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生的信仰诉求

更新时间:2023-06-08 07:2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0年第5期(总第90期)

JournalofNanchangCollegeNo.5(Sum90)南昌高专学报2010年10月出版

Oct.2010

1

论人生的信仰诉求

彭曙齐

(洛阳理工学院社会科学系,河南

洛阳

471003)

摘要:信仰就是人们对某种事物、思想或主义极度的尊崇和信服,并把它奉为自己的精神寄托和行为准

则。信仰是人的最高需要的体现,是人的最高价值观念,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非常重要,它是人生的基本需要、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是人生的终极价值。我们要选择崇高的人生信仰,用科学的信仰指引我们的人生。

关键词:信仰;精神需要;人生;价值中图分类号:B8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354(2010)05-0001-03

信仰是人们很熟悉一个的概念,但我们却很少以直接面对的方式来讨论自己的信仰问题。有的人把信仰等同于宗教信仰,有的人把信仰等同于马克思主义信仰,有的人甚至根本就没意识到自己的信仰。事实上,信仰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非常重要,对信仰问题的探讨对于现代社会中的人来说显得非常有必要。

一、信仰的本质与特点

所谓信仰就是人们对某种事物、思想或主义极度尊崇和信服,并把它奉为自己的精神寄托和行为准则。信仰以信念为基础,是信念中的一种特殊的、强化的、高级的形式,在信念中居于统摄、支配地位。从人类文化的渊源看,信仰属于社会意识中的社会心理,更多地蕴含着一种非理性,表征着一种对理性的超越。它往往表现为人们对其认定的,体现着最高生存与生活价值的某种对象的由衷的信赖与追求,因而情感倾注必然成为信仰心理的基本要素,信仰者不仅应对信仰对象有理智的认识,还应有情感上的专注。“信仰是人的最高需要的体现;信仰是知、情、意等心理过程的心理状态,信仰是影响人格结构的深层动因”[1](P99)。由此可见,信仰的根本问题是一种生活价值的导向问题,是人们所选择的一种价值理想或价值承诺,其本质是认知的,但也涉及情绪、意志等心理过程,是认知、情绪和意志的统一体。信仰应包含三个基本特点:

第一,理想超越性。信仰是建立在对某种现存事物的确信基础上的,人们对某种超现实的或可能的事物的确信。信仰应是主体超越现实、超越自我,追求最高价值的自我意识,是对具有最高价值对象的高度景仰、向往与追求,并以之统摄自己的精神生活,作为自己精神寄托的思想倾向,是主体对终极价值的追求。信仰既表现了主体对最高价值的追求,也表现了主体对真、善、美的追求,向往与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与憧憬。这就是超越现实,超越自我。

第二,独断专一性。信仰既然是人对事物的信服与崇

拜,就应带有个性心理倾向。对某一特定群体或个体来说,信仰不可能是多元的,也不会是可以随意改变的。相反,它往往具有专一排他的性质。德国著名伦理学家和哲学家尼古拉·哈特曼曾经深刻地谈到:“一个人可以在其行动中追求并实现多种具体的价值,但他或她终生追求的价值方向和终极目的必须是统一的、一元的,一如人不可能同时迈步朝两个或多个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方向行走一样”[2]。

第三,执着持久性。信仰是在对真理与价值的坚信和认同的基础上,对未来美好结果的稳定自我意识,是坚信正确、能产生良好结果的稳定、持久的观念。偶然的随意的确信并不能称之为信仰,而只有当某种确信成为其坚信不移并承诺的长期的稳定的价值追求、具有连贯和恒久的性质时,才能称之为信仰。事实上,每个信仰者确立自己的信仰行为过程都不会是完全超理性或非理性的,一个人信仰什么,以什么样的方式去确立或放弃自己的信仰,都是经过反复思考并最终决定的。也就是说,个体的信仰行为是有选择有判断的,恰恰是个体对信仰的理性选择,决定了信仰的这种执着性和恒久性。

