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人工湖的景观生态工程设计

更新时间:2023-06-06 10:39: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本 科 毕 业 论 文(设 计)

题目(中文): 城市人工湖的景观生态工程设计

(英文): The Ecological Engineering Design of Scenic Lakes in Cities

学 院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年级专业 07环境工程 学生姓名 古道磊 学 号 070144169 指导教师 刘冬燕

完 成 日 期 2011 年 5 月

城市人工湖的景观生态工程设计

——以浦东新区滴水湖为例

摘要

滴水湖是临港新城的重点景观项目,为上海城市景观建设而开挖的国内最大的人工景观湖泊。本文通过对滴水湖水环境污染和生态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基于对景观水体生态修复和经济需求的特点基础上,结合国内外以往的生态修复整治经验,提出截污控源、物种引进、生态补水和生态浮床并用的设计路线,为滴水湖的整体生态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景观湖泊;生态系统;生态工程;生态修复

The Ecological Engineering Design of Scenic Lakes in Cities —— An Eco-Design for The Dishui Lake in Pudong District

Abstract

Dishui Lake is the major scenic project in Lin Gang New City. It’s also the biggest man-made lake in China.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ecological system problems in Dishui Lake, this essay brings up ideas like cutting pollution sources、bringing in new species、ecological water supply and ecological floating bed. Key words: Scenic Lake; Scenic Water; Ecological Damage; Ecological Remediation

目录

摘要 ................................................................................................................................................2 Abstract...........................................................................................................................................2 第一章 前言....................................................................................................................................4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4

1.1.1 社会经济目标 ...........................................................................................................4

1.1.2 生态目标 ..................................................................................................................5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5 第二章 项目简介.............................................................................................................................7

2.1 自然概况............................................................................................................................7

2.1.1 地理位置 ..................................................................................................................7

2.1.2 水系分布 ..................................................................................................................7 2.2 水质标准与现状 .................................................................................................................8 2.3 水污染源分析................................................................................................................... 11

2.3.1 点污染源 ................................................................................................................ 11 2.3.2 面污染源 ................................................................................................................ 11 2.4生态敏感区分析 ................................................................................................................ 12 2.5 本章小结.......................................................................................................................... 12 第三章 滴水湖生态设计 ................................................................................................................ 13

3.1 设计框架图 ...................................................................................................................... 13

3.2 设计方案.......................................................................................................................... 15

3.2.1 截污管网构建 ......................................................................................................... 15

3.2.2 物种引进 ................................................................................................................ 16 3.2.3 生态补水 ................................................................................................................ 19 3.2.4 生态浮床 ................................................................................................................ 20 3.3人工景观水体健康状况生态指标评价 ................................................................................ 21 第四章 工程造价预估 ................................................................................................................... 23

4.1 管网费用预估................................................................................................................... 23 4.2 物种引进费用................................................................................................................... 23 4.3 生态浮床与补水费用 ........................................................................................................ 24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24 致谢 .............................................................................................................................................. 24 参考文献: ................................................................................................................................... 25 附录 .............................................................................................................................................. 26 附图 .............................................................................................................................................. 26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水环境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民众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人们对水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景观湖泊是城市水体资源中的瑰宝,然而,我国城市景观水体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城市的主要环境问题,国内城市景观湖泊普遍面临补水水源匮乏、湖泊富营养化以及水质恶化等复合污染问题。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加上缺乏统一规划、管理不善和维护改造资金不足等因素,全国有93%的景观水体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体黑臭及富营养化现象比较严重[1]。

湖泊水体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城市的总体形象和城建管理水平。城市的良好景观形象不仅对城市的环境建设和旅游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城市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主要对上海市浦东新区滴水湖的环境进行了生态调查和研究,通过实地调查,取样分析,模型建立等手段,进行滴水湖的景观生态工程设计,对于改善景观湖泊水体水质、保护水资源、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和人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经济意义和生态意义。 1.1.1 社会经济目标

城市湖泊的水质改善工程,不仅可以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城市品位,为城市经济的振兴创造条件。而且将使流域的面貌得以根本改变,为城市提供大片具有开发潜力的土地,周边将相应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蕴藏着极大的区域优势和商机。城市中文体娱乐场所的稀少、自然区域的消失,己经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城市河湖可为缓解这种局面起到一定的作用。

