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期中习题及答案
更新时间:2023-11-19 15:3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 大一管理学期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第一章 管理与组织导论
三、判断题(T/ F)
1.在许多组织中,工作和组织性质的变化已使得管理者和非管理者之间的界限模糊不清。
2.领班和监工很可能是基层管理者。
3.中层管理者负责制定影响整个组织的计划和目标。
4.协调同他人的工作可以看做管理型工作不同于非管理工作的表现之一。 5.效果是指“做正确的事”。
6.效率对管理者很重要,因为他们要解决的是以低投入换取高收益的问题。 7.做正确的事的能力是效率的基本定义。
8.控制是确保组织行为与组织计划相一致的过程。 9.安排工作以实现组织目标就称为组织(过程)。
10.一名管理者正在招聘新的工人,这是人际关系角色的例子。
11.监督环境,向外部人员发布信息,作为某一方面的专家都可以看成是管理者的决策制定角色。
12.明茨伯格的管理角色包括人际关系角色、信息传递角色和领导角色。 13.下述研究大体支持了明茨伯格的观点——无论组织的类型和组织的层次如何,各组织都有相同的管理角色。
14.明茨伯格的人际关系角色包括挂名首脑、领导者和发言人。
15.明茨伯格的角色中有很多是与一项或多项职能相结合的。例如,资源分配就属于组织工作的一部分。
16.在中层管理中,概念技能对管理者最重要。
17.技术变化的一个结果就是导致更加灵活的工作安排。 18.营销部门的雇员最主要的工作是针对消费者展开的。 19.创造性思维不包括技术变迁。
20.一切组织都有共同的特征:明确的目标、严格的财务管理和技术。 21.传统组织典型地包括横向关系和网络化关系。
22.美国劳工统计局预测,由于雇员能力的增强,未来管理型工作会有所减少。 23.在非营利组织中,管理并非非常重要。
24.课本中讨论的管理概念可广泛地运用于任何国家或文化中,无须修改。
四、选择题
1.管理者是( )。
a.不需要补偿的雇员 b.为实现组织目标协调工作活动的人 c.组织的首脑 d.一线工人
2.玛丽向营销副总裁上报工作内容,同时她又是监督者,一些小时工雇员直接向她汇报,那么玛丽是( )。
a.基层管理者 b.中层管理者 c.高层管理者 d.非管理雇员
3.( )通常称为监督者,但也可以叫做流动管理者、区域管理者或领班。 a.高层管理者 b.中层管理者 c.基层管理者 d.工厂厂长
4.那些负责对整个组织作决策,并为整个组织制定计划和目标的人员应定义为( )。 a.高层管理者 b.中层管理者 c.基层管理者 d.非管理者雇员
5.( )能区别管理职位和非管理职位。
a.工资金额的多少 b.是否协调他人的工作 c.是否组织新的项目 d.是否拥有技术技能
6.如果比安卡的主要工作是减少浪费,那么她更应该是( )管理者。 a.有效率的 b.有效果的
c.目标导向的 d.技术上有技能的
7.效果通常被描述为( )。
a.有助于组织实现其目标的工作活动 b.委任尽可能多的责任 c.自我管理过程 d.用美元的多少定义项目
1
8.( )通常被描述为“做正确的事”。
a.管理 b.领导 c.效率 d.效果
9.计划包括( )。
a.指导和激励他人 b.实施监控以确保完成任务 c.决定某事需要由谁来做 d.确定目标,制定策略
10.当管理者决定需要做什么以及如何完成时,他是在履行( )职能。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
11.将实际业绩和预先设定的目标进行对比可视为( )。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
12.珍妮弗的上司要求她解释其所属部门的实际开支与公司预算数额不符之处。在这里,上司执行的是( )这种管理职能。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
13.在组织成员之间选择最有效的沟通渠道应属于( )这种管理职能。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
14.( )属于管理者的决策制定角色。
a.发起和管理新的项目 b.监督信息共享 c.雇用和培训新的雇员 d.联络各工作小组
15.根据明茨伯格的理论,管理者的人际关系角色包括( )。 a.领导者 b.监控者 c.发言 d.资源分配者
16.技术技能对( )最重要。
a.中层管理者 b.执行者 c.一线管理者 d.高层管理者
17.( )技能对高级管理层次最重要。
a.技术 b.人际 c.融资 d.概念
18.下列选项均可以在教材中关于沟通技能的部分提到,除了( )。 a.同事、上下级之间的信任 b.听取和询问问题 c.从大量的数据中选出关键的信息 d.陈述技能
19.日益强调的组织和管理中的道德问题对管理者的行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因为他们必须( )。
a.重新定义价值 b.重建信任 c.增强责任感 d.以上各项
20.组织的最佳定义是( )。
a.商业联盟 b.为实现特定目标而进行的精细的人员安排 c.注重资源分配的商业机构 d.在国家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
21.关于组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很少用公司金融资产进行投机 b.以短期目标的实现为导向
c.有明确的目的,包括人员和成员,具有某种精细的结构 d.会经历由失误和失败导致的困难时期
22.( )是新组织而非传统组织的特征。
a.团队导向 b.等级关系 c.永久性职位 d.命令导向
23.管理的普遍性意味着( )。
a.所有的管理者采用同样的模式 b.有最好的管理模式 c.一切组织都需要管理 d.管理不重要
五、简答题
1.解释效率和效果,说明它们对管理者的重要性。 2.列出并简要定义管理的四个职能。
3.根据明茨伯格的理论,管理者应扮演哪些角色? 4.根据卡茨的研究,管理者应该具备哪些技能?
参考答案
三、判断题
2
1 T; 2 T; 3 F; 4 T; 5 F; 6 T; 7 F; 8 T; 9 T; 10 T; 11 F; 12 F
13 T; 14 F; 15 F; 16 F; 17 T; 18 F; 19 T; 20 F; 21 F; 22 F 23 F; 24 F 四、选择题
1 b; 2 b; 3 c; 4 a; 5 b; 6 a; 7 a; 8 d; 9 d; 10 b; 11 d; 12 d; 13 c; 14 a; 15 a;
16 c; 17 d; 18 c; 19 d; 20 b; 21 c; 22 a; 23 c. 五、简答题
1、效率是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它通常指“正确地做事”;效果通常指“做正确的事”,即所从事的工作和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管理者从事管理活动的根本目的就是实现高效率(低资源浪费)和高效果(高目标达成)。
2、计划——定义目标,制定战略以获取目标,以及制定计划和协调活动的一种管理职能。
组织——包括决定应该从事哪些任务,应该由谁来从事这些任务,这些任务怎么分
类和归集,谁向谁报告,以及在哪一级作出决策的一种管理职能。
领导——包括激励下属,影响工作中的个体或团队,选择最有效的沟通方式,或者
以任何方式处理雇员的行为问题的一
种管理职能。
控制——监控、评估工作绩效,同时与预先设定的目标相比较,如果有必要还应该
采取措施使工作绩效回到正常的工作
轨道上来。
3、亨利.明茨伯格研究发现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这十种角色可被归入三大类: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管理者所扮演的三种人际角色是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和联络者角色;管理者所扮演的三种信息角色是监督者角色、传播者角色和发言人角色;管理者所扮演的四种信息角色是企业家角色、干扰对付者角色、资源分配者角色和谈判者角色。
4、根据卡茨的研究,管理者要具备三类技能:技术技能是指管理者“运用其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人际技能是指“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包括对下属的领导能力和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概念技能是指“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第二章 管理的昨天和今天
三、判断题(T/F)
1.仅仅在30年以前,人们开始关注多元化问题,认为管理实践反映的是管理本身外部环境的时代和社会条件。
2.劳动分工的概念最初由亚当·斯密在他的《国富论》中提出。
3.埃及人为发展正规理论指导管理者经营大型组织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 4.泰罗被认为是“科学管理之父”。
5.弗兰克和莉莲是管理中可能性方法的主要贡献者。
6.泰罗的管理原则包括劳动分工、权威性、纪律性、命令一致性和平等性。 7.玛丽·福莱特的发展管理结构和管理关系理论描述了“理想化的等级制度”。 8.管理的数量方法由解决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军事问题的数学和统计方法演变而来。 9.霍桑研究持续了数年并由几个不同的实验组成,这一研究对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做出了最重要的贡献。
10.霍桑研究得出的结论让人们在组织管理和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开始强调人的行为。 11.《劳动力2020》指出美国的劳动力队伍将持续它的民族多元化趋势,虽然这种趋势进展的速度并不快。
12.今天的管理者一般利用“溶化锅”假设,鼓励将同化作为多元化工人的目标。 13.创新精神包括发现机遇和调动资源去开发这些机遇。
3
14.企业家通常满足于组织保持较小的规模。 15.电子企业的经营和销售部分称为电子商务。 16.只有组织雇员才能进入公司内部网。
17.知识管理指的是由大公司的技术服务部门履行的工作。 18.管理者的部分责任是在组织上下建立学习能力。 19.全面质量管理是由一位美国人创立的,此人在20世纪50年代将该理念首次传给了日本企业。
20.质量管理基于这样一种理念,即低成本是提高生产力的唯一出路。
四、选择题
1.对劳动分工的最佳描述是( )。
a.将整体工作细分成范围较窄的重复性的任务 b.将劳动力划分成几个小组 c.由上级委任各项工作 d.整体劳动力的分析研究 2.( )出版了《国富论》。在这本书中,作者主张组织和社会将从劳动分工中获益。 a.泰罗 b.韦伯 c.亚当·斯密 d.法约尔 3.用科学方法定义工作的“最好方法”是由( )开创的。 a.泰罗 b.韦伯 c.亚当·斯密 d.法约尔 4.弗兰克和莉莲设计了一个分类体系,分析了17种手的动作,他们将这套体系称为( )。 a.楔子 b.把手 c.动作分类体系 d.莉莲体系
5.( )提出了14项管理原则,并认为这些原则广泛适用于任何管理系统。 a.玛丽·福莱特 b.韦伯 c.亚当·斯密 d.法约尔
6.( )是一种组织形式,其特征依据劳动分工原则,具有清楚定义的层次,详细的
规则和规章制度,以及非个人关系。
a.官僚行政组织 b.学习系统 c.矩阵 d.电子企业
7.罗伯特·欧文、雨果·芒斯特伯格、玛丽·福莱特和切斯特·巴纳德是( )管理理论的贡献者。
a.科学管理 b.一般行政管理 c.组织行为 d.数量方法
8.( )比科学管理的追随者更进一步提出人员导向的思想,并认为组织应该遵循群
体道德原则。
a.雨果·芒斯特伯格 b.切斯特·巴纳德 c.玛丽·福莱特 d.罗伯特·欧9.霍桑研究考察的是( )。 a.这些工人的安全需求
b.被替代的家庭工作人员的心理需求 c.各种照明水平对工人生产率的影响
d.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追求受下属尊重的需求
10.霍桑研究对( )这种管理理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a.高层管理责任的重要性 b.组织中个人行为的作用 c.管理中科学原则的重要性
d.组织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运用等级原则
11.21世纪前叶,( )将占到美国新增劳动力的一半以上。 a.亚洲人 b.少数民族 c.女性公民 d.青少年 12.明智的管理者认识到多元化是一种资产,因为它( )。
a.给公司发展带来更宽广的视野,并且提供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技能 b.表明了对员工和工作任务的关注以及将两者相互融合的能力 c.是小组成员个体追求机遇的过程
d.展现了独断的、民主的、放任自由的以及开创性的结构
4
文
13.“溶化锅”假设被( )所取代。 a.理解同化作用对劳动力无影响
b.管理上逐渐认识到多元化正在减弱 c.认识和接受差异
d.日益依赖法律禁止差异性
14.创业精神的定义包括的三个重要的主题是机遇、创新和( )。 a.教育 b.强调家庭关系 c.风险 d.发展
15.( )是一个含义广泛的术语,描述了一个组织通过电子联结与它的关键利益相关
者开展工作的方式。
a.创业精神 b.电子企业 c.企业对企业 d.电脑网络 16.( )应该具有发展随环境不断学习、适应和改变的能力。
a.多元化的劳动力 b.传统型组织 c.学习型组织 d.主要知识的提供者 17.知识管理包括培养( )的文化,在这种文化中知识可以共享。 a.学习型 b.国际型 c.传统型 d.道德型 18.戴明和朱兰发展了( )。
a.枯竭型(非持续性)管理 b.目标管理 c.全面质量管理 d.重新启动式的管理
五、简答题
1.亚当·斯密为什么认为分工是增进劳动生产力的重要因素? 2.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包括哪些方面?