二、信仰在人生中的价值和意义

信仰无论是对于社会群体还是个体都是不可或缺的,信仰构成了人类文化本身。如果没有或者丧失这种真诚信念和精神价值,人类的文化就将是不健全的、病态的甚至是非人类的。一个没有理想信念的人,如同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教徒一样不可理解。可以说,在非宗教的世界里,信仰为人类生活提供了动力和目标,具有精神家园的意义,失于此,人类很可能成为无家可归的“存在者”。信仰对于人类社会,确实具有“家的意识形态”性质。

1、信仰是人生的基本需要

信仰是人生不可回避的问题。人作为一个精神生命个体,总要有所追求和向往的对象,这种追求与向往就是人的信仰所在。信仰是人生的需要,这种需要,不是可有

收稿日期:2010-06-08

作者简介:彭曙齐(1976-),女,江西吉安人,洛阳理工学院社科系讲师,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哲学、思想政治教育。

2南昌高专学报2010年

可无的,也不是可以随便被取消的,而是一种根本上的需求。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既有物质生活,又有精神生活,精神生活的需要是人类高层次的需要。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选择哪一种理论或事物作为自己的信仰,绝非出于某种癖好,当然也不是被强制命令,而是根据自身的精神需要而定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信仰是不可避免的精神现象。信仰作为人的精神文化存在,是人的一种内在需求,能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没有信仰,也就等于失去了人的文化本质,此时,人也就成了生物学意义上的自然物。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吃、喝、生殖等等,固然也是真正的人的机能。但是,如果加以抽象,使这些机能脱离人的其它活动领域并成为最后的和惟一的终极目的,那他们就是动物的机能”[3](P271)。因而,把物质关怀作为最后的“终极关怀”,那就等于把人回归到动物,没有体现人之为人的本质。现代意义上的人不能仅仅满足于生存,更应该追求生存的意义,不能做一个任物欲摆布,受本能趋使的人格不全的人,还应该有理想、有信念、有信仰,唯有如此,才会心有所安、神有所寄、内心充实,才能做一个人格丰满、精神高尚的健康的人,才能应对人生的任何挑战。正如韩国学者赵永植说:“关于人应该以神的荣誉为最高价值而生活的说法,也许可说是来世和非现实的,但正是这种价值观使人类的生活具有意义,产生努力充实自己使命的个人意识以及劳动的神圣、信仰的勇气、诚实、正直等美德”[4](p17)。

每一个个体生命来说,生命是有限的、可贵的,可又不满足于这种有限与短暂,而是力图超越,追求完美的人生,于是就产生出对无限的、永恒的人生问题的思考和追求。人会不断地追问: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呢?人活着是为了什么或者人为什么活着?对无限的追求使人类进入了信仰的领域。应该说,在一般自然生命中是无法实现对无限的向往,对永恒的追求。但是,人类却凭借信仰实现了对生命有限性的超越。也就是说,个体生命通过发挥精神的能动性和创造力,并且使这种创造力恒久化,真正体现出个体的无限性。事实上,人不仅要为自己的现实存在寻找到根据,也要为个人的现实生活探寻到超越的价值;人生的价值不但要用现实生活的价值来认可,也要用信仰的价值来肯定。这样人才能把自己置于“过去”和“未来”之间的合适位置上,才能从信仰中获得激情或慰藉。

三、用科学的信仰指引我们的人生

1、现代社会信仰危机的出现及人们对信仰需要的逐

渐觉醒

信仰对人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在以网络化、信息化、快速化、全球化为本质特征的今天,人们却出现了具有新特征的信仰问题,出现了几乎已被公认的世界性文化现象———信仰危机:即信仰游离于信与不信之间,信仰对象的多元化,信仰在性质方面有逃避现实、模糊科学、躲避崇高的趋向,信仰行为脱离理性、缺乏自觉,显得有点异化。信仰危机是一种复杂的精神现象,它以困惑、忧患、幻灭的形式呈现,是理想与现实、传统与现代、个人与社会、理性与盲目矛盾在人们精神意识中尖锐化的结果,是我国文化传统、现实的社会变迁及个体人的特殊境遇相互作用下而产生的一种特殊阶段。应该说,信仰危机的表现很多,也有其十分复杂的原因,具体如下:

