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四中高中新课程实验实施方案
更新时间:2024-04-06 21:2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淄博四中是初中还是高中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淄博四中高中新课程实验实施方案
新课程实验实施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对于推动素质教育实现突破性进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结合《山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试行)》,为保证我校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指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密结合学校实际,目标明确、步骤清晰、措施具体、积极稳妥地开展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具有四中特色的、适应时代要求的、充满活力的课程改革体系,探索适合我校发展特点的课程改革路子,倡导新教育理念并付诸于实践,因地制宜、实事求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学校办出特色。
二、实验工作的基本目标和任务
1、全面实施并验证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与实验教材,为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修订、完善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2、立足我校的实际,探索新课程实施的有效方式和途径,为新课程方案的推广提供有益的可以借鉴的经验。
3、通过实验工作的开展,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探讨在新课程下的教育教学理论与实际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机结合,完成从传统的教育观念到现代的教育观念的转变。
4、大力开展以校为本的教育教学研究,推进基于模块的课堂教学改革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加强教学管理的研究,构建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学生选课指导制度和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
5、探索评价制度的改革,建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发展性评价制度和教育教学水平检测体系。改革校内评价方法,推进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
1
合评价方式,充分发挥评价功能,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和教师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
6、全面加强学校所有人员的继续教育,继续教育不光是教师的事情,是学校内所有人员的事情,学校内所有人员都需要改变观念,用现代的教育理念指导工作,真正做到学校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使每个学生在高中的学习生活都得到发展。
7、通过课程改革实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逐步建立适应管理体系,开发多样的课程资源,逐步建立起以校为本、与时俱进、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从而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三、实验工作的基本原则
1、实事求是的原则: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推进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既不能缩手缩脚,又不能不切实际,要正确的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对我们所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要正确的对待,而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量力而行,积极积累经验,为以后工作的开展打下一个非常好的基础。
2、思想先行的原则。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事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关每位同学的健康发展。要通过广泛的思想教育,使广大干部和教师充分认识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树立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把新课程试验变成每个人的自觉行动,把新课程试验变成每所学校的自觉行动,将提高学生的素质作为学校的终极目标,是一所学校工作的全布,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重要的标志,所以思想先行应作为一所学校的头等大事来对待。
3、科研引领的原则。新课程试验是一项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工作,需要坚实的教育科研支撑。学校要在充分借鉴教育研究部门及我省新课程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激发和调动广大教职工试验新课程、研究新课程的积极性,形成以校为本的研究机制,积极探索我校实施新课程的有效途径和形式。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课程改革实验是一项开创性的工程,课改实验将要牵涉到多方人员参加,因此,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科学理论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协调各部门参与者的活动。课程改革也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创造性工作,只有不断实践,才能总结经验,突破原有课程体系的羁绊,闯出一条课改新路。实验人员观念与行为到位是保证课改运行的两个不可或缺的动力。在实
2
验过程中,既要摒弃那种先观念、后操作或理论灌输与行为转变脱节的做法,又要反对缺乏先进观念引导、用旧经验老做法来进行新实验的蛮干,把观念转变和行为转变有机结合起来,共同促进课改实验顺利进行。
5、协同推进原则。新课改离不开各方面的紧密配合,协同作战。要积极倡导教师之间、师生之间、教师与专家学者之间的互动、合作与对话;加大开放办学力度,加强学校与社区、家庭的联系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互补,为新课程实验工作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6、以人为本原则。要注重创设尊重人才、鼓励创新、民主开放的学校管理氛围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在实验工作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实验的重点和难点工作
1、学校课程设置方案和开课计划的制定。学校课程设置方案和开课计划要符合国家新课程方案的刚性要求,体现新课程的多样化、个性化的特色,同时要考虑充分利用学校教师、教室等资源,并保证学生有机会多修习一些与高考紧密相关的科目和模块。
2、学生选课指导和个性化修习计划的形成。长期以来过于集中的教育体制使不少学生缺乏主动性,没有个性,没有主见,容易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班主任、任课教师要在与学生的密切接触中观察和认识学生,判断他们的个性,认识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帮助其制定符合自身特点和社会需要的课程修习计划,选取最能挖掘学生潜能的学习内容和方式。
3、基于学校的课程建设、课程资源开发和管理工作。深刻理解新课程方案课程结构和课程设置的创新性,发挥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探索适合于我们学校实际情况的校本课程,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发挥其最大的效能,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
4、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要按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以抓好学校骨干教师的新课程培训为切入点,以全员培训、整体提高为目标,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学校的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规划和计划。根据上级的要求,组织好教师的通识培训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培训以及实验教材的培训。结合我们学校实际,校本培训是师资培训的重要途径。
5、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和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重视和加快建立以
3
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组织和鼓励广大教师密切结合教学实践,积极开展富有针对性的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研能力和水平,使新课程的实验过程成为教师自身不断成长的过程。
6、创建发展性评价体系和教学监测机制。研究开发切实可行的高中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案和教学监测方法,构建发展性评价制度与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测体系,特别是关于学生成长记录评价的操作与管理方法,保证学生成长记录的真实性和可信性。
五、实验工作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安排
(一)学校课程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刘少华
成员:胡以杰、彭乃彬、赵正亮、宋谋新、路恒云、朱文玉
学校课程实施领导小组职责:承担课程实施的领导和协调工作,把握课程实施工作的方向,提供后勤服务保障。
(二)学校课程实施办公室(设在教务处) 主任:赵正亮
成员:常 华、艾志刚、祝 捷、王秀娟
学校课程实施办公室职责:负责组织课程具体实施工作,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实施指导、经验交流,成果推广验收,与上级课改管理机构保持联系,接受指导并获取信息,制定教师培训计划,负责对课改材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总结。
(三)学科课程实施研究组 组 长:各学科教研组长 副组长:各学科教研副组长 成 员:各学科教师
学科课程实施研究组职责:负责组织课程课程实施的具体研究和操作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组织各科教师进行课程的实践活动;总结经验教训,收集课程个案,做好课程实施成果的收集、分析和整理;与第一线参加课程实践的教师保持联系,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提出调整意见。
(四)学生课程实施活动组 组 长:学生会主席 副组长:学生会副主席
4
成 员:各年级的学生代表
学生课程实程活动组职责:负责学生在课程实践中的意见和建议的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有关信息;必要时协助组织学生参加有关课程的实践活动;向参加课程的教师及时提供课程个案,做协助教师做好课程个案的收集、分析和整理。
六、实验工作的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成立学校课程实施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和协调,使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理解、支持、配合、参与课程改革。
2、政策保障:对参与课程实施,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在确定教师工作量、职评、聘任、评优等方面优先考虑,为课程实施提供充分的支持。
3、经费保障:设立新课程实施专项经费,每年拨付相应的款项用于课程实施的有关活动,确保经费落实,努力满足新课程对教学设施和办学条件提出的要求,为课程实施的顺利进行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安排必须的课程实施专项经费,对课程实施中取得的优秀教学成果给予奖励。
