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图催生语文的魅力(修改稿)

更新时间:2024-04-06 15:3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插图催生语文的魅力

青州市师范附小 陈志辉

摘要

本文从以图启真、以图现美、以图激情和以图启智四个方面探究插图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欣赏插图,发挥其图像视觉和图像思维的优势,提高学生整体理解课文的能力,引导学生探究图画背后的信息,促进学生对图像语言和文本语言的深层次理解,避免阅读的表面化和粗浅化。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插图。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插图大部分出自名家之手,惟妙惟肖、形象生动的精美插图作为语文课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更是美育的重要途径。插图在帮助学生学好作文、锻炼说话能力、培养想象力、陶冶情操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充分地利用教材插图,既可以发挥其图像视觉和图像思维的优势,促进儿童的整体思维发展,提高学生从整体上感知理解课文的能力,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图画背后的信息,促进学生对文本语言的深层次理解,避免阅读的表面化和粗浅化倾向。教材插图和课文息息相通,直观而深刻地传达了文章作者的思维和情感,图文结合,创造了完美的课堂教学境界。学生品读课文欣赏插图,一边理解吸收语言文字,一边占有课文的思维,启迪创造的智慧,培养创造的能力。

本文从以图启真、以图现美、以图激情、以图启智四个方面探究插图的语文教育价值。

(一)以图启真

知识小品文文字简明生动,内容充实有趣,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由于学生直接经验的欠缺,有的知识单凭语言的说明很难理解掌握。插图的介入,可以为学生打开理解课文、掌握知识的另一扇窗口,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有利于抽象知识的具体化形象化,减少掌握抽象概念的难度,以图辅文,以图启真。

1.插图弥补了学生直接经验的欠缺。

插图中生动鲜明的事物形象,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欠缺,加深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教材中说明藏戏、北京的春节、拉萨古城、彩色的非洲、各具特色的民居、和田的维吾尔等知识的文章,学生只借助于文字媒介难以理解课文。借助于插图,用生动形象的图像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文本的理

解,借助于品读课文文本,提升学生对插图的欣赏感悟,图文互为阐发,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提高。 2.插图加深了学生对抽象事物的理解。

插图为学生的想象搭建了形象的支架,加深了学生对抽象事物事理的理解,促进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小学儿童处于认知的“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儿童开始‘守恒’,开始能独立组织各方法进行正确的逻辑(如分类等),但还离不开具体事物或形象的帮助。”[2]这一年龄阶段特征决定在教学遨游汉字王国、走进信息世界、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假如没有灰尘、鹿和狼的故事等说明抽象事物事理的文章时,阅读教材的插图,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使抽象的事物事理形象化具体化,促进学生对抽象事物事理的理解。 3.插图增加了说明的生动性。

插图生动再现了文本中的精彩片段,凸现了事物的色彩美和形体美,图文辉映,增强了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教材中介绍鲸、松鼠、威尼斯的小艇等知识小品文,图文并茂,通过欣赏插图品读课文,创造了赏心悦目的课堂教学情境,“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3]满足了学生的认知和美的需求,使学生右脑半球积极参与学习,发挥左、右脑半球的整体优势,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乐趣和志向。

以图启真,借助于教材精美的插图创造了特定的学习情境,符合小学高年级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和掌握知识的规律,促进具体感知与抽象思维相结合,实现了从形象感知到理性顿悟的快速高效对接,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以图现美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材,图文相映,描绘了人类生产生活中多姿多彩的美,给学生编织了绚丽诱人的美的王国。课堂教学借助于插图描绘的一个个美的瞬间,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 1.插图再现了千姿百态的自然美。

绿草繁花、春涧鸟鸣、明月清风、蝉鸣蛙声,晚秋残照、白草红叶黄花、小溪骤雨、黄果树飞瀑,草虫的村落、一望无边的林海、白雪皑皑的层峦叠嶂??插图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风光,再现了大自然的美。欣赏插图,美读课文,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鉴赏能力;配合旅游,书写美景,培养学生表达自然美的创造能力。图文相映的语文教学把美丽的自然风光引入课堂,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欣赏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审美情感,还能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向往积极人生、创造美好生活的生活态度。 2.插图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美。

江南水乡的小桥流水人家,宁静甜美;德国的街头花团锦簇,如同漫步山阴道上;维也纳的草坪和花团锦簇的雕像,处处流淌着欢快的音符。插图形象地再现了文本的优美意境,有助于丰富学生的语言、生活阅历和情感体验的积累。 3.插图表现了惊天动地的社会美。

