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第一章

更新时间:2023-06-03 17:41: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讲述,使学生认识到,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才造成中国近现代的落后,从而能够正确认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本质;同时使学生认识,正是由于中国各阶层民众的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和爱国主义的传统,才使帝国主义不能灭亡中国。

二、教学重难点:

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造成的危害。

2.分析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

三、计划课时:3课时

这一章共有两条线索,三个基本问题。

1、这两条线索是:

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和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

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和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前后长达100多年的历史。本章所讲是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这段时间的情况。

2、本章所要解决的三个基本问题:

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意义是什么: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节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在讲课之前一定要注意教材中经常讲过的“资本-帝国主义”这个概念。为什么要使用这个概念?因为这个概念更准确地界定了我们经常所说的“外国侵略”中的“外国”一词的本质属性。本章所讲这段时间,正处于西方和日本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的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的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这个阶段,本章所讲的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既包括自由资本主义阶段中国人民反对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斗争,也包括帝国主义阶段中国人民反对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斗争。

本节的基本问题是:帝国主义侵略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这是学习中国近现代史首先必须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这个问题不仅是本节的基本问题,也是学习中国近代这八十年历史的一个首要的基本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掌握了这个基本问题,我们就能更好地分析和认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很多事件,弄清楚这个问题,是研究中国近代这八十年历史发展的历史规律和历史特点的出发点和前提条件,弄清楚了这个问题,我们对中国近代八十年历史上发生的许多重大事件的原因、进程和结果就会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毛泽东同志科学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他指出,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是近代中国贫困与落后的根本原因之一,有的人对毛泽东同志的这个论断不是很理解。他们认为,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相对于中国近代的贫困落后而言,只是它的外因,而不是它的内因,不可能起根本的、决定性的作用。这个认识是错误的。为什么呢?因为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相对于中国的近代历史发展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改变了中国的近代历史进程,对中国的近代历史发生了全方位的深刻的影响,是中国近代这八十年所发生的最重要的事件之一。面对这个问题,更有极少数人荒唐地提出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国带来了文明这个答案,这就更加错误了。他们认为,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但认为这个侵略给我们带来的不是祸害,而是福音,认为要感激资本-帝国主义的这个侵略,只有这样才能引进高度发达的西方文明,才能实现真正的现代化,促使中国的发展和进步。那么到底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我们先来看一下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基本情况,然后进行初步的点评和分析最后再进行概括和总结。

概括地讲,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主要包含四大部分:1、军事侵略,

2、政治控制,3、经济掠夺,4、文化渗透。下面逐一进行分析。

一、军事侵略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是的进行军事侵略,他们依仗先进的武器和强大的实力或者骚扰、吞食中国边疆,或者武装干涉中国内政,出兵镇压中国革命,或者发动侵略战争,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直到最后瓜分全中国。资本-帝国主义对中进行的军事侵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

从1840年到1919年八十年间,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了多次的武装侵略,其中有五次大规模侵华战争,分别是1840-1842年英国发动的侵略中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国和法国发动的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83-1885年法国发动的侵略越南和中国的中法战争;1894-1895年日本发动的侵略朝鲜和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1900-1901年由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俄国、美国、日本和奥凶帝国等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除了这五次大规模的

侵略战争,资本-帝国主义在这段时间还发动了规模要小一些的三次武装入侵,这三次武装入侵是:1871年沙皇俄国侵入新疆伊犁地区1874年日本进攻台湾南部的军事侵略;1903-1904年英国发动的侵略中国西藏的战争。

当20世纪掀开第一页的时候,中国的上空就笼罩着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乌云,就在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不久,1904-1905年,在中国东北发生了一场日本和俄国为争夺在中国东北权益而进行的一场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这一场战争发生在中国,而中国的清政府却宣布中立,这就尤如强盗闯入家中打杀而主人却中立一样,让人觉得有一些不可思议。说到底,是近代中国长期积贫积弱、资本-帝国主义长期在中国横行八道的结果,是资本-帝国主义在中国又一次赤裸裸地侵略。在资本-帝国主义在中国发动的多次的武装侵略的过程中,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对中国的振动最大。为什么呢?因为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终形成(八国联军侵占北京紫禁城的珍贵历史照片)资本-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犯下了许多滔天罪行,在这些累累的罪恶中,最为臭名昭著的有三大惨案。第一大惨案是1894年日本制造的旅顺大屠杀惨案,这一次惨案,日军在四天之内屠杀中国的居民两余人;第二大惨案是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屠杀义和团民和平民的惨案,这次惨案的数字目前没有准确的统计,估计也不可能有准确的统计。但据史料记载,仅在北京的庄王府一处就枪杀义和团民和居民1700多人;第三大惨案是1900年沙皇俄国在中国东北制造的“江东六十四屯惨案”,这次惨案,沙俄军队烧光了中国的村庄,烧死或杀死了中国的居民,把中国的居民赶入黑龙江中活活淹死。

(二)迫签不平等条约,破坏中国领土主权

从1840年到1919年,资本-帝国主义通过各种手段,迫使清政府和北洋军阀政府签订了很多不平等条约,大概数量有数百个之多。在这些不平等条约中,最主要的有七个:《南京条约》、《瑷珲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资本-帝国主义破坏中国领土完整的表现可以概括在四个方面,下面分别进行讲述。