3.差别计件工资制与计件奖励工资制有什么不同? 4.什么是等级链?
5.什么是数量管理理论? 6.简述系统管理理论。 7.简述质量管理理论。 8.什么是工作定额原理?
9.韦伯的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和理想的组织形式具有哪些特点?
10.巴纳德在其《经理人员的职能》一书中认为经理人员的主要职能有哪些?
11.巴纳德认为对于正式组织来说,不论级别的高低或规模大小,其存在和发展都必须具备一些条件,这些条件是什么?
12.什么是非正式组织?
13.系统分析的一般步骤是哪些? 14.何谓决策科学化?
15.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对管理有何意义? 16.巴贝奇在对报酬的研究中提出按照生产率贡献的大小来确定工人的报酬,他将工人的收入分为哪几部分?
17.亨利·汤尼于1889年提出采取收益分享制度来克服由利润分享制度带来的不公平,收益分享制度的具体办法是什么?
18.何谓再造?
参考答案
三、判断题
1 F; 2 T; 3 F; 4 T; 5 F; 6 F; 7 F; 8 F; 9 T; 10 T;
11 T; 12 F; 13 T; 14 F; 15 T; 16 T; 17 F; 18 T; 19 T; 20 F。
四、选择题
1 a; 2 c; 3 a; 4 c; 5 d; 6 a; 7 c; 8 c; 9 c; 10 b;
11 b; 12 a; 13 c; 14 d; 15 b; 16 c; 17 a18 c。
5
五、简答题
1.(1)分工可以使劳动者专门从事一种单纯的操作,从而提高熟练程度、增进技能;(2)分工可以减少劳动者的工作转换,节约通常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所损失的时间;(3)分工可以使劳动简化,使劳动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一种特定的对象上,有利于发现比较方便的工作方法,促进工具的改良和机器的发明。
2.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工作定额、标准化、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差别计件工资制、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3.差别计件工资制是指计件工资率随完成定额的程度而上下浮动。如果工人完成或超额完成定额,则定额内的部分连同超额部分都按比正常单价高25%计酬;如果工人完不成定额,则按比正常单价低20%计酬。
计件奖励工资制是指超额完成定额的,除了支付日工资,超额部分以计件方式发给奖金;完不成定额的,只支付日工资。这种制度优于差别计件工资制,可使工人感到收入有保证,劳动积极性因而提高。
4.等级链是指“从最高的权威者到最底层管理人员的等级系列”。它表明权力等级的顺序和信息传递的途径。
5.数量管理理论是指以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成果(如先进的数学方法、电子计算机技术、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等)为手段,运用数学模型,对管理领域中的人、财、物和信息资源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并做出最优规划和决策的理论。
6.系统管理理论是指运用系统理论中的范畴、原理,对组织中的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特别是组织结构和模式进行分析的理论。这一理论的要点如下:组织是一个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要素构成的。根据需要,可以把系统分解为子系统,子系统还可以再分解。这样,对系统的研究就可以从研究子系统与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人手。
系统在一定的环境下生存,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系统从环境入资源,把资源转换为产出物,一部分产出物为系统自身所消耗,其余部分则输出到环境中。系统在投入一转换一产出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调节,以获得自身的发展。
7.质量被定义为产品或服务满足顾客目标或需要的能力。质量管理理论主要有两项内容:(1)不断完善:对质量采取不断完善的方法,是指个人或组织不能在成就面前止步。不管事情做得多么好,个人或组织总可以做得更好。组织必须不断努力完善、学习和成长。(2)再造:对业务流程进行彻底的思考并在此基础上重新设计,以便在业绩衡量标准(如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上取得重大突破。再造中最关键的部分是在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经验的基础上确定它应该做什么,即确定它能做得最好的是什么。
8.把工人的操作分解为基本动作,再对尽可能多的工人测定完成这些基本动作所需的时间。同时选择最适用的工具、机器,确定最适当的操作程序,消除错误的和不必要的动作,得出最有效的操作方法作为标准。最后,将完成这些基本动作的时间汇总,加上必要的休息时间和其他延误时间,就可以得到完成这些操作的标准时间,据此制定一个工人的“合理的日工作量”,这就是所谓的工作定额原理。
9.(1)存在明确的分工;(2)按等级原则对各种公职和职位进行法定安排,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指挥链和等级链体系;(3)根据经过正式考试或教育培训而获得的技术资格来选拔员工,并完全根据职务的要求来任用;(4)除个别需要通过选举产生的公职以外,所有担任公职的人都是任命的;(5)行政管理管理人员是“专职的”管理人员,领取固定的“薪金”,有明文规定的升迁制度;(6)行政管理管理人员不是其管辖的企业的所有者,只是其中的工作人员;(7)行政管理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组织中的规则、纪律和办事程序;(8)组织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理性准则为指导,不受个人情感的影响。
10.(1)建立并维护一个信息系统;(2)促使组织中每个人都能做出贡献:(3)明确组织的目的。
11.明确的目标、协作的意愿和良好的沟通。
12.企业成员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相互之间必然产生共同的情感、态度和倾向,形成共同的行为准则和惯例,这就构成一个体系,成为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以它独特的情感、规范和倾向,左右着成员的行为。
13.(1)确定系统的最终目标,同时明确每个特定阶段的目标和任务;(2)把研究对象视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统一的系统,然后确定每个局部要解决的任务,研究它们之间以及它们
6
与总体目标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3)寻求完成总体目标以及各个局部任务的可供选择的方案;(4)对可供选择的方案进行分析和比较,选出最优方案;(5)实施组织所选的方案。
14.决策科学化即指决策要以充足的事实为依据,按照事物的内在联系对大量的资料和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遵循科学的程序,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组织中电子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DDS、ERP等的应用为决策科学化提供了可能。
15.首先,独立的管理职能和专业的管理人员正式得到承认,管理不仅成为一种活动,还成为一种职业。其次,随着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横向的管理分工开始出现,这不仅提高了管理效率,也为企业组织形式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另外,具有管理才能的雇佣人员掌握了管理权,直接为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16.分为三部分:按照工作性质确定的固定工资;按照对生产率所做出的贡献而分得的利润;为增进生产率提出建议而应得的奖金。
17.(1)每个员工享有一种“保证工资”;(2)每个部门按科学方法制定工作标准,并确定生产成本,该部门超过定额时,由该部门职工和管理阶层各得一半;(3)定额应在3~5年内维持不变,以免降低工资。
18.再造即“对业务流程进行彻底的思考并在此基础上重新设计,以便在业绩衡量标准(如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上取得重大突破”。再造首先确定公司必须做什么,然后确定如何去做。再造不把任何事情想当然,它对“是什么”有所忽视,而对“应该是什么”相当重视。
第五章 社会责任与道德管理
三、判断题(T/ F)
1.社会责任的古典观点认为管理者的社会责任重于创造利润的责任。
2.社会责任古典观的最直率的批评者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米尔顿·弗里德曼。 3.社会责任的古典观点基于这种理念,即公司是不仅仅对利益相关者负责的独立的实体
4.麦当劳用纸质的包装袋代替泡沫塑料的包装袋的做法属于社会响应的例子。
5.社会责任增加了对人们的道德约束,促使他们做改善社会环境而不是恶化社会环境的事情。
6.事实表明公司采取更加倾向社会责任的做法会损害企业的长期绩效
7.社会责任共同社会基金利用某种社会屏障筛选在投资决策中应用社会标准。
8.公司回应顾客关心的环境问题,生产环保产品。该公司采用的是市场方式实现“绿色化”。
9.组织以活动家的方式走向绿色化,那么该组织就是在寻求尊重和保护地球及其自然资源的途径。
10.共享价值的目的之一就是在组织内部建立团队精神。
