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诗意栖息与美丽中国的建设

更新时间:2023-07-27 19:4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古人的诗意栖息与美丽中国的建设

“诗意栖息“最早来自荷尔德林《人,诗意的栖居》,荷尔德林对人诗意的栖息做出了如下的解释:如果我们把这多重之间称作世界,那么世界就是人居住的家 。作为人居于世界之家这一尺度而言,人应该响应这种感召:为神建造一个家,为了自己建造一个栖居之所。”“如果人作为筑居者仅耕耘建屋,由此而羁旅在天穹下大地上,那未人并非栖居着。仅当人是在诗化地承纳尺规之意义上筑居之时,他方可使筑居为筑居。而仅当诗人出现,为人之栖居的构建、为栖居之结构而承纳尺规之时,这种本原意义的筑居才能产生。这里的”为神建造一个家“可以解释为精神方面的建设,追求精神的觉悟。而”筑居“与”栖息“存在着明显的差别。筑居只是简单的生活需要,是为满足精神外的需求。栖息是筑居更高层次的升华,是满足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精神的栖息“。

烦躁的现代化生活,急功近利的处世观,为发展而牺牲的自然环境。更多的人存在的意义只是为了“生存“,满足物质需求,单纯的” 筑居“。诗意地栖息不论在古代西方,还是中国的古人,都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所产生的美好理想,中西方的古人用实际的存在方式践行着这一”美丽命题“。自然环境决定了人的存在,诗意地栖息正确解决人与自然、社会的共处问题,既是人类重新寻求生存根基、重建价值信念的过程,也昭示着人类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共生的理想状态。回望古人的诗意栖息,探究美丽中国,是我们改变现在生活方式的必需要做的事

情。

古人诗意栖息从自身的修养入手,养成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境,一切丑恶、一切阴谋、一切不好的都只是浮云,看淡一切世俗的不公正,人生的不如意。一次一次的梦醒来,感叹自己怎不是唐朝宋朝的人呢?多希望自己身在那时,漫步在古道长廊中,观赏着荷塘里密集的荷花,口里吟唱着绝美的诗篇。我叹服那个时代的原因,不只是因为那里美丽,还因为那里人才济济,诗意栖息。那时的诗人见证了美丽中国,美丽地栖息在那个自由而有文化氛围的时代。豪气压群雄,能使力士脱靴,贵妃捧砚,仙才媲美,不让参军俊逸,开府清新。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是他在孤单寂寞时的以酒浇愁。“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他秋日登高楼,望长风飞燕,俯仰身世,

感慨万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愁思猛然袭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是他远大的志向和取于胜利的信心。他就是诗仙李白。他不畏权贵,仕途不如意他不诗意,因为他有诗、有酒,他可以诗意地栖息与美丽中国的各个地方。不为世人的目光而“弯腰“。古人的诗意栖息离不开自然,在获得心境的诗意栖息,古人将人与自然这一命题处理的非常到位,为我们留下了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正变得十分紧迫。这直接关系到美丽中国的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专章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这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诗意栖息的基础。坚持用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经济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发挥人民大众的力量,正确引导,和谐人与自然的关系。现代社会中诗人海子就是一个很好的诗意栖息的例子,以自身修养的提高,来改变自己对物质需求的看法,做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不为世俗而绊住自己前行的步伐,不从自然过分索取,与自然融为一体,诗意栖息。人的思想一旦觉悟到这种程度,经济的发展就不会单纯以GDP而论,不以“伤害“环境来发展经济,因为在这种意识下,人已经从追寻物质的最大化、利益的最大化这一陷阱中解脱出来。以生态价值引领新的增长方式。改变长期以GDP为主要指标的政绩,忽视环境作用,在经济建设取得“辉煌成果”的同时,生态环境却遭到严重破坏。因此,必须转换地方官员政绩评价标准,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一个重要的考量标准,使其真正意识到:牺牲环境利益的“饮鸩止渴”行为必须摒弃。在大方面保护环境,恢复自然的原貌。建设美丽中国。有一个“美丽的心境“,一个美丽的中国,才能诗意栖息

诗意让栖居更美好,人如果没有了诗意,大地就会遭到蹂躏,不再是家园;精神就会变得平庸,不再有幸福。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如何重返“诗意栖居”?我们栖居的大地是否还能提供诗意的源泉?回答是肯定的,因为我们吸收了古今中外的生态智慧,读懂了自然的真、人性的善、和谐的美,用古人的智慧

来建设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互相融合,对我国和世界的环境给出了科学的解决构想。我们期待着终有一天,在美丽中国里,你我诗意地栖居。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xj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