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险中心函87号

更新时间:2024-01-16 15:2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

人社险中心函[2009]87号

关于印发街道(乡镇)社区社会保险社会化

管理服务工作流程(试行)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

为进一步加强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提高社会保险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我们研究制定了《街道》(乡镇)社区社会保险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流程(试行)》,现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抓好落实。

附件:街道(乡镇)社区社会保险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流程(试行)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

二00九年十一月五日

街道(乡镇)社区社会保险

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流程(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和劳动保障协理员管理服务行为,提高社会保险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向企业退休人员(以下简称“退休人员”)以及其他参保人员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特制定本工作流程。

第二条 本工作流程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中发[2002]12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关于积极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3]16号)、《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2005]38号)、《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7]20号)、《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9〕32号)等文件的要求制定。

第三条 本工作流程的管理服务对象包括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退休人员、灵活就业退休人员、失业保险参保人员、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员等。

第二章 退休人员的移交

第四条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含退休人员管理服务机构,以下简称“社保机构”)、街道(乡镇)和企业共同做好退休人员向社区移交的准备工作。社保机构、街道(乡镇)要明确移交内容和方法,有关企业要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移交准备。

第五条 企业初次移交退休人员时,要向社保机构提交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申请报告。并与社保机构签订移交协议,明确双方责任和义务,以及退休人员纳入社区管理服务移交清单。移交协议应由双方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公章。

第六条 企业劳资部门应在办理职工退休手续前,向职工发放《企业退休人员居住地调查表》(见附表二,以下简称《居住地调查表》),内容应包括职工居住地址、居住地所在区、街道、社区名称,加盖企业劳资部门印章后交给职工。职工携带身份证及《居住地调查表》到居住地社区,由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核实为本社区居民,并帮助填写《居住地调查表》。职工在一周之内将《居住地调查表》交回企业劳资部门。

第七条 企业整理待移交社区管理退休人员名单,填写《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区管理花名册》(见附表三),由企业盖章和退休人员共同签字确认。

第八条 社保机构收取《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区管理花名册》和《居住地调查表》,与企业核对移交退休人员人数和名单后签字盖章确认。同时告知企业办理相关手续。

第九条 社保机构受理移交后,企业党组织要负责整理待移交人员中的中共党员的组织关系,开具转移介绍信,交给退休人员党员本人。

第十条 退休人员人事档案应由社保机构直接接收或委托专业档案管理机构接收,其基本程序如下:

1.社保机构印发通知,提出分类、整理、装订、时间安排等方面要求,制定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移交清单,向企业发放移交退休人员人事档案通知。

2.企业按照社保机构对人事档案移交的要求,规范整理退休人员人事档案。对退休人员档案材料不全的,企业要予以补办;对不能补办的材料,企业要出具证明,注明缺少材料的名称和原因。填写《企业退休人员人事档案材料目录》(见附表四)和《企业退休人员人事档案交接表》(见附表五)。

3.企业携带社保机构开具的移交退休人员人事档案通知和确认后的《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区管理花名册》,以及《企业退休人员人事档案材料目录》、《企业退休人员人事档案交接表》和退休人员人事档案,到社保机构(或档案管理机构)办理移交手续。档案管理人员对企业所携带材料进行核对,无误后在《企业退休人员人事档案材料目录》上签字,在《企业退休人员人事档案交接表》上加盖公章,企业和社保机构(或档案管理机构)各留存一份,并及时将接收的档案归档保存。

第十一条 企业办理完各项移交手续后,社保机构通过与街道(乡镇)、社区信息共享联网的社会化管理系统直接将退休人员转至社区;尚未开发社会化管理系统的地区,由社保机构逐级将移交汇总表传递到街道

(乡镇)、社区。企业在两天内将加盖社保机构公章的《居住地调查表》交退休人员本人,作为到街道(乡镇)、社区办理相关手续的凭证,并告知退休人员按以下步骤办理相关手续:

1、企业与退休人员共同填写《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基本信息表》(见附表一,以下简称《基本信息表》),做到真实、完整。

2、退休人员在15日内携带《居住地调查表》、《基本信息表》、户口本、身份证、退休证、两张近期一寸照片到常年居住地的社区、乡镇劳动保障工作站(所)办理相关手续。

第三章 灵活就业退休人员的申请与受理

第十二条 社保机构、街道(乡镇)和灵活就业退休人员本人共同做好纳入社区管理的准备工作。社保机构、街道(乡镇)要明确纳入社区管理的内容和方法,灵活就业退休人员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办理。

