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一历史期中考试A卷

更新时间:2024-03-16 00:3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3年高一历史期中考试(A卷)试题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1、“??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材料主要反映了小农经济的哪一特点

A、男耕女织 B、脆弱性 C、自给自足 D、连续性

2、关于英文称呼中国国名为“CHINA”一词的来历,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来源于瓷器,因为在英语中中国和瓷器都是“CHINA”;也有人则把“CHINA”与丝绸挂上了钩。这主要反映出

A、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B、古代丝织业和制瓷业很发达 C、制瓷和丝织属于家庭手工业 D、英国人大量贩卖瓷器和丝绸 3、“朝奉”本为官名,后来有些徽商由仕而贾,他们不愿人们称其“老板”,而称之以“朝奉”,久之,到明末,世人统称徽商为“徽州朝奉”,徽商不愿称老板,本质上说明了 A、徽商富而不傲,做人低调谦虚 B、政府对商人压制且歧视

C、官商结合,共同压榨广大农民 D、徽商由官而商,是工商皆本思想的反映 4、清代《乾隆御制诗》中写到:“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这一现象反映了清政府

A、实行“海禁”政策 B、加强对外开放 C、提倡“重农抑商” D、注重内部改革 5、下列关于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中国与世界潮流隔绝 B、是清朝在遭到外来威胁时采取的自我保护政策 C、促进了国内手工业规模的扩大和商业的发展 D、造成了中国日益落后于世界 6、甲午战败后,李鸿章感伤反省道:“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从他的话中,我们更能看出洋务运动

A、主旨是创办军工企业和海军 B、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C、没有培养出近代科技人才和新式海军 D、遭到李鸿章的强烈批判和否定 7、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 A、稳步开展全行业公私合营 B、逐步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推行各种承包经营责任制 D、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8、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环境中,使中国的资产阶级具有 A、革命性 B、革命性和妥协性 C、软弱性 D、妥协性

9、新航路开辟后,早期殖民活动出现。以下各项正确说明了殖民活动对于资本主义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是

(1)推动了西方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 (2)加速了西欧封建主阶级的衰落 (3)造成了商路和贸易中心的变化 (4)为手工工场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 A、(1)(2)(3) B、(1)(3)(4) C、(2)(3)(4) D、(1)(2)(4) 10、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组织在西方国家开始出现。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A、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B、与工业大发展直接相关 C、生产关系的根本性变革 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

11、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

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

A、铁路交通业 B、大众报业 C、电报业 D、轮船航运业 12、1984年10月1日,“小平您好!”的横幅出现在天安门广场的游行队伍中。邓小平获得人民敬重和拥戴的根本原因是

A、主持“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主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最早提出和阐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D、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13、唐太宗说:“工商杂色之流??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在此唐太宗强调的是

A、维持社会等级 B.、防止官商勾结 C、重义轻利 D、重农抑商 14、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联所悉知,习俗殊可笑。”这反映出当地

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 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 C、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 D、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

15、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这反映了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 C、市场经济改革为社会共识 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

16、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财产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17、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所持,舍身喂虎”。这反映出张謇

A、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 B、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 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 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

18、1876年,美国为纪念建国100周年,在费城举办了世界博览会,当时中国宁波海关税务司李圭作为中国工商业代表参加了此次盛会,李圭参观1876年世博会机器院时,发现美国展品“约居十之八”,而中国“竞无一物于此”,造成这一现象的历史根源是

A、中国腐朽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B、中国的洋务运动受到顽固派阻挠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才刚刚起步 D、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突出 19、“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到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为一座桥梁,一个起程点了。”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资本主义的兴起 B、新航路的开辟 C、欧洲的殖民扩张 D、工业革命的开展

20、20世纪60年代山东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为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措施是

A、人民公社化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大跃进运动 D、农业合作化 21、1956年全国高考的作文题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下列事件不可能发生在这个“幸福的年代里”的是

A、中共中央决定对国民经济实施“八字方针” 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D、“一五”计划即将完成

22、一位听书人,身穿暖和的棉布衣服,手里把玩着粉彩蝴蝶鼻烟壶,吃着鲜嫩的熟玉米,津津有味地倾听评书《三国演义》。请推断该场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23、老舍的著名话剧《花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在19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的理想是要“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他也确实创力了一些实业,1916年前后,他创办的企业最为红火,其原因不包括( ) 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政府提倡使用国货

