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不能避免自然环境恶化

更新时间:2023-10-05 17:4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经济发展不能避免自然环境恶化 一.引言

自2003年以来,关于怒江梯级开发就有几种截然不同的声音。环保人士呼吁全社会来留住中国境内最后一条“处女江”,保护那里丰富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生态专家担忧梯级开发将使怒江峡谷200多平方公里土地淹没在水下,人地矛盾更加突出;世界遗产组织则担心,怒江电站将严重影响“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他们向云南政府发出了“最后通牒”:要世界遗产还是怒江水电?国家主管部门则强调:中国严重缺乏能源,水电为清洁能源,值得开发;共和国总理指示为:“慎重研究,科学决策”。但是,几乎所有的声音都没有掩盖来自云南省和怒江州的一致呼声:水电站可带动少数民族脱贫致富,水电开发是怒江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出路,谁反对怒江开发就是与当地人民群众过不去。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月1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并要求妥善处理三峡工程蓄水后对长江中下游带来的不利影响。我们都知道三峡工程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对环境的破坏也是有目共睹的,华东师范大学河口研究所教授陆健健透露,

1980年代中期,长江口能观测到的水生底栖动物共有126种,到2002年,能观测到的只剩下52种。大量有机物被带入东海,使得近年来中国舟山群岛附近海域大面积的赤潮频繁暴发。 接二连三发生的地质灾害更加剧了世人对三峡库区的担心。据记者了解,三峡库区地质环境复杂,暴雨、洪水频发,自古以来就多滑坡。近年来,仅国土资源部查明的三峡库区滑坡就有2490个。据《中国三峡工程报》报道,在2002年4月,三峡坝区气候反常,气温并没随夏季的到来逐渐上升,反而呈下降趋势。4月末平均气温不足12摄氏度,4月中旬周边山区还出现较大范围的降雪,月内有3次降温过程,温差升降剧烈。另外,4月份降水量为236.5毫米,破坝区近10年降水量最高纪录,破宜昌地区近118年同期降水量最高纪录,“三峡坝区天气复杂和剧烈变化程度为近50年同期所少见”。当然也不敢说这些环境问题完全是三峡工程引起的,但是毫无疑问受到它很大的影响。

近20多年来,我国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持续的高速增长,但是,由于资源开发的迅速扩大和能源消耗的迅猛增长,我国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已经达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据有关研究机构计算,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每年由生态和环境破坏带来的损失占GDP的比重达到8%以上。这说明,我们以前的经济高速增长是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 二.说明

经济发展是利用自然、社会资源不断扩大物质生产、再生产的活动。

恶化是自然环境向坏的方向发展,表现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破坏等。 避免即设法不使某种情形发生。

自然环境是指人类生活空间的自然条件的总和。自然环境各构成要素为人类提供生存物质和能量来源 ,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因此也被称为自然资源。 则我们今天的辩题是经济发展本身的特点是否可以避免自然环境的恶化。 三.证明

1.从经济发展本身来看,经济要发展,首先要从自然环境中索取资源,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农村的自然环境恶化主要原因有森林、草地的严重破坏。水域、湿地的不适当的开垦。农业化学品的大量使用、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和城市污染向农村的转嫁。而这些滥砍滥伐、过度开垦、大量使用农药的原因,毫无疑问是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城市发展需要的各种能

源,都是从自然环境中索取的。而这种索取必然会导致自然资源的减少,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其次,经济发展中会向自然中排放污染物。工业三废都是不可避免的对自然环境产生破坏,我们现在倡导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但是不管怎么转变,我们只能竟可能的减少经济发展对环境的破坏,但是从经济发展本身的特点来看,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是不可避免的。 2.从自然环境恶化的原因来看,我国西北大学早期生命研究所所长舒德干说。“除

了星体撞击、全球性火山爆发等突发事件外,我们正在经历的生物灭绝比地球生命史上其他灭绝事件更为恶劣。以前的生物大灭绝都属于自然灾害,但这一次是人为的。” 自然环境恶化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人类的破坏。社会经济学