1、直接割得中国领土

大概说来,资本-帝国主义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割得了这些地区,主要有:香港、台湾、中国东北、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1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中国西北50余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资本-帝国主义中沙皇俄国又是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其侵占中国领土的情况是:通过1858年《瑷珲条约》,割占了中国黑龙江以北有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1860年通过《北京条约》,割占了乌苏里

江以东约4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1860年《北京条约》和1864年的《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又割占了中国西北44万平方公里的领土,1881年通过改订《伊犁条约》和五个勘界协定书,割占了中国西北七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2、直接驻兵

这也是在《辛丑条约》以后开始的,如日本在中国的东北地区,当《辛丑条约》签订后就驻有关东军,这个关东军后来成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急先锋。

3、设立租界

到1911年,资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的16个城市共设立了三十几个租界。西方列强和日本在这些租界里拥有很大的特权,所以又有“国中之国”的称号。包括在租界里面建立行政机构、设立法院、制定法律、建立警察制度、征收各种捐税,从而行使独立于中国行政、司法、税收之外的权力,中国政府不能过问。租界还可以借口紧急状态调集军队进入,甚至在租界长期驻军,这样租界就成了资本-帝国主义管理和统治的中国领土。

4、强占租界地和划分势力范围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沙皇俄国强租辽宁旅顺、大连,把长城以北作为其势力范围;德国强租胶州湾,把山东作为其势力范围;英国强租威海卫和香港的九龙新界,把长江流域作为其势力范围;法国强租广东的广州湾,把广东、广西、云南作为其势力范围。

(三)勒索赔款,抢掠财富

资本-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却要中国人民加倍地承担战争费用,从中国勒索了大量的赔款,在这里举几个例子: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从清政府那里勒索了1600万两白银的赔款,这1600万两白银的赔款相当于当时中国政府一年财政收入的1/3,(当时的财政收入大约是每年4000万两左右);甲午战争日本从中国勒索的赔款23150万两白银,相当于当时中国中央财政三年收入的总和,(当时的中国中央财政收入每年大约是8000万两);1901年《辛丑条约》勒索的赔款(当时叫做庚子赔款),总额为45000万两白银,相当于当时中国中央财政收入4-5年的总和。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资本-帝国主义在中国勒索了大量的赔款,造成了中国严重的财政危机,直接破坏和阻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拉大了中国与先进国家本来已经存在的差距。

有关资本-帝国主义在战争中间抢掠财富,包括抢掠文物的行为,将在文化渗透这一部分讲。

二、政治控制

为了统治中国,资本-帝国主义在政治上采取的主要方式,是控制中国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操纵中国的内政外交,在中国寻找他的代理人,把中国的当权者变成自己的驯服工具。

资本-帝国主义在中国政治统治,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表现:

(一)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1、外国公使常驻北京

外国公使进驻一个国家的首都,这本来是外交的政党现象,但在中国,由不平等条约所构成的中外关系中却是一段标志性的事件。为什么呢?因为外国公使驻京,从而更方便他们以征服者太上皇的身份对中国政府发号施令。1900年美国公使要求清政府派袁世凯到山东去镇压义和团就是一个例子。这里有一个史实要注意,那就是旧中国的使馆和使馆区的驻军是外国军队。(当时为了控制中国政府,《辛丑条约》规定,在北京附近地区的十二个地区有驻军权。后来大家知道的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日本侵略中国的七七卢沟桥事变为什么会在北京郊区开始呢?就是与这一点有关系。)今天的外国使馆和使馆区是由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来进行保卫的,虽然大家看到是一个细节性的问题但是也确实也反映了中国主权领土完整的象征。

2、享有领事裁判权

什么叫领事裁判权,就是外国人在中国违法,中国政府不能过问,而由外国领事裁决,这就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3、西方列强和日本长期把持中国把持海关,中国海关的高级职员全部由外国人充任 不仅如此,这些海关的官员还干涉中国内政,参与中国的外交。如海关总税务司赫德是英国人,他就在中英《烟台条约》的谈判和签订的过程中发挥了主要作用,他所充当的角色实际上是站在英国的一边,胁迫清政府就范。

(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这一方面的事例非常多。这里举几个例子。

直接运用陆海军镇压太平天国革命;1870年天津教案中,帝国主义强迫清政府判处20名贫民的死刑,流放地方官25人;最典型的事例是镇压义和团,这方

面在后面的义和团运动里面将还会讲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辛丑条约》居然有这么一个规定:中国人不得组织参加和任何对帝国主义的组织。这说明,资本-帝国主义不仅企图驯服中国政府,而且企图驯服中国人民。

(三)扶植、收买代理人

为了控制中国的政治,把中国政府变成自己的驯服工具,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特别注意在中国政府中扶植、收买自己的代理人。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得到列强支持的奕 、文祥等满族贵族掌握了负责对外交涉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在中外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列强双扶植曾国藩、李鸿章等湘系、淮系官僚,并胳膊他们购买、制造洋枪、洋炮和练兵。曾、李后来分别担任总督及南洋大臣,北洋大臣,实行对外妥协的方针。清王朝的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在《辛丑条约》签订前夕,甚至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清末,帝国主义列强年中握有军权的袁世凯,支持他篡夺辛亥革命果实,建立北洋军阀政权。袁世凯死后,又分别扶植皖系军阀段祺瑞、直系军阀冯国璋、奉系军阀张作霖等各派军阀首领作为自己的代理人,支持他们割据地盘与进行混战。

