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与气候学》教学大纲

更新时间:2024-03-05 04:1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气象与气候学》教学大纲

学分:2 总学时:45 理论学时:36 实验学时:9 面向专业:水资源

大纲执笔人:张桂芹 大纲审定人:赵星明

一、 说明

1、 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气象与气候学是以普通气象学为基础,以气候学为重点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基本技术训练课程。它的基本任务是研究大气现象和过程,探讨其演变规律和变化,以及地球上的气候,并直接或间接用之于指导生产实践为人类服务的科学。 2、 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理论知识方面:本课程宜安排学生在学完大学物理及大学物理实验之后的第四学期,内容上注意与该学科的结合,并注意不必要的重复,课堂教学应力求使学生弄清基本概念,掌握基本气象知识,使学生对大气的热量、大气中的水分及大气的运动有所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对天气系统及几种常见的气候类型有大致的认识。由于本课程内容繁多,与水文学、水文计算等结合紧密,所以授课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应广泛阅读有关参考资料,紧跟本学科的发展,备课过程中随时补充新内容,使学生及时了解到本学科的重要进展及发展动向。

实验技能方面:通过实验课学习,让学生学会风、气压、降雨量、温度等基本的气象要素的观测方法。

二、 教学大纲内容

(一) 课程理论教学

第一章 引论(4学时)

第一节 气象学、气候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简史

气象学与气候学的研究对象:大气现象及本质;地球上的气候 发展简史:分为三个阶段:萌芽时期,发展初期和发展时期

第二节 气候系统概述

气候系统包括:大气圈、水圈、陆地表面、冰雪圈和生物圈

第三节 有关大气的物理性状

主要的气象要素:气温、气压、湿度、风向、风速、云量、降水量等 空气状态方程:克拉珀龙方程

本章重点、难点:空气状态方程

思考题 1、气象学与气候学的发展简史

2、候系统的组成部分 3、湿度的表示方法

第二章 大气的热能和温度(8学时) 第一节:太阳辐射

辐射的基本知识,太阳常数,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减弱;

第二节:地面和大气的辐射

地面、大气的辐射和地面的有效辐射;地面及地---气系统的辐射差额

第三节:大气的增温和冷却

温度的绝热变化和非绝热变化;空气温度的个别变化和局地变化;大气稳定度;

第四节:大气温度随时间的变化

大气温度的周期性变化;气温的非周期性变化

第五节:大气温度的空间分布

气温的水平分布;对流层中气温的垂直分布

重点、难点: 1、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削弱

2、地面有效辐射 3、大气稳定度

4、太阳辐射的基本定律

思考题: 1、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削弱

2、什么是地面的有效辐射

3、绝热变化和非绝热变化

4、大气稳定度的定义及判定

第三章 大气中的水分(8学时)

第一节 蒸发和凝结

水相变化;饱和水气压;影响蒸发的因素;湿度随时间的变化;大气中水气凝结的条件

第二节 地表面和大气中的凝结现象

地面的水汽凝结物;近地面层空气中的凝结条件:空气达饱和或过饱和状态,空气中有凝结核;近地面层空气中的凝结;云

第三节 降水

云滴增长的物理过程;雨和雪的形成;各类云的降水特点;人工影响云雨;降水分布特点

难点、重点:1、水气凝结的条件

2、云滴增长为雨滴的过程

思考题: 1、影响饱和蒸汽压的因素

2、比较霜和露的区别和联系

3、雾的种类、形成条件和特征 4、大气上升运动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5、简述云滴增长为雨滴的过程

第四章 大气的运动(8学时)

第一节 气压随高度和时间的变化

气压随高度的变化:压高方程,静力学方程;气压随时间的变化

第二节 气压场

气压场的表示方法;气压场的基本形式:高压,低压,槽,脊。气压系统的空间结构:对称形和不对称形

第三节 大气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作用于空气的力;自由大气中的空气水平运动:地转风,梯度风;摩

擦层中空气的水平运动;风压定律

第四节 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形成的主要因素;大气环流平均状况;大气环流的变化

