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理解题目的解题技巧

更新时间:2023-10-16 11:3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古诗词理解题目的解题技巧

1、仔细审读题干,明确命题指向

对古诗词的理解难免“见仁见智”,考生可以凭借自己的理解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这既符合阅读文学作品的规律,又体现创新教育的要求。但是既然是考试,就要有相对统一的标准,命题者为了题意清晰,就会尽可能加一些限制,这些限制对答题的导向作用非常鲜明。因此,审题一定要细,要看清题目要求,是对古诗词某一词句设问,还是对古诗词整体进行理解把握,答题时要根据题目要求作答,不能粗心大意,答非所问。

2、把握诗歌主旨,掌握理解重点

中考试题中作为理解对象的古诗词不会太艰深,不会让许多考生读不懂,一般是以前学过的篇目,而且有一定的范围(2009年和2010年都是20首,以后可能会有所增补)。

对古诗词的理解一般可从思想内容、艺术形式和作者思想情感三方面入手。 就思想内容而言,可从以下几方面确定理解把握的方向: ⑴爱国主义,反抗异族入侵; ⑵谴责暴君暴政;

⑶谴责统治者骄奢淫逸的生活; ⑷关心、同情民众疾苦; ⑸表现作者自身的高尚情操; ⑹对亲情、友情、爱情的讴歌; ⑺热爱自然、讴歌大好河山; ⑻蕴含哲理,启迪人生。

就形式(语言、表现手法、艺术风格等)而言,可以着重从以下8方面考虑确定方向: ⑴诗中有画(色彩搭配、点面结合、动静结合等); ⑵情景交融(以景写情、以情写景、情为景生等);

⑶对比映衬(以静衬动、以动衬静、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⑷巧用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粘连等);

⑸形象鲜明(可从作品中所描述的形象,也可从诗人自身的形象着手); ⑹含蓄蕴藉,意在言外;

⑺语言特点(清新、淡雅、明快、含蓄、绚丽、热烈、凝重、沉郁等); ⑻创作风格(豪放、婉约,田园诗、边塞诗,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等)。 就作者的思想情感而言,可以着重注意以下两个方面把握:

忧国忧民(“揭露统治者的荒淫残暴”“反映离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担忧”“建功立业的渴望”“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壮志难酬的悲叹”等);

思乡寄情(“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青春易逝的伤感”等)。

古诗词的理解必然会涉及到很多古文化、古汉语的知识,对这些内容也要注意积累。如,“社”:指祭土地神的庙;“社日”:指祭土地神祈求丰收的日子;“郭”:是城的外墙;“阕”:指宫门前的望楼;“子规”:就是布谷鸟;“后庭花”:指亡国之音;“可汗”:指少数民族最高统治者;“朔”:指北方;“折柳”:喻指送别;“岱宗”:就是泰山;“婵娟”:是月亮;“辕门”:指军营大门;“沙场”:指战场;“征铎”:指出征车马所挂的铃;“干戈”:武器,常借指战争;“角”:是军中所吹号角;“寻”:是古代长度单位;“秋蓬”:喻游子漂泊异乡等等。

古文化还包括诸如节气、官职、地名等等的知识和一些常用的典故。这些积累对加快理解诗词曲内容非常重要,也是设题的重要方面。

1

实战训练: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后面的练习。

一、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1、“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句运用了对偶和 的修辞方法,生动地表现 了洞庭湖的雄伟气势。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写站在湖边,远眺湖面的景色,突出了浩瀚的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的雄伟景象。 B、颔联描写洞庭湖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泽;波涛汹涌使湖滨的岳阳城都受到了震撼,渲染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

C、颈联表明诗人才华有限,无力走上仕途,故愿隐居。

D、尾联巧妙地化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这句古语,委婉含蓄地希望对方给予帮助。

二、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阴阳割昏晓”一句中的“阴阳”指的是 。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全诗以“望”入题,却不着一个“望”字,情景交融,赞叹东岳,讴歌造化,希望 凌山顶而小天下,以抒雄心壮志。

B、整首诗抒发了诗人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C、“齐鲁青未了”中的“齐鲁”指的是山东地区,这首诗是杜甫在中年漫游生活中来到山东时所写,以表达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D、“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描写的景物主要是山中层出不穷的云气和投林还巢的鸟,透过描写的景物还能体会出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本诗表现了 之情。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言绝句。

B、一二句写西湖水光山色无论晴雨天都是美好奇妙的。 C、三四句运用比喻是为了赞美西子的美丽。 D、“总相宜”与“晴方好”、“雨亦奇”相照应。

四、黄鹤楼 唐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2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本诗由神话传说起笔,传达了诗人 的心情。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这首七律写诗人登楼临江,极目远眺,追思神话,一面赞叹山川的壮美风光,一面流露了作者思念家乡的痛苦。