11.组织利益相关者对建立和支持员工拥护的公司价值观负责。 12.道德是指规定行为是非的规则和原则。
13.根据道德的权利观,道德决策是在结果或后果的基础上作出的。 14.社会契约整合理论提倡道德决策建立在当前各行各业以及各个公司的道德准则基础之上,以便决定是什么构成了正确的和错误的决策和行动。
15.如果管理者在决策时关注个人结果,那么他的道德发展阶段可能在前习俗阶段。 16.控制点是衡量个人自信心强度的一种个性尺度。
17.外控的人很少对自己行为的结果承担个人责任而是更多地依赖外部力量
18.很可能形成高道德标准的文化是具有低风险承受力,对冲突难以宽容的文化。 19.危害的严重性、对不道德的舆论、危害的可能性都是决定道德决策问题强度的因素。 20.在《国外腐败行为法》下,在经营所在国的生意场上,向外国官员或政客支付一定数额的报酬是合法的。
21.雇员甄选的过程就是了解个人道德发展水平、个人价值观、自我强度以及控制点的方面。
22.道德准则应该明确规定以便具体确定道德选择。
23.对强调自身商业道德责任的管理者来说,当发现不良行为时,他会私底下处罚违反
7
规则的人而不会公开这一不良行为。
24.独立的社会审计按照组织的道德准则评价决策和管理行为,提高了发现非道德行为道德的可能性。
25.揭发者是向组织高层管理者提出组织内部道德问题的人。
四、选择题
1.认为通过实现利润最大化保护利益相关者利益是管理者的主要职责的观点是( )。 a.古典观点 b.社会经济学观点 c.社会责任 d.问题强度
2.认为企业应该为其所处的更大社会环境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的观点反映的是( )。 a.古典观点 b.社会经济学观点 c.社会责任 d.问题强度
3.企业提高空气污染的标准以达到法律规定的最低水平是在实践( )。 a.社会责任 b.社会义务 c.社会响应 d.问题强度
4.企业发现自己生产的玩具存在安全隐患时,主动停止了该产品的生产的做法反映的是( )。
a.社会责任 b.社会义务 c.社会响应 d.问题强度
5.认为社会责任违背管理古典观点的本质而反对社会责任的人在( )基础上阐释自己的观点。
a.利润最大化的偏离 b.成本 c.权力过大 d.淡化使命
6.( )强调道德的强制约束使社会环境变好而不是变坏。 a.社会责任 b.社会义务 c.社会响应 d.问题强度
7.研究表明,( )。
a.社会责任和公司利润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b.社会责任对公司利润无直接影响
c.社会责任和公司利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d.社会责任对公司利润的影响依赖于问题强度
8.对组织决策和活动与组织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之间的紧密关系的意识称为( )。 a.联结点理论 b.管理的绿色化 c.生态意识 d.利益相关者的权能
9.环境敏感度的最高层次是( )。 a.法律方式 b.市场方式
c.利益相关者方式 d.活动家方式
10.当意识到管理应绿色化时,大多数组织进入第一个阶段的方式是( )。 a.法律方式 b.市场方式
c.利益相关者方式 d.活动家方式
11.管理者建立、推行和实践组织共享价值观的一种管理方式是( )。 a.社会响应 b.以价值观为基础的管理 c.绿色管理 d.利益相关者管理
12.管理者建立共享价值的作用有( )。 a.减少成本 b.提高生产率和产品质量 c.影响竞争对手的生产率 d.塑造雇员行为
13.美国管理协会的调查表明64%的被访者反映公司的价值观与( )相关。 a.行业标准 b.职业道德准则 c.绩效评价和赔偿 d.MBO目标
14.道德的( )认为应完全按照结果或后果制定道德决策。 a.功利观 b.权利观
8
c.公正理论观 d.契约整合观
15.管理者关注于尊重和保护个人自由和特权(包括言论自由、思想自由)的观点属于道德的( )。
a.功利观 b.权利观
c.公正理论观 d.契约整合观
16.道德发展的第一水平是( )。在这一水平上,一个人的是非选择建立在物质惩罚、报酬或互相帮助等个人后果的基础上。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原则水习 d.前认知水平
17.当公司向第三世界国家销售不利于健康的、焦油含量较高的香烟时,具较高自我强度的管理者很可能会( )。
a.认为因为香烟不利于健康公司不应该销售,并积极劝阻公司停止出售这种香烟 b.认为因为香烟不利于健康公司不应该销售,但不采取措施劝阻公司停止出售这种香烟
c.不说出自己的想法,只是随便地建议公司停止出售这种香烟
d.不采取任何措施改变公司的现行做法,尽管也认为这种香烟不利于健康
18.具有( )的人认为自己能掌握命运。
a.较低的自尊心 b.较高的马基雅维里分数 c.内控 d.低自我强度
19.研究表明影响个人决策道德和非道德与否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 a.管理者的行为 b.成文的道德准则 c.决议的重要程度 d.个人的自我强度
20.组织的正式制度、工作描述和成文的道德准则都是能影响道德行为的组织( )的一部分。
a.价值观 b.控制点 c.文化 d.结构变量
21.你不私自打开他人的钱包,窃取他人钱财,却擅自携带公司办公设备而不考虑道德问题。这种二分法是道德行为的( )。 a.控制点 b.社会契约整合的影响 c.问题强度 d.结构变量
22.在1999年的世界经济论坛上,联合国秘书长号召全球企业的领导者“采纳并参与”( ),该契约概括了全球经营在人权、劳工以及环境领域的9项基本原则。 a.WTO b.9项原则 c.《曼彻斯特条约》 d.《全球契约》 23.在《财富》500强企业中,有将近( )的公司都有自己的行为准则。 a.60% b.75% c.95% d.99%
24.反映和尊重商业行为和社会问题之间相互关系的商业管理和社会问相交叉的领域是( )。
a.道德 b.认知不一致理论 c.产生社会影响的管理 d.利益相关者理论
五、简答题
1.什么是道德?
2.崇尚道德的管理具有哪些特征?
3.道德发展阶段是如何影响个人的道德判断的? 4.个人特征是如何影响管理者的道德行为的? 5.组织文化是如何影响管理者的道德行为的? 6.影响问题强度的因素有哪些?
7.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的反对意见和赞成意见分别是哪些? 8.什么是“社会责任”?区分社会责任、社会义务和社会反应。 9.反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理由有哪些? 10.支持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理由有哪些? 11.简述两种社会责任观。
12.企业对顾客的伦理行为表现在哪些方面?
9
13.企业的伦理行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
三、判断题
1 F; 2 F; 3 F; 4 T; 5 T; 6 F; 7 T ; 8 T; 9 T; 10 T; 11 F; 12 T; 13 F; 14 T
15 T; 16 F; 17 T; 18 F; 19 T; 20 T; 21 T; 22 F; 23 F; 24 T; 25 F。 四、选择题
1 a; 2 b; 3 b; 4 c; 5 a; 6 a; 7 c; 8 b; 9 b; 10 a; 11 b; 12 d; 13 c; 14 a; 15 b; 16 a; 17 a;18 c; 19 a; 20 d; 21 c; 22 d; 23 c; 24 c。 五、简答题
1.道德通常是指那些用来明辨是非的规则或原则。根据这一定义,道德在本质上是规则或原则,这些规则或原则旨在帮助有关主体判断某种行为是正确的或错误的,或这种行为是否为组织所接受。
2.崇尚道德的管理具有以下几个特征:把遵守道德规范看做责任;以社利益为重;重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视人为目的;超越法律;自律;以组织的价值观为行为导向。
3.人类的道德发展要经历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又分两个阶段。随着阶段的上升,个人的道德判断越来越不受外部因素的制约。道德发展的最低层次是前惯例层次,在这一层次,个人只有在其利益受到影响的情况下才会做出道德判断;道德发展的中间层次是惯例层次,在这一层次,道德判断的标准是个人是否维持平常的秩序并满足他人的期望;道德发展的最高层次是原则层次,在这一层次,个人试图在组织或社会的权威之外建立道德准则。
4.有两个个性变量影响着个人行为,这两个变量是自我强度和控制中心。(1)自我强度用来度量一个人的信念强度。一个人的自我强度越高,克制冲动并遵守其信念的可能性越大。这就是说,自我强度高的人更加可能做他们认为正确的事。我们可以推断,对于自我强度高的管理者,其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会更加一致。(2)控制中心用来度量人们在多大程度上是自己命运的主宰。具有内在控制中心的人认为他们控制着自己的命运,而具有外在控制中心的人则认为他们生命中发生什么事是由运气或机会决定的。从道德角度看,具有外在控制中心的人不大可能对其行为后果负责,更可能依赖外部力量。相反,具有内在控制中心的人则更可能对后果负责并依赖自己内在的是非标准来指导行为。与具有外在控制中心的管理者相比,具有内在控制中心的管理者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可能更加一致。
5.组织文化的内容和强度也会影响道德行为。最有可能产生高道德标准的组织文化是那种有较强的控制能力以及风险和冲突承受能力的组织文化。处在这种文化中的管理者,具有进取心和创新精神,意识到不道德行为会被发现,敢于对不现实或不合意的需要或期望发起挑战。在弱组织文化中,管理者可能以亚文化准则作为行为的指南。工作小组和部门标准会对弱文化组织中的道德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6.取决于以下六个因素:(1)某种道德行为造成的伤害(或利益)有多大?(2)有多少人认为这种行为是邪恶的(或善良的)?(3)行为实际发生并造成实际伤害(或带来实际利益)的可能性有多大?(4)行为后果的出现需要多长时间?(5)你觉得行为的受害者(或受益者)与你(在社会上、心理上或身体上)挨得多近?(6)道德行为对有关人员的影响的集中程度如何?行为造成的伤害越大,越多的人认为行为是邪恶的,行为发生并造成实际伤害的可能性越高,行为的后果越早出现,观测者感到行为的受害者与自己挨得越近,行为的后果越集中,问题的强度就越大。
