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 口 学

更新时间:2024-04-28 05:3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人 口 学

人口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的矛盾与问题

已进入低生育水平行列,但是人口总量压力很大; 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 生育观念还未完全转变,出生性别比问题突出; 人口素质有所提高,但仍然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城市化水平偏低,但城乡人口流动频率加快; 人口就业压力加大,失业问题突出; 转型时期公共卫生健康体系十分薄弱; 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加剧。

中国人口现状之一 低生育水平,人口总量大

20世纪80年代开始,人口出生率持续稳步下降,1991年人口出生率为19.7‰,2008年降到12.1 ‰,从2000年开始,人口平稳增长。

2007年13.21亿人口,2000年12.67亿,7年增加了5368万人。 2005年人口最多的10个国家

人口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的矛盾与问题 已进入低生育水平行列,但是人口总量压力很大; 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 生育观念还未完全转变,出生性别比问题突出; 人口素质有所提高,但仍然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城市化水平偏低,但城乡人口流动频率加快; 人口就业压力加大,失业问题突出; 转型时期公共卫生健康体系十分薄弱; 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加剧。

中国人口现状之二

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

2007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53亿人,占总人口比重达到11.6%;比2000年多2400万人,年平均增加343万人,年平均增长2.6%。 65岁及以上人口1.06亿,占8.1%。

2009年10月,老年人总人口接近1.6亿,占到总人口12%。

中国人口预测(亿人)

年份 2005 2010 2015 2020 2025 2030 2035 2040 2045 2050

人口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的矛盾与问题 已进入低生育水平行列,但是人口总量压力很大; 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 生育观念还未完全转变,出生性别比问题突出; 人口素质有所提高,但仍然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城市化水平偏低,但城乡人口流动频率加快; 人口就业压力加大,失业问题突出; 转型时期公共卫生健康体系十分薄弱;

总人口 13.2 13.6 14.0 14.3 14.5 14.4 14.4 14.3 14.1 13.7

老年人 1.5 1.7 2.1 2.4 2.9 3.5 3.8 4.0 4.1 4.3

比例 11.1 12.7 15.2 17.0 20.2 24.1 26.9 27.8 29.0 31.3

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加剧。

中国人口现状之三 出生性别比问题突出;

婴儿出生性别比:一定时期内出生的婴儿中男婴和女婴人数之比,正常范围103—107。 出生性别比偏高会带来很多社会问题。 2000年人口普查分地区出生婴儿性别比

全国 116.86 北 京 110.56 天 津 112.51 河 北 113.43 山 西 112.52 内蒙古 108.45 辽 宁 112.83 吉 林 111.23 黑龙江 109.71 上 海 110.64 江 苏 116.51 浙 江 113.86 安 徽 127.85 福 建 117.93 江 西 114.74 山 东 112.17 河 南 118.46 湖 北 128.18 湖 南 126.16 广 东 130.30 广 西 125.55 海 南 135.64 重 庆 115.13 四 川 116.01 贵 州 107.03 云 南 108.71 西 藏 102.73 陕 西 122.10 甘 肃 114.82 青 海 110.35 宁 夏 108.79 新 疆 106.12 已进入低生育水平行列,但是人口总量压力很大; 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 生育观念还未完全转变,出生性别比问题突出; 人口素质有所提高,但仍然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城市化水平偏低,但城乡人口流动频率加快; 人口就业压力加大,失业问题突出; 转型时期公共卫生健康体系十分薄弱; 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加剧。

中国人口现状之四

人口素质有所提高,但仍然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人口素质问题有三多:文盲多;残疾人多;智力低下人多。 人口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的矛盾与问题

已进入低生育水平行列,但是人口总量压力很大; 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 生育观念还未完全转变,出生性别比问题突出; 人口素质有所提高,但仍然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城市化水平偏低,但城乡人口流动频率加快; 人口就业压力加大,失业问题突出; 转型时期公共卫生健康体系十分薄弱; 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加剧。

中国人口现状之五

城市化水平偏低,但城乡人口流动频率加快

全国人口中,流动人口为14735万人,其中,跨省流动人口4779万人。

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流动人口增加296万人,跨省流动人口增加537万人。 人口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的矛盾与问题 已进入低生育水平行列,但是人口总量压力很大; 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 生育观念还未完全转变,出生性别比问题突出; 人口素质有所提高,但仍然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城市化水平偏低,但城乡人口流动频率加快; 人口就业压力加大,失业问题突出; 转型时期公共卫生健康体系十分薄弱; 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加剧。

