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丰县“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

更新时间:2023-07-19 23:49: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广丰县 “十二五” 水利发展规划

前 言

水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是国民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命脉,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水旱灾害防治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现代化建设进程。建国以来兴建了大量的水利基础设施,发挥了显著的效益,为保障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水资源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对水的安全保障程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水利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突出问题,已成为我县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严重制约因素。

“十二五”时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关键时期,是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攻坚时期,也是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重要时期。科学编制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对于积极适应发展形势新变化、妥善应对发展阶段新挑战、全面落实科学发展新要求,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水资源管理、深化水利改革、提高水利保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和部署上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正确把握水利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编制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加快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本着全面体现科学发展观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发展要求,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有效配臵水利公共资源,提高政府在水利领域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水生态环境安全,促进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的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要重点加强防洪工程体系建设和综合治理,在加强防洪减灾的同时,要把解决水资源不足和水污染问题放到更加突出的位臵。要求全面体现科学发展观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发展要求,按照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略目标、布局和任务,新时期的治水思路。分析研究水利发展面临的形势任务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的要

求,编制完成《广丰县 “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明确了近期我县水利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建设重点和保障措施。

一、水利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对水利工作十分重视,水利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形成了较完善的防洪、治涝、灌溉、供水、发电、水土保持等水利工程体系。截至2009年底,全县县共修建各类水利工程1.76余万处,其中堤防工程35座(千亩以上),水库工程160座,山塘16359座处,引水工程152处,电灌站151处,机电排灌站743处。水利工程年供水总量4.621×106m3,耕地面积47.883万亩,设计灌溉面积43.86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91.6%,水电装机达5.1214×104 kw;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50km2;堤防工程堤线总长196.8km,保护耕地面积23.4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48.87%,保护人口45×104人,占全县人口的52.4%;此外,6.1万人的饮水困难得到解决。水利工程为广丰县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了防洪安全和水资源保障,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一)“十一五”成就

总结“十一五”水利发展和改革的经验,党中央、国务院对水利的高度重视是水利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治水思路的转变和治水理念的创新是水利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大规模的水利投入是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全社会关心支持水利的氛围是水利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深化各项水利改革和强化管理是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推进依法治水和水利科技创新是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坚强保障。

“十一五”以来,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快大水利投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抓住国家加大水利投入的有利时机,持续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广丰水利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水利投资大幅度增加,水利建设进程加快。一批重要骨干水利工程相继建成和开工建设,水利发展和改革实现了一系列重大跨越,全县水利发展“十一五”计划总体进展顺利。“十一五”期间全县完成基建投资3.46亿元,“十一五”规划目标基本实现。水利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水利事业全面推进,为保障全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1、防洪减灾能力进一步增强。

“十一五”期间,全县完成防洪工程基建投资1.13亿元,约占该时期完成总投资的32.65%,以病险库除险加固工程为重点的防洪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县城西溪河防洪工程竣工完成并通过验收;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防汛指挥系统工程正在实施。“十一五”期间,全县共加固堤防15km,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完成117座,河道整治与疏浚河段长3km,其它防洪设施建设也部分完成。我县由堤防、水库等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组成的综合防洪体系初步形成和完善。

2、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成效显著,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

“十一五”期间,广丰县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预计共投入水利基建投资2.24亿元,约占完成总投资的64.74%,兴建集中供水工程186座,单户供水工程266多座,解决了6.16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问题,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取得进展,发展节水灌溉面积0.53千公顷,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73千公顷,新增农村水电装机8120kw。

3、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十一五”期间,认真组织实施了2008年第四季度新增中央投资广丰县沙溪小流域重点治理工程、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广丰县罗城项目区治理工程和其它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水土保持预防保护得到进一步加强,全县水土保持地方性法规体系日臻完善,监督执法体系初步建立,预防保护和监督执法工作有效开展,“破坏大于治理”的局面得到扭转。“十一五”期间,全县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2.3km2,总投资873.5万元,为改善生态环境、加快水土流失区群众脱贫致富步伐、促进广丰县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4、水利前期、水利科技等基础工作不断加强。

相继完成了《广丰县水利发展“十一五”计划》、《广丰县农村饮水安全安全规划规划》、《广丰县丰溪河流域综合规划修编报告》、《广丰县农田灌溉工程规划》、《广丰县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建设工程专顶规划》、《广丰县十五都港流域综合规划修编报告》、《广丰县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项目规划》、《广丰县2011年-2020年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规划》、《广丰县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广丰县抗旱规划》。目前正在进行《广丰县农村水电增效减排工程规划》等工作。完成了