4、加强舆论宣传。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向家长、全社会广泛深入宣传高中课程实施的止的、任务、意义、内容及阶段成果,努力营造有利于新课程实验的良好社会氛围,及时了解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争取全社会对实验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七、学校管理制度的调整和改革方案
近几年,我校适应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和教育事业发展的新需要,进行了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充实了管理干部,进行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创新。现有的机构设置和管理制度基本适应进行新课程试验的要求。学校设有教务处、政教处、教科处、实验电教中心等与教育教学工作直接相关的职能部门,全校高中部下设三个级部。各部门和级部在学校课程改革领导小组领导下和课程指导委员会协调下,在新课程实验中心领导小组的统一指导下,既分工明确,又能能力协作,密切配合,基本能保证新实验实施工作的顺利进行。
八、实验工作进度安排
1、准备阶段(2004.4-2004.8)——成立学校课程实施领导小组和课程实施办公室;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师资培训工程,积极参加省市两级的通识和教材培训;建立与新课程实施相配套的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实施制度、教师及学生评价制度。
5
2、实施阶段(2004.9-2007.6)——实施前期的主要任务是运用培训、示范等手段,迅速将全校起始年级的教师送入实施实验的轨道;实施中期的主要任务是运用培训、交流、研讨等手段,有效地将骨干教师引入研究实验的层面,广泛动员家长和社会的力量,支持参与课改实验、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实施后期的主要任务是适时建立规范,使学生能较科学独立的实施课程改革,使学校、教师研究课程改革的活动持续化。
淄博四中新课程设置方案
教育部规定普通高中学制为三年。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构成,并通过学分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具体设置如下:
6
必修学分 学习领域 科目 (共计116学分) 语言与文学 数学 人文与社会 语文 外语 数学 思想政治 历史 地理 科学 物理 化学 生物 技术 技术 (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 艺术 体育与健康 艺术或 音乐、美术 体育与健康 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 活动 活动 社区服务 社会实践 说明:
(1)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1周,假期(包括寒暑假、节假日和农忙假)11周。
(2)每学期分两段安排课程,每段10周,其中9周授课,1周复习考试。每个模块通常为36学时,一般按周4学时安排,可在一个学段内完成。
2 6
11 15
6
8
10 10 10 8 6 6 6 6 6 根据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适应学生不同潜能和发展的需要,在共同必修的基础上,各科课程标准分类别、分层次设置若干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 学校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开设若干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
选修学分Ⅰ 选修学分Ⅱ 7
(3)学生学习一个模块并通过考核,可获得2学分(其中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每个模块原则上为18学时,相当于1学分),学分由学校认定。技术的8个必修学分中,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各4学分。
(4)研究性学习活动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三年共计15学分。设置研究性学习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科技和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自主探究、亲身实践的过程综合地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此外,学生每学年必须参加1周的社会实践,获得2学分。三年中学生必须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获得2学分。
(5)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获得一定学分,三年中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在选修Ⅱ中至少获得6学分,总学分达到144方可毕业。
我们学校根据实际,经过研讨,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模拟了参加实验的新高一学生的课程方案。本方案只是我们将来排课的一个依据,不能做为一个标准,要时时刻根据学生情况的发展变化,课程实施过程中可能要发生的一些情况及时调整我们的授课计划,但无论怎样调整,我们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调整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健康发展。
如果这一级高考时分文理科,那我们将对课程做出相应的调整,文科类学生将以<<人文与社会>>为主,理科类学生将以<<科学>>为主,同时要考虑到学分的累积问题,以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
校本教研促进教师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我们教师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学生的发展,就必须提高自已、发展自已。因为我们认识到:教师是办学的主体,是学校发展的资源和资本,让每一个教师都获得充分发展,是学校追求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管理的精髓所在。校本教研作为推进新课程的重要策略,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法,其重要性日显突出。校
8
本教研对我们来说虽然不是一个新事物,但对它还缺乏理论上的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在实践方面,因为没有理论上的指导,所以没有比较系统而成熟的做法和经验。因此,我们想借课程改革的东风,制定和完善适合于我校实际的校本教研运行机制,为教师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一、 一、 校本教研的涵义、目的、意义和任务
1、何谓校本教研
“校本研究”是一种融学习、工作和教研于一体的学校教师活动,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在学校中进行的教学研究制度。课程改革的实施对于学校、教师而言,都是新生事物,它所倡导的教育理念不可避免的与以前我们固有的教育理念发生碰撞,在这中间,作为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每一个教师都要通过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不断反思和调整个人的行为习惯,角色地位,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使我们的教育理念与新课程的要求相吻合,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1.1校本教研的三个基本理念
(1)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础。校本教研应该是以学校所存在(或所发生)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选题范围,即校本教研要根植于教师工作、生活的学校(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在学校中),与学校的生活密切相关,一切教学研究都是为了学校的发展。
(2)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校本教研强调学校的教师是研究和开展活动的主体,也只有学校教师(在专家的指导下)通过一定的研究程序解决我们学校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这样问题才有针对性、实效性,能更加有效地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3)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校本教研的直接目的。校本教研无论是作为一种教学研究活动,还是作为一种教学研究机制,它都是以学校发生的突出问题和发展需要做为研究范围,并且研究主体是教师,这就决定了它所要研究问题的过程和结果,都是针对于师生共同生活、共同面对的在学校中的实际问题,其目的是师生都得到共同发展。
1.2校本教研的三个基本要素
(1)自我反思: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这两者之间的相互沟通的桥梁,又是理解自我与现实自
9
我的心灵上的沟通。
显然,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它具有研究性质,是校本研究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自我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它隐含着三个基本信念 ·教师是专业人员; ·教师是发展中的个体; ·教师是研究者;
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校本研究只有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自愿的行为,校本研究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和实施,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自我反思,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
(2)同伴互助。校本研究强调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同伴互助的实质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之间的交往、互动与合作。
(3)专业引领。校本研究是在“本校”展开的,是围绕“本校”的事实和问题进行的,但它不完全局限于本校内的力量。恰恰相反,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是校本教研不可或缺的因素。离开了专业研究人员等“局外人”的参与,校本研究就常常会自囿于同水平反复,迈不开实质性的步伐,甚至会停滞不前,从而导致形式化、平庸化。从这个角度说,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是校本教研持续性发展的关键,学校要积极主动争取他们的支持和指导。
2、校本教研的目的和意义
在实施新课程的基础上,通过开展深入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校的课程建设能力,全面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
(1)让所有的学校都“动起来”。校本教研把学校推到了课程改革的前沿。随着改革的深入,学校的教育教学主体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学校的社会功能得到进一步开发。而学校要发展,要办出自已的特色,凸显自已的个性,就必须动员学校的一切资源,特别是教师这块最大资源,要整合各方力量,集思广益,制
10
定和完善适合于我校实际的校本教研运行机制,领先一步,开创学校工作的新局面。
(2)让所有的教师都“站起来”。教师对待所教的科目及其教育教学理论一直是敬畏有余的。科目对他们来说,是国家规定的;教材对他们来说,是专家编订的。他们被要求严格忠实于国家的所有课程文件,甚至连教学的具体步骤都严格遵守教学参考书的教学步骤和课时数。教科书对他们来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而对教育理论,教师往往认为深不可测、高不可攀,不知如何在实际教育教学问题中应用。通过校本教研的实施,让全体教师活动起来,每一个教师都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在研究中提高认识。在研究中成长,在研究的状态下工作,从而使自己的专业得到发展。这样每个老师都在实施过程中“站起来”了。
