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中的风水2

更新时间:2024-03-26 06:4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洛阳古典园林中的风水

田玉娥

(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河南 洛阳 471000)

摘要:本文通过园林建筑法的两种方式:法天意识和法于自然,引出洛阳古典园林在设计时的风水学,具体讲述了风水学在洛阳古典园林中的具体应用方式,揭示出洛阳古典园林因为具备了法天、崇神和风水特殊内涵,才呈现出旺盛不衰的独有艺术生命力。

关键词:洛阳;园林;风水

园林是人类为了生存和生存的更好而开辟或营建的联系自然、服务生活并寄托心灵境界的空间。

中国的园林出现很早。《庄子》中说:“黄帝制囿,有虞氏之宫”。南朝梁·肖统《文选》中亦云:“鸣凤在林,伙于黄帝之囿。”看来早在传说时代的黄帝时期已有园囿。

《国语·鲁语》云:“有虞禘黄帝而祖颛顼,郊尧而宗舜。”可知夏代以前确有“五帝时代”存在。黄帝是五帝之首(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称五帝),其时已有囿,说明我国园林已有五千年历史。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需要,园林也呈现出多种多样。有皇家的山野园林,皇宫园林,离宫园林,行宫园林,观馆园林。官僚的俯署园林,宅第园林。还有宗庙园林,陵墓园林,学院园林,寺庙园林等。无论何种园林无一不与风水学有联系。

1

一、古典园林建筑法的方式

古典园林建筑法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出于直接的法天意识,一般依照天上星宿的分布,在地面上相应位置安排建筑。帝王所居宫殿多数都法象天上北极星所在中宫紫微星垣,以示自己所居之处为天下的中枢。如我们所见到的明清故宫,称为“紫禁城”,其宫墙也涂为紫色。汉人班固在《 西都赋》中说未央宫“ 据坤灵之正位,仿太紫之圆方”,也是这种用意。而西汉建章宫内的渐台,是依天上的渐台星而设;汉昆明池岸上立牛郎织女石刻,隔昆明池水相望,是法象天河两侧牛郎织女星;秦代所建连接渭河南北宫的渭桥则是象征星空中跨越河汉的阁道星座。这类法象天空、星辰、河汉的园林建筑,多半结构恢宏,常为帝王宫庭园林所采用。

另一种手法属于深层意义上的法天,法天就是法于自然。正如老子所说“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法自然就是追求万物顺其天性,表现在园林建筑中则是法于天地自然,顺乎自然物质的属性。如一座园林中,就整体而言,设计得既有山丘,又有流水,花草树木生长其间,鸟兽虫鱼活跃其中;分别言之,则利用水避高而就下之性,去设计宫苑的供水排水,上下游间,曲流萦绕,湖池相错。《洛阳名园记·湖园》:“洛人云,园圃之胜,不能相兼者六:务宏大者,少幽遂;人力胜者,少苍古;多水泉者,艰眺望。兼此六者惟湖园而已。予尝游之,信然。在唐为裴晋公宅园。

2

园中有湖,湖中有堂,曰:百花洲,名盖旧,堂盖新也。湖北之大堂曰:四并堂也。截然出湖之右者,迎晖亭也。过横池,披林莽,循曲径而后得者,梅台、知止庵也。自竹径望之超然,登之然者,翠樾亭也。其略如此。若夫,百花酣而白昼眩,青萍动而林阴合;水静而跳鱼鸣,木落而群峰出,虽四时不同,而景物皆好,则又不可殚记也”。依照水土不同而在园林中种植不同的观赏植物,陆植松竹,水生菱荷,使园林如同天造地设自然生成的山山水水一样,不显人工痕迹。而其中人类活动的路桥房舍,也须与景物和谐相处,唐代白居易履道里宅园在这方面就设计得比较好。白居易晚年居洛18年,在他53岁时购买洛阳履道里杨氏故宅为其宅园,东部建为住宅,西部辟为园林,宅之东南又有小园。位置在今洛龙区狮子村东北。引伊水入宅中,汇聚成池,形成了以池为主的宅园。白居易的《池上篇并序》描写了宅园的概貌:“地方十七亩,屋室三之一,水五之一,竹九之一,而岛、树、桥、道间之”。从中可以看出,园中以池和竹为主,池中有三岛,一岛建有亭,一岛植桃,名桃岛,岛之间有桥相通。池水源自西来,名西溪。池中种植荷花,有一区植蒲,名蒲浦。池东有小楼和栗廪,池北有小堂和书楼,池西有琴亭,池南有两峰天竺石,园中还有白居易从苏州所取的五峰太湖石。园中无山,但建有可升高乘凉的小台。沿池边种竹,并有环池小径,是一处典型的水景园。这种小中见大,见

