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理化性质的鉴定 实验报告

更新时间:2024-03-17 07:1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及其理化性质

日期:2011年11月2日 小组成员:——(2010******)

——(2010******)

专业:生物科学 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

班级:******

******

摘要

本实验对叶绿体中的色素进行了提取、分离和理化性质的鉴定。实验采用纸

2+

层析法进行分离,并从叶绿体色素的荧光现象、皂化作用、Mg的取代以及色素光谱对其理化性质进行了鉴定。 一、 实验目的

1. 以植物叶片组织为材料,提取叶绿体色素; 2. 以纸层析法分离其成分;

3. 鉴定叶绿体色素的理化性质。

二、 实验原理

1. 提取: 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叶绿素a与b)和类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和叶黄素),这两类色素均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故常用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提取。

2. 分离: 当溶剂沿支持物不断向前推进时,由于叶绿体中不同色素分子结构不同,在两相(流动相与固定相)间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因此它们移动速率不同。对叶绿体色素进行层析可将不同色素分离。

3. 理化性质的观察: 叶绿素是一种二羧酸酯,在碱作用下,发生皂化反应;在弱酸作用下,叶绿素中镁可被氢原子取代而成为褐色的去镁叶绿素,后者遇铜则成为绿色的铜代叶绿素,叶绿素具有荧光,故从与入射光相垂直的方向观察叶绿素溶液呈血红色。叶绿素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易受强光氧化,特别是当叶绿素与蛋白质分离后,破坏更快。 三、 实验材料及用具

1. 材料:菠菜;

2. 用具:天平、研钵、三角漏斗、滤纸、层析缸、毛细管、分光镜、量筒、烧杯、试管等;

3. 试剂:丙酮、碳酸钙、层析液(石油醚:丙酮=25:3),20%KOH-甲醇、乙醚、1%HCl、醋酸铜。 四、 实验步骤

1.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

1) 取新鲜菠菜叶片2克,擦干,去中脉,剪碎放入研钵;

2) 加入少许石英砂和CaCO3,再加入无水丙酮10ml,研磨成匀浆,再加

丙酮15ml;

3) 用漏斗滤去残渣,得叶绿体色素提取液(置于暗处)。 2. 纸层析分离叶绿体色素

1) 层析样纸制备:将优质滤纸剪成3cm×9cm的长条,将一端剪成中央留约1cm×0.5cm的窄条;

2) 点样:用细玻璃棒蘸取叶绿体色素提取液点于层析纸的窄条上端中央

部,晾干后在原处重复点样7-8次;

3) 展层:在层析缸中加入3-5ml层析推动液,然后将已点样的层析纸插

入缸的側壁槽内,调节纸条使窄条1/2部分浸入推动液中,盖好盖子,于阴暗处展层约10min,即可在层析纸上分辨出4种不同的清楚色层。 3. 叶绿体理化性质的观察

荧光现象的观察取浓的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化3ml,在透射光和反射光下观

察叶绿体色素提取液的颜色。

皂化作用在观察过荧光现象的叶绿体色素提取液中加入2ml的20%KOH-甲醇溶液,充分混匀。吹打5分钟;沿试管壁缓慢加入3ml乙醚+4ml的蒸馏水,边滴加边摇动,直至看到溶液逐渐分为两层为止。对照不加KOH-甲醇溶液。

叶绿素分子中Mg2+的取代作用取2只试管,分别加入2ml叶绿体色素提取液,第1只作为对照,第2只加入数滴5%HCl,摇匀,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当溶液变褐后,再加入少量醋酸铜粉末,并微加热。与对照比较,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并解释原因。 五、 实验结果与分析

1. 叶绿体色素荧光现象的观察

叶绿体色素的透射光呈绿色,在反射光下呈深紫色。这是由于叶绿体色素主要吸收自然光中的红橙光和蓝紫光,未被吸收的光线透射过叶绿体色素溶液,呈现出绿色;在可见光下,叶绿体色素受激发,再从激发态跃迁到基态的过程中发出荧光,故其反射光为深紫色。(问题:在透过的光线中是否也参杂有叶绿体色素发出的荧光呢?是因为透射光强度很高而不能被观察到吗?) 2. 叶绿体色素的皂化反应