7.反对者认为,个人价值体系是在早年建立的,从而成年时的道德教育是徒劳无功的。 支持者指出,一些研究已发现价值准则可以在童年后建立。另外,他们也找出了一些证据,这些证据表明:(1)向员工讲授解决道德问题的方案,可以显著改变其道德行为;(2)这种教育提升了个人的道德发展阶段;(3)道德教育增强了有关人员对商业道德问题的认识。
8.如果一个企业不仅承担了法律上和经济上的义务(法律上的义务是指企业要遵守有关法律,经济上的义务是指企业要追求经济利益),还承担了“追求对社会有利的长期目标”的义务,我们就说该企业是有社会责任的。 社会义务是企业参与社会活动的基础。如果一个企业仅仅履行了经济上和法律上的义务,我们就说该企业履行了它的社会义务,或达到了法律上的最低要求。只履行社会义务的企业只
10
追求那些对其经济目标有利的社会目标。
社会责任和社会反应超出了基本的经济和法律标准。有社会责任的企业受道德力量的驱动,去做对社会有利的事而不去做对社会不利的事。社会反应则是指企业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的能力。
9.减少利润。一些社会活动白白消耗企业的资源;目标的多元化会冲淡企业提高生产率的基本目标;不符合股东利益。企业参与社会活动实际上是管理者拿股东的钱为自己捞取名声等方面的好处;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会使其本已十分强大的权力更加强大;从事社会活动是政治家的责任,企业家不能“越俎代庖”;公众在社会责任问题上意见不统一,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缺乏一定的社会基础;企业不存在承担社会责任所需的资源,如企业领导人的视角和能力基本上是经济方面的,不适合处理社会问题。
10.增加利润,特别是增加长期利润。企业参与社会活动会使:(1)自身的社会形象得到提升;(2)与社区、政府的关系更加融洽。符合股东利益。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通常被看做风险低的和透明度高的,其股票因而受到广大投资者的欢迎;企业在社会中的地位与所拥有的权力均是有限的,企业必须遵守法律、接受社会舆论的监督;企业在社会上有一定的权力,根据权责对等的原则,它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并不缺乏社会基础,近年来舆论对企业追求社会目标的呼声很高;企业拥有承担社会责任所需的资源,如企业拥有财力资源、技术专家和管理才能,可以为那些需要援助的公共工程和慈善事业提供支持。
11.一个阵营主张企业只应对股东负责,企业只要使股东的利益得到满足,就是具有社会责任的表现,至于其他人的利益,则不是企业所要管的和所能管的,这种观点称为“占典观”或“纯经济观”。另一个阵营则主张企业要对包括股东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者(如消费者、供应商、债权人、员工、所在社区乃至政府等)负责,这种观点称为“社会经济观”。
12.企业对客户的伦理行为,包括提供安全的产品、提供正确的产品信息、提供必要的指导以及赋予顾客自主选择的权力。
13.(1)企业对环境的伦理行为:环境保护、以绿色产品为研究和开发的对象、污染治理;(2)企业对员工的伦理行为:不歧视员工、定期和不定期地培训员工、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善待员工等;(3)企业对顾客的伦理行为:提供安全的产品、提供正确的产品信息、提供售后服务、提供必要的指导以及赋予顾客自主选择的权力;(4)企业对竞争对手的伦理行为:有序竞争;(5)企业对投资者的伦理行为:带来有吸引力的投资回报;将其财务状况及时准确地报告给投资者;(6)企业对所在社区的伦理行为:提供就业机会和创造财富、为社区做出贡献。
第六章 制定决策:管理者工作的本质
三、判断题(T F)
1.问题是现状与希望状态之间的差异。
2.决策制定有八个步骤,首先是开发备择方案。
3.没有压力的不一致应该同其他不一致一样尽快解决。
4.一旦备择方案得以开发,下一步就是为决策标准分配权重,以制定决策。
5. 实施包含了将决策传送给有关的人员和部门,并要求他们对实施结果作出承诺。 6.评估决策的效果可能会使管理者回到决策制定的早期阶段。
7.大多数管理者认为决策制定是靠直觉的,只是简单地用理性方法检验作出的决策是否正确。
8.理性决策制定假设所有的备择方案和结果均是已知的。
9.理性决策制定假设所有的标准和偏好能依据重要性给以评级。 10.有限理性接受“足够好”的方法。 11.因为管理者不能分析所有备择方案的全部信息,因此只能做到满意而不是效用最大化。
12. 刘易斯总是修车,是因为不想承认女朋友认为车还行而让其不要买车的想法是正确的,刘易斯犯了有限理性的错误。
13.决策制定过程中的直觉往往会降低决策的质量。 14.贝蒂已有几年的经验了,有时候会依据经验来进行决策。她采用的是直觉决策制定。 15.结构问题通常用非程序化决策解决。
11
16.规则是决策制定的指南。
17.非程序化决策是具有唯一性和不可重复性的决策。 18.非结构问题是一目了然的、熟悉的。
19.当决策制定者知道备择方案可能的概率时,他是在不确定条件下作出决策 20.当你不能肯定决策的结果以及不能对概率作出合理的估计时,这样的情况是不确定性条件。
21.决策制定者的心理导向影响决策的不确定性。
22.在决策制定的行为型风格下,决策被他人所接受是很重要的。 23.概念型决策制定是以高模糊承受力和理性思维方式为特征的 24.具有行为型决策风格的决策制定者与他人相处得很好 25.具有广泛的看法和考察更多的选择,关注长期结果的决策制定者具有概念型决策风格。
四、选择题
1.决策制定过程开始于( )。
a.明确决策标准 b.分析备择方案 c.识别决策问题 d.为决策标准分配权重
2.在两个或更多的方案中作出选择是指( )。 a.问题 b.目标 c.决策 d.挑战
3.现状与希望状态之间的差异是( )。
a.问题 b.目标 c.决策 d.挑战
4.如果管理者理解问题的特征.他们就能更好地识别问题。问题的特征是( )。 a.现状与希望状态之间的差异 b.制定或执行决策存在压力
c.有足够的资源用来执行必要的决策 d.以上各项
5.如果管理者决定成本、速度和扩张的能力是与其决定购买一台影印机相关的。那么该管理者处于决策制定的( )阶段。
a.为决策标准分配权重 b.确认决策标准 c.开发备择方案 d.形成问题 6.拉里和乔伊斯共同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法。二人将各自的观点未考虑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就列出来。他们处于决策制定过程的( )阶段。
a.开发备择方案 b.分析备择方案 c.确认决策标准 d.选择备择方案 7.一旦备择方案得以确认,决策制定者的下一步措施是( )。 a.为决策标准分配权重 b.确认决策标准 c.严格地分析每一备择方案 d.选择某一备择方案
8.决策制定过程的控制机制是( )。
a.开发备择方案 b.处于实施阶段 c.评估决策结果 d.设定决策标准权重
9.在完美理性下,决策制定( )。
a.利用简单的模型建立评估和评级标准
b.是从实现组织最大经济利益的角度制定的
c.要求不断研究直至找到大量的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法 d.以上各项
10.有限理性是( )。
a.将决策传达给有关的人员,并要求他们对实施结果作出承诺 b.为达成一致,持不同意见的组织成员相互隐瞒自己的观点 c.为抓住问题的本质而简化决策变量的条件下表现出的理性行为 d.明确告诉管理者什么该做以及什么不该做
11.当一决策被认为是足够好而不是最佳决策时,结果是( )。
a.有限理性 b.否认决策过程中利用直觉 c.程序化的决策 d.令
12
人满意的
12.塔米正在考虑由其上司作出的决策,她仍然支持被认为效果较弱的那一决策。那么她表现出的是( )。
a.有限理性 b.满意的决策 c.承诺升级 d.直觉决策
13.在经验、情感以及积累判断的基础上进行的决策制定是( )。
a.理性的决策制定 b.程序化决策 c.结构不良的问题 d.结构良好的问题
14.重复例行的决策是( )。
a.非程序化决策 b.程序化决策 c.结构不良的问题 d.结构良好的问题
15.政策、程序、和规则帮助管理者处理( )。
a.结构问题 b.满意的决策 c.有限理性 d.非程序化决策
16.说明了生产性公司的快餐休息时问的程序的是( )。
a.每一生产工人在每一工作日的上午和下午均有快餐休息时间 b.不能带食物进入工作间,只能在休息室用餐
c.雇员从上午10点开始休息,每条生产线的休息时问是15分钟,休息完毕报告一
次,四条生产线依次进行 d.上述各项
17.一服装零售店的管理者发现一些品牌的服装是非法进入美国的,这一案例说明的是( )。
a.结构良好的问题 b.满意的决策 c.程序 d.直觉决策
18.( )是唯一要求现裁现做的决策。
a.非程序化决策 b.结构问题 c.程序 d.直觉决策
19.简能在两小时之内完成生产线中锯器的检修工作而贾斯廷则需要五个小时。假设两个工人都在,管理者总会选择简检修。这是在( )条件下作出的决定。 a.确定性 b.风险性 c.不确定性 d.承诺升级
20.管理者不知道哪些决策能够用于新的计算机支持系统,也不知道如何确定这些信息。这是在( )条件下作出决定。
a.确定性 b.风险 c.不确定性 d.启发式的决策制定
21.如果管理者具有一定的模糊承受力,在制定决策之前想得到更多信息和考察更多选择,那么这一管理者具有( )风格的决策制定。
a.命令型 b.分析型 c.概念型 d.行为型
22.如果决策制定者具有较低的模糊承受力,讲求效率和逻辑性,关注短期结果,那么他具有( )风格的决策制定。
a.命令型 b.分析型 c.概念型 d.行为型
23.行为型风格的决策制定者( )。
a.具有较低的模糊承受力,在决策制定中注重理性和效率 b.希望获得信息,具有模糊承受力,是谨慎的决策者 c.具有广泛的看法,愿意考察更多的选择,关注长期结果
d.与他人相处很好,关注下级的成就,通常通过会议进行沟通,并尽量避免冲突
24.管理者用来简化决策制定的拇指规则是( )。 a.启发 b.政策 c.程序 d.战略
五、简答题
1.什么是决策?如何理解其含义? 2.集体决策有哪些优点? 3.简述古典决策理论。 4.筒述行为决策理论。
5.为了使方案顺利有效实施,如何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 6.组织文化是如何影响决策的?