(3)让学校的教师、家长、学生、领导彼此沟通起来。传统的教学观认为:各科任教师任务是教学本科目的知识,还少顾及家长、学生、领导的因素。片面理解学科教学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不能从学生的全面发展角度来定位学科教学,致使学科教学淡化了它应有的作用。现代教学观认为:通过本科目的学习主要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通过教育教学研究,明确教师、家长、学生、领导各自任务和共同目标,这样就可以彼此沟通起来,为学生的发展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3、校本教研的任务
要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的研究为主体,是一种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研究活动,既要注重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又要注重概括、提升、总结经验、探索规律。
二、怎样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范围和对象是“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研究的主体是教师。校本教研的实施为教师的角色生长提供了条件。在这过程中,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进取,不断丰富自已的教育理论和知识内涵,要敢于面对困难,战胜困难,通过各种形式的校本教研,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1、学习
陈大伟教授说过:没有比更高明的理论更有用。所以,我们学校的教育理论学习的比任何时候都规范,学习的力度比任何时候都要大,并且我们从上一学期
11
开始,结合新高一的新课程的实施,有目的、有重点的进行学习。一方面我们学习相关的理论,另一方面我们还给合我们学校实际,有针对性进行学习,以增强学习的实效性。通过学习进一步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努力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并以此为契机,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促进教师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
而我们认为,学习不单单是教育理论的学习,还保括一些校本学习。例如:针对于高中教育教学的特点,为了使教师在教育理念上更加有助于教育教学的实际,我们学习了<<陌生感效应>>、<<破窗理论>>、<<听听上帝的主意>>、<<思想的力量>>、<<第二种思维方式>>、生命中的满分和零分>>、<<关心是一切教育的基石>>、<<问一声---恨,铁就能成钢吗?>>、<<若干心理效应对教育的启示>>、<<永不放弃你的希望>>、<<名师是什么样的教师>>、<<教学后记,让你在反思中提高>>、<<赞美如良药>>、<<帮助孩子过好“更学期”>>、<<没有创新,只能是个“教书匠”>>、<<教育孩子没有神秘配方>>、<<成功的人生从细节开始>>等等。并且我们通过论坛会的形式将老师们通过学习而获得的一些想法和体会,以及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如何应用等问题进行交流,通过交流和实践,可以说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特别是:这样做对青年教师的成长,使青年教师尽快走过过渡期、困惑期的作用是非常有效的。
2、观课
在我国传统教研活动中,比较盛行教师听课,我们学校基本上每学期教要安排一些听课活动,如示范课、探究课、教改实验课等。其实这是一种非常好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校本教研活动。
观课按目的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考核为目的;另一类是以专业发展为目的。以专业发展为目的的观课,是一种横向的同事互助指导,重点是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改进教学行为。而第二类观课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1)观课能培养教师解决实际课堂教学问题的能力
观课活动中,授课教师与观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身临其境,观察、反思、体验教学中的各个问题,能看到平时看不到的问题,能想出更好的解决办法。授课教师课后自省,与观课教师讨论,寻求问题答案,并继续实验,不断改良。在观课活动中,参与者获得的是内化的知识和元认知的经验,伴随着积极的情感体
12
验,增长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观课活动鼓励教师审视提升自已的经验
教师有了经验是建构新能力的固着点。教师总是用已有的经验来同化或顺应新的理论。如果不对自已原有的经验进行分析和省察,新的理论和方法就不会被内化和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观课提供了一个使教师反省自已经验的情境和条件,教师在问题情境下审视和反省已有的经验,用行动来整合教育教学中那些不确定性的知识,获得一种贯通感。实证研究表明,学校内教师之间的相互听课和指导,能使教师将在职培训所学到的知识更新,技能运用到日常课堂上,有效解决从理论到实践的转移问题。
并且我们学校还制定了领导干部听课所遵循的一些原则,对于初试课、研究课、评优课的评价角度进行了规范,目的在于发挥观课、评课的激励功能,唤醒教师的“胜任内驱力”,激发“创新内驱力”,更好地促进教师的成长。
3、关注隐性教案
这是因为:隐性教案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通常意义上的教案是教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但是,决定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并不是这些写在白纸上面的内容,而更多的应该是蕴涵在教师思想和情感深处的“隐性教案”。“隐性教案”隐含着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师对教育目标的认知,对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的选择,往往与他的教育理念有关。同一教案,不同的执教者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究其根源便是执教者教育理念在发生作用。“隐性教案”隐含着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应该有一桶水,或者是常流水”。要想打开学生的视野,教师的视野必须开阔。“隐性教案”隐含着教师的情感、情绪:教学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在课堂上教师的情感、情绪很容易影响、感染学生。影响教师的情感、情绪的因素很多,最主要的有两个因素:一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二是教师对待工作、对待学生的态度。“隐性教案”隐含着教师的教育机智:课堂上常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小插曲”,而课堂上的闪光点往往就体现在教师对这些问题所表现出的机智上,但这些机智我们写在纸上的教案无法体现的。“隐性教案”隐含着教师的口头表达水平:教师的书面教案往往是书面语表达水平的一个侧面,要想讲好一节课,教师的口头表达水平至关重要。有的教师抱怨照搬名教师的教案用于讲课而效果不佳,其原因在于,名师的教案只是讲课的一个依据,他们的课讲得很成功,很大程度上得力
13
于他们卓越的口头表达水平,而这些口头语言在显在的教案中是不见踪迹的。“隐性教案”隐含着教师的教态:在“显性教案”中,教师讲课时的教态是无法显现的,而教态也是课堂教学成功的要素之一。好的教态折射出教者的风度。修养,学生认同之后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效仿教师观其行,察其言,悟其德,思其道,教学效果自然非同一般。
4、论坛会
我们每个学期都定期召开论坛会,通过论坛会这种形式,我们的想法是给教师们一个交流的平台。教师通过彼此间信息的交换,以最大范围地促进教育信息的流动,从而扩大和丰富教师的信息量和各种认识。教师通过经验分享,反思和提升自己的经验;借鉴和吸收他人的经验。业务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并且我们开展活动大多是采用专题讨论的方式,而专题讨论是大家在一起围绕某个问题畅所欲言,提出各自的意见和看法。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为自己的意见辩护,同时也不断思考和质疑他人的意见。大家互相丰富着彼此的思想,不断地提高自己和同事对问题的认识。知识也因此不断地变更和扩张。在有效的讨论中每个教师都能获得单独学习所得不到的东西。
我们通过论坛会这个交流的平台,使教师在交往、交流、沟通、合作的空间中自由成长发展,在交往的过程中充分发展自我,丰富自我。同时,我们开展论坛会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学观摩活动、教育会诊、学术沙龙、头脑风暴、个案研究报告等,通过这些活动,有益于教师间相互交流、相互启迪、相互激励,在人格上相互砥砺,精神上相互融合。
因为我们每次论坛会的主题都是围绕学校中教育教学的某一个突出问题而展开的。因此。教师们的发言都有针对性、实效性,都是教师自已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想法,而我们又把教师们的这些做法和想法,通过整理、整合,在各位教师们的感性认识和有一点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有我们学校自已特色的处理一些问题的理性做法,可以使很多教师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明确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做的问题。例如:我们通过论坛会展开讨论,集思广益,制定了在现有教育状态下“淄博四中尖子生培养指导意见”和“淄博四中弱科生培养指导意见”,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并且这样做可以带动整个学校的发展,只有学校和教师发展了,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5、课题带动
14
每个学年我们都开展针对于我们学校实际情况的课题计划,在全校老师们大力支持下,全校共有39个校级课题立项,有180余名教师参与,课题涵盖了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有对教法的研究,也有对学法的研究,也有对教材的作用的研究,可以说,老师们的课题是从我们学校的实际出发,从教师们的日常教育教学中的经验和困惑中提炼出的,具有一定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并且我们学校的大部分教师都是以课题组的方式参与课题研究,这样就在面上形成了一种良好的研究氛围,为我们以校为本的“校本研究”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且通过课题的研究,可以更好的提高老师的研究水平,进而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同时,我们还积极鼓励教师申报省、市级课题,或者参与一些省、市级课题的子课题的研究任务,目前我们学校教师承担市级重点课题8项,规划课题10项,省级课题3项。为了使课题研究能够顺利进行,我们都定期或不定期邀请省、市教育专家来我校为老师们做专题报告。因为我们认识到:要想使我们的课题研究达到预期效果,没有理论上的指导和规范的学校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是不行的,只有在理论指导下,才能使我们的教师尽快走过过渡期、困惑期,尽快从课题研究中师生得到共同发展。
6、教育论文的征集
每学期或者每学年我们都开展两次大的论文征集活动。一是德育论文,二是教育叙事征文。通过论文的征集,我们的目的是把教师们在平时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感受和一些想法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一方面肯定老师们的创造性的劳动;二是把教师们的创造性的劳动成果发扬广大,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三是通过这样一种形式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反思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通过反思使每一位教师的感性认识能够尽快上升为理性认识,缩短教师的成长时间,有助于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并且本学期的德育论文和教育叙事征文,这在我们学校历史上是第一次,这是因为:通过德育论文的评选目的是把教师们在教育活动中的一些体会和经验通过论文的形式记录下来,一是进一步丰富自已的教育教学体会和经验,二是把他们的经验让其他教师借鉴;而教育叙事研究的考察对象是教育经验和现象。正如康纳利所言:“为什么叙事?因为经验。”教育叙事研究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它通过教育生活经验的叙述促进人们对于教育及其意义的理解,教育叙事探究的本质在于寻找一种合适地呈现和揭示生活经验乃至
15
