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语文单元主题式读写结合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更新时间:2024-02-27 22:0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农村小学语文单元主题式读写结合课题”实施方案 课 题 名 称: 农村小学语文单元主题式读写结合课题 单 位: 济南市长清区平安街道中心小学 课题负责人: 李 洪 俊 预期最终成果: 研究报告 预计完成时间: 2014年12月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作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发现了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在进行课文教学时,课本上一篇篇精彩的美文,老师和学生都能被深深地打动,学生发言积极,你一言,我一语,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但一到习作课的时候,学生就一个个抓耳挠腮,半天写不出一段话来,即使能写出来的,也大多是错别字连篇,前言不搭后语。为什么在阅读课上能言善道的学生,一到了习作课就没内容可写了呢?究其原因,我们认为有两点:一是农村孩子的课外阅读的书籍数量有限,内容单一。匮乏的课外阅读量直接导致了学生肚子里没有“墨水”。第二是新课改后的习作课,有些内容远离农村学生的生活环境,学生无法亲身实践,自然写不出好文章来。其实新教材的许多课文都文质兼美,既有着非常优美的文学语言、精巧的作品构思,也饱含着作者深厚的情感体验,凝聚着编写老师的一片心血。何不让写作训练以课文为依托,从“读”悟“写”,以“写”促“读”,进行“读写结合”呢?这样,学生有感而发,有内容可写,写作水平自然就提高了。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学生的写作有两大源泉,一个是直接生活,一个是间接生活。直接生活是学生亲身经历的生活,间接生活是学生通过阅读得来的生活。在农村这一特定的环境下,信息相对闭塞,学生的见闻有限,阅读质和量又都不高,进行读写结合是切实可行的,也是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的一种教学策略。读写结合是是指在语文教学情境中阅读和写作的相互作用和紧密联系。我们的任务是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吃透教材,认真地利用我们的教材,扎扎实实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这一思想。这样一来,学生的写作素材有了,写作兴趣也能被充分地调动起来。让农村学生的作文真正有感而发,有话可写,有情可抒,而不再是生搬硬

造,空洞无物的文章。 二、课题的界定

“读写结合”——是指在阅读和写作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遵循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心理规律,按照系统、有效教学的原则,建构起来的有利于读写沟通、从读学写、读写互促的具有操作性、引领性的教学基本框架或结构。读和写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它们相辅相成,互相作用。我们在教学中要读写并重,训练为主。以课文为基础,了解其表达上的特点,学以致用,模仿练习,随堂练笔。在读写结合时,围绕着几篇课内、课外一组文章,进行练笔训练。

主题单元式读写结合训练,指以单元为单位,根据单元主题的内容、文章的表达特点以及训练的要求指导学生从读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安排“练笔”。阅读训练指导,具有阅读指导性,是单元阅读的整体性指导。习作训练指导,具有写作指导性,是单元写作的整体性指导。练笔设计,具有学习综合性,强调整体读写,可与口语交际及语文综合性学习等相结合。

三、课题的研究价值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在于研究“主题单元读写结合”以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指导学生把在文本阅读、拓展阅读中学到的语言文字运用的方法技能,感悟、内化为自己的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1、顺应课程改革要求

本课题实际上是顺应了2011版新课标中的新理念——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主题单元式读写结合”的研究课题将读与写紧密地结合,做到立足于“读”,着眼于“写”。为了将“写”的训练目标落实好,在学生读通、读懂,有所感悟和体会的基础上,进行“写”的迁移训练。由于是有所借鉴、有所感悟和体会,此时的学生也有话可说,能感受作文所带来的自信与快乐。久而久之,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也就养成了。同时注重了对写作方法的指导,对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而言,这将是受益终身的。

2、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课文是作者情感抒发、心理升华的产物,是反复锤炼的语言艺术;阅读是作文的基础,作文是阅读的继续和深化,读写结合是学用一致在语文教学中的表现;如果让“写”的活动进入课堂,将读、学、写贯穿到阅读教学中去,促进知识的迁移,那么,将会很好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都是强调写作与阅读的关系:阅读积累对表达有着重要意义。通过主题单元式读写结合研究,可以引导学生开展丰富有效的读写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通过研究与实践,引领本校的广大语文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努力转变教学方式,促进教师在研究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从而促进教师专业的持续的发展。