广丰县七星、军潭两座中型水库的安全鉴定,广丰县团结、俞宅座大型水闸的安全鉴定;完成了广丰县枫树弄、翁富、华兴、繁荣、新丰、山塘、壶峤、廿四厂、孙坞等九座重点小(一)水库的安全鉴定以及小(二)病险水库的安全鉴定;完成了《广丰县十六都乡镇防洪工程的初步设计》《广丰县大南乡镇防洪工程初步设计》、《广丰县雷公坑水电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广丰县东坑岭水电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等一大批水利前期工作。认真开展水利标准宣传贯彻和培训,重视人才培训,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选派了50多人外出训考察。

5、水利改革不断深入,水利管理工作得到加强。

水管体制改革积极推进,水务改革取得新的进展。全县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进入实施阶段。通过规范和推进水利工程产权改革,促进中小水利工程所有制形式多元化,经营机制多元化,投资主体多元化。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体制改革以及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和水价改革在探索中前进,水利良性发展机制和体制逐步建立。

水利建设管理逐步规范,全面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建立多层次质量保证体系。通过整顿和规范水利建设市场秩序,加大水利建设稽查力度,推进了水利建设市场的稳步发展,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水资源管理工作不断加强。组织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为契机切实加强水资源管理,开展取水许可年审,启动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水资源管理不断加强,工业和城镇生活用水取水许可年审批率为80%,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全面实施。监督管理工作不断深入,逐步杜绝城市生活和工业无计量取水现象,初步建立了取水、用水、退水监督管理体系。

河道采砂及涉河项目管理等不断加强。整治和规范河道采砂及涉河项目管理,加强和规范了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批管理,重点清查违反有关法律法规、未经审查以及越权审查等违章涉河建设项目,确保河道管理保护和防洪安全。通过做好水库大坝注册登记和安全鉴定,水库工程安全管理得到加强。

6、水法规体系不断完善,依法治水明显加强。

“十一五”期间,水利法制体系建设日臻完善,执行了《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江西省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江西省长江河道采砂管理实施办法》、《江西省涉河项目

建设管理办法》、《江西省赣抚平原灌区管理条例》等地方性配套水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初步形成了以《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为核心,与国家水法规相配套衔接,符合广丰实际,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水法规体系。

依法治水明显加强。按照《行政许可法》及国家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新要求,加强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规范水行政许可项目和非行政许可项目,统一明确项目的审批程序和要求,并及时向社会公布,积极推行水行政政务公开。加强水行政执法队伍建设,规范执法行为,坚持不懈地打击并有效控制了河道非法采砂活动,对维护河道河势稳定以及保障防洪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加强了对违法水事案件的查处力度,保障了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主要经验

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们对广丰水利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积累了一些新经验。主要是:

1、注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完善治水思路,实现人水和谐。结合中央治水方针和水利部治水新思路的转变,适时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强调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水利工作实践。在推进水利工程建设中,更加注重水资源的合理开发、节约、保护和优化配臵。在加强城市防洪工程建设中,注意工程与城市环境、景观的有机结合,西溪河改造工程的实施进行了成功的实践。在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中也注意积极探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水利工程投融资体制和工程管理体制。注重用新机制服务传统领域,以新体制开拓新市场,全面推进广丰水利和谐发展。

2、注重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握水利工作重点,充分发挥水利的支撑保障作用。针对广丰洪涝灾害频繁,水利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的实际,始终高度重视防洪保安,强调在未来十年内,防汛仍然是广丰水利的首要任务,并积极争取中央资金等资金的投入,同时,又注重在指导思想、工作措施等各个方面不断与时俱进,如突出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抓未完全治理流域的堤防、病险水库等安全隐患整治建设,提高抗御洪涝灾害的能力。注重加强科学调度,在近年降雨偏少、来水不足的情况下,确保城乡居民生活和工农业用水需求。注重发挥水利在改善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大力推进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

3、注重坚持深化改革,积极探索水利发展体制和机制。我们抓住机遇,稳

步推进,先后开展了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和水价改革等,以改革促发展,在改革中不断破解难题,寻求领导重视和政策支撑、群众支持。

4、注重坚持依法行政,进一步增强水利的社会公共服务功能。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属于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领域,水利工作涉及政府、社会、公众等方方面面,矛盾交织,情况复杂。作为水行政主管部门,逐步加强法制建设,坚持依法行政,精简行政审批事项,优化审批程序,提高水行政管理能力和水平。同时,大力强化水利的社会服务功能,如防汛抢险、抗旱服务队建设,农村水利技术指导,节水技术推广,努力拓展服务范围和功能。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水利工程建设滞后经济社会发展,水利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相对薄弱,水利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水利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区域水利和城乡水利发展不平衡、重工程建设轻非工程措施建设、重水资源开发利用轻节约保护、重建轻管、管理体制不顺、运行机制不健全等不同程度存在。