重点、难点: 1、压高方程

2、气压场的基本形式

3、自由大气中的空气水平运动

思考题:1、气压场主要形式

2、气压梯度力和气压梯度的区别

3、地转偏向力的特点

4、作用于空气质点上的力

第五章 天气系统(4学时)

第一节 气团和锋

气团的定义,气团的特点及类型;锋的特点及类型

第二节 中高纬度天气系统

高空的天气系统:大气长波,阻塞高压和切断低压 温带气旋和反气旋

第三节 低纬度的天气系统

副热带高压和热带天气系统:东风波、热带气旋和热带辐合带

第四节 对流性天气系统

主要有:雷暴、飑线和龙卷风

重点、难点:1、气团的类型

2、锋的类型和各类型锋的特点 3、温带气旋和反气旋

思考题: 1、气团形成的条件

2、锋分类的依据和锋的类型

3、温带气旋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4、台风形成的必要条件及消亡途径

5、影响锋生和锋消的主要因素

第六章 气候的形成(4学时)

第一节 气候形成的辐射因子

太阳辐射和天文气候;辐射收支和能量系统

第二节 气候形成的环流因子

海气相互作用与环境;环流与热量输送;环流与水分循环

第三节 地形和地面特性与气候

地形与气温;地形与地方性风;地形与降水;地面特性与气候

难点、重点: 1、气候形成的环流因子

2、地方性风

思考题: 1、气候形成的影响因子有哪些

2、高原季风、山谷风和焚风

(二)课程实验的教学

本课程实验学时共9学时,设四个实验,分别如下:

实验一:空气温度和湿度的观测(2学时)

让学生根据课上所学的基本知识,掌握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实地观测方法,从而为以后的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温度和湿度的观测方法有许多,我们仅掌握两种:百叶箱和通风干湿表。重点掌握百叶箱的观测方法。

思考题:1、百叶箱内仪器安置的要求及观测程序

2、观测最高、最低温度表时应注意的事项

3、通风干湿表在正式读数前必须做好的准备工作

实验二:降水和蒸发的观测(3学时)

降水测定中,包括降水量、降水时间和降水强度。测定降水的仪器有雨量器(雨量筒)和雨量计

蒸发观测是指测定蒸发量,常用小型蒸发器测定蒸发量。

思考题:1、固态降水和液态降水的降水量观测方法有何不同

2、结冰和不结冰时蒸发量观测方法的不同

实验三:气压和风的观测(2学时)

气象台站测定气压用动槽式和定槽式水银气压表和气压计。常用的气压表为空盒气压表

风的测定包括风向和风速。测定用的仪器为:风向风速表

实验四:气候资料的统计整理(2学时)

气象观测是记录了一个地方瞬时的气象要素值,必须将常年累积的瞬时值作统计整理和分析,才能揭示其变化规律,为各项生产建设提供必要的气候资料。

三、 程考核方式、方法

采用闭卷形式,满分为100分。

附:本课程建议使用的教材、实验指导书及参考书: 使用教材:《气象学与气候学》第三版,周淑贞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实验指导书:《气象学与气候学实习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 《气象学基础》,李爱贞主编,气象出版社

二、空气状态方程

空气状态常用密度(ρ)、体积(V)、压强(P)、温度(t或T)表示。对一定质量的空气,其P、V、T之间存在函数关系。例如,一小团空气从地面上升时,随着高度的增大,其受到的压力减小,随之发生体积膨胀增大,因膨胀时做功,消耗了内能,气温乃降低。这说明该过程中一个量变化了,其余的量也要随着变化,亦即空气状态发生了变化。如果三个量都不变,就称空气处于一定的状态中,因此研究这些量的关系就可以得到空气状态变化的基本规律。

(一)干空气状态方程

根据大量的科学实验总结出,一切气体在压强不太大,温度不太低(远离绝对零度)的条件下,一定质量气体的压强和体积的乘积除以其绝对温度等于常数,即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0o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