4、促进学校语文教学的发展

开展“读写结合”课题研究,必然会将学校的教育科研推向一个崭新的高度,从而创建起语文学科品牌,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这对于学校的又快又好发展,老师自我价值的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都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当然我们需要认清的是,国家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立项课题——“小学语文主题单元式读写结合的课题研究”对于我们而言,只是处于实验摸索阶段,在研究的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和困惑有待我们深入地去研究。但不可否认的是,小学语文主题单元式读写结合的课题研究为我们的教师专业化成长打开了一扇大门,让我们教师带着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走进课堂,引领我们教师从研究的角度从事教学,用研究的理念指导教学,真正让我们教师走上专业化的发展之路。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论据 1、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小学作文的总目标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2、心理学提供的理论依据 心理学研究指出,阅读是内化的吸收,是对基础知识理解的过程;写作则是外化的表达,是对基础知识运用的过程。通过阅读记忆,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表达才具有心理前提。同时,阅读还能为作文提供范例,提供技能模仿运用的直观形式。这这一意义上讲,阅读是作文的基础,作文则是阅读的发展和提高。当然,反过来讲,作文又可以激发学生产生模仿的心理需要,从而带动阅读、促进阅读。所以说,阅读与作文,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读与写,确实存在着有机结合的客观依据。

3、专家观点

叶圣陶先生说:“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朱作仁教授在其著述的《阅读心理》中,曾把阅读写义为“一种从书面言语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并指出这种“意义,不但指阅读材料内说的“是什么”,对于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作者是“如何表达”。因此,阅读不仅是自外而内意义的吸收过程,更是写作的基础。

4、国内前期的的阅读与作文教学的成功经验

广东的著名特级教师丁有宽老师用了近三十年的时间进行了“读写结合”研究,形成了独有的读写结合导练教学新体系和“读写结合教学法”,给了我们借鉴。上海吴立岗教授“素描作文”实验、南京市重点课题《体验性阅读与探究性写作》也证明了阅读与写作是相通的,读与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任务 (一)、研究内容

本课题拟开展以下几方面内容的研究:

1、本校二至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和习作水平的调查分析。 2、本校语文教师对自己的习作课的认识和看法。 3、新课标下的阅读课和习作课的分析研究。 4、探究以课文为依托进行“读写结合”的策略。 5、尝试运用“读写结合”策略进行习作教学。

(二)、预期目标

通过调查了解学生的阅读现状和习作水平,教师对自己原有习作课的认识,提出困惑,共同寻找农村学生习作能力差、水平低的原因。根据农村学生习作与阅读的实际情况,充分运用新教材的一篇篇美文,从字、词、句、篇中寻求读与写的契机,从仿写入手,循序渐进,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让学生逐步掌握写作的方式方法,真正提高农村学生的习作水平,从而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让农村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1、实现读写结合,关键在于深度挖掘教材,找准读写结合点,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捕捉学生的真切感受,拓展写的空间,让学生乐于动笔。何谓兴奋点?即文本中的描写动情处、词句优美处、生动有趣处、思维创新处。这些兴奋处可以成为读写训练点。简而言之,即:情动笔动——品美写美——妙趣横生——别出“新”裁。

2、通过学习、探索、研究、实践,得出一种从内容上更具开放性、借鉴性;方法上更具灵活性和多样性;思维上更具自主性、创新性的读写结合训练方式。

3、这种读写结合训练方式缘于“读”,但又不拘泥于“读”,打破传统阅读教学只“读”不“写”的定式,以课文(文本)为凭借,以积累、理解、运用为前提,以对话、揣摩、品味、体验、感悟、探究为手段,用师生自己的心智和独特视角去积极发掘课文(文本)中的“写”(说)的因素,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写”(说)的拓展、迁移与辐射,让学生在读写结合中升华情感,历练思维,学会阅读,乐于表达,从而达到读写结合、读中悟写、读中导写、以读促写的教学效果。

六、课题研究的操作措施

1、首先要精心设计,处理好读与写的矛盾。

读与写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又是一对孪生姊妹,正是因为这种关系,才有了读与写的结合。但应该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使她们不再闹矛盾。第一:写不能影响读,而应该为了更好地读,要以写促读,不单单是以读促写。二者应该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教学设计时要深入解读教材,整体把握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大胆取舍,把阅读的重点与写的重点结合在一起。第二:合理安排读与写的时间,既要防止为了写而使得读肤浅潦草,蜻蜓点水,又要防止因时间仓促而使得写流于形式。

2、找准读写结合的切入“点”

我们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读与写的结合; (1)、巧借阅读文本中的“留白”补写句子 (2)、巧借课文的结语续写结尾 (3)、巧借阅读课文的文题拓展练习 (4)、巧借阅读契机尝试作文 3、写的形式要灵活多样。