1、水利工程建设滞后经济社会发展

①防洪减灾体系仍然薄弱,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矛盾突出

丰溪河流域综合防洪减灾体系仍不完善,县多数河流尚未进行系统治理。现有防洪设施中,除部分水库、堤防达到设计标准或正按设计标准分期分批进行除险加固外,大多标准偏低,病险水库多,堤防险工险段隐患多,防洪形势依然严峻。除县城部分河堤的防洪标准基本达到20年一遇,其余堤防防洪标准大多为3~10年一遇;丰溪河、十五都港、棠岭港、十都港、枧溪河等五条主要河流中,除十五都港建有军潭、七星水库,另外四条河流均无控制性防洪工程;全县尚有两座中型(军潭、七星)、九座小(一)型和三十八座小(二)病险水库和大部分山塘亟待除险加固;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等非工程措施建设滞后,山洪、泥石流等灾害的监测与防御能力较低;大多数乡镇和主要易涝地区排涝能力严重不足。随着防洪区内经济存量、人口密度、社会财富大幅度增长,洪水风险和损失将进一步增大,洪涝灾害仍然是广丰人们的心腹之患。

②水资源短缺问题仍较突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仍然薄弱

广丰县水资源虽然较为丰富,但由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加上现有设施老化失修,工程型缺水普遍存在,部分区域存在资源型和水质型缺水。如逢1963年、1972年、1991年、2003年和2009大旱年,全县农业受灾面积在1.5万亩以上。至2009年底,全县约有16.85万亩农田没有灌溉设施或配套设施不全,且现有灌溉面积中大多灌溉保证率不高,抗旱能力不足,全县还有约45余万人的饮水安全和50万头牲畜饮水困难尚未得到解决,部分乡镇、村缺水严重。

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抗旱排涝和服务“三农”的任务十分艰巨。据统计,广丰县共有各类水库160座,山塘16359口,200亩以上灌区94座,其中:饶丰大型灌区设计灌溉面积31.8万亩(广丰县灌片);200~1万亩小型灌区93座,机电泵站743座,总装机16120千瓦。由于这些工程绝大多数属上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兴建,标准低,建筑物老化严重,不少工程已是带病运行。近几年抗御的旱灾,凸显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薄弱。

③水土流失依然严重

据调查,全县水土流失面积仍有541km2,占土地总面积的39.4%,占山地总面积的56.1%。广丰崩岗侵蚀严重,现有崩岗125多处,侵蚀面积1.2万亩。同时,由于修路、采矿、城市新区、工业园区等开发建设活动没有很好地执行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加上陡坡开荒、顺坡耕作等不当的农业开发活动,致使全县每年人为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仍有3.5km2左右。局部地区破坏大于治理的现象仍然存在。近几年来,水土保持投入虽有所增加,但治理任务繁重与资金投入不足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造成水土流失治理规模有限,治理质量和标准不高,规模效益未能发挥,一些地方的生产生活条件长期得不到改善。

④水利基础工作及前期工作薄弱

依靠科技进步,破解水利难题,推动水利发展的意识淡薄;科技基础设施差,仪器设备老化,试验手段落后;水文及信息化建设、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队伍建设亟待加强;高层次科技人才缺乏;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研究与推广适应不了新形势下水利发展的新要求。

水利规划、工程勘测设计等前期工作滞后,项目储备不足,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水利前期工作有待加强。

2、水利的社会管理和行业管理及公共服务职能有待加强

①防洪抗旱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有待完善

防洪抗旱理念还未实现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由重工程措施向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并重、由重防洪向防洪抗旱并举的转变,缺乏有效社会管理和经济调节机制,水利对经济社会行为如何规避洪水风险的指导工作和洪水预警、旱情等有关信息向社会的发布等工作较薄弱,洪水管理制度还不健全,防洪减灾社会化保障体系亟待完善,一些地区经济活动侵占河道和影响河道行洪的现象还时有发生。

②水资源管理亟待加强

水资源多头管理未根本改变,水资源使用权益不明晰,政府对水资源的社会管理难于有效进行,水资源开发无序及部分超出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如部分地区地下水超采)、节水意识淡薄等问题不同程度的存在。

