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相关材料

更新时间:2024-01-19 15:1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相关材料

一、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介

1、“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的背景

我国经济建设需要大批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企业需要工程师,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目前,我国开设工科专业的本科高校1003所,占本科高校总数的90%;高等工程教育的本科在校生达到371万人,研究生47万人。但近年来社会对高校培养的工程技术人才不满意,不适应社会的需求,高校工程教育存在较多的问题,因此这就要求我国高校必须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这样的背景下教育部决定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希望通过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实施“卓越计划”,主动服务国家战略,主动服务社会需求,培养一大批优秀的后备工程师。同时,作为工程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探索工程教育改革的新途径,引导工程教育改革的方向。

借鉴世界先进国家高等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创建具有中国特色工程教育模式,通过教育和行业、高校和企业的密切合作,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多种类型优秀工程师。 2、“卓越计划”推出的过程

为推进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教育部就实施“卓越计划”分别于9月17日和10月15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分别在清华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召开的“卓越计划”相关院校的研讨会。

10月30日,教育部理工处下发《关于各有关学校提交卓越计划初步方案的通知》,让部分学校制定提交“卓越计划”工作方案,教育部组织行业制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12月10日全天,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了“卓越计划部分高校第二次研讨会”。 教育部高教司刘桔副司长出席会议并致辞,她说,“卓越计划”已列入明年教育部重点工作,并列入国家中长期发展改革纲要,是大规模工程教育改革的信号。她介绍了开展“卓越计划”的重要性和意义,并对高校开展此项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理工处李茂国处长通报了“卓越计划”工作进展情况,清华大学工程教育研究中心林健教授介绍了“卓越计划”通用基础标准,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介绍了行业专业标准

制定情况。中南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和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代表高校做了发言,介绍了本校开展“卓越计划”工作方案和思路。下午参会高校就“卓越计划”的内涵、目标、任务、实施过程等、“卓越计划”标准的理解、实施“卓越计划”的专业领域及所需要的配套政策等几个议题进行了分组讨论。在会上,教育部就“卓越计划”近期工作进行了安排:2009年12月底参会高校向教育部提交送审方案,2010年1月中旬教育部将方案送工程院院士指导组进行评审,2010年2月教育部批准第一批试点高校,2010年3月正式启动第一批试点高校工作,2010年6月前,试点高校向社会布本校“卓越计划”培养标准和工作方案(注:实际工作进展稍有延后)。

2010年2月11日教育部下发《关于“卓越计划”学校方案修改要求的通知》,要求通过初审的学校,根据专家意见,再次进行修改完善,并在3月2日前提交最后方案。

随后经教育部专家组、行业专家组和工程院院士指导组三次审核,教育部在2010年6月13日正式批准清华大学等61所高校为第一批“卓越计划”实施试点高校。试点高校分985高校、211高校和省属重点高校、省属应用型本科院校3类(具体见下表)。

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名单 清华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太原理工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同济大学 东华大学 上海电力学院 江南大学 南京工程学院 浙江科技学院 合肥学院 南昌大学 山东理工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湖南工程学院 东莞理工学院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天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大学 东南大学 江苏大学 浙江大学 宁波工程学院 福州大学 山东大学 郑州大学 中南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四川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沈阳建筑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燕山大学 吉林大学 黑龙江工程学院 华东理工大学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河海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福建工程学院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华中科技大学 湖南大学 汕头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长安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

6月23日,教育部在天津召开“卓越计划”启动会,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学)会,共同实施“卓越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陈

希出席会议并讲话。教育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林蕙青主持会议。工信部、人社部、财政部等22个部门和单位的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卓越计划”专家委员会的部分院士、20多家企业的代表和60多所高校的院校长参加了会议。 3、“卓越计划”的特点及教育部将采取措施

