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池州”建设发展规划(2012-2015)
更新时间:2024-04-11 06:1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数字池州”建设发展规划 (2012年-2015年)
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电子政务发展研究所
二○一二年十一月
目 录
序 言 .............................................................................................................................................. 1 一、现实基础与发展环境 ............................................................................................................... 2
(一) 现实基础 ............................................................................................................... 2 (二) 发展环境 ............................................................................................................... 3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 6
(一)指导思想 ....................................................................................................................... 6 (二)基本原则 ....................................................................................................................... 6 (三)发展目标 ....................................................................................................................... 7 三、发展蓝图 ................................................................................................................................. 12 四、主要任务 ................................................................................................................................. 14
(一)全面加强数字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 14
1、构建光网城市和无线城市 ....................................................................................... 14 2、促进三网融合创新应用 ........................................................................................... 14 3、构建互联互通的传感网络 ....................................................................................... 14 (二) 围绕电子政务、资源环境、社会民生、城市管理等领域,打造数字化应用服务平台......................................................................................................................................... 15
1、 电子政务领域数字化建设与应用 ..................................................................... 15 2、 资源环境领域数字化建设与应用 ..................................................................... 16 3、 社会民生领域数字化建设与应用 ..................................................................... 17 4、 城市管理领域数字化建设与应用 ..................................................................... 19 (三)进一步推进传统产业两化融合,促进数字产业发展 ............................................. 20
1.提升工业数字化水平 ............................................................................................... 20 2.推进农业数字化建设与应用 ................................................................................... 21 3.推动服务业数字化转型 ........................................................................................... 22 4.培育数字产业 ........................................................................................................... 22
五、保障举措 ................................................................................................................................. 24
(一)建立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保障 ..................................................................................... 24
1、加强组织领导,协调统筹发展 ............................................................................... 24 2、统筹规划指导,明确战略发展步骤 ....................................................................... 24 (二)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保障 ......................................................................................... 25