③水土保持和水环境保护意识需进一步提高,预防监督机制尚待健全

近几年来水土保持投入虽有所增加,水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得到重视,治理力度不断加大,但水土保持和水环境保护国策意识和法制观念淡薄,水土保持和水环境保护工作未列入议事日程,重效益、轻环境,重建设、轻生态,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甚至不惜牺牲生态环境以换取一地一时发展的思想还存在。行业保护、行政干预、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的现象时有发生。加上水土保持和水环境保护预防监督机制尚不健全,监督执法工作没有完全到位,致使一些开发建设项目仍然造成严重的新的水土流失和水体污染。排污总量控制制度和排污许可制度等尚未落实,水土保持预防监督机制尚待健全。

④水利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水利各项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

水资源管理存在部门分割、地区分割、地表水与地下水分割、城市与农村分割、供水与用水排水分割、水量与水质分割的局面,涉水事务多头管理难于形成合力,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亟待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水管单位体制改革和水价改革有待深化和实施,水利投融资体制、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等有待进一步深化。法制建设尚待健全,应对重大水利突发事件的预案和对策尚不完善,管理装备和手段落后,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措施不到位,以水资源管理、工程管理、技术管理、行业管理等为重点的水利管理,仍然是水利工作的薄弱环

节,管理人员素质和管理技术与手段还不能适应水利发展的要求。

(四)面临的形势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增长,对水的需求量与安全度的要求越来越高,水利面临的形势愈加严峻。深入研究经济社会发展与水利的关系,研究水利发展的制约因素和有利条件,从战略的高度全面加快水利发展,是今后五至十年我县经济建设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1、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的要求

①防洪安全保障需求

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社会不断进步,资产与财富的加大,增加了洪水灾害的风险。特别是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对城市防洪安全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就全县现有防洪减灾体系状况看,除部分堤防达标外,堤防保护区内尚有30万余人的防洪安全得不到保障,随着保护区内人口的增长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至2015年,全县预计有近20万人口的防洪安全得不到根本保障。经济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防洪减灾体系的建设,指导和规范经济社会发展行为,规避洪水风险,加强防洪减灾的社会管理,逐步建立洪水灾害的社会保险机制。

②用水安全需求

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对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粮食用水安全、经济发展用水安全和生态用水安全等的要求将越来越高,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将越来越大,对未来供水总量、供水水质标准、供水保证率、供水效率和效益、水资源区域与行业配臵的需求提高。同时,用水增长,相应废污水排放量也增加,以及用水结构、用水方式等的变化,将进一步加剧水资源供需矛盾。

另外,从现状供水水质情况分析,目前我县广大农村地区因含铁锰超标、PH值超标、苦咸水、污染水等水质问题,致使农村饮用水安全得不到保障状况不同程度地存在,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城市生活用水水质虽然基本达到饮用水水质标准,但由于工业废污水排放未得到根本治理,水源受到污染的现象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解决农村饮用水水质安全问题,加强城市水源地保护,保障群众饮用水安全等都对水利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③水土保持和水环境治理要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水和谐”的新理念深入人心,人们不但要求生产

发展,生活富裕,而且还要求生态环境良好,城乡居民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战略构想和“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要求,改善生态环境和美化环境将逐步提到重要位臵。河道、水库生态系统保护,水土流失和水环境治理,以及生态建设与人居环境的美化和改善,都需要水利提供支撑和保障。

此外,我县钉螺面积和血吸虫病疫情有所反弹,血吸虫病防治形势不容乐观,水利血防任务十分繁重。

④经济体制改革对水利改革与管理的要求

要求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强化政府对涉水事务的社会管理,实现科学、民主、依法行政。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现行的水资源管理体制、水管单位体制及水利投融资体制、水利工程产权制度和水价形成机制等改革的步伐须加快,水利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此外,依法进行以水资源管理、工程管理、技术管理、行业管理等为重点的水利管理,水法规体系等法制建设应进一步建立健全;水利信息化,建设管理规范化、制度化,运行管理现代化、自动化及水行政管理科学化、法制化等均已提到重要议事日程。

⑤水利科技、人力建设日显重要和迫切

水利发展的科学化、现代化离不开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离不开水利科技的发展,也离不开高技术的人才,尤其是水利涉及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加强党政领导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建立一支与水利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已日显重要和迫切。

综上所述,“十二五”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水利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水利发展对保障国家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水生态环境安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五)水利发展的制约因素

1、经济社会发展与水的关系不协调

长期以来,在发展经济、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忽视自然规律和水资源条件,经济结构、生产力布局不考虑防洪要求和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有些地区进行开发建设,侵占洪水行泄通道和调蓄空间;一些地区缺水与用水浪费、污染水资源现象并存;有些河流上下游水资源开发失衡,致使下游河道断流和区域性

地下水位下降,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与社会问题。经济社会发展与水的关系不协调,进一步加剧了洪涝灾害、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的恶化。