“卓越计划”具有三个特点: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育部在五个方面采取措施推进该计划的实施:一是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企业由单纯的用人单位变为联合培养单位,高校和企业共同设计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实施培养过程。二是以强化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为重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在企业设立一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学生在企业学习一年,“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三是改革完善工程教师职务聘任、考核制度。高校对工程类学科专业教师的职务聘任与考核要以评价工程项目设计、专利、产学合作和技术服务为主,优先聘任有在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教师晋升时要有一定年限的企业工作经历。四是扩大工程教育的对外开放。国家留学基金优先支持师生开展国际交流和海外企业实习。 五是教育界与工业界联合制订人才培养标准。教育部与中国工程院联合制订通用标准,与行业部门联合制订行业专业标准,高校按标准培养人才。参照国际通行标准,评价“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质量。

二、教育部对试点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方案的要求

1.指导思想

树立“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

2.培养目标

工程教育要以培养各类工程型人才为主。参与高校要根据本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合理选择本科工程型、硕士工程型、博士工程型作为本校“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

3.参与专业

将传统产业和新兴战略产业相关专业列入“卓越计划”。参与高校要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优势与特色,选择本校参与“卓越计划”的专业领域。参与专

业要考虑学生的覆盖面,本科阶段一般应做到本专业的全体学生参加,并按照该方案进行培养。

4.培养学制

按现有学制实施培养,一般不搞长学制进行连读形式的培养,学生应在完成相应阶段的培养环节并毕业后才能进入下一阶段。

5.培养标准

“卓越计划”的培养标准拟分为通用标准、行业标准两个层次。每一个层次的标准均包括本科工程型人才培养标准、硕士工程型人才培养标准和博士工程型人才培养标准三个标准,分别指本科、硕士和博士毕业时应该达到的培养要求。

“卓越计划”通用标准是“卓越计划”在国家层面的标准,是引导性的标准,所有参加“卓越计划”的高校都应该在这个标准的指导下培养工程师。通用标准由工程院与教育部联合制定并发布。

“卓越计划”行业标准是在通用标准指导下,本行业主体专业领域的工程师培养应该到的基本要求。“卓越计划”行业标准由有关行业部门和教育部联合制定并发布。

参与高校按照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要求,结合学校定位、优势与特色、服务面向等,制定出本校参与专业的“卓越计划”培养标准,并将培养标准细化为知识能力大纲,依据知识能力大纲对课程进行整合,将知识能力大纲落实到具体的课程和教学环节。

6.培养模式

企业和高校联合进行培养。采用校企联合培养方式培养工程型人才,培养过程包括在校内学习和在企业学习两部分,本科学生和硕士研究生的工程实践时间(包括毕业设计)累计均要达到一年。

7.企业培养方案

校企联合制定企业培养方案。企业培养方案应对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的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培养计划(课程或环节)、实施企业、工程实践条件、师资配备(应与学生规模相适应)等方面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方案具有可操作性。

8.政策措施

参与高校建立本校“卓越计划”政策体系。包括组织管理、经费保障、学生遴选、教学管理、毕业标准、学籍管理、教师评聘与考核等。特别要有教师取得在企业工作的工程经历的具体办法,有聘请企业教师的具体方案;要将对工科教师的评聘与考核从侧重评价理论研究和发表论文,转向评价工程项目设计、专利、产学合作和技术服务等方面。

9.教师工程经历要求

参与“卓越计划”的教师要具备在企业工作的工程经历。参与高校要优先聘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专兼职教师,努力提高专业课教师中具备在企业工作的工程经历的教师比例。要制订明确的达标计划,在4年内达到每一届学生有6门专业课是由具备5年以上在企业工作的工程经历教师主讲。

10、“卓越计划”试点高校的遴选

“卓越计划”遴选参与高校,采用成熟度评估的方式进行。凡是希望参加“卓越计划”的高校,应先参加“卓越计划”研讨会,并拟定本校试点方案,经过多次研讨,经教育部专家组、行业专家组和工程院院士指导组三次审核,认为方案趋于成熟后,经教育部批准即可加入“卓越计划”。

试点方案成熟的基本特点是:(1)具有符合要求的学校培养标准,学校培养标准要细化为知识、能力大纲;(2)知识、能力大纲落实到具体的课程和教学活动中去实现;(3)培养模式要包括校内学习和在企业学习两个部分,在企业学习阶段要有具体的“企业培养方案”。(4)有帮助教师取得一定工程经历的具体办法,有聘请企业教师的具体方案。

