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郑州大学文学院美学原理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更新时间:2023-08-05 11:1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目录

2016年郑州大学文学院美学原理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一) (2)

2016年郑州大学文学院美学原理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二) (11)

2016年郑州大学文学院美学原理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三) (18)

2016年郑州大学文学院美学原理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四) (26)

2016年郑州大学文学院美学原理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五) (35)

第1 页,共42 页

2016年郑州大学文学院美学原理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一)

说明:①本资料为VIP包过学员内部使用资料。——————————————————————————————————————————一、名词解释

1.移情说

【答案】“移情说”是在西方现代美学中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也是心理学美学流派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理论。德国心理学家、美学家立普斯是“移情说”的主要代表和创立者,他真正从心理学出发,对移情说作了全面、系统的阐明的。立普斯的“移情说”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把审美对象与审美欣赏都视为同一个自我,即没有自我的欣赏、没有自我的移情,也就没有美的对象。移情现象是一种“外射”作用,即把我的情感“外射”到事物身上去,使它变成事物的属性,达到物我同一的境界。

2.荒诞主义戏剧

【答案】荒诞主义戏剧是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在法国兴起和形成,而后流行十戏剧舞台的一种文艺思潮流派,是现代戏剧流派之一。“荒诞派戏剧”这一名词最早见于英国戏剧评论家马丁·艾思林1962年出版的《荒诞派戏剧》一书,它是作者对20世纪50年底啊在欧洲出现的贝克特、尤内斯库和品特这类剧作家作品的概括,荒诞派戏剧的哲学基础是存在主义,否定人类存在的意义,认为人与人根本无法沟通,世界对人类是冷酷的、不可理解的,他们对人类社会失去了信心,这是二战后西方一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荒诞主义戏剧没有完整连贯的情节,没有戏剧冲突,舞台形象支离破碎,人物语言颠只倒四,它表现的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痛苦的,人与人的关系是无法沟通的。

3.美育书简

【答案】《美育书简》又译作《审美教育书简》,是德国古典美学家席勒的代表作,也是席勒美学思想的集中体现。追求人类本性的完善,提倡理性的自由是席勒美育思想的核心。作者鉴于他所处的时代“上层腐朽,下层粗野”的状况,认为当时的人是不完整的分裂的人。这种分裂的人身上存在着两种冲动,即形式冲动和理性冲动。但二者各有强制性,不能直接结合,故要是二者结合,人从自然人走向理性人,中间必须要有一座桥梁,这便是审美教育。审美教育能使人恢复健康、赋予人美的心灵、充当人性的教师,它尤其能唤起人身上的第三种冲动——游戏冲动。这种冲动是自由的同义语,它使得感性与理性、物质与形式等对立都结合起来,从而克服人的分裂状态。

4.美育

【答案】美育是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作为感性教育和趣味教育,致力于完善人的基本素质,实现人类自身美化,拓展人的精神世界,塑造完美的人格,培养高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第2 页,共42 页

5.审美理想

【答案】审美理想是一种特殊的理想,是因为审美理想本质上是一种追求从一般人生境界向审美境界提升的超越精神,体现着人对生存意义不断探询和追问的最高心灵旨趣,而人的这种向着未来不断探问、寻求人生境界不断超越的超验追求精神,也正是审美活动一种特殊意义。

6.距离说

【答案】“距离说”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语言学家、美学家布洛提出的美学理论,又称“心理距离说”。它要求人们自己与外物分离。“距离”这种审美现象完全是超脱人的实用功利日的的,从实际生活中超脱出来,与宇宙人生保持一定的距离,冷静地、客观地观察事物。即客体才成为审美的客体,才有对客体的审美的欣赏,在欣赏中才有审美的愉快。因此“心理距离”是产生美与美感的根源。“心理距离说”成为心理学美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

