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邱会军

更新时间:2024-03-30 10:4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关于《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研究

【内容摘要】:

小学数学学科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其教学内容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并且与客观世界紧密联系。数学学习有利于学生广泛开展探索性和实践性的数学活动,开发创造潜能,养成良好的创造心理品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起于思,思起于疑”。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教学中教师从实际出发,巧妙地设计问题,将学生置身于“问题解决”中去,就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使之成为引导创新的良好契机。

【关键词】:

创新欲望 学会创新 求异创新 善于创新

正文

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形态,知识经济的本质在于知识成为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知识和智力是知识经济发展的最重要资源,知识经济的发展依赖知识的不断创新和智力的不断提高”,知识创新和将知识有效地转化为技术和经济利益的创新能力,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动力,这已经被人们广泛地认同。“只有有能力把自己的知识和智力投入到创新活动的人,才能适应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所以,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型人才的培

养受到人们前所未有的重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抉择。

什么是创新?小学生具有什么样的能力才是有了创新能力呢?

创新,包含的最主要的意思是“新”。既可以是前所未有的新,也可以是在原有基础上发展改进的新。即包含创造、改造和重组等意思。因此我们可以把创新能力理解为运用人类已有的知识进行创造、重新改造或组合开发新的东西的能力。

创新在基础教育中的运用,我认为应该可以有三个层次的理解,一是对社会而言具有现实意义的创新,是前所未有的;二是相对于全体学生而言的创新,指学生在解决某些问题时采用了同年龄的、或者同一教育阶段的其它学生从未采用过的方法、途径。三是相对于学生自己本人的创新,指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采用自己从未采用过的方法、途径,而这种方法和途径是他人早已采用过的。在这三个层次中,我们倡导的主要是第二和第三层次。据此,我们认为,就小学生而言,创新能力应该是指学生能够独立地、综合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发现新的知识、观点和方法,掌握其中的规律并运用于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学科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其教学内容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并且与客观世界紧密联系。数学学习有利于学生广泛开展探索性和实践性的数学活动,开发创造潜能,养成良好的创造心理品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数学课堂上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 巧设悬念,使学生具有创新欲望。

在一节数学课的开始,教师若能善于结合实际,从实际出发,巧妙地设置悬念性问题,将学生置身于“问题解决”中去,就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现,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我经常采用如下方法:揭示矛盾,设疑生趣;故事开场,引发兴趣;制造悬念,激发兴趣等。这些方法均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带着追求知识的欲望和疑问进入新知的探求过程。

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就用“猴王分桃”的故事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取经路上孙悟空出了这样几道题:

(1)把4个桃子平均分给师傅和八戒,每人分几个? (2)把2个桃子平均分给师傅和八戒,每人分几个? (3)把1个桃子平均分给师傅和八戒,每人分几个? 这样同学们很快沉浸在的问题情境中,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空前高涨,探索意识和创新欲望达到最高峰。在同学们欲说不能,欲罢不忍的情况下。促使学生存疑、质疑,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二、鼓励质疑,使学生学会创新。

科学创新,贵在质疑,创新往往是从“质疑”开始。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思维往往是由问题激发的,一个好的问题能使思维得以产生、维持和深入。古往今来,凡有创新精神的人无不具有强

烈的问题意识,他们常主动地带着怀疑的眼光去观察世界、发现问题,正因为他们有提出问题的意识,为了促成问题的解决,就自然有了创新的意识。因此,在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质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于小学生来说,能提出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发现一种新的解题思路或方法,都是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体现。“质疑提新解”是引探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在总结前或总结后充分给学生“质疑提新解”的机会,使之成为引导创新的良好契机。

如;在教学二年级的《统计》,学生画统计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你会用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的结果吗?一格表示几?我们一起来笔涂一涂。”(统计图的格子较少)

学生质疑:“格子不够。”我很快抓住这个问题进行引导: “小兔代表队有14枚金牌要14个格子,可是这统计图一列只有10个格子,格子不够,怎么办?”殊料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思维活跃起来了。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接着往上涂;并排涂。) 师:你们觉得接着往上涂的方法怎样呢? 生:不行,上面没地方啦! 师:那并排涂这种方法行吗? 生:行!