第十三条 灵活就业人员办理养老金领取手续时,填写《灵活就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申请表》(见附表六),向社保机构提出纳入社区管理的申请。

第十四条 社保机构向灵活就业退休人员发放《居住地调查表》,内容应包括灵活就业退休人员居住地址、居住地所在区、街道、社区名称。灵活就业退休人员携带身份证及《居住地调查表》到居住地社区,由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核实为本社区居民,并帮助填写《居住地调查表》后,加盖社区印章。灵活就业退休人员在一周内将《居住地调查表》交回社保机构。

第十五条 社保机构收到《灵活就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申请表》和《居住地调查表》后,经办人员与灵活就业退休人员进行核对并签字盖章确认。同时,告知灵活就业退休人员纳入社区管理前必须办理的相关手续。

第十六条 社保机构受理申请后,灵活就业退休人员中的中共党员要到组织关系存放单位开具转移介绍信。

第十七条 灵活就业退休人员需移交本人人事档案时,要按照社保机构提出的有关规定和制定的移交清单,将人事档案由原档案管理机构移交到社保机构(或档案管理机构),具体交接程序参见本流程第十条。

第十八条 灵活就业退休人员办理完所有必备手续后,社保机构通过与街道(乡镇)、社区信息共享联网的社会化管理系统直接将灵活就业退休人员转至该社区;尚未开发社会化管理系统的地区,由社保机构逐级将移交汇总表传递到街道(乡镇)、社区。并向灵活就业退休人员告之到社区办理相关手续的基本步骤。

第四章 退休人员的接收

第十九条 退休人员(含灵活就业退休人员,下同)按照规定的程序、持相关资料到社区报到。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按照规定的程序办理接收退休人员的相关手续。

第二十条 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接收退休人员《居住地调查表》、《基本信息表》,并与社保机构移交名单和居住地信息进行核对。

第二十一条 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按照社会化管理服务联系卡的编码规则,确定退休人员联系卡编号,制作社会化管理服务联系卡,发放给退休人员,并进行发放登记。

第二十二条 社区将退休人员编入自我管理和互助服务组织(以下简称“自管组织”),社区接收时通常按首次批量编制和日常接收两种方式编组。

1.首次批量编制的程序

①了解居住分布情况。通过登记退休人员地址、上门走访等方式,确认退休人员总体分布情况。

②合理分组。根据退休人员总量和居住分布情况,按照以下3个原则将退休人员编入自管组织:一是全覆盖原则。每个社区都要建立自管组织,自管组织要覆盖社区内所有退休人员。二是就近原则。以社区、楼群为单位,人员相对集中,便于管理和开展活动。三是数量适中的原则。每个自管组织人数一般在30人-50人左右。

③广泛征求意见。将初步分组情况张榜公布,征求全体退休人员的意见和建议。

④确定分组名单。整理退休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对部分人员进行调整,最终确定每个自管组织的名单。

⑤推举自管组织组长候选人。候选人应具备热心公益事业、有一定协调组织能力、身体条件较好、政治思想觉悟较高等条件。可以采取两种方式确定候选人:一种是由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提名。另一种是通过向退休人员发放调查问卷或召开会议,由退休人员推举。

⑥确定组长。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公开选举。分别召开每个自管组织成员会议,通过投票或举手表决的方式选举。如果候选人只有一位,赞同人数超过2/3即可确定;如果候选人有两位以上,得票多者当选。另一种是由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指定组长人选并征求自管组织全体成员意见后确定。

⑦建立备案制度。将自管组织建立情况和自管组长名单向街道劳动保障工作机构报告,进行备案。

2.日常接收编入。按照新接收退休人员居住地点和就近原则,考虑每个自管组织人员数量,将新接收退休人员进行编组并登记。如新接收退休人员数量较多,可考虑拆分相应自管组织,重新分配人员,程序与首次批量编制程序相同。

第二十三条 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与退休人员核对基本信息,尤其是退休人员的住址、联系电话、家庭情况等信息,均应准确无误。将《基本信息表》装订成册,相关内容录入计算机,建立退休人员完整的基本信息库。

第二十四条 根据《基本信息表》内容,按照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关于做好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四项基础工作的通知》(劳社险中心函[2003]37号)规定的各类特殊群体,将属于特殊群体退休人员的相关信息记入相应的特殊群体服务台帐。