穿透经验的话语方式或理论方式,为普通教师、学生以及其他读者提供一种能让他们参与进来的生活语言风格的研究文本。教育变革的真正“秘密”正隐藏在日常教育经验之中,并且教师们的日常教学实践也在不断地赋予教育变革以真实的意义。更多地关注日常教育经验和实践方式,通过有关教育经验的故事、口述、现场观察、日记、访谈、自传或传记,甚至书信及文献分析等,来逼近经验和实践本身,那么,教育叙事研究就将使日常教育经验的研究成为教育研究的重要方式。
并且我们学校还鼓励教师在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的基础上,积极投稿,把我们的研究成果发扬广大,为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为此我们总结了这个问题的四大好处:一是教师专业得到发展;二是教师有成就感,并且成就感是教师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源泉之一。在我们学校,论文发表者我们都给他们出喜报祝贺;三是经济得到实惠,一般学校给论文作者奖励是两倍于稿酬奖励作者,但我们认为这很不够,因为这不足以说明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成果和由此而带来的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的贡献;四是评奖、评定职称的领先一步,若我们没有论文,则我们在各种比赛中,就少了一条腿,这将让我们失去一部分竟争力。若我们有两篇以上论文,则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能顺利评上,并且我们在这个方面有所作为的话,有可能提前两年晋升,晋升上更高一级的职称也是我们专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7、校本课程开发
校本课程开发就是:在学校现场发生并展开,以国家及地方制定的课程纲要的基本精神为指导,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及可利用和开发的资源,由学校成员志愿、自主、独立或与校外团体或个人合作开展的旨在满足本校所有学生学习需求的一切形式的课程开发活动,是一个持续和动态的课程改进的过程。
通过校本课程开发,教师或以亲自参与到课程编制的整个过程。国家提供的课程标准成为他们主动学习研究的指导性纲要,国家提供的配套教材成了他们自主选择的对象,不再是教师的课程集装箱。这样教师就能在学校这块基石上,鸟瞰国家的课程或其它学校的课程,使我们教师都“站起来”。 校本课程开发给教师松绑,让教师自主决策,这无疑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取供了广阔的空间。另外,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各位教师的共同参与、探究和合作,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能在相关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下,
16
反思他们自己在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并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的探究和合作十分有利于培养教师的专业精神,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从而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三、如何评价教师的校本教研成果
如何评价教师的校本教研成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把评价简单化,在这里我们主要谈几点原则。
1、评价应有助于“改进教师的教学”。
这其中有两方面的含义:(1)、教师通过对学生评价,以及有校长、同行、
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分析与反思自已的教学行为,找到改进方法,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2)、专门建立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体系和方法,使教师从多方面获得改进工作的信息,诊断反思教学行为,完成从知识传授到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管理者以及资料的提供者的角色转换,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评价应有助于深化课程改革。
因为高中阶段的教育仍然是基础教育,对于提高国民素质承担着重要任务。所以,我们要对课程方案的执行情况及实施效果,进行周期性的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形成课程不断完善的有效机制。
3、评价应有助于教育价值提升。
从评价与教育的关系来看,教育评价活动只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它永远不可能上升为教育目的本身,更不能超越教育目的。教育评价最终目的就在于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无论是怎样的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实现教育价值的发现和创新,从而可以更深入地认识作为评价对象的一些活动和现实表现,进而实现教育价值的提升。
四、加强领导,保证校本教研工作健康推进
为确保校本教研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实效性,我校将在上级课程改革领导组、专家组的领导和指导下,加强对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指导和管理。成立淄博四中校本教研领导小组。
17
尊重学生个性,师生共同发展
--淄博四中选课指导方案
高中新课程方案的主要特征之一是课程的多样化和选择性,实现学生在课程目标指导下的自主选课是这次高中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但由于年龄、经验和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学生在选课中存在较大的盲目性,为了保证选课和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学校必须对学生选课进行指导,建立科学有效的校内选课指导制度。
一、
一、 选课指导的指导思想
选课指导要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各科的《课程标准(实验)》为指导,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目标,努力实现制度创新,建立行之有效的校内选课制度和选课指导体系。
二、
二、 选课指导的意义与目的
(一)选课指导有助于避免学生选课的盲目性。与传统的课程结构相比,新的课程结构表现出更大的灵活性、多样性和复杂性,学生由于其自身的局限,选课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盲目性,表现为随意性大、杂乱和零散的倾向。选课指导可以有助于避免学生选课的盲目性,有助于学生选课的计划性和合理性,有助于学生切实选择哪些适合自己发展要求的课程来修习。
(二)选课指导有助于学生未来职业的选择和人生规划。普通高中毕业生面临着未来职业的选择和人生规划,而且新课程的改革尤其突出养成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潜力和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来规划自己人生的能力。有效的选课指导可以帮助学生在选择课程和怎样选择等方面作出合理定向,指导学生形成符合个人特点的、合理的课程修习计划,为学生将来更好地进行职业选择和人生规划积累知识并形成合理的能力结构。
(三)选课指导有助于实现教育目标,推动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新课程确定的教育目标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志向和愿望;具有民主与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自觉行使公民权利,履行公民义务,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具有社会
18
责任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新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具有面向世界的开放意识。这些目标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实现正确选课,通过自身的学习实践逐步实现。
三、
三、 成立选课指导领导机构
1、成立学校选课领导办公室。
成员:校长、教务主任、各教研组组成。
职能:①组织学习课程改革的相关文件,明确政策文件的内容;②领导学校选课指导委员会开展相关工作;③规划和制定学校选课指导方案的基本思路;④督促学生选课,执行对教师的评价等。
2、成立学校选课指导委员会。
成员:分管校长、教务主任、各年级备课组长及部分优秀学生组成。 职能:①设计适合本校实际的选课指导和各科的选课指导,负责组织教师依据指导方案对学生进行具体指导;②确立选修课及其学分分值;③设计和整合课程模块;④学校内外教育资源的协调和配置;⑤编制学生选课流程表;⑥监督课程的实施和评价;⑦制定教师的监督和评价标准。
四、
四、 建立学生选课指导导师制度
1、学校选课指导实行导师制,使所有的学生进入高中后都有一个导师指导。 (1)由于目前处于新旧课程的过渡时期,2004、2005两级学生的导师一般由本年级任课教师担任,学生入校后经双向选择最终由学校确认。2006年全校进入新课改后,重新调整,由全校老师在每一个年级都指导一定数量学生。
(2)导师指导学生合理选择课程、合理分配学分,并为学生建立选课档案等。
(3)导师对学生选课负有第一责任,全面负责所指导学生的咨询、教育和选课方案的制定。
(4)选课指导导师制对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老师不仅能上好课,教好书,还必须对社会发展、职业需求、学生心理有更多的了解。
19
2、行政班班主任负责本班全体学生选课工作的指导、选择、汇总工作。 3、高年级学生与低年级学生建立对口指导班级,由高年级学生协助低年级学生选课。
五、
五、 选课指导的原则
(一)学生为主原则。选课指导应体现出学生为主的原则,指导教师要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指导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学习意愿,不能包办代替,更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学生。这是指导学生选课过程中最重要的原则。
(二)因材施教原则。选课指导应体现因材施教原则,指导教师应依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做出有针对性的指导;应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业成绩、成长记录、特长与潜能等进行指导,不能一刀切,给学生提供雷同的建议。
(三)科学性原则。选课指导应体现科学性原则,指导教师应当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必须对国家所规定的课程方案以及所指导的学科有足够的掌握,同时要对社会未来的人才需求和高校的招生动向有预见性的把握。为此,指导学生选课应当处理好以下关系:
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的关系。指导学生选课,既要考虑到学术课程在整个课程结构中的比例,又要照顾到职业选择和生涯方面课程的分量,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定向提供支持。
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关系。指导学生选课应当注意选修课的开设时间和开设方式,使选修课在课程内容、结构和教学方法方面与必修课保持相应的连续性,体现出它们之间的互补。
学校开课与学生选课之间的关系。学校应当首先调查学生选课的意向,然后才能做出选课指导。但是如果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学校所开课程不一定能够完全满足学生选课的愿望,学校应当就此向学生给予说明。
六、 选课指导实施程序
1、学校编制《选课指导实施方案》发放给学生使用。《选课指导实施方案》主要包含:
①编制该手册的目的、意义。
②高中课程结构简介。包括课程总结构介绍,各学习领域所包含科目、各科目选修系列和选修模块之间关系以及系列内部各模块之间关系(相对平行的还
20
是序列性的)介绍等。
③顺利毕业的基本学分要求。 ④选课程序说明。
⑤选修课程简介。包括学科说明、开课计划、模块代码、开设对象、学分分配、周学时数等。
2、组织实施步骤:见选课流程图
学校公布选课清单、分发《选课指导实施方案》 在了解自己学习需要基础上进行下一轮选课
学生学习《选课指导实施方案》并选课 依据个人课表
选课指导中心、班主任、导师对学生
班主任统计本班学生选课情况 学生根据学校课程表制定、调整
学校进行统计
排出下一学期全校的课程表(包括必修与
备注:1.学生一般提前一学期选课,若起始年级需要选课可在开学前两周进行。
2.学生所选课程,若本学期内未能开出,学生可以在以后继续选,也可放弃修习这些课程,而选择其它课程。
附1 淄博四中2004—2005学年度上学期拟开课清单 学习领域 模块 科目 模块代码 科物理 学 A2 ×× 任课 主要内容 ××2 ×× 4 级 20042004级必选 学分 教师 周课 时数 开课 对象 选课 限制 21