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讨论稿)

1.总则

(1)本标准适用于参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普通高等学校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

(2)本标准旨在提供各种类型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基本质量要求,是制定行业标准和学校标准的宏观指导性标准。

2.卓越工程师培养层次

卓越工程师培养层次主要分为本科层次、硕士层次和博士层次三种。本科层次主要是在现场从事产品的生产、营销和服务或工程项目的施工、运行和维护。硕士层次主要从事产品或工程项目的设计与开发、或生产过程的设计、运行和维护,具备设计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或新工程项目的能力。博士层次主要从事复杂产品或大型工程项目的研究、开发以及工程科学的研究,具备创造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利技术、专有技术、尖端产品或高技术含量的工程项目的能力。

3.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构成

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构成见表2所示。

表2.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体系 类型 博士工程型人才培养标准 硕士工程型人才培养标准 本科工程型人才培养标准 是指由行业(协会)牵头制定的。

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关系:通用标准是由教育部和工程院发布,是宏观指导性标准;行业标准包含本行业内若干专业的专业标准,它不仅是对通用标准的具体化,还应体现专业特点和行业要求,因此行业标准要高于通用标准。

学校要在通用标准的指导下,以行业标准为基础,结合本校特色与人才培养定位制定出满足社会需要、体现办学特色的校内各个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

行业标准的具体名称应包括行业名称、专业名称和工程师层次,如机械行业的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本科层次的标准应称为“机械行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本科工程型人才培养标准”。

4.本科工程型人才培养的通用标准

本科层次工程师应到达如下知识、能力与素质的要求:

(1)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较好的人文科学素养; (2)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 (3)具有良好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服务意识;

(4)掌握扎实的工程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5)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方法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参与生产及运作系统的设计,并具有运行和维护能力;

(6)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 (7)具有信息获取和职业发展学习能力;

(8)了解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

(9)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10)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11)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5.硕士工程型人才培养的通用标准

硕士层次工程师应达到如下知识、能力与素质的要求:

√ √ √ 通用标准 √ √ √ 行业标准 标准名称:通用标准的“通用”是指适用于所有行业各专业;行业标准的“行业”

(1)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 (2)具有良好的市场、质量、职业健康和安全意识,注重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3)具有从事工程开发和设计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经济管理以及人文科学知识;

(4)掌握扎实的工程原理、工程技术和本专业的理论知识,了解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和先进生产方式以及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5)具有创新性思维和系统性思维的能力;

(6)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分析与解决问题方法和技术手段独立地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7)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的能力,以及工程项目集成的基本能力;

(8)具有工程技术创新和开发的基本能力和处理工程与社会和自然和谐的基本能力;

(9)具有信息获取、知识更新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10)熟悉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

(11)具有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12)具有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基本能力和一定的领导意识; (13)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基本能力; 6.博士工程型人才培养的通用标准

博士层次工程师应达到如下知识、能力与素质的要求:

(1)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坚定的追求卓越的态度、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

(2)具有良好的市场、质量、职业健康和安全意识,注重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3)具有从事大型工程研究和开发、工程科学研究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经济管理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4)系统深入地掌握工程原理、工程技术、工程科学和本专业的理论知识,熟悉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和先进制造系统以及本专业的最新发展状况和趋势;

(5)具有战略性思维、创新性思维和系统性思维的能力;

(6)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分析与解决问题方法和技术手段独立地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7)具有复杂产品开发和设计能力、复杂工程项目集成能力以及处理工程与社会和自然和谐的能力;

(8)具有工程项目研究和开发能力、工程技术创新和开发的能力和工程科学研究能力;

(9)具有知识更新、知识创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10)熟悉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

(11)具有大型工程系统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12)具有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能力和一定的领导能力;

(13)具有宽阔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机械行业标准

(一)机械行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本科工程型人才培养标准 总 则

本标准系依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讨论稿)》制定,旨在为培养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本科生提出其应达到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的专业要求。可以简称为:机械本科标准。

本科机械工程师主要从事产品的生产、营销、服务或工程项目的施工、运行,维护。 按照本标准培养的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本科学生,达到了见习机械工程师技术能力要求,可获得见习机械工程师技术资格。