第二十五条 通过向退休人员征求意见或发放社会化管理服务需求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退休人员在养老护理服务、日常文体活动、医疗保健等方面的需求,并登记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需求台帐。

第二十六条 对于退休人员中的中共党员,应按中办发[2003]16号文件的相关规定,办理组织关系转移手续,并将其纳入街道(乡镇)或社区党组织。

第二十七条 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在办完退休人员纳入社区管理所有接收手续后,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或书面形式,经街道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向社保机构报告接收情况。同时将已经确认的退休人员基本信息一并报告。

第五章 退休人员的动态管理

第二十八条 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对纳入社区管理的退休人员实行动态管理。主要包括:及时更新退休人员基本信息、特殊群体台帐和管理服务需求台帐,及时调整退休人员自管组织,办理退休人员转出、转入、注销手续。

第二十九条 退休人员本人、家庭等情况发生变化或社会保障政策进行调整时,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按如下程序及时更新其基本信息。

1.了解基本信息变化。通过定期开展调查或自管组织反馈等方式了解退休人员在兴趣爱好、技能特长、发挥作用、居住情况、配偶和家庭其他联系人等方面的信息变化;通过社保机构传输数据了解参保和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等方面的信息变化;通过街道社区党组织了解政治面貌变化;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退休人员健康档案了解健康状况变化;通过信息系统自动更新或开展家庭走访、家庭调查等方式了解退休人员家庭是否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等方面的信息变化。

2.更新基本信息。根据基本信息变化情况,建立年度基本信息变化情况台帐,进行变化情况备案,记录变化项目、变化时间、了解渠道及经办人,由经办人签字盖章,并将发生变化的基本信息录入计算机或登入纸质台帐。

3.报告基本信息变化情况。完成基本信息更新工作后,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要立即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或纸质报表形式向街道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及社保机构报告。因社保机构传输数据而发生信息变化的情况,可不再报告。社保机构要对发生变化的项目及时做更新处理。

第三十条 主要是对高龄、孤寡、特困和重病等群体台帐的更新,程序如下:

1.检索。分别以高龄、孤寡、特困和重病为关键词,检索更新后的退休人员基本信息库,列出对应项目发生变化的人员名单。

2.处理。更新高龄、孤寡、特困和重病等人员台帐(纸质或计算机),做调入或调出处理。同时,建立特殊群体更新情况日志,进行更新情况备案,记录变化时间、类别、新增、减少、经办人等信息,并由经办人签字盖章。

3.报告。完成特殊群体台帐更新工作后,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或纸质报表形式,将每类特殊群体台帐更新情况向街道(乡镇)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及社保机构报告,并提出相关的工作建议。社保机构及时进行更新处理,对相关工作建议进行汇总、整理和分析。

第三十一条 退休人员管理服务需求的动态更新程序如下:

1.制定管理服务需求动态管理计划。计划应包括跟踪管理的时间、内容和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文体娱乐需求、医疗保健需求和养老服务需求的动态更新。主要方法包括定期召集自管组织开会、开展调查和征求意见等。

2.通过对退休人员基本信息库的维护更新,了解退休人员在兴趣爱好方面的需求变化,分析潜在的文体娱乐需求。

3.通过对健康档案的维护更新,了解退休人员在医疗保健方面的需求变化,分析退休人员健康状况随着开展医疗保健服务所产生的变化。

4.通过自管组织或开展调查等方式采集退休人员在养老护理服务和社会机构养老等方面的需求变化,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第三十二条 因退休人员数量发生增减变化,致使各自管组织人数失衡时,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应对自管组织进行相应调整,程序与第二十二条中关于首次批量编制的规定相同。

第三十三条 退休人员纳入社会化管理服务后,因居住地发生改变,应及时变更社会化管理服务机构,办理跨社区转移。具体办理程序如下:

1、转移受理。退休人员本人或委托人持居住地房产证明或租房协议等(到子女处居住的应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到转入地社区填写《企业退休人员跨社区转移申请表》(附表七,以下简称“跨社区转移申请表”),转入地社区审核同意后,在《跨社区转移申请表》签章同意转入。

2、确认转出。退休人员本人或委托人持该函到原社区办理转出手续,转出地社区收回《联系卡》。已建立社会化管理计算机系统网络化管理的,通过系统变更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机构。同时转出地社区在《跨社区转移申请表》签章后返给退休人员本人,作为确认转出的书面凭证。