在城市单调的生活环境中,城市河湖的自然特征,无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通过对城市景观湖泊的治理,消除污水对景区环境的污染,彻底改善旅游环境,一个良好的城市景观形象与旅游事业的良性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城市湖泊水质改善是一项关系到城

市经济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城市功能增强的功在当代,造福千秋的战略性工程。该工程的完成将使湖泊达到“堤固、通畅、水清、岸绿”的目标,建成集防洪排涝、水环境保护、休闲旅游和景观绿化于一体的优质工程。治理改造后的城市湖泊,为市民及游客提供了旅游体闲的好去处,能极大地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 1.1.2 生态目标

有利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美化了市容市貌,可调节小气候,促进空气流通、吸收和扩散城市热能及减少粉尘、可净化市区的空气,消除对地下水的污染,有利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加快治理城市景观湖泊已成为城市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和城市建设中堕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立足上海地区城市水环境的特点,针对上海市城市景观湖泊的水质状况,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角度出发,处理好景观与自然的各种关系,并将城市湖泊景观与湖泊水质改善技术紧密结合,结合城市景观规划,提出改善城市景观湖泊水质的方法措施,通过多种技术的组合配置设计,以期为修复城市湖泊水质,恢复水域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保持水体的清撤、洁净,提高城市水环境质量、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供理论指导。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水体的生态修复包括植物修复和动物修复两大类。植物修复具有成本低、对环境扰动少、有较高的美化环境价值,易被社会所接受等优点。动物修复是在水体中适当放养原生动物、后生动物、鱼等进行动物修复,可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控制藻类和其他水生植物繁殖。南京莫愁湖通过种植莲藕,年产莲藕25万kg,带出的氮有60多吨,磷达1吨多,浮萍在1个月内能将污水中的磷去除90%[2]。

湿地处理系统作为一种土壤—植物—微生物组成的人工生态系统,是自然水陆生态系统功能的人工强化。美国佛罗里达州大型浅水湖——Apopka湖,利用人工湿地去除湖中的悬浮物、氮、磷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经过29个月的运行,主要污染物的去除率分别是:总悬浮物89%~99%,总磷30%~67%,总氮30%~52%[3-4]。

采用投加菌种方法进行景观水体的生物修复近年来称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采用定期向水中投放光合细菌。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如美国的Clear-Flo系列微生物制剂,利蒙LLMO以及日本的EM制剂等。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在污染场所投加成品菌株或筛选驯化的现场菌株,迅速提高污染介质中的微生物浓度,在短期内提高污染物生物降解速率[5]。唐玉斌等人(2003)[6]采用纯天

然物质制成的生物激活剂 Bio-OxidatorTM(Bo),Nutra-ComplexTM(Nc)对上海植物园兰室和牡丹园湖水进行修复,结果表明,Bo和Nc对水体COD、BOD、TP、浊度等均有显著的去除效果,并可显著提高水中DO。吴振斌等人 (2001) [7]利用富营养浅水湖泊——武汉东湖中建立的大型实验围隔系统,对沉水植物的水质净化作用现场实验,结果表明:重建后的沉水植物可显著改善水质。

德国在Saar河、英国在Thames河口、澳大利亚在Swan河的治理中均采用曝气复氧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8]。德国在Emscher河、Fulda河、Teltow河的治理中分别建立的曝气设施采用纯氧曝气形式,通过管道式布气扩散系统对河道进行人工充氧,有效地满足了水体的需氧要求[9]。

1999年昆明世博会期间,采用生化、微生物和化学的“综合抑藻法”在滇池草海进行了大面积开放性实验,藻类数量显著降低,处理效果很明显。但是化学除藻只能作为一种应急措施,并不能将氮、磷营养盐移出水体,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10]。而且不能长期使用,否则会造成化学药品的生物富集和生物放大,从而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死亡藻类也会引起二次污染。然而,人工打捞对于小水域的公园水体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尽管人工打捞工作量大,但不会带来二次污染。