1、完善决策机制,保障有序开展 ............................................................................... 25 2、加强标准建设,规范建设行为 ............................................................................... 25 3、规范项目管理,加强过程管控 ............................................................................... 26 4、建立评估机制,加强目标考核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多元化、市场化的融资体系保障 ............................................................................. 26 (四)多渠道、灵活的人才机制保障 ................................................................................. 26
1、加强人才培养,保障人才供给 ............................................................................... 26 2、尝试专业剥离,储备专业人才 ............................................................................... 27 3、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做好培训、宣传与普及工作 ............................................... 27 (五)全方位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 ..................................................................................... 28
I
序 言
随着“智慧地球”理念以及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城市数字化、智慧化已成为继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的“第四次浪潮”。建设数字城市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前沿趋势,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也是我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
数字城市,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城市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社会民生、经济产业、市政治理领域中,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IT、智能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城市居民生活工作、企业经营发展和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的相关活动,进行智能地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为市民提供一个更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产业发展创造一个更有利的商业发展环境。
“十二五”时期是“数字池州”建设夯实基础最为关键的五年,为实现“幸福池州、人文池州、和谐池州”的城市发展目标,依据《池州市人民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池州市人民政府“十二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等文件,制定本规划。
1
一、现实基础与发展环境 (一) 现实基础
经过“十一五”的快速发展,我市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信息产业发展、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展,为“数字池州”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信息化基础建设进一步完善。目前,我市城市电信网络基础设施已经形成了由电信、移动、联通三大运营商和安广网络为主建设的、覆盖全市的高速有线广域宽带网,3G无线通信网络已在全市基本覆盖,各类信息终端的普及率和使用率不断提高。有线电视网络已覆盖全市所有城乡家庭,数字化改造已在城区全部实施。政府、社区、农村和企业通过光纤、宽带网络和无线接入等多种方式基本实现了基础宽带网络全覆盖。
2.信息化发展环境有了较大提升。“十一五”期间,我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鼓励软件及信息服务业、企业信息化、电子商务等重点领域发展的扶持政策或指导意见。信息化管理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工作机构建设得到加强,信息化咨询、培训、监理等中介性服务进一步拓展。信息化管理培训工作进一步加强,信息化知识在广大市民中进一步普及,全社会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
3.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融合”成效明显。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经营、营销、生产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信息化在改造传统行业、节能降耗、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企业装备数字化、智能化水
2
平得到了较大提升。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贸易、现代物流、现代服务业、重点产业等领域开始广泛开展电子商务,建立了一批电子商务平台和行业性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4.公共领域及农村信息化不断深化。党政信息网、政府门户网站群等政府公共服务平台日益完善,网上办公覆盖市、县(区)、乡镇(街)三级,社会保障、警务信息系统等政府核心业务信息系统顺利实施,政府和企业的信息资源中心建设逐步开展。农村信息化得到积极推进,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已经普及推广,“一网通”平台、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农经网、农技110等信息教育和农业网站基本普及。
“十二五”期间,我市信息化发展面临的挑战是:城市信息化统筹规划不足,领域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城乡信息化的发展不平衡,“数字鸿沟”明显;信息化工作机制、工作规范和评价考核体系不够健全;信息产业培育基地建设滞后,产业扶持政策力度不足;信息产业总体上仍以粗放型增长为主,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信息共享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高;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纵深不够,企业信息化应用领域不广、层次不深;信息化人才特别是集技术和管理于一体的高级人才极为缺乏。 (二) 发展环境
随着智慧地球理念的普及,数字城市和智慧城市的建设正在全球各地蓬勃发展,并涌现出很多先进的实践案例,如伦敦用交通拥塞收费和排放收费叠加模式“减堵”和“减排”;新加坡商业智能进行交通优化,香港利用资产管理和智能爆破预测,大幅度提升水务管理效率,降低爆
3