7.决策问题的性质是如何影响决策的?
13
8.如何防止随意决策?
9.决策者如何避免“安于现状”心态的出现? 10.什么叫“决策近视症”?
11.决策者如何走出“自我为中心”的误区? 12.什么是风险型决策?
13.简述头脑风暴法的特点及原则。 14.什么是“名义小组技术”? 15.简述运用德尔菲技术的步骤。 16.简述“小中取大法”?
17.简述最大期望效用准则与最大期望收益准则的区别。 18.什么是企业竞争模拟?
参考答案
三、判断题
1 T; 2 F; 3 F; 4 F; 5 T; 6 T; 7 F; 8 T; 9 T; 10 F; 11 T; 12 F; 13 F; 14 T; 15 F; 16 F; 17 T; 18 F; 19 F; 20 T; 21 T; 22 T; 23 F; 24 T; 25 T。 四、选择题
1 c; 2 c; 3 a; 4 d; 5 b; 6 a; 7 c; 8 c; 9 b; 10 c; 11 d; 12 c; 13 d; 14 b; 15 a; 16 c; 17 c; 18 a; 19 a;20 c; 21 b; 22 a; 23 d; 24 a。 五、简答题
1.决策定义为“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管理者利用机会的过程”。对于这一定义,可作如下理解:(1)决策的主体是管理者,因为决策是管理的一项职能。管理者既可以单独做出决策,这样的决策被称为个体决策;也可以和其他的管理者一道共同做出决策,这样的决策被称为群体决策。(2)决策的本质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由多个步骤组成。(3)决策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或利用机会,这就是说,决策不仅仅是为了解决问题,有时也是为了利用机会。
2.能够最大范围地汇总信息;拟定更多的备选方案;能得到更多的认同;更好地沟通;做出更好的决策。
3.古典决策理论是基于“经济人”假设提出的。古典决策理论认为,应该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待决策问题,即决策的目的在于为组织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古典决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1)决策者必须全面掌握有关决策环境的信息情报;(2)决策者要充分了解有关备选方案的情况;(3)决策者应建立一个合理的层级结构,以确保命令的有效执行;(4)决策者进行决策的目的始终都在于使本组织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古典决策理论假设,决策者是完全理性的,在决策者充分了解有关信息情报的情况下,是完全可以做出完成组织目标的最佳决策的。古典决策理论忽视了非经济因素在决策中的作用,这种理论不可能正确指导实际的决策活动。
4.西蒙在《管理行为》一书中指出,理性的和经济的标准都无法确切地说明管理的决策过程,进而提出“有限理性”标准和“满意度”原则。其他学者对决策者行为做了进一步的研究,他们在研究中也发现,影响决策的不仅有经济因素,还有决策者的心理与行为特征,如态度、情感、经验和动机等。行为决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1)人是有限理性的;(2)决策者在识别和发现问题中容易受知觉上的偏差的影响,而在对未来的状况做出判断时,直觉的运用往往多于逻辑分析方法的运用;(3)由于受决策时间和可利用资源的限制,决策者即使充分了解和掌握有关决策环境的信息情报,也只能做到尽量了解各种备选方案的情况,而不可能做到全部了解;(4)在风险型决策中,与经济利益的考虑相比,决策者对待风险的态度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决策者往往厌恶风险,倾向于接受风险较小的方案;(5)决策者在决策中往往只求满意的结果,而不愿费力寻求最佳方案。行为决策理论抨击了把决策视为定量方法和固定步骤的片面性,主张把决策视为一种文化现象。除了西蒙的“有限理性”模式,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模式也对“完全理性”模式提出了挑战,他认为决策过程应是一个渐进过程。决策不能只遵守一种固定的程序,而应根据组织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的变化进
14
行适时的调整和补充。
5.需要做以下三方面的工作:(1)将决策的目标分解到各个部门与个人,实行目标责任制,让他们树立起责任心,感受到组织赋予他们的压力;(2)管理者要善于授权,做到责权对等,相关主体拥有必要的权利,便于其完成相应的目标;(3)设计合理的报酬制度,根据目标的完成情况对相关主体实施奖惩,以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通过以上三方面的工作,能够实现责、权、利三者的有效结合,确保方案朝着管理者所期望的路线演进。
6.在保守型组织文化中生存的人们受这种文化的影响,倾向于维持现状,害怕变化,更害怕失败。对任何带来变化(特别是重大变化)的行动方案会产生抵触情绪,并以实际行动抵制。在这种文化氛围中,决策者会在决策之前预见到,带来变化的行动方案在实施中将遇到很大阻力,很有可能遭致失败,而在保守型文化中的人们不会轻易容忍失败,他就会产生顾虑,从而将有关行动方案从自己的视野中剔除出去。其结果是,那些旨在维持现状的行动方案被最终选出并付诸实施,进一步强化了文化的保守性。在进取型组织文化中生存的人们欢迎变化,勇于创新,宽容对待失败。在这样的组织中,容易进入决策者视野的是给组织带来变革的行动方案。有时候,他们进行决策的目的就是制造变化。此外,组织文化是否具有伦理精神也会对决策产生影响。具有伦理精神的组织文化会引导决策者采取符合伦理的行动方案,而没有伦理精神的组织文化可能会导致决策者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
7.(1)问题的紧迫性:如果决策涉及的问题对组织来说非常紧迫,急需处理,则这样的决策被称为时间敏感型决策。对于此类决策,快速行动要比如何行动更重要,也就是说,对决策速度的要求高于对决策质量的要求。组织在发生重大安全事故、面I临稍纵即逝的重大机会时以及在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所面临的决策属于此类。需要说明的是,时间敏感型决策在组织中不常出现,但每次出现都给组织带来重大影响。相反,如果决策涉及的问题对组织来说不紧迫,组织有足够的时间从容应对,则这样的决策可被称为知识敏感型决策,因为在时间宽裕的情况下对决策质量的要求必然提高,而高质量的决策依赖于决策者掌握足够的知识。组织中的大多数决策均属于此类。(2)问题的重要性:问题的重要性对决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①重要的问题可能引起高层领导的重视,有些重要问题甚至必须由高层领导亲自决策,从而决策可得到更多力量的支持;②越重要的问题越有可能由群体决策,因为与个体决策相比,在群体决策时,问题被认识得更全面,决策的质量可能更高;③越重要的问题越需要决策者慎重决策,越需要决策者避开各类决策陷阱。
8.防止决策随意的办法主要有:(1)树立和坚持科学发展观,任何决策都要尊重科学,按科学规律决策;对于重大决策,在拿出最终方案前,要对每个可供选择的方案进行科学论证,必要时可组织内外部专家进行详细论证,防止少数人的偏见主导整个决策过程;(2)树立并强化决策者的责任意识,对事后证明为失误的决策,要对有关责任人严惩不贷;(3)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对组织结构进行重新设计,适当分权,防止决策者独揽大权、专断行事;(4)加强组织的信息化建设,借助科学的手段辅助决策。
9.(1)牢记自己所确立的目标,了解在目前情况下哪些是成功的障碍,努力克服这些障碍。(2)不要把维持现状当作你的选择,应当去发现其他的可能性。在竞争日益激烈,变化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现代社会,维持现状等于自取灭亡。(3)不要夸大自己的成本和努力。有的人想维持现状,是因为他已经付出相当多的努力与心血,改变现状对他而言意味着前功尽弃。但是,没有舍弃便没有收获,弃旧才能扬新。(4)要相信明天会更美好,将来的“现状”是今日的“现状”不可比拟的。(5)如果你有比“维持现状”更好的选择,不要害怕付出努力,要逼迫自己去实现它。
10.患了“决策近视症”的决策者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看不到和不重视长远的利益。这种情况的出现可能和决策者个人因素有关,也可能和决策者所在的组织的制度(尤其是激励制度)有关。没有远大理想的人通常会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为一时之得而乐,为一时之失而悲。另外如果一个决策者在一个组织中的任期不长,而且其报酬主要取决于任期内的组织的绩效,那么他在决策过程中倾向于“近视”。
11.(1)采取行动之前设立成功的标准;(2)必须实现明确自己的选择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结果;(3)行动结果出来前后,向与决策无关的人询问;(4对一些重复决策尽量用统计方法判断在决策决定因素方面,自己的选择占多大比重;(5)定期列出遭遇的失败,并积极寻找原因;(6)积极从过去的决策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12.如果决策问题涉及的条件中有些是随机因素,它虽然不是确定型的,但我们知道它
15
们的概率分布,这类决策被称为风险型决策。
13.头脑风暴法的特点是:针对解决的问题,相关专家或人员聚在一起,在宽松的氛围中,敞开思路,畅所欲言,寻求多种决策思路,倡导创新思维。原则:(1)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对别人的建议不作评论;(2)建议不必深思熟虑,越多越好;(3)鼓励独立思考、奇思妙想;(4)可以补充完善已有的建议。
