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全盘西化思潮

更新时间:2024-05-01 13:2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试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全盘西化思潮

——古论今用

吴永亮

摘要——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知识界发生了“文化本位主义”与“全盘西化”派的论战,以陈序经、胡适为代表的“全盘西化”派提出“我们唯一的办法,就是全盘接受西化”。

什么是全盘西化:

晚清以来,中国屡遭西方列强侵略,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屡遭棒杀。一些有西方留学背景的知识分子认为是传统中国文化造成了这种局面,因此主张完全照搬西方文化,抛弃中国传统文化。其字面意思就是完全般照西方文化,抛弃中国传统文化。(又有一说‘西化’指的是‘近代化’)而目的就在于摆脱晚清以来,中国屡遭西方列强侵略,政治、经济、军事皆受制于人的社会现状。 全盘西化思潮: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中国知识界发生了“文化本位主义”与“全盘西化”派的论战。以陈序经、胡适为代表的“全盘西化”派提出“我们的唯一办法,是全盘接受西化”,并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

时代背景:

? 1930年代国民党的“尊孔读经”运动;

①、1934年2月,蒋介石的“新生活运动”,目的是“一般国民衣食住行能整齐、简单、朴素,过一种合乎礼义廉耻的生活”;

1

②1934年国民党通过决议,规定8月27日为“先师孔子诞辰纪念日”,各校须举行纪念大典;

③1934年10月,国民党要员戴季陶、陈立夫发表讲话,从理论上证明“尊孔读经”的合理性。戴季陶:“经书为我国一切文明之胚胎,其政治哲学较之现在一般新学说均为充实。”陈立夫:传统文化“光芒万丈,无与伦比”。

? 1935年1月10日,王新命、何炳松等十教授《中国本位文化宣言》;

提出“根据此时此地的需要”,建设以中国为本位的文化。其主要观点有二:其一,文化建设要不守旧,不盲从,根据中国的需要,对旧文化去其渣滓,存其精英,对西方文化取长舍短,择善而从,建设中国的本位文化。其二,不同文化有不同的特点,吸收欧美的文化是必要而且应该,但须吸收其所当吸收,而不应以全盘承受的态度,连渣滓都吸收过来。也就是存其所当存,吸收其所当吸收。(周策纵:“十教授最担心的看来是怕中国湮没于西方文明之中。他们没有看到,中国最急需的是要迅速地掌握西方文化知识和工业技术,中国不会被湮没。贯注于中国固有的基础,只会导致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减缓,为顽固派阻碍现代化运动提供借口(如梁启超、梁漱溟所做的那样)。”)

全盘西化论的提出最早是在1898年,樊锥在《开诚篇三》中说:“一切繁礼细故,??四民学校,风情土俗,一革从前,搜索无剩,唯泰西是效,用孔子纪年,除拜跪繁节,以与彼见而道群。”然而樊的主张很多读书人的强烈反对,称其“首倡邪说,背叛圣教,败灭伦常,

2

惑世诬民”。1935年,胡适在《充分世界化与全盘西化》中说:“我主张全盘的西化,一心一意的走上世界化的路。”后来,即1937年,岭南大学陈序经又写了《全盘西化论》,说:“在文字方面,??曾发表一篇《再开张的孔家店》,动机就是批评孔祥熙先生提议保护孔林孔庙的理由,而目的确是指出全盘西化的必要。”(陈序经《全盘西化论》,1937)

陈序经是领导这场文化思潮的核心人物,针对社会上复古文化的兴起和当局“保存孔学”的文化主张,他指出:“文化是日新月异的,它时时刻刻都在演化的进程中”。现代中国的落伍,恰是因为中国没有能跟上世界文化的进步。在《再开张的孔家店》里,陈序经对利用当时流行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两分法来对待西方文化的做法提出了质疑。他认为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是分不开的,物质文化随着精神文化的演化而演化,故一方面提倡西方的物质文化,一方面又提倡东方的精神文化是行不下去的。对儒家思想,陈的批评更是严厉,他指出:

孔子的绝对尊军思想,可以说是中国数千年来专制政治的护身符。因为他是专制主义的辩护者,所以在专制主义流行时,就是他的学说流行的时代,专治淫威最盛的时代,也就是他的学说最猖獗的时代。……将来的中国而欲求政治的解放,则杯葛孔家店,当是我们的第一要务。