《开国大典》插图把最精彩的瞬间化作了人们永恒的记忆,让人沉醉于开天辟地的美,课文则“从容地用语言艺术的笔触勾勒出事物运动变化的一幅幅生动的图景,再现出事物运动的完整序列,从而使那些被描写的事物在运动中浮现出来、活跃起来、飞腾起来,而构成生动具体的形象画面。”[4] 插图凸显了社会生活的精彩瞬间,文本描绘了社会生活的序列事件,课文在画龙,插图则点睛,插图激发了学生对社会生活美的欣赏感悟,促进了学生对课文文本的深层次理解品读。

4.插图描画了楚楚动人的外貌美。

蒙娜丽莎迷人的微笑、梅兰芳洋溢着青春气息的舞台演出、居里夫人美丽深邃的眼睛??精美的插图,使学生领略了美丽的魅力。 5.插图刻画了丰富多彩的心灵美。

插图生动地再现了人类丰富多彩的内在美,使学生加深了对心灵美的理解。(1)童真美:在书店“窃读”的好学美、骆驼队前的好奇美、祖父园子里的清纯美、月夜沙地看瓜的勇敢美、杨氏之子的智慧美。(2)人性美:康威先生和“我”的给予美、桑娜与渔夫的助人美、摇桂花母子的质朴美、种树人的智慧美、竺西小学陈先生的严厉美、明德小学王老师的育人美、拓荒者的奉献美、音乐学院教授的深沉美、郝副营长的献身美、张思德的勤劳美。(3)风范美:鲁迅的见义勇为美、廉颇负荆请罪的坦诚美、蔺相如以国家为重的忍让美、武松打虎的勇武美、林肯沉着冷静的自信美。这些展现着丰富多彩的人性美的插图,为学生提供了理解文本、培养语感、提高语文素养的金钥匙。科学与艺术相结合表明现代教学论的发展方向。利用插图可以形象地展现多姿多态的美,唤醒学生的审美想象,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所描绘的多姿多彩的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语感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以图激情

以情取胜的文章,字里行间浸透着浓浓的情意,课文的插图弥漫着动人心魄的情感力量。课堂教学图文有机结合,可以拓展学生的情感表象,丰富学生的情感记忆,发挥情感的动力作用,使“认知和情感在教学中同步进行,相互渗透,‘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既体现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互补,又实现了理性与非理性的默契”。[5] “情知对称原理”提高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内涵,有利于实现语文教学的审美价值。

1.插图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动力。

“鉴赏美的认识过程是与情绪感受分不开的。艺术不仅是对客观世界的形象化的认识,而且是对客观世界情绪性的认识。审美知觉应该称为情绪性的知觉。理解一种艺术作品,首先是感受它,从情绪上去体验它,情动于中才能深刻评价,这就是审美或鉴赏过程。”[6] 插图所激发的情感,可分为四个方面:热爱生命——驼背老人对海鸥的关爱,三太郎与狐狸间的真挚情谊,凡卡对命运的控诉和抗争,朱自清人生易逝的感慨;俞伯牙失知音而绝弦;热爱人民——老支书为了救群众而献出了自己和儿子的生命,鲁迅甘为人民大众的孺子牛,老班长对小红军病号的照顾,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之间的鱼水情谊,毛泽东主席对群众的关心;热爱年轻一代——学界泰斗季羡林对儿童的殷殷之情,母亲让儿子自己去医院看病,许地山教育子女要做落花生;热爱祖国——航天人为圆千年飞天梦而精诚合作,南京大屠杀纪念日雪夜里默哀的儿童和朱丹的悲凉凄切的笛声,香港回归前最后一分钟的庄严与沉重。这些饱蘸着浓浓深情的插图,强烈地震撼着学生的心灵,唤醒了学生的情感记忆表象,激发了学生阅读理解文本的动力。 2.插图疏浚学生的阅读情感方向。

