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更新时间:2023-05-05 21:32: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古代诗歌四首》

备课标1.能利用工具书识字词;规范书写。

2.诵读古诗文,能借助工具书疏通文义;通过语气、节奏等朗读方法的训练,达到熟读成诵;在积累、感悟、运用中提高品味能力。

3.体味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结合课文的内容和主旨,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教材分析:《古代诗歌四首》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具有长于吟诵、激发想像、娱悦性情的特点。这四首古代诗歌,集美景、美情、美言于一体,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诗人们登山望海,驾舟扬帆,赏花观鸟,咏春悲秋,用凝练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图景。本课的教学重点,一是感受作者的审美情感,神游优美深远的诗化意境,激发审美想像、培养审美意识。二是析美情、赏美景、聚美言。品味课文精彩生动的优美语言,吟诵涵泳,熏陶感染,积累诗文语句、积存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积贮丰富的阅读体验,积蓄高尚的道德情感,积聚优雅的审美情趣。

《观沧海》描写了诗人登山望海所看到和想到的景象,大海吞吐日月,其气势雄伟,尤为壮观。诗人以此来展示自己阔大的胸襟和豪迈乐观地进取精神,抒发自己渴望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而诗人的这种思想感情并没有直接表露,而是把它隐藏在对景物地描写之中。托物言志、写景抒情,把眼前看到的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句句写景,又句句抒情,体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学习本诗,重在朗读背诵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托物言志、写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也是璀灿的群星之一,以写边塞题材著称,特别擅长七绝。王昌龄贬龙标尉的时间不可确考,有人推测大约在天宝七八年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此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次北固山下》这首诗写冬初,旅行江中,即景生情,而起乡愁。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怀。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积级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天净沙·秋思》全文仅5句,28字,纯用白描勾勒景物,描绘了在秋日的郊外,夕阳西下,浪迹天涯的游子骑着瘦马独行在路上,从简约的景物描写中透出了令人悲伤、哀怨的情调。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吟咏,把握诗歌内容,进而体会作者的情感。积累优美的诗句。

教学难点:1.比较诗歌作品的风格异同,了解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2.诵读;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学情分析从小学开始,学生就学习诗歌了并且已经背诵了很多诗歌,对诗歌已经有

了初步的认识。但是大部分学生学习诗歌喜欢死记硬背,这是一种不好的习惯,所以教师应利用每

个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和情感基础,通过学生的自读体验、合作交流、比较迁移来完成学习的目标。

指导学生理解性的背诵,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

标 1.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

2.在诵读中熟悉作品,了解词中所叙写的内容;联系作者的处境,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提高朗读

能力。

3.能够准确背诵并默写,能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5、积累优美的诗句。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活动一:构建动场同学们,谁知道在我国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别有哪种文学体裁发展得最

有成就?(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唐诗、宋词、元曲)的确,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

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了解在我国的活动二: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1、引导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作家作品的资料(屏幕出示)

(1)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善诗歌,以慷慨悲壮见称。

(2)作品简介

题目《观沧海》中,“观”的意思是“远望、眺望”,沧海:大海,这里指渤海。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竭后山。他跃马扬鞭,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心潮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触景生情写下这首壮丽的诗篇。

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乐府四言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抒情诗。

2、朗读指导与训练

(1)指导学生把握四言诗的诵读节奏。

提示:诗歌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2)教师范读,要求字正腔圆,感情饱满。

(3)学生齐读,要求准确整齐,有节奏感

3、指导学生朗读诗歌,借助注释,疏通诗歌内容。

(1)补充内容:

水何澹澹:何,多么。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以观沧海:以,表目的连词。

山岛竦峙:竦,高。峙,挺立。高高地挺立。

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幸甚至哉:幸,庆幸。至,极点。庆幸得很,好极了。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像。其,它,指沧海

(2)难点点拨: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古诗文中“互文见义”。即文字上只交待一方,而意义彼此互见。句中不但说:“日月之行”,也说“星汉之行”;不但说“星汉灿烂”,也说“日月灿烂”。合起来说,“日月星汉之运行与灿烂,均若出于沧海之中”。1、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作家作品的资料

2.把握四言诗的诵读节奏。

3.听读诗歌,感受朗读节奏。

4.自由朗读诗歌,注意朗读节奏的划分。

5.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倾听,注意字音、节奏,听完后纠正。

6.齐读课文。坐直、端起课文,大声朗读。

7.朗读诗歌,借助注释,疏通诗歌内容。

8.勾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小组合作交流解决;组内不能解决的,可向老师请教。

9.提出疑难,全班解决。

【设计意图】

1、了解作家及作品的写作背景,便于学生联系作者的处境,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

2、达成教学目标1和2中的提高朗读能力。

3、达成教学目标2在诵读中熟悉作品,了解词中所叙写的内容;

活动三:研读赏析合作探究

1.屏幕出示:(1)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像的?