中国人口现状之六

人口就业压力加大,失业问题突出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2008年底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中国社科院2008年12月16日《社会蓝皮书》中的数据,中国失业率9.4% 人口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的矛盾与问题

已进入低生育水平行列,但是人口总量压力很大; 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 生育观念还未完全转变,出生性别比问题突出; 人口素质有所提高,但仍然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城市化水平偏低,但城乡人口流动频率加快; 人口就业压力加大,失业问题突出; 转型时期公共卫生健康体系十分薄弱; 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加剧。

中国人口现状之七

转型时期公共卫生健康体系十分薄弱;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卫生执法监督体系等不健全,基层卫生发展之后,医疗卫生事业体制改革仍是重点和难点。 人口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的矛盾与问题 已进入低生育水平行列,但是人口总量压力很大; 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 生育观念还未完全转变,出生性别比问题突出; 人口素质有所提高,但仍然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城市化水平偏低,但城乡人口流动频率加快; 人口就业压力加大,失业问题突出; 转型时期公共卫生健康体系十分薄弱; 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加剧。

中国人口现状之八

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加剧。

人口增长过快,资源短缺,环境恶化是全球性三大问题,人口行为是引起这三大问题的主要根源之一。

课 程 结 构

第一章人口社会学导论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人口 二、人口学 三、人口社会学

第二节 人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

第二章人口思想与人口理论 第一节 国外人口思想史和人口理论 一、古典的人口思想与人口理论 二、现代人口理论

第二节 国内人口思想史和人口理论 一、传统人口思想 二、近代人口思想 三、现代人口思想 马寅初《新人口论》

第三章 生育模式

第一节 生育测量与生育模式 第二节 生育理论

第四章 死亡模式

第一节 死亡测量与死亡模式 第二节 死亡理论

第五章 人口自然结构 第一节 人口年龄结构

第二节 专题: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 第三节 人口性别结构

第四节 专题:我国人口性别比问题

第六章 人口迁移

第一节 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理论 第二节 中国人口迁移研究

第七章 婚姻与家庭 第一节 婚姻家庭测量 第二节 有关理论

第三节 专题:婚姻挤压问题

第八章 人口质量、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 第一节 人口质量测量 第二节 人口素质相关理论 第三节 专题: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

第一章人口社会学导论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人口

1、人口是指生活在特定社会制度、特定地域,(人口所处的社会地理环境)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的自然属性的描写)总称。 2、人口的双重属性

(1)人口的自然属性:也称人口的生物属性,即人类个体的出生、成长、繁殖、衰

老和死亡过程有着重要的生物学规律。

表现为:人口数量、质量、性别结构、年龄结构、人口再生产周期、生命周期等参数。

(2)人口的社会属性:人类进化过程中,人口数量、质量、人均寿命等生物属性受社会影响发生巨变,即人口具有社会属性。 人口的社会属性表现在:

(1)社会经济力量影响和制约人口的生物属性。

例如:人均寿命(原始社会不到20岁,2006年全球人均寿命62.27岁) (2)社会文化力量影响和制约人口的生物属性。 例如:婚姻家庭制度 从群婚杂交到现代一夫一妻制

(3)社会政治力量影响和制约人口的生物属性。例如:我国民族人口迁移史 二、人口学

人口学是研究人口各种变量的现象和过程,研究人口诸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研究人口变量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人口学分为形式人口学和实体人口学。

形式人口学也叫狭义人口学,是用实验的、统计的、数学的方法研究人口规模(出生和死亡)、结构和迁移的学科。

实体人口学也叫广义人口学,是研究人口过程与围绕着它的外部过程如社会、经济、文化、自然环境等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人口学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又并不只属于社会学——W.E.Moore

社会学和人口学是两个不同但有联系的学科,对于人口现象有不同的视野。 ——C.B.Nam 三、人口社会学

人口社会学探讨社会和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人口状况,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迁移类型、人口基本构成等是其研究的重点。它从社会变量和人口变量的相互关系中,探讨社会发展对人口过程的影响,研究人口变化造成社会发展的后果。