3、确认转入。退休人员本人重新填写《基本信息表》并持《跨社区转移申请表》15日内到新社区报到。转入地社区按第四章的要求接收退休人员。同时,实现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的在系统中接收确认。

4、清理资料。转出地社区及时将转出的退休人员从本社区的自管组织中移出,如是自管组织组长转出,按照程序准备重新确定;在待转出退休人员基本信息库中,以及相关的特殊群体、管理服务需求等台帐中注明“正在转出”字样。

5、建立台账。转入、转出社区建立退休人员转移情况台账。

6、定期报告。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及社保机构报告本社区退休人员转移的有关情况。

第三十四条 退休人员转出本社区满一年后,转出社区可对其基本信息进行注销,并在退休人员转出本社区情况台帐的相应位置标注“已注销”字样。整理或重新建立台帐时,注销的信息不再转入。

退休人员死亡时,社区也要对其相关资料进行注销,程序如下:

1.核实情况。接收自管组织报告的退休人员死亡信息后,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要在两天之内上门走访慰问,核实有关情况。

2.办理注销手续。根据退休人员家属或权威机构提供的死亡证明,填写退休人员注销情况台帐。

第三十五条 退休人员发生死亡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应当停发或暂时停发基本养老金情形的,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应在7日内及时报告社保机构停发养老金。

第六章 开展社区服务

第三十六条 社区应积极组织开展面向退休人员的各项服务活动:一是组织自管组织开展日常文体娱乐活动;二是开展特殊群体服务;三是日常走访服务;四是提供医疗保健服务;五是发布养老护理服务和社会养老机构相关信息;六是组织文体娱乐、医疗保健等方面的培训讲座。

第三十七条 日常文体娱乐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是由劳动保障协理员通过指导退休人员自管组织来开展的,还可以通过成立兴趣爱好小组、志愿者服务队伍和参加街道社区党组织活动等形式,组织退休人员开展文体娱乐活动。

1.拟定文体娱乐活动计划。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要结合上一年度开展文体娱乐活动情况,有针对性地引导自管组织制定计划。一般是按年和月为周期制定。自管组织结合自己的特点,分别制定文体活动计划。计划内容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时间安排;二是举办活动的次数、拟参加人员、主题和内容。

2.广泛征求意见。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召开自管组织组长会议,进行讨论,对计划进行修订,并张榜公示,广泛听取退休人员的意见和建议。

3.确定计划。综合各方面意见后,报街道劳动保障工作机构批准,并将批准后的活动计划存档备案。

4.组织实施文体娱乐活动。按照活动计划安排,自管组长在每次开展活动之前,通过电话、公告等形式通知参加人员。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与自管组长一起做好参加人数统计、活动场地安排、物品准备等工作。

5.总结活动开展情况。自管组织组长在每次开展活动之后,要征求本组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并对每次开展文体娱乐活动进行总结,同时将活动有关情况进行备案。

6.定期向街道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和社保机构报告开展文体娱乐活动情况。

第三十八条 对退休人员中的特殊群体,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应进行定期走访慰问并相应提供上门服务。

1.定期走访慰问

①制定特殊群体走访慰问计划。按照当地社保机构有关规定,以特殊群体管理服务台帐为依据,在每年初制定特殊群体走访慰问计划。计划中应明确走访慰问的时间、人数和所需费用。

②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可以有四种方式:劳动保障协理员陪同有关领导慰问;劳动保障协理员单独慰问;劳动保障协理员与自管组长一起慰问;劳动保障协理员委托自管组长慰问。慰问前,应准备好慰问品或慰问金,慰问期间,要征求退休人员对社会化管理服务的意见和建议。

③记录走访慰问情况。对走访的对象、时间、原因、慰问金的使用、慰问品发放以及走访对象反馈的意见和建议,要进行逐一登记。

④报告走访慰问情况。按照社保机构规定的时间,通过网络或书面形式向街道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和社保机构报告。

2.为行动不便的特殊群体提供上门服务

①制定上门服务方案。按照当地社保机构有关规定,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要明确为行动不便特殊群体提供上门服务的时间、频率、内容和范围。