7.科学美

【答案】物理学领域的一些大师认为:“科学美”表现为物理学理论,定律的简洁、对称、和谐、统一之美,也就是说,“科学美”主要是一种数学美、形式美。科学家对于美的追求,在物理学的研究中有重要的作用。

8.美学

【答案】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审美活动和美的创造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关于美的问题包括美的普遍本质,美的根源、特征、形态及美的主客观统一性等;美感问题包括美感的性质、特征及影响美感产生与发展的客观因素与心理因素等;审美活动规律包括审美经验与审美意识的形成、美育的有效实施等,美的创造活动规律包括提高审美主体的对美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包括人们如何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各种艺术创作,在生活中创造美等。

二、简答题

9.分析优美和崇高的实质。

【答案】(1)从实质上来说,优美和崇高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人生境界。

(2)这种人生境界各方面都是和谐的、统一的,那就是优美;如各方面都是对立的、冲突的,那就是崇高。

(3)这两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如果从社会学角度说,优美意味着作为个体的人与生活于其中自然、社会的私谐统一;崇高意味着人与自然、社会的矛盾,这种矛盾甚至发展为对立和冲突。

(4)优美和崇高这两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如果从人生实践角度上来说,优美意味着理想与现实的和谐统一,崇高意味着理想与现实的对立与冲突。

(5)如果从认识论角度来说,优美是理性内容和感性形式的和谐统一,崇高是理性内容和感性形式的互不协调。

第3 页,共42 页

10.艺术作品可分为哪几层,各层有什么关系?

【答案】(1)艺术作品的层次

①物质材料层

即艺术作品赖以在现实中存在的物质实体和媒介,如大理石、画布、颜料、纸张、舞台、银幕、胶卷和录像带等;

②符号形式层

各种艺术都有自己指向意象世界的独特的符号形式,如色彩、线条、形体、音符、旋律、词语等,他们构成了艺术作品的第二层次;

③意象世界层

它是指建立在前两个层面基础上的、非现实的、展现人类审美经验的、能转化为被感性把握的、富有意味的表象世界,它是艺术作品的核心层次;

④超验意境层

超验意境层是审美意象背后所蕴涵着的形而上的人生哲理意味,它是艺术作品可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2)艺术作品四个层面的关系

艺术作品的四个层面总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共同构成犷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一个后面的层面总是以前面的层面为基础的,同时,它们又并非超越于前者之外,而是如水乳交融般地渗透在前者之中。

例如,符号形式本来就始终是以物质材料的方式存在的,而审美意象则是通过符号形式的意义来构成的;意境虽然具有形而上的超验色彩,但却从不脱离具体的审美意象,意象层面恰恰是进入意境层面的必由之路。没有意象的引导,意境的产生根本无从谈起。中国的戏曲没有布景,只凭动作及意象来暗示一种境界;中国的古诗少用动词,仅凭名词、形容词构成的意象就能引导读者进入一种超验的意境。

总之,艺术作品乃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不断生成的结构系统,又是一个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其中各个层面相互联系、相互凭依,环环相扣,缺一不可。这些层面只有在整体的结构系统中才有其存在的价值和地位,离开了这个整体,每一单个的层面都将变得毫无意义。

11.柏拉图的迷狂说。

【答案】(1)“迷狂说”

“迷狂说”是柏拉图提出的命题,他认为高明的诗人都是凭灵感来创作。“迷狂说”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神明凭附”,它是“迷狂说”的基本内涵,即神灵凭附在一般诗人身上,使其打造出动人的诗歌作品;一是“灵魂回忆”,它要比“神明凭附”更“高贵”一些。“灵魂回忆”中灵魂对美的追求不是出于被动的“神灵凭附”,而是出于某种对理念美的怀恋,因而是自觉的灵魂,这种自觉的灵魂按照美的阶梯有次序地逐步上升。

(2)“迷狂说”的理性主义立场

柏拉图的迷狂说揭示了灵感的来源和非理性特征,并极大地弘扬了非理性精神,但迷狂说在

第4 页,共42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y3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