附2淄博四中2004—2005学年度上学期学生选课情况统计表 班主任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学生总人数___________ 课程代码 具体名单(学号、姓名)
人数 任课教师
附3淄博四中学生个人课表
年级________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第____学段 学习领域 科目 模块代码 任课教师 上课时间 上课地点 3、随着选课制度不断成熟与完善,学校将逐步实现网上选课指导,学生直接在网上选课,使学生选课更加方便,同时,使课程也更易于管理。
七、选课管理及有关处理办法
1、学生对自已选修的课程,必须严肃认真对待。凡经批准选修的课程,一般不能随便退、改选,如遇特殊情况一定要退、改选时,学生要填写退、改选申请单,由班主任统一汇兑教务处,经批准后方可进行退、改选工作,退、改选、补选工作在教务处指定的时间内完成,过期不再单独处理。
2、对选课人数的要求。选修I、II的选修人数不能少于30人,否则该课程停开,关于选修I内容可在下一学期再组织这些学生参与下年级的修习。
3、学生按选课手续选定课程后,必须按时上课并完成作业,最终通过考试,方可取得学分。对于未办理退选手续,而不参加上课及考核者,该课程按自动放
22
弃处理;所选课程考核不及格,可以重修,子可另选其它课程;学生选课后的两周内,如果对所选课程不适应,可办理退选手续,另选其它课程。
淄博四中学分认定及管理暂行规定
根据教育部2003年颁发的《普通高课程方案(实验)》和《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号)的要求,以及《山东省普通高中学生学分认定管理暂行规定》,为有效实施普通高中学生学分的认定和管理,促进高中新课程顺利推进,保证学分认定的真实性、严肃性结合我校高中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一、高中课程学习实行学分管理
通过学分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情况。学分管理是以学分为单位计算学习量的一种模式,它按照培养目标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学习和学生应得的总分,以取得规定的最低限度以上的总学分作为学生达到毕业程度的标准。
成立学分认定委员会。学分由学校认定,学校成立学分认定委员会,并根据不同学习领域的特点设立若干学分认定小组,学分认定委员会成员由学校领导干
23
部和骨干教师担任,校长是学分认定的第一责任人;学分认定小组成员由同学科或同课程内容的任课教师担任。 学分认定由教务处负责实施。
二 、学分认定的基本内容
(一)学分基本构成要素
1、学生参加学校开设的课程修习课时记录。学校对学生修习课程及各模块进行登记,学生在修习课程前填写修习报名记录。
2、学生参加学校开设的课程修习过程反映。对学生的课程修习情况,教学班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要综合学生出勤情况、考试考核情况等进行审核,并提出是否予以认定的初步意见。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学分的认定,须有实践场所、服务对象单位的书面评鉴意见和学生在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过程的翔实记录
3、修习完的课程考试成绩。各学科每个模块修习结束后,学生须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考试,考试成绩合格,作为学分认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学科类课程学分认定
1、修习课时记录认定。学校必须按照课程计划规定的课时开设课程,学生修习时间要至少达到课程标准要求修习课时的4/5以上,其中,综合实践活动每个学分不低于15个课时;学生参加课程修习的时间由授课教师登记。
2、修习过程反映认定。1)学生在修习过程中态度是否认真,能否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独立完成作业,完成作业次数占布置作业次数的80%以上,否则不予认定。2)其它各项学习任务情况,从事与修习内容相关的实验和实践活动及平时成绩等。
3、模块考试成绩认定。模块学习结束,由学校根据课程标准统一命题或委托专业部门命题,并进行考试。考试成绩合格者获得学分。考试除书面笔试外,还应包括听说能力测试、实验操作能力测试和专业测试等。 以上三方面均合格者,方能获得相应的模块学分。 (三)综合实践活动学分认定
1、研究性学习学分认定
研究性学习学分以课题评价形式认定。在研究性学习课题立项时,要根据
课题大小和难易程度,以及所需要学习时间来确定学分。学生在三年中的研究
24
性学习课题以2—5个为宜。认定研究性学习学分主要依据5个方面材料:(1) 开题报告和学习方案;(2)每次课题研究学习活动的记录(每学分不少于18学 时):(3)课题研究中所收集的材料(包括原始材料),处理过的资料、参考文 献;(4)具体反映每一成员参与研究的感受、体会小结;(5)课题研究学习成 果(论文、研究报告、解决问题的方案、活动设计、实物设计等)。
研究性学习以小组的方式进行,每组一般控制在5—15人之间。 2、社区服务学分认定
学生三年内应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共获得2学分。参加社 区服务少于10个工作日的,不给学分。公益性是社区服务的最大特色,服务者 的志愿与义务与否是判断某种活动是否是社区服务活动的标准。学生可以从学 校提供的社区服务清单中选择服务内容,也可以自己申报,经学校审批备案。 社区服务以小组或行政班的方式进行。学校依据既定程序和社区提供的相关材 料(报务对象及联系方式、服务时间、服务项目、认定签名、服务体会等)认 定有效工作日及学分。
3、社会实践学分认定
(1)学生每学年必须参加1周有组织、有意义的社会实践,并且有个人的社 会实践记录(如日记、体验材料等),可获得2学分。凡不符合以上要求的,均 不获得学分。
(2) 社会实践可以在校内或校外进行。校内实践2学分,校外实践4学分。 (3)军训是社会实践的独立内容,时间不少于一周,记2学分。 (四)选修Ⅱ学分认定
学校应开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学生选修创造条件,并在修习结束后 进行考核。选修Ⅱ学分从修学习过程记录、修习过程反映和课程考核结果三方 面来认定。以上三方面均合格者,才能获得相应学分。
三、学分认定实施程序
1、班主任、任课教师或指导教师要综合学生修习过程记录、修习过程反映 以及学业考试的情况等,向学校教务部门提出学分认定的初步意见。
2、学校教务处综合任课教师或指导教师的意见,向学分认定委员会汇报情 况,由学分认定委员会做出是否获得学分的决定。
3、公告。对不能获得学分的,要书面说明原因。
25
评价结论。这里常用的方法有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等。作出评价结论就是给出价值判断,一般采用给出数量性评价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等方法。
1、重视对学生过程的评价
课程标准指出:相对于结果,过程更能反映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变化,体现出学生成长的历程。因此,学习的评价既要重视结果,又要重视过程。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动机和态度,完成学习的自信,独立思考的习惯,合作交流的意识,认知的发展水平等方面。
(1)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中,关注学习的准备状态
从学习的准备律看,关注学习的准备状态非常重要。在学习即将进行时,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的情绪和思维,唤起学习的欲望。此项活动应包括原有知识的储备,相应的能力、情绪、态度、激活的思维等。为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做好心理的准备后,有助于愉快而高效率地学习,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坚定学好的信念,会更加勤奋、刻苦学习,当遇到困难时,会克服困难,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斗志。
(2)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中,关注对学生学习动机的评价
在评价中应关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是否愿意与同伴交流学习的体会,与他人合作探究问题。在评价过程中应努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学科的价值,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动机和兴趣。只有当一个人有强烈的学习动机的时候,他才会有探索的动力,才会坚持不懈地去做各种尝试,克服困难,这是获得成功的开始。否则,我们只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并且评价不科学,这样就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后结果,学生可能就丧失了学习信心,学不好习,就更谈不上学生的全面发展了。所以,我们评价重点应是动机和合作精神。
(3)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中,应关注学生学习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学习能力的评价
独立思考和独立学习是学习的基本特征之一,而每个学生,除了有特殊原因外,都有相当强的潜在的和显在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学习能力,不仅如此,每个学生同时都有一种独立的需求,都有一种表现自已独立学习能力的欲望,他们在学校的整个学习过程也就是一个争取独立和日益独立的过程。低估、漠视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忽视、压制学生的独立要求,从而导致学生独立性的不断丧失,这是传统教育的根本弊端。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积极鼓
31
励学生独立学习,从而让学生发挥自已的独立性,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建立评价学生是否独立思考的方法与过程,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能力。
(4)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中,关注学生学习的差异性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正如多元智力理论所指出的,每个人的智慧类型不一样,他们的思考方式、学习需要、学习优势、学习风格也不一样,因此每个学生具体学习方式是不同的,由于实际具备的认知基础和情感准备以及学习能力倾向不同,他们对同样的内容和任务的学习速度和掌握他们需要的时间及需要的帮助不同。所以,我们要尊重学生的这种客观存在的差异,并把它视为一种亟待开发和利用的教育教学资源,努力实现学生学习时的个性化和教师指导的针对性。
(5)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中,关注学生对学科思想方法的学习的评价 从分析学科认知结构与解决学科问题可知,它们所需要的知识,是哪些具有较高概括性和包容性,显示学科特色和贯穿学科前后的基本概念、原理、观念和方法,即学科思想方法。一旦学生掌握了它,就能触类旁通。因此,学习基本的学科思想方法是形成和发展学科能力的基础。许多心理学家都十分重视学科基本原理、概念的学习,也就是基本思想方法的学习。美国心理学家J.S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中,强调学习学科的基本结构,也即学习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概念,他认为有四点好处:第一、懂得基本原理可以使得学科更容易理解;第二、学习基本原理、观念,有助于长期记忆,就是在部分知识遗忘的时候,也能得以重新构思起来;第三、领会基本的原理和概念是通向适当的“训练迁移”的大道;第四、学习基本的原理和概念,能够缩小“高级”知识和“初级”知识的差距。也就是说,我们在学习时,要学习学科本质,要理解学科的核心。只有理解了学科的特点,才能够将学科基本思想方法用得对、用得好、用得活。
(6)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中,关注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的能力与创新能力的评价
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坚持创新的价值取向、评价体系的保障至关重要。知
识和技能的掌握易于评测,而创新素养的形成则是长效的、隐性的。而对于中学生来说,学科学习不仅意味着掌握学科知识形成学科技能,而且会发现与创建“新
32
知识”(再创造),即能够进行一定的创造性的学科活动。当然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即创新能力不同于科学家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活动。只要他们在学习的活动中不断产生对他们自已来说是新鲜的,开创性的东西,这就是一种创新能力的体现。正如教育家刘佛年指出的:“只要有点新意思、新思想、新观念、新设计、新意图、新做法,就称得上创造。我们要把创造的范围看得广,不要把它看得太神秘,非要有新的科学理论不可才叫创造,那就高不可攀了”。如果这样的话,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则无从谈起。所以必须改进我们的评价体系,日常教育教学的评价中应突出“创新”的衡量标准,重过程、重综合、重全面。立足于鼓励,激发和引导,通过评价的实施,从根本中改变压抑创新的“传统”教学方式,为祖国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2、正确评价学生的学科基础和基本技能