管风险和损失;纽约利用城市综合指挥中心,全面监控城市运作,高质高效地处理突发事件。同时,打造数字城市,提升产业结构、运营管理水平,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也正在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焦点之一。目前,国内一些重点城市基于自身定位,已经或正在推进“数字城市”或“智慧城市”建设,如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宁波、扬州、南京、杭州、株洲、合肥、芜湖、马鞍山、黄山等。可以预见,“十二五”期间,国内将有大量的城市会围绕城市发展目标,在市政基础设施、城市运营与服务、政府公共服务、产业发展、人文环境建设等领域,全面启动“数字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设工程。
目前,随着国家启动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加快建设,池州在区域城市发展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因此,借国家全面推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之机,加快推进“数字池州”建设,确保在城市转型和经济发展竞争中,信息流通、知识立市、聚集智慧,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 (三) 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是2012年-2015年。 (四) 规划依据
1、《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
2、《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3、《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
4
4、《工信部等五部委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
5、《工信部工业转型升级投资指南》
6、《国务院关于印发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
7、《国务院关于印发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 8、《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9、《安徽省“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 10、《安徽省“十二五”电子政务发展规划》
11、《安徽省“十二五”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规划》 12、《安徽省经信委关于印发关于开展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示范区活动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13、《池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14、《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池州市十二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
15、《池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16、《2010—2012年池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年鉴》
5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面实施“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旅游兴市、商贸活市、文化名市”战略,以“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市富民”为主线,以“数字、低碳、生态”为城市信息化发展核心定位,以创新为动力,以信息横向整合和共享为重点,以政府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突破口,建设“数字池州”生态体系,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发展和数字化应用服务,为公众提供更便利的生活工作环境,为企业创造更良好的发展环境,为政府构建更高效的运行和管理平台,着力推动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城市管理从粗放管理向数字化管理转变,使池州成为创新动力之城、宜居活力之城、山水魅力之城。 (二)基本原则
夯实基础,分步推进。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联合电信运营商,为数字城市发展提供覆盖充分、安全可靠、适度超前的基础能力和服务保障。统一明确数字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框架,研究、制定数字城市建设标准,并逐步落实、分步推进。
整合资源,共享协同。以“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为重点,突破区划、部门、行业界限和体制性障碍,采用云计算模式充分整合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推进跨部门、跨领域的信息化协同和整体服务,增强政府科学决策能力,提升全社会信息资源利用水平。
融合发展,互动支撑。以提高产品研发水平、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
6
力、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为目标,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通过“两化”融合,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处理好“数字”与“低碳”、“生态”之间的互动与支撑的关系。
以人为本,惠及民生。以服务民生、方便市民为优先目标,大力开展数字民生应用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城乡居民信息的获取和利用能力,引导全体市民积极参与,共同推动数字城市建设,共同分享数字城市的建设成果。
政府引导,市场主体。强化政府规划引导、政策扶持、资金推动、统筹协调、优化环境的调控作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信息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建立健全优质高效、规范有序的长效机制,营造社会多方参与、充满活力、繁荣发展的信息化建设新局面。 (三)发展目标
争取通过5-10年的努力,使池州信息基础设施得到更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得到更广泛应用,数字化管理、数字化生活、智慧化发展水平走在全省前列。具体目标是:
(1) 数字城市基础设施基本建成
到2015年底,有线、无线通信网络覆盖范围和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三网融合”持续推进,重点公共服务领域的传感网络建设完成,初步建成省内先进的数字城市基础信息网络设施。
——光纤网络实现市、县、乡三级全覆盖,全面达到“百兆到户,千兆进楼,T级(百万兆)出口”的网络覆盖能力;3G无线网络实现城市商业区95%的覆盖率,家庭用户80%的覆盖率;城市重点区域、县(市)
7
核心区WLAN热点覆盖率达到100%,提供下行100Mbps、上行20Mbps带宽的通信能力,无线城市和光网城市建设基本完成。
——“三网融合”应用全面普及,有线电视网的数字化改造与整合有效推进,数字高清电视网络在城区的普及率达到100%,数字电视网络在农村的普及率达到60%,城市数字电视双向化普及率达到100%,智能电视信息化系统市区家庭覆盖率达到75%。
——重点公共服务领域的传感网络建设完成,物联网技术应用全面渗入电力、水资源、燃气、交通路网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运行过程。智能抄表、智能交通等服务逐步普及,城市新建社区智能电表、智能水表入户率达100%,交通路网信息采集实现对市区主干道路的100%覆盖。