(3)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指导学生交流

3.重点提示:

4指导学生归纳方法

1.学生自己先思考这些问题。

2.小组内成员交流。

3.班内交流

4.总结出解决的方法。

(1)先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诗句

(2)再找文言诗句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或写作方法;分析修辞方法或写作方法的作用

(3)表达的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设计意图】活动五为达成教学目标3和4

活动四: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指导学生按学习《观沧海》的方法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作者作品简介

2.诗歌朗读

3.结合注释,整体感知诗歌内

4.研读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自主学习

2、小组内成员交流。

3.班内交流

4.总结出解决的方法。

【设计意图】活动六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能力

活动五:综合建模默写要求:

1.字要写规范(横平竖直)

2.不添字掉字

1. 3.写完要认真检查,写错的字要多写几遍记住它。自由朗读诗歌直至成诵

2.默写诗歌【设计意图】活动七为达成教学目标3和5

板书设计观沧海

曹操

海水、山岛(实景)

观表现了开阔的胸襟,

日月星辰(虚写)抒发了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抱负。

写景:杨花、子规——渲染悲凉的气氛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叙事:被贬龙标——交代写作缘由

抒情——表关切同情

当堂检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碣石

..()澹澹()竦峙()萧瑟()

2.默写诗歌

观沧海

曹操

3、主旨归纳

《观沧海》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抒发了诗人的宏伟抱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选择了、等意象,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表达了诗人对王昌龄的;又通过

、等意象,寄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对王昌龄的

作业设计A层:仿照第一课时学习诗歌的方法预习后两首诗。

B层:默写两首诗

第二单元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活动一:构建动场

1.指名背诵《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全班齐背背诵《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设计意图】活动二: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1、引导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王湾、马致远的作家作品资料(屏幕出示)

王湾,唐代诗人,洛阳人。往来于吴楚间,为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

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

马致远,号东篱,元代大都人,著名的杂剧和散曲作家。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

代表作:杂剧《汉宫秋》。因小令《天净沙·秋思》脍炙人口,被称为“秋思之祖”。

2、指导学生朗读《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

3.指导学生根据课本注释和工具书说说两首诗的诗歌大意

4.解题:指导学生分析题目1、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作家作品的资料

2.听读诗歌,感受朗读节奏。

3.自由朗读诗歌,注意朗读节奏的划分。

4.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倾听,注意字音、节奏,听完后纠正。

5.齐读课文。坐直、端起课文,大声朗读。

6.根据课本注释和工具书说说诗歌大意(先小组交流,在全班交流)【设计意图】

1.了解作家及作品的写作背景,便于学生联系作者的处境,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

2.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目标1)

3.在诵读中熟悉作品,了解词中所叙写的内容;联系作者的处境,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提高朗读

能力。(目标2)

活动三:合作探究

品读诗歌

1、《次北固山下》

(1)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3)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画面

指导学生思考、交流、明确

2、《天净沙秋思》

(1)《天净沙秋思》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2)哪句可以作为点睛之笔,道出了游子的情怀?

(3)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归纳主题。

1.学生自己进行思考

2.小组内进行交流、解决疑难

3.班内进行交流,解决组内疑难部分

点拨:“小桥流水人家”是以乐景反衬哀景,“小桥流水人家”虽好却不是自己的家乡,有家归不得,更加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提示:断肠人,指长期漂泊在外的游子。1、学生独立思考

2、小组内交流探讨

3、班内交流明确

明确1、《次北固山下》

(1)初春。青山、绿水、潮平、风正、江春

(2)思念故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似乎江面与岸齐平,船上人视野也因之开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2、《天净沙秋思》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些都是凄清、悲凉、感伤之景。

(2)断肠人在天涯。

(3)通过凄清、悲凉、感伤的秋景描写,表现羁旅游子的孤苦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设计意图】

活动三为达成

教学目标3和4

活动四:综合建模默写要求:

3.字要写规范(横平竖直)

4.不添字掉字

1、写完要认真检查,写错的字要多写几遍记住它。大声朗读诗歌。

背诵默写诗歌。【设计意图】活动七为达成教学目标3和5

板书设计

次北固山下

客路-----行舟----乡书------归雁-------思乡

天净沙秋思

写景: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凄凉冷清

古道西风瘦马

抒情: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羁旅之思

一、当堂检测主旨概括

《次北固山下》一诗借景抒情,细致的描绘了长江下游景色,抒发了诗人旅

途中的之情。

《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绝妙的图,真切的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之情。

二、默写诗歌

次北固山下

天净沙秋思

作业设计A层:预习《秋天的怀念》

B层:默写两首诗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0j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