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节目制作

更新时间:2023-09-18 12:24:01 阅读量: 幼儿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电视节目制作概述 第一节 电视节目制作手段

一.实况直播 实况直播就是在摄取图像、声音的同时就进行广播,它是将制作和广播这两个过程合二为一,或者说同步进行。

1.现场直播 2.演播室直播 实况直播的特点: 现场性和即时性强。 二.电视影片制作 用电影摄影系统摄制,再转成电视的制作手段。 特点:图像质量高,无制式困扰,便于节目交换。

三.录像制作使用磁带、光盘、磁卡、硬盘、无线录制系统制作。 特点:节省开支,手段灵活。

第二节 电视节目制作方式 制作手段是指达到电视广播的目的而采用的总的方法措施。

制做方式实际是指使用录像手段,直播手段中的几种制作方式,着重于所使用的设备系统及有关的软件系统。这些方式的特点是必需通过摄像机制作。

一.ENG方式ENG[Electronic News Gathering ] 即“电子新闻采集”,使用便携式的摄像、录像设备来采集电视新闻。 二.EFP方式 EFP(Electronic Field Production)即“电子现场制作”,是对一整套适用于台外作业的电视设备的统称。 三.ESP方式 ESP(Electronic Studio Production)即“电子演播室制作”,它主要是指演播室录像制作。 第三节 电视节目制作过程 一.构思创作阶段 二.摄制阶段 三.编辑混录阶段

第二章 磁带录像机 第一节 录像机的分类

磁带录像机的分类 1.四磁头横向磁迹记录录像机 使用磁带: 2英寸(开盘式)

应用范围: 广播电视(后被1英寸录像机取代) 典型产品: 美国AMPEX公司的AVR-3型

主要优缺点: 图像质量高、机器笨重、维护复杂、价格昂贵、节目制作成本高。 2.螺旋扫描式录像机 ⑴.1英寸录像机

使用磁带: 1英寸(开盘式) 应用范围: 广播电视

典型产品: “B”格式:分段扫描式(我国不适用)“C”格式:一场一迹扫描式SONY:BVH-2000P、3000PAMPEX:VPR-2B、VPR-80

主要优缺点:图像质量高、广播级标准、价格为四磁头的一半。 ⑵. 3/4英寸U-matic型录像机 使用磁带: 3/4英寸(盒式带)

应用范围: 闭路电视、电视 新闻、 教育、电视、医用电视、工业电视。

典型产品: “VO”(Video Ordinary)系列:为普通型或称低带录像机。 VO-6800P、NV-9400 VO-5850P、NV-9200

“BVU”(Broadcasting Video Unit)系列:为准广播型系列或称高带录像机。BVU-150P、PR-4800EBVU-820P、PR-900E

“SP ”(Superior Performance)系列:为高质量或超高带U型录像机。

BVU-950P

“SP”/“BVU”/“VO”兼容录像机VO-9850P兼容放像机VP-9000P

主要优缺点:图像质量较前种差、应用范广、价格低、操作方便、制作成本低。 ⑶. 1/2英寸盒式录像机

使用磁带: 1/2英寸(盒式带)

应用范围: 家庭用或闭路电视用

典型产品: “β”(Batamax)型(小1/2英寸)SLO-420P SL-C5CH“VHS”(Video Home System)(大1/2英寸)NV-7500 NV-HD82

“8mm”格式录像机(国际统一格式)家用高带机:“S-VHS”(Super-High Band VHS)BR-S410E SR-S388EC “ED-β” “Hi8”

主要优缺点: 图像质量较差、机器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 3.新型1/2英寸广播录像机

使用磁带: 1/2英寸(“β”、“VHS”“CVC”盒式带) 应用范围: 广播电视

典型产品: “BETACAM”型:BVW-40P(编辑录像机)BVV-5PS(录像机)“BETACAM-SP”型:BVW-35P、75P “M”格式:FPC-10 ARC-40 M-Ⅱ格式AU-650E M-Ⅱ格式AU-650、750 “CVC”型: ECR5 BCF-10