向2~3mL叶绿体色素溶液中滴加2ml的20%KOH-甲醇溶液后,溶液立即变为黄褐色,略有浑浊,不断震荡3min后溶液变澄清,颜色呈深黄绿色。

分析:对于这一现象,我们查阅相关资料后指导,向叶绿体色素溶液中氢氧化钾的甲醇溶液后,如不将此溶液立即混匀,则两种溶剂界面处的叶绿素分子会发生分子内的结构改变,可能是V环C10的氢原子转移到C9的氧原子上,形成了羟基,双键的位置则转移到C9与C10之间。正由于叶绿素分子的这种由酮式向烯醇式的变构,所以其颜色由绿色变为棕色。同时,C9的羟基又可与氢氧化钾发生反应而生成钾盐,颜色也呈棕色。1

V环

在实验和对照的两支试管中分别再加入3ml乙醚和4ml蒸馏水,两试管中溶液均分为两层,情况如下表: 实验组 对照组 上层颜色 黄褐色 绿色 下层颜色 绿色(与对照组绿色相无色 近) 上层高度:下层高度 约为1:4 约为1:1 分析:

实验组试管中,叶绿体色素中的叶绿素由于发生了皂化反应,生成了叶绿醇、甲醇和叶绿酸钾盐。类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分子结构中不含脂键,因此不发生酯化反应。无色的甲醇和叶绿醇(叶绿醇为无色或浅黄色油状液体。2)、呈橙黄色、黄色的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以及溶剂丙酮进入了以乙醚为溶剂的上层,使上层溶液呈黄褐色;而呈绿色的叶绿酸钾盐可溶于水,故下层水溶液呈绿色。

对照组试管中,上层为叶绿体色素与丙酮、乙醚的混合物,呈绿色,下层为水,呈无色。

但我们对上下层高度的比存有疑惑:对照组中加入了约2mL的叶绿体色素丙酮溶液、3ml乙醚和4ml蒸馏水,极性溶剂与非极性溶剂的体积比约为1:1;但实验组中加入了约2mL的叶绿体色素丙酮溶液、2mLKOH甲醇溶液、3ml乙醚和4ml蒸馏水,非极性溶剂与极性溶剂的比应接近7:4,至少上层液体应多于下层液体,但试验中上层液体明显少于下层,这个现象该如何解释呢?会不会是液体太多导致震荡时撒了出来?我们需要进一步验证。

3. 叶绿素分子中Mg2+的取代作用

向试管中的叶绿体色素溶液加入数滴5%的盐酸溶液后,溶液变为黄褐色。向试管中加入(CH3COO)2Cu粉末,并在沸水中水浴加热后,溶液变为深蓝绿色。

分析:

在弱酸性环境中,叶绿素中的Mg2+被H+取代,形成黄色的去镁叶绿素,溶液呈现黄褐色;加入(CH3COO)2Cu后,原来Mg2+被Cu2+取代,形成铜代叶绿素,溶液呈现蓝绿色。 如图2:

H+ Cu2+

4. 反应前后溶液光谱观察

皂化反应和取代反应结束后,我们用分光镜对各不同成分的溶液的光谱进行了观察,结果如下(由于手机的拍摄效果不理想,照片只作为参考)