B、前四句主要写黄鹤楼的命名由来及凭吊之感。仙去楼存,白云常在,形象而含蓄地概括了人生短暂,自然永恒的哲理。

C、五、六两句写登楼远望所见的一派草树繁茂景象:晴日当空,汉阳绿树历历在目,鹦鹉洲上芳草萋萋。

D、七、八两句以日暮怀归之情作结,作者想回故乡而又无船无桥渡江,让人顿生乡愁。

五、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秋雨后山间舒朗、清新的环境特点构成了全诗的基调。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对 的向往。

2、诗中以动写静的名句是( )。

A、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D、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六、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班马”是指 之马。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点明了送别的地点和环境。

B、颔联中,用“孤蓬”喻指远行的朋友,形象生动写出了即将远行的朋友像随风旋转的蓬草,漂泊不定。

C、“萧萧班马鸣”一句,既委婉地表达依依惜别之情,又给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 D、这是一首送别诗,全诗感情真挚,流露出缠绵悱恻、哀怨悲伤的情感。

七、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诗中最能表现秋天之景的句子是 。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描画出深秋的旷远境界。 B、“常作客”表明诗人漂泊无定的生涯;“繁霜鬓”刻画出诗人因“艰难苦恨”而苍老的形象。

3

C、诗人独上高台,俯瞰群峰,悲喜交加,孤零愁苦又壮心不已,深深伤感又无限欣慰。 D、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建构了一个诗情的世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八、卖炭翁 唐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 诗人用“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⑴写出了 ;⑵表达了 。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这是唐代一首著名的叙事诗,抒发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B、这首诗主要靠写景来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 C、这首诗深刻地揭露了“宫市”掠夺人民的罪恶。 D、“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骑”指宫使骑在马上的动作、姿势。

九、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暂凭杯酒长精神”中的“长”字与 等词同义(至少写两个)。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借“烂柯人”这一典故表达诗人回归后的生疏和怅惘心情。 B、颈联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仕宦升迁的豁达襟怀。

C、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自己要振作精神积极地投入到生活中去的想法。

D、从该诗内容看,诗人在乐天(白居易)的鼓舞下,重新恢复了丧失已久的对生活的期望。

十、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诗句中的“万籁”指的是 。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写了诗人入寺院的时间和环境,此时旭日初升,光照树林。 B、颈联书写诗人主观感受,—个“悦”字表现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悦,“潭影空人心”,表现诗人精神上完全消除俗念,获得愉悦的内心感受。

C、全诗平易中引人入胜,沉郁中融合了豪放之气。

D、本诗为表现景色,对光、色、声、影进行了生动的描写。

十一、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4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本首词是宋代 派词人 (人名)的代表作。 2、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该词起句中的“狂”字,贯穿全篇,统摄了全词。

B、“老夫聊发少年狂”,作者刚到中年自称老夫,是受古代文人喜欢叹老嗟年的影响,也因当时政治地位低,引起年华易逝、老之将至的悲叹。但这句主要不在叹老,更在于表现不服老。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以冯唐自比,表明自己希望为蒙怨受屈的将领直言,体现作者渴望立功建业的急切心情。

D、词的上阕描绘出猎的壮阔场面,下阕抒发由出猎激发出来的胸襟抱负,表现了作者志在千里的英雄豪气。

十二、如梦令 宋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绿肥红瘦”一句,运用了 修辞方法。 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语句清新、意蕴丰富的小令。 B、词中的“疏”“骤”“肥”“瘦”等字都用得十分生动。

C、这首词的风格非常豪放,因此,作者是这一派词人的代表。 D、这首词反映的是词人爱花、惜春、感叹韶华正逝的心情。

十三、一剪梅 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此情无计可消除”一句中的“此情”是指 之情。 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词用语浅显明白,但蕴含的感情却是真挚深沉的。 B、这首词倾诉了离愁别绪,诉说的是对远出的丈夫的思念。 C、词中的“无计”“才”“却”等词语用的真切而生动。 D、这首词写景为主,写了白云、大雁、明月、流水等景物。

十四、诉衷情 宋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词中与“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是 。

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本词是作者晚年的作品,是一首充满爱国主义的词作。

B、本词感情起伏,跳跃极为明显,特别是回忆和现实之间形成对比。

5

C、“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一句是作者想象中的边疆战斗生活。 D、词反映的是作者虽备受打击并已年老力衰,但仍不忘国事的心情。

十五、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这首词中最能表现作者悲愤之情的句子是 。 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一句显示词人抗战杀敌的愿望极其迫切。 B、“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一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 C、“了却君王天下事”一句中的“天下事”指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大业。

D、全词首尾写实,中间写梦境,现实与理想对比,抒发了词人能够为国效力的豪情。

十六、青玉案·元夕

宋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 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这首词中“元夕”指的是我国传统节日 。 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一句写出了元夕夜张灯结彩、火树银花的热闹。