师:14格应该比7格高,但拐弯后旁边成了4格,好像还没有7格高,这样看不清楚。

生:拐弯的那列不知道是哪个代表队的,不好区别。

师:你们觉得呢?(不太好)对,条形统计图是以条形的高度来表示数量多少的,如果拐弯了不便于比较数量的多少了,而且不好区分属于哪个代表队的了。那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同桌讨论,集体交流: 生:可以用一格表示2枚。

生:一格表示2枚,2格就表示4枚,那10格就表示20枚,这样格子就够了。

这样,摆在学生面前的难题被一步步解决了。整个过程,学生通过质疑提问,亲身参与实践活动,亲身经历了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应用过程,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而且提高了创新能力。所以,经常对学生进行质疑训练,可以让学生沟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同时也可以开阔眼界,拓宽思维,增强创新意识。

三、发散思维,使学生在求异中创新。

发散思维是从所给的原信息中产生不同方向的新信息,教学中表现为由同一信息来源产生各种不同形式的输出,使学生能从各种设想出发,不拘泥于一种方法,不局限于一种途径,尽可能地做出合乎条件的多种解答,所以在数学教学中,“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巧解妙算”等都有益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注意启发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技能、方法去分析解决新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在数学教学中还要训练学生自由联想、迅速反应、随机应变、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样,才能

达到触类旁通,灵活地迁移,不受定势束缚,不局限一个方面的学习效果。这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求异创新的基本方式。

如:在教学四年级“四则运算”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应用题: 书架上有两层书,共168本,如果从上层拿出15本放入下层,两层书的本数就同样多。这个书架上、下层各有多少本书?

学生读题后师问:“从这道题中你能获取什么数学信息?” 生:两层书共有168本,如果从上层拿出15本放入下层,两层书的本数就同样多。

生:读完题目我还知道上层比下层多15×2=30(本)书。 师:你是怎么发现这个信息的?

生:我是从“如果从上层拿出15本放入下层,两层书的本数就同样多。”这句话中发现这个信息的。

师:“这个书架上、下层各有多少本书?”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 很快就有同学用下的方法解决了问题: (1)“168÷2+17”表示上层的书。

“168÷2-17”表示下层的书。

师:“上层比下层多15×2=30(本)书。”这个信息有什么用?大家讨论:“这道题是不是还有什么不同的解法?” 通过讨论同学们找到了另外一种方法:

(2)“(168+15×2)÷2”表示上层的书。 “(168-15×2)÷2”表示下层的书。

这种题为学生积极的创新提供了一片沃土。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不仅能提高其参与训练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其求异创新能力,只要长期加以训练,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一定会不断提高。

四、学以致用,使学生善于创新。

数学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数学观念、数学精神和数学能力,即要学生学会创造性地运用数学知识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包括来自数学和其它学科以至于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要重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使学生能灵活应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掌握的基本技能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在这过程中,灵活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往往起着关键的指导作用。

例如:在讲四年级的“位置与方向”时,这一课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位置与方向”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我在课堂上创设了一个绘制学校的平面图情景,让学生绘制我们自己学校的平面图,通过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学生不但学会里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而且也巩固了位置与方向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作为新世纪的数学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放在第一位。新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空间,多一

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些成功的体验。只有寓创新于数学课堂教学之中,才能点燃学生心灵中创新的火花。

参考文献:

[1] 覃川的《今天这样做老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 [2]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区号X04 学科代码03

关于《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 学生的创新意识》的研究

邱 会 军

郑州管城回族区启元特色实验学校

二零一零年五月十四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uqr.html

Top