3

微知著,像巨大的地理模型一般的园林,是洛阳古代园林法天思想的特殊体现。这一种法天意识,会有深刻的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的思想,若有若无般地体现出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丝毫不与自然对立。洛阳园林中的自然山水园林,对这种天人合一运用最为透彻,能达到使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最高境界。法天学说使洛阳古人有时能突破把园林仅仅看作一种特殊建筑的拘谨框架,在哲学高度上去驾奴这门艺术,并从宏观上俯视审察园林的精微之所在。

二、古典园林中的崇神现象

神仙之境是古人出于对现实生活的不满足而幻想出来的一个虚拟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仙人悠然自得地生活在无比美丽的环境里,中国古称“仙境”。这类仙境极尽人类想象力,如天上有天帝座位的神奇天宫,武则天修建的洛阳宫和上阳宫就是这方面园林的代表。

追求仙境的意识渗入园林设计中,实属园林发展史上的一个巨大进步,它使设计者冲出现实樊篱的束缚,极大地扩充了自由想象空间,激发人类对自然环境新需求的创造和探索精神,拟仙园林的发展使虚无的传说不断丰富和现实化,不但对中国的古代神话起了建设作用,园林也在这种发展中逐步充当了人们从现实世界通到理想世界之栋梁。

三、洛阳古典园林中的风水

风水学是中国古代一种带有浓厚神秘色彩的环境学

4

说,虽然有许多宗教迷信式的要求和禁忌,但也不乏科学内涵,风水学算得上是中国古代建筑学的基本理论之一。如风水学中有一套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中宫招摇之说,其本是古代王者之军礼,王者居中,四军分处四方。风水学借鉴这一理论演化后糅入宫室建筑中,于是发展出中国古代皇家很有特色的中心建筑和四面门阙制度。汉魏晋洛阳城就是这样设计的。汉魏晋洛阳城保存基本完好,从现存城垣遗迹看,该城为南北向的长方形,城垣有门,四面有门阕(已被洛水冲毁)。城内有东西横道四条,南北纵道四条。宫城位于大城中北部,是重要的中心建筑区。整个都城规划整齐,布局严密,是洛阳都城运用风水学的典型。洛阳古人选择风水,主要出于避凶趋吉的目的,其理论中不免夹杂一些无稽之谈。如宋人风水书《催官篇》中称:“奇山峰列先有三角,黄金白玉尚奢靡”,说是居于三隅有高地之处即能获取高贵。古代洛阳人在建筑中特别注重风水,不论是阴室阳室,还是达官权贵,处处在地形上勾心斗角,家家在建筑中争巧弄奇,于风水上不遗余力,刻意经营。汉魏洛阳城的规划设计,还充分利用了自然地理条件。如魏明帝在洛阳城的西北角建筑了金镛城,它实际上是军事性的城堡,由于北依邙山,地势高亢,可俯瞰洛阳全城,具有制高点的作用,除运用风水学外,还起到监督作用,并增强了城市的立体感。 洛阳古代园林建筑中,同样渗有大量此类风水理论,运

5

用风水文化理论造园,是洛阳古代园林之一大特色。园林多是洛阳古人心目中最理想的天人合一的环境。因此,在造园设景中便极力流入这种思想,与时代有密切的关系。不同时代,其理论也不尽相同,园林的布局和构思也会不一致,秦汉时代的风水理论,宏大而严谨,其后各代的风水理论相对而言较活泼自由。

洛阳古典园林中的风水,一般不以前述帝王宫殿设计中那样表现明显,往往为适应园林建筑的特点而将其淡化,初看不易觉察到它的存在。风水理论中,有的以园法天,以方象地,有的运用阴阳、五行、八卦、九宫等理论加于其内。在洛阳古典园林中,风水讲究十分复杂。试就阴阳而论:“掘地为池,堆土为山,山为阳,水为阴,以山水体量相当阴阳平衡为宜。有山无水,为阳盛而阴衰;有水无山,为阴盛而阳衰。水中岛屿,属阴中之阳;山间平地,属阳中之阴,这些地方阴阳平和,最宜建筑亭台楼阁,供人居处。就动静而论,景物设计也不能呆板,山本静,欲其动;水本动,欲其静;故造山取势,如虎如狮,跃跃如也;建池求静,以鉴似镜,穆穆如也。宋人蔡元守在其风水著作《发微论》中对此说得最为透彻:“山以静为常,是为无动,动则成龙矣;水以动为常,是为无静,静则结地矣,故成龙之山,必踊跃翔舞;结地之水,必弯环悠扬 ?? 一动一静,互相循环,山亦有动,极而静;水亦有静,极而动。”(见四库全书所收《法微