简单来说,人口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领域,是一门用社会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分析社会问题的学科。

第二节人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 一、人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总的来说,人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就是认识和分析各种人口现象人口问题,如人口过程、人口结构、人口事件和人口变迁与社会力量之间的关系,这些社会力量包括很多方面,最基本的社会力量是社会的经济、文化和政治因素。

简单来讲,人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和分析人口结构、人口过程和人口变迁以及它们与各种社会力量——文化、经济和政治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

人口社会学研究对象之一:人口现象和社会力量之间的互动关系 人口社会学研究对象之二:人口过程与社会力量之间的互动关系 人口社会学研究对象之三:人口结构与社会力量之间的互动关系 人口社会学研究对象之四:人口变迁与社会变迁之间的互动关系 人口过程:人口的生育过程、死亡过程和迁移过 程的总称。

人口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中,各种自然的社会的人口特征的分布状况,包括人口的自然结构、空间结构和身体素质结构。

人口变迁:是人口过程和人口结构在时间向度上的变化,它既是社会变迁的一部分,形塑着社会变迁,又深深地受着社会变迁的影响。 二、人口社会学的研究意义

(一)社会人口问题在当今社会中显得越来越重要,成为 必须用专门的概念、理论和方法认识和分析的问题。

(二)人口问题与各种社会力量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学习人口社会学可更好理解社会和社会行动者的行为。

(三)人口社会学除描述人口现状外,还可揭示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有操作性的建议。

三、人口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实证主义方法:通过外部观察来客观分析 和解 释事物之间的关系。 解释主义方法:通过对行为者或历史事件的主观解释来揭示事物表象之间的内在联

系。

二者可结合使用

第二章人口思想与人口理论

第一节 国外人口思想与人口理论 一、古典的人口思想与人口理论 (一)柏拉图的人口思想 适度人口思想

代表作《法律论》、《理想国》 “小国寡民”的城邦政策 (二)亚里士多德的人口思想: 控制人口思想

(三)重商主义、重农主义的人口思想

16-18世纪重商主义的经济哲学家主张通过增加人口达到的国家经济和军事的发展,强调人口增长是一种用丰富的廉价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增加财富的手段。

18世纪中叶以魁奈为代表的重农主义强调扩大农业生产才可以增加人口。 (四)亚当斯密的人口思想 代表作《国富论》

亚当斯密主张让经济自发地调节人口的需求。 (五)马尔萨斯与《人口原理》 1、马尔萨斯生平

2、《人口原理》产生的历史背景 3、马尔萨斯人口论的主要观点

两个公理,两个级数,两种抑制,三个命题(人口波动理论) 4、评价

(六)马克思、恩格斯的人口思想

19世纪下半叶,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提出了解决人口问题的正确途径。主要内容(略) 二、现代人口理论

(一)现代人口理论主要类别

1、总人口论:主要从人口增长和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来研究人口发展及其增长极限 2、人口变动因素理论:主要从人口内在变动因素如出生率和死亡率等变量及其相互关系来研究人口变动

3、人口转变论:主要从考察社会经济发展和以出生率、死亡率的变动为标志的人口发展阶段关系来说明人口转变过程 (二)现代人口理论发展的基本脉络 1、适度人口论

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先提出适度人口论的是英国经济学家E.坎南。基本观点是,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人口既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一个合适的人口数目,就能获得按人口分配的最大收入。使工农业生产达到最大收益点的人口是最理想的人口,即“适度人口”。

当代适度人口论的最著名代表是法国人口学家索维。他认为:适度人口就是一个以令人满意的方式达到某项特定目标的人口。并且区分了经济适度人口和实力适度人口。

2、人口转变论

法国学者兰德里提出,后来被美国的汤普森等人所发挥,被称为乐观主义的人口论。这种观点认为人口的演变将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人口的出生率高,但死亡率也高,人口处于稳定状态;第二阶段,人口出生率没有降低,但死亡率降低很快,人口增长很快;第三阶段,出生率和死亡率都降低,人口重新处于稳定状态。 3、社会学派人口学说的发展