张明旭等[11]对苏州河进行的实验室人工曝气复氧研究和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即使严重黑臭的水体,在有氧条件下20h后臭味基本消除,水体颜色明显改观,CODCr、BOD5都有大幅度(30%—50%)降低。通过复氧,可以使天然水体逐步恢复自然的生态功能,最终达到消除黑臭污染的目的。上海浦东张家洪河道治理采用曝气船对河道进行曝气复氧

[12]

,仅用了45d就基本上消除了张家派的黑臭,并在一年时间内保持了张家派的水质达

到景观用水的目标,即符合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中V类水体的标准。

当前,生物一生态修复技术才是在水体修复中具有广阔发展空间的技术。它具有投资少,对环境影响小,永久性消除污染物等其他技术无法比拟的优点。由于景观水体是小水域系统,对于一些河流、湖泊的污染治理方法只能吸收借鉴。各种修复技术都有自身优点和缺点。依靠单一技术处理受污染水体,往往效果不佳。虽然我国各景观水体污染情况不同,但是根据具体条件,扬长避短,采取以生物一生态为核心多种技术的优化组合方法将成为今后景观水体污染治理的一个较好发展方向[13]。

第二章 项目简介

2.1 自然概况

滴水湖是目前在尚未成陆的海滩上开挖的国内最大的人工湖,它位于上海市南汇区临港新城主城区内。该湖呈圆形,最深处6.2m,平均水深3.7m,总面积为5.56km2,与杭州西湖[14]的面积基本相当。2002年6月26日正式开工,次年10月6日基本完工。引水源来自于大治河,引水河道长达2.66公里,从新场—南芦公路段—中心河—涵闸西专用通道,经5条引水河汇入滴水湖。蓄水后的滴水湖容量约为1620万m3。建成后的滴水湖,其沿线景观将设置海滩活动空间、公园和基础的公用设施等,在海滩上将建有凉亭和野餐区,水上将建造有延伸的露天剧场和舞台,岛上还有休闲会所和健身俱乐部等设施,岛屿的周围一圈将建设住宅区。 2.1.1 地理位置

滴水湖位于上海东南角,具体位置如下两图:

图1 滴水湖交通图像 图2 滴水湖卫星图像

2.1.2 水系分布

滴水湖位于临港新城主城区中心。其水系以沪城环路为分界线,可划分为内、外水系。外部水系由胜利塘随塘河、人民塘随塘河、农场中心河、白龙港、五尺沟、黄沙港、芦潮引河、石皮泐港等支流组成;内部水系由3条环状的河流,即内链河、中链河、外

链河及A、B、C、D、E、F、G7条港组成,除A港为滴水湖出水港(排水港)外,其余6条港均为引水港。石皮泐港将外部水系几条河流相连贯通,通过港城内部水系进入滴水湖(见图3、4)。

图3 滴水湖水系分布卫星图像 图4 滴水湖内部水系分布

滴水湖自引水入湖蓄水以来,到2007年年底一直未曾引水,水体补给主要靠天然降水和周边径流补充。2005年4月出海闸开通后,到2006年7月曾排水600万m3左右。

到目前为止,滴水湖周边尚处于开发建设时期,而滴水湖目前的功能主要是水上游览观光。对于滴水湖水质影响主要来自于游艇的油污水、旅游生活污水及施工机械作业对周边径流的影响等。

2.2 水质标准与现状

王延洋等[15]2007年对滴水湖的浮游生物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滴水湖水质为中度富营养水平。连续3年对滴水湖进行水质监测所得的各指标年平均值表明,氮、磷是湖水最重要的污染物,滴水湖3年年均重度富营养化,见表1(引自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及南汇区监测站的监测结果)。

汪海英等[16]调查发现, 2005年5月—2006年5月,滴水湖总体呈轻度富营养状态,并有向中度富营养状态发展的趋势。根据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和南汇区环境监测站《2006年滴水湖富营养化监测评估报告》中的数据,依据《湖泊(水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及分级技术规定》的推荐方法,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对滴水湖现状调查进行评价[17~19]。结果表明, 2006年滴水湖富营养化指数为72. 5,已达富营养水平。

2.3 水污染源分析

目前临港新城尚处于建设阶段,各大功能板块尚未形成,因此,滴水湖污染物,特别是营养盐主要来自于引水水源。根据南汇区环境监测站2008年的监测数据,大治河6个监测断面的氨氮、总氮全部为劣于Ⅴ类,总磷为Ⅳ—Ⅴ类,五日生化需氧量为Ⅳ类。营养盐和有机物是大治河的主要污染物。