B、“蛾儿雪柳黄金缕”写了三个不同装扮和服饰的观灯妇女。

C、词中写欢声笑语的观灯者,是为了反衬后文“那人”的寂寞孤独。 D、作者写“那人”的形象,是在抒发自己自甘寂寞,不同流合污的志向。

十七、天净沙·秋

元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曲中用动态写秋景的句子是 “ ”。 2、下列对这首曲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这首曲子描写了秋天的景色。

B、这首曲子的情感全蕴涵在景物描写中。 C、这首曲子前后景物和感情对比明显。 D、这首曲子写的都是秋天凄清悲凉之景。

十八、天净沙·秋思

元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曲子表达了 的思想感情。 2、下面对这首曲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 B、最后两句由景及人,道出天涯游子的心情。“断肠”一语是全篇的主旨。

6

C、“小桥流水人家”是写作者自己家乡的田园风光,因此引起思乡之情。 D、全曲用托物寄情的写法,道出了悲秋之感,怀古之情,伤离之绪。

十九、四块玉·别情

元 关汉卿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1、曲中的“杨花雪”的意思是 。 2、下列对这首曲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描写女子离情别绪的曲子。

B、这首曲子的情感全蕴涵在心理和景物的描写之中。 C、这首曲子自始至终写的是主人公对外界的感受。 D、这首曲子语言通俗浅白,情意非常深切。

二十、水仙子 · 咏江南

元 张养浩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

1、曲中“爱杀江南”的意思是 。 2、下列对这首曲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有动有静是这首曲子描写的一个特点。

B、这首曲子描写了江南秋景,写到了江水、芰荷、画船、酒旗等。 C、这首曲子只有“爱杀江南”一句,才是作者真正的抒情和评价。 D、这首曲子写到的色彩非常丰富,岸边人家也成了风景。

课内文言文理解

考试要求:

《新课标教学基本要求》第二章《文言文阅读》第三节“解释、疏通句意”中要求考生:1、理解体现文章或段落中心的句子;2、熟悉文言文遣词组句的一些特点、规律;3、准确、通顺地解释常见文言语句。同节“分析、概括语段主旨”中要求考生:1、能筛选并提取文中的重要信息;2、能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段中心;3、能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文言文阅读》第六节“积累文学文化常识”中要求考生:1、了解文言诗词曲的基本知识。2、了解课文中涉及的著名作家及其作品。3、了解课文的写作特点及文化常识。这些要求,都涉及到对文言课文的理解。

实战训练:

一、橘逾淮为枳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 对曰:?齐人也,坐盗。?

7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 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文章选自《 》,文中的“晏子”原名 ,是 战国时 国著名的 家。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坐盗 ( ) 今方来 (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4、“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 5、“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现象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

6、晏子是个 的人。

二、公输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愿藉子杀之。?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1、文章选自《 》,文中的“墨子”原名 ,是“ ”学派的创始人,这个学派的主要观点是 、 。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 闻子为梯(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愿藉子杀之。”

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4、墨子见公输盘的起因是: (用原句回答) 5、读了本文,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

三、卖油翁

8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臵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选文作者是 ,文章选自《 》。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尝射于家圃( ) 以我酌油知之( ) 康肃笑而遣之(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尔安敢轻吾射!

4、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的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 5、选文给我们的启示是: 。

四、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黔之驴》的作者是 代文学家 ,我们还学过他的《 》《 》等作品。他和韩愈以及宋代的 、 、 、 、 、 等人合称“ ”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 ) 驴不胜怒 (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4、选文给我们的启发是:

五、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剩骨。途遇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而两狼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其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方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9

1、文章选自 代文学家 写的《 》一书。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顾野有麦场( ) 其一犬坐于前( )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4、“目似瞑,意暇甚”表现了狼 、 的特点。 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的道理。

六、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选自《 》,作者名 ,字 ,是 学派继 之后的又一大师,被称为 , 2、解释语段中加点的词。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 劳其筋骨( ) ...人恒过,然后能改( )( ) 曾益其所不能(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语段论述了凡是能担天下大任的人才,都必须经受一定的磨炼,这样才能取得“曾益其所不能”的效果或成就。请紧扣这一论述,再举一个恰当的事例作论据(所举事例必须包括人名、所受的磨炼、取得的成就)。

七、邹忌讽齐王纳谏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 》。这是 代文学家、史学家 根据战国时事的记载整理的 体史书。

10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 臣之妻私臣( ) ..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时时而间进(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4、“王曰:‘善。’乃下令??”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5、邹忌是个 的人。 6、从选文中看,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有⑴ ; ⑵ 。我们从中可以概括出对我们的学习有指导意义的建议: 。

八、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曹刿论战》选自《 》一书,相传作者是 。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又何间焉 ( ) 牺牲玉帛( ) 小大之狱(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4、从第一段的论战中可知,取胜的关键是 ,从第三段的战斗经过中可知,取胜还要 。

5、阅读全文,说说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方面?