1 掌握一般性和专门的工程技术知识及具备初步相关技能

1.1 具备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工程科学技术知识以及一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对应通用标准1、2)

(1)工程科学:以数学和相关自然科学为基础, 一般应包括数学或数值技术、测试与试验、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的应用。

(2)工程技术:包括工程力学,如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热力学等,以及传热学、电工电子学、控制理论、材料科学、计算机技术等相关学科的知识,侧重于应用工程技术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3)工程制图:掌握工程制图标准和各种机械工程图样表示方法,熟悉机械工程相关标准。

(4)人文和社会科学:具备基本的工程经济、管理、社会学、情报交流、法律、环境等人文与社会学的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可运用其进行技术的沟通和交流。

1.2 掌握工程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具备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初步技能(对应通用标准4、6、8)

(1)机械设计原理与方法:掌握机械产品设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熟悉机械零、部件计算机辅助设计;了解实用设计方法和现代设计方法。

(2) 掌握常用工程材料的种类、性能,以及材料性能的改进方法;能够针对零、部件性能要求合理选材。

(3)熟悉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技术内容、方法和特点,了解特种加工、表面工程技术的基本技术内容、方法和特点;熟悉工艺过程与工艺装备设计;了解生产线和车间平面布臵设计的基本知识。了解分析解决现场出现的工艺问题的方法。

(4)熟悉机械制造主要设备的工艺范围、设计原则与程序以及技术经济评价指标,熟悉工艺装备验证的有关知识。

(5)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1.3 具备机械系统的传动与控制基本知识及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初步技能 (1)熟悉常用传动与控制技术,能够进行常用传动与控制设备、零部件的选择、调试和维护。

(2)掌握流体传动、电动机、电器、拖动控制等原理,具备初步分析、处理机电液传动与控制系统的能力。

(3)了解机械制造自动化的有关知识。

1.4 具备机械系统检测与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及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初步技能 (1)熟悉机械产品及零部件的检测技术及机械精度的检测方法,并具备解决相关问题的方法。

(2)了解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 (3)了解过程控制的方法和基本工具。

1.5 具备计算机应用及数控技术的基本知识及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初步技能 (1)熟悉本岗位计算机应用的相关基本知识。 (2)了解计算机辅助技术。

(3)掌握计算机数控(CNC)系统的构成、作用,能够进行数控编程、调试和维护。 (4)掌握计算机网络常用软件的特点及应用。 1.6 了解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对应通用标准8)

2 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维护或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系统化训练,初步具备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应通用标准3、5、6)

(1)熟悉市场、用户需求以及技术发展的调研方法,具备编制支持产品形成过程的策划和改进方案的能力。

(2)在参与工程解决方案的设计、开发过程中,具备影响因素(如成本、质量、环保性、安全性、可靠性、外形、适应性以及环境影响等)分析,以及找出、评估和选择完成工程任务所需的技术、工艺和方法,确定解决方案的能力。

(3)具备参与制定实施计划以及实施解决方案、工程任务并参与相关评价的能力。 (4)具备参与改进建议的提出,并主动从结果反馈中学习和积累知识与技能的能力。

(5)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 3 掌握项目及工程管理的基本知识并具备参与能力(对应通用标准1、8、9、10) (1)具有一定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法律意识,在项目实施和工程管理中具备参与贯彻实施的能力。

(2)具备使用合适的管理方法,管理计划和预算,组织任务、人力和资源,以及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能够发现质量标准、程序和预算的变化,并采取恰当

措施的能力。

(3)初步具备参与管理、协调工作、团队,确保工作进度,以及参与评估项目,提出改进建议的能力。

4 具备有效沟通与交流的能力(对应通用标准9、11) (1)能够使用技术语言,在跨文化环境下进行沟通与表达。

(2)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控制自我并了解、理解他人需求和意愿。 (3)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自信、灵活地处理新的和不断变化的人际环境和工作环境;

(4)具备收集、分析、判断、归纳和选择国内外相关技术信息的能力。 (5)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并具备一定的协调、管理、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5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体现对职业、社会、环境的责任(对应通用标准1、3、7)