由大治河通过外部及内部水系引水至滴水湖湖区,营养盐含量不断降低,显示随着污染源的远离、加上河道自身的净化作用,水质有所改善。因此滴水湖湖区的水质优于水源大治河。 2.3.1 点污染源

(1)周边建筑工地的施工污染。整个临港新城尚处于建设初期,中心区有多个建筑工地正在建设,涵盖了大厦、商业街、大学和商品房等建设项目。在整个承建过程中,大量民工聚集入住,虽多数施工废水及生活污水能按规定排入中心区的雨水管道和污水处理厂,但仍存在将生活污水直排入链河的现象。

(2)工业废水污染。调查显示,目前近芦潮引河、随塘河、石皮泐港的企业约有20余户,涉及机械制造、金属制品、服装、纺织和食品等行业。有个别企业直接向水体排放污水。

(3)禽畜与水产养殖业的污染。在石皮泐港、农场中心河交界处有2个养鸭场,农场中心河中段分别有1个养鸭场和5个精养塘。养鸭场规模较大,鸭粪直接进入水体,污染水环境。精养塘需进行人工喂食养鸭和换水,其外排水中氮、磷等含量均较高。 2.3.2 面污染源

(1)生活污水。书院镇、芦潮港镇部分居住区现有常住人口约3万人,以农村居住人口为主,其生活废水大多经简单的化粪池处理后直接排入附近的石皮泐港和随塘河,使滴水湖的水源水质恶化。

(2)临港新城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吸引了大批的游客,各类水上运动、垂钓等活动不断出现,如果疏于管理,则会给滴水湖的水质保护带来一定的影响。

(3)临港新城城区绿化喷药与施肥构成潜在威胁。临港新城绿化占地和待开发的荒地约50%,整体开发后绿化面积覆盖率将超过30%。为保证绿化景观效果,不可避免给植物喷药施肥,农药和化工肥料经雨水冲洗汇入雨水管道通过水系最终进入滴水湖。

(4)农业面源污染。芦潮引河北侧、农场中心河交界处有大面积农用地。在农民耕地

时,需要喷洒大量的农药和施用大量的复合肥,这些多余农药和农肥的残留物经雨水或灌溉水直接进入芦潮引河。

2.4生态敏感区分析

由于滴水湖没有野生鱼类,为保持和改善水质,滴水湖港城集团公司分别于2006年5月和2007年3月分批向滴水湖投放了近300万尾鱼种,鱼的种类有鲤鱼20余万尾、鲢鱼180余万尾、鳙鱼100余万尾。

滴水湖共鉴定浮游动物16科22属45种,中轮虫有8科14属32种,桡足类有5科5属9种,枝角类有3科3属4种。滴水湖浮游动物种类中轮虫种类数最多,达到32种,占71%,桡足类其次,有9种占20%,枝角类仅4种占9%。由此可知,滴水湖浮游动物种类主要是以轮虫为主,轮虫种类数对浮游动物总种类数的贡献最大,其次是桡足类和枝角类。

2.5 本章小结

根据滴水湖水质现状分析,目前滴水湖主要存在的水质问题是湖水的富营养化,为了达到娱乐性景观环境用水的指标,见表5,本文将对应滴水湖主要水质问题进行以生物修复为主要手段的生态工程设计。