14.在集体决策中,如果大家对问题的性质了解程度有很大差异,或意见有较大分歧,直接开会讨论效果并不好,可能出现争执不下、权威人士发言后大家随声附和的情况。这时,可以采取“名义小组技术”。管理者先选择一些对要解决的问题有研究或有经验的人作为小组成员,并向他们提供与决策问题相关的信息。小组成员各自先不通气,独立地思考,提出决策建议,并尽可能详细地将自己提出的备选方案写成文字资料。然后召集会议,让小组成员一一陈述自己的方案。在此基础上,小组成员对全部备选方案投票,产生大家最赞同的方案,并形成对其他方案的意见,提交管理者作为决策参考。
15.(1)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和邀请做过相关研究或有相关经验的专家。(2)将与问题有关的信息分别提供给专家,请他们独立发表自己的意见,并成书面材料。(3)管理者收集并综合专家们的意见后,将综合意见反馈给各位专家,请他们再次发表意见。如果分歧很大,可以开会集中讨论;或者管理者分头与专家联络。(4)如此反复多次,最后形成代表专家组意见的方案。
16.决策者对未来持悲观态度,认为未来会出现最差的情况。决策时,对各种方案都按它带来的最低收益考虑,然后比较哪种方案的最低收益最高,简称小中取大法。
17.计算期望时,用收益的效用乘相应的概率,再求和。除了风险中性的理性人,人们的效用函数一般是非线性的,用期望效用更能体现决策者的风险偏好。最大期望收益准则可以看做最大期望效用准则的特例,即效用函数是一种特殊的线性函数。
18.企业竞争模拟是运用计算机技术模拟企业的竞争环境,供模拟参加者进行经营决策的练习,适合学校进行管理教学和企业进行人员培训之用。
第七章 计划的基础
三、判断题(T/ F)
1.计划工作关系的是期望的结果而不是手段。
2.一般而言,正式的计划工作与高利润、高资产回报率和其他积极的融资结果相联系。 3.在对正式计划工作未产生高绩效的研究中,人们认为外部环境是主要因素。 4.目标通常被认为是计划的基础。
5.计划是个体、群体和整个组织期望的产出。
6.融资目标的例子说明了“相对主要竞争对手要降低成本”。 7.长期计划是为期超过两年的计划。
8.组织的真实目标一般与其陈述目标一致。
9.运营计划趋向于覆盖较长的时间,以及覆盖较宽的领域。 10.一次性计划为管理者提供了对重复进行的活动的持续指导。 11.当不确定性很高时,采用方向性计划而不是具体计划效果更好。 12.具体计划是清晰定义的和没有任何解释余地的计划。
13.在手段一目的链中,高层次的目标与低层次的目标相联系,并以低层次的目标为实现高层次目标的手段。
14.目标管理在动态环境中更加有效。
15.对目标管理的研究并未证实它会增加雇员的绩效和组织的生产率。 16.设计良好的目标具有挑战性,却是可以达到的。 17.在确定目标之前审视组织的使命陈述是十分重要的,因为目标应该反映一个组织的使命。
18.大多数情况下,运营计划主导了管理者低水平的计划工作。 19.管理者层次越高,其计划工作就越具操作性。
20.当环境不确定性很高时,机会应该是具体而又灵活的。
21.承诺概念意味着计划应该扩展到未来足够长的期限,三年或更长。
16
22.在一些情况下,长期计划是有意义的,但有时却不是。 23.正式计划部门是一组负责制定组织计划的专职的计划专家。 24.远见在演化的过程中有形式化、弱化的趋势。
25.计划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弱点是注意力集中在今天的竞争而不是明天的生存上。
四、选择题
1.( )是正式计划而非非正式计划的特征。
a.组织内部很少或没有共同目标 b.计划工作是普遍的 c.为实现目标存在具体的行动计划 d.关注结果 2.( )属于计划工作的四个原因。 a.计划自动地增加灵活性 b.计划减少不确定性
c.计划即便不精确也具有价值
d.计划不是件容易的工作,需要经过高强度训练才能制定好的计划
3.( )是个体、群体和整个组织期望的产出。 a.计划 b.目标 c.战略 d.政策
4.( )是组织向外界宣称的和试图使各种利益相关者相信的正式的陈述。 a.真实目标 b.陈述目标 c.目标管理 d.方向性计划
5.不是融资目标的例子的是( )。 a.较大的现金流 b.较高的分红
c.较高的红利和较好的信用等级d.较大市场份额
6.具体详细规定如何实现全局目标的计划是( )。
a.运营计划 b.战略计划 c.具体计划 d.方向性计划
7.战略计划形成目标而( )是定义实现目标的途径。
a.长期计划 b.运营计划 c.持续性计划 d.一次性计划
8.( )应用于整体组织,建立组织的全局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定位。 a.运营计划 b.方向性计划 c.战略计划 d.具体计划
9.长期计划的时问框架是( )。
a.小于一年 b.大于一年 c.超过两年 d.超过三年
10.制定一般指导原则的灵活性计划是( )。
a.运营计划 b.战略计划 c.具体计划 d.方向性计划
11.为满足特定情况需要而设计的计划是( )。
a.短期计划 b.具体计划 c.方向性计划 d.一次性计划
12.( )计划提供了对重复进行的活动的持续指导。 a.方向性 b.持续性 c.运营 d.一次性
13.在( )中,首先设立组织的最高目标。然后将其分解为每一个组织层次的子目标。 a.战略过程 b.传统的目标设立过程 c.一系列一次性计划 d.方向性目标的设立
14.当组织各个层次的目标被清晰定义,它就够成了一个一体化的目标网络或称为( )。
a.手段一目的链 b.组织图谱 c.战略计划 d.可能性计划
15.在传统的目标设立过程中( )。 a.目标是由雇员和管理者共同设立的 b.管理者设立一体化的目标网络
c.首先设立组织的最高层目标,然后将其分解为每一个组织层次的子目标 d.只有融资目标由管理层设立
16.( )是一种管理体系,在这种体系下,雇员与他的管理者共同确定具体的绩效目标。
a.目标管理 b.批判性分析 c.全面质量管理 d.零基预算
17
17.研究表明目标管理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是( )。
a.团队的基础劳动力 b.依赖低层管理 c.高层管理当局的参与和承诺 d.利用手段一目的链
18.目标管理有四个要素,不属于这四项的是( )。
a.确定目标 b.参与决策 c.非明确的期限 d.绩效反馈
19.组织的( )是组织的目的。
a.真实目标 b.陈述目标 c.承诺概念 d.使命
20.设计良好的目标的特征是( )。
a.可度量和定量化 b.具有挑战性但却是可达到的 c.书面的 d.以上各项
21.目标设定过程有五步,第一步是( )。 a.确定个体目标 b.回顾组织使命
c.评估可用的资源 d.回顾结果,审视目标是否实现
22.当前的计划越是影响到未来的承诺和投入,管理者设立的计划时间结构就应当越长。这一概念是( )。
a.承诺概念 b.环境的不确定性 c.持续性计划 d.可能性计划
23.传统方法中,计划工作完全由( )完成。
a.基层管理者 b.雇员和管理者 c.中层管理者 d.高层管理者
24.有时候有人批评计划工作( )。 a.不具有直觉性和创造性
b.注意力集中在将来而忽视了现在 c.可能会产生刚性 d.以上各项
25.计划工作( )。 a.能保证成功
b.会因鼓励重复过去的做法而导致失败 c.在动态环境中能起作用
d.在稳定的环境中能代替直觉和创造性
五、简答题
1.什么是计划?
2.简述计划与决策的区别与联系。 3.计划具有哪些性质?
4.规则与程序、规则与政策有什么区别?
参考答案
三、判断题
1 F; 2 T; 3 T; 4 T; 5 F; 6 F;7 F; 8 F; 9 F; 10 F; 11 T; 12 T; 13 T; 14 F; 15 F; 16 T; 17 T; 18 T; 19 F; 20 T; 21 F; 22 T; 23 T; 24 F; 25 F。 四、选择题
1 c; 2 b; 3 b; 4 b; 5 d; 6 a; 7 b; 8 c; 9 d; 10 d; 11 d; 12 b; 13 b; 14 a; 15 c; 16 a; 17 c; 18 c; 19 d; 20 d; 21 b; 22 a; 23 d; 24 c; 25 b。 五、简答题
1.从名词意义上说,计划是指用文字和指标等形式所表述的,组织以及组织内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关于行动方向、内容和方式安排的管理文件。计划既是决策所确定的组织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的行动目标和方式在时间和空间的进一步展开,又是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管理活动的基础。从动词意义上说,计划是指为了实现决策所确定的目标,预先进行的行动安排。这项行动安排工作包括: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进一步分解任务和目标,选择任务和目标实现方式,进度规定,行动结果的检查与控制等。我们有时
18
用“计划工作”表示动词意义上的计划内涵。因此,计划工作是对决策所确定的任务和目标并对选好的目标提供一种合理的实现方法。
2.决策与计划是两个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概念。说它们是相互区别的,因为这两项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决策是关于组织活动方向、内容以及方式的选择。我们是从“管理的首要工作”这个意义上来把握决策的内涵的。任何组织在任何时期为了表现其社会存在,必须从事某种为社会所需要的活动。在从事这项活动之前,组织当然必须首先对活动的方向和方式进行选择;计划则是对组织内部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在一定时期内行动任务的具体安排,它详细规定了不同部门和成员在该时期内从事活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但计划与决策又是相互联系的,这是因为:(1)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决策为计划的任务安排提供了依据,计划则为决策所选择的目标活动的实施提供了组织保证。(2)在实际工作中,决策与计划是相互渗透,有时甚至是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的。决策制定过程中,不论是对内部能力优势或劣势的分析,还是在方案选择时关于各方案执行效果或要求的评价,实际上都已经开始孕育着决策的实施计划。反过来,计划的编制过程,既是决策的组织落实过程,也是决策的更为详细的检查和修订的过程。无法落实的决策,或者说决策选择的活动中某些任务的无法安排,必然导致决策一定程度的调整。