(2) 城市核心领域数字化应用服务平台初步建成
全面建设电子政务、资源环境、社会民生、城市管理等城市核心领域数字化应用服务平台,并形成“数字、低碳、生态”相互支撑的应用服务运营模式。
——建设基于云计算的统一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推行政务运行阳光透明、政务办事协同高效、政务决策科学智能化。至2015年底,建成资源高效集约、信息充分共享的云计算政务资源中心,建成统一的信息公开目录服务体系和政务服务资源目录体系,实现市、县两级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政务公开信息网上发布率达到100%,80%以上的跨部门协同工作实现电子数据交换,70%以上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事项可通过网络办理,政府部门核心业务流程电子化率分别达到80%。
——建设数字化资源环境管理服务平台,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
8
提升生态文明水平,城市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至2015年底,借助物联网、传感网等新技术对水资源、环保、土地资源全面实施数字化管理。水质实时监测能够实现100%覆盖全市各江河湖泊、水库、入水口;空气、土壤、噪声、固废、生态等环境监测设备能够覆盖80%以上的主城区,重金属、放射源、固废及危险品转移、尾矿库等重点污染源实现100%全面监测;“数字国土”完成统一标准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制定完善全市统一的城市GIS引擎系统规范和底层技术标准。
——建设数字化社会民生应用服务平台,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城乡居民的生活品质,建成较为完善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至2015年底,市民卡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市民卡在城区居民全面覆盖以及县(区)居民70%以上的覆盖率;教育教学信息平台中城区和县(区)学校的(义务)教育课程资源库接入率分别达到100%和70%;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平台覆盖所有城区医院和县(区)50%以上的医院;社区综合管理与信息服务平台覆盖城区中90%以上的社区。
——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应用服务平台,推进人性化服务、网格化覆盖、数字化应用、精细化管理,不断提升城市现代化综合管理水平。至2015年底,城市安全保障系统实现对城区无死角、县(区)重点区域全覆盖的治安电子监控;“数字城管”平台实现城市部件管理网格化率达到90%以上;公共安全监管平台实现市级平台与公安、城管、消防、安监等部门的重点信息管理系统之间100%的信息共享。
(3) 数字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到2015年底,工业、农业、服务业等传统产业的“两化融合”深
9
入推进,电子信息业、数字文化产业等对池州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
——“两化”融合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先进制造业智能化水平得到大幅提升。至2015年底,落实“两化融合”示范项目20个,培育“两化融合”示范企业30家,规模以上企业采用综合集成应用的比重超过60%,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运营管理、产业链协同等领域创新活动的比例超过80%;推广节能减排信息技术,实现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15%。
——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积极开展农业信息服务和精准农业试点,农业智能化应用明显增强,现代农业产业层次得到大幅提升。力争到2015年底,实现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乡镇覆盖率达到90%以上,主要农产品在线交易额占交易总额比重超过20%,面向农村种植大户建成50个数字大棚与高效施肥试点。
——信息技术在旅游、物流等传统服务业转型中发挥关键作用,电子商务创造的产业增加值比重日益加大。力争到2015年,构建涵盖五大旅游精品区的区域性旅游目的地营销与旅游商务综合服务平台,行业监管覆盖区域内100% A级景区、100%旅行社、100%三星级以上酒店。建成皖江区域性物流平台,平台中电子商务交易额占全市物流行业交易总额的比重达到30%以上,服务会员企业超过500家。
——电子信息产业、数字文化产业等对池州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产业聚集效应愈发明显,池州市成为皖江流域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的区域创新中心。到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达到200亿元,
10
年均增长30%,并带动5万人就业;数字文化产业收入实现50亿元,年均增长30%,城市居民信息消费占消费比重超过15%。
(4) 数字城市发展环境基本完善
城市创新能力持续增强,研发机构和科技成果转化数量大幅提升,数字城市组织机制和推进机制基本健全,规划、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基本完善,全民信息化素质和信息化应用能力显著提高,信息化人才引进和培育成效明显,国内外合作交流机制进一步完善。
——形成一批国家和省级研发机构,每年新增省级研发机构5家以上,拥有市级以上研发机构的企业占规模以上企业比例每年提升3%。
——围绕池州支柱产业和城市发展的关键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和科技成果转化,每年攻关关键技术10项以上,转化高端成果15项以上,专利申请数增长15%以上。
——建成区域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促进推动企业与周边高校、研究机构的研发合作,推动区域技术资源的整合共享以及政产学研的广泛合作,每年合作项目不少于100个;每年度组织信息化人才专项培训工作,培训人员数量占信息化从业人员比重超过80%。
11
三、发展蓝图
结合池州的实际情况,“数字池州”城市发展蓝图是:
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包含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 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带动支撑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推动完善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保障保障完善推动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 (1)数字城市建设愿景:通过“数字池州”建设,使城市达成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社会和谐、民生幸福、产业绿色、信息通衢等美好蓝图。
(2)数字产业体系:以信息技术带动工业、农业、服务业等传统产业升级,积极培育以物联网产业为核心的电子信息产业和数字文化产
12
业,促进数字产业健康发展。
(3)数字化应用服务平台:面向电子政务、资源环境、社会民生、城市管理等核心领域,实施14项主要任务,全面打造城市数字化应用服务平台。