第三章 滴水湖生态设计

3.1 设计框架图

湖泊景观生态工程设计

拟订目标

社会目标

经济目标

生态目标

背景调查

自然资源

次生资源

社会经济

生态环境

水质现状 水污染源分析 生态敏感区分析

点污染

源 面污染源 内源污染

设计原则

工程设计 生 态 学 原 则

因 地 制 宜

周边污染源截污 水体植被培植 水质净化 生态群落构建

再 生 循 环 商 品 生 产 原 则

生 物 多 样 性 原 则

环 境 的 时 间 节 律 原 则

生 物 的 机 能 节 律 原 则

种 群 匹 配 原 则

人 工 压 缩 演 替 周 期 原 则

经 济 效 益 原 则

水质提升

生态补水工程

生态修复

生态浮床

3.2 设计方案 3.2.1 截污管网构建

图5 滴水湖水系规划河道研究区域

滴水湖北面上游B~G港以及石皮泐港和内链河、中链河、外链河周边区域的污水管网建设,预计完成5000吨/日污水的接管;整治以滴水湖周边及上游三条引水河为重点,相关部门将对滴水湖、内链河、中链河、外链河周边违法建筑、违规中小餐馆、洗车业、夜市大排档等进行取缔、关停。滴水湖公园沿湖道路内侧,不得开办餐饮业、洗车业,已开办的将全部取缔。对滴水湖周边所有单位污水排放进行集中管理。对滴水湖周边以及内链河沿岸的污水进行接驳,将污水全部引入污水处理厂。中链河以及外链河沿岸考虑铺设污水管网,周边新建排污水量较大的小区、沿岸的餐饮业以及其它的污水也将进行管道接驳,避免直排入河。滴水湖公园景区内的点源排放的生活污水,推荐采取土地

过滤吸收、植被净化、湿地处理等深度处理措施,氨氮、总磷得到进一步消减后排放;大力推广生态公厕,采用各种措施减少景区内部点源直排滴水湖的污水量乃至零排放。

3.2.2 物种引进

高等水生植物是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较高的生产能力和经济价值,而且具备很强的生态功能。水生植物有利于维持良胜的生态系统,在其生长过程中吸收、同化氮、磷等植物必需的多种元素来完成其生理过程,同时改善水质,为鱼类、鸟类等水生动物的栖息和繁殖提供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

具体实施方案为,每年4月在滴水湖各港引水河口,平均长950m,宽25m,平均水深3.5m的区域内,放养驯化的大型溞,以滤食掉浮游植物及有机碎屑,后逐步导入水生植被,使水体透明度增加;再优化水生植被的种群结构组成,建立强大的水生植被自净效应,通过光合作用把大量的溶解氧带入水体底泥,使底泥中的氧化还原电位升高,促进底栖动物包括水生昆虫、蠕虫、螺类、贝类、虾类的生存,进而使水体生态系统恢复多样化,恢复自然生态的抗藻效应,使水体保持稳定清澈状态;最后有序地放入本地更高一级的滤食性鱼类等水生动物,平衡水生植被的的生产力,同时优化水体水生生物的多样性,形成良性循环的水生生态自净系统,全面恢复河道水体应有的水生生态系统。 3.2.2.1 沉水植物群落构建

沉水植物群落布置如表6-1所示,群落构建中选择金鱼藻和黑藻,以及本土的狐尾藻和苦草四种沉水植物。共设置4种配置。①沉水植物种植的平面位置控制在标高+0.8m~ +1.5m范围内,水平宽度约2m左右,长度50m,沉水植物修复带面积约100m2。共设置2种。②沉水植物的布置基于现有本土的生长状况,即靠近岸边在标高 +1.3m~+2.8m范围内苗栽。水平宽度约3m,长度50m,沉水植物修复带面积约150m2。共设置2种。

图6 图7 沉水植物效果图

3.2.2.2 浮叶植物群落构建

浮叶植物群落布置如表6-2所示,在水面配置浮叶植物群落,群落主要构成种:聚草、红睡莲、白睡莲和粉睡莲。共设置4种配置。

每种配置仅有其中一种浮叶植物。①种植的位置控制在标高+1.5m~+2.2m范围内,水平宽度约2m左右,长度50m,修复带面积约100m2。共设置2种。②靠近岸边在标高+1.3m~+2.8m范围内苗栽。水平宽度约3m,长度50m,修复带面积约150m2。共设置2种。

3.2.2.3 挺水植物群落构建

主要挺水植物种类包括芦苇、香蒲、葛蒲、千屈菜和美人蕉。斑块状的湿生或耐水性较好的陆生植物主要以景观为主。种植范围为+2.2m~+2.9m,水平宽度约2m左右,植物修复带面积约640m2。植物分块分布,每种植物约占面积80m2。

同时为防止每年夏季藻类高发期,实施每年5~6月份在滴水湖北岛、南岛周边沿岸附近适量种植莲藕和凤尾莲约100m2,于当年8月份打捞,可以于高峰期除去相当数量的氮和磷,避免水体富营养化。