(1)具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和所属职业体系的职业行为准则的意识。

(2)具有良好的质量、安全、服务和环保意识,并积极承担有关健康、安全、福利等事务的责任。

(3)为保持和增强其职业素养,具备不断反省、学习、积累知识和提高技能的意识和能力。

(二)机械行业机械工程相关专业硕士工程型人才培养标准

总 则

本标准系依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讨论稿)》制定,旨在为培养机械工程相关专业的硕士工程师提出其应达到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的专业要求。可以简称为:机械硕士标准。

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产品或工程项目的设计与开发。

按照本标准培养的机械工程相关专业的硕士具备了从事机械工程师岗位工作的基本能力,经过两年的工程实践,可申请获得机械工程师技术资格。

1 具备从事工程开发和设计的一般性和专门的工程技术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1.1 具有从事工程开发和设计所需的工程科学技术知识以及人文科学知识(对应通用标准1、3)

(1)工程科学以数学和相关自然科学为基础, 一般应包括数学或数值技术、模拟、仿真和测试与试验的应用。

(2)工程技术包括工程力学,如: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热力学等,以及传热学、电工电子学、控制理论、材料科学、计算机技术等相关学科的知识,注重

原理性知识的掌握与探究,并侧重发现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3)工程制图:掌握工程制图标准和各种机械工程图样表示方法。熟悉机械工程相关标准。

(4)人文科学: 具备较丰富的工程经济、管理、社会学、情报交流、法律、环境等人文知识。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可运用其进行技术交流。

1.2 掌握扎实的机械工程工程原理、工程技术及本专业的理论知识,了解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和先进生产方式以及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对应通用标准4、11)

(1)机械设计原理与方法:1)掌握机械设计规范及相关国家标准;2)掌握机械产品、过程设计的知识、方法与技术;3)能熟练进行零、部件、以及机械系统的设计,并能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4)熟悉实用设计方法、创新设计和现代设计方法。

(2)掌握常用工程材料的种类、性能,以及材料性能的改进方法。具有针对零部件性能要求合理选材。掌握本工作领域最新工程材料的种类及应用。了解工程材料的发展。

(3)机械制造工程原理与技术:1)掌握制订工艺过程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熟悉本领域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技术内容、方法和特点并掌握某些重点。熟悉工艺方案和工艺装备的设计知识; 2)熟悉特种加工、表面工程技术的基本技术内容、方法和特点;3)熟悉生产线设计和车间平面布臵与设计。

(4)熟悉机械制造主要设备的工艺范围、设计原则与程序以及技术经济评价指标,熟悉工艺装备验证的有关知识;

(5)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1.3 具备机械系统的传动与控制的系统知识及解决工程技术问题,进行系统设计的初步技能

(1)掌握扎实的电工、电子技术,能够分析、设计、改进模拟电路和设计电路; (2)掌握常用传动与控制技术,掌握机械传动、流体传动、电机、电器、拖动控制等原理,能够进行机电液传动与控制系统的分析、设计、调试与维护;

(3)掌握机械系统信号采集、描述、分析、控制的知识与技术; (4)熟悉机械制造自动化的有关知识。

1.4 具备机械系统检测与质量管理的系统知识及解决工程技术问题,进行系统设计的初步技能

(1)熟悉机械产品及零部件的检测技术及机械精度的检测方法,熟悉现代数字化检测技术;

(2)熟悉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 (3)熟悉过程控制的方法和基本工具。

1.5 具备计算机应用及数控技术的系统知识及解决工程技术问题,进行系统设计的初步技能

(1)熟悉本岗位计算机应用的相关基本知识; (2)了解计算机辅助技术;

(3)了解计算机数控(CNC)系统的构成、作用;

(4)掌握计算机仿真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机网络常用软件的特点及应用; (5)掌握CAPP/CAM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功能和工作流程;

(6) 熟练应用专业的建模软件进行产品的三维虚拟设计、加工过程仿真和产品装配仿真,应用专业的虚拟样机分析软件进行运动学、动力学和结构分析。

1.6 了解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对应通用标准11)