2、不少工程老化失修严重,配套率低

我县大多数水利工程建于五、六十年代,由于历史原因,设计标准偏低,建设质量较差,工程不配套,加之长期以来重建轻管思想尚未从根本上扭转,管理粗放,手段落后,经费不足,缺乏工程良性运行机制,致使许多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减。有些工程己达到设计使用寿命,面临报废或重建,一部分工程急需加固和改造。水利工程续建配套改造的任务十分繁重。

3、水利投入不足且不稳定

水利是公益性极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具有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报慢、财务收益率低、社会筹资难等特点。长期以来水利建设与管理投入不足,缺乏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导致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目前,易于实施的水利工程已相继建设,未来治水和水源开发工程的难度和成本将越来越高,所涉及的社会、经济、技术、环境等问题也将越来越复杂。投入不足以及缺乏投入保障机制,将严重制约我市未来水利事业的发展。

(六)水利发展的有利条件

1、水利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进一步提高

国家确立了水利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地位,全社会的水利与水忧患意识不断增强,中央和地方的水利建设投资不断增加。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做出了一系列关于加强水利建设的重要决定。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第八条明确指出:突出抓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固定资产投资要把水利建设放在重要位臵。继续加强大江大河大湖治理,逐步推进重点中小河流治理。加快大中型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搞好蓄滞洪区建设和山洪灾害防治。大力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加快末级渠系建设。按期完成规划内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统筹安排其余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在科学规划论证基础上,启动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加快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拓宽水利建设基金筹资渠道。大幅度增加中央和省级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规模,新增一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支持山丘区建设雨水集蓄等小

微型水利设施。通过一事一议、财政补助等办法,鼓励农民自愿投工投劳开展直接受益的小型水利设施建设。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推广农民用水户参与管理模式,加大财政对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加强基层抗旱排涝和农村水利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将水利摆在基础设施建设之首,政府更加重视水利建设,全社会参与水利建设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基本形成了“水利为社会,社会办水利”的新局面。

2、经济社会发展迫切要求加快水利建设

“十二五”期间,我县经济仍将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水利的需求不断增加,对水的安全保障要求将越来越高,特别是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以及城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都需要提供优质、高效、公平的水利公共服务,水利发展的需求动力强劲,市场广阔,潜力巨大。

3、综合国力增强为增加水利投入提供了条件

随着我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综合国力的增强,以及社会财富增加,政府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能力不断提高,筹资渠道增加,为加快水利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2008年以来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加大国家投资,拉动内需,保增长,水利建设投资较大幅度增加,充分显示了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后的实力和社会主义制度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4、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为水利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深化水利改革,不断推进水权制度和水市场的建立、完善和发展,按市场经济规律进行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将有力地推进水价改革,逐步形成和确立水利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体系,并最终为按市场经济规律培育和规范水市场,建立水资源有偿使用和取水权转让制度等创造条件。加入WTO后,更多地引进国外资本、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将进一步拓宽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渠道,转变管理与运营机制,为水利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5、科技进步与能力建设为水利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经过50多年的水利建设,水利基础设施已初具规模,存量不断增加,同时在水利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培养了一支基础扎实、作

风过硬的技术和管理队伍;水利科技和水利信息化的发展,以及在新材料、新方法应用等方面也取得了较大进步,为依法治水、科学治水,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加快水利发展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进入“十二五”期间,水利将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水利行业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认真贯彻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进一步深化水利改革,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发展步伐,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提供支撑与保障。

二、水利发展与改革的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出发点,以维护健康河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为核心理念,以保障防洪安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讲求效益,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着力构建防洪保安、水资源安全及水土保持与水环境安全保障体系,巩固和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提升水利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我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面对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和任务,“十二五”水利发展的方针是:

1、以发展为主题。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解决制约我县经济发展的水问题,必须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管理水平。要从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在速度和效益、数量和质量相统一的基础上加快水利发展。

2、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主线。优化配臵水资源,正确处理防洪抗旱、兴利除害,以及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节流优先,合理开源,治污为先,综合治理,大力提高用水效率,统筹安排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

3、以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改革和完善水利发展机制和管理体制,突破束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体制性和机制性障碍,实现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依法治水,科学治水,培育人才,通过科技进步与创新以及信息化建设,提高科技水平,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的转变。

4、以满足人民群众对水的基本需求为根本出发点。通过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优化配臵、高效利用、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改善人居环境和生产条件,提高水的安全保障程度,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提供水利支撑和保障。

(二)基本原则

编制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应坚持以下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实现共建共享,把解决民生水利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水利发展要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实际要求出发,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水利工作的出发点,着力解决好与人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水利问题,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供水安全、防洪安全和生态环境用水等方面的需求。