6

论》)再如园林建筑与山水等各单元间可以隐含有躬背相向或王从以揖让的关系,以表现风水中的主客,雌雄。一园中的诸景,不允许各自为政,互不关联,要求在不露痕迹之间互相错综变化,回环照应。或以高低,或以位置,或以大小,使之现出主客关系,暗含尊卑之意等。

风水中讲气,而在洛阳古代造园理论也盛行气说。在此种学说中,有以山为骨,以土为肉,以水为血学说。诚如《宅经》所云:“宅以形势为身体,以泉水为血脉,以土地为皮肉,以草木为毛发”。佳园形若美人,要骨肉均匀,不肥不瘦,肥则臃肿闭塞,瘦则稀疏空旷。再如园中之水,切不可直流而过,直则气泻,必盘旋曲折,如同人体血脉,泽润全园。不仅如此,还必须有所出入,有出入则活,故有来水有去水;必须有所蓄藏,无蓄藏而浅薄,故有湖有池。即便是草木花树的安排,也必须变化疏密,有聚有散,有分有合,有高有低,变幻颜色,有黄有红,有绿有紫。风水理论在造园中还要求景物在感觉上要通而不露,视觉上景物不能一览无余等,防止冲突,此类手法诸如在园门内设山种树,以作屏障;路径太直,则曲折回环等。这些匠心经营在游览中一般不易发现,但可能在潜意识中觉察到。洛阳古代风水理论在园林中的表现,会对人类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长期受其影响,不如此甚至会觉得与景物不相协调,无形中产生一种特殊的美学思想。如唐代洛阳上阳宫,《唐六典》卷七《尚书·工

7

部》:“上阳宫在皇城之西南,苑之东垂也,南临洛水,西拒谷水,东面即皇城右掖门之南。”《旧唐书》卷三八《地理志一》:上阳宫“宫内正门正殿皆东向,正门曰提象,正殿曰观风。其内别殿、亭、官九所。”《唐会要》卷三O《洛阳宫》:“上游于洛水之北,乘高临下,有登眺之美。乃赦韦机造一高馆,及成临幸。即令列岸修廊,连亘一里??至仪风四年,车驾入洛,乃移御之,即今之上阳宫也。”上阳宫在当时以建筑华丽、环境优美著称,唐人诗赋多有咏及。如王建《上阳宫》诗云:“上阳花木不曾秋,洛水穿宫处处流。画阁红楼宫女笑,玉箫金管路人愁。幔城入涧橙花发,玉辇登山桂叶稠。曾读列仙王母传,九天未胜此中游。”从1983—199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唐城队发掘的“唐东都上阳宫园林遗址”情况来看,该园林遗址布局严谨,构思精巧,廊房水榭,错落有致,山石池水,自然成趣,充分体现了洛阳唐代高超的造园艺术。

法天、崇神、风水理论与园林关系,用洛阳传统的话说,前者是道,后者是器;或前者为体,后者为用。千般考究,万种变化,无非是洛阳古代传统文化的深度部分在园林学科中的表露。正因为具备了法天、崇神和风水特殊内涵,才使得洛阳古代园林呈现出一种既神秘又和谐的东方园林风韵,形成旺盛不衰的独有艺术生命力。

8

参考文献:

① 符昕:《洛阳经典·洛阳名园记》,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7年9月。 ② 陈长安,王恺:《诗话洛阳》,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2008年3月。 ③ 洛阳师范学院河洛文化国际研究中心编:《洛阳考古集成·秦汉魏晋卷》,

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年11月。 ④ 李健超:《增订唐两京城坊考》(修订版),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年8

月。

作者简介:田玉娥,女,1975年7月出生,现为洛阳市文物工作队馆员。 联系方式:13643874670 邮箱:tianyuer524@yahoo.com.cn

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xy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