第一,精神空虚,信仰混乱甚至没有信仰。现代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带来信仰对象选择的多元化。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市场经济使利益关系发生了变化,下岗、失业、再就业、市场需求时冷时热、婚变频繁、家庭重组……等等,这些使生活的或然性加大,人们原有平稳的生活秩序变得不平稳。人们更多地关注对自我欲望、利益和目标的期待,轻视社会目标,对公民社会、公共精神、理想人格缺乏认同,否定利他主义价值观。一些人崇拜市场经济、金钱至上、享乐主义,信奉相对主义、虚无主义。而当事业、爱情、家庭、金钱什么都不缺的时候,却经常感到还缺一样东西———饥饿感。这种“饥饿感”已进入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境界,没有了理想和信仰,人们显得有点无所适从,精神空虚,迷失了人生的前进方向。

第二,盲目信仰,错信邪教或迷信。近几年来,随着国际国内社会的迅猛发展,人们的信仰也受到影响。虽然市场经济前所未有地使我们解脱了在经济和政治纽带上的束缚,可也使人们失去了这些纽带曾经给自己带来的安全感和归宿感。对信仰的追求已蜕变为一种对生存需要的“期待”。日常生活中的竞争力和压力日益强烈,人们时常感受到“无安全感”和“不确定性”的威胁,焦虑、孤独、失落和疏离充塞于心。于是一些人变得“神神道道”,选择去信上帝、信鬼神、信运气、信宗教神学,甚至各种迷信,

2、信仰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信仰是决定人生的内在因素,是人的精神支柱。它给人生一种定力,使人有一份认定自己的事业和目标的执着的力量,人生中不能缺少这种定力。现实中,一方面,任何人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都会遇到各种坎坷与挫折,人只有克服这些阻挠才能前进,这就需要有力量之源。另一方面,任何人又总表现有一定的惰性和弱点,都需要去不断地超越自我,战胜自己,为此也需要动力和毅力,信仰就为人们提供这种动力。主体通过信仰的确立获得一种慰藉,激发出生活的勇气和力量。一个有信仰的人在生活中往往表现为目标明确、意志坚定、情感丰富;而一个没有信仰的人将会对个人存在的意义感到迷茫,在行动中无所适从,从而生活在空虚和茫然之中。信仰是人生活的激情和动力,是人生的意义与归宿,是人的世界观的集中体现和反映。它使人获得精神价值尺度,用以衡量和评判现实。同时,也能把人的活动从现实导向未来,从一个目标引向更高目标。罗曼·罗兰说过:“整个人生是一幕信仰之剧。没有信仰,生命顿时就毁灭了。坚强的灵魂在驱使时间的大地上前进,就像‘石头’在湖上漂流一样。没有信仰的人就会下沉。”

3、信仰是人生的终极价值

信仰是对某种终极价值的关怀,“信仰表征或意味着人类对终极关怀的追求”[5]。终极关怀是对宇宙本原和人生根本问题、最高意义的探求和说明。信仰是人的最高需要的体现,是人的最高价值观念,它对人的心理与行为起到导向的作用。人对信仰的坚定,完全是出于一种“终极价值”的需要,是为了超越个人有限性的终极追求。对于

第5期彭曙齐:论人生的信仰诉求3

把一切都交给不可知、不可控制的外在力量。再加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宣扬神秘现象,兜售唯心主义,使宗教、迷信仍有市场,很多人趋之若骛,在那里找到暂时的“精神解脱”。

第三,悲观失望,动摇马克思主义信仰。现实中,一些人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淡漠与迷惘。苏联和东欧的演变,我国社会在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的转轨中也存在诸多不完善的方面,致使一部分人对现实矛盾缺乏理性分析态度,产生悲观失望情绪,对公有制、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产生动摇与怀疑,甚至放弃原有的信仰,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被冲击和削弱,全面自由发展的人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这一终极关怀被怀疑和漠视。

以上人们在信仰上出现的种种问题,恰恰反映出人们对精神家园的渴望,对信仰需要的渴求。这说明,当前社会,人们对信仰的需求已经慢慢觉醒,对信仰的寻求也日趋明显。现在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要信仰什么,如何去选择我们的信仰?这是很多人感到迷茫的地方。