C、实业救国思潮以及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D、时处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4、据张瀚《松窗梦语》记载,明朝中后期杭州仁和县有张毅庵者,因其丝织品“备极精工”,人相争购,于是逐渐富裕,从一张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雇请“各色人匠\,因此,“家业大饶”。上述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明朝中后期杭州的丝织业发达 B、杭州丝织品做工精致,备受欢迎 C、杭州人辛勤劳动,因此逐渐致富 D、杭州丝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5、第二次工业革命给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带来了重大影响。下列不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行业的是

A、汽车工业 B、电力工业 C、石化工业 D、机器制造业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江西商帮形成相当早。早在成化元年(1465年),云南姚安府官员称,云南各边卫府,江西吉安府安福县和浙江龙游商人等,“不下三五万人,在卫府坐(生)理,遍处城市乡村屯堡安歇,生放钱债,利上生利,收债米谷,贱买贵卖,娶妻生子,置奴仆,二三十年不回原籍”。 章潢在《图书编》中总结道:“弘治以来,赋役渐繁,土著之民日少,壮者多不务穑事,出营四方,至弃妻子不顾。”弘治《南昌府志》称当地“地狭民稠,多食于四方,所居成市”。嘉靖时海瑞说:“今吉、抚、昌、广数府之民,虽亦佃田南赣,然佃田南赣者十之一,游食他省者十之九。”

——海瑞《兴国八议》等

材料二 明代大学士丘浚在成化年间(1465-1487)对移居湖广即今湖南、湖北的江西人的生计作了这样的分类:置成产业者,名为“税户”;为了耕佃者,名为“承佃户”;贩卖贸易者,名为“营生户”。所谓“营生户”,就是在当地从事工商业活动的江西商人和手工业者。在古代,有江西人聚住的地方,就有万寿宫。明清时期,江西经济发达,经营瓷器、茶叶、大米、木材和丝绸的赣籍商人行走全国,并在全国其他地方都修建了万寿宫,万寿宫也成为外地江西同乡的“ 会馆”。

——丘浚《江右民迁荆湖议》等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江西商帮形成的背景(4分) (2)归纳材料中江西商帮的特点?(6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甲午战争后,资本主义手工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这表现在以鞭炮业、刺绣业为代表的传统手工业开始向工场手工业发展。另外,与传统手工业没有渊源关系的新式资本主义手工业如玻璃制造业、文具制造业等也不断涌现。

——陈曦《论甲午战后手工业资本主义发展》

材料二 南方之金属矿,与北方之煤矿同受欧战之影响??,产额既有增加,价值亦皆骤涨??故欧战既停,销路忽滞,改革无术,失败接踵。

——陈真《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4分)

(2)材料二表明的主要现象是什么?由此我们能够得出什么结论?(6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明年是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三十周年??我们在明年把工作中心转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取得应有的成就,将是对建国三十周年的最好献礼。让我们更加紧密的团结在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下,团结在以华国锋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周围,为根本改变我国落后的面貌,把我们建设现代化的伟大强国而奋勇前进!

——中共中央某次会议公报

材料二 这场新的革命的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的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江泽民《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 (1)据材料一指出这是何时何处召开的哪次会议。该会议有何重要的历史意义?(6分) (2)材料二的改革目标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趋势。(4分)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光绪年间(1875—1908年)的黄浦江畔,房屋多为西式,轩敞华丽,有高至六七层者,钟楼矗立,烟囱如林,入夜则灯火辉煌,明如白昼??

——李维清《上海乡土志》

材料二 在上海还陆续创建了一些轻工业企业,如面粉业、纱厂、罐头食品厂等。还有一些以营利为目地的“蕃菜馆”、“面包店”、“咖啡店”出现,许多身着西装的中国人在此出入

——《近现代中国社会》

材料三 1908年到1914年有轨电车和无轨电车相继传入上海,一些市民怕触电身亡,多不敢乘坐电车。为了吸引乘客,电车公司在车身外用汉字书写“大众可乘,稳而且快”,还向乘客赠送牙膏和香皂等日用品。

——仲富兰《图说中国百年社会生活变迁》

(1)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上海社会生活近代化的表现。(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海社会生活较早走向近代化的原因。(6分)

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5世纪以后,西欧各国的商品经济发展起来,对铸造货币的黄金需求量日益增大??新型的资产阶级要用黄金来扩充资本,社会上层要把黄金用于奢华的生活享受。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1)据材料一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原因。(2分)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图上A、B、C、D所代表的航线,并说明其时间。(8分)

高一历史期中试题答案(A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 14

2 15 3 16 4 17 5 18 6 19 7 20 8 21 9 22 10 23 11 24 12 13 25 26、(1)(4分)

(2)(6分)

27、(1)(4分)

(2)(6分)

28、(1)(6分)

(2)(4分)

29、(1)(4分)

(2)(6分)

30、(1)(2分)

(2)(8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wm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