三、经济掠夺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方式,除了强迫中国支付巨额的战争赔款外,主要是利用其与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赋予的特权,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进行掠夺和榨取,逐步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一)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只允许外国商人在广州一地贸易,而且必须经过官方指定的公行即“十三行”进行。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5个港口城市为通商口岸,1858年《天津条约》又规定,开放牛庄(后改为营口)、登州(后改为烟台)、台湾、淡水、潮州(后改为汕头)、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等10个口岸。1860年《北京条约》又规定增加开放天津为通商口岸。陆路方面,清政府还向俄国开放伊犁、喀什噶尔等商埠。在这些通商口岸里,外国人依仗不平等条约享有各种特权,控制当地的工商、金融事业,甚至设立租界,实行殖民统治。这些通商口岸大多成了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进行经济统治的基地。

(二)剥夺中国的关税主权

关税自主权是国家重要的经济主权。《南京条约》却规定,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的税率,要由中英两国“秉公议定则例”,这就开了所谓协定关税的恶例,使中国丧失了海关自主权。1843年制定的协定税则,竟把进口税率压底到“值百抽五”,即5%。1858年的《天津条约》还规定,外国商船可以自由在各通商口岸转口,而不需要重新课税。洋货只需在海关交纳2.5%的子口税,就可以在中国内地通行无阻,不必像中国商品那样“逢关抽税,过卡抽厘”了。外国廉价商品依仗特权和低税,在中国市场上大量倾销,排斥中国工业品和手工业产品,并获取高额的利润。从19世纪50年代起,外国人逐步控制了中国海关的行政权。中国海关不仅不能起抵御外国商品倾销、保护民族经济的作用,反面成为外国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一个重要工具。

(三)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凭借不平等条约所赋予的种种特权,把中国变成了它们倾销商品的市场和取得廉价原料的基地。这些都是在中国丧失了独立主权因而处于与外国不平等地位情况下进行的。中国的对外贸易,从1865年开始出现入超。在这以后,除1872年至1876年这5年曾一度小量出超外,一直是入超,而且逆差数额越来越大。据统计,1865年到1868年间,每年平均入超750万海关两。1890年-1894年,每年平均入超更加到3400余万海关两。洋货的大量倾销,使得中国民族企业的产品和传统手工业品受到排挤。直到1883年,毒品鸦片一直占进口货物的首位。

外国资产阶级还直接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洋行,带垄断性地经营进出口贸易。到19世纪90年代,这一类洋行已达500多家。其中规模较大的有英国的怡和洋行、太古洋行、沙逊洋行,美国的旗昌洋行,德国的祀和洋行等。它们逐步控制了中国的进出口贸易。

帝国主义列强还利用不平等条约赋予的特权,在中国自由开工厂、办银行、修铁路、开矿山等,获得超额利润,压制中国微弱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895年以前,外国资本在中国设立的工厂总数约有100多家,1895年后,由于《马关条约》规定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办工厂,外国资本家争先恐后地涌向中国投资。到1913年间新设立的外交大型厂矿就130多家。其中英国最多,其次是日本、德国、俄国、美国。外国资本家经营的工厂资本雄厚、规模大、技术先进,民族资本家经营的企业无力与之竞争。

值得注意的是,外国在中国的投资,相当部分并非由国外输入中国,而是利用战争赔款等方式掠自中国。

(四)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件下,中国不可能在独立的基础上与外国发生经济往来。帝国主义列强同中国发生经济关系,还是为了抢劫中国经济的发展,而是为了控制中国的经济,为自身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

在中国的近代工业中,外国资本很快形成了垄断地位。1913年,外国资本占机械采煤投资总额的79.6%, 占新式采铁和冶铁企业投资总额的100%,并且控制了41.2%的纱锭和49.6的布机,使中国民族工业难以独立发展。

帝国主义列强不仅勒索中国的赔款,而且迫使中国举债来偿付这些赔款。它们还通过借款,来支持中国反动政府镇压人民革命。中国政府举借外债,主要是以关税和盐税为担保的。这两项收入,是中国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清政府这两项税收每年约4000万两至5000万两,大部分用于偿付外债,自己只能得到一点“关余”、“盐余”。帝国主义列强直接控制了这两项税收,就等于扼住了中国财政的咽喉。

外国资本在中国设立的银行,是它们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的枢纽。外国在中国开设的每一家争先是1845年进入中国的英国丽如银行(又称为英国东方银行)。以后陆续开办或在中国设立分行的重要外国银行,有英国的麦加利银行、汇丰银行,利国德华银行,日本横滨正金银行,俄国华俄道胜银行,法国东方汇理银行,美国花旗银行等。这些银行不仅经营汇款业务,而且进行商业投机、工业铁路矿山投资、高利货货款、改造纸币、操纵汇价等。它们凭借各种特权及雄厚的金融实力,逐步地控制着中国的财政金融,成为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中心。