利用大型溞快速滤食掉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水华藻类和颗粒有机物,达到短期内( 2~4 周)快速提高水体透明度(1.0~1.5m)的目的,从而使沉水植物的移栽和存活成为可能,为进一步应用沉水植被进行水质净化奠定基础。通过水生植被群落构建之后的水体,水体中微生态环境将有明显改善,水体的自净能力得到明显提高。环保清淤研究成果的应用,能够减少滴水湖全面机械清淤工程量大、投资巨大的问题,经济效益明显;同时有利于保护滴水湖水生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有利于滴水湖生态景观功能保护,生态效应明显。

图8 挺水植物效果图

3.2.2.4 水生动物群落构建

在完成水生植被的恢复工作后,随着水体溶解氧和透明度的提高,开始逐步在实验区河段内引进底栖动物群落,于9月下旬进行投放。选用螺蜘为中华环棱螺,在菜场选购,个体大小约3~4g/个,选用三角帆蚌,在菜场选购,个体大小约300g/个,大小约10*15厘米(如图所示),在划定范围内整个约500m2的试验水域中,投放约200公斤的螺及20公斤的河蚌。

滤食性鱼类被称为河流的“清道夫”。实施人工增值放流是实现以鱼养水,净化河水水质的一个有效途径之一。传统的生物操纵理论认为直接投加滤食性鱼类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因为滤食性鱼类不仅滤食浮游动物,有的也能滤食浮游植物。设计选用鳝鱼与缩鱼作为滤食性鱼类的投放,两者投放比例约为8:2,共500Kg。于每年9月下旬放养。

3.2.3 生态补水

滴水湖的生态补水采取大引大排调度方案,大引大排模式的特点也就是快引快排。在藻类易于生长繁殖或爆发的季节,通过快速排水,可以达到快速排藻的效果;通过快速引水,可以有效改善滴水湖的水动力条件,抑制藻类生长。

图9 滴水湖水系现状河道研究区域

滴水湖濒临长江口、杭州湾,具有良好的大引大排条件。滴水湖的常规水位是2.7m。具体实施时间是,每年3~4月份,7~8月份,10~11月份以及12~1月,一年四次。实施排水方案为,滴水湖出海闸打开,引水河所有排水口门敞开排水,对应的排水时间为18小时。实施引水方案为引水河闸门的组合式开启,即C、D港同时开闸引水,引水河口所有引水门敞开引水,对应的引水时间为18~20小时。将滴水湖从常水位2.7m降低至1.5m的时间约为18~20小时,将滴水湖从1.5m蓄至常水位2.7m的时间约为20~30小时;引水结束后,可以将滴水湖水系CODMn的平均浓度由15mg/L降低至8.1~8.3mg/L,叶绿素的平均浓度由15mg/m3,降至11.3~11.7mg/m3。

3.2.4 生态浮床

生态浮床技术是按照自然界自身规律,通过人工把高等水生植物或改良的陆生植物,

以浮岛作为载体,种植到富营养化水体的水面,利用植物根部的吸收、吸附作用和物种竞争相克机理,削减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氮、磷及有机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同时又可营造水上景观(吴伟明,2006;马立珊,2003)。

在滴水湖湖岸B-C、D-E、F-G段内以及各引水河道内分别构筑长排生态浮床,浮床两侧布置浮水植物带,中间布置挺水植物,浮床面积共1200m2,浮床水面覆盖率约为占滴水湖湖面面积0.0216%。其中挺水植物浮床和污水植物浮床的构建参数如下:

(l)挺水植物生态浮床的构建:总面积为600m2,由300块1m*2m的浮床单体组成,浮床单体采用直径110UPVC管材做成,所选择的植物品种有:黄葛蒲、美人蕉、千屈菜、花叶芦竹、梭鱼草、再力花。

(2)浮叶植物生态浮床的构建:总面积为600m2,由300块1m*2m的浮床单体组成,浮床单体采用直径50UPVC管材做成,所选择的植物品种有:聚草、香菇草等

图10 图 11 生态浮床效果图

3.3人工景观水体健康状况生态指标评价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w1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