<<标准>>指出: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是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评价学生的基本内容。评价要注意对学科本质的理解和思想方法的把握,避免片面强调机械记忆、模仿以及复杂技巧。
(1)对学科知识理解的评价
对学科知识理解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概念的理解水平。而概念的形成是指这样的获得的方式,即在教学条件下,从大量具体的例子出发,从学生实际经验的肯定例证中,以归纳的方式概括出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
概念形成的具体过程为:辨别一类事物的不同例子,概括出各例子的共同属性,提出它们的共同本质属性的各种假设,并加以检验,把本质属性与原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的知识联系起来,使新概念与已知的有关概念区别开来,概念的本质属性推广到一切同类事物中去,以明确它的外延,扩大或改组原有学科认知结构。可以说概念的形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一般应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具体化,概括和专门化,类比的确定和运用、分类和系统化等智力活动。评价中可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划分成几个不同层次的水平:联系水平、方法水平、策略水平、探究水平。此外,学生能否在分类上准确把握概念、能否准确地用学科语言表述,或能对其作出直观性描述,能否在归纳和类比中理解概念,以及学生生活经验和过去学习经验对概念理解的影响,都可列为评价的因素。还可以关注学生能否独立举出一守数量的用于说明问题的正例和反例。特别是核心概念对学科学习的影响是深远的,对它们的评价应该贯穿在高中学习的整个过程中。
33
(2)评价学生的学科基本技能
学生自动地完成最简单的基本活动叫做技巧。技能是完成某种任务的心智
或动作的活动方式,它需要通过练习才能形成。学科技能是学科学习过程中,通过训练而形成的一种动作或心智的活动方式。在学科技能形成中应注意:(1)学科教学中技能的学习要以知识的理解为前提。但是知识的理解也不等于技能的形成,它必须通过练习才能获得。当然在技能的形成过程中,也会促进知识的理解,并且在技能形成后,将十分有利于后面知识的学习,而成为以后学习的不可少的条件。(2)技能学习要经历一个从“会”到“熟”的过程,其间要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练习,才能完成这一转变。首先要对形成什么技能及其意义有明确的认识,对所需的知识要清楚理解,这样才能产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3)及时矫正错误,注意总结经验教训,由于学科技能的学习过程是一步接一步的,每一步都是下一步的基础,一步出现偏差,则影响后面各步的进步。所以应在各环节过程中注意对学习进行及时评价,通过及时评价,让学生及时调整在学习中的行动。在评价学生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时,对学生学科语言的形成过程也要有一个适当的评价,能否恰当地运用自然语言和学科语言进行交流也是评价的重要内容。
3、重视对学生学科基本能力的评价
学生的学科学习与其能力是同步发展的,培养学生基本的学科能力也是学科教学最重要的,而在这些能力中,核心是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要先对学生已有的学科思维能力做一评价,这样我们所安排的内容,才能与学生思维发展的进程相吻合,既不能不顾学生思维发展的阶段水平,也不能低估学生思维发展水平,降低学习要求,影响学生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所以,在向学生提供学习材料时,既不应使学生轻易地得到解决,也不能使他们力所不及,无法解决。而是经过学生的努力可以解决的,这样才能起到促进学生学科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学科思维能力一但形成,它有相对的稳定性,对学科的进一步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在评价测量中容易实施,既可以用定性的方法评价也可以用定量的方法评价。课程标准中讲述了学生基本学科能力的评价要求,即是否具有问题意识,是否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否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收集信息,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建立恰当的模型,进而尝试解决问题;是否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既能独立思考,又能与他人很好地交流与合作;能否对解决问题的方
34
案产生质疑;调整和完善解决问题的方案与结果,用书面或口头等形式比较准确地表达度进行交流,根据问题的实际要求进行分析、讨论或应用。
这里着重提出思维能力的评价,学科思维能力突出反映的是学生的学科学习能力,其主要作用是:
(1)思维活动的自觉性
这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主要成分,取决于思维实际活动成分和学科语言、逻辑成分之间相互掌握。反映为学生对外来的信息予以充分的考虑,从而保证有可能从本身的经验和错误中学习,并根据错误来校正自已的活动。
(2)思维活动的广阔性
它表现在能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善于发现事物之间的多方面的联系,找出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并能把它推广到类似的问题中去。
(3)思维活动的深刻性
它表现在能深入地钻研与思考问题,善于从复杂的事物中把握住它的本质,而不被一些表面现象迷惑,特别是能在学习中克服思维表现性、绝对化与不求甚解的毛病。
(4)思维活动的灵活性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把思维的灵活性看成是创造性的典型特点。在学科学习中,思维的灵活性表现在能对具体问题做具体分析,善于根据问题的变化,及时调整原有的思维过程理性认识,运用有关定理、公式、法则,并且思维不囿于固定程式或模式,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
(5)思维的稳定性
对于问题情境中有意义的本质特征,可根据现实要求予以合理保持,在相应条件下发现它们,由此逐步形成系统,为较长时间的紧张而有效的思维创造了条件。
(6)思维的批判性
思维的批判性表现在能有主见地评价事物,能严格地证明自已提出的假设或解题的方法是否正确和优良;喜欢独立思考,善于提出问题是和发表不同的看法,既不人云亦云,也不自以为是。如有的学生能自觉纠正自已所做作业中的错误,分析错误的原因,评价各种解法的优点和缺点等。
(7)思维活动过程中对帮助的感受性
35
学生碰到自已不能立即解决的问题时,对帮助的敏感程度,越敏感则掌握新
知识的能力就越强,接受能力就越高,他的思维能力最容易得到充分发展。 评价中关注学生能否对自已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自评和互评,要充分肯定学生在学科学习中的发展和进步、特点和优点的同时,指出他们今后发展的方向。
4、实施促进学生发展多元化评价
课程标准指出:促进学生发展的多元化评价的涵义是多方面的,包括评价主体多元化、方式多元化、内容多元化和目标多元化等,应根据评价的目的和内容进行选择。
(1)主体多元化:是指将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家长和社会有关人员评价等结合起来。无论是怎样的评价,评价应以尊重被评价对象为前提,评价主体要参与学校教育活动,并注意主体间沟通,也就是要注意主体互动性。即强调评价主体间的双向选择、沟通和协商,关注评价结果的认同问题,也就是如何使评价对象最大程度地接受评价结果而不是结果本身的正确性。-
(2)方式多元化:是指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书面与口头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结果与过程相结合等。学生的学习结果具有确定性的一面,也存在着不确定的一面。所以我们无论怎样评价,都要注意评价方式的合理化。
(3)内容多元化:学生的发展可以分解为不同阶段,学生的活动可以分解为不同的部分,但对学生的评价则应注意整体性,要注重学生素质的考查,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与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帮助学生发挥潜能,从而建立自尊、自信、自强,且持续发展心理状态。
(4)目标多元化:是指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即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对学科的不同选择,不以一个标准衡量所有学生的状况。
总之,通过多元化的评价,可以更好地实现对学生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与激励,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让“评价”成为学生发展的一种动力。
5、根据学生的不同选择进行评价
36
学生的学科知识、技能的获得,学科能力的提高,直至目标的实现等,都是在教师的指导帮助导下,通过他们自已的努力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的。在学科教学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十分重要,决不能轻视;但也不能忽视学生的巨大作用,因为在学生头脑里进行的,别人无法代替,他们是学习的主体。这正如乔治—波利亚说的:“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当然是重要的,然而学生想的是什么却是千百倍地重要。思想应当在学生的脑子里产生出来,而教师仅仅只应起一个助产婆的作用。”
从这个意义上讲,有效的学习方式都是个性化的,每个学生的思考方式、学
习需要、智力优势、认知水平不相同。我们教师就应尊重学生的培养,并把它视为一种亟待开发和利用的教育教学资源,努力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和教师指导的针对性。
<<标准>>要求:学生可以根据个人不同的条件以及不同的兴趣、志向,在高中阶段不同的课程组合进行学习。学校和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不同选择进行评价,为学生建立相应的学习档案,当学生完成课程模块或专题的学习时,将反映学生水平的学习成果记入档案;当学生调整自己的课程组合时,学校和教师应及时帮助学生做好已完成课程的评价,以及系列转换工作。学校和教师的这些评价,将成为学生进入社会求职或高等院校招生时评价学生的依据。
在评价中,尊重学生个性的同时,还要正视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对于不同选择的学生不能用同样的评价标准,对同一选择中的不同层次的学生也不宜使用同样的评价标准。例如:在考试时,可以试行“二次考试”,一个学生在测验后,对答卷不满意时,允许他们二次答卷或再考。学生通过努力改变了错误,教师可以把学生第二次的成绩作为学生的学科成绩。这样成绩好的同学可以多次地证实自己,成绩稍差一点的同学也有了“补正”的机会,促进了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同时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指导他们进行课程组合,尊重他们的选择,最大限度满足学生个性化需要,促进学生的发展。
37
淄博四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学校课程管理内容的一部分。新课程改革《纲要》中,对各个学校积极开发与合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强调,也是对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中增强学校课程管理权利范围的一种体现。
一、课程资源概念框架
1、课程资源的基本概念
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如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则仅指形成教学内容的直接来源,如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
2、课程资源与课程实施的关系
课程资源与课程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课程资源是课程存在的基础和前提;缺乏一定的课程资源,课程便无法实施。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学校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形成具有良好适应性的丰富教学模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学
38