帝国主义列强还控制了中国的现代交通运输业。中国境内的铁路以、绝大部分由外国资本经营。1911年,全国9618.1公里铁路中,由外国控制的达8952.5公里,占93.1%。而中国自主修筑的铁路只有665.6公里,仅占6.9%。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对中国铁路的控制,不仅攫取巨额利润,获得铁路沿线的许多经济权益,而且还由此从政治上、军事上取得这条铁路及其沿线地区的控制权,确立和扩大自己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与此同时,外国资本还控制了中国沿海和内河主要航道的航运业。据海关报告,在各通商口岸进出的中外轮船的总吨位中,1877年,中国占36.7%,,外国占63.3%;而到1907年,中国只占15.6%,外国占了84.4%。1911年长江航线轮船吨位中,外资的太古、怡和、日清三个轮船公司就占了83.8%,而中国的轮船招商局仅占16.2%。至于远洋航线,则几乎全部为外国轮船公司所垄断。

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不仅阻碍了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而且对中国的农业经济也造成严重破坏。外国商人依仗特权,低价收购中国的农副产品作为其工业生产的原料,如生丝、茶叶、棉花、大豆、烟草、羊毛、皮革、猪、鬃等,还通过垄断价格和工农业产品剪刀差进行不等人交换,获得超额利润。同时,他们在

国际市场上限制打击中国传统出口农产品,使它们价格低落甚至抢劫销路。这一切,也加速了中国传统农业的萎缩和衰败。

总之,帝国主义列强入侵,使中国在经济上也丧失了独立性,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体系,,成为了西方大国的经济附庸。除了沿海、沿江少数城市的经济得到畸形繁荣外,中国广大地区特别是农村的经济都濒临破产。外国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的联合统治,导致了近代中国经济的落后和人民的贫困。

四、文化渗透

帝国主义列强在对中国实行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的同时,学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其目的是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摧毁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一)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

帝国主义的文化渗透活动,有许多是披着宗教外衣、在传教的名义下进行的。一部分西方传教士积极参与了对中国的侵略活动。比如:1832年德国基督教传教士郭士立曾受英国东印度公司派遣,以传教为排斥,在中国沿海进行过长达几个月的间谍侦察活动,刺探搜集大量军事情报,并意图鼓吹对不国发动武装侵略。鸦片战争期间,他不仅担任英军陆军总司令的翻译,在英军占领浙江定海县时担任“民政官”,还参与了中英《南京条约》的起草和谈判。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在北京的俄国东正教传教士向俄国公使和英法联军提供了有关清军在大沽口的设防情况和详细的北京地图。在1860年法国强迫清政府订立中法《北京条约》时,担任翻译和文件起草的法国传教士孟振生甚至在条约的中文文本中,私自添上条约的法文原本上所没有的“并任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土地,建造自便”的字句。外国传教士由此获得了在中国各地城乡租买土地和盖房 特权,为外国才会在中国内地霸占地产、启遍设教堂提供了根据。

19世纪60年代后,外国传教士大批来到中国,并进入内地、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他们中的一些人,采用欺骗讹诈、强迫捐献、压价购买、强占垦地等手段霸占土地,建造教堂,剥削佃户,出租房产。有的还包揽词讼,包庇教徒中的不法分子,或者强迫中国教民抛弃中国传统礼俗,甚至公开干涉中国内政。这些传教士从事的不法活动,激起了中国人民的义愤和反抗。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各地群众反对外国才会侵略的斗争此起彼伏、连绵不断,并不是偶然的。

(二)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外国才会中的某些势力还利用宣传宗教和西学的名义,为帝国主义侵略制造舆论。它们在中国办报纸、杂志,翻译、出版各种书刊。较早的外文期刊是《中国丛报》(1832-1851年)和《北华捷报》(1850-1864年,后改名)字林西

报》)。这些报刊基本上反映了当时外国侵略者对中国的态度和要求。基督教在中国设立的最大的出版机构是广学会。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主持广学会的指导思想是“争取中国士大夫中有势力的集团,启开皇帝和政治家们的思想”,也就是说,要影响中国的政治方向。广学会改造的刊物《万国公报》,在介绍西方史地、政治、文化的同时,也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如该刊主编、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发表《印度隶英十二益说》,竟然鼓吹英国统治印度有12条好处,主张把英国的殖民统治搬到中国来,即“本昔之治印者,一一移而治华”。广学会翻译、出版的书刊,也常常美化帝国主义侵略。如李提摩太在他翻译的《泰西新史揽要》一书序言中说,“泰西各国素以爱民为治国之本,不得不藉兵力以定商情”;“然闭关开衅之端则在中国,故每有边警,偿银割地,天实为之”。

帝国主义为了制造侵略有理的舆论,还大肆宣扬“种族优劣论”。他们攻击诬蔑中华民族是愚昧落后的“劣等民族”,应该接受“优等民族”白种人的开导和奴役。19世纪末,欧美帝国主义还炮制了所谓“黄祸论”,即中国威胁论。1895年,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甚至亲自构思了一幅《黄祸图》,让画家克纳克福斯画成油画送给俄国沙皇。西方还出现了一批关于“黄祸论”的文章和专著。有的“黄祸论”鼓吹者竟说,“一旦千百万中国人意识到自己的力量时,将给西方文明带来灾难和毁灭”。他们宣扬中国等黄色人种对西方白色人种构成威协,企图以此论证西方列强侵略、压迫中国有理。但是,与他们的主观愿望相反,帝国主义的侵略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抗,刺激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促使他们投入反帝国主义的侵略斗争。