2 具备应用适当的理论和实践方法,分析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对应通用标准1、2、5、6、7、8)

(1)熟悉市场、用户需求以及技术发展的调研方法,具备编制支持产品形成过程的策划和改进方案的能力。以及探索和发现本专业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应用领域的能力;

(2)具备整合资源,主持综合性工程任务解决方案的设计、开发,考虑成本、质量、安全性、可靠性、外形、适应性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的能力,能够创造性地发现、评估和选择完成工程任务所需的方法和技术,确定解决方案;

(3)能够在考虑约束条件的前提下,制定实施计划;

(4)能够主导实施解决方案,完成工程任务,制定评估解决方案的标准并参与相关评价;

(5)具备对实施结果与原定指标进行对比评估的能力;

(6)能够主动汲取从结果反馈的信息,进而改进未来的设计方案;

(7)具有创新性思维和系统性思维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以及工程项目集成的基本能力。

3 具备参与项目及工程管理的能力(对应通用标准7、9、11、12)

(1)掌握本行业相关的政策、法律和法规;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按确定的质量标准、程序开展工作;

(2)能够与项目相关方(委托人、承包商、供应商等)协商、约定;

(3)具备建立和使用合适的管理体系,组织并管理计划和预算,协调组织任务、人力和资源的能力,提升项目组工作质量;

(4)具备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能力,洞察质量标准、程序和预算的变化,并采取恰当的措施,确保项目或工程的顺利进行;

(5)具备指导和主持项目或工程评估的能力,能够提出改进建议。

4 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能力。(对应通用标准10、12、13) (1)能够使用技术语言,在跨文化环境下进行沟通与表达:

(2)能够进行工程文件的编纂,如:可行性分析报告、项目任务书、投标书等,并可进行说明、阐释。

(3)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控制自我并了解、理解他人需求和意愿; (4)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自信、灵活地处理新的和不断变化的人际环境和工作环境;

(5)能够跟踪本领域最新技术发展趋势,具备收集、分析、判断、选择国内外相关技术信息的能力;

(6)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并具备较强的协调、管理、竞争与合作的能力。 5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体现对职业、社会、环境的责任。(对应通用标准1、8、10)

(1)熟悉本行业适用的主要职业健康安全、环保的法律法规、标准知识。熟悉企业员工应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知识。遵守所属职业体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并在法律和制度的框架下工作;

(2)具有良好的质量、安全、服务和环保意识,并承担有关健康、安全、福利等事务的责任;

(3)为保持和增强其职业能力,能够检查自身的发展需求,制定并实施继续职业发展计划。

(三)机械行业机械工程相关专业博士工程型人才培养标准

总 则

本标准系依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讨论稿)》制定,旨在为培养机械工程相关专业博士工程师提出其应达到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的专业要求。可以简称为:机械博士标准。

博士工程师主要从事复杂产品或大型工程项目的研究、开发以及工程科学的研究。 1 具备从事大型或复杂工程技术问题研究和系统产品设计开发的基本技能,系统深入地掌握了专门的工程技术知识和理论,了解本专业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1.1 具有从事大型或复杂工程问题研究和系统产品设计开发、工程技术科学研究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经济管理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1)具有宽厚的数学和自然科学基础;

(2)具备基本的工程经济、管理、社会学、情报交流、法律、环境等人文与社会学的知识,并对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等社会责任等有较深入的认知和理解。

1.2 系统深入地掌握机械工程领域专门性的工程技术理论和方法。

(1)掌握机械工程原理、工程技术、工程科学和本专业的系统理论和方法; (2)对系统工程涉及的交叉技术有广泛深入理解,并具有对现代社会问题、对工程与世界和社会的影响关系等有独自的认识;

(3) 熟悉机械工程领域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和先进制造系统以及本专业的最新状况和发展趋势。

(4) 熟练应用、深入理解建立在现代计算机技术基础上的先进制造体系,包括以设计为中心的虚拟产品开发与设计,以制造为中心的虚拟制造,以管理、控制为中心的企业资源管理,以及建立在先进制造工艺基础上的先进制造工厂。