九、核舟记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

11

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1、本文选自 代 (人名)编辑的《 》一书,文章的作者是 。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其两膝相比者 ( ) 佛印绝类弥勒(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4、“佛印绝类弥勒”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形象地表现了佛印超脱放浪的神情。 5、这段选文表现了 。

十、陈涉世家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逋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日:?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日:?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予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元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1、本文选自 (人名)的《 》。这本著作是我国最早的 史书。 2、选出加点字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 )。

A、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皆以美于徐公 ..

B、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C、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

D、陈胜、吴广乃谋曰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3、选出翻译时括号里的内容无须补出的一句( )。 A、九百人屯(于)大泽乡。 B、上使(之)外将兵。 C、天下苦(于)秦久矣。 D、失期,法皆斩(之)。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等死,死国可乎?

5、用选文中原句回答陈胜、吴广决定起义的直接原因是 6、选文刻画了吴广、陈胜 的思想性格。从选文中我们可以看出陈胜是一位 的人。

十一、岳阳楼记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12

??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本文的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 或异二者之为 (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4、既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那么以什么为喜悲?(用自己话回答)

十二、捕蛇者说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1、本文选自《 》,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向吾不为斯役 ( )而吾以捕蛇独存( ) 谨食之(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4、蒋氏的诉说,揭示了文章的中心:

十三、桃花源记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3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桃花源记》选自《 》,作者是 时期著名的 诗人。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遂与外人间隔( )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从选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在空格处填入短语。

发现桃花源——( )——( )

5、引文第一段中表现桃花源优美环境的句子是 ;表现村中人快乐生活的句子是 。 6、桃花源中人为什么“见渔人,乃大惊”?

7、这篇文章寄托了作者 的理想。

十四、出师表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依、允等之任也。 1、引文中的“臣”指 时代 的政治家、军事家 此处写出姓名);“先帝”是指 (此处写出姓名);“陛下”是 (此处写出姓名)。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臣本布衣 ( )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遂许( )先帝以驱驰(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3、选文第一段向“陛下”所提的建议是 4、作者介绍自己经历的原因是 。

5、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很多事例足以体现这一特点,如“摆八卦

14

阵”, 、 。(简要写出两例)

十五、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本文的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作者在本文中称自己是“醉翁”的理由是“ ” 4、用自己话回答,“宴酣之乐”既然“非丝非竹”,那么应该是

十六、登泰山记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

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1、本文的作者是 (朝代)著名的 派古文家 (人名)。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自京师乘风雪 ( ) 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4、用自己话回答,“日观以西峰”,为什么会“绛皓驳色”?

十七、黄生借书说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

15

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日‘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

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1、文中“随园主人”是 代著名学者 。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 ) 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 )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4、本文的观点是: 。(用原文回答)

5、课文结尾“为一说,使与书俱”一句,在结构上和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上有什么作用?

十八、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本文的作者是 代著名文学家 。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伐竹取道 ( ) 日光下彻 (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描写“水尤清洌”的语句有: 。

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句话表现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课外文言文理解

考试要求:

16

《新课标教学基本要求》对课外文言短文的阅读没作具体表述,但《新课标教学基本要求》中《文言文阅读》提出有关要求,如:1、理解体现文章或段落中心的句子;2、熟悉文言文遣词组句的一些特点、规律;3、准确、通顺地解释常见文言语句。以及:能筛选并提取文中的重要信息;能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段中心;能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等。虽然说的是对课内文言文的阅读要求,实际上对课外文言短文的阅读也同样适用。

中考语文考课外文言短文,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有过。从阅读和考试的关系来说,适量考些课外文言文,是完全应该的。《课程标准》提出初三学生“能独立阅读课外浅易的文言诗文。能结合自己的已有积累,借助注释、工具书和有关资料,大体读懂文言诗文的内容”的要求,因此,用课外文言文来考查学生的文言感知能力、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有利于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有利于学校在文言文教学中重视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加大教学改革的开放性。考课外文言文有两个原则:选文浅显易懂和注重课内知识与能力的迁移。也就是说,课外文言文阅读理解所考查的考点,都是课内所学的,实际上是将课内所学的知识放在一篇比较陌生的文章中让学生接受考查。因此,只要课内文言文阅读理解过关,课外文言文阅读理解的解题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从2003年以来的课外文言文考查的情况来看,中考的课外文言文的选文有以下的一些特点:

2、 篇幅不长,对考生来说有可能比较生疏的词语,配以少量的注释; 3、 内容有一定的故事情节,纯议论类、说明类的短文目前还不多见; 4、 短文主题以弘扬传统美德、揭示人生哲理为主。如: ⑴弘扬传统美德方面。要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忠于职守,公而忘私,坚持原则,忧国为民; 勤学苦练,惜时如金,工作勤奋,心胸开阔; 团结一致,齐心协力,顾全大局,舍己为公; 清正廉洁,办事公正,甘于清贫,不慕富贵; 尊重友情,维护法纪,明察秋毫,以理服人; 意志顽强,不怕磨难,诚实守信,一诺千金。