叙事性的课文一波三折曲径通幽;插图凸显了故事的精彩瞬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强化文本对学生情感的震荡与冲击。冰天雪地里赤脚卖火柴的小女孩、慈母给儿子数买书的钱的身影、废墟堆里父子的重逢、诗人给乞讨老妇人加的一句话、最后的战象噶羧临死前的英武雄姿、军犬黑子的迷茫的眼神、倒立小女孩的飒爽英姿??一幕幕感人的场景,在图文相映中激起了学生的感情的波澜,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中国古典诗词着意于意境的创造,“作者往往灵活运用多种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将客观场景与主观感受紧密结合,熔抒情、写景、叙事、言理于一炉,创造出情感深厚充沛、形象鲜明生动的优美意境。”[7]古诗配画,诗画合璧,学生在吟诵诗句的同时欣赏插图,可以唤起学生的“多角度同向感受”,[8]强化情感的感染力,激发学生阅读的动力,提高阅读的兴趣和效益。临行拆信的思亲、风雪无眠的思乡、七步诗的骨肉相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喜极而悲、见兰溪西流而心生人生再少年的豪迈奔放、为明日所累而万事蹉跎的无限感慨??以抒情见长的古诗插图,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古诗的感情,学生在欣赏插图品读古诗与品读古诗欣赏插图的螺旋上升的过程中,与诗人进行了深层次的心灵交流。从文艺心理学的角度讲,“读诗时,即使默默吟咏,仍然是听觉器官与视觉器官的联系。诗是以形象思维创作的语言艺术,在创作过程中,是以客观现实和头脑中的表象和想象为基础的,如果把诗句中描述的形象画出来,便是诗中有画;如果由画引起的形象思维转化为艺术语言,便是诗词,或其他艺术语言,即所谓画中有诗了。”

[9]

对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讲,教材插图可以帮助他

们更好地品味诗词的意境之美,经历情感的冲击,潜移默化地接受文化艺术的熏陶和滋养,培养文化素养和文明气质。 3.插图强化学生的阅读情感积累。

圆明园的断壁残垣,顶天立地的五壮士,全神贯注上国语课的台湾师生,军需处长冻僵的身躯,风火山隧道前欢呼雀跃的人群,依偎在作家肩头的珍珠鸟,斗笠承载着家乡的鸟鸣、热土、花香和月亮,巨型骆驼石雕诉说着历史的沧桑,瑞恩一家激动与幸福的泪花诉说着梦想的力量,水滴石穿彰显着伟大与卑微,程门立雪标榜着尊师重道??这些插图有着撼人心魄的力量,读文赏图强化了学生的阅读情感,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深入理解、回味咀嚼,使课堂教学收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效果。

课文的插图浸透着浓烈的感情,凸显了课文的情感力量。教学中欣赏插图品读课文,在图文相映的教学过程中实现以心理活动为基础的情感过程和认识过程的统一。

(四) 以图启智

有些插图或者表现了课文的布局谋篇之妙,再现了文中人物的创造才能,或者描绘了文中故事的精彩瞬间,启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给学生以创作的启迪。这些插图搭建了从文本通往智慧的桥梁,可以启迪学生的顿悟和灵感,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1.插图用对比的构思艺术给学生以顿悟和灵感。

教材插图采用对比的手法,与课文内容相契合,传递着课文的主旨与神韵。 父亲不容置辩的神色与“我”对大鲈鱼的恋恋不舍、父亲对“我”的第一首诗的指责和母亲对父亲这种态度的抗议、晏子的不卑不亢与楚王君臣的妄自尊大、周总理书桌上的高高的文件与简单的陈设、荒岛上鲁滨孙野人般的相貌与驯养山羊的文明、魔克托尔山洞里汤姆的勇敢和贝琪的恐慌??这些插图在鲜明的对比中启迪着学生的心灵,是学生理解课文的金钥匙。“语文学科许多思维方式是非线性的,比如联想、想象、猜想、直觉、灵感以及发散思维等,都不像科学的逻辑思维那样一步一步按照一定的逻辑程序推进的而呈现出偶发性、瞬间性、多向性、无序性、或然性等非线性特征。”[10] 语文教学应适应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适当、充分地利用教材插图,为学生的思维搭建形象具体的支架,引导学生感悟文本,培养语感,发展各种思维能力。 2.插图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特别是情节性的插图,“注意某一接近戏剧性高潮的特定场景,来概括某个事物发展的前因后果,这样就能达到把动的过程包孕在静的形象之中,给人以充

