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古代文化常识精练6

更新时间:2023-12-01 11:2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考文言文古代文化常识精练六

1、以下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京兆:地名,古代的二级行政单位,所管辖范围大致相当于陕西西安及其附近所属地区。

B.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一种褒扬的评价。

C.陛下是对帝王的称呼,古代不敢直称帝王,转而称呼他殿前阶下的人,表示尊重。

D.“大计”是明代考核外官的制度,根据官员德业表现的等第来定赏罚。

2、以下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明帝太和年间始置进士科目。唐亦设此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

B.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C.刑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是掌管刑法、狱讼等事务的官署。

D.《三国志》和《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其中《史记》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部分。

3、以下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礼部,中国古代官署,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贡举、户籍等事项。 B.卿早期是古代对人的敬称,适用范围较广,后来多用作君主对臣下的称呼。 C.教授,学官名。始于宋代,为讲解经义、掌管课试的一种文职官员。 D.御史中丞:官名,汉朝为御史大夫的次官,唐复置御史大夫,亦往往缺位,仍以中丞代行其职。

4、以下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乞留”指百姓请求挽留官员。明朝重视当地百姓对地方官任期届满后去留的意见。

B.仪同三司:非三司而仪制同于三公。三司即三公。唐代称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为三司。

C.朕是古人的自称,本来就是指地位权势高的人,自秦始皇开始专用为诸侯王或皇帝的自称。

D.“擢拜”提拔授官。如《后汉书?赵岐传》:“会南匈奴、乌桓、鲜卑反叛,公卿举岐,擢拜并州刺史。

5、以下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B.“拜”指授予官职。古时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有“迁”“谪”“转”“徙”“改”“移”“补”等,其中“迁”“谪”都指贬官。

C.“夺情”指夺去官员孝亲之情,官员不必离职居家守丧。

D.受禅,是中国古代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也指新皇帝接受旧皇帝让给的帝位。

6、以下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B.“经略”是指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掌管一路或数路军、政事务,职位高于总督。

C.臣早期是古人表示谦卑的自称,百姓也可以自称“臣”,后用作臣下对君主的自称。

D.“进士”是指在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殿试的人,意思是可以进授爵位的人,而应试者被称为“举进士”。

7、以下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东”秦汉时普遍用地处崤山谷地的函谷关作为区分东、西两大地域的界标,分别称关东、关西。

B.“嘉靖”是明世宗的年号。汉武帝开创了年号纪元先例,自此,历朝诸帝皆立年号纪元。

C.中国古代官吏变迁制度中,“擢”是指选拔提升职务,“迁”是指调动官职,“左迁”是指降职,

D.弑: 封建时代称子杀父、臣杀君、侄杀叔、甥杀舅等为“弑”。

8、以下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奉诏:接受皇帝的命令。奉,这里意为恭敬地献上。诏,帝王所发的文书命令,亦即诏书。

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C、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得60组,古代既可用来纪年,也可用来纪日。 D.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老家安度晚年。这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委婉说法。

9、以下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内艰”,古代指遭逢父母丧事。赵豫在担任兵部员外郎时,母亲去世。按照当时的规定,父母死后子女要家居守丧,赵豫服丧期满后复出做官。 B.“弹劾”是指君主时代担任监察职务的官员检举官吏的罪状。

C.贞元,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D.“卿”是对他人的敬称,“陛下”是对皇上的敬称;“愚”是对自己的谦称,“臣”也是谦称。

10、以下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释褐,脱去平民衣服,喻始任官职。七品,古代官员分七品十八级。 B.“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追授给死者的一种官职或称号,也称追赠;其余还有赠官、赠典等。

C.“世荫”是指在封建时代,子子孙孙因为先人或祖上有卓越的功勋而世袭官职。 D.守丧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一种孝顺的行为,明清时期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守制,守丧期一般为三年。

1、B.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一种褒扬的评价。 不是“一种褒扬的评价”而是“一种褒贬的评价”。

2、A.魏明帝太和年间始置进士科目。唐亦设此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

科举考试从隋朝开始,“魏明帝太和年间”错误,应为“隋炀帝大业年间”。

3、A.礼部,中国古代官署,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贡举、户籍等事项。 户籍应该是由户部掌管

4、C.朕是古人的自称,本来就是指地位权势高的人,自秦始皇开始专用为诸侯王或皇帝的自称。

本来没有贵贱之分 专用为皇帝的自称

5、B.“拜”指授予官职。古时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有“迁”“谪”“转”“徙”“改”“移”“补”等,其中“迁”“谪”都指贬官。 “迁”既可指升迁,也可指贬官。

6、A.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朝廷不会给平民封谥号

7、D.弑: 封建时代称子杀父、臣杀君、侄杀叔、甥杀舅等为“弑”。 弑: 封建时代称子杀父、臣杀君为“弑”。

8、A.奉诏:接受皇帝的命令。奉,这里意为恭敬地献上。诏,帝王所发的文书命令,亦即诏书。 奉,恭敬地用手捧着.

9、A.“内艰”,古代指遭逢父母丧事。赵豫在担任兵部员外郎时,母亲去世。按照当时的规定,父母死后子女要家居守丧,赵豫服丧期满后复出做官。 内艰,指遭逢母亲丧事。

10、A.释褐,脱去平民衣服,喻始任官职。七品,古代官员分七品十八级。 “七品十八级”错,应为“九品十八级”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y2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