陈序经声明,杯葛孔家店并不是反对研究孔子学说,但“为学问而研究学说是一件事,用一种学说来支配一个时代又是一件事”。在陈

3

看来,孔学已经完全不合现代社会的需要,听任这一旧学说来支配现代的社会,是不能容忍地的。“若我们不勉力去阻止他的实施,那么中国今后的政治文化的趋势,恐怕不外是过去专治淫威的再生。”

陈序经对孔学的批评也许激烈了点儿,但他也承认“目的却是提出全盘西化的必要”。陈序经认为在世界文化中有一个基础文化,西洋文化就是现代的基础文化,是现代化的根本,而中国文化则是在闭关时代苟延残喘的文化,是一种不适宜现代世界的旧文化。因此“提出全盘的和彻底的西化,使整个中国能够整个的西化(近代化),这是我的本意。”

引进西方文化的意义

1930年5月,陈序经发表《孔夫子与孙先生》,对孙中山先生思想主张做了深入的剖析。在文中陈序经得出三个结论:第一,从文化物质方面看,“孙先生主张全盘效法西方”;第二,从文化道德方面,孙中山选择了中国固有的道德,首先是忠孝,次是仁爱,次是信义其次是和平。这种固有的旧道德,就是孔子的根本道德。由此,陈序经指出“专从道德方面看,我们觉得孙先生与孔子是完全立于同情的战线里”。第三,文化的政治方面来看,“孙先生以为,??补救之方,在于取资欧美之制度”。陈序经将孙先生定位为“中体西用”的代表,并指其主张的不可施行性,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相互影响,“体”、“用”不可分割,东西方文化的结合使用带来的是思想的矛盾与动荡,引入西方的物质文化的同时,东方文化也必将接受西方精神文化的冲击。

4

纵观古今,综合国力强的国家或集团总是会向弱国输入他们的思想观念,舶来文化的入侵几乎是所有后发展国家都会遭遇的问题。历史上,与我们相近的国家中,只有日本成功地避开了上述问题。原因就是他们及时主动地接受了西方文化,全部毫无保留的接受。1980年8月,邓小平同志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一文中指出:“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专制传统比较多,民主法制传统很少??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二者应当相互依赖、相互配合。”在过去三十年里,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可以说是“效果明显”,大陆的经济增长极快。但是政治体制的改革收效甚微,改革开放到十四大召开(1979-1992),经济的腾飞加上体制的不完善,滋生了一定程度的腐败,社会思想急剧动荡,以至于发展成严重的恶性事件;十四大到现在(1992- ),权力腐败、贫富差距加大等引起的社会矛盾更加严重。究其原因,不过是传统的中国文化驾驭不了经济腾飞中的中国。

推行西方文化的可行性

对文化的界定:何为文化?陈序经提出:“文化可以说是人类适应环境以满足其生活的努力的工具和结果。”文化具有动态的特点。“人类因为有了创造文化的能力,他们也有了改变、保存、及模仿文化的能力。他们若觉得他们的文化优缺点,他们可以改变之。他们若觉得他们的文化比他人的文化好得多,他们可以保存之。他们若觉得人家的文化比自己的文化高一点,他们可以模仿之。”

文化的内容是不能遗传的,是通过后天学习而来。正因为人们习

5

惯了在本族文化熏陶下习得的交往准则、行为规范与模式、价值观念,所以当人们看待外国文化现象时,总是不自觉把自身文化作为唯一的参照标准去理解、评价或选择吸收他族的文化。这就形成了文化的差异和冲突。

——王隽《东西方文化差异论》 以上都说明文化引进的可行性,就像认识身边的自然现象中的物理定律的过程一样,我们在生活中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接触到了西方的思想文化,并体现在行为中。只是我们不认同罢了,这也是受到了传统思想意识的影响,“天朝上国”、“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小农思想影响深刻。我们缺的只是全面的接触、了解。

也许“全盘西化”这个词代表的观点过于偏激,但我们不怕矫枉过正,只怕毫无成效。

参考文献: 论文类:

1.王隽:《东西方文化差异论》,《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第27卷 第6期 2005年11月

2.薛立强、杨书文:《当代中国社会矛盾的变化》,《学习与探索》,21007年第3期

6

3.张利民:《胡适与全盘西化论》,《哲学动态》1997年第10期 4.许曦明:《从文化自卑到文化自尊——基于胡适“全盘西化”论的思考》,《宁波大学学报》第23卷 第1期 2010年1月 著作类:

5.赵立彬《民族立场与现代追求:20世纪20-40年代的全盘西化思潮》2005年

6.郑大华:《民国思想史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 启良:《20世纪中国思想史》 2009年

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ye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