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更新时间:2024-03-25 19:0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刘泽云

重视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明确提出了“要增进学生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学习目标。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教师主要关注学生体能、技术和体育基础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关心和辅导,使部分体育学习较困难的学生“望跑兴叹”、“望投兴叹”,也不愿参加体育活动,造成这部分学生在体育兴趣、运动能力、心理状态等方面的发展与体育教学不相适应,完不成体育教学任务。在“健康第一”的体育观指导下,如何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摆脱心理阴影,增强自信,是体育教师的责任,我们有必要通过体育教学来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一、学生缺少自信心的心理分析及现状

1是因身体肥胖或过于瘦小及身体畸形,掌握运动技能较差,因而出现自我封闭倾向,活动时他们远远地看,而不主动参与。

2是因为遗传,体质相对较弱而引起自卑,怕被同学取笑,怕为游戏失败而承担责任。

3是因为智力技能或运动技能较差,不能理解掌握技术动作要领和游戏规则,惧怕尝试新活动或具有挑战性的游戏,总是选择逃避。喜欢跟在能力较强的同学后面,依赖他人帮助。

4是由于生理素质原因,导致体育成绩差,体育成绩提高缓慢。在他们的动机中,失败的成分比力争成功的机会更多。

5是意志品质薄弱,缺少毅力、怕苦怕累,对持续时间长的项目难以坚持。 6是性格内向、不善于表现。在活动中适应性较差,不能充分表现自己的能力。

二、体育教学中提高和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方法

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力量的认识和评价所形成的稳定的内心体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对学生各种能力培养的需要。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方面有其他学科难以比拟的特殊作用。

(一)激发运动兴趣

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学生能否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兴趣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教师应在课内外的体育活动中充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尽可能使学生在运动中充分展示才能,体验运动的乐趣,获得增强体质的效益。提高兴趣的方法很多,如耐久跑教学,以往,一谈耐久跑学生就觉得单调、枯燥,不感兴趣。我在教学时,

把学生带出运动场在校园内按选定的路线进行自然地形跑,并鼓励学生说:这样不仅能发展耐力,还能欣赏沿路风光呢。学生立刻来了兴趣,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也可以将音乐引入课堂创设情境,利用节奏明快的旋律,烘托出热烈的气氛,利用抒情优美的乐曲营造舒心的情境,使学生在音乐声中,更快地进入角色。只有激发运动兴趣,让学生参与,才能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培养抗挫折的能力

现在的中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大多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与他人合作,因而,在某种条件下就会产生自信心不强的现象。在体育活动中胜利与挫折、成功与失败是经常出现的,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遭受挫折和失败时,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分析失败原因,利用“降低动作难度──克服心理障碍──完成技术动作”模式,使学生的自信心在这个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得到提高。如单杠教学,初中学生过去没有学过,教学中把技术动作进行分解,由易到难,加强辅助练习,逐步完成组合动作。

(三)成功感体验

学生之间是有个体差异的,对不同学生要区别对待。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抓住契机进行指导,对于不善于交往、胆怯、怕羞的学生,在体育课上可多安排他们参加跨栏、跳高、单杠等活动,培养勇气,树立较强的自信心;对于性格内向,甚至孤僻的学生,则多组织他们参加一些集体性活动,促进他们与其他同学的沟通与合作,锻炼交往能力。其实,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功的渴望,例如跳高教学中,如果用同一高度要求每个学生完成练习,就可能使一部分较弱的学生遭遇失败,失去信心。利用分层次教学法进行教学,设置不同的高度,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选择。每当前一练习成功完成,学生就在获得成功的基础上产生向新高度冲击的信心,就能使学生以更大的愿望和意志力去完成下一个练习任务,用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四)鼓励与关心

每一位学生都需要鼓励与关心,就像植物需要阳光雨露一样。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学生的技术动作和情意表现,关心学生的情绪状态。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可能给学生带来影响,如:点点头、一次微笑、竖起大拇指、拍拍学生的肩膀表示鼓励、肯定、赞赏,或运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及优美的示范动作唤起学生的兴趣,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学生完成动作好时,教师可以说:“你很勇敢”、“做得真漂亮。”当学生产生害怕心理时,教师用“勇敢些”、“放松些”、“我相信你能做得更好”等话语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增强信心。例如,在山羊分腿腾越练习中,若一名学生没有越过,并不表示这个学生无能,而只不过是他没有掌握技巧而已。这时如果教师对他产生不满甚至轻视,就会打击其练习积极性,造成心理上的畏难情绪和抵触情绪。反之,教师加强保护和帮助,鼓励学生相信自己的能力继续练习,学生就会增强信心,努力去完成学习任务。

(五)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是保证成功体验的基础,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首先教师要深入学生,多与学生接触交流,沟通情感,缩小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友爱愉悦的氛围中学习锻炼。其次,精心创造课堂环境,营造学习氛围,让学生体验到集体的温暖和群体活动的喜悦,消除心理隔阂。

(六)建立激励评价机制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教学中,除了重视教学过程外,还应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评价。评价方式、方法得当,不仅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还能提高学生表达、沟通、合作、实践能力,促使学生自我反思,迅速获得信息反馈,从而改进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我校在实施新的课程标准中,主要进行了中学体育学习评价实验,改变过去的“考核”观念,既重视学习的结果,更看重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基础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把绝对成绩与相对成绩进行比较,更注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强调综合效应,深受学生的欢迎。

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情况,教师每学期选择3个教学单元,学生选择1个自选项目。作为考评项目,学习评价分单元和期末评价两部分。单元教学评价以一个教学单元为周期进行学习过程评价。学期总评从学习态度、运动参与、情意表现、合作精神、运动技能、进步幅度六个方面结合教学单元进行综合评价,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的方法评定学生体育成绩。成绩分A(优)、B(良)、C(及格)、D(不及格)四个等级。值得注意的是学生之间是有个体差异的,对不同学生要区别对待,关键是看他是否主动参与,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无进步,如果有一点进步,就应该给予肯定。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vu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