2、坚持人水和谐,促进可持续发展,把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水利发展要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妥善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制止对自然无限制的索取和肆意破坏。同时,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问题,正确认识水利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科学处理水利工程建设可能带来的生态问题,特别是要妥善处理移民问题,保证水利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3、坚持改革创新,提升管理水平,把构建法制完备、体制健全、机制合理的水管理体系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加大水利改革力度,强化政府对涉水事务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克服水利发展中的制度性障碍,理顺体制,健全法制,改革机制,加强水利依法行政,全面提升水利服务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4、坚持统筹兼顾,推动协调发展,把提高水利对经济社会的保障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水利发展要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统筹考虑不同区域、城市和农村水利发展的特点和需求;统筹考虑水资源条件和生产力布局、经济结构,合理确定水利发展的目标、速度、规模和重点。“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继续把水资源的节约、保护、配臵放在突出位臵,节

水为主,治污优先,把建立节水防污型社会作为水利的一项长期性任务,提高全社会节水防污意识,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5、坚持突出重点、注重效益的原则。根据国家公共财政状况和投资政策,明确水利发展的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合理确定水利建设规模和投资规模,优化配臵水利建设资金,保续建保投产,坚持扩大能力与巩固提高相结合,提高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6、坚持现代化方向,推进科技进步,把以水利信息化促进水利现代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

(三) 总体思路

“十二五”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关键时期,是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攻坚时期,也是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重要时期。“十二五”时期我县水利将进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将逐步进入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发展过程。我县水利发展的总体思路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支撑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为目标,以充分发挥河流水体的生态功能、不断提高河流水体的服务功能,维护健康河流、促进人水和谐为主线,以保障防洪安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包括病除水库除险加固、病险水闸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人饮安全、机电泵站更新改造、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灌区建设与改造、水利血防、小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工程和广丰县农村水电增效减排工程等)和能力建设(包括水文及信息化建设、水利执法等基础设施建设、河道管理、水利配套法规体系建设、科研教育、前期工作和水利改革等)为重点,努力解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面临的突出水问题,统筹安排水利发展布局。一方面,继续巩固和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的要求;另一方面,深化各项水利改革,强化政府对涉水事务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转变水利发展模式,全面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我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建立人水和谐的防洪保安体系是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充分发挥河流生态与环境功能、维护河流健康的重要任务之一。其核心是在满足一定的防洪标准下,河流水系具有足够的蓄泄能力且河岸稳定,在维持其自身

动力的同时,不对人类社会造成威胁或损害。在防洪减灾方面,按照人水和谐的理念,给洪水以出路,维持河流足够蓄泄径流能力,合理安排河道整治、堤防等工程建设,重点加强防洪减灾体系中薄弱环节的工程建设,合理利用雨洪资源,建立洪水管理制度,避免经济建设、城市发展盲目向防洪高风险区发展,不断完善综合防洪减灾体系,逐步实现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

建设可持续的水资源综合利用体系,是充分发挥河流水系水体服务功能的重要任务。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不断提高河流水体的服务功能,以建设节水型社会为根本,实行主要江河的水量分配,初步建立水权制度,积极培育水市场;加强各类水源工程建设,强化水资源管理,加强城镇供水、农村人饮安全、灌区节水、农村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水资源供给保障体系,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臵、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使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条件相适应。

建立健康的水生态与环境保护体系是充分发挥河流生态与环境功能、维护河流健康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水环境保护和治理方面,以增强水生态自恢复能力,恢复和改善水体功能为目标,以水源地保护为重点,建立排污总量控制、排污许可、排污缴费、水质监测、超标预警、过量惩罚等水资源保护制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实行严格的地下水保护政策,对生态脆弱地区、地下水超采地区进行综合治理。加强血吸虫病区的水环境治理。

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方面,充分发挥生态自我修复能力,以综合治理、生态修复、预防保护和有效监督为主,工程措施、行政措施、技术措施、管理措施等结合,国家投入和政策引导相结合,加强对重点水土流失地区和生态脆弱河流的综合治理,逐步改变与水相关的生态恶化的趋势。

在涉水事务管理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加强依法行政,完善法制建设,继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水利信息化建设,推进我县水利现代化进程,逐步建立健全管理规范、服务全面、保障有力、运行高效的涉水事务管理体系与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水利服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水利发展及改革管理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十二五”水利发展的目标是:

1、建立较为完善的防洪减灾保障体系

至2015年,主要河流重点防洪保护区基本达到规划确定的防洪标准即:县城防洪防洪标准在到20年一遇以上;洋口、五都等重点镇区(工业园区)和丰溪河干流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以上;大南、十六都等重点中河流防洪标准达到10年一遇以上;1-5万亩圩堤保护区的防洪标准达到10年一遇以上;万亩以下了圩堤保护区的防洪标准达到5年一遇。现有病险水库得到除险加固,消除病险水库隐患;抓紧完成河北防洪堤工程建设,继续实施重点河段河道整治工程;加大中小河流治理力度,加强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建设;基本完成县防汛指挥系统和防汛通讯预警系统等建设。

2、建立水资源供给与高效利用保障体系

加大水资源开发利用力度,通过开源和节流,形成水资源合理配臵的格局,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提高抗旱能力。“十二五”期间,全县新增年供水能力约0.7亿立方米。重点地区的缺水状况得到有效缓解,努力改善城镇发展、工业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供水保障。至2015年,逐步解决全县45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农村生活用水条件大大改善,提高乡镇供水能力;基本完成现有饶丰大型灌区骨干工程的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加大中小型灌区节水改造的力度,逐步完善末级渠系和田间工程配套。新增、改善灌溉面积5万亩,新增工程节水灌溉面积3万亩。积极发展农村水电,开展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和农村水电增效减排工程的建设,“十二五”期间,全县新增农村水电1.118万kW。

3、建立维护生态安全的水利保障体系

加强水污染治理和水资源保护,到2015年,按照水功能区划要求初步实施水域排污总量控制,丰溪河干支流、小(二)型以上水库达到水功能区水质标准,主要生活供水水源地水质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确保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其它供水水质基本满足用水部门要求,地下水超采区得到控制。切实搞好水土保持,充分发挥自然修复能力,加强对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达到初步治理标准。“十二五”期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20km2,实施水土保持预防保护面积300km2。

4、提高水文及水利信息化水平,推进水利现代化

到2015年,基本建成广丰县境内的水文信息采集系统、水利自动化调度系

统和水利信息化管理系统,推进水利信息共享,水利信息化水平与全县信息化水平相适应。

(二)水利发展总体布局和主要任务

按照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结合广丰县的自然特点、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目标,全县水利发展的总体布局为:衔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以防洪、饮水安全、工程、节水灌溉等水利民生工程为重点,建立完善防洪减灾体系,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强人口安全饮水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逐步建成与经济发展和自然条件相协调的水利保障体系。东南面地处高丘低山区,水利建设以病险水库除险、水能开发和水资源保护工程为主,发展小水电、建设小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农村水电增效减排工程。中部及西北丘陵区,有大量的中低产田和宜农荒地,旱灾频繁,水利建设以灌区建设、节水灌溉工程、治理水土流失为中心。在全县范围内全面建设农村饮水安全民生工程,实施重点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在条件成熟地区,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

我县“十二五”水利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衔接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以保障防洪安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能力建设为重点,着力构建防洪保安、供水安全、水生态安全及涉水事务管理与公共服务等体系,突出加强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县城防洪工程、重点中小河流乡镇防洪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机电排灌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和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等重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工程和农村水电增效减排工程建设,推进我县水利现代化进程,努力解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面临的突出水问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我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实现“十一五”时期水利发展目标,必须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防洪减灾体系建设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防洪减灾的总体要求,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准的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在“十一五”期间防洪保安建设的基础上,以继续完善我县丰溪河、县城及重要集镇防洪减灾体系为重点,以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为目标,加快以丰溪河干流及主要支流重要河段为重点的中小河流治理,继续实施河北防洪堤工程和大南乡镇、十六都乡镇防洪工程建

设。

继续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快已开工工程的扫尾工作,力争早日发挥效益,做好作七星、军潭两座中型水库、9座小(一)型水库、38座小(二)型水库、两座大型水闸除险加固工程的前期工作,力争“十二五”期间实施完成,提高对丰溪河洪水和水资源的调控能力

加强县城的防洪建设,构建县综合防洪减灾体系,制定丰溪河治导控制线,避免丰溪河盲目向洪水高风险区发展,满足防洪、排涝、生态以及美化城市环境等方面的需要。县扩大发展应按照规划要求,优先建设好防洪保安措施。

2、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结合当前我县的农村饮水安全状况,考虑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各地的水源条件,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措施,优先解决含铁锰超标、PH值超标、苦咸水、污染水、缺水区以及血吸虫疫水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所有苦咸水区完成改水,其次解决深山区、库区移民的饮水困难和饮用污染水、微生物超标等水质不达标的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加大机电排灌泵站更新改造力度,改善农田灌排条件。

大力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围绕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粮食主产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强中低产田改造、中小河流治理和小型农村水利建设。