第二节 抵御外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我们在本章一开篇的时候提到,这八十年时间有两条线索,一条线索是是讲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的历史,另一条线索是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斗争。本节就讲这另一条线索。

先看一看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简要历程。

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压迫中国人民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它们侵略、压迫的过程。救亡图存,成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面临的神圣使命。为了捍卫民族生存的权利,他们在长时间里进行了不屈不挠、再接再厉的英勇斗争。近代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反侵略斗争,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即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和广大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一、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

(一)广州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1841年5月,广州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大规模反侵略武装斗争的第一页。英国发动侵略中国人民的鸦片战争时,中国人民就奋起抵抗当时英军在广州郊区的三元里一带淫掠暴行,激起了当时乡邻的义愤。他们与英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为了防备敌人的报复,群众在三元古庙中集合,以庙中三星旗作为指挥旗,对旗宣誓:“旗进人进、旗退人退、打死无怨”,表示了誓死抵抗的决心。随后,又联络附近103乡的群众商定了诱敌牛栏冈聚奸的战法。30日清晨,由几千人组成的群众队伍,向英军占领的四方炮台挺进。正在吃早饭的英军听到杀声震天,伸头一望,见是手持大刀长矛的群众,立即倾巢而出、直赴过来。群众且战且退,诱敌深入,诱敌深入。当英军进入丘陵起伏的牛栏冈时,早已埋伏好的下武装群众一跃而起,与英军展开肉搏。附近103乡的群众也从四面八方赶来呐喊助威,杀得英军胆战心惊、狼狈逃窜,给英军以沉重的打击。这场斗争最终终于被卖国贼的清王朝官员和动摇的地主士绅给破坏了。从此民间流传着“官怕洋鬼子,洋鬼子怕百姓”的民谣,它真实的反映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广大人民群众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慨。

(二)台湾人民的反抗

在资本-帝国主义国家侵略台湾的过程中间,台湾人民也奋起反抗侵略者。1867年,美国派海军入侵台湾。高山族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抵抗,打退了美军的进犯。1874年日本侵犯台湾也遭到了高山族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抵抗。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规定,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的岛屿以及澎湖列岛给日本,台湾人民知道后,鸣锣罢市,表示抗议。台湾市民还发布新闻表示“愿人人为战死而失台,绝不能拱手而让台”,表达了誓与台湾共存亡的决心。台湾人民与总兵刘永复所率领的黑旗军共同打击日本侵略者,从1895年6月到10月台湾军民浴血奋战,抗击了两个近代化师团和一个舰队的进攻,并且打死打伤日军3万多人。台湾军民为保卫祖国的神圣领土,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页。此后在日本统治台湾的半个世纪里,台湾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斗争就从来没有间断过。

(三)对义和团运动的基本评价

这里准备多讲一点有关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的情况。为什么要多讲一点义和团的情况呢?因为今年在社会上出现了一些对义和团不公正的评。义和团运动是晚清时期一次较大规模的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关于义和团运动的过程,这里并不展开,相信同学们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下面主要是对义和团运动作一个基本评价。

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全盘否定或者全盘肯定都是不正确的,必须实事求是,主要是看它的主流和本质。

1、义和团运动的历史局限性

义和团运动是有其历史局限性的,主要到现在表现在:

(1)笼统排外。不能正确地区分外国侵略者和一般的外国人

(2)受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欺骗。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幻想腐败的清王朝是反对帝国主义的主要力量,因而受到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欺骗。

(3)存在许多迷信和落后的现象,如宣传刀枪不入等等。

2、义和团运动的意义和作用

在指出义和团运动存在严重缺陷的同时,对它的意义和作用不能低估甚至否定,义和团运动最值得肯定的意义和作用是:它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运动,表明了中国人民不可欺侮的英勇气慨,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灭亡和瓜分中国的图谋。

应该说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和作用是主要的,而它的历史缺陷和局限性是次要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打个比方说,强盗闯进家中,抢劫杀人,主人就有权反抗。而强盗又有什么资格对主人的反抗方式说三道四呢?敢于反抗是有血性的表现,一个没有血性的人是可耻的,一个没有血性民族是悲哀的。义和团抵抗帝国主义侵略是有功的,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及部分清军与之展开了殊死战斗。1900年6月,英国海军中将西摩指挥的八国联军2000多人,从天津乘火车向北京进犯,在廊坊遭到义和团和阻击。车到杨村又遭到了当地义和团和清军的围攻,死伤近300人。另外,义和团和清军一起在天津老龙头火车站、紫竹林租界等地与八国联军拼死鏖战。在东北地区也有力地抗击沙俄侵略军。

在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期间,中国人民以不畏强暴、敢于反抗的英雄气慨,打击和教训了资本-帝国主义,使它们不能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这一点就是资本-帝国主义分子自己也不能不承认。联军统帅瓦德西在对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的报告中就说:“吾人对于中国群众,不能视为已成衰弱或已失德性之人,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至于中国所有好战精神,尚未完全丧失,可于此次‘拳民运动’中见之。”因此,他得出结论:“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法国议会在辩论对华政策时,一位法国议员指出:“中国地土广阔,民气坚韧。”“吾故谓瓜分之说,不啻梦呓也。”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也说:“义和团”“用大刀、肉体和联军相搏,虽然被联军打死了几万人,伤亡枕籍,还是前仆后继,其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思想,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