主要优缺点:图像质量优于U型机略低于1 英寸机,重量轻、能与摄像机组成摄录一体机。 4. 数字录像机

第二节 录像机的基本原理 1.磁性录放原理 2.磁带录像机的基本组成 ⑴.视频信号系统 ⑵.音频信号系统 ⑶.机械与控制系统 ⑷.伺服系统

第五章 电视画面的组接技巧 第一节 电视画面编辑概述

一、电视画面编辑含义 电视画面编辑是电视片创作的后期工作,它是根据节目的要求对镜头进行选择,然后寻找最佳剪接点进行组合、排列的过程。 二.电视编辑过程

准备阶段〔修改脚本 准备设备 熟悉素材 与有关人员协商 写编辑提纲〕 编辑阶段〔归整镜头 挑选镜头(粗编) 对镜头进行组合排列(细编)〕

检查编辑阶段〔检查意义表达 检查画面 检查声音 检查逻辑表述〕

三、蒙太奇(montage):蒙太奇来自法语,原义是建筑学上的“构成”、“装配”,借用到电影中变成了“组接”、“构成”之意。就是在影视制作的后期,将拍摄下来的镜头素材挑选后按照一定要求和意图重新排列、组合,指镜头组接的技巧和手段。

蒙太奇表意的特点:1.一般说来,单个镜头是不能独立用来叙事或表意的,意义的产生是通过几个镜头组接成的镜头段落来实现的。

2.镜头组接排列的顺序对镜头语言的意义表达会产生重要影响。

3.在镜头语言的表意中,两个以上镜头连接后所形成的意义要超过他们各自基本含义之和。 4.镜头语言在表意中,可以自由处理时空,创造出影视语言独特的时空结构。

第二节 组接中的匹配原则:镜头转换的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在转换过程中使人的视觉注意力感到自然,也就是说,不要产生视觉的间断感和跳跃感。要做到镜头组接使观众视觉注意力感到自然、流畅,就得遵循剪接中的一些匹配原则。所谓匹配原则是指上下镜头中人物的位置、动作、视线应该统一或呼应,以保持视觉上的连贯和符合生活中的心理感受。剪接中的匹配原则,一方面是电视画面的特性决定的,另一方面是生活逻辑决定的。 第三节 画面组接连贯的因素

一、逻辑因素(生活逻辑、视觉逻辑)1.按生活逻辑组接:画面的组接主要是按照事件进展的过程组接。2.按视觉逻辑组接:按照观众思维规律组接画面,使观众在观看节目时,从心理感受到连贯通顺。

二、相似因素相似性:是利用上下画面主体造型上的相似作为承上启下的因素,使画面连贯。 1.画面造型上的相似

具体内容的相似:把相同或相似的主体造型作为画面的连接基础 结构内容相似:用画面内在结构方面的相似组接镜头。

动态内容相似:在上下不同主体的画面之间,以相似的运动作为连接基础,让主体在运动中连接。

2.不同主体位置的相似上下画面不同主体在各自画面中的位置要相近、相同。

三、缓冲因素(过渡因素)通过画面主体动作运动的强弱,运动方向的缓冲和过渡,来保证画面的连贯性。1.主体动作缓冲 2.运动镜头缓冲

四、对列因素 用画面的积累、对比、比喻、象征等对列效果来组接。 第四节 画面组接的剪接点

一、 画面剪接点 以画面内容的起、承、转、合以及画面内容的内在节奏作为参照因素选择的剪接点,叫做画面剪接点。

1.动作剪接点 以画面中的人物(或动物)的形体动作为基础,选择动作的开始、或进行中、或是动作的结束来作为剪接点。

① 1/2剪辑法:把一个动作剪成2个、3个甚至多个镜头,但要保证整个动作是完整的。 ② 1/3剪辑法:把一个动作剪三段,去掉中间一段,将首段动作与末段动作组接在一起。