加大灌区建设与改造力度。加大灌区特别是饶丰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力度,扩大大型灌区末级渠系改造范围;加强重点小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完善水利灌排设施条件,提高灌溉保证率和粮食单产水平;大力推广节水技术,修建节水灌溉工程,因地制宜推广管道输水灌溉、喷灌、滴灌等节水方式,推广水稻控制灌溉技术。

积极配合开展血防工作。针对疫区类型,采取有效的防治策略和措施,并结合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小流域治理以及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建设等进行水利血防工程建设。到2015年,力争使目前有疫区的8个乡镇基本得以控制或达到疫情控制标准及传播控制标准;到2015年所有流行乡(镇)达到传播控制标准,最终拟通过实施沟渠改造工程,达到基本消灭有螺区,从而阻断钉螺传播途径,控制血吸虫病传播。

大力发展农村水电,推进我县小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工程和农村水电增效减排工程建设。以小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工程和农村水电增效减排工程建设为契机,加强小水电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切实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水平,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广丰”建设。

3、加强能力建设

全面启动“金水工程”,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构建与水利发展相适应的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以水利信息化推进水利现代化。加强水利现代化设施建设,加大对水文、水质、水资源、水土保持监测等资源环境管理基本信息的投入力度,提高对水文、水资源、水环境的监测能力,建立较为完善的水利信息化设施体系,提高水利现代化水平,使水利信息化水平与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相适应。

进一步加强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建设和完善全县雨情、水情、工情、水质等信息监测网络和自动采集系统,建成覆盖全县、连接上级防洪部门的水利信息高速传输网络,建成和完善全县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加强水库调度研究,加大七星、军潭、关里三座中型水库防洪调度现代化建设力度,健全防洪应急调度预案,提高防汛调度指挥能力和防洪减灾管理水平。

加强山洪灾害易发地区的预警预报系统建设,逐步建设和完善与大江大河防洪减灾标准协调、体系衔接的山洪灾害防治体系;加强水质与水环境监测系统、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加强饶丰大型型灌区等水利信息化建设;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逐步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和水利电子政务,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

加强防汛抗旱能力建设,完善防汛抗旱管理设施;健全执法队伍机构,完善水利法规体系,完善水政执法装备,加强水利法制体系建设;加强科研院所基础设施改造,加强灌溉试验中心站和重点站建设;采用信息化管理技术和手段,提高水利行业管理能力。

加强水利规划、设计等水利前期工作,完成一批水利工程勘测设计,为水利工程建设储备项目。

加强水利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推广,重点做好防洪、节水、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等领域水利关键技术研究和推广,建立水利科技创新体系。

进一步加强水利部门自身建设。做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着力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与水利现代化

建设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4、合理开发和优化配臵水资源

以保障城乡供水安全、粮食主产区农业丰收和重点区域生态用水安全为主要目标,立足现有水源条件,充分挖掘节水和供水潜力,合理配臵“三生”用水,以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为起点,加大农业节水、工业节水、城市节水力度,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强水资源调蓄和配臵工程建设,在对现有水利工程除险加固、改建、扩建和挖潜配套,充分发挥现有工程效益的基础上,因地制宜修建些水源工程,提高对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调控能力,缓解重点地区的供需矛盾,逐步提高供水保证率,确保城乡居民生活、工农业正常生产的供水安全和重点区域的生态用水安全。

加强城镇、农村供水水源建设,改善单一水源供水的状况,提高供水保障程度,县城要建立应急储备水源;重视抗旱水源建设,全面主动应对干旱,建立完善易旱地区和严重缺水城市干旱年或连续干旱年以及突发事件的供水应急预案。

加强国家对水能资源开发的管理,按流域综合规划和防洪的要求,统筹水能资源开发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及发电效益与防洪、灌溉、供水、维护河道健康生命等综合效益的关系,扭转无序开发的局面,遏制滥占水能资源,确保工程移民的利益。

5、切实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加强水土保持建设,有效改善水土流失区的生活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依法开展“三区”保护和治理,对生态环境良好的区域要重点实施预防和保护,建立国家重点预防保护区;对易发水土流失、开发建设强度较高的重点区域实施重点监督,建立国家重点监督区,防止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对水土流失严重地区,要加大投入,加强管理,实施重点治理。水土流失治理要以小流域为单元,工程、林草、农业等措施相结合,加大封育保护力度。积极推进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切实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水土保持预防监督体系和监测网络体系,强化预防监督,加大执法力度,坚决控制人为水土流失,维护生态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维系良好的生态环境,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切实加强水资源保护。加强丰溪河水环境治理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06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