②制定可提供上门服务人员台帐。包括志愿者服务队伍、义工、帮扶互助小组、养老护理员等团体和人员情况。

③组织有关人员上门服务。与可提供上门服务的团体或人员联系,开展上门服务。上门服务期间,要征求退休人员对社会化管理服务的意见和建议。

④记录上门服务情况。对上门服务的对象、时间、服务内容、提供服务团体或人员以及服务对象反馈的意见和建议,要进行逐一登记。

⑤报告上门服务情况。按照社保机构规定的时间,通过网络或书面形式向街道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和社保机构报告。

3.有条件的社区要建立助老呼叫服务系统,提升服务手段。

第三十九条 除对特殊群体提供相应服务外,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还要对退休人员提供日常走访服务,具体程序如下:

1.在退休人员向社区报到的15日内,劳动保障协理员要对其进行上门走访,开通联系渠道,了解退休人员生活状况,征求他们对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2.日常工作中,劳动保障协理员本人或委托自管组长,结合辖区内管理退休人员的数量,每3个月或半年进行一次上门走访。

3.记录走访慰问情况。每次日常走访完成后,劳动保障协理员要对走访人员、时间、经办人以及退休人员反应的意见和建议,进行逐一登记。

4.报告日常走访情况。每次完成全面日常走访后,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通过网络或书面形式向街道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和社保机构报告,包括应走访人数、实际走访人数、走访形式以及退休人员反应的意见和建议等内容。

第四十条 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应面向辖区内退休人员提供医疗保健和医疗保险服务,程序如下:

1.了解社区卫生服务资源。通过向上级主管部门获取资料或开展普查等方式,了解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资质、人员、条件等情况。还要直接向社区居民、尤其是退休人员了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服务的情况。

2.筛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协助社保机构,经过沟通、商谈、签订协议等方式,确定向退休人员提供医疗保险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3.建立健康档案。协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通过走访慰问、提供就诊服务等方式,为退休人员建立健康档案。

4.开展义诊服务。依据健康档案,针对社区内退休人员的常见病、多发病,协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外请有关专家,为退休人员提供义诊服务。

5.开展康复指导服务。邀请康复专家专门指导志愿者服务队伍、帮扶互助小组等团体,向行动不便的退休人员提供康复指导服务。

6.提供医疗保险费用报销服务。有条件的社区,应协助退休人员办理医疗保险费用报销的有关手续。

第四十一条 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要发布养老护理服务等信息。通过社保机构了解本地区可提供的养老护理服务情况,采取张榜公示、自管组织传达、座谈会等形式告知退休人员。

第四十二条 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要根据退休人员的兴趣爱好,以及在文化、艺术、生活技能、医疗保健等方面的管理服务需求,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专题讲座或培训。

第七章 社会保险管理服务

第四十三条 提供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相关服务;开展社会保险政策咨询和查询服务;开展领取社会保险待遇资格认证;帮助死亡退休人员家属申请丧葬补助金和遗属津贴;协助社保机构做好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的资格认定和情况反馈工作。

第四十四条 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应协助社保机构为退休人员(含离休及领取遗属津贴人员,下同)办理领取养老金或遗属津贴资格认证手续。其中,面向本地居住退休人员开展资格认证工作,可分为定期和动态两种。

1.定期为辖区内居住的本地退休人员办理资格认证程序

①制定计划。依据社保机构关于开展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工作的有关要求,掌握本次认证的范围、时间和办法。制定开展资格认证的工作计划,明确每个步骤的时间进度。

②发放认证表。召集自管组长开会,布置认证工作,提出要求,并向他们发放资格认证表。

③回收认证表。督促各自管组织按照规定时间进行填表、回收工作。对于行动不便的退休人员,要进行上门认证,帮助填写认证表。

④审核认证表。逐份审核回收的资格认证表,没有按照要求填报的,由自管组长转退休人员进行重新填报。

⑤督促认证。对于未按要求进行认证的,如找不到退休人员本人,应及时与其子女或联系人取得联系,了解退休人员情况,通知其尽快补办认证手续。

⑥按时报告。社区按照规定时间,填制《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情况表》(见附表八)并加盖印章,形成书面报告,与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表一并报给街道劳动保障工作机构。街道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将《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情况表》与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表进行比对审核后,填制本街道《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情况表》并加盖印章,形成书面报告,与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表一并报告社保机构。书面报告要说明已办理认证人数、认证结果,未办理认证人数、未办理认证的原因以及需要再次认证的人数。

