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流范文 Microsoft Word 文档(2)

更新时间:2023-11-01 06:5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施工导流

学习本章的意义

施工导流、截流及基坑排水是水利工程施工特有的部分,施工水流控制是水利工程施工中全局性、战略性的问题,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的课题,施工水流控制作为解决施工与水流蓄泄之间矛盾的工程措施,是保证干地施工和施工工期的关键,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施工水流控制的全过程,可以初步根据设计的基本资料和保证工程要求的前提下,选择合理的导流方案、确定导流建筑物的布置、构造及尺寸,拟定导流建筑物的修建、拆除、堵塞的施工方法以及截断河床水流、拦洪渡讯和基坑排水等措施,本章是水利水电专业学生今后从事水利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工作的必须掌握的内容。

本章内容

施工导流的基本方法、围堰工程、导流设计、截流工程、拦洪渡讯、蓄水计划与封堵技术、基坑排水。

本章重点

施工导流的基本方法及适用条件、导流方案选择、截流的基本方法与截流施工的主要过程、坝体施工期拦洪渡讯的基本要求。

本章难点

在纷繁复杂的各类因素条件下,选定施工导流方案;导流分段分期的依据;理解施工导流与施工进度之间的关系;截流日期的确定;截流水力计算确定龙口诸水力参数;蓄水计划的制定。

学时安排

本章10学时。其中第1~2节两学时,第3~4节两学时,第5节两学时,第7~8节及习题讲解两学时。

水利水电工程整个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水流控制(又称施工导流),广义上说可以概括为采取“导、截、拦、蓄、泄”等工程措施来解决施工和水流蓄泄之间的矛盾,避免水流对水工建筑物施工的不利影响,把河水流量全部或部分地导向下游或拦蓄起来,以保证干地施工和施工期不影响或尽可能少影响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第一节 施工导流方式与泄水建筑物

在河流上修建水利水电工程时,为了使水工建筑物能在干地上进行施工,需要用围堰维护基坑,并将河水引向预定的泄水通道往下游宣泄。这就是施工导流。

施工导流方式,大体上可分为三类,即分段围堰法导流、全段围堰法导流、淹没基坑法导流。 一、分段围堰法导流

分段围堰法亦称分期围堰法,就是用围堰将水工建筑物分段、分期维护起来进行施工的方法。图1-1所示为两期导流的例子。

所谓分段,就是在空间上用围堰将建筑物分为若干施工段进行施工。所谓分期,就是在时间上将导流分为若干时期。

注意:分段分期不宜太多,否则围堰工程量大,施工复杂,最多分到三段三期。

采用分段围堰法导流时,纵向围堰位置的确定,也就是河床束窄程度的选择是关键问题之一。河床束窄程度可用以下面积束窄度(K)表示:

2

式中 A2—围堰和基坑所占的过水面积,m;

A1—原河床的过水面积,m2;

国内外一些工程K值的取用范围约在40%~70%之间。

在确定纵向围堰的位置或选择河床的束窄程度时,应重视下列问题:充分利用河心洲、小岛等有利地形条件;纵向围堰尽可能与导墙、隔墙等永久建筑物相结合;束窄河床流速要考虑施工通航、筏运、围堰和河床防冲等的要求,不能超过允许流速;各段主体工程的工程量、施工强度要比较均衡;便于布置后期导流泄水建筑物,不致使后期围堰过高或截流落差过大。

分段围堰法导流一般适用于河床宽、流量大、施工期较长的工程,尤其在通航河流和冰凌严重的河流上。分段围堰法导流,前期都利用束窄的原河道导流,后期要通过事先修建的泄水道导流,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底孔导流 2)坝体缺口导流 3)束窄河床(明槽)导流

上述三种后期导流方式,一般只适用于混凝土坝,特别是重力式混凝土坝。对于土石坝、非重力式混凝土坝等坝型,若采用分段围堰法导流,常与河床外的隧洞导流、明渠导流等方式相配合。 二、全段围堰法导流

全段围堰法导流,就是在河床主体工程的上下游各建一道断流围堰,使河水经河床以外的临时泄水道或永久泄水建筑物下泄。主体工程建成或接近建成时,再将临时泄水道封堵。

全段围堰法导流,其泄水道类型通常有以下几种。 1)隧洞导流

隧洞导流是在河岸中开挖隧洞,在基坑上下游修筑围堰,河水经由隧洞下泄。一般山区河流,河谷狭窄,两岸地形陡峻,山岩坚实,采用隧洞导流较为普遍。 2)明渠导流

明渠导流是在河岸上开挖渠道,在基坑上下游修筑围堰,河水经渠道下泄。 3)涵管导流

涵管导流一般在修筑土坝、堆石坝工程中采用。

三、淹没基坑法导流

这是一种辅助导流方法,在全段围堰法和分段围堰法中均可使用。山区河流特点是洪水期流量大、历时短,而枯水期流量则很小,水位暴涨暴落、变幅很大。若按一般导流标准要求来设计导流建筑物,不是挡水围堰修得很高,就是泄水建筑物的尺寸要求很大,而使用期又不长,这显然是不经济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采用允许基坑淹没的导流方法,即洪水来临时围堰过水,若基坑被淹没,河床部分停工,待洪水退落,围堰挡水时再继续施工。这种方法,基坑淹没所引起的停工天数不长,施工进度能保证,在河道泥沙含量不大的情况下,导流总费用较节省,一般是合理的。

第二节 围堰工程

围堰是导流工程中的临时挡水建筑物,用来围护施工基坑,保证水工建筑物能在干地施工。在导流任务完成以后,如果围堰对永久建筑物的运行有妨碍或没有考虑作为永久建筑物的一部分时,应予拆除。 一、分类

按其所使用的材料,有土石围堰、草土围堰、钢板桩格型围堰、混凝土围堰等。

按围堰与水流方向的相对位置,可以分为:横向围堰和纵向围堰。 按导流期间基坑淹没条件,可分为:过水围堰和不过水围堰。过水围堰除需要满足一般围堰的基本要求外,还要满足堰顶过水的专门要求。 二、围堰的基本型式及构造 1)不过水土石围堰

不过水土石围堰是水利水电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围堰型式,如图1-11所示。它能充分利用当地材料或废弃的土石方,构造简单,施工方便,可以在动水中、深水中、岩基上或有覆盖层的河床上修建。但其工程量大,堰身沉陷变形也较大。

若当地有足够数量的渗透系数小于10-4cm/s的防渗料(如砂壤土)时,土石围堰可以采用图1-11(a)、(b)两种型式。其中(a)适用于基岩河床;(b)适用于覆盖层厚度不大的场合。若当地没有足够数量的防渗料或覆盖层较厚时,土石围堰可以采用图1-11(c)、(d)两种型式,用混凝土防渗墙、高喷墙、自凝灰浆墙或帷幕灌浆来解决基础防渗问题。

2) 过水土石围堰

当采用允许基坑淹没的导流方式时,围堰堰体必须允许过水。因此,过水土石围堰的下游坡面及堰脚应采取可靠的加固保护措施。目前采用的有:大块石护面、钢筋石笼护面、加筋护面及混凝土板护面等。较普遍的是混凝土板护面。

图1-12所示为江西上犹江水电站(19世纪50年代) 采用的混凝土板(加竹筋)护面过水土石围堰。

3)混凝土围堰

混凝土围堰的抗冲与防渗能力强,挡水水头高,底宽小,易于与永久建筑物相连接,必要时还可以过水,因此应用比较广泛。国内浙江紧水滩、贵州乌江渡、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y2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