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专题五三角形与四边形(182)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教案

更新时间:2023-12-26 10:17:02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拼十年寒窗挑灯苦读不畏难;携双亲期盼背水勇战定夺魁。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

一、【教材分析】 教 学 目 标 1.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定义与性质;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的概念.理知识 解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掌握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的概念、技能 性质和判定.熟练掌握应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解决问题. 过程在复习的过程中,通过充分参与到观察、分类讨论、计算等教学活动,进一步体方法 会分类讨论、转化等数学思想. 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有所得,学有所成,体验学习带来的成功与情感 快乐. 态度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熟练掌握应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解决问题;勾股定理及逆定理. 分类讨论思想在等腰三角形中的应用. 二、【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知 识 回

教学问题设计 师生活动 二次备课 生课前独立完成,课上交流展示; 明确: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对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再认识. A.50° B.80° C.65°或50° D.50°或80° 生对计算中的易错点进行修正,加深4.在△ABC中,∠A:∠B:∠C = 1:2:3,∠C 印象. = . 5.在Rt△ABC中,∠ACB= 90°,D是AB的中点,CD= 通过回顾练习,【回顾练习】 1.直角三角形的一锐角为60°,则另一锐角为 . 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7和3,则下列四个数中,第三条边的长是( ). A.8 B.7 C.4 D.3 3.若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等于5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度数为( ). 1

顾 生总结归纳所用知识点、方法及规律,6.如图,△ABC中,∠A=80°,∠B=40°,BC的然后组内交流,补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D,连接DC.如果AD=2,BD=6,充完善对问题的认识和方法. 那么△ADC的周长为______. 4cm,则AB=________. 【反思归纳】 【自主探究】 1.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6,底边上的中线长为4,教师展现问题, 它的腰长为( ) 学生独立思考完 A.7 B.6 C.5 D.4 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40°,则这个成,要求学生做题时注意知识点和方综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______. A.40° B .100° C .40°或法的运用,做每一道题进行反思总 100° D. 70°或50° 3.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上的夹角为25 结. 则该三角形的顶角为( ) A.32.5° B.57.5° C.32.5°或 合 57.5° D.65°° 4.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P是∠ABC的平分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分析 线BD上一点,PE⊥AB于点E,线段BP 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F,垂足为点Q.若BF=2, 则PE的长为______. 5.如图:在△EBD中,EB=ED,点C在BD上,CE=CD, 运 BE⊥CE,A是CE延长线上一点,EA=EC.试判断△ABC 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通过学生思考梳理 相关概念.

2

用 第四题图 第五题图 【组内交流】 学生根据问题解决的思路和解题中所呈现的问题进行组内交流,归纳出方法、规律、技巧. 【成果展示】 1.如图,在△ABC中,AB=AC,且D为BC上一点, CD=AD,AB=BD,则∠B的度数为( ) A. 30° B. 36° C. 40° D. 45° 2. 如图,△ABC中,D、E分别是AC、AB上的 点,BD与CE交于点O.给出下列四个条件:直 ①∠EBD=∠DCO;②∠BEO=∠CDO;③BE=CD; ④OB=OC. 上述四个条件中,哪两个条件可判定△ABC 是等腰三角形,选择其中的一种情形,证明 △ABC是等腰三角形. 击 中

通过题组练习,回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的综合应用. 学生全体参与,教师巡视指导. 一生展示,其它小组补充完善,展示问题解决的方法、规律,注重一题多解及解题过程中的共性问题,教师注意总结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教师展示问题,学生有针对性独立思考解答, 完成后师生间展评. 3

第一题图 第二题图 考 第三题图 第四题图 第五题图 3.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D,E分别在边BC,AC上,且DE∥AB,过点E作EF⊥DE,交BC的延长线于点F. (1)求∠F的度数; (2)若CD=2,求DF的长. 4.如图,△ABC中,CD⊥AB于D,E是AC的中点.若AD=6,DE=5,则CD的长等于______. 5.如图,在△ABC中,按以下步骤作图:①分别以B,C为圆心,以大于12BC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M,N两点;②作直线MN交AB于点D,连接CD,若CD=AC,∠B=25°,则∠ACB的度数为______. 1.知识结构图 完

4

善 整 2. 2.本课你收获了什么? 合 一、必做题: 作 业 师生梳理本课的知识点及及注意问——归结本节课所复习的内容,梳理知识,构建思维导图,凸显数学思 想方法. 对内容的升华理解认识 1、如图,在△ABC中,AB=AC,∠A=30°,以B为第一题学生课下独以生为圆心,BC的长为半径圆弧,交AC于点D,连接BD,立完成,延续课堂. 本,正视 学生学习则∠ABD=( ) 能力、认A. 30° B. 45° C. 60° D. 90° 知水平等 个体差 异,让不 同的学生 都能学有 所得,学5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如图,在Rt△ABC中,∠ACB=90°,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C于E,交BC的延长线于F,若∠F=30°,DE=1,则BE的长是______. 第二题课下选择性完成,课下交流讨论. 有所成,体验学习带来的成功与快乐. 3.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6°,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的度数为______. 二、选做题: 1.已知△ABC的三条边长分别为3,4,6,在△ABC所在平面内画一条直线,将△ABC分割成两个三角形,使其中的一个是等腰三角形,则这样的直线最多可画______条. 三、【板书设计】 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复习 一. 知识结构图 二.易错点总结 6

四、【教后反思】

在初三的第一轮总复习中,我想主要的任务是夯实双基。我想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情况,既要求学生落实所有知识要点,又要求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还要达到学生自己掌握复习的方法,为后面的《四边形》、《圆》等复习打好基础,努力做到学会学习。即按照分类----概念----判定----性质----运用这样的程序进行,其中考虑到一般和特殊的关系。因此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通过等腰三角形的复习,掌握一定的复习方法;2、掌握等腰三角形(包括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3、运用数学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解题。把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定为本节课的重点。因为在本节课中,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相对于分类讨论思想来说,比较简单,所以把难点确定为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考虑到几何教学的需要,我选择的教学手段是电脑多媒体(几何画板)。

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yz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