二、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在历次反抗外国侵略的战争中,爱国官兵表现了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并在一些战役中取得了胜利,在这些少数局部的胜利中,一个有名的战例是中法战争期间的镇南关大捷。

镇南关就是今天的友谊关,位于中越边境,是军事战略要地。在这次战役中七十岁的老将冯子材身先士卒,率部勇猛冲杀,大败法军。镇南关大捷的经过是这样的:

1885年初,法军向驻守越南北部地区的清军大举进攻,负责凉山防备的清军将领弃城逃跑,退到广西境内。法军占领凉山,焚毁镇南关后,又退回越南境内。在形势危急的时刻,清政府启用老将冯子材镇守广西边境。冯子材在清军中一向很有威望,他到广西前线后,被推为前敌主帅,他团结各路将士,扼守镇南关形势险要的关前隘,并用三路筑起一道城墙作为防御工事。1885年3月,法军分三路再次进攻镇南关。清军奋勇阻击,于是炮声震天,双方激战一日,法军攻到长墙下,有的已经越墙而入,在千钧一发的紧急关头,冯子材奋勇当先,手执长矛跃出墙外,率两个儿子全体官兵向敌人冲锋。经过激烈的肉搏战,清军夺回关前隘的东岭和西岭,占领了高地,法军丢弃大批武器辎重,全线溃退。与此同时,清军、黑旗军又在越南临洮大败法军,并攻克10多个州县。随后,冯子材又率军取得了凉山大捷。中国军队的节节胜利,扭转了整个中法战争的形势。消息传到巴黎,立刻导致了法国茹费理内阁的倒台。

在晚清抗击外国侵略的战争中,取得战役胜利的并不多,更多的是失败,有些清军将领在此考验面前退缩、脱逃、投降,但也有许多爱国官兵大义凛然,英勇献身。这里举两个例子,就是中日甲午战争时,致远舰管带(舰长)邓世昌、经远舰管带林永升以身殉国的事例。甲午中日战争中,黄海海战非常关键,更多地受到了世人的关注。黄海海战是迄今为止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蒸汽机舰队的海战。表面上看,双方各有损伤,实际上,中国舰队损失更大。

1894年9月16日中午,北洋舰队主力在旅顺附近的大东沟遭遇了日本联合舰队的主力,双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撕杀。敌第一舰队第一游击队(号称日本帝国王牌)迂回到北洋舰队的背后与本队策应夹攻,使北洋舰队首尾难以相顾,指挥失灵。北洋舰队的各个小队只能各自为战,队形凌乱不堪,但士气还没有完全减下来。下午3时10分,北洋舰队的旗舰定远舰的舰腹被敌人打中了一炮,猛烈的火焰从炸开的洞口喷出,全舰只得集中人力灭火,定远舰的的攻势顿时减弱。(为什么第一游击队要首先攻击定远舰?除了它是一个旗舰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它是当时亚洲的巨无霸,是中国北洋舰队最主要的一支军舰,实力比较强大。)这样,在日军的攻击下,定远舰的炮火没有发挥出来,攻势就顿时减弱了。日舰队第一游击队趁机全力攻击。镇远舰和致远舰连忙向旗舰靠拢,致远舰中弹

累累。3时20分,敌数颗流弹同时命中致远舰,并引起鱼雷发射管内的一个鱼雷爆炸,右弦随即倾斜,全舰官兵包括舰长邓世昌除七人获救外,其余全部壮烈殉国。致远舰沉没后,位于北洋舰队左翼外侧的济远、广甲二舰就就变得孤立了,于是逃离。敌舰第一游击队死死咬住还在英勇作战的经远舰,四面围攻。经远以一抵四,并无畏惧,激战良久,激战中,管带林永升中弹身亡,大副、二副也相继中炮身亡,经远水兵在没有指挥官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作战。此时,四艘日舰逼近到2000米以内,用速射炮实施近距离打击,终于将经远号击沉,全舰官兵除16人外全部遇难。

近代中国人民包括统治阶级中的爱国人士在反侵略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聚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魂,他们在反侵略战争中前赴后继、英勇战斗,不怕流血牺牲,这样的一些人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小结:

中国人民反对资本-帝国主义侵略斗争的重大历史意义:

1、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学生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和它们在中国的统治,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图谋;

2、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极大地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鼓舞了全国人民反帝爱国的伟大斗志,赋予了中华民族民族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

第三节 反侵略战争失败和民族意识的觉醒

我们在本章一开始就讲到了三个基本问题,最后一个基本问题就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下面我们就来讲这个问题。

一、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

五四运动以前,中国的反侵略战争除了取得局部性的胜利以外,大多数都失败了,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呢?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包括经济技术的落后和武器装备的落后以及战争实际指挥都的决策失误等种种主客观因素。但是最主要的因素社会政治制度的腐败。毛泽东概括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

(一)晚清社会政治制度的腐败

1840年以后,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和封建势力的反动统治是近代社会政治制度腐败的根本原因。这一历史事实改变不

了,中国社会政治制度腐败就不可避免。晚清社会政治制度的腐败的表现是多方面的,主要到表现在:

1、吏治的腐败和军队的腐败

吏治的腐败表现为:清政府官僚机构膨胀,吏治黑暗,大小官吏贪污成风,营私舞弊,贿赂公行,当时社会上广泛流行“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指贪污)、“文官三只手,武将四条腿”(指贪污和逃跑)的说法,这是对当时社会吏治的辛辣讽刺。

军队的腐败:腐朽的政权必然有一支腐败的军队。清王朝军队极度腐化,营务废驰,军纪荡然,军官吃空额,克扣、冒领军饷,敲诈勒索;士兵不勤操练,许多人竟吸食鸦片,聚开赌场,国防力量十分虚弱。由于统治集团的腐朽,所以必然会在历次的反侵略战争中排斥、打击那些有胆有识的抵抗派。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禁烟抗英有功的大臣如林则徐、邓廷桢等被革职查办,甚至发配充军,而主张对敌妥协的琦善等人反而受到重用。钦差大臣奕山到广东竟然把人民群众污蔑为“汉奸”,主张“防民甚于防寇”。清政府特别害怕战争持续下去,会引发农民起义,因而急于向英国侵略者谋求妥协,为此不惜割地赔款。在这样腐败的政府领导和指挥下的战争怎么可能不失败呢?军队的腐败,必然丧失战斗力。中日甲午战争中,清军投入陆上作战的是当时有新式武器装备的淮军,但这支军队也已腐败,叶志超部在朝鲜战场上一溃千里就是一个典型。

2、最高统治者战争指导思想的错误和害怕列强

最高统治者战争指导思想的错误和害怕外国侵略者是战争失败的首要的直接原因,而战争战争指导思想的错误又往往与他们的政治立场有关。清王朝的大多数官员和将帅害怕拥有坚船利炮的外国侵略者,没有抵抗到底的决心,甚至为了自身的私利,不惜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他们尤其害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后可能危及自身的统治,所以,常常压制与破坏人民群众和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在中法战争后期,爱国将领冯子材指挥清军在中越边境大败法军,取得镇南关大捷和凉山大捷,使法国侵略者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可是清政府当权者却力主避战求和,竟以此为和谈之本,加紧妥协求和活动,接受法国的条件,签订了《中法新约》,并下令前线清军停战撤兵,中法战争这种以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宣告结束。在甲午战争初期,清朝统治者战争的指导思想是错误的,在日本加紧扩军备战,战争一触即发之际,清朝最高统治者却不做备战的准备,慈禧忙于准备自己的六十大寿,而掌握军队和外交实权的李鸿章则寄希望于西方国家的调停上,所以战前没有一个详尽的、周密的作战方针和作战计划,没有一个专门的最高作战指挥机构,最高统治者内部更是在和与战问题上争论不休。其次,

黄海海战以后,清朝统治阶层又被日军的嚣张的气势所吓倒,战争指导思想发生了极其严重的扭曲,统治阶层的惧战心理十分突出。黄海海战虽然失败了,但是黄海海战后,中国仍可与日本一战。甲午战争的主要指挥者李鸿章本来实施消极避战只是为了保存自己实力,就命令北洋舰队在威海避港不出,北洋海军基地威海卫基地是集中了全国财力建立起来的,在当时是亚洲最好的海军基地之一,最终断送在李鸿章手中,被日军占领。11月7日,大连失陷的这一天,正是清朝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六十寿辰。战争危急,重镇失守,慈禧太后却照样在宫中升殿庆贺,大宴群臣,还让光绪皇帝和大臣们陪着她看戏、听戏三天,不问国事。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开始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守旧派虽然一度想利用义和团的力量与列强讨价还价及排除异己,实际上却一直在背后牵制、破坏义和团和部分清军官兵与八国联军的战斗,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后,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及亲贵及大臣们西逃。1900年9月17日,她在逃亡途中发布镇压义和团的上谕,称“义和团实为肇祸之由 非痛加铲除不可”;并命令清军对义和团要“严行查办,务净根株”。他怪义和团带来了八国联军,同时他又派李鸿章和庆亲王奕匡向八国联军乞降求和,此后,清军公开与八国联军勾结起来,一同屠杀镇压义和团团民。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的反侵略战争,就是这样被中外反动派联合绞杀的。

3、最高统治者和战争的实际指挥者不了解世界大势

清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的基本形势,不懂得抗击敌人的基本策略。鸦片战争期间,道光皇帝对战争对手英国一无所知,甚至仗打了一年多连英国和俄国是否接壤都不知道,对英国为什么由一位年轻的女人统治全国无法理解,甚至怀疑还侵略中国的英国官员并不是由英国女王任命的,清朝的一些官员、将领甚至认为英国的大炮有邪术,对英国军队的战略战术更是完全不知道,当然就找不出对付的办法。就是到了甲午中日战争之际,由于统治者安于享乐,不了解日本海军发生的最新态势,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状况几乎一无所知,所以没有拿出最主要的财力进行近代工业的建设,特别是近代海军的建设导致中国北洋海军的实力经历了一个由强转弱的过程。1888年,清朝海军衙门和北洋舰队正式成立以后就再也不买军舰了,对日本海军在1888年后接连造了一批先进的军舰,他们的速度比中国的更快、火力更强,原因是1888年光绪皇帝的婚礼花费了白银500万两,此后慈禧太后修建颐和园又用了将近3000万两,其中挪用了不少的海军军费。与此同时,日本明治天皇每年从宫廷中间拨出30万元,从官员的工资薪水中间抽出10%用于建造军舰,六年间新添了2000-4000吨级的新式战舰六艘,到甲午战前,日本海军的军事实力超过了北洋海军。