(4)数字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高速率、大容量的光纤网络和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网络,构建以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为主体的传感网络,普及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的融合应用,打造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城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
(5)保障措施:保障措施是数字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基础,能够保障数字城市建设过程中各项任务的顺利实施和运营,主要包括组织领导、政策法规、资金保障、人才培养等。
13
四、主要任务
(一)全面加强数字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1、构建光网城市和无线城市
光网城市: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引入PON、OTN等新技术,加快宽带网络技术演进,通过采用高效的网状网架构和智能控制技术,构建高速率、大容量、高可靠、高效率的智能光网络平台,推动池州宽带网络向宽带化、智能化、扁平化为标志的下一代综合信息服务网络演进。
无线城市:采用2G/3G、LTE、WLAN等多种无线接入技术建设一个细分用户的、业务连续的无缝网络。力争2015年前将池州建成以3G/LTE等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技术为主、以WLAN为补充的无线高速宽带网。
2、促进三网融合创新应用
推动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试点,统筹规划和管理三网信息网络资源,促进运营企业间开展多种业务的深度合作,开展数字电视、互联网、通信网相互融合的全媒体、数字化服务,推动技术创新、应用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至2015年底,全面普及三网融合高清电视业务,推进视频点播、可视交互等新业务拓展,积极推广高清数字电视、高清互动电视、高清全媒体应用、可视通信等全新三网融合应用的普及。 3、构建互联互通的传感网络
围绕能源、交通、水资源、通信等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覆盖电
14
力、交通、水利和信息通信等的传感网络基本架构,推进包括RFID感知、位置感知、视频感知等传感器的全面部署,通过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全面感知、精细管控与协同调度,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的运行管理效率。力争2015年前,建成覆盖全市的智能电网,重点实现变电、配电、供电等环节的智能化管理;建成全市交通信息采集、监控与分析网络,实现基于预测的智能化交通管理;构建全市水务实时监控和分析物联网网络,推进城市水利、管网、污染和城市用水的一体化管理。
(二)围绕电子政务、资源环境、社会民生、城市管理等领域,打造数字化应用服务平台
1、 电子政务领域数字化建设与应用
以提高政府管理效能和提供包容的政府公共服务为导向,建设基于云计算的统一电子政务应用服务平台,为其他领域数字化建设与应用提供云服务,强化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关注弱势群体、关注民生服务,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不断促进政府行政管理职能转变。
建设基于云计算的市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中心,构建“基础设施云、应用软件云、信息资源云和技术服务云”等政务云计算服务平台,面向全市各类电子政务应用积极发展“云服务”模式,逐步建立和丰富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池,特别是要支持县(区)电子政务集约化建设,降低全市政府信息化建设成本,并促进政府业务部门从专注系统硬件设备的运维管理向专注行业应用服务业务转变。
研究、部署全市统一的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体系和政务服务资源目录
15
体系为先导,建立和完善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体系(含管理制度),修订和完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交换体系的技术标准,加强对政务信息(包括政务服务项目信息)采集、存储、共享、安全等环节的管理。开发政务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提升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水平,推进跨部门和县(区)政府的政府信息与资源整合共享。
基于政务云服务平台,建设市电子政务内网办公服务平台。通过集群、目录服务、数据交换、智能配置、虚拟化等技术手段,面向全市各部门提供满足部门个性化需求、协同办公、行政执法、政务服务、效能监察等功能的公共服务一体化应用支撑,并实现与前台门户网站的无缝隙对接。同时,要建设基于云服务的政府网站群管理平台,研究部署实施统一的网站群服务架构标准与规范,努力实现政府网站群规范化、扁平化、虚拟化、智慧化服务,并依托“中国·池州”门户网站,实现“门户受理、内网部门协同处理”的“一站式”服务模式,努力打造政府统一在线服务品牌。后期要建立网上用户信息数据库以及客户服务分析数据仓库,并引入数据挖掘技术,提供“客户聚焦式”服务,“服务发现客户”等“关联式”和“关怀式”服务;同时,要加强政府与社会公众的协作,共同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 2、 资源环境领域数字化建设与应用
实施“生态立市”战略,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借助物联网、传感网等新技术建设数字化资源环境管理服务平台,加强对水资源、环境资源、土地资源的数字化管理,打造以“绿色、低碳、和谐、包容、智慧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生态型城市。
建设“数字水资源”,按照“覆盖到面、监测到线、控制到点”的原
16
则,利用3G无线网络、物联网、传感网等技术建设水资源管理和防汛指挥决策、水质水情实时监测与预警、饮水安全防护等主要业务系统,并在城市家庭中逐步推广智能水表,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水资源管理数字化体系。
建设“数字环保”,逐步建成城区重点水域、重点区域全覆盖的信息数据实时采集与视频监控相结合的综合环境监控网络;建设能耗综合监管系统,与重点企业能源管理中心进行对接,实现对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区域的实时监督管理;建设环境保护综合管理系统,通过对全市土壤、废气、噪声、排污点、污染源、尾矿和重大风险点源的自动化监测,实现环境质量综合监测、环境预警与污染事故应急响应等功能。
建设池州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及若干基础平台,制定全市统一标准的地理数据标准体系,建设“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系统”、“脱密地理空间数据库系统”、“脱敏公众地理数据库系统”,启动包括“基础地理空间数据生产平台”、“脱密地理空间数据共享平台”、“公众地理数据发布平台”在内的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推动国土、规划、建设、房管、交通、公安、环保、水利等部门在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内,逐步开展与自身业务相关的专业图层建设与应用的开发,并实现信息共享。 3、 社会民生领域数字化建设与应用