1.3 熟悉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

2 具备从复杂系统中发现并提取关键技术进而提出系统解决方案的能力、掌握采用最优化技术路线和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1)具有确立市场、发现用户需求的洞察能力。能够在本职领域内,预测市场开发所需要核心技术的归纳能力;掌握综合评估成本、质量、安全性、可靠性、外形、适应性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的系统分析方法。

(2)具有系统运用机械工程领域一般性原理及本专业理论与方法的综合能力,有将新兴技术或其它行业技术创造性地应用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构思、设计以及技术完善等的研究过程并获得成功的经历。

(3)掌握在复杂系统中发现并筛选出不确定性因素的分析方法;掌握开展工程研究所需的测试、验证、探索,假设检验和论证,收集、分析、评估相关数据;起草、陈述、判断和优化设计方案的基本方法和综合技术。

(4)主导实施解决方案,确保方案产生预期的结果; (5)制定评估解决方案的标准并参与相关评价; (6)对实施结果与原定指标进行对比评估;

(7)主动汲取从结果反馈的信息,进而改进未来的设计方案。 3 具备参与项目及工程管理的能力

(1)掌握本行业相关的政策、法律和法规;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按确定的质量标准、程序开展工作;

(2)具有组织协调、衔接本项目适应技术和管理变化需求的能力;

(3)具有设计、预算、组织、指挥和管理大型工程系统、整合必要人力和资源的基本能力;

(4)能够建立适宜的管理系统;认可质量标准、程序和预算;组织并领导项目组,协调项目活动,完成任务;

(5)具有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能够洞察质量标准、程序和预算的变化,并采取相应的修正措施,指导项目或工程的顺利进行;

(6)具备领导并支持团队及个人的发展,评估团队和个人工作表现,并提供反馈意见的能力。

3.7 能够指导和主持项目或工程评估,提出改进建议,持续改进质量管理水平。 4 具备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能力

(1)能够使用技术语言,在跨文化、跨区域、跨行业环境下进行沟通与表达: (2)能够制定工程文件,如:可行性分析报告、项目任务书、投标书等,并可进行说明、阐释。

(3)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控制自我并了解、理解他人需求和意愿,在团队中发挥领导作用;

(4)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自信、灵活地处理新的和不断变化的人际环境; (5)能够跟踪本领域最新技术发展趋势,具备收集、分析、判断、选择国内外相关技术信息的能力;

(6)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并具备较强的协调、管理、竞争与合作的能力。 5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体现对职业、社会、环境的责任。

(1)熟悉本行业适用的主要职业健康安全、环保的法律法规、标准知识。熟悉企业员工应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知识。遵守所属职业体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并在法律和制度的框架下工作;

(2)具有良好的质量、安全、服务和环保意识,并承担有关健康、安全、福利等事务的责任;

(3)为保持和增强其职业能力,具备检查自身的发展需求,制定并实施继续职业发展计划的能力和坚定地追求卓越的态度。

(6)具备领导并支持团队及个人的发展,评估团队和个人工作表现,并提供反馈意见的能力。

3.7 能够指导和主持项目或工程评估,提出改进建议,持续改进质量管理水平。 4 具备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能力

(1)能够使用技术语言,在跨文化、跨区域、跨行业环境下进行沟通与表达: (2)能够制定工程文件,如:可行性分析报告、项目任务书、投标书等,并可进行说明、阐释。

(3)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控制自我并了解、理解他人需求和意愿,在团队中发挥领导作用;

(4)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自信、灵活地处理新的和不断变化的人际环境; (5)能够跟踪本领域最新技术发展趋势,具备收集、分析、判断、选择国内外相关技术信息的能力;

(6)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并具备较强的协调、管理、竞争与合作的能力。 5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体现对职业、社会、环境的责任。

(1)熟悉本行业适用的主要职业健康安全、环保的法律法规、标准知识。熟悉企业员工应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知识。遵守所属职业体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并在法律和制度的框架下工作;

(2)具有良好的质量、安全、服务和环保意识,并承担有关健康、安全、福利等事务的责任;

(3)为保持和增强其职业能力,具备检查自身的发展需求,制定并实施继续职业发展计划的能力和坚定地追求卓越的态度。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wo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