它是用社会学观点来解释人口现象的各种人口理论的统称。

社会毛细管人口论:代表人物A.杜蒙特。从社会流动的角度来揭示法国出生率下降和长期发展停滞的现象。所有的人都有一种想从社会低的地位向高的地位上升的倾向,人们不断地在社会阶梯上向上攀登,和灯油靠顺着灯芯上升一样,这种现象叫

作社会的毛细管现象。在现代社会,上升的机会越多,人们追求上升的欲望越大,社会毛细管现象越强,人们为了减轻向上的负担,就要求减少生育,所以生育率变动和社会毛细管现象成反比例。

社会文化论:文化是调节生育水平变动的决定性因素。

人口有机论:人口现象就行动物有机体一样,服从生物学规律。 4、数理学派和统计学派人口理论

20世纪初,运用数学方法和统计方法的人口研究,获得了两个突破性进展,这就是“稳定人口”模型的创立和“逻辑斯蒂曲线”的重新发现。

美国人口学家A.J.洛特卡提出“稳定人口”模型,他认为,如果一个封闭的人口按照固定不变的年龄别生育率和死亡率而变化,经过一个时期之后,该人口的年龄构成将处于稳定状态,并求出了稳定人口模型的三个公式(略)

“逻辑斯蒂曲线”是在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学者R.珀尔和里德重新发现的。对人口增长模型提出了5个前提条件。(略) 5、西方经济学和均衡分析

对个人或家庭的生育行为和生育率进行微观经济分析,代表人物马歇尔,其创立了均衡价格理论,其中的一些原理和方法对现代西方生育率微观研究有很大的影响。此外西方微观经济学的边际分析、弹性分析、无差异曲线等观点都为西方人口理论的微观研究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前提。 6、可持续发展理论( 20世纪末)

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人是发展的主体和中心,强调解决好人口问题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大大突出了人口研究的必要性。例如K.戴维斯等人主编的《资源,环境和人口》、H.戴里的《可持续发展:从概念到理论的操作原则》等。 7、多元深化阶段

西方人口理论在20世纪末进入多元化和深化时期。虽然仍然以生育、生育率为主流,但是在1990年代以后其中心地位受到可持续发展研究、人口老龄化研究等方面的挑战,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进展,其时代背景是:现代人类面临的是一个全球化与多元化并进、人口压力仍然巨大的世界。

第二节国内人口思想与人口理论 一、传统人口思想及理论

(一)增殖人口观:孔子,孟子,墨子为代表 (二)适度人口思想:商鞅,韩非 (三)限制人口思想:唐杜佑,清洪亮吉 (四)重视人口素质思想:西汉贾谊 二、近代人口思想及理论:梁启超、严复等 三、现代人口思想及理论 马寅初《新人口论》

掌握人口数据是制定政策的关键;人口增长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矛盾;解决人口问题的建议

(一)、增殖人口观 1、孔子

从孝出发,多子多福

人口众多,安居乐业为治国之道 重视婚配,男子20岁,女子15岁 2、孟子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3、管仲

“地大物博,人众兵强,此霸王之本也” 4、墨子

(1)鼓励早婚;(2)反对蓄妾 (3)反对战争;(4)反对久丧 (二)适度人口思想 1、商鞅

(1)人口与土地数量应保持平衡 (2)人口增长快于财货增长 2、韩非

“人民众而财货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发展生产,减少人口。 (三)限制人口思想 1、杜佑

(1)不可盲目增加人口 (2)不可横征暴敛 代表作:《户口人丁论》 2、洪亮吉

(1)天下太平,人口增殖巨大 (2 )人口增长快于土地增长 (3)应限制人口

代表作《治平篇》,《生计篇》 二、近代人口思想及理论 (一)梁启超的人口理论

1、联系中国的人口问题与帝国主义的殖民侵略,指出人口众多是国际战争的根源 2、中国人口尚有发展的余地 3、提倡晚婚,提高人口质量 (二)严复的人口思想 1、人口消长是国家治乱之源。

2、人口数量的增长要超过物质资料的增长,过剩人口必然产生。 3、人口增长会随着人们生活的提高而逐渐降低。 三、现代人口思想

(三)马寅初的《新人口论》 1、掌握人口数据是制定政策的关键 2、提出人口增长与社会发展的矛盾问题 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三大建议 1、进行新的人口普查

2、大力宣传,去除封建思想,修改婚姻法,实行晚婚 3、主张避孕,反对人工流产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v9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