以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为目标建设数字化社会民生应用服务平台,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系统推进民生幸福工程,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增强城乡居民的幸福感。
建设“市民一卡通”服务平台,整合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公用服务等相关资源,以市民卡为载体实现水、电、气、公交等城市公用事业
17
缴费服务,拓展市民卡在小额电子消费领域的应用,扩大“市民卡”的应用范围,逐步实现市民卡城乡全覆盖。积极推进市民卡与银行、邮政等机构的合作,增加服务网点、开通自助圈存等便民服务,实现办卡、使用、挂失方面的一站式服务。
构建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平台,以电子病历的统一共享为核心,建设居民健康档案,实现大医院与社区医院之间在医疗资源共享、居民健康信息共享、双向转诊、远程医疗等方面的区域卫生协同与业务协作,同时在池州市政府门户网站中实现医疗信息查询、在线预约等功能,通过网站、移动应用等多种方式向市民提供咨询、预约等服务。逐步推进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平台与市民一卡通平台、社会保障信息平台的整合、对接,实现一卡预约、挂号、就医、结算等服务。
建设数字社区服务及管理平台,创新社会管理模式,通过对社区医疗、社区养老、社区家政等多个社区服务监管系统的建设实现对城市社区深化服务及全面监控,为市民提供更加便利、更加舒适、更加放心的家庭服务、养老服务和社区服务。加强社区内部管理体系建设,通过对社区安保、社区物业服务系统的建设实现社区自身内部的服务管理,力争到2015年,市区主要社区普遍建设安全视频监控系统、电子巡更与报警系统、停车管理与门禁系统等,使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快捷、安全。
推进“数字校园”示范项目的试点工作,通过建设智能化教学监测和学习评价、网上互动教学、网上虚拟实验室等系统,提供快捷、安全和数字化的校园教学、校园科研、校园生活、校园管理等功能。建设包
18
括课程资源库、网上互动教学、电子备课资源库等在内的教育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全市教育信息资源集中管理,将教育资源、教育服务通过电子化手段推送给全市农村学校,以城市带动农村,形成城乡学校数字化共同发展新模式。
4、 城市管理领域数字化建设与应用
以实现城市管理精细化、敏捷化、扁平化为目标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应用服务平台,提升池州城市功能和管理现代化水平,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建设数字化城市交通指挥管理系统,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结合视频监控、3G移动通信、地理信息技术等先进技术,实现交通流量监控采集和可视化交通综合监控指挥。建设城市公共交通监控调度系统,通过车辆定位、无线数据(视频、运行)采集等手段,实现对城市公共交通车辆的运行监控和运营调度,借助公交电子站牌、公交信息网站、手机终端应用等方式,向市民提供公交线路、公交到站等信息推送服务,全面提升城市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
建设数字化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在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内,以全市统一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和地理信息公共平台为基础,实现主城区内给水、排水、排污、燃气、电力、通讯、热力、工业等八大类地下管线的探测和数据入库工作,为城市规划管理、资源开发利用、公共安全保障等提供基础信息支撑。
基于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和政务信息交换平台,构建数字城管应用平台。打造以城管局为指挥中心,园林、环卫、国土、住建等职能部门和
19
街道广泛参与,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监控的精细化城市管理模式。逐步实现数字城管与城市公共安全监管平台的对接,实现城市部件事件管理与应急指挥调度的联动。
建设数字化公共安全监管与应急指挥平台,整合城市公共交通、社会治安、食品与药品安全、生产安全、危险品与重大风险源等各类监控资源,打破纵向条块,推行“1+N”的两级城市公共安全监管及应急综合指挥调度模式,依托3G、WLAN、CMMB等通信手段,建成城市公共安全信息监控网络与应急联动综合平台,实现监控信息整合、应急资源共享、应急流程贯通、应急预案联动、应急调度协同,提升公共突发事件的预防预警、快速响应和及时处置的能力。
(三)进一步推进传统产业两化融合,促进数字产业发展
深入推进传统产业的“两化”融合,采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工业智能化水平、推进农业智能化应用、推动服务业智能化转型,积极促进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代表的数字产业蓬勃发展。 1.提升工业数字化水平
分类推进“两化融合“示范项目试点及示范企业培育工作。围绕综合集成应用、运营管理转型、产业链协同、电子商务应用等领域,优先在新能源及装备制造、新材料、新型化工等产业中选择示范项目及示范企业,通过试点企业的示范带头作用,提升全市工业企业信息化的整体水平,不断推动工业企业信息化向高端发展。
建设“两化融合”公共服务体系,一是运用云计算技术建设基于SaaS
20
的企业研发平台、企业管理平台、企业营销平台,推进中小企业CAD(辅助设计)、CAE(辅助工程)、CAPP(辅助工艺)、CAM(辅助制造)、ERP(企业资源计划)的普及应用。二是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建设区域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之间的科研协同与研发合作,缩短创新周期,加快技术创新步伐,降低创新成本。
建设市、县、企业三级能源监测管理平台,通过能耗采集终端获取企业生产过程的水、电、气、煤等能源能耗数据,借助物联网、传感网、3G无线网络实现数据实时分析与预测,并结合对生产工艺过程的评估,为企业提供实时在线能源调整决策方案,进一步推动传统制造业节能减排,提高城市整体能源利用水平与效率。 2.推进农业数字化建设与应用
开展精准农业应用试点工作,推广物联网、GIS、3G等技术手段在品种选育、栽培、灌溉、施肥以及气象、土壤、植保等领域的应用,优先选择农业种植大户和农村专业合作社开展数字大棚、高效施肥、自动滴灌等信息系统的应用试点,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农产品市场流通和安全监管中的应用,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升。
建设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鼓励引导通信网络运营商加大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建立农村市场与科技信息服务系统,提供农村供求信息、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农业科技信息、农业气象信息等,指导农村工作和农民生产;建立面向农民的信息服务系统,向农民提供劳动就业、技术培训、社会保障、权益维护、文化生活等方面信息服务;建立特色农产品综合商务系统,成为池州市特色农产品对外推广门户和
21
网上交易平台。
3.推动服务业数字化转型
