动作的发展

1、识记:动作发展的规律、动作发展的阶段、成熟早期年龄的概念、常模年龄的概念、成熟晚期年龄的概念。

2、领会:手的动作的发展、动作和动作技能的掌握对婴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意义。 3、应用:根据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动作训练的最佳时机的选择。

第三章 婴儿感知觉的发展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婴幼儿感觉及知觉的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明确针对婴幼儿不能充分使用言语表达这一特点而使用的一些特殊的研究方法。

[学习内容]

第一节 婴幼儿感觉的发展 一、评定新生儿感觉的几种方法 二、视觉的发展 三、听觉的发展 四、嗅觉的发展

第二节 婴幼儿知觉的发展 一、整体知觉和部分知觉的发展 二、对色、形两维的感知 三、空间知觉 四、时间知觉

五、儿童观察力的发展

[考核知识点]

1、评定新生儿感觉的几种方法。 2、婴幼儿视觉的基本发展状况。 3、婴幼儿听觉的基本发展状况。 4、婴幼儿知觉的发展。

5、关于婴幼儿感觉发展的一些经典实验:如视崖实验、鲍厄研究婴儿视觉世界的方法、范茨研究婴儿形状知觉的实验设计等等。 6、儿童观察力的发展。

[考核要求]

一、婴幼儿感觉的发展

1、识记:反射行为的概念、定向反射习惯化与去习惯化的概念、视觉偏爱的概念、视敏度的概念、视觉恒常性。

2、领会:评定新生儿感觉的几种方法、婴幼儿视觉及听觉的基本发展状况、婴幼儿嗅觉的发展情况。 二、婴幼儿知觉的发展

1、识记:空间知觉的概念、视觉恒常性的概念、深度知觉的概念、方位知觉的概念、观察与观察力的概念、时间知觉的概念。

2、领会:儿童整体知觉和部分知觉的发展、儿童色形两维感知的发展、空间知觉、时间知觉的发展特征;视崖实验;范茨研究婴儿形状知觉的实验设计;儿童左右概念的发展情况;幼儿观察力初步形成的具体表现的四个方面。

3、应用能根据儿童观察力的发展规律,观察儿童观察力的发展。

第四章 儿童认知发展:皮亚杰理论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皮亚杰关于思维发展的基本观点,明确皮亚杰思维发展各阶段的特点,了解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对儿童心理发展领域做出的贡献及其不足。

[学习内容]

第一节 皮亚杰关于思维发展的基本观点 一、思维的起源 二、思维的结构

3、引发幼儿情绪的原因及变化。 4、关于新生儿的情绪的几种观点。

5、关于婴儿的情绪识别能力。情绪对婴儿具有的适应意义。 6、婴儿微笑的发展。

7、学习理论、知觉再认理论、社会认知理论这三种情绪获得理论的基本内容。 8、儿童的怯生及其影响因素。

9、儿童害怕发展的年龄特点害怕的发展及克服害怕的几种方法。 10、儿童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的发展规律。

11、根据儿童高极情感的发展规律,在培养儿童高极情感时应该注意的要点。

[考核要求]

一、儿童早期情绪的发展

1、识记:情绪的概念、情绪的组成成分。

2、领会:情绪的组成成分相互之间的关系、婴幼儿情绪的

发展规律、引发4-7岁幼儿情绪的原因、关于新生儿的情绪的几种观点、关于婴儿的情绪识别能力、情绪对婴儿来说有重要的生存价值或社会适应意义、婴儿的笑的发展。 二、儿童情绪的获得

1、领会:学习理论、知觉再认理论、社会认知理论这三种情绪获得理论的基本内容;希伯对黑猩猩所作的经典实验。

三、儿童的害怕和一些情绪障碍

1、识记:怯生的概念、对抗性条件作用的概念、系统脱敏法的概念、模特塑造法的概念、认知疗法的概念。

2、领会:影响婴儿怯生的因素、儿童害怕发展的年龄特点害怕的发展及克服害怕的几种方法、儿童的害怕与父母教育方法的关系、沮丧的儿童的表现、社会退缩儿童的表现。 3、应用:害怕的预防及运用所学方法帮助儿童克服害怕。 四、儿童高级情感的发展

1、识记:道德感的概念、理智感的概念、美感的概念、学龄初期儿童对事物的美的评价的两个特点。 2、领会:儿童道德情感的三种形式、理智感、美感的发展规律、美感在儿童的发展中的作用、良好的情绪至少具有的几个特征是什么。

3、应用:根据儿童道德感的发展过程,谈一谈在培养儿童的道德感时须注意什么;根据儿童美感的发展过程,谈一谈在培养儿童的美感时须注意什么;根据儿童理智感的发展过程,谈一谈在培养儿童的理智感时须注意什么。

第九章 儿童个性的发展

[学习内容和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两个对儿童发展有影响的个性理论,理解影响儿童形成不同个性的生物学因素及家庭这个社会化动因对儿童个性形成的影响,明确作为个性组成部分的自我意识是如何发展的,初步学习在实际工作中正确看待儿童个性的发展和差异,并对儿童个性形成和自我意识的发展有积极主动的影响。

[学习内容]

第一节 儿童个性发展的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理论

二、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第二节 个性形成的生物学因素 一、最初的个性或气质。 二、体貌与体格的影响 三、成熟速率的影响

第三节 个性发展的社会化动因--家庭 一、父母的管教活动 二、家庭结构 三、家庭的物理环境 四、电视的作用

第四节 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婴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二、学龄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考核知识点]