2.动态开展资格认证程序

①发现情况。通过走访慰问、自管组织或社区居民报告、自管组织开展活动等形式了解退休人员的生存状况。

②核实情况。接到退休人员死亡的信息报告后,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必须上门进行核实。

③出具证明。通知死亡退休人员家属在规定期限内开具医院的死亡证明或公安机关的户籍注销证明。

④按时上报。退休人员死亡7日内,要将相关证明和死亡退休人员信息报告社保机构。

3.街道劳动保障工作机构为辖区内居住的异地退休人员办理资格协助认证手续

退休人员本人前来办理的,程序如下:

①审核资料。街道劳动保障协理员接待前来办理异地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手续的退休人员,审核其携带资料是否齐全。核对退休人员身份证和退休证。核对资格认证表相关信息与退休人员身份证和退休证是否一致。

②签字确认。审核认定后,在协助认证表上加盖街道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印章并签署经办人和负责人姓名。由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将盖章后的资格认证表中的一份,交还退休人员本人。

③建立台帐。建立异地居住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办理情况台帐。

④定期报告。定期将办理异地居住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情况书面报告社保机构。

退休人员委托他人前来办理的,程序如下:

①了解基本情况。接待退休人员委托人,查看委托人身份证件,了解异地居住退休人员不能前来办理的原因,询问异地居住退休人员联系电话和家庭地址,并做好记录。

②预约上门。与异地居住退休人员居住所在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联系,确认异地居住退休人员家庭住址并预约上门时间。

③上门办理。与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一起,或委托其上门为退休人员办理认证手续。核对退休人员身份证和退休证,必要时,帮助填写资格认证表。

④签字确认。回收异地居住退休人员资格认证表,审核确认后,加盖街道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印章并签署经办人和负责人姓名。由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将盖章后的资格认证表中的一份,交还退休人员本人。

⑤建立台账。建立异地居住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办理情况台帐。

⑥定期报告。定期将办理异地居住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情况书面报告社保机构。

第四十五条 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指导死亡退休人员家属申领丧葬补助金程序如下:

1.查看资料。了解到退休人员死亡消息后,查看死亡退休人员基本信息库,初步了解其家庭及供养人情况。

2.告知权利。告知死亡退休人员家属、亲属或供养人享受丧葬补助金的有关政策规定,发放待遇申请表。向其家属详细说明待遇项目以及申领条件和手续,避免申领时材料缺失或不合格。并告知其开具当地规定形式的退休人员死亡证明。对不符合申领条件的,要做好解释工作。

3.按时报告。退休人员死亡后7日内,将死亡退休人员家庭情况和死亡证明报社保机构。

4.申领待遇。指导退休人员家属持退休人员死亡证明、公安部门注销户口证明等社保机构要求提供的资料,到社保机构办理该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险关系注销和丧葬补助费申领手续。

5.记录退休人员家属申领丧葬补助金情况。

第四十六条 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指导死亡退休人员家属申领遗属津贴程序如下:

1.查看资料。了解到退休人员死亡消息后,查看死亡退休人员基本信息库,初步了解其家庭及供养人情况。

2.告知权利。告知死亡退休人员家属、亲属或供养人享受遗属津贴的有关政策规定,发放待遇申请表。向其家属详细说明待遇项目以及申领条件和手续,避免申领时材料缺失或不合格。对不符合申领条件的,要做好解释工作。

3.按时报告。退休人员死亡后7日内,将死亡退休人员家庭情况和死亡证明报社保机构。

4.申领待遇。指导退休人员家属持书面申请(或申请表)、退休人员死亡证明或公安部门注销户口证明、供养关系证明等相关材料,到社保机构办理申领手续。

5.建立领取遗属津贴人员台帐。

第四十七条 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要指导个体劳动者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1.负责采集参保人的基础信息,定时上传给本辖区的社保机构。

(1)定期对本辖区的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及失业人员进行调查,分类登记,掌握应参保、已参保和未参保人数。

(2)审核参保登记资料。

①个体工商户需提供居民身份证、户口簿、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

②自由职业者需提供居民身份证、户口簿及工作经历证明材料。

③失业人员需提供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书或失业证、居民身份证等。

④材料齐全且内容真实完整的即时受理,如不符合办理的规定,应告知原因,并将全部材料退还。

2.指导参保人携带本人户口本、居民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照片,以及社保当地经办机构规定的其他材料到所在地社保机构办理参保登记相关手续。