⑵揭示人生哲理方面。要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看事物要全面,不能只看局部; 看事物要深刻,不能只看表面;

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能一成不变地看,要把握事物的本质; 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能凭一已的知识和经验作主观臆测; 生活享受上要知足常乐,精神追求上要不断进取,永不满足; 做任何事情都要从实际出发,要遵循事物客观规律办事; 实事求是,随机应变,不能机械刻板;

学习不能浅尝辄止,不能不懂装懂,不可骄傲; 有失才有得,处世办事不斤斤计较;

遇事要有自己的主见,要分清轻重缓急; 不能人云亦云,轻信盲从;

不要固执己见,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一、拒卖的卢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

庾公乘马有的卢①,或语令卖去,庾云:?卖之必有买者,即复害其主,宁可不安己而移于他人哉!昔孙叔敖②杀两头蛇以为后人,古之美谈。效之,不亦达乎!?

①庾公:庚亮,字元规,任征西大将军、荆州刺史。的卢:马名。马白额入口至齿者名的卢。刘孝标

17

注伯乐《相马经》说:“的卢,奴乘客死,主乘弃市,凶马也!”说的卢是凶马,它的主人会有祸。这是迷信说法。②孙叔敖:春秋时代楚国的令尹。贾谊《新书》载,孙叔敖小时候在路上看见一条两头蛇,怕后面的人再见到它,就把它打死埋掉了。他母亲说:你心肠好,一定会好心得好报,不用担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宁可不安己而移于他人哉( ) 效( )之,不亦达乎!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宁可不安已而移于他人哉?

3、下列各点中,最能说明庾公的品德的是( )。

A、不迷信、不贪财 B、安分守己,逆來顺受 C、东施效颦,树立美名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本文着重表现( )

A、人物的胸襟气度 B、迷信思想不可有 C、骑马要骑好马 D、当时社会的风土人情

二、尉迟拒婚

唐 刘餗《隋唐嘉话》

太宗①谓尉迟公②曰:?朕将嫁女与卿,称意否??敬德谢曰:?臣妇虽鄙陋,亦不失夫妻情。臣每闻说古人语:‘富不易妻,仁也。’臣窃慕之,愿停圣恩。?叩头固让。帝嘉之而止。

①太宗:指唐太宗李世民。②尉迟公:隋末唐初大将,复姓尉迟,名恭,字敬德,曾助李世民夺取帝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

臣每闻( )说古人语 叩头固(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朕将嫁女与卿,称意否?

)让。

富不易妻,仁也。

3、从文中可看出尉迟恭具有 的品质。

三、元方卖宅

宋 王 谠 《唐语林》

陆少保①,字元方,曾于东都②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③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④不买。子侄以为言⑤,元方曰:?不尔⑤,是欺之也。?

①陆少保:字元方,唐朝人,曾任少保(太子的老师),故又名陆少保。②东都:洛阳。③直:通“值”,价钱。④遽辞:立即推辞。遽,急促。⑤以为言:就此说了埋怨的话。⑤不尔:不是这样。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买者求见( ) 但无出水处耳 ( ) 买者闻之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8

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

不尔,是欺之也。

3、本篇短文赞扬了陆元方 的美德。 4、请举出与这个故事类似的古人事例,用简洁的话概述。

四、太尉胸怀

元 吴 亮《忍经》

王太尉①荐寇莱公②为相,莱公数短③于上前,而太尉专称其长。一日上谓太尉曰:?卿虽称其美,彼专谈卿恶。?太尉曰:?理固当然,臣在相位久,政事阙失必多,准对陛下无所隐,益见其忠直,此臣所以重准也。?上由是益贤④太尉。

①王太尉:王旦,宋真宗时为相十二年。 ②寇莱公:即寇准,曾封莱国公,后又封郑国公。 ③短:此处作动词,意为指出别人的短处。④贤:作动词,器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理固当然( ) 益见其忠直(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卿虽称其美,彼专谈卿恶。

上由是益贤太尉。

3、请写出文中的一个通假字: 通 。 4、从文中找出“贤”的同义词 。

5、短文中王旦的美德是 ;寇准的美德是 。

五、不谢私恩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管仲束缚①,自鲁之齐,道而饥渴,过绮乌封人②而乞食。乌封人跪而食之,甚敬。封人因窃谓仲曰:?适幸及齐不死,而用齐③,将何以报我??曰:?如子之言,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④。我何以报子??封人怨之。

①束缚:被捕。②绮乌,城名。封人,管理边疆城镇的官吏。③用齐,即用于齐,被齐国任用。④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即用贤,使能,论劳。可解为:任命贤能的人,使用有才能的人,评定有功劳的人。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适幸及齐不死( ) 乌封人跪而食之( ) ..2、选出与“自鲁之齐”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句 ( ) A、乌封人跪而食之 B、如子之言 C、我且贤之用 D、辍耕之垄上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乌封人跪而食之,甚敬。

19

适幸及齐不死,而用齐,将何以报我?