3.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查计划的性质:计划工作是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计划工作是管理活动的桥梁,是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管理活动的基础;计划工作具有普遍性和秩序性;计划工作要追求效率。
4.规则不同于程序。其一,规则指导行动但不说明时间顺序;其二,可以把程序看做是一系列的规则,但是一条规则可能是或可能不是程序的组成部分。规则也不同于政策。政策的目的是要指导行动,并给执行人员留有酌情处理的余地;而规则虽然也起指导行动的作用,但是在运用规则时,执行人员没有自行处理之权。
第八章 战略管理
三、判断题(T/F)
1.战略管理是管理者进行决策的一部分。 2.战略管理过程和战略计划是同义词。
3.战略管理过程的第一步包括确认组织当前的使命、目标和战略。 4.组织文化对战略计划的影响不大。 5.在外部环境中劣势就是负面趋势。
6.个人SWOT分析包括评估个人优势和劣势以及描述未来五年的职业目标。 7.公司层的战略致力于回答的问题是:我们如何在各自的行业内竞争? 8.增长战略致力于降低组织的经营水平。
9.公司可以通过相关和非相关的多元化实施增长战略。
10.致力于缩小公司经营的规模和多元化的公司层战略是稳定性战略。
11.BCG矩阵是一种战略工具,它基于公司市场份额和预期增长率指导资源分配决策。 12.产品在BCG矩阵中的位置由公司市场份额和市场的预期增长率决定。
13.根据BCG矩阵,现金牛业务有较低的市场份额,但有较高的市场预期增长率。 14.现金牛业务是组织不同业务中的一种,这些业务相互依赖而又会形成自己的战略。 15.组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可靠性的不断增强会产生难以比拟的竞争优势。 16.在迈克尔·波特看来,理解产业的竞争因素对开发战略方案并不是必需的。 17.利润最大化战略是一种事业层战略,要求组织成为行业中成本最低的生产者。 18.差异化战略是一种事业层战略,要求组织提供为广大的消费者接受的独特的产品。 19.聚焦战略是为特殊市场开发的成本领先战略或差异化战略。 20.职能层战略支持事业层战略。
四、选择题
1.关于战略管理,( )不正确。
a.战略管理是管理者的一项重要任务,包括基本的管理职能 b.管理者的许多决策都涉及战略管理
c.战略管理对营利性组织很重要,但对非营利组织和政府机构不是很重要
19
d.战略管理与较高的绩效管理相联系
2.( )是一个有八个步骤的过程,包括战略计划、实施和评估。 a.战略管理过程 b.SWOT分析
c.BCG矩阵 d.成本一产量一利润分析
3.使命陈述包括以下几个要素,除了( )。
a.产品和服务 b.市场 c.对雇员的关注 d.对竞争对手的关注
4.( )是外部环境中的积极趋势。
a.机会 b.威胁 c.劣势 d.SBUs
5.核心能力是在战略管理过程的( )步骤中决定的。 a.实施战略 b.分析环境 c.分析组织的资源和能力 d.构造战略
6.( )是组织的主要价值创造技能,决定了组织的竞争武器。 a.使命陈述 b.核心竞争力 c.现金牛 d.竞争性战略
7.分析组织优势和劣势时,公司通常会忽视( )。 a.管理对公司优势的影响
b.雇员在建立公司优势中的作用
c.由弱的上层管理产生的负面影响和劣势 d.组织文化及其影响
8.在SWOT分析中,组织机会在( )的接合点出现。 a.克服环境威胁和对雇员的授权 b.组织使命和职能战略的选择 c.组织资源/能力和环境中的机会 d.公司管理和使命的选择
9.在进行个人SWOT分析时,最初应该( )。 a.识别职业生涯的机会 b.评估个人的长处和短处
c.描绘未来五年职业生涯的行动计划 d.明确就业市场存在的潜在威胁
10.三项主要的公司战略是:增长战略、稳定性战略和( )。
a.低成本战略 b.紧缩战略 c.市场领导战略 d.利润最大化
11.通过合并较小的公司以扩大组织的经营规模的企业采用的是公司层战略中的( )。
a.增长战略 b.稳定性战略 c.紧缩战略 d.结合战略
12.在兼并不同行业的其他公司时,企业采用的是( )。 a.非相关多元化的增长战略 b.差异化战略
c.通过兼并实现的稳定性战略 d.合并核心能力战略
13.( )战略是公司层战略,其特征为基本不进行重大变革。 a.增长 b.紧缩 c.相关多元化 d.稳定性
14.( )战略是短期运用的公司层战略,它用于处理组织劣势,这种劣势导致绩效的下降。
a.增长 b.稳定性 c.紧缩 d.合并
15.在BCG矩阵中,( )业务提供较高的增长率和较高的市场份额。 a.现金牛 b.问号 c.明星 d.瘦狗
16.在BCG矩阵中,( )业务处于有吸引力的市场中,但只占有较小的市场份额。 a.现金牛 b.明星 c.问号 d.瘦狗
17.事业层战略致力于回答( )。 a.我们如何支持选择的战略 b.我们应该涉足哪些行业
c.在各自的行业中我们应该如何竞争 d.我们处在哪个行业
18.在BCG矩阵中,( )业务能产生大量的现金以便能投资于其他的产品。
20
a.现金牛 b.问号 c.明星 d.瘦狗
19.( )使组织别具一格,具有与众不同的特色。
a.战略计划 b.垄断优势 c.第一行动者优势 d.竞争优势
20.竞争战略的概念源于( )的著作。 a.迈尔斯·斯诺(Miles Snow) b.玛丽·帕克·福利特(Mary Parker Follet.) c.切斯特·巴纳德(chester Barnard) d.迈克尔·波特
21.为了维持( )战略,公司需要持续的资本投资,强化对劳动力的监督,对工作技能精益求精。
a.成本领先战略 b.差异化战略 c.前景战略 d.聚焦战略
22.职能层的战略( )。
a.计划融合三个生产领域的运作
b.强调将年龄在25~35岁的消费者作为目标客户 c.选择两个主要的生产领域作为经营的关键 d.支持事业层战略
23.( )涉及成本优势和差异化优势。
a.聚焦战略 b.成本领先战略 c.市场漏洞 d.“徘徊其间”
24.事实表明,在政府干预较弱或其他特殊的环境下,行业的竞争压力必然会促使形成由( )家公司主导整个市场的局面。 a.5 b.4 c.3 d.2
五、简答题
1.什么是战略性计划?其主要内容有哪些? 2.远景和使命陈述包括哪些内容?
3.影响行业进入障碍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4.买方讨价还价能力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哪些? 5.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哪些? 6.企业目标市场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7.良好的细分市场应具有哪些特征?
8.一项能力能否成为企业的核心能力必须通过哪三项检验?
9.在目标管理中,作为任务分配、自我管理、业绩考核和奖惩实施的目标应具有什么特征?
10.简述目标网络的内涵。
11.网络图是什么?它由哪些内容构成?
12.企业进行环境分析和战略选择的实质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三、判断题
1 T; 2 F; 3 T; 4 F; 5 F; 6 T; 7 F; 8 F; 9 T; 10 F; 11 T; 12 T; 13 F; 14 F; 15 T; 16 F; 17 F; 18 T; 19 T; 20 T。 四、选择题
1 c; 2 a; 3 d; 4 a; 5 c; 6 b; 7 d; 8 c; 9 b; 10 b; 11 a; 12 a; 13 d; 14 c; 15 c; 16 c; 17 c; 18 a 19 d; 20 d; 21 a; 22 d; 23 a; 24 c。 五、简答题
1.战略性计划是指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通常为5年以上)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战略性计划的首要内容是远景和使命陈述。战略性计划的第二项内容是战略环境分析,即分析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战略性计划的第三项内容是战略选择,选择企业合适的发展途径。
2.远景和使命陈述包括两个主要部分:(1)核心意识形态;(2)远大的愿景。核心意识形态由核心价值观和核心目标两部分构成,它给组织提供了长久存在的基础,是组织的精神。
21
远大的愿景由10—30年的宏伟大胆冒险的目标和生动逼真的描述两部分构成。
3.(1)规模经济;(2)产品差别化;(3)转移购买成本;(4)资本需求;(5)在位优势;(6)政府政策。 4.(1)买方是否大批量或集中购买?(2)买方这一业务在其购买额中的份额大小?(3)产品或服务是否具有价格合理的替代品?
(4)买方面临的购买转移成本大小?(5)本企业的产品、服务是否是买方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投入?(6)买方是否有“后向一体化”的威胁?(7)买方行业获利状况;(8)买方对产品是否具有充分的信息?
5.(1)要素供应方行业的集中化程度;(2)要素替代品行业的发展状况;(3)本行业是否是供方集团的主要客户?(4)要素是否是该企业的主要投入资源?(5)要素是否存在差别化或转移成本是否低?(6)要素供应者是否有“前向一体化”的威胁?