校教师而言,不仅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大量课程资源的支持,而且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也离不开广泛的课程资源的支持,因此需要对课程资源有充分的认识和便捷的获取途径。
3、课程资源的分类
分类依据 空间分布 校外课程资源 性质 社会课程资源 文字资源 物理特性 活动资源 信息化资源 显性课程资源 存在方式 隐性课程资源 功能特点 条件性课程资源 由于划分标准的不同,课程资源可以划分出许多不同的类型,目的都是要帮助澄清课程资源的基本概念框架,加深人们对于课程资源的理解。
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途径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首先应遵循两个重要原则:其一,优先性原则。学校要在可能的课程资源范围内优先选择适合内容,突出重点,而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将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全部包揽。其二,适应性原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仅要考虑到典型或普通学生的共性情况,还要考虑到特定学生对象的特殊情况,即课程资源的开发与选用也应遵循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的原则,这样才能充分、有效地发挥课程资源的价值。
一般课程资源开发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的基本途径。
第一,开展当代社会调查,不断地跟踪和预测社会需要的发展动向,以便确定或揭示有效参与社会生活和把握社会所提供的机遇而应具备的知识、技能
素材性课程资源 实物资源 自然课程资源 类别 校内课程资源 39
和素质;
第二,审查学生在日常活动中以及在实现自己目标的过程中能够从中获益的各种课程资源,包括知识与技能、生活经验与教学经验、教与学的方式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各种课程素材;
第三,开发和利用课程实施的各种条件,包括图书馆、实验室和各种活动场馆、专用教室等的合理建设;
第四,研究一般青少年以及特定受教学生的情况,以了解他们已经具备或尚需具备哪些知识、技能和素质,以确定制定课程教学计划的基础;
第五,鉴别和利用校外课程资源,包括自然与人文环境,各种机构、各种生产和服务行业的专门人才等资源,不但可以而且应该加以利用,使之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财富;
第六,建立课程资源管理数据库,拓宽校内外课程资源及其研究成果的分享渠道,提高使用效率。
三、学校课程资源分析 学校课程资源分析表
资源类型 地理环境 教学资源 人力资源 社区资源 资源分析基本维度释义
地理环境:主要包括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交通环境,自然条件等因素。 教学资源:校内教学设备、基础设施、校园的历史文化变迁以及管理制度方面的因素,都可以列入教学资源的范畴。
人力资源:这里既包括了校内的人力资源,如,教师,教职员工,行政人员,学生等,也包括了校外的人力资源,如家长、专业人士、特殊行业人士等。 社区资源:概括来说,社区资源在这里主要包括物力资源,财力资源,场地资源,文化资源,组织资源,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等等。
淄博四中课程资源分析结果
40
优势 劣势 机遇 潜在危机 应对策略
地理环境
优 势 劣 势 1、位于城市中心,为学生就近上学提周围商业氛围较浓,游戏厅、网吧等供了便利。 各种娱乐场所包围着学校,对学生健2、各政府职能部门的子女多数在本校康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负面作用。 学习,学校发展规划需要与各部门沟通,以求得到更多的支持。 3、学校大门正面、左、右皆通大道,交通便利。 机 遇 为了不浪费市级重点中学75年的文化积淀,为了更好的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校已决定与淄博师范进行资产置换。 应对策略
潜在危机 三个校园,三套人力配备,投资成本大,收益低。 精减人员、降低投资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教学资源
优 势 1、学校有着75年的文化积淀,已形劣 势 1、目前,学校占地八十余亩,学生超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校训。 过五千人,空间严重不足。 2、学校教学设施先进,有新竣工的图2、图书室、阅览室、计算机室、语音书科技楼,塑胶田径场。 3、能容纳3000人食宿的学生宿舍、学生公寓,条件好,有利于更多的远路学生到校学习。 机 遇 市局已决定投资千万用于学校教学资源建设,争取市局支持,加快学校硬潜在危机 学校有60%的硬软件教学资源已无法满足传统教学的全部需求,面对新室、多功能教室配置不到位,且严重不足。 3、各种图书、资料数量少,内容陈旧。 41
件建设,这是一次机遇。 应对策略 课程教学已到无法开展的境地。 根据新课程的标准,提出达标的各种硬软件教学资源,尤其是硬件,宁可不建也不能降标。
人力资源
优 势 劣 势 1、中青年教师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中1、有100余名教师属人事代理,工资坚力量,教师学历全部达标,教学经验丰富。 没有落实。 2、近两年新进青年教师上百人,急需2、学校领导集体年富力强,敬业精神、培养。 凝聚力强。 3、学生人数超过5000人,管理难度3、品学兼优、积极向上、勤学苦学的大。 学生占80%以上。 4、有20%的照顾生,学习兴趣不足,造成心理、思想、行为管理上的不力。 机 遇 潜在危机 青年教师是学校的希望,培养、造就1、部分教师工资档案没落实,人心不一代专家型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稳,学校压力大。 的根本大计。 2、部分优等生向外区县流失严重,造成生源不稳,应引起高度重视。 应对策略 1、利用扩招和与师范资产置换之际,解决教师的编制问题,减轻学校压力,以安民心。2、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以稳定学生心态,保证生源。
社区资源
优 势 劣 势 1、学校多年来与社会各部机关,团体,学校、学生、教师、家长和学校各级部队结下了共建关系,这些都是丰富的社区资源。
领导对开发社区资源的理念和方法都严重欠缺。 42
2、学校围边有商业、农村、工厂、经济种植园等各种基地。 3、学校座落于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的故乡。 机 遇 新课程的新资源观和新举措将给学校开发广阔的社区资源带来很好的机遇。 潜在危机 不能很好的开发,利用社区资源将无法全面完成新课程,无法更好的培养学生,也就无法真正意义上的办好一所学校。 应对策略 学校主管教学副校长挂帅,创办教学资源信息中心,组织人力,物力,通过各种办法开发、利用社区资源。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教师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亟待加强
在传统的课程与教学中,学校采用统一的教学内容、统一的考试、统一的教参、统一的教学进度,它的课程资源多是国家和地方规定好的,是现成的、固定不变的,并不需要教师去开发课程、创造课程,缺少课程建设的空间,教师考虑的是如何把这些内容上好、教好,因此,教师也就很难养成课程资源的开发意识,更谈不上去整合、利用周围的课程资源。这一方面造成了课堂教学的单调枯燥、机械灌输,另一方面又导致了大量的课程资源被闲置与浪费。
(二)课程资源开发不能局限于编教材
我们开发出来的课程资源是有利于学生“自我建构”的学习材料,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有利于指导和帮助学生建立起科学的、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式,所以,资源的载体形式完全是多元化的。即使我们用教材文本作为开发出来的课程资源的载体,这些教材也是多样化的,也不一定就是学生人手一本的课本,完全可以是教师的讲稿、讲义,可以是可供学生选择的资料,还可以是学生的操作材料等等。从而避免了课程资源开发的“课本化”倾向。
(三)课程资源开发要与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结合起来
受时代与观念的局限,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学科
43
本位、教师中心主义倾向。课堂中,教师是主宰、是权威,以“讲”为主的教学活动贯穿了整个课堂,教材也是根据教学大纲来设计的,没有多大的弹性,更多地从教师如何教学的角度来考虑,这样一来,导致所谓好的教师就采用“高超”的、学生喜欢的教法,把教材的内容传授给学生。
新课程无论是在教科书的使用,还是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上,都突出强调了一种开放的理念,提倡“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这给教师带来极大的自主创造空间,同时,也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实际生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通过师生的积极互动,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建课程的过程。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为实现而且也必须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就必须真正地走进新课程,这时的教学过程已经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方案)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丰富、整合课程资源的课程建设过程。
(四)建立学校内部、学校与学校之间以及学校与社区之间的课程资源共享机制
对学校内部的课程资源进行整合,提倡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和师生共同创造性地开发、利用和交流各种课程资源,以适应学生日益个性化的学习需要。同时,学校与学校之间可以在特色课程、专业教师以及场地设施等课程资源方面广泛地开展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教学经验交流和办学思想研讨等活动。学校还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发展的具体需要,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展览馆(如淄博矿区展览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德育教育基地、传统教育场所(如齐鲁文化、烈士陵园)、纪念馆(如蒲松龄纪念馆)、电影院、工厂、农村、商场、部队、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利用和开发信息化的课程资源,有效发挥各种公众网络的资源价值,在政策上建立健全校内外课程资源的相互转换机制,强化各种公共资源间的相互联系、辐射与共享。
(五)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课程资源建设的突破口
在所有课程资源中,教师是起着主导和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因为教师不仅决定着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和创造者,而且教师自身就是课程实施的首要的基本的条件性课程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是最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了课程资源的识别范围、
44
开发与利用程度以及发挥效益的水平。因此,在课程资源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首位,提高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和开发运用能力,特别是要提高教师识别、捕捉、积累、利用和开发在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的能力,通过教师自身这一最重要的课程资源的突破来带动其他课程资源的优化发展。教师队伍建设是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最长期和最核心的工作,也是反映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最主要的环节,是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主要突破口和生长点。
五、课程资源开发案例
(一)学科教学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案例(一)下面是一则有关历史教学的案例来讨论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的学科特点。
案例1:如何让历史说话? 活动过程一:
1、教师以投影片展示史料的种类,如考古实物、文献、档案、古建筑、老照片、民俗技艺、报章杂志、书信、日记??并让学生想想还有哪些可作为史料?例如以录音、录像或光盘方式储存的声音及影像史料;与人物进行访谈的口述史料等。