家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受一定的社会经济因素激励和制约的 ,人类破坏和忽视环境的行为也是有一定社会经济原因的 ,人们不会无缘无故的破坏自然环境,人的天性事亲自然的,基本上人人都喜欢在美丽的大自然中的感觉,于是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去自然环境好,风景优美的地方旅游 ,那为什么人们还要破坏自然环境呢?答案是受到利益的驱使,经济

的刺激。过去人们自给自足,经济发展慢,所以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小,而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或者是迫于生活,开始大规模的开垦伐木,或者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疯狂的开采各种石油矿产。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急剧恶化。所以从自然环境恶化的原因来看,经济发展不可避免的会造成自然环境的恶化。

3.从经济发展的横向角度来看,在相对贫困的非洲国家,为发展经济对自然资源采取掠夺式开发,经济在短时间内的确得到发展,但这样经济发展对自然环境破坏是灾难性的,我们应看到这样的经济发展不会长远。即使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发达国家,其环境恶化速度相对减缓,但仍然存在环境恶化问题,并且发达国家将一些对资源破坏严重的工厂转向贫穷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的确,发达国家自然资源恶化相对减少,但实际上从全球角度看,环境恶化绝对量未曾减少,不管是经济发达的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都不能避免自然环境的恶化,众所周知的《京都议定书》的签署是为

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 协议要求发达国家从2005年开始承担减少碳排

放量的义务,而发展中国家则从2012年开始承担减排义务。美国曾于1998年签署了《京都议定书》。但2001年3月,布什政府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将会影响美国经济发展”和“发展中国家也应该承担减排和限排温室气体的义务”为借口,宣布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这个协议就可以看出两个问题:第一,发展中国家为何从2012年才开始承担减排义务?因为发展中国家首先要发展经济,这相当于大家都承认了经济发展不能避免环境污染。第二,美国拒绝的原因也明确的说了,会影响经济发展,这已经充分说明了经济发展是不可能避免环境的恶化。

4.从经济发展的纵向来看,从刀耕火种到农耕文明到18世纪的工业革命至今,人始终作用于自然环境以求经济发展。经济发展规模增大,投入更多资源,而产出提高也意味着废弃物增加。工业革命,人类征服海洋,大规模开采自然资源使得经济取得飞速发展,由此而带来的自然环境恶化前所未有、触目惊心??而近几十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翻天覆地,但上世纪60年代特大沙尘暴8次,70年代13次,80年代14次,90年代20多次,21世纪波及范围更广、损失更大,让我们怎么能说经济发展能避免自然环境恶化? 四.反驳

1.经济发展能治理好环境问题,所以经济发展可以避免自然环境恶化

首先,我们可以知道这个过程是破坏——经济发展(继续破坏)——治理,对环境的破坏是持续于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的,为什么要治理?说明经济发展已经使自然环境恶化了,所以我们才治理。这里首先是承认了经济发展不能避免自然环境恶化,正如亡羊补牢,首先是亡了羊,才补的牢,至于还买不买羊放入牢中就是后话了。

再说了,经济发展也不能治理好所有的环境问题,那么多灭绝的动植物你可以让他们回来?那么多因为环境的破坏引起的灾难给人们带来的身心上的损失你能弥补的了?

所以我们应该正视经济发展对环境的不可避免的破坏,竟可能的降低破坏的程度。 2.越来越多的人都有了环保觉悟,各个国家也开始注重环境的保护,经济发展就能避免环境恶化。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竟可能的减少对环境的恶意破坏,但是正如我前面说的,很多时候利益的驱使任然使我们选择发展经济而破坏环境,毕竟经济还是要发展的,不然人们也不会考虑要开发怒江,但是正因为我们的环保意识的提高,我们不再像过去粗放式的发展经济,也不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竟可能的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我们应该看到,我们的环保是在减少环境污染和破坏,并不能完全避免自然环境的恶化。 五.总结

不论是从经济发展的本身特点还是自然环境恶化的原因,以及世界各个国家的发展历程,我们都可以看到,经济的发展不能避免自然环境的恶化,我的辩论结束,谢谢大家。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zp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