③ 2/3剪辑法:把一个动作剪成三段,中间部分在前后两个镜头中是重复的。

2.情绪剪接点 以人物的心理情绪基础,根据人物的情绪使其的喜、怒、哀、乐等外在表情的表达过程选择剪接点。 3.节奏剪接点节奏剪接点使用的镜头一般是没有人物语言的镜头,它以事件内容发展进程的节奏线为基础,根据内容表达的情绪、气氛以及画面造型特征来灵活地处理镜头的长度与剪接。

二、声音剪接点以声音因素为基础,根据画面中声音的出现与终止以及声音的抑扬顿挫来选择的剪接点称为声音剪接点。

1.对话剪接点人物对话的平行剪辑(平剪或同位法):声音与画面同时出现,同时切换。 人物对话的交错剪辑(串剪或串位法):声音与画面不同时切换,是交错切出、切入。 2.音乐剪接点

①歌曲、戏曲、器乐曲等音乐类节目的剪接点:以音乐节奏、乐句、乐段的出现、起伏与终止为主要依据来选择。 ②画外配乐的剪接点:将音乐的节奏、乐句、乐段与画面内容的情绪及长度有机的结合起来。 3.音响剪接点 音响剪接点要求与画面内容为基础,在某一段效果音响的首尾选择剪接点。 第五节 镜头组接画面的方向性 一、 画面的方向

1.拍摄方向决定画面方向

2.画面的方向:视线的方向、事物运动的方向、地理(地形)的方向

二、 视线的方向视线指人和动物用眼睛看东西时,眼睛和物体之间的假想“直线”。这条“直线”就构成了视线,即看的方向。

1.有对象时视线的方向 2.没有对象时视线的方向

视线向上,表示:思索、希望、遐想/看天、望云、观飞鸟 视线向下,表示:忧愁、沉思、忏悔/看地上的东西、俯观逝水

视线朝着对象活动或消失的方向,表示活动或消失的对象在他内心引起的感受; 演员“呆”看着镜头,表示内心在活动;

演员很集中地看镜头中心,表示角色发现了新的目标,或表达坚强的与怯懦的意念。 三、事物运动的方向 1.背景方向 2.角色方向

①.不变的屏幕运动方向〔在这种情况下主体的运动只有一个方向,主体应该是朝着同一个方向移动的,用来表示它在向前推进。屏幕上,一个特定的运动方向经过设定后,就应该在这个运动的模式里保持下去,以达到一种明确的方向感。〕

②.相向的或相反的屏幕运动方向〔可以表示同一个主体的一去一回,也可以表示两个主体彼此正向着对方运动。〕 ③.垂直的屏幕运动方向〔垂直的屏幕运动是一种中性的运动方向,它是表示运动着的主体向着摄像机或背着摄像机的方向运动,中性的运动可以与任何运动方向的场景进行切换。〕

3.风的方向 4.光的方向 5.声音的方向

四、地理(地形)的方向地理的方向,也可以叫做地形、地方、场所的方向。它可以使剧情发展所经历的各个地形、位置、距离等概念与画面所显现的地形、位置、距离,一同在观众的脑海里形成有系统的方向即方向感。 五、轴线规律

第六节 运动的组接

“静”:主体静止的固定镜头画面(运动镜头的起幅、落幅也相当于“静”的画面) 。 “动”:主体运动的固定镜头画面或运动镜头画面。

固定镜头:摄像机的机位、镜头光轴、镜头焦距都不变情况下,拍摄的画面。

一、 固定镜头接固定镜头

1.静接静—静止的主体接静止的主体。〔两个静态构图画面的组接,按两个画面主体在空间关系、逻辑关系、造型特征的联系组接镜头,使镜头的组接合乎情理。〕 2.动接动—运动的主体接运动的主体。〔按“动态内容相似”、 “事物运动的方向” 、“动作剪接点” 等方式组接。〕 3.动接静—运动的主体接静止的主体。〔选择前一个镜头中主体动作瞬间停歇处或动作完成之后作为剪接点,接下一个主体静止的镜头。〕