建设数字旅游,一是建设区域性旅游目的地营销与旅游商务综合服务平台,通过整合九华山、升金湖、牯牛降、杏花村、中心城区等五大旅游精品区旅游资源,实现政府提供高可信度的目的地旅游信息与企业提供的动态旅游产品数据的集成与共享,向游客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查询、在线预定、客户代理等多种服务。二是建设旅游行业管理平台,整合旅游公益服务热线,实时记录、跟踪、督办游客投诉,实现全过程闭环管理,同时制定旅游企业信用评定标准,构建旅游电子商务诚信体系。
建设区域性物流平台,依托云计算和物联网等先进技术,通过整合区域内政府物流、园区物流、企业物流、个人物流的信息资源,实现物流信息的跨区域应用,降低货运车辆空载率,能够高效地向政府、园区、企业和个人提供“一站式”集成化的物流信息与交易服务。 4.培育数字产业
大力培育以物联网为核心的电子信息产业。以应用为导向,加强物联网、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新型显示等产业重点环节的企业培育和引进工作,强化物联网产业的配套能力。鼓励发展物联网运营与服务业,结合示范应用和市场需求,建设物联网服务支撑平台,创新设备商、系统集成商、运营商及服务商之间的合作模式,促进物联网运营产业发展。
积极培育数字文化产业,以池州周边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依托,充分挖掘佛文化、诗文化、戏曲文化、茶文化、民俗文化、酒文化内涵,运
22
用数字化高新技术手段和信息技术深度开发以体验性、参与性、娱乐性为主题的数字文化旅游产品,着力打造以“数字九华”为主题的数字文化品牌。
23
五、保障举措
(一)建立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协调统筹发展
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市有关领导、市各委办局主要领导、各县(市)区政府主要领导组成的“数字池州”建设协调领导小组,负责数字城市建设的发展战略、规划政策,统筹协调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督促落实数字城市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信息办,承担“数字池州”规划与行动计划编制、信息化管理办法与标准制定、重大项目审批、建设过程宏观管控、评价考核指标设计与建设成效评估等环节的工作职责。市有关部门、区县和重点企业成立由主要领导挂帅的工作推进小组,承接“数字池州”各专项计划与项目在区域内的落实工作。
2、统筹规划指导,加强评估考核
坚持“规划引领”原则,研究制订出台数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工作方案,明确数字城市建设的战略目标、重点项目和实施路线,通过扶持和实施一批重点项目,推动数字城市重点工程项目的建设。研究并建立数字城市建设指标评价体系和评估考核机制,加大工作考核力度,将数字城市建设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各地各部门的目标考核,检查和督导数字城市建设规划、方案、年度计划以及配套建设经费的落实情况,确保相关部门工作责任落实到位,推动数字城市建设。
24
(二)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保障 1、完善决策机制,保障有序开展
聘请省内外产业界、学术界和科研机构的权威专家学者组建数字城市建设推进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参与总体规划、重大事项决议等环节的论证审议,加强对数字城市建设的咨询指导工作,确保数字城市建设的高标准。市级有关部门、区县和重点企业,要建立完善决策咨询机制,广泛听取意见,集中民意民智,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2、加强标准建设,规范建设行为
出台《池州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建立完善政务信息目录服务体系,破除政府部门利益,明确信息资源提供方的信息公开职责,形成数据采集、数据加工与数据服务的清晰链条,做到“一数一源”,保证信息的权威准确;对共享数据资源实现动态管理,明确信息资源使用各方查询、交换信息资源的管理流程,保证共享数据库中信息资源的及时更新。最大限度地降低政府信息采集与交换工作的成本,使社会对政府信息的使用最容易和最方便,政府信息的效用得到最大的发挥。
加快信息化技术标准创新,完善数字城市的技术标准规范,形成支持健康发展的技术通用标准规范。结合池州地区特色数字应用,适时提出相关标准化建议,推进有关标准的起草论证。承担推进数字城市建设工作的各相关部门要结合实际,按照各自职责及时提出制定技术标准的建议。
25
3、规范项目管理,加强过程管控
建立健全“数字池州”重大项目、重大工程推进机制,规范项目管理各环节如立项论证、审批、招投标、工程监理、验收、评估、审计等的工作要求及流程,保证工程项目实施的高效有序进行;定期组织对数字城市建设工程和项目进行评估,发布评估信息和白皮书,为决策和指导推进数字城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三)多元化、市场化的融资体系保障
整合已有信息化专项资金,将“数字池州”建设中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纳入全市国民经济计划和财政预算,加大政府财政投入,拓宽投融资渠道。
在政府投入方面,建立财政投入引导社会各方面资金参与城市信息化建设的长效机制,重点扶持与数字城市相关的建设项目,促进本区域内数字城市可持续发展。
在拓宽投融资方面,加快研究制定数字城市建设的投融资政策,利用国内外资本市场筹集资金,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和机构参与“数字池州”重大项目的建设与运营,最大限度提高企业参与“数字池州”建设的积极性。
(四)多渠道、灵活的人才机制保障 1、加强人才培养,保障人才供给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安徽省及池州地区高校、软件企业和社会
26
办学机构,打造网络信息创新型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教育、培训和执业资格考试等培训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规划,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池州学院等为依托建设数字城市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软件开发的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教育培训基地,以池州职业技术学院等为依托,建立网络数据中心、商业运营应用等所需的中高级职业技工教育培训基地。
加强数字城市建设领军人才、核心技术研发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加大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激励,为“数字池州”建设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持。 2、尝试专业剥离,储备专业人才
充分发挥池州地区重点企业信息化领先示范优势,鼓励企业信息化专业团队采取剥离形式成立专业公司,大力培育本市信息服务业态,进而支撑政府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和维护工作,缓解本地区信息化人才短缺问题。
3、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做好培训、宣传与普及工作
依托三大通信运营商,搭建数字城市交流合作平台,加盟“中国智慧城市论坛”,通过省内外广泛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引入国内国外IT巨头共同参与池州数字城市建设。制订系统培训计划,落实培训措施,重点抓好各级领导、机关干部和企业家的数字城市培训工作,提升推动数字城市建设的能力。要采取开设网络论坛、报纸专版、电视频道、免费课堂等多种形式的方法,广泛开展数字城市相关知识的普及工作和广泛
27