科学的事物,摒弃那些非理性、非科学的东西。比如,当鬼神、宗教、自然物、科学知识、金钱、权力和地位、道德和人情、命运或未来的美好社会等这些对象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时,我们就需要科学地选择信仰对象,唯有如此,才能对我们的人生起正向作用。

第三,立足现实去信仰。信仰当然是对现实生活的不满足和超越,具有超越性,这也是信仰之价值所在。但是,超越并不是对现实的否定,而恰恰是以现实性为基础,为了使现实更加美好。倘若一种信仰否定现实,或是否定人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把人的注意力完全引向现实之外的虚幻世界,试图逃避现实,甚至否定生活本身,这样的信仰是极端的,显然是不足取的。尤其是当我们处于人生低谷、情绪低落的时候,我们无需为渲泄情绪,寻找精神寄托,到宗教神明那里找所谓的“良好的避风港”,这只能给我们短暂的精神麻醉,对于解决问题无济于事。我们只有立足现实,用科学的方法,找到问题的真正原因所在,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

基于以上的一些标准可以看出:当前我们需要树立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在当代社会已显示出自己的优越个性。它是科学的崇高信仰:它立足于现实,反对脱离社会;它告诉我们要科学地面对自己的人生境遇,主张人应该在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中实现人生的价值,寻求人生的意义;它把人类一直以来对理想世界和大同社会的美好向往奠定在当代社会科学的基础上,把空想变成一种科学的信仰;它以解放全人类为目的,追求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当今社会世俗性的信仰中精神最为超拔、目标最为高远的一种。所以共产主义信仰才是我们人生的正确、必然的信仰选择。

[参考文献]

2、选择崇高的人生信仰

人的精神世界不存在任何的真空地带,如果不被正确的东西所占据,就一定会被错误的东西所占据,人们的信仰也是如此。信仰有对错、科学与不科学、高尚与不高尚、先进与不先进之分,而不同的信仰对人生的作用又不一样,我们在选择自己的信仰时一定要慎重,要主动选择科学的崇高的东西作为我们的信仰对象。所以我们在确立自己地信仰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主动自觉的去信仰。人有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自然生命就是人的物质生理存在,社会生命就是人的社会存在—————个人在社会关系中的存在,精神生命也就是人的思想和精神的存在。无论是生理存在还是社会存在都要受客观所限制,不能随便左右,但人的思想和精神却可以“超乎天地外,不在五行中”。无形的精神存在,是人最有自主权的一条生命。因此,信仰什么,主动权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我们应主动自觉地去选择自己的信仰。

第二,理性科学地去信仰。信仰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科学的信仰帮助人们从精神上自主,明确的人生目标和崇高的理想具有积极的导向、激励作用,道德信仰、理性信仰、非宗教信仰、自觉信仰就属于这一种;非科学的信仰引导人们去做盲目的顶礼膜拜,乞求或等待上天的赐福,具有消极作用,宗教信仰、非理性信仰就属于这一种。在对世界和生活的基本方面的认识上,我们不能没有理性。我们应当弘扬人类的理性之光,相信那些合理的、

[1]高清海,胡海波,贺来.人的“类生命”与“类哲学”[M].长

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

[2]万俊人.信仰危机的“现代性”根源及其文化解释[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4](韩)赵永植.重建人类社会[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5.[5]荆学民,李旭炎.信仰·宗教·哲学·终极关怀[J].南开学报,1999(2).

[6]刘建军.信仰与人生[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

Belief:theSpiritofLifeDemands

PengShuqi

(DepartmentofSocialScienceofLuoyangPolytechnicsInstitute,Luoyang471003,Henan)

Abstract:Belief,theideasormovementofextremereverenceandconfidence,isenshrinedasspiritsustenanceandcodesofconduct.Belief,thehighesthumanneedsandthehighesthumanvalues,isveryimportanttodevelopmentofone'slife.Wemustchoosethenoblelifeoffaith,withfaithasscientificguidanceinlife.

Keywords:belief;spiritualneeds;life;value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vd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