(二)经济技术落后

中国的经济技术的落后,在综述部分已经有大量的讲述,就不多讲述。在这里着重讨论的是经济技术的落后必然导致武器装备的落后

中国是发明火药的国家,到近代,中国水师的战船都是木帆船,吨位小,载炮少,行驶速度慢,英国海军使用的是大帆船,载炮多火力猛,更有少数是由蒸汽机对木帆船进行拖引,使整个速度加快,就是到了甲午战争时期,清政府虽然装备了新式了北洋水师由于不注意武器装备的更新,导致了甲午战争时期武器装备的落后,北洋海军与日本海军的差距表现在:主要战舰的平均功率少1885匹马力;北洋海军舰艇的平均舰龄比日本海军舰艇的平均舰龄大两倍;平均时速虽然只慢1海里,但是是日本海军第一游击队的4艘快速巡洋舰的行驶速度,北洋海军诸舰望尘莫及;双方海军舰队的总吨位相当,甚至北洋海军舰队的重炮多9门(北洋海军26门,日本海军17门),但只是在数量方面有一定的优势;日本海军主要使用的速射炮的发射速度是北洋海军使用的旧式后膛炮的4-6倍。总之日本海军火力密集,实力超过了北洋海军。

经济技术的落后还表现在对近代军事指挥方面的无知上,清军军官不通近代战争指挥艺术,不了解近代海战战场的规律、特点,对世界新式武器的掌握就更有限了。李鸿章任命丁汝昌为北洋舰队的司令,而丁汝昌是位陆军将领,对海战不太了解,所以指挥无方。我们这里指出,经济技术的落后是近代八十年反侵略战争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并不是说经济技术落后了,我们就不能够进行反侵略战争,也不能说经济技术落后了,反侵略战争就一定失败。战争的胜负关键的因素是人而不是物,武器装备固然很重要,但并不是最主要的、根本的。在当时的中国,不仅仅是武器装备的落后,更主要的是因为统治阶级实行的是反动的、错误的方针,不敢真正地广泛地动员人民群众参加反侵略战争,这样,中国近代的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就是不可避免的。从以上叙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社会政治制度的腐败和经济技术的落后,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两个主要原因,而正是由于社会政治制度的腐败,才使得经济技术落后的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善,所以,社会政治制度的腐败是最根本的原因。

2、落后是要挨打的,但落后不一定失败。中国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就是以弱胜强的好例子。但是落后加腐败则不仅要挨打,而且是必然要失败的。近代清政府领导的几次反侵略战争就是明证。

二、中华民族民族意识的觉醒

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的历史灾难,但是,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以及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思考、探索和奋起。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中华民族民族意识的觉醒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种意识的升华:

首先,是民族危机意识的形成,面对资本-帝国主义主义的侵略,爱国的仁人志士喊出了“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的悲愤的呐喊,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民族危机意识的增强导致了中华民族民族凝聚力的增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优良传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扬。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组织了强学会、保国会,为救亡图存奔走呼号,孙中山更是响亮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在这一口号下,无数的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曲又一曲中华民族的英雄赞歌,谱写了一曲又一曲中华儿女英勇献身的赞歌。

其次,是变革意识的高扬,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屡遭失败,当时人都在思考,中国为什么会战败,怎样才能求中国?所以19世纪70年代以后,王韬、郑观应、马建忠、薛福成等人提出了中国不仅仅要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更要学习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1895年严复写出了《救亡决论》一文,再次提出了救亡的主张。稍后,康有为明确提出“能变则存,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的主张,从而引发了维新变法的高潮的到来。

本章小结

1、社会政治制度的腐败和经济技术的落后,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

争失败的两个主要原因,而正是由于社会政治制度的腐败,才使得经

济技术落后的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变,所以,社会政治制度的腐败是最

根本的原因。

2、落后是要挨打的,但不一定失败,中国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战

争的例子就是以弱胜强的好例子。但是落后加腐败则不仅要挨打,而

且必然失败,近代清政府领导的几次反侵略战争战争就是明证。

思考题

1. 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参考资料

1.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

2.徐凤晨、赵矢元:《中国近代史》。辽宁:人民出版社,1983年;

3.李侃、龚书铎《中国近代史》,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

4.林增平《中国近代史》,湖南:人民出版社,1979年;

5.苑书义《中国近代史新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

6.严中平等《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年;

7.马克思:《鸦片贸易史》、《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均见《马恩选集》第2卷;

8.牟安世:《鸦片战争》,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9.马克思:《鸦片贸易史》、《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均见《马恩选集》第2卷

10.马土著、张汇文等译:《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1卷,三联书店1957年;

11.陈胜磷:《林则徐与鸦片战争论稿》,中山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12.茅海建:《天朝的崩溃一一鸦片战争再研究》,三联书店,1995年版。

学校名称:长江大学 技术支持:武汉高德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浏览量:36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xk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