深入的舆论宣传引导,在我市上下形成了积极探索加快数字城市建设的共识、要求和愿望,充分汇集全社会数字和力量,增强全社会对于数字城市建设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五)全方位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
进一步优化信息安全监管体制,完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深入落实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分级保护、风险评估、安全测评、应急管理、综合检查等监管制度,并委托专业安全服务厂商,每季度开展信息系统的安全巡检工作;研究制定本市公共信息系统突发事件处置和大型活动信息安全保障等相关规定以及针对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新应用信息安全评估制度。
完善网络环境治理机制,拓宽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的投诉、举报渠道,进一步督促电信运营企业和信息服务企业切实履行网络监测和信息审核义务;积极推进建立互联网违法信息集约采集和共享协作机制,提升工商、税务、质监、公安、金融、出版等部门在互联网上的协同执法管理能力。
提高全民信息安全意识,在涉及国计民生重要信息系统的运维人员、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的项目经理中推行信息安全师、注册信息安全专业人员(CISP)等专业资格认证和职业培训项目;定期开展信息安全活动周,组织信息安全技能竞赛,并通过讲座、展览和会议等形式普及信息安全常识,提高全社会的信息安全意识。
28
附:“数字池州”建设发展规划十大重点工程:
序项目名称 号 通过“数字池州”基础平台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电子政务内外网,以构建城市云计算数据资源中心为核心的城市数字化基础设施,实现电子政务资源合理分配、集中管理、统一运维的目标。 以市政府已建城域光纤线路资源为基础,进一步优化电子政务内外网结构。 按照“共性平台+应用子集”集约化建设的总体思路,建设小型电子政务云计算中心。 项目介绍 规模 投资牵头单位 协助单位 1 “数字池州”基础平台建设工程 800 万元 建设池州市“地理数据标准体系”、2 “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系统”、“脱密地“数字池州”理空间数据库系统”、“脱敏公众地理数700地理空间框架 据库系统”、“基础地理空间数据生产平万元 平台建设工程 台”、“脱密地理空间数据共享平台”、“公众地理数据发布平台”。 通过搭建集中监控管理平台,实现视频监控资源综合管理和共享应用。由市本级、贵池区、开发区及站前区分3年完成视频监控平台改建和692个监控点的建设任务。其中市本级负责视频监控平台改建和主城区主要道路、卡口及公共部位共327个监控点建设。2013完成视频监控平台改建和86个视频监控点建设,2014年完成105个视频监控点建设,2015年完成136个视频监控点建设。 3 “平安池州”视频监控平台建设工程 500 万元 4 “数字城管”建设工程 依托“数字池州”基础平台和“数字池州”地理空间框架平台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 采用“万米单元网格”400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以市、区两 万元 级管理信息系统为中心,连接市内、区内城市管理有关部门、有关公共服务企业,实现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通过城29
市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精细化、动态化,提高城市设施供应保障能力,保证城市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及时解决,逐步建立沟通快捷、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反应快速、处置及时、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和长效监督机制,促进政府、企业、公民和谐互动。 通过整合九华山、升金湖、牯牛降、杏花村、中心城区等五大旅游精品区旅游资源,实现政府提供高可信度的目的地旅游信息与企业提供的动态旅游产品数据的集成与共享,建设区域性旅游目的地营销与旅游商务综合服务平台,5 “数字旅游”建设工程 向游客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查询、在线预定、客户代理等多种服务。 整合旅游公益服务热线,实时记录、跟踪、督办游客投诉,实现全过程闭环管理,建设旅游行业管理平台,同时制定旅游企业信用评定标准,构建旅游电子商务诚信体系。 电子政务综合应用平台升级改造工程 为民服务“一网通”平台升级改造工程 改造升级现有政务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建立政务信息目录体系,推进全市政务200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建设以政务OA 万元 为基础的政务信息和业务数据交换平台。 通过升级改造为民服务“一网通”平台,推进农村和城市社区信息化发展。 建设区域性物流平台,依托云计算和物联网等先进技术,通过整合区域内8 区域电子商务工程(区域性物流平台) 政府物流、园区物流、企业物流、个人物流的信息资源,实现物流信息的跨区域应用,降低货运车辆空载率,能够高效地向政府、园区、企业和个人提供
30
400 万元 6 7 100 万元 200 万元
“一站式”集成化的物流信息与交易服务。 以“两化融合“示范项目试点及示范企业培育工作为核心围绕综合集成应用、运营管理转型、产业链协同、电9 “两化”融合示范工程 子商务应用等领域,优先在新能源及装备制造、新材料、新型化工等产业中建设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两化”融合示范工程。 光网宽带建设:引入PON、OTN等新技术,构建高速率、大容量、高可靠、高效率的智能光网络宽带。 10 “宽带城市”建设工程 无线宽带建设:采用2G/3G、LTE、 WLAN等多种无线接入技术建设以3G/LTE等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技术为主、以WLAN为补充的无线高速宽带网。
31
正在阅读:
彼压洛(马来酸依那普利片)05-07
卡通口型教程08-18
附录一:绿色校园行项目策划书(1)12-05
小河的烦恼作文600字07-13
共青团知识竞赛题目01-21
“两学一做”主要问题自我剖析材料12-22
基于MATLAB设计巴特沃斯低通滤波器10-15
我的心里话作文600字07-14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池州
- 发展规划
- 数字
- 建设
- 2012
- 2015
- 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严格落实建筑工程质量终身责任承诺制
- 钢结构设计原理与施工课程设计
- 数字电路课程设计题目选编 - 图文
- 06水下混凝土浇筑作业指导书
- 麦肯锡方法读书笔记
- 18层建筑中央空调系统水系统和风系统设计
- 麦尔玛110kV变电站110kV间隔扩建施工方案
- 2004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样题
- 检验检疫局十项新技术验收资料2(1) - 图文
- 温州商会的惊人力量揭密
- 监理质量保证体系
- linux系统编程-文件复制命令的实现实验报告 - 图文
- 战术基础动作教案
- My Personal Experience - A Funny Memory 新编大学英语(第三版
- TrueGrid与主流网格划分软件功能对比 - 图文
- Lenovo SureHA G2(V2.0) Windows平台Share模式集群软件安装配置
- 文献综述范例(土木工程)
- 2011年保荐代表人第一期培训笔记
- 乐山市技术管理规范提炼
- 低压电能表安装作业指导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