溶液 自然光 光谱照片 光谱描述 分析 自然光的光谱呈— 现从红光到紫光完整的条带分布; 皂化反应上层 与自然光光谱相比,光谱中的蓝紫光条带几乎完全消失,但红橙光条带几乎不变; 皂化反应下层 与自然光相比,该光谱中红橙光和蓝紫光的条带均有明显减弱,但并未完全消失; 皂化反应上层溶液中的溶质成分主要为类胡萝卜素、甲醇和叶绿醇;其中类胡萝卜素吸收了自然光中的蓝紫光; 皂化反应下层中的溶质主要是叶绿酸钾盐,叶绿酸钾盐可以吸收自然光中的红橙光和蓝紫光,但吸收能力减弱;吸收能力的减弱是因为浓度的变化,还是分自结构的变化,需要进一步验证; 该层溶液主要是叶绿体色素的溶液,可以吸收自然光中的红橙光和蓝紫光,并且由于乙醚的稀释,吸收的光量少于原色素提取液,因此投过的光线较强; 该层主要时水,几乎不吸收自然光; 皂化反应对照上层 与自然光相比,该光谱中红橙光和蓝紫光的条带几乎完全消失,透过的光线较强; 皂化反应对照下层 该层溶液透过的光线较其他溶液都强,光谱同自然光光谱; 取代反应溶液 该溶液透过的光线很弱,红橙光条带消失大部分,蓝紫光条带几乎完全消失; 该溶液中主要含有铜代叶绿素,可以吸收自然光中的红橙光和蓝紫光,从实验结果来看,其对蓝紫光的吸收程度更大; 取代反应对照(叶绿体色素提取液) 红橙光和蓝紫光叶绿体色素包含叶绿条带几乎完全消素a、叶绿素b、胡萝失。 卜素、叶黄素,其中叶绿素a、叶绿素b吸收红橙光和蓝紫光,胡萝 卜素、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5. 纸层析分离叶绿体色素 将涂有叶绿体色素的滤纸放入层析液后,叶绿体色素随层析液沿滤纸向上推进,在滤纸上分为四个条带,其颜色由下至上分别为黄绿色、蓝绿色、黄色、橙黄色,由资料可知由下至上依次为叶绿素b、叶绿素a、叶黄素、胡萝卜素;其中蓝绿色条带最宽,黄绿色条带次之,黄色、橙黄色条带较细,说明叶绿体中含量较多的是叶绿素a和叶绿素b。

另外,在距这四条条带较远处,有一条黄色的条带,查阅资料得到,这是叶绿素的降解产物。3

实验所得滤纸条:

六、 参考文献

1陈彦,朱奇,刘树真.叶绿体色素性质实验的解释 [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0,第3期36卷

2化工空间.网址:http://hgspace.com/dic/y/hn987769.html

3阴金香,杨楷林,胡东馨,叶子,林天舒.基础化学实验研究——去镁叶绿素的分离和

鉴定[J].实验技术与管理 , Experiment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2005年11期

取代反应对照(叶绿体色素提取液) 红橙光和蓝紫光叶绿体色素包含叶绿条带几乎完全消素a、叶绿素b、胡萝失。 卜素、叶黄素,其中叶绿素a、叶绿素b吸收红橙光和蓝紫光,胡萝 卜素、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5. 纸层析分离叶绿体色素 将涂有叶绿体色素的滤纸放入层析液后,叶绿体色素随层析液沿滤纸向上推进,在滤纸上分为四个条带,其颜色由下至上分别为黄绿色、蓝绿色、黄色、橙黄色,由资料可知由下至上依次为叶绿素b、叶绿素a、叶黄素、胡萝卜素;其中蓝绿色条带最宽,黄绿色条带次之,黄色、橙黄色条带较细,说明叶绿体中含量较多的是叶绿素a和叶绿素b。

另外,在距这四条条带较远处,有一条黄色的条带,查阅资料得到,这是叶绿素的降解产物。3

实验所得滤纸条:

六、 参考文献

1陈彦,朱奇,刘树真.叶绿体色素性质实验的解释 [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0,第3期36卷

2化工空间.网址:http://hgspace.com/dic/y/hn987769.html

3阴金香,杨楷林,胡东馨,叶子,林天舒.基础化学实验研究——去镁叶绿素的分离和

鉴定[J].实验技术与管理 , Experiment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2005年11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vh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