4、从管仲的回答中,我们可以悟出怎样的道理?

5、联系全文,概括管仲的品德: 。

六、县令挽纤

唐 孙樵 《孙樵集》

何易于,不详何所人,为益昌①令。县距州四十里,刺史崔朴尝乘春②与宾客泛舟出益昌旁,索民挽纤③。易于即腰笏身引舟④。朴惊问状。易于曰:?方春⑤,百姓不耕即蚕,惟令不事⑥,可任其劳。?朴愧,与宾客出舟疾驱还去。

①益昌:地名,在今四川广元县。②乘春:趁着春天的好时光。③索民挽纤:寻找百姓背纤拉船。④腰笏:把笏板插在腰上。⑤方春:正是春天。⑥不事:没有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腰笏身引舟( ) 与宾客出舟疾驱还去(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方春,百姓不耕即蚕,惟令不事,可任其劳。

朴愧,与宾客出舟疾驱还去。

3、何易于“身引舟”之举,说明他能 民情,而崔朴先有 之举,在何易于的影响下,能“愧”而“疾驱去”,说明他能 。

七、有功廷争

宋 王谠 《唐语林》

徐大理有功①,每见武后②将杀人,必据法廷争。尝与后反复③,辞色愈厉,后大怒,令拽出斩之,犹回顾曰:?臣身虽死,法终不可改。?至市临刑得免④,除名为庶人⑤。如是再三,终不挫折,朝廷倚赖,至今犹怀之。

①徐大理有功:徐有功,武则天执政时任大理寺卿。 ②武后:武则天,曾登基称帝。 ③反复:

指反复争辩。 ④市:集市。古代在闹市行刑。免:赦免。 ⑤除名为庶人:从官籍中除名,降为平民。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犹回顾曰( ) 至今犹怀之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每见武后将杀人,必据法廷争。

如是再三,终不挫折。

3、这篇短文赞颂了徐有功 的美德。

八、王质别范

宋 王辟之 《渑水燕谈录》

初,范文正公①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②,士大夫莫敢往别,王待制质③独扶病饯于国

20

兴兵伐之,陈可取也。

庄王听之,遂取陈焉。

3、使者和宁国都谈到了陈国的 “城郭高”“沟洫深”“蓄积多”,两个人的说法有什么不同之处?

4、这篇短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5、对这篇短文理解错误的是( )。

A、本文告诉我们要善于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B、文章刻画了荆庄王、宁国两个有头脑有思想的人物。

C、荆庄王伐陈取胜的根本原因是:①充分了解陈国的具体情况;②善于听取下属的正确意见。

D、使者没有认真侦察就得出了“陈不可伐也”的结论。

二十、惠子之梁

汉 刘向《说苑》

梁①相死,惠子欲之梁,渡河而遽②堕水中,船人救之。船人曰:?子欲何之而遽也??曰:?梁无相,吾欲往相③之。? 船人曰:?子居船楫之间而困,无我则子死矣,子何能相梁④乎??惠子曰:?子居船楫之间,则我不如子;至于安国家,全社稷,子之比我,蒙蒙⑤如无视之狗耳。?

①梁:古国名,在今河南商丘一带。 ②遽:突然。 ③相:作动词,任国相。 ④何能相梁:怎么能到梁国任国相? ⑤蒙蒙:蒙蒙胧胧。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惠子欲之梁( ) 至于安国家,全社稷(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惠子欲之梁,渡河而遽堕水中,船工救之。

子欲何之而遽也?

3、船人认为惠子不能当梁相的理由是 而惠子认为 4、这篇短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26

门,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④。

①范文正公:范仲淹,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谥号文正。 ②朋党:指为争权夺利、排斥异己而结合起来的集团。文中指范仲淹的同党。 ③王待制质:待制,官名;王质,宋代人,官至天章阁待制,为人谨厚博学,正直敢言。 ④缩颈:缩头,表示害怕。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朝廷方治朋党 ( ) 公之赐质厚矣 (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士大夫莫敢往别,王侍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

范公天下贤者,顾质何敢望之?

3、从文中可以看出王质具有 的品德。

九、仁宗忍饥

《东轩笔录》

宋仁宗一日晨兴①,语近臣曰:?昨夕因不寐而甚饥,思食烧羊。?近臣曰:?何不降旨取索??仁宗曰:?比闻禁②中每有索取,外面遂以为例。诚恐自此逐夜宰杀,以备非时③供应。则岁月之久,害物多矣。岂可不忍一夕之馁,而启无穷之杀也??