分的联想和想象的余地。”[11]借助插图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学生更好地整体把握文本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托德看到百万大钞后的窘笑;顶碗少年站在别人的肩上,头顶一摞瓷碗,竭力保持平衡的紧张神情;甘于吃苦的拇指、强硬的食指、养尊处优的中指、秀丽可爱的无名指小指五兄弟;劈开雷雨前宇宙黑暗的游龙般的闪电??这些富有张力的插图,描绘了最富于特征意义的最能启发人想象的瞬间,使得故事的前前后后都可以从最富于“孕育性的那一顷刻”中得到最清楚的理解。课堂教学中适当地运用插图,为学生想象故事的前因后果搭建形象的支架,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3. 插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草船借箭》插图尽显诸葛亮借箭之妙。“如按常规思维,就得‘造箭’,然而周瑜肯定制造麻烦,原料、工匠无着,正向思维之路是走不通的;如按逆向思维,不造箭则可‘抢箭’,然而曹操是百万大兵,又隔着长江天险,去抢十万支箭又谈何容易”,[12]诸葛亮巧用侧向思维,化险为夷,留下百世芳名。詹天佑的人字型铁路,同样体现了创造性思维的魅力。教材插图,直观形象地展示了课文中人物的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才能的教育资源。

“人是教育的核心和精髓。因此,人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归宿!中国的教育使‘自主行为’的第4区——人的创造活动最集中的区域,成为中国素质教育的盲区,因而也成为一片待开发的处女地。”[13]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适当地运用教材插图,可以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 4.插图用精彩的故事启发学生的语言表达。

教材中的看图作文,给学生提供了精美的插图,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为学生习作搭建形象的支架,启动学生的表达激情。啄伐木人脑袋的啄木鸟、带领憨态可掬的小鸭子漫步在车水马龙的街头的鸭妈妈、把等车的弱小母子挤在“母子上车处”旁边的假文盲、幽默的父亲和调皮的儿子??这些插图描绘了生活中的精彩瞬间,洋溢着幽默和风趣,浸透着睿智和真情,创造了感人的艺术境界,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启发了学生的想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五)结束语

“语文教育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她的‘情’和‘美’。在语文教育中,营造情感氛围和审美空间,调动学生的阅读情感,把学生置身于一个有血有肉的精神境界之中,领略作品的艺术情感,提高语文素养和生命品味,这才是语文教学的终极关怀。”[14]插图作为课文的眼睛,或者表现了文本的科学知识,或者浸透了文本的真挚感情,或者描绘了文中人事物景的美,或者折射出文本蕴含的创造智慧,

可以启发学生的真、情、美、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

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开掘教材的发展价值,运用教材发展学生的智力,增进学生的思考。从智能发展的角度,要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直觉思维、灵感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形成思维品质的广阔性、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和逻辑性。”[15]从本质讲,“思维是借助于一种更加合适的媒介——视觉意象——进行的,而语言之所以对创造性思维有帮助,就在于它能在思维展开时把这种意象提供出来。”[16]插图作为文本和作者思维的中介、文本和学生思维的中介,可以促进学生的语感培养和思维的训练。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先感知到整体的现象而后才注意到构成整体的诸部分,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一个事物的性质不决定于任何一个部分,而依赖于整体。”[17]插图介入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既适应了学生对图画的偏爱的年龄特点,又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和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学习效益。

[参考文献]

[1] 刘霞.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性别偏见研究[D].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2008.6-7.

[2] 朱智贤. 儿童心理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35. [3] 李英健, 李克. 尚书·礼记[M]. 北京:万卷出版公司,2008. 323. [4] 王明居. 通俗美学[M].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1985. 210. [5] 韦志成. 语文教学情境论[M].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37. [6] [9] 曾欣然. 刘兆吉美育心理、文艺心理研究文选[M]. 重庆:西南师范大

学出版社,2003. 39/79.

[7] 杨庆存. 中国古代诗词的境界与品鉴[J]. 新华文摘,2010,17. 95-96. [8] 高楠. 艺术心理学[M].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 506. [10] 卫灿金, 行恭宝. 语文学科的非科学性[J]. 语文建设,2003,1. 5. [11] 刘叔成,楼昔勇,夏之放. 美学基本原理[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174.

[12] 秦骏伦. 创造学与创造性经营[M]. 北京: 中国人事出版社,1996. 43-44. [13] 黄全愈. 素质教育在美国[M].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 65. [14] 刘培国, 王美华. 语文需要感动[J]. 山东教育,2007,16. 21. [15] 韦志成. 语文教学艺术论[M].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69. [16] [美] 鲁道夫·阿恩海姆著,滕守尧译. 视觉思维[M]. 北京: 光明日报出

版社, 1986. 341.

[17] 刘永康. 语文教学的破与立[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99,4. 139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zb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