3.告知两种缴费方式:对选择银行代缴的参保人员,提示其到指定银行开立存折、足额存款;对选择现金缴费的,参保人员持社保机构开具的缴款单到指定银行缴纳。

4.参保人员死亡后,指导其亲属到社保机构办理相关手续。

第四十八条 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协助所在地社保机构开展摸底调查、宣传动员工作,帮助社区居民办理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登记、缴费、报销手续。

1.对本辖区的常住居民进行调查,掌握应参保、已参保和未参保情况,将摸底情况及时上报所在地社保机构。

2.通过利用本辖区宣传栏公示,发放社保机构统一印制的宣传品,宣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公开参保缴费、就医和医疗费用支付等程序,提供医疗保险有关政策咨询。

3.负责收集居民的资料和采集基础信息,初审居民参保、变更、注销登记等材料,定时报送给所在地社保机构,同时做好有关资料归档备案工作。

(1)参保登记初审。

①收集居民本人户口本、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近期一寸免冠照片、困难居民相关证明等证件或资料。

②审核证件或资料是否齐全,填报信息内容是否准确。通过初审的,核准其姓名、性别、住址、公民身份证号、缴费人员类别等以及缴费存折(或银行卡)开户银行、账号等相关信息后,将资料报送给所在地社保机构。未通过初审的,向居民说明理由。

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开展上门登记参保服务。

(2)变更登记初审。

对参保居民提供的姓名、公民身份证号、住址、缴费人员类别、缴费存折(或银行卡)账号等基本信息变更证明资料进行审核后,将资料报送给所在地社保机构。

(3)注销登记初审。

参保居民发生退保、转移(包括出国、参军等)、死亡等情形时,采集证明材料后,将资料报送给所在地社保机构。

(4)资料归档备案。

收到本辖区社保机构复审结果后,将参保居民有关资料归档,办理参保居民参保、变更、注销登记等信息的备案手续,建立并维护社区参保人员数据库。

4.告知参保居民缴费方式、缴费标准和缴费截止时间。对于选择委托银行代扣的,提示其到指定银行足额存款;对于选择到银行直接缴费的,指导参保人员持社保机构开具缴款单到指定银行缴纳。

5.通知参保居民持本人户口薄或身份证及缴费凭证到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领取医疗保险证(卡)、专用医疗手册等相关证件,并办理签字手续。

6.负责本辖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续保催缴工作。

7.指导参保居民按照规定选择定点医疗机构,并按规定办理变更手续。

8.受理居民医保参保人员因急诊、转诊、异地就医等在非定点医疗机构发生医疗费用的审核报销事宜。

第四十九条 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要为失业人员提供失业登记、失业保险待遇支付的资格认定等服务。劳动保障协理员提供失业登记服务时,要审核失业登记人员资料,指导他们填写失业人员登记表,为其办理失业证明,建立失业人员台帐;提供失业保险待遇支付的资格认定服务时,要及时准确掌握失业人员就业与再就业情况,做好为社保机构提供有关证明、资格认定等工作。

第五十条 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要协助社保机构为农民办理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相关手续。

1、收集并上报农民参保登记、申领养老保险待遇、申请办理关系转移等所需材料和相关数据,帮助参保农民填写有关业务表单。

2、告知参保农民按时缴费,通知符合待遇领取条件参保农民办理待遇申领手续等。

3、做好新农保政策宣传解释、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农村居民基本信息采集、相关情况公示等工作。

4、及时向社保机构反映参保农民的意见,提出改进经办工作的建议。

第五十一条 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要通过电子显示屏、触摸屏、发放宣传单宣传新出台的社会保险政策。对社会保险对象咨询的有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政策进行查询、解答和提供解决途径和方法。并对咨询问题、解答情况进行记录。遇到难以准确回答的问题,应及时报告社保机构,尽快予以答复。

第五十二条 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要帮助社会保险对象查询有关社会保险政策文件,了解其可享受的社会保险待遇和社会化管理服务内容。

第八章 附则

第五十三条 本工作流程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负责进行解释。

第五十四条 本工作流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附表:一、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基本信息表

二、企业退休人员居住地调查表

三、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区管理花名册

四、企业退休人员人事档案材料目录

五、企业退休人员人事档案交接表

六、灵活就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申请表

七、企业退休人员跨社区转移申请表

八、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情况表

注:上述表格,请到下载管理中心下载。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yf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