①兴:起身。②禁:指皇宫。③非时:需要时。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比闻禁中每有索取( ) 诚恐自此逐夜宰杀(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比闻禁中每有索取,外面遂以为例。

岂可不忍一夕之馁,而启无穷之杀也。

3、解释下列句子或词语中的“比”:

比闻禁中每有索取( ) 无与伦比( ) ..天涯若比邻 ( ) 比比皆是( ) ...4、写出一个带有“寐”的成语 。

十、焚券了债

明 郑 瑄 《昨非庵日篡》

隋李士谦有粟①数千石,以贷②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士谦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焚券③,曰:?债了④矣。?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拒之一⑤不受。或曰:?子多阴德矣。?士谦曰:?人所不知,谓之阴德。今吾所为,皆子所知,何为阴德??

①粟:小米,此处泛指粮食。②贷:借。③券:此处指借据。 ④了:了结,还清。⑤一:全部。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

债家无以偿( ) 对之焚券(

21

) 拒之一不受(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隋李士谦有粟数千石,以贷乡人。

今吾所为,皆子所知,何为阴德?

3、李士谦为什么要“对之焚券”?(用文中有关句子回答)

4、从文中“对之焚券”“拒之一不受”等句子中可以看出,我们可以看出李士谦具有 的品德。

十一、万年教子

汉 班固 《汉书》

汉陈万年,乃朝中显官,尝病笃,召子咸①告戒于床下。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②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③也。?万年乃不敢复言。

①咸:陈咸,陈万年的儿子。②乃公:你的父亲。③谄:奉承拍马。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欲杖之( ) 万年乃不敢复言(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尝病笃,召子咸告戒于床下。

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也。

3、本文告诉我们:

十二、窃粟溺死

明 宋濂 《燕书》

鼠好夜窃粟。越人臵粟于盎①内,鼠恣啮,且呼群类入焉,必饫而后反。月余,粟且尽,越人患之。人教以术,乃贮水于盎,以糠易②粟,浮水面而鼠不知也。是夜,鼠复来,欣欣然入,不意③咸溺死。

①盎:一种腹大口小的器皿,即“缶”。 ②易:变换。 ③不意:没想到,想不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越人置粟于盎内( ) 鼠恣( )啮( ) 不意咸( )溺死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人教以术,乃贮水于盎,以糠易粟,浮水面而鼠不知也。

是夜,鼠复来,欣欣然入。

3、上文中“且呼群类入焉”的“且”解释为 ,“粟且尽”的“且”解释为 。 4、从鼠“咸溺死”中,我们可以悟出 的道理。

十三、为人须学

22

唐 吴兢 《贞观政要》

唐太宗谓房玄龄①曰:?为人大须学问。朕向为群凶未灭,东征西讨,躬亲戎事,不暇读书。比来②四海③安宁,身处殿堂,不能自执书卷,使人读而听之。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共在书中。古人曰:‘不学,墙面④,莅事惟烦。’不徒言也。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

①房玄龄:唐初大臣,协助李世民取得帝位后,任中书令(相当于宰相),长期执政,是李世民的重要助手。②比来:近来。③四海:四海之内,指国内。④墙面:面墙,面对着墙。面,作动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朕向为群凶未灭 ( ) 不能自执书卷( ) 不徒言也(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躬亲戎事,不暇读书。

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

3、短文中最能体现唐太宗意思的是 一句。

十四、盗啮母乳

明 陈继儒 《宝颜堂秘籍》

宣和①间,芒山有盗临②刑,母亲与之诀。盗对母云:?愿如儿时一吮母乳,死且无憾。?母与之乳,盗啮乳断,流血满地,母死。盗因告刑者曰:?吾少也,盗一菜一薪,吾母见而喜之,以至不检③,遂有今日。故恨杀之。?呜呼!异矣,夫语?教子婴孩?,不虚也!

①宣和:宋徽宗年号(1119—1125)。 ②临:将要。 ③检:检点。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死且无憾( ) 以至不检( ) ..

2、文中有三个“乳”,意思依次为 、 、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吾少也,盗一菜一薪,吾母见而喜之,以至不检,遂有今日。

夫语“教子婴孩”,不虚也!

4、文中盗贼将自己走向死亡之路的原因归咎于母亲,你认为对不对?

5、这个故事留给我们的启示是:

十五、列子学射

列 子《列子·说符》

列子学射,中矣,请①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②国与身亦皆如之。?

①:请教,问。②为:治理。

23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退而习之三年( ) 守而勿失也( ) 子知子所以中者乎(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子知子所以中者乎?