读写结合中的写不同于一般的作文,它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读,是读的延伸,是阅读成果的表达,是阅读过程当中产生的观点、思想情感的表达,是阅读材料中的典型表达技巧的学习借鉴,写的内容丰富多彩,因文而异。这就决定了写的形式灵活多样,写的篇幅长短不一。可以口头表达,围绕一个问题发表意见,提出观点,阐述观点;也可以从某些方面深入开掘,广泛联系,形之于文;可以三五十字,也可以洋洋洒洒,下笔千言。

在具体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结合的形式:说与写结合;篇与段结合;与大作文训练结合;与综合性学习结合;与课外阅读结合;与日记、周记结合等。

4、坚持课内阅读与主题单元式阅读相结合。教师在阅读课中要涉及阅读方法地教学,让孩子在学习中获得读书的方法,结合主题式阅读系列丛书地阅读,从中检验自己的阅读能力,感悟优美词语及句段的含义,以积累丰富自己的阅读实践。形成“课内学方法,课外巧运用,素材重积累,读写共提升”的读写结合方法。多学习别人的经验做法,开拓思路,博采众长。鼓励学生读《单元主体式阅读系列丛书》、《快乐作文》、《早读时间:国学经典诵读》、《当代小学生》等书籍,并鼓励学生积极投稿。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作文竞赛,并鼓励学生汇编个人作文集。

七、研究对象

中心小学二、三、四、五、六年级的语文教学 八、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运用“行动研究法”,边研究边实践,边实践边研究,以研究提高实践效果,将教育研究直接注入教育实践之中。

在研究前期运用“调查分析法”,了解我校当前语文教学的基本情况,以及小学生表达能力的现状和积累的相关情况。研究过程中运

用“观察法”,随时对研究对象的变化进行观察,从而筛选出有效的方法途径,同时运用“个案研究法”,记录分析典型个案,从中寻找规律。在研究总结阶段运用“经验总结法”,撰写结题报告,汇编各项成果专辑。

(二)、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是行动研究法。通过教师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解决“如何在阅读教学中结合习作训练”的问题,来探索有效的读写结合的途径。按照“计划——行动——观察——评价(反思)——再计划??”的行动研究的过程,课题组将会定期的组织研讨——研究的主题、在研究中遇到的问题、有效的促进策略的分享等等,通过严格的测量评价行动的结果并发现问题,形成多种可操作的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途径。在这过程中,教师反思作文教学过程中的心得和存在的困惑,共同研讨解决的方法,是行动研究的重要途径。 2、比较实验法:

在行动研究的基础上,对一些培养途径可以通过实验的研究,进一步证实其可行性和有效性。通过设计实验班和控制班并进行前测和后测的控制,比较课题实施的效果。 3、个案法

对有代表性的学生作个案分析、分类研究,跟踪调查评价,写出个案研究报告。

九、实验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从 2013年 9月到 2014年 12月,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课题准备阶段( 2013年9月 -2013年12月) 1.制定课题《实施计划》和《实施方案》。

2.组织课题研究小组,确定主要参加者进行课题研究的宣传发动。

3.学习有关读写结合有效教学理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初步掌握同类课题的研究发展动向。

4.做好阅读方法和习作方法的引领,撰写引领性的报告。 5.做好个案及活动项目检测的有关资料及各年级主题资料档案的准备和分类整理。

第二阶段 课题实施阶段( 2013年 11月 -2014年7月)

1.确定实验对象和活动主题。

2.制定各主题活动实施办法和评价机制,采取多途径、多种方法进行相关主题活动,并对活动情况、效果,作出具体记录或情况调查。

(1)设计“读写结合,促进语文课堂有效教学”训练程序,贯彻落实“读写结合”的教学理念。

(2)收集有关实验数据信息,进行个案分析和阶段性小结,明确研究特点和实验方向。

3.观察跟踪记录,进行阶段活动检测与反馈,总结阶段性“读写结合”活动经验。

(1)根据前一阶段研究成果,改进研究方案; (2)形成“读写结合”的有效的阅读课教学模式。

4.定期开展课题经验交流会。

5.举办校内阅读与习作成果展示活动,树立典型班级和文明标兵。

6.研究和解决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论文和总结形式形成阶段性成果,为研究积累材料,着重探讨“单元主题式读写结合”的方式方法,以促进教师语文素质的提高,提升孩子的阅读与习作能力,以提高语文素养。

第三阶段 总结阶段( 2014年 7月 -2014年12月) 1.收集整理课题研究成果。整理资料、分析结论、总结实验成果。 (1)效果测试。学生写作水平测试,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评估。 (2)撰写研究报告。整理实验资料,进行科学分析、统计,成果鉴定、撰写报告。