6.(1)总体市场分析。包括市场容量分析、市场交易便利程度分析。(2)市场细分。包括确定细分变量并细分市场、细分结果描述。(3)目标市场确定。包括评价各细分市场、选择目标市场。(4)产品定位。包括为各细分市场确定可能的定位概念、产品定位选择。
7.(1)可测量性,即市场规模、容量和购买力可以测量;(2)丰富性,即市场规模足够大且有利可图;(3)可接近性,即市场可以有效地接近且能为顾客服务;(4)可实现性,即企业有能力满足该市场的需求。如果细分市场对企业具有吸引力,但市场容量过大,企业过小,从而无法满足该市场需求,则应该对该市场进一步细分。
8.(1)用户价值。核心能力必须能够使企业创造顾客可以识别的和看重的,而且在顾客价值创造中处于关键地位的价值。(2)独特性。与竞争对手相比,核心能力必须是企业所独具的,如果不是独具的,其必须是比任何竞争对手胜出一筹的能力。(3)延展性。核心能力必须是企业向新市场延展的基础,企业可以通过核心能力的延展而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产品。
9.(1)层次性;(2)网络性;(3)多样性;(4)可考核性;(5)可接受性;(6)富有挑战性;(7)伴随信息反馈性。
10.目标网络的内涵表现为以下四点:(1)目标和计划很少是线性的,即并非当一个目标实现后接着去实现另一个目标,如此等等。目标和规划形成一个互相联系着的网络。(2)主管人员必须确保目标网络中的每个组成部分要相互协调。不仅执行各种规划要协调,而且完成这些规划在时间上也要协调。(3)组织中的各个部门在制定自己部门的目标时,必须要与其他部门相协调。有人研究得出结论,一家公司的一个部门似乎很容易制定完全适合于它的目标,但这个目标却在经营上与另一个部门的目标相矛盾。(4)组织制定各种目标时,必须要与许多约束因素相协调。
11.网络图是网络计划技术的基础。任何一项任务都可分解成许多步骤的工作,根据这些工作在时间上的衔接关系,用箭线表示它们的先后顺序,画出一个由各项工作相互联系、并注明所需时间的箭线图,这个箭线图就称作网络图。它包括工序、事项和路线。
12.战略环境分析使得企业认识自己所面临的机遇和威胁,了解自身的实力与不足,以及能为何种顾客进行服务。战略选择的实质是企业选择恰当的战略,从而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和满足顾客。
第九章 计划工作的工具和技术
三、判断题(T/ F)
1.环境扫描涉及收集大量的环境信息,以便预测和解释环境正在发牛的变化。 2.环境扫描领域增长最快的部分是收集全球情报。 3.时间序列分析是一种定性预测。
4.经济模型利用回归方程式模拟经济现象。
5.标杆比较是一种小公司也能利用的改进自身质量的工具。
6.研究表明,利用标杆比较的公司其增长率上升69%,生产率增加45%。
7.组织资源包括财务资源、物质资源、人力资源、无形资产和结构/文化资源。 8.预测是用以对特定的活动分配资源的数字性计划。
9.所有的预算本质上都是固定的预算,因为它们一旦确定就不会改变。 10.收入预算计划未来的销售。 11.固定预算假设成本是固定的。
22
12.预算是高层管理者运用的计划技术。
13.甘特图、负荷图和PERT网络都是有用的排程工具。 14.标识工作站能力并改进过的甘特图是PERT网络。 15.关键事件是PERT网络中占用时间最短的一系列事件。
16.盈亏平衡分析是确认在哪一点上全部收入正好弥补全部成本。 17.固定成本是单位量不变,总量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
18.在盈亏平衡点,销售价格和可变成本的差异乘以销售的单位数等于固定成本。 19.选择减少运输成本的交通路线和在各种品牌的产品间分配自限的广告预算都是对线性规划技术的运用。
20.在解决线性规划问题时,有限的资源就是约束条件。
21.排程就是使项目活动按时问进行、不突破预算的管理活动。 22.项目是一次性的一组活动,它具有确定的开始时问和结束时问。 23.项目管理开始于清晰地定义项目目标。
24.项目管理过程的第一步是将结果与初始目标相比较。 25.脚本是对“未来可能是什么样的”的一种一贯的观点。
四、选择题
1.环境扫描增长最快的领域是( )。
a.竞争对手情报 b.政府情报 c.全球竞争 d.与工作场所不断变化的性质有关的领域
2.购买竞争对手的产品并研究其中的技术创新的过程叫做( )。
a.竞争对手情报 b.公司情报 c.非法竞争 d.转向开发
3.对管理者来说,全球扫描的价值( )。
a.高于环境扫描的价值 b.低于环境扫描的价值
c.难以计算 d.取决于组织全球活动开展的程度
4.( )被用来说明定性预测技术。
a.回归模型 b.替代效应 c.客户评价 d.时间序列分析
5.( )在已知其他变量的基础上预测某个变量。
a.时间序列分析 b.回归分析 c.经济模型 d.替代效应
6.( )不是定量预测技术的一种形式。
a.时间序列分析 b.回归分析 c.意见收集 d.替代效应
7.( )是管理者通过分析然后复制主要竞争对手的产品来改进自身产品质量的方法。 a.环境扫描 b.预测 c.标杆比较 d.预算
8.标杆比较过程的第一步是( )。
a.确认可以作为标杆的公司 b.收集数据 c.建立计划团队 d.定量性预测
9.( )是一种对特定活动分配资源的数字性的计划。
a.预测 b.预算 c.基准 d.定量预测
10.( )预算列出了主要的活动并为每种活动分配资金数额。 a.费用 b.现金 c.利润 d.收入
11.( )预算预测手头的和将要使用的现金。 a.现金 b.固定 c.可变 d.收入
12.排程的第一步是( )。
a.资本性支 b.确认由谁完成 c.说明工作什么时候完成 d.决定从事什么活动
13.( )通过样条图说明整个期间内的计划活动及其完成情况。 a.负荷图 b.甘特图 c.PERT网络 d.模拟
14.( )用来列出全部部门或特定资源,而不是活动。这种安排使管理者可以计划和
控制能力的利用。
a.负荷图 b.甘特图 c.PERT网络 d.模拟
15.( )在PERT网络图中占用的时间最长。
23
a.活动路线 b.关键路线 c.事件 d.PERT网络
16.以流程图描述项目活动的顺序和时间及相应成本数据的是( )。 a.负荷图 b.关键路线 c.甘特图 d.PERT网络
17.利用PERT网络确定在两个星期内建造办公楼,为地基浇铸混凝土反映的是( )。 a.活动 b.关键路线 c.事件 d.负荷因素
18.( )是一种确定在哪一点上全部收入正好弥补全部成本的计划技术。 a.PERT图表 b.利润预算 c.盈亏平衡分析 d.线性规划
19.克罗斯蒂克想确定如何销售能达到盈亏平衡点。相关信息如下:固定成本25 000美元,可变成本每单位4美元,销售 单价9美元。盈亏平衡点是( )。
a.10 000件 b.8 000件 c.7 500件 d.5 000件
20.( )能用于解决资源分配问题。 a.线性规划 b.盈亏平衡分析 c.PERT图表 d.收入预算
21.一家糖果公司用相同的配方生产了两种糖果,本周所需原料如下:500磅的巧克力、300磅的糖和100磅的果仁。管理者必须列出( ),建立线性规划。 a.约束条件 b.可行域 c.目标函数 d.收入预算
22.两种适于动态和复杂环境的计划技术是项目管理和( )。
a.线性规划 b.盈亏平衡分析 c.脚本 d.可能性理论
23.( )是一次性的一组活动,它具有确定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a.可能性因素 b.项目 c.模拟 d.项目管理过程
24.使项目活动按时间进行、不突破预算和符合规范的一种管理活动是( )。 a.可能性理论 b.边际分析 c.项目管理 d.排队理论
25.开发未来是什么样的脚本可以描述为( )。
a.资本预算 b.项目管理 c.边际分析 d.权变计划
五、简答题
1.简述开环MRP。
2.什么是闭环MRP?它与开环MRP有什么区别? 3.与MRP相比,MRPⅡ有何改进?
4.什么是战略性计划?试描述战略性计划的特点。 5.生产控制模块包括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
三、判断题
1 T; 2 F; 3 F; 4 T; 5 T; 6 T; 7 T; 8 F; 9 F; 10 T; 11 F; 12 F; 13 T; 14 F; 15 F; 16 T; 17 F; 18 T; 19 T; 20 T; 21 F; 22 T; 23 T; 24 F; 25 T。 四、选择题
1 a; 2 d; 3 d; 4 c; 5 b; 6 c:; 7 c; 8 c; 9 b; 10 a; 11 a; 12 d; 13 b; 14 a; 15 b;16 d; 17 a; 18 c; 19 d; 20 a; 21 a; 22 c; 23 b; 24 c; 25 d。 五、简答题
1.MRP的基本任务是:(1)从最终产品的生产计划(独立需求)导出相关物料(原材料、零部件等)的需求量和需求时间(相关需求);(2)根据物料的需求时间和生产(订货)周期来确定其开始生产(订货)的时间。MRP的基本内容是编制零件的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然而,要正确编制零件计划,首先必须落实最终产品(在MRP中称为成品)的出产进度计划,即主生产计划,这是MRP展开的依据。其次需要知道产品的零件结构,即物料清单,把主生产计划展开成零件计划;同时需要知道库存数量才能准确计算出零件的采购数量。因此,基本MRP的依据是:(1)主生产计划(MPS);(2)物料清单(BOM);(3)库存信息。
2.闭环MRP系统除了物料需求计划外,还将生产能力需求计划、车间作业计划和采
24
购作业计划纳入MRP,形成一个封闭的系统。MRP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有一个现实可行的主生产计划。它除了要反映市场需求和合同订单外,还必须满足企业的生产能力约束条件。因此,除了要编制资源需求计划外,还要制定能力需求计划,同各个工作中心的能力进行平衡。只有做到能力与资源均满足负荷需求时,才能开始执行计划。在能力需求计划中,生产通知单是按照它们对设备产生的负荷而进行评估的,采购通知单的过程与之类似,检查它们对分包商和经销商所产生的工作量。执行MRP时要用生产通知单来控制加工的优先级,用采购通知单来控制采购的优先级。这样,基本MRP系统进一步发展,把能力需求计划和执行及控制计划的功能也包括进来,形成一个环形回路,称为闭环MRP。
3.在20世纪80年代,人们把销售、采购、生产、财务、工程技术、信息等各个子系统进行集成,并称该集成系统为制造资源计划,记为MRPⅡ。MRPⅡ最大的成就在于把企业经营的主要信息进行集成。(1)在物料需求计划的基础上向物料管理延伸,实施对物料的采购管理,包括采购计划、进货计划、供应商账务和档案管理、库存账务管理等等;(2)由于系统已经记录了大量的制造信息,包括物料消耗、加工工时等,在此基础上扩展到产品成本核算、成本分析;(3)主要生产计划和生产计划大纲的依据是客户订单,因此向前又可以扩展到销售管理业务。
4.战略性计划指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通常5年以上)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其特点有:长期性、整体性。长期性:指战略性计划涉及未来较长时期;整体性:指战略性计划是基于组织整体而制定的,强调组织整体的协调。 5.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车间控制、制造标准。
25
正在阅读:
管理学期中习题及答案11-19
关于常见复杂先心病手术图解04-28
党员个人乡村振兴心得体会优质例文04-28
普外科21个病种临床路径-05-24
水的流量与管径的压力的计算公式12-25
如何选择优质的腻子粉品牌09-05
施工组织C试卷03-10
5-富锂正极材料Li2MnO3-LiMO2(M=Ni,Co,Mn…)的研究进展 - 图文02-02
石鼓镇中心小学养成教育校本教材 - 图文12-03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期中
- 习题
- 管理学
-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