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

3、关尹子的两次问话,实际上是在向列子提出,办事不仅要 ,而且要 的要求。

4、短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十六、生木造屋 《吕氏春秋》

高阳应将为室家①,匠②曰:?未可也,木尚生③,加涂④其上,必将挠⑤。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⑥。?高阳应曰:?缘子之言⑦,则室不败也──木益⑧枯则劲,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⑨益轻则不败。?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败。

①室家:房屋,房舍。②匠:古代专指木匠。③生:这里指木材伐下不久,水分未干。④涂:湿泥。⑤挠(náo):弯曲。⑥败:毁坏。⑦缘子之言:按照您的话。缘,顺着,按照。⑧益:越,更加。枯:干。劲:坚硬有力。⑨任:承受。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高阳应将为室家( ) 匠人无辞而对(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未可也,木尚生,加涂其上,必将挠。

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败。

3、从高阳应用生木造房而“败”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教训 4、匠认为“生木造屋”:“将必败”的原因是 (用文中的语句回答)。高阳应认为生木造屋“室不败”的理由是 。

十七、鳝父之庙

南朝宋 刘敬叔 《异苑》

会稽①石亭埭有大枫树,其中空朽,每雨,水辄满溢。有贾客②载鳝至此,聊取一头臵于枯树中,以为狡狯③。村民见之,以鱼鳝非树中之物,或谓是神,乃依树起屋,宰牲祭祀,未尝虚日,因遂名?鳝父庙?。人有祈请及秽慢,则祸福立至。后贾客反,见其如此,即取作羹,于是遂绝。

①会稽:地名,在今浙江绍兴一带。②贾(gǔ)客:客商,商人。③狡狯(kuài):迷惑,戏弄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4

聊取一头置于枯树中( ) 后贾客反(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其中空朽,每雨,水辄满溢。

人有祈请及秽慢,则祸福立至。

3、文中有两个用作动词的名词:①是 ,意为 ;②是 ,意为 。 4、文章末尾“于是遂绝”,是指 “ ” 的现象消失了。

5、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十八、雁奴报警

《燕书》

具区之泽①,白雁聚焉,夜必择栖②。恐人弋己也③,设雁奴环巡之④,人至则鸣。群雁藉是以瞑⑤。泽人熟其故,爇火照之⑥,雁奴戛然鸣⑦,泽人遽沉其火⑧。群雁皆惊起,视之无物也。如是者四、三,群雁以奴绐己⑨,共啄之。未几,泽人执火前,雁奴不敢鸣,群雁方寐,一网无遗者。

①具区:古代湖泊的名字,即今太湖。泽:水草交错的地方。②栖(qī):鸟类停留、歇息。这里指栖息的地方。③弋(yì):用带绳的箭射鸟。这里是捕捉的意思。④雁奴:为群雁作警戒的雁。⑤藉:凭借。是:此,这。瞑(míng):睡眠。⑥爇(ru?):点燃。⑦戛(jiá)然:形容雁叫的声音。⑧沉:没入水中。⑨绐(dài):欺骗。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夜必择栖( ) 一网无遗者(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雁奴戛然鸣,泽人遽沉其火。

如是者四、三,群雁以奴绐己,共啄之。

3、读了这则短文,我们可以悟出这样的道理:

十九、庄王伐陈

《吕氏春秋》

荆庄王欲伐陈①,使人视②之,使者曰:?陈不可伐也。?庄王曰:?何故??对曰:?城郭③高,沟洫④深,蓄积多也。?宁国⑤曰:?陈可伐也。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疲矣!兴兵伐之,陈可取也。?庄王听之,遂取陈焉。

①荆庄王:即楚庄王。陈:古国名,在今河南、安徽交界处,公元前478年被楚国所灭。 ②视:侦察。 ③城郭:城墙。 ④沟洫:壕沟,此处为护城河。 ⑤宁国:人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使人视之 ( ) 兴( )兵伐( )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5

兴兵伐之,陈可取也。

庄王听之,遂取陈焉。

3、使者和宁国都谈到了陈国的 “城郭高”“沟洫深”“蓄积多”,两个人的说法有什么不同之处?

4、这篇短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5、对这篇短文理解错误的是( )。

A、本文告诉我们要善于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B、文章刻画了荆庄王、宁国两个有头脑有思想的人物。

C、荆庄王伐陈取胜的根本原因是:①充分了解陈国的具体情况;②善于听取下属的正确意见。

D、使者没有认真侦察就得出了“陈不可伐也”的结论。

二十、惠子之梁

汉 刘向《说苑》

梁①相死,惠子欲之梁,渡河而遽②堕水中,船人救之。船人曰:?子欲何之而遽也??曰:?梁无相,吾欲往相③之。? 船人曰:?子居船楫之间而困,无我则子死矣,子何能相梁④乎??惠子曰:?子居船楫之间,则我不如子;至于安国家,全社稷,子之比我,蒙蒙⑤如无视之狗耳。?

①梁:古国名,在今河南商丘一带。 ②遽:突然。 ③相:作动词,任国相。 ④何能相梁:怎么能到梁国任国相? ⑤蒙蒙:蒙蒙胧胧。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惠子欲之梁( ) 至于安国家,全社稷(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惠子欲之梁,渡河而遽堕水中,船工救之。

子欲何之而遽也?

3、船人认为惠子不能当梁相的理由是 而惠子认为 4、这篇短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2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0f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