十、课题组分工情况

李洪俊:负责课题的论证、申报、立项、设计,主持本课题的实践与研究。

课题组成员 课题负责人: 课题指导组: 课题资料组: 课题执行组:

:负责监督指导课题的进展情况,组织课题交流和

研讨。

:负责课题的实施与总结。

: 负责课题资料的搜集与整理、进行问卷调查、研究

:负责查阅资料、进行调查、研究,积累资料

:信息文字的处理 搜集、整理课题研究材料 : 汇总材料,进行分析,形成研究报告 十一、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成立由李洪俊校长为组长的课题研究小组,采用行动研究法进行全面研究与实验,在实践中研究策略,在研究中策划实践,并在教育实施中进行评价、调整和完善,边研究、边总结、边反思、边完善。组织教师学习行动研究的相关理论,制定方案,确立方向,进行行动研究,积累课题研究材料,总结研究成果。学校全力提供资金支持,建设交流平台,确立专业引领机制和激励导向机制,定期组织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和交流。

2.本课题的参加人员中有校长、教导处主任、有省、市、区优秀教师、教学能手、骨干教师等,成员结构合理,科研能力强,他们都是从事教育的实际工作者,受过系统的教育科研方法教育或训练,参加或主研过多个区级以上课题的研究,经验丰富,精力充沛,有时间,有能力保证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并取得较好的成效。

3.学校科研意识强,科研气氛浓。全校师生有较高的科研积极性,学校形成了教科研的激励机制。在教学过程中掌握第一手新问题、新现象、新资料,并对此课题都具有浓厚的研究兴趣,都有志于对学生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培养和提高的问题深入研究。

4.有利的课题研究的工作环境。我市、区教体局教研室的领导非常重视学生语文素养地提升活动,关注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大力支持各学校、教师进行教科研的研究,有利于课题的规划与实施。

十二、研究成果及成果形式

1、总课题申报书、课题研究方案 2、论文及材料

3、活动照片、演讲、朗诵、方案等材料

4、研究报告(课题结题报告、课题研究论文)

5、成果展示(优秀教学设计;学生优秀习作选集。)

附录:

《语文主题学习》图书目录

《假如我是雪花》 一年级上学期 《春天的声音》 一年级下学期 《秋天的童话》 二年级上学期之一 《幸福的种子》 二年级下学期之一 《书山有路》 二年级上学期之二 《祖国情》 二年级下学期之二 《五彩的童年》 三年级上学期之一 《为地球撑起一把伞》 三年级下学期之一 《趣味的发现》 三年级上学期之二 《多味童年》 三年级下学期之二

《旖旎的风光》 三年级上学期之三 《真情传递》 三年级下学期之三 《爱的馈赠》 三年级上学期之四 《爱在人间》 三年级下学期之四 《慧眼观天下》 四年级上学期之一 《追寻美的足迹》 四年级下学期之一 《万物皆有灵》 四年级上学期之二 《唱响和谐》 四年级下学期之二 《守卫精神家园》 四年级上学期之三 《向生命致敬》 四年级下学期之三 《一生永远珍藏》 四年级上学期之四 《生命的光辉》 四年级下学期之四 《一缕书香》 五年级上学期之一 《走进西部》 五年级下学期之一 《情归故乡》 五年级上学期之二 《金色童年》 五年级下学期之二 《冲浪科学》 五年级上学期之三 《语妙天下》 五年级下学期之三 《生活是一本书 》 五年级上学期之四 《回眸感动》 五年级下学期之四 《亲情驿站》 五年级上学期之五 《龙门灵秀》 五年级下学期之五 《光辉历程》 五年级上学期之六 《读人论世 》 五年级下学期之六 《走近毛泽东》 五年级上学期之七 《美丽的地球村》 五年级下学期之七 《叶落虫鸣》 六年级上学期之一 《感谢生活》 六年级上学期之一 《情系祖国》 六年级上学期之二 《走进民主村》 六年级上学期之二 《人间真情》 六年级上学期之三 《成长风向标》 六年级下学期之三 《我们的家园》 六年级上学期之四 《海那边的故事》 六年级下学期之四 《俯首甘为孺子牛》 六年级上学期之五 《美丽的探索》 六年级下学期之五 《感悟生灵》 六年级上学期之六 《童年如歌》 六年级下学期之六 《艺术的魅力》 六年级上学期之七 《梦想的翅膀》 六年级下学期之七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0e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