1、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理论。

2、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3、对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理论和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的比较。 4、个性形成的生物学因素。

5、儿童最初呈现的个性或气质类型。 6、个性发展的社会化动因--家庭。 7、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考核要求]

一、儿童个性发展的理论

1、识记:个性的概念、恋母情结、恋父情结、自我同一感的概念、同一感危机的概念、同一性拒斥的概念、同一性混乱的概念。

2、领会:顺利实现同一感的关键、影响个性形成的主要因素、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理论的主要内容、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

3、应用:对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理论和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的比较和简评;针对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谈一谈父母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帮助儿童发展的个性。 二、个性形成的生物学因素

1、识记:儿童最初呈现的个性或气质类型

2、领会:最初的气质、体貌体格以及成熟速率是怎样影响人的个性发展的。 三、个性发展的社会化动因——家庭

1、识记:父母教养类型及其特征、家庭的物理环境的概念。

2、领会:家庭是儿童个性实现社会化的主要场所、父母教养行为与儿童个性发展的关系、针对父母教养行为与儿童个性发展进行的研究、离异家庭的儿童的表现、父母离婚对儿童心理发展造成的影响、家庭结构同儿童个性发展的关系。

3、应用:能结合所学理论谈谈你认为电视对孩子个性发展会产生哪些影响。 四、自我意识的发展

1、识记:自我意识、婴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

2、领会:幼儿自我评价的特点、学龄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

第十章 儿童性别角色的社会化

[学习内容和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了解儿童性别定型化的过程,理解男女儿童存在的性别差异,明确形成这些差异的各种原因,对双性化人格引发的讨论有所了解,将本章所学到的理论应用于实际工作中,能够意识到自己作为教师对儿童性别定型化能够产生的影响。

[学习内容]

第一节 儿童性别定型化过程 一、儿童性别定型化过程 二、性别定型化的发展过程

第二节 性别差异产生的因素 一、性别差异的表现 二、性别定型化理论 三、生物学因素的影响

四、父母和教师对儿童性别差异的影响 五、双性化与无性教育

[考核知识点]

1、儿童性别定型化的过程。 2、性别定型化的几种理论。 3、生物学因素对性别差异的影响。

4、现代心理学对儿童性别定型化的研究的三个显著变化。 5、性别差异产生的社会因素分析。 6、双性化与无性教育。

[考核要求]

一、儿童性别定型化过程

1、识记:性别的概念、性别角色性别的概念、性别同一性别的概念、性别角色同一性别的概念。 2、领会:性别定型化的发展过程。 二、性别差异产生的因素

1、领会:性别差异的表现、性别定型化的几种理论、生物学因素对性别差异的影响、现代心理学对儿童性别定型化的研究的三个显著变化、双性化与无性教育。

2、应用:将本章所学到的理论应用于实际工作中,谈谈自己作为教师对儿童性别定型化能够产生的影响。

第十一章 儿童交往的发展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儿童早期与照料者之间形成的关系的性质及类型,理解不同亲子依恋类型形成的原因和几种关于依恋的理论,明确同伴对于儿童交往发展的意义及同伴关系发展的模式,进一步明确如何提高儿童的交往技能,学会将本章的知识初步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学习内容] 第一节 依恋

一、依恋的含义和发展过程 二、依恋的测量和类型 三、依恋的理论

四、早期依恋对后期行为的影响

第二节 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 一、同伴的作用 二、同伴关系的发展 三、社会交往技能的学习

第三节 游戏与交往技能 一、游戏的理论 二、游戏的种类 三、游戏的作用

[考核知识点]

1、依恋的含义与发展的过程。

2、婴幼儿依恋的不同类型及其形成原因。 3、依恋形成理论的基本内容。 4、哈洛罗猴实验的主要过程和结论。 5、早期依恋对后期行为的影响。 6、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

7、同伴在儿童社会化进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8、游戏与交往技能的关系。

9、几种主要的游戏理论的基本内容。 10、社会交往的技能训练。

[考核要求] 一、依恋

1、识记:依恋的概念、婴幼儿形成的依恋的不同类型。

2、领会:依恋发展的过程、婴儿的依恋行为表现得最明显的情景、婴幼儿依恋的不同类型的特征以及形成原因、依恋形成的习性学理论的基本内容、依恋形成的心理分析理论的基本内容、依恋形成的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依恋形成的认知理论的基本内容、哈洛罗猴实验的主要过程和结论。 3、应用:根据早期依恋对后期行为的影响促进生活中婴幼儿安全依恋的形成。 二、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

1、识记:同伴的概念、赛尔曼将友谊发展分为的五个阶段、赛尔曼把儿童角色采择能力发展分成的几个阶段、谬勒和白莱纳把婴儿同伴相互作用划分成的三个阶段。 2、领会:同伴在儿童社会化进程中的作用。

3、应用:通过学习本章社会交往的技能训练技术,初步学习帮助学生提高社会交往技能。 三、游戏与交往技能

1、识记:按社会化程度对儿童游戏进行的分类、创造性游戏、象征性游戏。

2、领会: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想象性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儿童想象性游戏的发展规律。几种主要的游戏理论的基本内容。

3、应用:在日常实践巾,通过游戏观察并培养儿童的交往能力。

第十二章 儿童道德的发展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两种儿童道德认识发展理论,理解儿童道德行为的发展阶段及儿童节、道德行为的培养训练,明确儿童道德情感的发展过程,掌握儿童的自我控制的测量问题。

[学习内容]

第一节 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 一、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二、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第二节 儿童道德行为的发展 一、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二、儿童的攻击性行为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0p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