4.静接动—静止的主体接运动的主体。〔选择后一个镜头中主体动作即将开始的瞬间作为剪接点,上一个主体静止的镜头与之相接。〕

二、 运动镜头接运动镜头

1.静接静—把上一个运动镜头的落幅与下一个运动镜头的起幅组接。〔这是一种常用的组接方式,两个运动方向相同或

相反的镜头都可用此方式组接。〕

2.动接动—去掉落幅和起幅,在镜头运动中组接。〔注意上下两个镜头运动方向、运动速度要相似。〕

三、 运动镜头与固定镜头之间的组接

1.静接静—把一个主体静止的固定镜头与运动镜头的起幅组接(反之同样)。

2.动接动—主体运动的固定镜头与去掉落幅和起幅运动镜头组接(即:把固定镜头内的运动剪接点与运动镜头在动中组接)注意:利用固定镜头内主体的动势,寻找恰当的动作剪接点。

3.静接动(或动接静)— 把一个主体静止的固定镜头与运动镜头在动中组接(反之同样)。 注意:利用两个画面内主体的呼应关系,来表现固定镜头与运动镜头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六章 场面的过渡 第一节 场面划分的依据 一、 场面转换的视觉心理要求 二、场面划分的依据

1. 时间段落 2 空间段落 3.情节段落 第二节 技巧转场方法 一、淡出淡入(渐隐渐显)

1. 淡出: 一个画面渐渐变为全黑,画面内容渐渐隐去;

2. 淡入: 一个画面由全黑开始渐渐变成正常亮度,画面内容逐渐显示。

3. 淡出淡入:一个画面逐渐暗下去,下一个画面才逐渐亮起来。一般用于大段落转换,指明时间连贯性上有一个大的中断。也可“淡出、切入”或“切出、淡入”)

二、叠化(化出化入) 前一个画面逐渐消失,同时下一个画面逐渐出现,直至完全显现。

一般用于衔接人物的回忆,反映一个时间跨度(春、夏、秋、冬季节的环境更替,人物从少年到中年到老年的成长历程) 。

三、划像(划出划入)

前一个画面从某一个方向退出画框,空出的地方则由叠放在“底部”的后一个画面取而代之。 可用于较大的段落之间的场景转换。 四、翻转画面(翻页)

前一个画面翻过,背面是另一个画面。多用于内容意义上反差较大的对比性场景,也可以表现一个又一个场景的文艺演出、体育赛事等。

五、定格将画面中运动的主体突然变成静止状态,定格结束,自然转入下一个场景。多用于一个较大的段落的结尾,或用于连续性电视节目每一集的片尾,或作为片尾字幕的衬底。 第三节 无技巧转场方法

一、出画与入画 前一个镜头主体走出画面,后一个镜头主体走入画面(注意出画、入画的位置与方向)。 二、两极镜头转场 前一个镜头的景别与后一个镜头的景别是两个极端。 三、特写转场 无论前一个镜头的景别是什么,后一组镜头都是从特写开始。 四、同景别转场 前一个镜头与后一个镜头景别相同。

五、挡黑镜头转场 前一个镜头是人物走进摄像机, 把 镜头全部挡黑,后一个镜头从人物背部全部挡黑镜头开始,往远处走去。

六、同一主体转场 前后两个镜头用同一个人物或物体来衔接。

七、相似体转场 前后两个镜头用属于同一类物体或外形上相似的物体来转场。 八、运动镜头转场 利用移动摄像(常用“跟”和“移”)进行场景转换。

九、主观镜头转场 前一个镜头是人物去看,后一个镜头是在另一个场景中,这个人物所看到的景物。

十、空镜头转场 空镜头是指以刻画人物情绪、心态为目的的只有景物,没有人物的镜头。利用空镜头可以起到明显的间隔效果,从而进行转场。

十一、逻辑因素转场 利用前后两个镜头之间的逻辑因素来进行场景转换。

十二、地点转场 根据需要,直接转换在各不同地点拍摄的画面,而不顾及前后两幅画面之间是否具有连贯因素。比较适合新闻节目,其它节目一般不用此法转场。

十三、声音转场 用声音与画面结合达到转场的目的。包括解说词转场、人物同期声转场、音乐和音响转场。 十四、字幕转场 利用字幕进行转场。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va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