2、教师说明各种史料产生的时代环境,让学生感知其意义、价值,了解如何运用它们与历史进行对话。
活动过程二:
1、教师讲述希特勒日记被发现的经过,请一两位学生就他如何看待此事发表意见。
2、教师说明当时这批日记是如何引起世人的瞩目,以及终于被史学界证实为伪造的过程,让学生了解考证辨伪的重要性,以及史学家如何鉴别史料真伪的方法。
活动过程三:
1、教师展示德国商人拉贝关于见证“南京大屠杀”日记之剪报资料,及史学界对这批史料的看法,以供学生印证及思考。
2、请学生分组剪报。每组择定一个主题,如外交、政治、科技、军事、文教、宗教风俗、乡土、妇女、族群、古文明史、历史评论,以史事与人物为主(涉
45
及搜集、分类、组织史料、并训练观察问题的敏感度)。
活动过程四:
1、教师让学生搜集家中最古老的文物,写出这一古老文物相关的故事。可提示寻找史料的线索,例如向家人询问家史珍藏最重要而久远的人物,原属于谁拥有的,它的功用或意义何在?学生调查家中的古文物后,分析史料中表达的信息,论述该史料具有的历史意义,并附上该史料的照片(实物的照片或影印的文献史料)。
2、调查社区的历史:以家庭、学校或社区历史为调查研究的对象,从身边的历史开始研究、调查。
3、提示搜集、记录班级发生的重要史事,以日志、大事记或专题的方式记录;透过校庆活动,去理解学校历史,运用到口述历史中去(搜集、阅读校史文献,访谈校友等方式)。
4、家族史的记录。访谈家族重要人物,就家族旧照片、书信日记等文献,描述一段家族故事,编写简单的族谱。访问族人,就生命中的一段重要事迹加以回忆,透过日记、书信和口述史,了解家世、求学、交友情形。
在历史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案例中,该教师有意识地将考古实物、文献、档案、古建筑、老照片、民俗技艺、报章杂志、书信、日记、录音、录像或光盘方式储存的声音及影像史料、口述史料等许多重要的历史学习资源,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引入历史课堂教学。这就突破了传统历史教学知识载体仅仅局限于历史教科书上提供的文献史料,从而扩大了历史学习资料的来源途径,改变了以往枯燥单调的历史学习,丰富了历史教学的内涵。使得历史学习过程变得更有兴趣,真正实现了让历史“说话”的目的。可以说,这与课程改革提倡的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理念是一致的。
(二)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开发课程资源 案例(二)因地制宜介绍淄博地方文化
长期以来,传统的农业经济在淄博占据主导地位,直至现在,“农村包围城市”的痕迹依然存在。传统农业的生产生活模式给淄博的地方民间文化产生了深深的影响,使淄博的地方文化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农业生产的艰苦,使农民一年中很少有休闲娱乐的时间,于是,在农闲的冬季,我们淄博地区的农民便创造出了各式各样的民间文化以自娱自乐,尤其是春节时的元宵佳节,淄博大地便成
46
了农民狂欢的舞台。
淄博元宵灯会历史悠久,在清代就已闻名全国。建国后灯会一度中断,文革后渐渐恢复。一般从正月十四至十六日,市区主要街道张灯三个晚上。民间传说,元宵节的灯光是吉祥之光,能驱妖辟邪、医治百病,故人们往往端着灯相互照照脸庞,还要照一照屋内屋外的各个角落。灯节期间夜幕降临 ,满城灯火齐放异彩。届时倾城出动,观灯者人流如海。伴随观灯,还有形式各异的诸般杂耍:扭秧歌、舞龙灯、跑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扮芯子等。走街串巷,民间叫做\扮玩\,又叫\闹元宵\。元宵之日,在山东淄博地区到处都洋溢着喜庆的气氛,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感受到欢乐浪潮的冲击。
结合淄博地方文化,来讨论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的学科特点。 【商家大鼓】
商家大鼓据传已有二三百年的历史,商家大鼓的形体为扁平形,类似“合柿”状,鼓帮高约三十厘米,为弧形。鼓面直径通常80厘米至100厘米左右,鼓帮上砸一道或两道铁箍子,鼓帮多漆成黑色,本世纪50年代后多漆成朱红色。鼓面用整张炮制好的牛皮墁制而成。群众称他们自己制鼓法为“踩鼓”,即人们用脚蹬着牛皮钉墁的制作法。大鼓里面装有较粗大的弹簧丝,打起来声音浓厚宏亮,并带有金属余音,鼓帮上装有铜或铁的环子,为拴缚鼓帮带所用,鼓背带为宽而长的布匹或用过去推小车的披肩布,也有用手推车襻的,因为此鼓为个人背着敲打,鼓背带必须背挂在两肩里侧,使鼓面平悬于胸腹前上,以便两手自如而有力的敲打。
商家大鼓的流传年代,已无文字史料可考。只能从民间老鼓手们的口头资料中测定一二。据商家乡东官村86高龄的周维义和李荣厚老鼓手说,他们小时候就听老人说本村的那面大鼓已用了近百年了,还是他们太老爷爷小时候学打鼓的一面。据推测,这里流传的大鼓乐,至少也有二三百年的历史。关于它的来历,因都是从老人那里听来的,所以众说纷纭。有说是过去有位在外地做买卖的商人带回来的;有说是老辈在这偏僻的山村过节没有什么好玩的,就敲大鼓来自乐;还有说是山村里寒冬深夜,常常有野物进村伤害人畜家禽,人们为吓跑这些野物,黑天就抬着寺庙内那面大鼓敲打着满村转,以求驱灾消害,因为大鼓声音宏厚,确见成效,从此就成了习惯。起初大鼓需要好几人抬着打,很不方便,有人想出个自己背着打的方法,但鼓帮太高,背在胸前,不易行走。聪明的老人们想法把
47
鼓帮锯锉,重新墁上鼓皮,这样挂在胸前,边走边打方便多了。每逢新春佳节,人们就敲着这种大鼓扮玩艺,玩杂耍,久而久之,附近不少村庄也都制作和玩这种大鼓了。由于大鼓形体呈扁平状,所以当地群众惯称它为“扁鼓”。
过去除了荒乱年景外,群众在冬闲季节,差不多一进腊月就开始练习打大鼓,一直打到过了正月十六七还不肯停下来。平时常常和临近村庄衬着劲打,比着看谁打得好,打得花点多。这种场合叫“衬鼓”。打大鼓常常使得人大汗淌小汗流的,但仍不罢休。有时大人打累了就换一帮小孩子们打,所以这些村的小孩子们从童年时代,就学会了鼓点口诀和打鼓的技巧。好马得有好鞍配,好花必须绿叶伴。光打鼓毕竟太单调,后来人们又添上了大锣和大钹来烘托,逐渐使它形成一个完备的打击乐种。
商家大鼓乐队的组织形式、乐器配备比重、音量平衡调剂等方面,并不太复杂。通常要求一面大鼓配置两面大锣,一个大钹,一个中钹。大鼓若增加到五六面,铜响乐器反而倒减少了,只需要4锣4钹。鼓若增至10面以上,锣钹在6对至8对即可。说起大鼓乐队的编队情况,多为双纵队,鼓是一对一对的排列,排头设4锣4钹,其余的铜器插在中间,以使整个鼓队动作协调一致,演奏准确无误。人数较多的大鼓乐队,前面都有一个领鼓的“鼓头”,但他必须是鼓手中艺高技娴、经验丰富的老把式。“鼓头”担负着鼓乐队的总指挥任务,不论调换鼓点,掌握速度,指挥起奏和煞尾,队伍前进或停止,大家都照着鼓头的指挥来做。因此,不管这个队伍有多少人,都能步调一致,整齐不紊。
直径50多厘米的大光锣或差锣,重量太沉,人们一手提锣一手打,时间稍长些便无法支持。于是人们想出一个减轻提锣吃力的办法,即用竹披子烘沤成大弧形,一端紧束在打锣人的腰背处,另一端从头上弯向前方,大锣挂在这种竹弓子上,竹披末端还制成“如意钩”状,用红彩绸做上一对或一朵大花球,装饰在上面,甚是好看。细捉摸它的形象,“恰似赤龙系银月,又如彩凤衔金盘”。这样支撑着打锣,既不吃力又能持久和美观。
大鼓、大锣、大钹在一起演奏,音量宏大,气势磅礴。越是人手多的大鼓乐队,打起来震动力越大。1946年,庆祝淄川人民第一次得到解放时,商家地区组织了40多面大鼓、20多面锣,共计70多人的大型鼓乐队;萌水组织了80面大鼓、40多面锣钹、共计120多号人的大鼓乐队,演奏起来真是惊天地,激人心。走街串巷,鼓声震得廊、厦、房檐土落尘扬。正因为它有这样的特点,所以
48
它衬的玩艺儿和杂耍,也必须是大型的才觉得熨帖。比如东官村的大鼓乐队是衬着玩狮宝,岔河村的是衬着玩龙灯,西马庄的是衬着玩群鱼和八蟹灯。这使那些大型的杂耍增添了不少光彩。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时,各村扮的杂耍玩艺及花灯,都要到县、区、乡镇驻地或邻村进行表演。这是一种带有会演比赛和交流性质的时机,各村都想拿出自己的精品和绝招来展示一番,在这种情况下一般都是小锣鼓头前面开路,大鼓乐队在后面陪衬杂耍队来表演,这已成了出村表演的一种仪仗乐队行列形式。
大鼓乐的鼓点与淄博地区的各种锣鼓点均不相同,它有着独树一帜的特点。俗话说“想要打锣鼓,心中会通谱”。也就是常说的背诵锣鼓经,这是打锣鼓的秘诀。商家大鼓谱牌子,原来并不算少,因鼓体庞大,打起来动作幅度又大,所以有些鼓谱逐渐进行改编和合并。目前常用的有“扁鼓歌诀”、“丈八歌诀”、“杏花天歌诀”、“长淌花歌诀”等,都是与众不同的鼓谱点。从常用的这几个鼓谱看,有的欢快、激昂、热烈、粗犷、强悍、紧张;有的速度稍快,但情绪却很舒畅怡然。进入煞板式时,不管前面打什么鼓点,不问前曲反复多少次,都必须结束在鼓点紧凑、节奏平顺的“长淌花歌诀“上。用的最多的要算是“扁鼓歌诀”了,它的适应性很强,气势磅礴。从击鼓的技法来看,常用的有击鼓心、击鼓边、击鼓帮、单槌打、双槌打、轻槌点、重槌砸等。
总之,商家大鼓从造型到鼓点都是非常别致的,最近几年在省内外公开演出和电视台多次播放,对外影响很大。仿造其型,演奏其谱的也都不算少。正像商家地区的群众赞誉他们的大鼓乐歌谣所说:“商家大鼓震天响,男女老少喜洋洋。金锣敲出太平年,银鼓驱恶安善良。五谷丰登人增寿,民富国强幸福长。” 【淄博芯子】
“芯子”流传于淄博市周村区,后传及博山,嗣后又波及淄川、张店和临淄等地。但品种繁多,制作精巧,表演丰富多彩的特点使得周村保持着重要的地位。由于历史的原因,群众习惯称为“周村芯子”。据老艺人讲述,早在1662年(清康熙元年),周村有位老艺人为使表演达到便于群众观赏又安全的目的,整日苦思冥想。一天夜里,他辗转反侧,不能入睡,点上蜡烛吸着烟袋在揣摩。突然,蜡烛灯花灼高了,烛光上下闪耀,活像一个仙童子站在灯芯上舞动。灯芯的启迪,使他茅塞顿开,根据灯台上插上蜡烛的关系,摹仿灯芯顶上晃动的幻影,用铁棍牢牢插定在类似灯台式的底坐上,铁棍端高高束站着一个女妞或男童,让
49
他们扮演各种人物,远远看去,恰似在蜡烛灯芯上舞动,其高度和观赏效果远远超过“寸子”和“高跷”,颇受人们喜爱。又因扮演者依赖衣内串通而过的铁棍作芯子来支撑着活动,所以群众都简称它为“芯子”。周村的老人们说,“芯子”是我们周村土生土长的玩艺,是若干年前本地的老艺人们集体创造的民间表演艺术。
“芯子”的类别及装制是非常丰富和精彩的。从周村芯子的兴起与发展来看,其变化与提高都很快。由于扮演者人数多寡不等,登攀束缚物及底盘形体不同,所以又有扛芯子、抬芯子、灯芯子、车芯子、桌芯子、单人芯子、双人芯子和多人芯子等不同称谓。历史上“扛芯子”、“单人芯子”多是不用铁棍子支撑着,所以周村人不承认它是芯子,多称作“扛童子”、“单抬”和“平抬“。后来周村芯子主要趋向技艺较高的“双人芯子”,并使之日益丰富和完善。
“双人芯子”是淄博芯子艺术发展的高峰,它比“单人芯子”复杂得多。一对演员,是由两个十几岁的男童和女妞来扮演,二人一上一下,完全依赖中心那条铁棍的扛杆作用支持着。铁棍式的芯子贴在下方人的身躯牢牢缚束而过,从他的手或其他部位出升,延伸到上方人的腿、脚及腰背等部位。两个扮芯子的人,缚登在铁芯上,以轻巧稳妥、活动自如为好。这样,人们一眼望过去,上边的人恰似站在下面的人的手指上、头顶上、脚尖上、手心中,或扇子、花朵、花蕾、花枝、花瓶等小道具上。小演员们扮作各种人物,上下两个有时还相互交流感情,舞动或做些幽默诙谐的动作。小丑式的人物,还做些风趣、滑稽、惊险的动作,令人感到蹊跷、神奇、迷惘。
“车芯子”是芯子艺术发展提高的新产品。它是为解脱人的劳累与笨重的行动负担,而趋向机动化和轻便化的措施,这是群众的创举。顾名思义,它是以车具为基础的芯子。起初周村是用旧式的木制推车,安制上芯子架,让演员在车芯上表演。有创造性的要算博山了,他们把铁芯子和演员安置在地排车的尾部,选几个有经验的棒小伙当车把式,边走边掀动车把,使演员在车尾芯子上大起大落,忽左忽右忽高忽低地飞快摇晃摆动。群众对这种忽升忽降、波动起伏、旋转迅速的芯子,又称作“飞车芯子”。看时令人眼花缭乱,提心吊胆。而演员却坦然处之,并驾轻就熟的舞动表演,人们无不深感险怪奇特,惊叹叫绝。这一芯子非青年男子扮演不可,因为它表现了演员们大智大勇、胆识过人的素质。
“灯彩芯子”,又叫“芯子灯”,它属于博山群众的一大创造。其特点是在单
50
正在阅读:
淄博四中高中新课程实验实施方案04-06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数一数教案7苏教版0205227 - 图文03-09
《普通物理》作业集(完成)04-20
五位一体是什么02-18
(较好)初二不等式复习题04-11
婚姻情感02-18
生意越难做机会越大05-21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淄博
- 四中
- 实施方案
- 高中
- 课程
- 实验
- 外墙干挂大理石施工施工组织哈尔滨的 - 图文
- US-2009-97-DPL01-监控主机操作系统与数据库安装配置手册
- 试题题库-—园林规划设计复习题最新版
- Dusmji新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答案
- 高级生物化学(摘要)
- 工程化学2
- 亚麻混纺交织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日本战败前抛出的一份向苏联献媚清单
- 厦门市翔安区闽南民俗文化度假村项目投资可行性报告资料要点
- 老年护理学 - -复习题总汇大全
- 数一模拟5答案
- 福州市南台岛义序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 图文
- 2018-2019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教案教案(1-4课)
- 亚洲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经济
- 11普本成本管理会计综合练习
- 医学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
- 天津市选调2008年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
- 西师版2016年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案三年级下册 - 图文
- 电子商务网站架构分析
- 第一章 学前教育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